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1-11-16 11:39:36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1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于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于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于發展的功能,這是咨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發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系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后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后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在此,談談個人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體會: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安全工作,學校“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為此,我校確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以樹立安全意識為主線,以強化層層管理責任制為核心,以落實具體措施為重點,及時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頓校園內安全隱患,努力創建一個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環境安定、校風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園,確保學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穩步發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為此我們提出要樹立六種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種疏理、堅持“四不放過”、營造“四講”氛圍。六種意識:即“大于天”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第一”意識、“防范”意識、“共管”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即防盜、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觸電、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動。營造“四講”氛圍,即利用橫幅標語、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

  三、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和安全整改通知書制度。制定了《學校安全自查范圍》,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部中設立了安全檢查員,要求每天對各自范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記錄,并向班主任和各部門責任人匯報,最后上報校長;然后由校長簽署處理意見,限期整改;在校園各區域配備、完善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權限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后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2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通過半學期的學習,我才深刻的感覺到,人的心理,其實是個真真實實存在的東西,而心理健康這門課程使我們能更好地去觀察,去了解并且及時的調節。它來源于生活,又指導著生活。它解釋了很多東西,也在不經意間,讓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節課是那節用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來表示自己的課,通過那節課,我才發現,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希望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獨一無二的品質著,并為之不斷為的發揚和為之奮斗。只是這樣的一個小測試,就能讓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深處。不得不說,這就是心理意識的神秘之處。它總是讓你的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體現,讓你了解真實的自己。

  心理課讓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邊的人。每個人都會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課的時候,老師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測試,就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自己內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這樣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來,會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的一些小小的測試,也會讓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會讓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對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在心理課上 我不僅學會了要做一個冷靜面對自己的現實主義者,更是學會了調整自己面對的負面情緒,調節壓力。心理課上,老師講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很多時候想起來,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個很不錯的方法。誰又會想到,有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訣。很多時候,你像看熱鬧一樣,不經意間學會的東西,可能會影響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課,在不經意間,教會了我太多太多。

  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心理課對我的個性,我為人處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觀,價值觀,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每一次聽完后都會有一些感觸,給我進步的動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對自我的思考。比如時間管理的那一節課,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的啟發,而戀愛的話題也讓我們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學習了心理課,讓我學會了更好的去審視自己。并且在很多時候,我開始學會去觀察別人的一些情緒,更好的了解別人的心理。這樣也可以看出別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需要愛人。要愛自己,也要去學會愛別人。心理學不僅僅是讓人學會面對自己,也讓人學會了去與別人相處。從而讓我更好的與人溝通和交流。當然,不僅僅是現在,我想,這些在課堂上學到了種種,也會繼續的深遠的影響到我的未來。

  雖然心理課已經快要結束了,雖然十多節的課帶給我們的東西是有限的,但卻也留下了更多的東西讓我們去挖掘和學習。通過這半學期的學習。我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又再次上了一個檔次,這門課給我展示了一個越來越充滿活力的世界。未來的日子里我一定會繼續去了解,去學習,學會如何更好的去生活。這是一個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會帶給人們一生的財富。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3

  通過上了這么多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

  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原則,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比較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健康的個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鉆牛角尖,要積極主動調試自己的心理,知道適應環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松愉快,然后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學會從心里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既來之,則安之,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人際關系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并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4

  在學習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的實際,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機會將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學習《綱要》,統一認識,關注學生心靈成長

  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會、年級組長和每兩周一次的教師學習工作會議,組織學校行政、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吃透精神,統一思想,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通過學習增強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我們認為,《綱要》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目標、對象,規劃了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對于我們把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有序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據,指明了方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指導性、鮮明的針對性、切實的操作性。

