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
行為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小學教師擔負著對孩子教育的任務,要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學生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清楚哪些行為是可以使之成為習慣的,哪些是要堅決杜絕的。“學壞容易學好難”,所以,在形成習慣之前,我們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則,一念之差便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前準備學具的習慣。
我在鐵邊城鎮中心小學工作,去年擔任三四年級的英語。剛接新班時,很多行為習慣沒有養成。有的學生上課時削鉛筆,有的學生上課時才發現英語書忘家里了,這種類似的問題出現過幾次。我在班里一再囑咐:第二天用的文具,書,作業本都要準備好,放進書包里,鉛筆每天晚上提前在家里削好,不要等到上課時用的時候才想起來削鉛筆。經過一段時間的強調,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很少再出現這種問題了。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做到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習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讓學生能夠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或者有錯誤需要糾正的。再次,要做到認真地聽老師講解,并按要求認真地完成練習,并且每天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說開火車認字的游戲,找幾個小老師來領讀,還可以找幾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中講述的故事。這樣,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講,同時,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于思考和敢于提問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回答問題都很積極,只有個別性格內向,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也不愛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我對這些學生多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下又對他們多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能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去積極思考。從上學期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對課文進行預習。
四、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的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我們作為教師,也一定要督促孩子們讀書寫字姿勢端正,與家長溝通,控制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眾多教育實踐證明,幫助學生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引導其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要耗費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紐斯主張:好習慣培養最好在心里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就開始。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養成,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都具有母親般的關懷,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與熱情,對學生多一分寬容,勇于開拓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我們付出的汗水總會桃李芬芳。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2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中班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覺得效果真的很不錯,其中效果最好最明顯的是普通話的運用和區角活動時玩完玩具后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等。
我們是怎樣來給幼兒養成和鞏固這些好習慣的呢,要求幼兒一進幼兒園必須講普通話,我利用了。
1、表揚鼓勵法。如:在某一幼兒用普通話與老師和小朋友交談時,我會及時表揚鼓勵,某一小朋友普通話講得真好,老師要獎給他一顆小紅五角星,然后把紅五角星貼在他的額頭上。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講普通話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了解,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出現脫節,不利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為此我們利用家園共育欄和家長會,與家長講解原由、舉案例等,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對孩子講普通話的鞏固方法。
由于我們在農村,是村辦幼兒園,對農民來說,他們講慣了方言,講普通話還是有點兒別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長來送孩子時,孩子還在哭泣,我忙問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長很生氣的對我說:“老師,這孩子不好好說話,我揍他了。”我忙問怎么啦,這位家長說:“我送他上學,他嚷著要解大便,我問他什么,他還在說解大便,我又聽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說,我要拉屎,把我這個氣,拉屎就拉屎,還解什么大面,你還解饃饃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頓。”
聽了這些話讓我哭笑不得,后來我弄清因為這個孩子說話咬詞不清楚,把“大便”講成“大面”,家長對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事情雖小,但對孩子來說很不利,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剛剛形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可在家卻因講普通話挨了打,孩子還有學講普通話的興趣嗎?所以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生活環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講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班幼兒的普通話已經講的很好,孩子與孩子之間交流用普通話與老師交流更是用普通話,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與任何人交流都會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對于玩完玩具后,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更是鞏固得特別好,以前孩子們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亂糟糟,還得老師幫助他們收好玩具,自從提出培養讓孩子分類收放玩具的習慣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漸漸的養成了分類收放玩具的良好習慣。孩子們再玩玩具時再也沒有出現亂扔亂放的,收玩具時會擺放的整整齊齊,老師也變得好像有點很清閑的樣子,不再忙于幫孩子們收放玩具了。
