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
3月12日植樹節的日子,每逢到這一天,我都會想起植樹造林的意義。其實人生也像小樹苗那樣從幼小的枝干慢慢成長,經過風霜雨雪,阻擋風沙,抗拒暴風冰雹的洗禮,依然慢慢茁壯成長,葉茂枝繁,成長為頂天立地的一棵大樹,綠化了地球村,還可以造福人類,共建美好家園。
一顆小樹真的很了不起,經過年輪的周轉,變得更堅強,葉子更寬厚,可以遮風擋雨。義務當護林員,是人們友好的綠色天使。一顆小草,有一天也會變成蒼天大樹。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營造綠色家園。在祖國的邊疆,有許多像樹林般堅強的衛士,為我們保家為國。他們犧牲自己寶貴的青春,他們用青春捍衛祖國。我們感謝他們,我們只有通過種一棵小樹的行動,來支持他們。
植樹造林,為大自然增添氧氣吧。在四季變化的季節里,我們能看到小樹在春季的溫暖陽光下,萌發出小芽,并逐漸到夏季變得枝繁葉茂,再到秋季的落葉歸根,冬季的堅強,我們能感想到人生好比這樣。
我們堅決制止濫伐濫砍林業的不法行為。為大自然當好造林員,環保宣傳員。相信樹林將會變成最美好的生命常青樹。
植樹節你行我動,將環保進行到底!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2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把綠色送給大地。”因為綠色是大地的衣裳。春天,這個萬物復蘇,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的季節,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3月x日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代表學校要執行一個特殊而又神圣的任務——植樹。懷著興奮而又期待的心情,我跟著這支植樹大隊開始了出發的旅途。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連我們身邊空氣都顯得異常的溫馨、愉快。
到了目的地,看到屬于我們常德市一中的小樹苗,我很高興,因為我們的任務是要賦予她神圣的生命。工作人員像我們講解了種樹的許多注意事項。了解之后,我們就不約而同的拿起工具,開始了我們的任務。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干得熱火朝天,等我們挖得差不多,我們拿小樹苗的根部去衡量我們的坑夠不夠大、夠不夠深,如果不夠,就繼續挖,直到合格為止。然后把樹苗放進去,扶正,蓋上泥土,然后再給生機勃勃的小樹苗澆澆水就可以了。
此時的我們心里滿是快樂與輕松,很快一棵棵樹苗聳立與春土中,以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此后,它們會吸天地之靈氣,大地之精華來使自己更加茁壯的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不正象征著我們這新一代的國家未來接班人嗎?我們就是在社會的愛護與培養中茁壯的成長中。此時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養,爭取作個21世紀的合格人才!
本次活動在有關部門的大力組織下,最后圓滿的結束了,參加本次意義非凡的活動除了我們這些大學生之外,還有我們可愛的武警叔叔、解放軍戰士、乖巧的紅領巾以及一群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場面熱鬧非凡,每個人臉上都掛滿了成功的喜悅。
作為一名大學生,積極參加本次植樹活動是我們認真履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六個一”以及“綠化長江行動”的責任,也是為建設“森林重慶”貢獻我們微薄的力量。
綠色是生命的色彩,參加植樹活動就是為生命增添活力,煥發生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植樹的隊伍中來,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需要、也是改善重慶生態環境的需要、更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作為山城重慶的一份子,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不容推卸,而要勇于擔當。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3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托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誠衛士,它用它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這個忠誠的城市衛士,為了美化城市,還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凈化物,并且具有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吸粉塵、噪音等功能。這些,都使人們高度重視綠樹的作用。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今年春季,學校青年志愿者服務支隊組織各系青年志愿者到明陽天下植樹基地植樹,由于是春意昂然,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已經群情激昂,興奮不已,如春天飛回大自然的侯鳥,享受一片綠色的春意。還可以一覽沿途的美好風景,愉悅自我,陶冶情操。在大地上留下自己親自種植的小樹,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種子,伴隨著青春釋放綠色的生機,為大地增光添色,在歲月延綿中詮釋生命的意義。當然在種樹的時候我也不忘保護。我用一些小工具做各種環保牌,寫上保護樹木花草的言語,并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給它們掛上,讓全校同學們都能行動起來!