  為了有效地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結合學習對學校、教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進行了分析:學校多年來牢固樹立“德育領先,五育并舉”的辦學理念,突出以“五愛”教育為重點,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教學生做人為核心,確定了“播種、培育、收獲、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造就了一支敬業愛崗、樂于奉獻且熱心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學校的“三風”建設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當然也應該承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多元文化思潮沖擊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諸如獨生子女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在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環境適應、同伴交往、情緒情感、行為表現、個性問題以及趨勢越來越嚴重的學習困難綜合癥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深切地讓家庭和學校感受到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過學習、分析,我們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及現狀,確定符合學校實際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全面規劃,分層推進,面向全體,點面結合,育心活動,貫穿始終,家校牽手,整體促進。在此基礎上學校完善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學校整體工作的列入議事議程,建立了校長室、教導處、德領組、醫務室和年級組長組成的領導小組。每學期將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工作計劃之中,年級組及班主任工作計劃中也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和工作來抓落實,以確保該項教育落在實處。同時學校還加大了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鉆研、樂于奉獻的師資隊伍。

  我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充分發揮以班主任、輔導員、教師為主體的作用,不時派出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相關培訓和交流,同時還將教師心理健康專業培訓納入到校本培訓的范疇之中。我校從2019年開始先后邀請了徽州師范的金水老師來校做專題講座,邀請“知心姐姐”報告團和南京大學心理研究課題組成員來校為教師和家長做報告;我校舒立新老師參加省陶研會歸來為全體教師作了《全面把握當今學生特點,積極實施有效教育》的匯報輔導報告;從20xx學年度開始我校開始實行班主任月例會制度,以此來加強理論探討,交流工作體會,探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從心開始,積極探索,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應該扎扎實實地落實行動上,學校要以師為根,以生為本,一切從“心”開始,讓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征,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基點,以趣味性、活動性為基本特色。

  1.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作為百年老校雖然空間狹小,但是近年來擠出資金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園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堅持兩種環境的創設,一是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教育環境,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二是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隱性教育環境。學校的文化長廊及宣傳櫥窗,是學生們“露一手”的舞臺;教學樓上的各式宣傳標語,是學生們熏陶心靈窗口;教室里的黑板報,是學生們展示風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學生們走近科學的殿堂;自來水龍頭旁、垃圾箱前、樓梯口上的溫馨提示,是學生們自己的心語;每學年開學學校門口的橫幅,“歡迎新同學入學,歡迎同學返校”,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家”一般的溫暖……

  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溫謦的育人環境,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們的心理得到了和諧的發展。在實小這個樂園里,我們的孩子喊出了“同在藍天下,雛鷹展翅飛”的快樂口號,發出了“在這里起步,讓明天更美好”的呼聲,并以此作為學校宣傳櫥窗的主題,每一期櫥窗內容的更新,都成了學生們肯定自我,張揚個性,展現魅力的所在,引來了居民駐足觀看。很多的家長和同行都說:你們的氛圍真不錯,做你們的學生幸福。學校努力創設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多元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

  2.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以實現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離近了,才能讓空間距離拉近。為此學校一方面積極開展和諧校園的創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師師、師生、生生關系,另一方面又積極開展諸如“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教育活動”等,以提升全體教師都能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覺性。老師應主動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理解和愛。如果發現學生有不良情緒,一定要及時個別談心,弄清原因,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幫助解決。

  例如我校上學年六(1)班的學生汪同學,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都非常疼愛她,尤其是爸爸,對她視若掌上明珠。可就在她8歲時,爸爸被診斷出患了一種不治之癥——肝癌。為了攢錢給爸爸治病,媽媽一邊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一邊忙打理著自己的店鋪。爸爸在病情穩定的時候,也堅持給媽媽幫忙。汪同學對于這樣的打擊,她還是無法平靜。上課時,汪同學變得神色游離,精神萎靡不振,班主任發現后就主動找到了她,向她了解了情況。經過班主任的悉心開導,了解了實情后,班主任通過耐心細致的開導,使學生緊皺的眉毛舒展開了,孩子放下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教師只有成了讓學生可以信任和依賴的朋友,就能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也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吧。

  3.貼近實際開展特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實際,談論與學生關系密切、學生最想了解的話題,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這就要求輔導教師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以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為此在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學校先后多次開展了學生心理調查活動,以較為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學生反映的以心理適應問題居多,如學習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認識自我問題等。