經過這一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這些好的習慣都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聯手教育。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3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后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里其他人也盡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閱讀,她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么事情都會和我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于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于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4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做好。
一、興趣的培養要體現于每個教育環節。
首先,新頒布的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下降,有利于各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養成。教師要認真地落實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入學不久就喜歡漢字,做到自主識字。
二是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識字。比如,學生入學不久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做一個可以有圖畫等裝飾的姓名卡片。上學后,在課間或課下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互相認識。學生會很容易、愉快地認識許多字,并激發一定的認字興趣。
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學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可以作為識字的途徑,作為學生識字的課堂。如,指導學生把平時閱讀、生活中認識的字剪下來或寫,粘貼制成自己的識字樂園。比如說,每天上學經過的商店、路牌、廣告、書店都有自己的名稱;人民幣上面的漢字,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機會,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能讓學生喜歡識字。
三是在課堂識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培養學生識字的愿望。還可以利用游戲、競賽、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識字單元教學的時候,為學生創設比賽情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競爭的欲望。在識字教學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識字策略。
四是不同的識字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要選擇合適的識字方法來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方法。教科書所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盡可能完成。但是應該給那些已達到基本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空間和機會,體現差異性。
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我們的語文課。
二、保持好寫字的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首先,語文老師要寫一筆好字,要具備這種指導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然后把寫字教育和書法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去。
其次,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其他學科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寫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領、引導和影響。因此,所有學科的老師都要練字,我們大家來享受書法藝術的熏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第三是通過教師的感染與示范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寫好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在黑板上板演、范寫,注重筆順,注重間架結構,同時讓學生在老師范寫的時候認真看,用心記,模仿寫,這樣做的話,寫字教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文化。學生寫字的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這不僅僅關系到寫字的質量,還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最后是在寫字的評價方面,一定要以鼓勵學生為主,形式要活潑。在布置寫作業時,作業量要適中,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學生把同偏旁的字寫在卡片上,把卡片剪成水果狀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把卡片貼上去等。識字評價要激勵學生識字的興趣,展示學生識字的成果,不要讓寫字成為學生的負擔。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5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為了學生成才,更重要是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更為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并不是自然的。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為,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
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為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更是明確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四項主要任務之一是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還提出,對學生重點是規范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
多年來學校只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課堂上的滿堂灌代替了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社會"兩張皮",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脫節,致使學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煙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所有這些都是中學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實際能力的表現。
一些家長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師找家長理論時家長經常說:"樹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后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后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范,實際上離不開行為習慣的養成。
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只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呢?
我認為:"所謂習慣就是穩定、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它分為動作型習慣、智慧型習慣和思維型習慣,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要講求科學。要有針對性地注重個體差異,制定培養習慣的計劃,設置培養習慣的恰當方式,一個一個地來,在一個時期可以培養一方面,如一年兩年,一個學期兩個學期,一個月兩個月,重點培養一個習慣,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二是要講點道理。由自己的人生體驗給孩子講道理,以大組、小組的討論方式探究式學習,圍繞習慣做主題。