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年年植樹,成活率有多少?聽說幾年前曾搞過一次萬人植樹活動,但幾個月過后,成活的只有數棵,結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樹,后期放棄,后期的管理工作沒有到位,結果等同沒有植樹,汗水付諸東流。
我曾聽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4
春天,這個萬物復蘇,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的季節,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植樹的心得體會。今天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3月12日——植樹節,喜歡這個充滿希望的節日。喜歡想象著一粒種子生根發芽的力量和精神,喜歡感受那種催人向上的勇氣。我們要執行一個特殊而又神圣的任務——植樹。懷著興奮而又期待的心情,我們班的9個同學跟學院這支植樹大隊開始了出發的旅途。下車后,一路來,我們一邊摸索,一邊探路,三十多分鐘的路途并沒有讓我們感到疲倦。反而,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連我們身邊空氣都顯得異常的溫馨、愉快。
到了目的地,看到屬于我們班的小樹苗,我們的任務是要賦予她神圣的生命。咨詢一下負責安排我們的工作人員,種樹需要什么注意事項。了解之后,我們不顧一路的疲憊,擦擦額頭的汗水,就不約而同的拿起工具,開始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我們要把我們要種的樹搬移到我們要種的目的地,到達了目的地,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干得熱火朝天,等我們挖得差不多,我們拿小樹苗去衡量夠不夠大、夠不夠深。然后把樹苗放進去,扶正,蓋上泥土。拍拍手,我們完工了。好像遺忘了什么。哦,原來是忘了澆水。雖然前兩天都是雨天,泥土還是濕潤,但我們把我們喝的礦泉水澆上去。
在植樹節種下一棵小樹苗,種下希望和快樂,希望它會迎著春風茁壯成長,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可以郁郁蔥蔥地為我們遮擋陽光,當秋天到來的時候,可以給我們送來秋天的氣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溫暖。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帶著這份感恩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做完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挖坑、種樹、澆水,為我們的生活的環境做了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感覺到有一種成功感的喜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我們的期望。眼前這棵幼苗,我們用我們愛心作成長的水分,用我們的愛心作為成長的營養成份,日復一日的盼它早日茁壯成長,成為大樹,為我們共同的家增添一份綠意,為美化環境增添一份小小的力量。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5
植樹節,我們種樹去!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好,于是他自告奮勇地給都市報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我們全體團員的心聲。都市報不僅登了這封信,而且馬上聯系了種樹的地點明陽天下拓展植樹基地,部署了行動方案。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我們8:30到指定地點集合。我停好車,遠遠就看見市府路上停著兩輛大巴,身著黃色休閑服的記者黃小玲手拿名單在招呼大家上車。我登上了第二輛大巴,看到我們的團長葉育登院長和美女小余已經在車上,見了我熱情招呼我在一旁坐下。車里的其他人都不認識。今天市民考察團的一百名成員到了八十多位,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相遇。
車子在經過快到植樹地點的時時候,看到指數點的廣場上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前來植樹,我們看了紅色的大橫幅得知,是百戶家庭植樹活動。今天植樹節,看來有很多團體都在忙于種樹哦。很快車子停在了響水湖植樹基地的停車場,我們下車進了基地,在一座石橋上集中,分成四大組。我分在第三組,跟葉院長、陳建秋、小余等人一個組。我們熱情高漲。基地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給我們介紹了這次種樹的場所,竟然是跟市領導種的地方相鄰呢,接著園林技術人員給我們講解種樹的注意事項和程序。兩個小伙子各扛著一面“市民考察團”的旗幟,站在隊伍的正前方,記者和部分團友忙著拍照。我們每人領取免費的樹苗,然后排隊進場。場地上已經為我們準備了鐵鍬、鎬、鋤等農具,還有澆水用的塑料桶。在一片覆蓋著新黃土的曠地上,用白線畫出一個個圓圈,圈里有張小紙片,白紙紅字,分別寫著領取的樹名。我們拿起鎬和鍬,開始挖坑,然后三四個人一起抬著樹苗,把樹苗扶正,接著培土、踏實、澆水。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情緒激昂。一個多小時后,這塊空地上已經成了一片小樹林。我們按既定計劃,種好了樹,大家都說,我們會經常來明陽天下拓展植樹基地看看這些樹的,還打算到時搞周年慶。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6
