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2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1
通過學習文件了解到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減輕作業負擔,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學校教育,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布置,提升課后活動質量,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雙減,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
我認為雙減政策是能夠帶來非常大的好處的。首先,就是這樣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學生。學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業負擔,從小學開始就特別的辛苦,這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第二,就是減輕家長的負擔,不會在有嚴重的內卷,大量的花費。第三,這能夠回歸應試教育的初衷,篩選學習能力強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們如何實施雙減政策?
(1)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放松身心。
(2)提高作業設計效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
(3))完善作業管理監控機制,家庭作業校內做。
(4)提升課堂質量。
(5)確保課后服務時間,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兩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6)規范培訓行為,校外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
“雙減”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在校內堅持做到應
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服務水平,不再讓孩子們有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學好學好的同時擁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讓校外的培訓機構無法超前培訓,讓家長們教育成本顯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們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2
雙減政策一下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歡喜的,有發愁的,對我們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雙減,讓我們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說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實我很久都沒有擁有過了,在我看來,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愛自己所任教的專業,愛自己的課堂,愛自己的學生!雙減,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們也改變了作業的布置形式,作業的主體對象沒有變,依舊是學生,高光時刻到了,作業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從跳繩,做手工到親子閱讀,無不昭示著幸福感的來臨。由于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觸的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為這個作業形式的改變感到開心。小學生嘛,就應該有小學生的朝氣與活潑,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其次,我們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緊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了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來說把,我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利用課堂的時間,爭取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盡可能提前規劃好,每完成一個就做一個記號,哪里存在問題,我也能夠及時的記下來,防止下次問題的出現。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記在紙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組的老師研究解決的方法,感覺工作充實了許多。其次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背誦兒歌,喚起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感受母語帶來的快樂。下課的時候,讓孩子們盡情的玩耍,感受課間十分鐘帶來的樂趣。還有和學生們一起跑步,跳繩,研究植物,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重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真正的把學習的自律性轉移到自身上來,其實就是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對我們教師也是同樣的,我們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學會工作,學會生活。
雙減政策的實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鼓勵我們從一定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師也能夠幸福的工作。愿我們也能夠像先輩李大釗同志那樣:鐵肩擔教育,妙手教學生!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3
學習了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以后,對減負提質的提法感觸頗多,從我本人的內心深處,真正地感受到減負提質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我們不難看到那些六七歲的孩子帶著小眼鏡,背著沉重的書包放學的情景,也不難看到遍布在各個街道的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不應該被繁重的作業和輔導班所充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有時間去享受童年應有的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把握課堂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的給學生減負。要提高課堂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2、依據學生年齡特征,通過深度鉆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創設情景,培育學生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富有個性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有所收獲,
3、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4、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復現象,盡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5、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
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4
社會人群就是一個金字塔,永遠只有少數精英站在塔頂,也必須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來構建塔基。教育和學習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學習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除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包含體育、藝術、勞動等多種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熱愛國家、獻身民族的人。作為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是善于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引導孩子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雙減政策”背景下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
1、“雙減”的目的不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恰恰相反,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知道,在學習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時間越多,所獲得的知識也越多、能力也越強。但過長的學習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又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學什么、怎么學、學多久,就成為教師們首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保護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是孩子們愿意學習的前提條件。前面談到學習的三大動力,對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生存動力和精神動力是大多數孩子暫時還體會不到的,因此,興趣動力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老師,學科作業的設計必須以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保護孩子們學習興趣、保證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根本條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作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不會做;二是簡單、重復、數量多;三是枯燥、乏味、無樂趣。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個性化作業,讓不同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起點的作業。針對第二個原因,教師要設計出能體現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訓練效率高的梯度作業。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要盡可能設計出有趣味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尤其要在學習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強和落實作業完成的過程性指導,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往孩子們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往往通過“搜題”的方式獲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結果,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大量搜題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按照作業進度計劃、利用當今發達的資訊方式,及時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指導。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5
“雙減”指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而減少這兩項工作已經開始試點。從“雙減”政策的發布也可以看出,全方位推動教育產業化,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減少孩子們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讓孩子真正的做到勞逸結合。
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減少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一定不折不扣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后服務等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教師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做到每節課準備充分、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生命高效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保證學生“吃飽”“吃好”。
二是加強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發揮本校教師自身優勢,豐富課后服務供給,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后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
三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并完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同時,探索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跨學科作業。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6
新學期還沒有開始,雙減已經走進每一個鄉村城鎮,每一所學校,落入尋常百姓家,成為茶余飯后繞不過的話題。
朋友圈有各種段子,千姿百態。我很佩服段子手的立意和角度,反映出不同人群的內心世界。不過,觸動我的'還是現實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和聲音。上海建平中學兩撥家長的劍拔弩張、周邊兄弟學校老師被告后的無奈與悲涼。
從教二十多年的我,從雙減政策出臺,就開始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態究竟想要哪種?最終要走到哪里?又該如何走?是在尋求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杜絕內卷?還是真正實現社會各種人才的分流,防止躺平?