三是榜樣示范。可以給孩子找優秀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為他們指點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習慣的形成。我們現在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強教師身教。在學校里,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大,以為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事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們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敬愛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強檢查評比工作。學校建立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核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評比并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如果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為班級工作的重點,認真實施。
八是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為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因此,學校必須抓好班主任這一環節,培養建立一支過硬的班主任隊伍。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6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好的習慣能讓人一生受益,壞的習慣有時會毀掉一個人的一切。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就結合筆者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要及早開始培養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注意培養,否則,當不良習慣養成后再糾正就困難了。筆者從抓課堂常規入手,因為課堂常規是正常教學的保證,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小學生課堂常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用品放置的位置。應培養學生到校后就按當天課程表將書包里的教科書和作業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節課后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上課時不能削鉛筆打墨水借學習用品等。
2、坐、站的姿勢要正確。坐的姿勢:頭要正,眼睛看前方,兩肩要平,背要挺直,兩腿并攏,雙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勢:向左或向右側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勢。課前向老師行禮,課上發言都要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3、課前發言要舉手,不隨便插嘴。一般舉左手,舉起手時五指并攏,肘關節與肩平。老師指定某一同學發言后,其他同學將手放下。
4、聽到預備鈴聲立即不再講話,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教室,入座后靜候老師到來。通過這樣的常規訓練,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較好的教學秩序。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養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養成,它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體,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增多,到小學高年級,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更高要求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勇于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加強訓練,密切配合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對做得好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語言鼓勵或授予小紅星,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揚上課認真聽講、開動腦筋、獨立完成作業、作業本整潔、認真檢查的學生,舉辦優秀作業展覽會。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怎樣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發揮“主導”與“主體”的和諧作用。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發揮巨大的作用,必須要靠教師正確的、合理的、及時的引導。在學生學習行為出現異常時,及時與之探討互商對策,并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講”“灌”“壓”。只要師生關系融洽了,“主導”與“主體”的作用也就體現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身份來教育影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主導”與“主體”之間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取得最佳的培養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隨著社會的變革,培養的策略也要與時俱進。要適應21世紀的教育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7
記得蔡元培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要將這兩句話合二為一: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一年級的小學生剛進入學校,他們對學習和學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幼兒園時的生活以游戲為主,自由得多。而到小學,則以學習為主,有了許多新的規范,如嚴格的學習時間,上課必須仔細地傾聽,清楚地表達,響亮地朗讀,認真地書寫。這些都在我的語文課堂中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學期,我著重抓了這四方面的課堂常規:
一、學會傾聽,培養注意聽課的好習慣。
傾聽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卻發現低段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思維能力都不是很強,上課經常不能專心聽講,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比較有限。因此,要認真傾聽比較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老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去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一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課件、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告訴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是不能隨意打斷對方是說話,不能隨意哄笑。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XXX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有時用比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同學,哪個小組能最快做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爭第一,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很好。
3、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那種時刻想說而不愿聽別人發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輸出而沒有信息的輸入,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因此,我指導學生傾聽的時候,向學生羅列一些具體的行為指標,像“應該看著發言人”,用“點頭、皺眉等行動來表示正傾聽”等等。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應當怎樣去傾聽別人發言,怎樣判斷別人是否在傾聽自己的發言,這比籠統地要求學生“認真聽”、“專心聽”更有效。