長假結束上班第一天,領導叫我參加縣里組織的植樹活動。于是與單位同事一行三人來到了我們單位的植樹點。我記得植樹節是3月12日,是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的,今年的植樹比往年提早了一點,這或許是因為年假天干物燥,燒山平平發生,加之天氣預報說近日有雨所以提早了。
這是我參加工作后第一次參加的植樹活動。小時候參加植樹活動時覺得只是一次春游,因為路程遠還要帶上干糧什么的,反正玩玩就回來了,這一次的植樹活動讓我感觸頗多。每個來到植樹點的人都很自覺地拿起鐵鍬挖坑栽樹,當我搬運樹苗時,更感覺到自己手臂的力量的不足,有的人還為討個彩頭,邊種樹邊念叨:栽下一顆發財樹,今年一定發大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路邊的這一片荒地上,我們種上了將近上百棵小樹苗,才過立春,就為那片土地增加了些春的氣息,為這個城市帶來了些綠色!植樹活動進行得迅速而順利,雖然種下的桉樹參差不齊,大小不一,但一棵棵都種得很正,昂首挺胸,我在心里想,希望樹苗能夠存活下去,等到若干年后,我們從這里經過時,看見濃郁的樹木,成就感將油然升起。
森林是地球的肺,由此引申,樹木對于世界不啻于肺泡對于人體,微不足道卻又舉足輕重。 每年的植樹節,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植樹節的誕生,也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所采取的一項有力措施,希望明年還有機會來,再看看我們親手種下的樹木,是不是依然挺拔,依然美麗……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7
我校各級領導,為響應重慶市委、市政府號召,全面召集各系同學前往潼南縣開展植樹活動,我也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不乏多有感慨。
我以為,樹木植于地,而其精神則體現于植樹之人。此番植樹,親身參與,一洞一坑,一樹一苗,親手種植,同學老師相互交流如何種植,相互勉勵,雖累而不乏,綠樹情誼,早滋大地,坎坷路上,鐵鏟相持;一寸黃土,護一寸樹基; 一方濕潤,養四周萬物。種樹本生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現在全球氣溫上升,整個世界的環境都在惡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在這些過程中環境被破壞,更多的動物滅亡,人類生存正面臨挑戰。所以我們必須種樹,種樹是一件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事。
一大清早我們在學校集合,乘坐校車趕往潼南。在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后,我們來到一個荒涼的山頭,在經過半個小時的山路步行,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 盡管人很多,但組長們做的周到細心,他們分好組,井然有序地把樹苗分發給每個小組,并囑咐大家要小心行事。安排妥當后,大家都干勁十足的忙活起來。 看著這荒蕪貧瘠的土地,真讓人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難受,這是怎么了,放眼望去沒有絲毫的綠意。在帶隊老師講完注意事項后,我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工具,將一棵棵小樹苗賦予了最初的點滴生命,多么希望把這里種滿綠樹,種滿希望。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帶著這份感恩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要為這貧瘠的荒地栽下新的希望,播撒愛的種子,讓我們的愛的信念“綠”得更遠,讓更多的人民感受到綠的清涼。
人多力量就是大,在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得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讓小小的綠樹苗占領了大半個山頭。此時的我們雖然有些疲憊,但心里滿是快樂與輕松,看著一棵棵樹苗聳立于春土中,以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此后,它們會吸天地之靈氣,大地之精華來使自己更加茁壯的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不正象征著我們這新一代的國家未來接班人嗎?我們就是在社會的愛護與培養中茁壯的成長中。 此時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養,爭取作個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千千萬萬人參與進來,再微薄的力量也會變得無窮大,再微小的綠葉也可以造就一片森林的海洋,綠色是生命的顏色,生命延續綠色,讓所有人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和愛共創一片綠的天地吧!