清楚自身能力不及,思想高度不夠,感覺有些問題自己還沒有看透,雖然在不折不扣的執行,但,看到的一些現象,總還是止不住觸碰我的思考。
周六晚八點左右,跟妻子逛超市,發現幾個穿校服的孩子,很驚訝,妻子說最近,不是周末她也經常能見到晚上逛超市的學生。我感慨孩子開始有自由的時間,每天都能充分融入、感受生活,而不是生活只有單一的學校,我們應該為雙減點贊。她接了句,說不定,以后晚上跳廣場舞的可能都不是大媽的專場了。突然我就不知道怎么接了。
出了超市,我們沿著衛河路往北走,想去龍湖邊看夜景。剛走到湖邊,聽到石子碰撞電線桿的聲音,尋聲看去,又是兩個學生模樣的孩子,手拿彈弓,不斷的做著瞄準射擊的動作,說笑中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情,像極了兒時跟小伙伴的童年時光。調侃說,陶淵明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妻子說,學生都不寫作業,晚上出來練手,如果哪天,把彈弓申請奧運項目,不定他們順便還能拿幾個冠軍回來。我啞然。
她說班里周三有個孩子,向教育局打電話,告班主任違反了教育法第73條……妻子和同事都很震驚,說老師們現在很小心,說話非常謹慎、作業盡量沒有。說實話,我至今不了解73條是怎樣的條例,可是,這個數字和故事似乎讓我看到了超市、湖邊孩子背影的背景。
1976年出生的我,童年的記憶中,除了不看課外書,全部都是自由自在的撒野瘋跑。抓蟲、玩水、抓螞蚱,悶紅薯、地里刨茅根,樹上夠槐花,偶爾割草放放羊算是干了大事兒。捉迷藏,除了沒有像草房子里桑桑藏在棺材的經歷,草垛、墻角、地窨子可謂是能藏盡藏。如今想起來很愜意的童年經歷,碰上當下一樣晚上自由的他們,原本很欣慰和舒服的兒時感覺,如今怎么突然不再是那個味道?
我想到了老家一個近門姑姑的三個孩子,兩個哥哥是銀行高管、老小比我還小一歲,現在是寧夏大學的教授。小時候,我的記憶中,他們家住老城,是我們家城里唯一的親戚。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姑姑家,我看到他們家堆著很多的書,其中有一本彩色的《西游記》繪本,講的是偷吃人生果那一段,那個場景我記憶特深刻,因為臨走我都戀戀不舍。這是我第一次有了對書的渴望,可是,我直到高中才有了自己買的第一本課外書。
對比和我同齡,一起長大的十幾個伙伴,現在只有我一個人上了大學。
我想到了姑姑、母親和小伙伴的母親。從現在的工作我想到了兒時我們各自的家庭。姑姑和母親都很重視我們的教育,只是家庭條件不同,姑姑有更豐厚的條件給她的孩子買書讀,而且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
記得有人這樣表述:“一對熱愛讀書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貴人,會潛移默化地把閱讀習慣根植到孩子的骨血里”。我很認同,尤其是最近認識了一個高校的老師,酷愛國學,在他的影響和陪伴下,11歲的兒子用古漢語寫了一本書。
雙減之下,究竟減去的是什么?減出來空出來的時間,又該做什么?我想,這對所有父母、老師、孩子、甚至社會,都是一次智慧的考驗!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7
“應該從制度層面去保障教師的權益和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良性溝通”,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雙減政策無疑會給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學教師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負擔,那么,怎么保障教師的權益呢?教師又該如何盡快適應新的變化,這也是一個問題。
“雙減”要求學校、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對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家長的“教育焦慮”,一線教師們應該怎么做?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怎樣開展?我認真閱讀了一些新聞及相關文章,整理如下;
1、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減輕作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情與教材。
研究學情,就是要研究每節課學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節課應把學生“引到哪里”。
減輕作業負擔,學生就可以在“自然起點”參與課堂學習與探究,教師就可以準確判斷學生“在哪里”實現因材施教。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的重要目標,分析研讀教材,就是要對準學科核心素養這個靶心,確定“把學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聯系,深入挖掘教材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才能使課堂教學實現有的放矢。
2、組織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應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不是深在知識難度上,而是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當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愿參與”,借助已有認知經驗“能參與”,通過多種感官或行為“真參與”,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而是能夠帶得走、用得上的學科素養。學生課堂上實實在在用1分鐘獲得的發展與提升,是課后10分鐘的補習也達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線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增強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和效益意識。課堂學習效益高了,課后的作業負擔自然就輕了。
3、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提高作業質量
作為生命體的兒童,天然擁有語言、思維、探究、創造等學習需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職責在于以生為本,通過創設合適的情境,師生共同參與課堂建構,共享探究過程,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不是僅僅傳授知識,而是師生間借助積極有效的對話為平臺,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過程。
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師在備課時須統籌安排每節課的作業量,將課堂適當留白,精心安排練習反饋的環節,及時查缺補漏,相對減少課后的書面作業量。