  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輔導,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如二年級(1)班里有個姓張的同學,是個小姑娘靦腆、膽小。老師每次叫她回答問題,她站起來,總是低著頭,臉漲得像塊紅布,說話的聲音都打顫。一次主題班隊會,同學們要演出,班主任老師就有意鍛煉這個小姑娘的意志,在班上提議讓她擔任一個角色,演“小白兔”,她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不行,我不敢”。“試試吧,老師相信你準行,”班主任老師親切地鼓勵她,“大家幫助你多排練幾遍,好不好?”最后演出成功了。從此,張同學變得大膽、開朗起來。還有的班主任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了以“知識越學越有趣”、“我不做小拖拉”、“同好書交朋友”為內容的心理輔導,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我校還經常開展豐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活動,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堅持開展以《守則》、《規范》為基礎的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終生受益;堅持開展路隊、“兩操”、衛生等“五項評比活動”,教育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根植下“人人為我,我為大家”的種子;堅持開展多種綜合實踐活動,如“春秋游活動,參觀愛國主義基地,尋訪家鄉巨變,走進街心公園清除垃圾、走上街頭文明勸導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認識,去鍛煉,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堅持暑期開展“走進軍營,走進紅色老區”和“勤奮努力,走進文化科技”夏令營活動,教育學生學會珍惜今天,磨練意志品格,感受民族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

  我校還注意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學校局域網、多媒體教室和學校網站等為物質基礎,組織開展“每周一歌”、“英語每日一句”、“師生來稿每周一播”、“‘校園之星’每月一評”、“學生佳作網上登載”、“德育天地網上交流”、“大課間活動我來評說”等,以真正起到了溝通、咨詢、宣傳、解惑的作用,既解決了學生的心理疑難,又給學生指明了方向,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4.各科教學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在學科教學中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學活動和學科知識成為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在教學內容中尋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教學《比金錢更重要》一課時,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較多地生活在親情血緣關系中,過多地接受著別人主動的奉獻,所以他們很難擺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為別人著想的意識不強,人際相容性差。同學之間的不和諧使他們產生許多心理問題。遇到問題進行換位思考,是培養學生的愛心,使他們能主動地理解、關心、幫助別人的有效方法。

  而該文講述的是“我”深夜開車回家碰壞了一輛紅色小汽車的反光鏡,“我”在四下找不到人的情況下留了紙條希望車主和“我”聯系,后來,車主致電表示感謝,并拒絕了“我”的賠償,告訴“我”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是人與人之間那種“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可貴。教師課前假如布置學生了解身邊同學間曾發生的小摩擦及解決情況,并思考這是否是最佳解決方法。鼓勵學生將自己處理得好的事講給大家聽,對那些能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看待問題的學生加以贊賞,這樣一來,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少了,班里互相體諒、互相信任、互相關心的氣氛逐漸濃厚起來。