二、學會表達,培養大膽發言的好習慣。
學生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還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上,我盡量給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給那些不愛發言或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并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較差、思維能力較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踴躍參加討論、大膽舉手、主動發言的良好習慣,我覺得不妨指導學生做到以下四點:
1、表達時注意有開頭又結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我有時會讓無法說完整的學生先聽同學,或者老師說一遍,在重復一次,以幫助他形成完成表達的意識。
2、表達時注意說的清楚響亮。表達一般要讓別人聽明白,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在不斷訓練學生清楚響亮地說話表達。
3、表達時注意想好后再說;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4、表達時注意儀態大方從容。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與同學交流時必須面向聽話者,身子正、直、不扭動,注意必要的禮貌。
三、學會朗讀,培養用心讀書的好習慣。
讀書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認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級語文課堂中讀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讀,齊聲朗讀。剛開始,我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記住讀書的方法。
1、用手指讀:左手輕輕壓,右手慢慢移,眼睛跟著看,字字都過目。學生按兒歌中的要求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齊聲朗讀:雙手拿書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調,不頓讀,字字過目讀正確。讀書時發現有些孩子拿書不是過遠,就是太近,我及時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利用兒歌指導行為,學生易于記憶,利于養成好習慣。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點要求“新課標”在低年級就提出來了,可見培養感情朗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以聲音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讀的有感情”。這是接下來我要重點訓練的目標。
四、學會書寫,培養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但它不僅僅是技能訓練,還是形成一個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一個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學習做人的過程。我認為,書寫習慣的養成主要要靠低年級,可以從二方面著手:
1、教會正確的執筆方法,為寫好字奠定了基礎。學生剛剛進入一年級,開始練習寫字,執筆方法尤為重要。正確的執筆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筆桿的一側,用食指的第一節按住筆桿另一側,用中指第一節從底側抵住,無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并協助中指,這樣五指各盡其能,筆被控制,運用起來便靈活自由了。
2、培養正確良好的寫字姿勢,即“三一個”。眼離書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一寸,值得強調的是,執筆要正確。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方面。在開始學寫字時,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勢正確。用大量時間糾正錯誤姿勢,并讓學生懂得,如果寫字姿勢不正確,長此下去,就會造成斜肩、駝背、近視眼等不良后果。這些話只講一遍不行,要時時提醒。在巡視學生寫字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以便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書寫要規范,字跡清晰,作業本、卷面要干凈整潔,格式要正確(上下左右留有余地,答題要有頭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為了調動學生寫字積極性,我經常把寫得好的同學的字向學生展示,也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優秀作品評比、展覽,以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我們都知道課堂學習是學習步驟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得主要通過這一渠道來完成。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無論老師設計的課再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為所欲為,學習氛圍非常亂,那么教學效果就不會很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在課堂中促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8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后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后,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養成教育要言傳身教。老師是我們的鏡子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里,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中學生行為規范”,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里,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范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里扎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9
一、良好的時間觀念。
一年級的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按時到校不遲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比如:寫作業、打掃衛生等),不拖拉。
二、規矩的意識:
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時候沒有規矩都是不可取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規矩意識,孩子自然就形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活潑好動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幾乎是沒有孩子能夠在老師和家長不教導的情況下自覺明白的養成好的習慣遵守一切規矩的。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正確的寫字姿勢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學習寫字、寫拼音了。孩子提前進行書寫,根據現在情況來看弊大于利。孩子的骨骼發育是隨著年齡的長大而不斷成長的,過早的讓孩子拿起筆寫字不但不利于孩子骨骼的發育,而且還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很難糾正的習慣。
1、拿筆姿勢:
很多孩子要么拿筆寫字時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畫字。要么與之極端的卻是孩子的拿筆姿勢過于僵硬,三個小手指在寫完作業后,因為過于用力出現了中指指端有一處陷進去的現象,而整個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個身子在寫字。正確的拿筆姿勢是三個手指捏住筆端,手腕帶動筆端。
2、寫字時的坐姿:
寫字時要求,背直腰挺,兩腳自然放在座位前面,兩個胳膊要自然撐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離的桌子很遠,整個身子趴在桌子上,兩個胳膊沒有做到自然撐起,眼睛離的書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學生上課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會就忘了,但如果告訴學生坐的時候凳子腿盡量靠近桌子腿,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可能就會改掉學生上課趴在桌子上,腳踩在凳子上的壞習慣。再比如正確的站姿,一天說好多遍站好可能還站不好,可告訴學生站的時候雙腳并攏,雙手自然放在兩邊的褲縫處可能學生做起來就好多了。
(二)語文學習習慣:
1、正確的讀書習慣。
語文學習到底學些什么?其實主要就是讀讀寫寫。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總結這幾年低年級教學經驗,有些孩子讀書水平不高,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平時沒有按照正確的讀書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把工夫扎扎實實地花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讀書時因為孩子年齡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在剛接觸課文時指讀課文,就是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每一個讀的字。等讀熟之后再讓孩子端起書來讀,大聲讀。
2、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作為課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的課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兒歌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學習中課文中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是難點,很多孩子課文能流利地讀出來,但是拿出單個的字卻不認識,這主要就是練習不夠的原因。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認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了,幾乎是沒有時間讓學生去美讀課文、練習認讀生字。
針對一年級識字量比寫字量大的特點,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在平時提前預習的時候做到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甚至達到背誦,課文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把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在課文中用三角標出來,把田字格里要求會寫的字在課文中用圈圈出來,并能把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會認讀了,書空課后第二題要求會寫的字的筆順。這樣有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老師就能有時間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美了,就有時間講授要求寫的字,也更有時間鞏固對生字的認讀了。有了時間指導孩子美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朗讀能力才能漸漸提高,理解能力也會漸漸提高,這對于孩子以后自己讀課外書和到高年級后對課文自讀自悟都是有很大益處的。
3、良好的復習習慣。
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讓孩子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還可以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認真書寫的習慣。
看到一份書寫干凈整齊的作業,心情總是很舒暢的。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寫字,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作業寫的整齊干凈,這個時候老師會告訴他,寫字時不用的東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課本放在左手邊,本子墊好墊本后放在右手邊,鉛筆尖不能太粗,橡皮要干凈,每個字哪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記住,寫字時要看一個拼音寫一個拼音,看一個字寫一個字,不要看一個筆畫寫一個筆畫,這樣寫出來的字不美。寫字時要養成一個一筆一畫寫字的認真態度,養成一個寫字前若手太臟要先洗手的好習慣。寫錯了擦時要擦干凈,本子要把角壓平之后再把胳膊壓上。雖然老師在學校里不厭其煩得天天強調,可孩子年齡太小,很多時候說過了會馬上忘記,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反復強調、反復提醒。
5、良好的作業習慣。
每次寫課堂作業時快的孩子十幾分就寫完了,可是有些孩子兩節課甚至個別孩子下午放學是還寫不完,一節課學習的生字就那么幾個,有些孩子一邊玩一邊寫,寫的作業不是掉一筆就是加一筆,不是本子卷了角就是書寫很臟甚至擦爛了。課堂作業如此,家庭作業也如此。在課堂上老師嚴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個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快速地完成作業。
家庭作業首先強調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學就布置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抄家庭作業的本子,把每天布置的語數作業都抄下來,到現在還有個別同學每天隨便找張紙或干脆抄在家庭作業本的反面。從開學到現在大部分孩子書面作業能較認真完成,只有個別孩子經常不完成書面作業。要求讀的作業老師沒法挨個檢查就布置孩子讀書自學之后讓家長簽字,可很多孩子總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課文的學習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學生:每天在完成作業時都要自己檢查學習用品是否準備好(尺子、墊板、橡皮、鉛筆削好)第二天上課的書本是否準備好,家庭作業是否都已經放進書包,并把自己的學習桌整理好。因為教室的抽屜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裝好第二天所上課程的書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里。
(三)認真傾聽和復述的習慣。課堂上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在其他同學發言時認真傾聽并在心里把同學回答的正確答案復述一遍,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總之,孩子的時間觀念,對規矩的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彼此相聯系的,這三者不光是對孩子現在,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0
XX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匯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獲。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鑒。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1
一、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1、按時:按照老師要求的時間完成,不拖拉。
2、獨立:自己獨立完成老師的作業,不抄作業。
3、規范:作業格式嚴格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不自作主張。
4、認真:書寫認真、工整、漂亮。
5、準確:作業完成正確率高,有錯誤及時改正。
6、快速:在以上要求完成的基礎上,力求快速。
(首先說獨立。很多一年級的家長,孩子剛入學,生怕孩子作業不清楚,要陪著讀題,講解,直到孩子做完。這樣孩子容易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以后做作業非要家長坐在旁邊陪著,試問,以后的12年的日子怎么辦?習慣是要培養的,從一開始入學寫作業就培養是最容易養成的。 因為剛入學識字不多,該念題要念題,一般一道題念兩遍,然后讓孩子自己思考。寫完了檢查。實在沒弄懂的,可以給孩子講解。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如果孩子經常這樣,一定要找老師問問情況了,是不是上課沒有聽講,因為晚上作業都是對白天新課的鞏固,只要孩子課堂上聽懂了,作業不會存在太多疑問。
