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與學生接觸后,我發現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不強,識字能力不高,漢語拼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為了讓學生們把這些弱項變強項,我從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現將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直接影響學生感情和制約課堂氣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于“寬”,對學生的行為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然,也不能過于“嚴厲”,經常上課板著臉,不茍言笑,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保持一種“激情”,時刻以積極的狀態去授課,學生感染到教師的熱情,自然而然那課堂氣氛就活躍了。教學方法也需要多轉變,采取不同方法去授課,時時給學生驚喜,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大。
二.加強漢語拼音的認讀能力。
學生的漢語拼讀能力不高,就說明了他們對聲母,韻母的記憶不夠。所以我要求他們每天早讀前對聲母,韻母進行朗讀,課堂上進行聽寫,先加深他們記憶,再從練習入手。作業中多布置拼音練習,多練以提高拼讀能力。
三.提高閱讀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處于低年級,所認識的字不多,這就導致了他們不能把內心想法用語言更好地表達出來。所以,平時我要求學生多讀書,抽空瀏覽課外讀物,摘抄好詞好句,增加詞語的積累,從總體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其次,多閱讀對于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有幫助。學生表達能力弱,就直接導致寫作能力不高,平時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多舉手發言,開拓思維,積極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同時,加強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再逐漸深入,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搞好語文教學工作,還得多下功夫。語文要靠多讀多記,其中難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師就要懂得如何把課堂變得更快樂,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把教學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在探索中進步。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2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那里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向認為教育就應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務必背過、務必默寫過,務必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就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就應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期望并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到達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料,不同的環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于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資料都是貼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資料就應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能夠讓學生透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于重點的把握,教師就應視狀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就應有意的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資料,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就應本著學生本位思想,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職責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當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景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我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致的催化劑和推進器,興趣也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頑強意志。接下來由小編帶你走進語文的世界吧。
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致的催化劑和推進器,興趣也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頑強意志。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識字本身比較枯燥,如果學生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識字、樂于識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知識產生興趣,將會產生巨大的認識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種享受。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形象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我們可以將漢字形象地稱為“漢字娃娃”,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自然在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的過程。親切的稱呼易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習的興趣濃厚。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等,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使課堂成為學生識字的樂園,一定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主動地投入到漢字學習中去,使我們的識字教學變得更有效。
二、幾種常見的識字方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積極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識字,這樣有利于激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1、比較識字
在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或形近字,在學習時我們可以將相近的字進行歸納、分類,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時,可以與“日”字相比較,“日”表示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面只有一橫;而“目”表示眼睛,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面有兩橫。再如,學習“清”、“蜻”、“情”、“晴”這幾個字時,我就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聯系和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得出結論: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青”,但左邊有所不同,“清水”的“清”是三點水旁,“蜻蜓”的“蜻”是蟲字旁,“事情”的“情”是豎心旁,“晴天”的“晴”是日字旁。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就不會再混淆了。
2、利用兒歌進行識字教學
唱兒歌是一年級小朋友比較喜歡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心理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吟唱,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的印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
3、字謎識字
一年級學生對猜字謎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可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漢字特點,把一些漢字編成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語記生字。如學習“告”時,編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學習“全”時,編成“大王頭上有個人”;學習“坐”時,編成“兩個人坐在土堆上”……同時,還可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練習編字謎,讓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字音和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自然會非常深刻。在課堂教學中,還可鼓勵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潛力就能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最終變成識字的動力。
4、在生活中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對什么都感到很新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大人旁邊的孩子,時不時指著商店門口的招牌念念有詞,好像要讓大家都知道:“我認識這些字”。這時,他們的識字熱情是相當高的`,我們應該適時地加以指導,適當地給予夸獎,那樣他們會對識字更感興趣,會進一步調動他們課內識字的積極性。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引導他們在自主、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收獲識字的喜悅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5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于高潮、亢奮的時機。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
寫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見多識廣,寫起作文來就會輕松。而這恰是農村學生的弱項。農村小學生怕作文,厭作文,感到作文難寫,寫起作文來總是咬著筆桿冥思苦想,覺得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無從下筆或者總是口號式的幾句,空洞無物。
作為一民農村語文教師,如何調動農村學生寫作積極性,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我有以下體會。
一、會學生,發現寫作素材。
農村小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內容:學校里的各項文體活動;家里的各種家務勞動;農田里的各種農作物生長狀況……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無法見到的。但要讓學生將這些內容用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必須讓他們實踐。例如:秋天到了,我讓學生們寫一寫秋天,但有的孩子用優美的形容詞堆積了一篇。華而不實,空洞無物。后來,我利用一個星期天機會,讓孩子們同家長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聽到的、想到的記下來。第二天上作文課時,我先讓學生們交流昨天勞動的感想,孩子們交流得熱火朝天,接著我說,想聽聽昨天同學們都有什么收獲,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足足說了近10分鐘。最后,我才說,把剛才你說的寫下來吧!結果這這篇作文孩子們寫得很開心!所以我總結出一條:要想寫好作文,就要實踐!