  再比如《落花生》一課,就可以通過課文對學生進行增強自信心的教育。結合花生雖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樣的實例,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自己及周圍的同學。告訴學生一個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緊,只要他努力,勤勞,關心他人,那么他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該自卑,而且應該比別人更自信的生活。這樣就利用課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復了自信。在教學方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課程標準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共同總結出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就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學生雖然和同學合作了,自己卻可能并未意識到這樣得出的答案其實是群策群力的結果,所以教師要適時指出,個人做不到的事,憑借集體的力量有時輕松就可以完成。這就是集體的力量,我們每個同學都該使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當然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吝嗇語言評價,大多以商量的口吻,鼓勵的語氣,啟發式的詢問,而且多年來我校教師堅持在填寫學生素質教育發展報告單時,只表揚優點、以極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的缺點,并鼓勵學生改正,就避免了對學生的傷害,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信心,這一點,就做到了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牽手構建學生心靈成長有效平臺。“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我校家校結合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和家長學校向縱深發展步伐的一項新舉措。為此,我校網站開辟了“網上家長學校”、“校長信箱、校長博客空間”平臺,精心編印校刊——《家校園地》,開辟了“家校通”,利用這些途徑重視加強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一些特殊學生建立了心理檔案,以便及時了解、跟蹤、疏導、把握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學校以創建現代家庭教育課題研究之成果——“快樂學習型家庭”為載體,提倡“大手牽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開展“親子共同成長”活動,利用家長學校授課交流育兒經驗,指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人方法,努力構建具有“優美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氛圍、健康的家庭心理、積極的家庭行為”特征的家庭教育新格局,提高家庭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與學校相結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長學校培訓內容,先后多次邀請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向家長傳授心理輔導的理念、內容和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家校聯誼活動,走進彼此心靈,共育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舉步維艱,任重道遠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剛剛起步,卻遇到了諸多的問題,諸如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教師,缺少應有的指導和培訓,幾句加強自我學習的口號式話語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現在學生難教已是普遍性問題,再加上留守學生、隔代教育、單親家庭學生在迅速增長,而導致的問題學生數越來越多,班主任教師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苦口婆心疏導教育,教師負擔重、責任大,已到了難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出現了問題一股腦地責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職,學校、教師肩負的精神壓力太重太重……其實在我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心靈成長,真可謂是任重道遠啊!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5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于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下面就是本人學習之后的心得體會: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么,如何預防或者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呢?我總結了以下幾種途徑和方法: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一個好的心理是成就大事的先前條件。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沒必要感到不好意思或者羞愧什么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心理疾病,當我們心理呈現亞健康時,要盡早去看下心理醫生,盡早解決,不要帶著包袱上路。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后,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以前在我心中大學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入大學時也十分興奮、愉快。但興奮和激動之后,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原來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沖突。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可我卻感覺目標的內容比較空洞,目標的階段性也不明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標來設計和規劃自己。剛開始面對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沖突,它教會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后,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盡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復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臺后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學生心理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長,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學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不僅關系著我們個人的德性,也與我們的前途惜惜相關。從現在開始,培養健康有益的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6

  著名作家劉心武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態,猶如一條線,而人身上的優點,就像一顆顆珍珠。良好的心態會將珍珠穿成一串美麗的項鏈;而一條脆弱的線,會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價值,”的確,優秀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在大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無法回避的現實課題,應勢在必行。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如何指導大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知、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更好地適應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復雜的社會形勢,成長為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和心理調節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心理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論教育和高校德育實踐教育得以整合與實現的基礎與橋梁,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了高校德育內容的完整性,才能進一步實現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學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特殊的一個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當前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心理問題:

  (1)大學生生活適應性差。我們強調大學生生活要“自覺、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能較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等,在學習方面,存在被動學習現象,無法較快的拜托中學“逼學”、“填鴨式”學習思維,形成主動學習習慣;在生活方面,衣服褲子、床單被罩請人洗。且現在多學學生都是獨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辦,學校老師“寵著”,一旦在學習、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點波瀾,往往顯得無所適從,甚至懷疑自己。

  (2)追求怪異,講求獨特。“90后”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并沒有能夠供其進行參考和一起成長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歡跟著時代潮流,現在的“哈韓”,“哈日”現象使“90后”盲目跟風及模擬的問題越來越嚴重。90后大學生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因為這一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是父母來包辦他們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務的次數很少,經濟以及日常事務方面都過分的依賴父母。

  (3)社會交際能力薄弱。當前進入大學的都是90后學生,面對的是新的室友、同學和老師等,由此形成的同學、師生和異性關系讓很多學生極不適應,有的學生一直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從未離開過,不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幫助人,生活在自我閉鎖的世界中,沒有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問題時無人可訴。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使他們成長的道路變得更加順利,他們的成長被贊揚和呵護不斷的圍繞著,優越感太強,在他們的世界里充滿著陽光和笑臉。但是這樣的成長經歷使這些“90后”大學生們的心理太過脆弱,不夠堅強,一不小心就會喪失信心,嚴重的情況會導致他們形成厭世的情緒。筆者在本院校系對于“對待挫折態度”的調查,經過調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總結經驗,重新來過”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學生心理素質過差,沒有足夠強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徑