很快山頭很快“站”滿了樹苗。樹是植完了,可我們的任務并沒有完,社會處處需要“綠樹”。我們肩上的不只是植樹這樣簡單的植樹,我們是新一代的社會接班人,我們有責任讓設會更美好,讓人們的心里充滿綠意。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8
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節,一切大號生命都在萌芽階段。x月x日下午我班開展了一次以“呵護環境,奉獻綠色”為主題的植樹活動,此次活動開展的地點在鐘坡山,鐘坡山地勢較高,不僅能讓大家從植樹活動中感受到快樂,而且還能親近大自然,培養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當班委會向全班同學宣布在x月x日開展植樹活動時,同學們都反應熱烈,積極響應,并有很多同學不斷詢問這次植樹活動的相關信息及具體的安排,希望在這特別的日子里表達出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本次活動的支持。但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呵護環境,奉獻綠色”,希望通過這次植樹活動,使大家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關注環境問題,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為美化我們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動由材料x班的主要班干負責。活動開展的很成功。x月x日中午x點全體同學在學校大門口集合,集體乘車出發,于x點x到達預定地點。到達目的地之后,同學們都表現很積極,而且很偶秩序,按照先前的分組,很快就開始了植樹,有的挖坑,有的植樹苗,大家干勁十足和一致的團結協作,很快就將所帶的樹苗植完了。x點鐘集體乘車返校。
對于這次植樹活動,同學們都覺得意義非常。不但植樹造林,美化環境而且加強了班級間的交流,增進了同學間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植樹及對環境問題和植樹知識的宣傳,使得大家更加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切實投身“呵護環境”的行動中來,為我們的美好家園“奉獻綠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9
上學期看了曹寧寧老師的《植樹問題》,曹老師的課堂導入特別有新意,打破了我們一般的教學設計。他利用一個圖,揭示了三種不同的植樹情況,這是《植樹問題》教學設計的一個點睛之筆,體現了曹老師教學創新性與對教材內容的優化整合。而今天我看了吳老師的《植樹問題》這節課,吳老師的課一直是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把探究權交給學生,充分給孩子討論思考的時間。看完之后,我覺得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不管這節課難不難,好不好上,學生照樣學得興趣盎然,在一問一答中輕松掌握知識要點。
一、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帶領孩子創設問題、解決問題。
植樹問題我也上過這節課,這節課我感覺不太好把握,我當時特別重視關于直線“植樹問題”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區分,即“兩端都種”“只種一端”與“兩端都不種”,并且只是利用例題,讓他們簡單的小組討論、反饋,沒有把這種題透徹的剖析、研究。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植樹問題應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線上植樹,二是在封閉圖形上植樹。吳正憲老師讓孩子們去“畫一畫”,表示出你栽樹的過程,并讓孩子去展示和說明自己這樣種樹的理由,其他孩子去發現1號、2號、3號學生出現的問題。有的同學一條直線上每隔4米栽一棵(線段圖),有的`圍成一圈,有的圍城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并一一去探討各種栽法里面涉及的數學知識。看似是幫提問題的同學解決疑問,實則每一個同學都參與了這幾種類型栽樹的過程和每一種類型植樹棵樹和空隙之間的關系。
二、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鉆透”題的必要性。
當時我上這節課的時候好多學生對于間隔數很難以理解。而吳老師的這節課帶孩子親自體驗和建構了載數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學習植樹問題的關鍵。吳老師引導孩子畫圖,展示采用下面的學生問,展示學生回答,這樣其他孩子也慢慢理解了每一種栽樹的原理。并多次面向每一位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體驗自主建構。讓學生在畫、說的過程中直觀感知了什么是間隔數,什么是棵樹。然后又從學生在黑板上畫圖詳細標出栽樹棵樹和間隔數的之間的數量關系。在“兩端都不栽”類型上,吳老師很幽默的帶孩子建設:“說不定兩端有商店、飯館或其它的建筑物”,幫助孩子很快理解了。在引導、提取、總結中構建解決此類問題的模型。
三、富有幽默、鼓勵、積極的語言
聽吳老師的課,經常會聽到:“你說呀、真厲害、哇,我都沒想到、太好了、老師舍不得擦掉你們的思想”等等話語,讓孩子喜歡上這節課、參與到這節課,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我覺得作為一名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就應該多聽聽課,多學習各種名師上課的技巧和方法,站在孩子的思想出發設計一節課,結合自己的上課思路再去整合,我想這樣堅持去上,總有一天,你也會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風格,自己上課的技巧,慢慢向名師隊伍靠近。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0