4、研究作業管理效能,提升課后作業的“質”
教師要研讀課標,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將作業設計作為課題來研究。
例如重視預習作業,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積極嘗試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等多種開放式作業形式,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復的無效性及懲罰性作業等。
5、設計菜單作業,強化反饋功能
教師不僅要從作業總量上做到“科學合理”,也要從作業形式上做到“豐富多樣”。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情,通過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業菜單,讓學生擁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機會。
不妨嘗試每周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周末”“長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愿做”的“常態”。布置與反饋是作業的兩面。既要從質、量、形上做好作業的布置,也要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與反饋。一方面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面批講解和答疑輔導,另一方面對作業優秀的學生要激勵表揚,不斷增強其學習自信,讓作業成為學生才能展示的平臺。
6、對學生多元評價
老師需要對“多元評價”的內容、維度、標準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用增值性評價客觀判斷不同類型學生的成長,讓孩子們“看見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師還要適時向家長解讀孩子“多元評價”結果,從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給出反饋,通過家校攜手,為學生全面、個性化的發展做好規劃。
7、進行教學上的創新
隨著學生在校內時間的增多,教師只有用創新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多樣性,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讓學生愿意待在學校,且學習效率有所提升。
老師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改變教與學的方式,運用高效、趣味的授課工具、新穎創意的教育方式(微課、STEM)提高授課質量和學習興趣;課堂上除了一對多的講解,還可以組織同伴互助、小組共學,讓每個孩子都“在場”;課后作業除了雙基練習,還要有靈活的主題活動、項目學習、特長發展,讓每個孩子都喜歡。
在保證孩子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學校教學培養孩子們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課時中開展創新課程,這對教師來說任重道遠,也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開放心態眼界的過程。
8、參與到課后服務中去
開展課后服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教師最了解自己班級的學生,課后服務也使教育更有針對性。隨著課后與學生的接觸的增多,對本班學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
9、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說老師的教學能力,是家長信任老師的前提,那么優秀的“共情”體驗和有針對性的講授能力,則是獲得家長信任的重要條件。
作為老師,精準解決孩子困難、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能力離不開家庭的攜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引導家長的教育思想,統一教育理念;還要給予家長科學實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這就對老師們的溝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識有了更高要求。為了撫平家長焦慮,順利推進學校教育,老師們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時間。
10、協調好職業角色與個人生活
課后服務的落地與推廣,無形中拉長了老師們的工作時間,職業角色與個人生活的沖突將會更加突出。這對老師們的工作狀態、積極性以及職業預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雙減”下,遇到困難或挑戰:老師們既要保證本職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顧家庭和個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斷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關注和協調--減少老師非教學和隱性工作時間,給予教師群體更多關注和關懷。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8
從9月開始,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成為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部門以最強氣魄開始行動。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學校教育面臨著多重的壓力與挑戰,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這場改革的本質,我們將失去發展的機遇,甚至會被其他同類型學校甩下許多。
減下去的作業負擔,其預留的時間如何分配才科學呢?如何靈活地開展有效的課后服務呢?傳統的紙質考試、統一的集中考試將廢止,教學質量監測以何種形式開展呢?如何去適應新常態?課外輔導機構從公開運行到潛行蟄伏,如何讓其徹底無所遁形呢?課堂主陣地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呢?這些命題,都無法繞開。倒逼我們開始痛定思痛,做出調整。
說到底,減負的核心無非就是課內增效提速,捍衛教師的職業權利,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營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態,回歸教育的本真,給孩子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全面的能力培養、更愉悅的精神享受。而這一切,從學校層面說,依靠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化;從社會層面說,依靠的是整個社會集體發力、共同支持;從家庭層面說,依靠的是所有家長們育人觀的徹底轉變。