二、具體事中,悟出“真情”。
小學高年級習作中,要求學生要表達情感。但學生在習作時往往是直接寫一句話表達情感,這種情感給人的感覺是“假”。習作中,不能反映內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質意義。因此,要想讓學生認真習作,必須激發學生的“真”感情。
要讓學生在習作中,把他們的個性、情感得以發展、想象、語言表達等各種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訓練,教師就要做到童言無忌,呵護真情。老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課堂上,在課外,在學生作文的批語里,在進行口語交際對話教學時……向他們表達我們的“真”情感,真實地流露我們的喜怒哀樂,讓學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創設一定的課堂練筆情境,激發出他們的“真”情來。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組織看電影《柳月彎彎》,這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也著實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沒有要學生馬上寫觀后感,而是讓學生回憶哪些場景讓你流淚,讓你感動。結果學生們在課堂上不斷地回憶,不斷地體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學生又一次落淚。完成寫作后,我從孩子們習作中,讀出了“真”情。
三、加強課外積累,擴充素材。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廣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為重要。但農村學生由于條件限制,閱讀面很窄,除了課本和讀本外,幾乎沒有課外書。基于這種情況,我利用學校閱覽室的資源,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并都會學生隨時摘抄那些動人的畫面,精彩的描繪,形象的比喻等優美的詞句、語段。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于不同的層次的學生,我會做到推薦閱讀。基礎較差的學生,我推薦他們讀童話、寓言、小故事。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建議他們閱讀中外名作、名篇。
四、評價作文與鼓勵相結合,讓學生嘗試成功,激發習作需要與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行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產生的。教師與學生就像“漁”與“魚”。而評價就像“餌”。學生愛吃的“餌”,絕非劈頭蓋臉的訓斥和沒完沒了的批評。專挑毛病的做法,這樣只會撲滅學生習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時,總是采用鼓勵、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對文章的內容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要么就與小作者本人產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鳴;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閃光點大大地欣賞一番……什么“你的媽媽真是位慈愛、勤勞、嚴謹的好媽媽,我也同樣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仿佛把我們每個人都帶到了這個夢幻般的世界”……這些評價使學生“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學生有了這種想獲得精神愉悅的愿望和動機,何愁不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呢?
小學生作文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和反復的練習,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作文教學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們精心地去呵護和培育,改進作文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相信一定會在語文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7
我在這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點滴的工作經驗和體會。
首先,每學期一開始,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采用了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恒訓練等方法,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我經常開展一些與語文學習想結合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如評選小小演講家、舉辦辯論會、古詩朗誦會、成語接龍、手抄報比賽、書法比賽、將優秀作品張貼展覽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增長了見識,增強了能力,又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從事十多年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工作,在今后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9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在自己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地方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里我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新的要求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學習目標。
二、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
新課標要求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此我將一周的課文學習由五節課壓縮為三到四節,專門留出一到二節來閱讀,每天下午時間也留給學生自主閱讀,從而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課內閱讀
新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課文的學習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講解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對課文的內容表達要有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心得體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
四、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
新課標提出要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把課堂還給學生。有資料顯示上課學生聽課的效果只有5%,而學生學習最好的效果是學會馬上應用,教別人。所以我盡量把課前復習回顧、課前小故事等一切交給學生完成。課堂也盡量將任務分給大家,讓每個人都有事干。同時老師要講得少,但也要講得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知課標的要求,專講考點,不考不講。比如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只需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即可。對于不同體裁的現代文,新課標都有具體的要求,只有掌握了這些,我們才會少講,才會輕松。
新課標中還有很多內容,我仍在學習。一切革新也在實踐中摸索,我會不斷努力的。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01-10
聽語文教學課心得體會01-04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八篇11-05
精選語文教學計劃3篇12-18
語文寒號鳥教師教學反思(精選8篇)12-03
中職語文教學總結(精選5篇)12-27
《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精選15篇)01-02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范文6篇11-19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范文八篇11-27
語文教學《鄉愁》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