4月8日我參加了扶余市進修學校的送教下鄉活動,這天我一共聽了3節課,我的收獲很多。這幾節課都運用了現代化教育的手段,課件制作實用、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使數學課不在枯燥,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聽了康凱老師和裴麗麗老師上的《植樹問題》一課,讓人耳目一新。無論是課堂的引入,還是整個教學過程以及課堂的資源利用,無不透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成果,在課堂實施中處處體現出師生的和諧關系以及學生之間和諧的學習氛圍。
一、注重知識的鋪墊和興趣的激發
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而是激發和喚醒,在《植樹問題》一課中,兩位教師從學生最熟悉的五根手指,然后讓學生去數五個手指之間的4個間隔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緊接著老師又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間隔,如樓房,安路燈、排隊做操等,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理解數學現象,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二、充分體驗,扎實學習基礎
新課程改革中強調,教師要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本節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創設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三、關注學生的起點,引導學生畫圖理解。
植樹問題的思維有一定的復雜性,對于剛接觸植樹問題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則更有一定的難度了。兩位老師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初步感知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都不種。則適時引導學生借用畫圖的方法去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很好的理解題意,找到其數量間的關系,而且能很好的培養其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等學生找到規律后再解決這類問題就簡單多了。
四、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植樹問題是數學中一個獨立的單元,其內容和生活聯系非常密切。這一課我們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生領悟研究復雜問題可以從簡單問題入手。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猜一猜,畫一畫,算一算等多種學習形式,自主探究出規律。通過列表讓學生去算一算,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地發現了規律,并構建起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認真的觀看了《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課,感觸頗深。
一、建模思想做得好
教師利用整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經歷了逐步探索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實踐總結、教師的提煉,逐漸為學生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植樹問題模型,這個模型條理清晰,形象具體。
二、“活學活用”數學的思想
教師在最后總結階段,又提出了一個常見但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問題“過一段時間,如果我們把這樣的規律忘了怎么辦?”學生回答:“可以畫圖、用小手展示、擺一擺”等方式找回這個規律。這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靈活性的鞏固,教育學生要把數學學“活”、用“活”。
三、教師對課堂生成資源利用得好
課上,在學生的探索階段和匯報階段,教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學生生成資源啟發利用得好。例如:在匯報“植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密切關系”時,學生的方法有:
1、擺小段的方法,數出8小段就有9棵樹;
2、畫線段圖的方法,每一個小段對應一棵樹,最后還剩一棵樹,所以得出“植樹棵樹=間隔數+1”;
3、畫圖找規律的方法,畫一段線段,是一個間隔兩棵樹,畫兩段線段,是兩個間隔三棵樹,畫三段線段,是三個間隔四棵樹,以此類推,找到規律也是“植樹棵樹=間隔數+1”;
4、利用自己的小手,把五指叉開,每個手指代表一棵樹,每相鄰的兩指之間代表間隔數,同樣得到上面的結論。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需要教師用自己的一雙職業慧眼,及時發現、并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智慧火花”,加以積極利用、正確引導、提煉精華、發揚光大。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會記憶更深刻,同時也深刻的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自己的智慧、教師的認可、學生的贊許,所帶來的無限的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程中的身心愉悅更是興趣的源泉。讓我也練就這一雙慧眼,為學生做學習數學的“興趣源泉”。
美中不足,需要改進之處:
1、每個提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如問題提出后停頓幾秒,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
2、問題設計很科學,但提問方法缺乏啟發性,可以從語氣,語速,重音方面啟迪思考。