雙減政策面前,教師們的壓力其實最大。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將更多。已有的經驗反而無效。無所適從?一臉茫然?以前,還能依靠教師的大量輔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促使其機械地練習。在反復地講練、多次考試、強化記憶的模式中,把學生成績提起來。但眼下,這些都行不通呢?這注定是曲折的發展道路。
學生素能測評將由靈活的形式實施,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多借鑒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做法。那天,我與一位資深的教師私下交談,一到二年級,不能組織紙筆考試。怎么去評價學生的學科素能呢?以語文學科為例,測試形式就能多樣化。可采取口頭背誦,評估其發音準確性、流暢性、情感性;可試著創編故事,現場講授給大家聽,評價其綜合素質、語言積累、思維廣度、心理素質、調動力,這種方式適合孩子們;可由家長代其錄制音頻,存儲后進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習成果的展示;
以數學為例,口頭說一說加法的算理。將思維過程說出來。以動手的拼裝活動,測評其實踐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數學測評難度有點難。尤其是計算類型,需要紙筆驗算。
作業負擔來自于對學科育人價值、功能等方面認識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學觀。唯分數論并非是完全錯的。分數論并不是一個貶義詞,主要是考試方式過于機械化,它以固定、標準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導致了分數徹底窄化,只考察了淺表的知識與能力,并未全面地測評,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9
對于廣大家長來說,最近最勁爆的消息恐怕就是“雙減”出臺。
國家這么大的手筆,別說違規大機構,就連很多正在觀望的小機構或個人,都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狽不堪。本就如風中殘燭一般的教培機構,奄奄一息中又迎來了更大的打擊——本土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正在上暑期補習班或興趣班的孩子們,瞬間按了暫停鍵,一下子賦閑在家。
就我而言,我,還有我很多同學、朋友,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都是學習的受益者。我不會,更不可能允許我的孩子輕易放棄學業。所以我經常會查看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有哪里學的不好,我會先自己給他查漏補缺,如果我實在講不好,也會考慮給孩子報班補課。我始終貫徹的是“補課”重在“補”,而不是提前“學”。現在“雙減”政策一落地,同樣也堵住了我給孩子查漏補缺的路。
這一周我一直在尋找科學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買書、找網上的文章……現在不用我說,大家都意識到“雙減”帶來了一些無法抵抗,卻必須面對的現狀:比如孩子的學習更多的依賴在校時間,課堂效率顯得極為重要;再比如孩子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自覺性和自學能力的強弱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事實上,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成績好壞的根源其實在于“學習能力”。現在,我們更加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量的增加相比能力的提升是很虛幻的,甚至是很緩慢的,但它的影響確實長期的。
“雙減政策”的實施其實就是給所有在孩子學習道路上越走越歪的家長們下了一劑猛藥。是繼續往前,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及時止損,摒棄錯誤的方法,重新找回科學正確之路?家長們,拼認知的時候到了。不要說取消校外補習以后有錢人都給孩子請一對一家教,沒錢人的孩子就沒機會上學。在目前國家政策之下,是幾乎所有的普通家庭孩子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此刻,我認為我們家長要做的,必須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使孩子的自我強大起來,才能應變這個世界。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10
-----雙減”讓我們的童年更加多姿多彩
“雙減”是什么?“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復而對開發學生智能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教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鉆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開心。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后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平等的發展,所有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后,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后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里,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游戲,沒時間鍛煉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自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這樣,周一至周五的校園內,每逢周末的公園里、游樂場里、廣場上到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鍛煉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了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雙減”這項措施真好,如果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11