  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正確對待“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時代的青年都具備自己獨有的特點,社會、家庭、個人以及學校的共同作用促使著這些特點的形成。在對待“90后”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時,應該持有一顆平常心,對他們的特點進行適當的利用,針對他們的特點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教育形式。首先應該對他們身上存在的共同特點予以承認,然后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對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加以理解,因為只有了解了他們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強課程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按照貼近當代90后大學生的心理、貼近大學生的生活、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的原則,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和多元化的相關選修課程。課程設置和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大學階段教育的全過程,分年級和專業有所側重。例如,一年級主要是適應、自我和學習心理輔導,二年級是交往、情感和戀愛心理輔導,四年級側重于就業和成才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學理論傳授,要有活動性、互動性和體驗性,還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3)開展心理輔導和健康咨詢工作。高校要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健康咨詢工作,要積極創造條件面向全校學生,通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心理行為訓練、書信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按照相關編制規定合理確定高校心理輔導教師人數,建立一支由專職人員、兼職人員、教師和學生心理輔導員多方面聯合組成的工作隊伍。在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隊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識與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爭取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支持與指導,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職相結合、專業發展背景互補、多學科人才融合、專業綜合素質較高、人員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加強專業學習培訓,把心理健康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總體培訓計劃,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采取自學、函授等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資質,同時盡快解決從事此項工作教師的工作量與職稱評定等實際問題。

  (5)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條件,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學生感到輕松、民主、和諧,保持良好的心態,還可以使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還要動靜結合,并輔之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便形成一種和諧、奮進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大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影響之中,促使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危機感。

  (6)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將高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對一些不良現象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辨別是非的綜合判斷能力、承受挫折的適應環境能力。

  總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任務,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7

  這個學期我有一門心理健康教育的課,這也是大學的必修課程之一,這也能夠看出來大學對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視,見解說明其重要性。通過老師的講課,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都是跟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的,可是我們現在很多的同學對這個都不重視,甚至是還沒有這個概念,我也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在網絡上看到別人說抑郁了什么的,我心理還是比較懷疑的,抑郁癥和其危害性我都是知道的,也十分重視,但是我并不清楚哪些東西屬于抑郁的現象,所以網上看到每個人都說自己抑郁了就會產生一種不相信的感覺,覺得哪有那么多,上課后我才了解到,原來抑郁的現象真的特別多,許多人一直沒有關注罷了。

  比如有的人看待一個問題會用特別悲觀的監督去看待,也有些人對某些事情的執念特別深一直沉溺進入不愿意忘卻,這些都是有一些抑郁的輕微癥狀的,老師說很多人包括我們在坐的同學都是這樣對一個事情看不開,就容易產生不好的心情,然后又不能及時得到疏解,久而久之就容易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個學期的課程中,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的知識點的,也給我們講了許多的疏解的方法,還通過許多案例讓我們來分析怎么取開解他們,我影響中最深的是這對情侶戀愛的問題,就是一男一女戀愛,然后男的后面出軌了,因為女生是初戀,所以一直忘記不了想不開,后面還割腕了。

  雖然后面沒有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愛情本來是美好的事情,可是成為了這樣的結局真的讓人感傷,老師跟我們分析了其中的問題。

  主要原因是一方出軌了,但是還有一方面是那個女生性格比較內向,然后分手后也沒有人陪她聊天什么的,不開心的事全都憋在心里,所以久而久之就導致自己郁悶、抑郁了,所以才發生后面的事情。

  這就告訴了我,我們在遇到心里想不開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去找別人傾訴或者通過其他的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千萬不要一直憋在心里,最后明明是別人的錯誤卻傷害了自己。

  心理健康問題十分的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注意,我們可以適當的運動,讓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或者去找玩的好的朋友聊天,說出自己的郁悶,再或者尋找專業心理醫生的開導,千萬不要悶在心里懲罰自己。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8

  一、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過學習。

  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四、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9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

  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10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在著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里,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

  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于一致。

  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溝通。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11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于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于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于發展的功能,這是咨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發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系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后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后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班會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策劃書11-25

心理健康班會的策劃書01-05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精選11篇)12-26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總結(精選5篇)12-02

小學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12-13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發言稿(精選5篇)12-27

關于心理健康的班會策劃書范文(精選6篇)11-2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0-1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業心得體會12-27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通用7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