3、課堂風格利索,有余,但淡定從容不足。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2
假期研修中,認真觀看了趙剛老師的《植樹問題》的及教學視頻,收獲頗多,啟發很大。現在進行以下梳理,以期進行更好的學習吸收。
縱觀這節課,趙老師上課的思路非常清晰,遵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的原則,以“感知———探究———應用”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思考、歸納”等活動,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建構起“植樹模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
一、從生活中感知植樹問題。
數學知識生活化,是一個教學大趨勢。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生活中能自如地應用。教學中,如果例子舉得好,可以起到“四兩拔千斤”的功效。趙老師這節課從始至終,都很好的貫徹了這一原則。
1、導入新課生活化。上課伊始,趙老師向學生展示出孩子們最司空見慣的手掌,拋出問題:“在我的手上,你看到了數字幾?”學生很容易回答:“數字5。”“數字5表示什么?”“手指數。”接下來,老師再問“你還看到了數字幾?”“數字4。”“數字4表示什么”“手指與手指之間的距離有4個。”老師引出了“間隔”這個詞,很容易就過渡到了《植樹問題》這個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數學的模型思想。
2、探究問題生活化。在引導學生探究時,趙老師跟學生談話:“學校榆山校區準備對校園作進一步綠化,要求設計植樹方案一份,擇優錄取。大家愿意嘗試一下嗎?我們先來看看學校的設計內容吧:在小路的一邊種5棵樹。請按照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設計?”聽說要為學校設計植樹方案,很顯然,學生的探究熱情被調動起來了。
3、應用問題生活化。探究結束后,趙老師給學生的問題也都是學生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譬如:懸掛氣球問題,剪彩帶問題。包括課后的檢測題:16名小學生排成一列縱隊,每兩名小學生之間相距1米,這列隊伍長( )米;校運會的運動場上,1條跑道有2條石灰線,4條跑道有( )條石灰線;在一條全長2km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m安一盞。一共要安裝多少盞路燈?這樣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二、在探究中思考植樹問題。
新修訂的課標強調學生的感知與體驗,想象與歸納,老師適時地創造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讓學生有體驗、有積累、有收獲。
1.經歷觀察、操作過程,積累體驗性經驗。趙老師在教學“植樹問題”時,先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用學具擺一擺怎么種樹,自己設計植樹方案,讓學生逐漸地意會、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老師不斷地提出問題,“按照你的設計方案,你把這條小路分成了幾段?”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對植樹棵數和段數的關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為學生順利發現并總結規律打下了基礎。 2.經歷探究、思考過程,積累方法性經驗。這里的“探究”指的是融行為操作與思維操作于一體的活動。本冊的“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教材編者意圖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化繁為簡”的思想,并通過各種活動,借助直觀圖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數量關系。趙老師通過不斷的提問“兩端都栽時,種5棵樹有幾個間隔?”“4棵“呢?”“3棵呢?”“……”逐一類推“50棵呢?”“100棵呢?”來引導學生不斷積累方法性經驗。
3.經歷概括、反思過程,積累“數學地思考”的經驗。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如果沒有概括,就無法進行邏輯推理,就達不到思維的深刻性。趙老師在學生積累了足夠的方法法性經驗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在兩端都種時,種的棵樹和間隔數有什么關系?”學生最后很容易就得出了兩端都栽時,棵樹和間隔數的關系:“棵樹=間隔數+1”“間隔數=棵樹—1”。
三、在應用中建構“植樹模型”
教材中設置“數學廣角”單元教學內容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機械的公式和抽象的模型,而是讓學生體探索建立模型的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在“植樹問題”的教學中,趙老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情境,從簡單的情況入手,在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考過程中,逐步發現隱含的規律,經歷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有待商榷。學生在做“剪彩帶”的問題時,表現得不太自信,有一部分學生會求間隔數,但不能運用規律+1,這說明,學生的“一一對應”的思想沒有得以確立,“植樹模型”還沒有得以牢固建立。“植樹問題”的本質就是點與段之間的對應問題。“模式建構”與“一一對應”的思想要比“植樹問題三種情況的區分”更為重要。趙老師的這節課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在現實生活中,植樹問題披著形形色色的外衣,存在著復雜多樣的情況,如安裝路燈、走樓梯、鋸木頭、掛氣球、剪彩帶等,而學生常常會被這些美麗的外表所迷惑。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它們的本質,從這些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它們最本質的數學模型。我們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實際生活的紛繁復雜,以兩端都種為基礎展開研究,充分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構起一個完整的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在練習設計時,要注重習題的靈活性、開放性,避免學生死記規律機械化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情境的過程,發現并感悟植樹問題其它兩種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聯系,并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解決問題。