但凡教育人,近來話題必繞不開“雙減”二字,它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然目標,一味追求速度的小康教育時代已成為過去,當今現代化教育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從關注學習結果到重視學習過程,從關注知識積累到重視精神成長,真正實現人的全面、健康、良性發展。誠然,“雙減”是一項走心、潤心的工程,要想落實,必須從心開始。
作為學校,從心開始就是要站在學生、家長、教師的立場換位思考,感其所感,行其所思,解其所惑,達其所成。
一、課程優化,讓學生開心
站在學生的角度,怎樣才算開心?那就是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當然僅僅是這兩點還不夠,在此基礎上學習必須還要有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心。
1、國家課程精品化。“雙減”減的是負擔,增的是質量。要想時間少、收獲多,就必須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業布置作為學校研究的常態課題,引導老師們靜下心來設計好課堂的每一分鐘、每一道題,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思維表達的成就感與實踐體驗的獲得感,讓學生所做皆所需。
2、服務課程多元化。課后服務不能只完成簡單的托管任務,而是要努力成為孩子們釋放個性的拓展課程。將課后服務課程與國家課程進行一體化建構,將成為校園的新生態;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充分的選擇權,應成為拓展課程的實施原則。學習困難有答疑班,愛好閱讀有導讀社,喜歡運動有體訓隊,善于唱歌有合唱團,崇尚科學有科普基地……多元的菜單式課程,讓每個孩子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快樂生長方式。
兩種課程的優化,既有基礎知識的積淀,又有個性特點的彰顯,孩子們樂學善思,才是開心學習的最好狀態。
二、評價導航,讓教師安心
站在教師的角度,明知“雙減”是關系學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為什么還是會觀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適區不想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評價這根指揮棒的問題,什么樣的學生質量觀、教師質量觀就決定著什么樣的教育行為。因此,評價改革是確保雙減落地的前提條件。
1、學生評價重素養。避免對學生學科知識評價的繁難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強制保障學情檢測的基礎性,削減海量刷題、校外培訓帶來的假性優勢;將學生參加課后服務表現、藝術素養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并利用信息化平臺,從知識評價、能力評價、素養評價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大數據分析,為學生發展提供指導意見。
2、教師評價重貢獻。不以成績排名作為教師評優晉職的條件;將師德師風、課后服務工作量與服務質量納入評優評先指標體系。
唯有評價定了,教師堅持“雙減”的決心才會定。
三、服務有料,讓家長舒心
站在家長的角度,更多的是對“雙減”持質疑態度。一是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想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剔除,很可能形成學校公開減量家長私自加量的畸形減負;二是質疑學校服務質量,孩子不參加校外培訓,學校現有的課程能否滿足孩子的個性發展需求。因此,加強對家長教育理念的培訓服務與提質午托、“三點半”等課后服務至關重要。
1、家長學校是抓手。利用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服務,開展家長之間的學習交流,讓家長從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中釋然出來,形成健康的、發展的子女教育觀。
2、服務質量是保障。首先要保障服務時間,家長工作忙中午沒時間接送、下午孩子放學還沒下班?沒問題,學校都有相應的服務來解決。其次要保障服務質量,孩子學習有困難、藝術素養有需求?沒問題,課后服務都有專業團隊來指導。
通過有理論、有實踐的溝通論證,有時間、有質量的暖心服務,家長省事,樂得舒心,以此爭取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真心認同。
因“心”而減,從“心”出發,有了國家的政策支持,還需要學校的統籌規劃,需要教師的奉獻精神,需要家長的理解配合,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整體導向,多方合力,使得玉成。
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12
執教數學已經有30年了,應該說,布置作業早已經有了自己的習慣與方法,一直以來有些自己的堅持,諸如堅持計算訓練、堅持新舊知識整合練習、堅持作業不宜太多等。細細想來,雖說有“減負”意識,但似乎都是以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至于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則考慮得是不太成熟的,更別說設計出學生樂學、愛學、想學的高效作業了。如今,作為一線教師,要贏戰“雙減”,真正落實“雙減”,切實做好“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減法”,這著實是不小的挑戰。
不禁問自己,怎么減?
“五保證”護航:
1、保證每日作業時長在20分鐘左右;
2、保證不在雙休日加重作業量;
3、保證節假日不布置書面作業;
4、保證不布置簡單重復、機械性的作業;
5、保證不把作業作為處罰過失學生的手段。
“五加強”助推:
1、加強對數學書面作業的把關,作業習題講究典型性、層次性、針對性、綜合性、多樣性,力求“少而精”;
2、加強分層布置作業的落實,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甚至可以量身定制“彈性作業”;
3、加強數學非書面作業的設計,根據學習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口頭作業、實踐作業、游戲作業、閱讀作業的思考與應用;
4、加強組內教師聯動,集思廣益,設計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作業;
5、加強作業負擔監控,家校攜手,及時溝通,及時調整,尋找最佳作業方案。
當然,一個聲音擲地有聲:解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更重要出路——在于教師要做好執教數學課的“加法”,要把數學課上得更有趣、更有味、更高效。
【關于小學雙減簡短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