趙老師反思的好,他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種教法都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過程,總在摸索中不斷完善。任何一個數學模型的建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同制作建筑模型般,它需要充足的材料,充足的時間,更需要充足的耐心來搭建它。切莫讓結果代替過程,與學生一起共同經歷這個不可或缺的美妙的建構過程,讓師生共同成長吧!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3
隨著在線教育的火熱,新的教學理念、課堂組織方式的探索不斷出現。改變應試制下的被動的課堂學習方式,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由此,“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伴著在線教育的浪潮進入人們的視線,進入了我們師范附小。經過長時間的鉆研與探索,我們學校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師范附小博雅和樂翻轉課堂三段八環教學模式,附小課堂迎來來了新的生機。
周三,聽了翟德凱老師的《植樹問題》這節課,感受很深,對我們學校獨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原來數學課還可以這樣上,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老師真正成了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環節,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觀看微視頻,完成自主學習中的任務,總結出植樹中的三種情況,并作出了詳細順暢的匯報。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有序合作探究。學生一直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匯報,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課堂學習氛圍和諧濃厚。
二、教師點撥適時合理,有畫龍點睛之效。這節課翟老師說的很少,只是做到每個環節間的過渡與銜接,適時的點撥,在突破難點時,很多學生不明白為什么圓形的防護欄要打5個樁,這時翟老師拿出一個鐵環,直觀清晰地展示出化曲為直的過程,然后通過微視頻的學習,拓展到封閉圖形植樹其實就是一端栽樹的情況,輕松突破難點。
三、小組建設富有成效。小組合作討論有序,展示匯報分工明確,語言規范,學生的優秀表現讓我很震驚,這就是學生的潛力所在啊。小組展示匯報時,其余的小組都在認真傾聽,并對他們的表現給出了中肯的評價,臺上的孩子們自沉穩,臺下的孩子們認真,生生互動及時有效。
四、達標檢測設計合理,由易到難。翟老師的習題設計層次分明,使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真正做到全面教育檢測。
“翻轉課堂”對于我們來說都只是一個新的嘗試,它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用微視頻“先學后教”,課堂上進行有效互動。今后我會精心備課,做好小組的建設工作,努力學習使用這種教學模式。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 篇14
3月4日,學校組織大學生參加了植樹造林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乘坐校車顛簸了一路于下午2點到達目的地——萬盛。穿著統一的黃色T恤,戴著鮮艷的橙黃色帽子,掛著燦爛的笑容,同學們的到來為荒涼的大山注入了一股青春和活力。
新傳的學生依次排成隊鋪滿彎曲的山林小道,為山上的樹苗供水。像傳遞奧運火炬似的,每個人接過那盛滿水的桶時都小心翼翼的,全神貫注,仿佛這水桶里載的不只是水了,而是滿滿的希望和沉甸甸的責任。
領導在植樹之前激動地說道:“我們大學生每人植100棵樹,便會種出一片大學林!”的確,當我們植完后,從車上遙望這片澆浸了自己的汗水的“大學林”時,仿佛能嗅到幾十年、幾百年之后這片綠蔭散發的清香,聽到鳥兒的歡鳴。此番義務植樹,給了我許多的啟示: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當幾百股這樣的力量匯聚起來時,將足以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
書本不是大學生唯一的知識源泉和精神食糧,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能陶冶情操、鑄煉品性。
多出來象牙塔走走,你會發現這個社會為你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可以揮灑汗水、實現夢想的舞臺!
【植樹問題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植樹問題教學心得體會03-16
植樹問題說課稿02-05
植樹問題的教案06-09
《植樹問題》說課稿06-14
植樹問題的說課稿06-14
《植樹問題》的說課稿03-19
《植樹問題》說課稿01-26
植樹問題說課稿11-06
“植樹問題”說課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