再來說按要求時間完成,不拖拉。最好是讓孩子一放學稍作休息就開始做作業,讓他們養成先做作業再玩耍的習慣,也就是,讓孩子潛意識里感覺到,作為學生,學業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再活動和玩耍。同時,作業要規定時間,一二年級老師各科作業加起來一般一個小時左右。教委一般要求是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但是,哪個學校做得到呀。超過這樣的作業時間,家長就要多跟同班其他家長交流,了解是自己孩子情況還是老師作業過多。)
二、認真書寫的習慣
1、握筆姿勢正確,注意手與筆尖的距離、眼與本的距離、身體與桌子的距離。書本與身體平行、正直。
2、書寫認真,不潦草、不馬虎。
3、書寫準確,不寫錯字。
4、書寫規范,不缺筆少劃。
5、書寫漂亮,注意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
(孩子開始握筆寫字時的姿勢家長高度關注,孩子姿勢一定要正確,不然以后很難糾正,學校里一個班人數太多,老師往往沒能仔細觀察到每個孩子,即便負責的老師看到了。又有幾個能耐心地反復地握著您孩子的手來糾正他的姿勢,所以,作為親爹親媽的我們,還是自己注意得好。不然長此以往字寫不好是小,傷了眼睛,很快成了近視眼就是大了。)
三、良好的閱讀習慣
1、良好“讀”姿、保護視力:養成只要閱讀,就端座于書桌前。讀書30分鐘后,眺望遠方5分鐘。
2、固定時間閱讀的習慣。
3、經常去圖書大廈和少兒圖書館。選書時考慮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強迫孩子讀他不感興趣的書,以避免造成他對書籍的反感。
4、愛護書本、擺放圖書有條理、善于使用工具書。
5、讀書要善于交流。孩子及時與家長分享讀書的樂趣,比如讓孩子給父母朗讀書中的精彩片段。
(一年級的孩子,哪怕還沒有學完拼音,就要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閱讀對于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對于識字量的作用,對于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意義,不需要我在這里再贅述了。但是,要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可不是一日之功。每天引導孩子拿起書本安靜地看十分鐘到半小時,逐漸地增加。開始家長一起看,慢慢地家長和孩子各看各的書,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到孩子自己愿意獨立看書。向家長分享讀書的樂趣。)
四、預習復習的習慣
1、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加強聽課的針對性。
2、當天下午放學,首先復習今天課堂所講內容,沒有不懂的問題后,開始寫作業。
3、周末對上周所講內容進行復習,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鞏固提高。
(溫故而知新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每天堅持去做的人卻很少。從一年級開始,讓孩子養成復習和預習的好習慣,比如,讀一讀第二天要學的課文,圈畫出來生字,試著根據拼音認一認,因為一年級學習任務比較緊張,西城人教版的都是西城人教版的基本是十月中旬學完拼音,如果在幼兒園或學前班沒有很好的拼音基礎,孩子是會比較吃力的。十月底中旬以后,孩子開始學習課文,一般一兩天一課書,一課書要學寫六個左右的生字,又要學認十個左右的生字。如果不提前預習,上課時接受會比別人慢,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
五、每天積累一點點的學習習慣
1、每天10——30分鐘的'經典誦讀。
2、每天做兩道奧數題。
3、每天聽讀20分鐘英語。
4、每天收集五條信息(看新聞聯播、上網或讀報紙。)
(任何知識的獲得,貴在堅持,貴在日積月累。一年級的小豆包,最富裕的就是時間,這個時候,讓她們養成每天積累一點點,一句話、一首詩、一首小兒歌,積少成多,一定量之后就會有質的飛躍。你會發現,三年級寫作文時,您的孩子語言比別人更豐富,思維比別人更開闊。英語比別人更流利,行動吧!從現在開始積累!)
六、關于背誦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背誦其實不像我們成人想的那么枯燥,孩子的記憶力很好,記憶文章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喜歡背誦,大多時候是一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狀態,并不用動多少腦筋,只是他們記得快忘得快,需要不斷地復習。在讀書和背書時,孩子如果不向家長提問,家長也沒必要去講解什么意思,只需要陪著引著他反復讀,反復背,直到直到熟背為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很快就顯現了。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2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在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孩子一生。不管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當然好習慣受益終生。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然而怎樣培養這些好習慣呢?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需要遵循的原則。
1、起點要低
一年級的學生,只有六、七歲,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沒受過正規的教育訓練。再加上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有加,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甚至刁鉆任性。這時,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耐心,對學生所設定的目標要求起點低,教師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承受、掌握情況,學生才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步步走好。也才能樹立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么做作業,為了克服學生對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為以后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打下基礎,我布置較少的作業;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并只提兩個小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做作業的好孩子。要求低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這樣為學習設置臺階,使其不斷進步。
2、要求要細
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夠,也把握不好尺度。為此,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習慣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籠統,要細,要實,要學生一聽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強。如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那到底怎樣做是專心聽講呢?我就編了一首兒歌“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小小手舉起來,不亂說,不亂動,不亂站,這樣上課真正好”。有時學生上課開小差了,做小動作了,隨便講話等,教師一說兒歌前半句,學生馬上接著說后半句,既是復習了上課聽講常規,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紀律的孩子。
3、檢查要勤
小學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現循環往復的現象。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項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時我對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檢查。采用定時檢查和不定時檢查相結合,普查和抽查相結合
4、評價要快
每個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過努力所做的事會得到人們怎樣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了迎合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訓練、檢查過程中細心觀察、記錄典型情況。好的、進步的及時表揚。表揚方式多樣,可以是一種贊許的微笑,一次親昵的撫摸,一句由衷的贊養,敲一個表揚章,送一顆小紅星,貼一張小照片等,可以是當眾表揚,也可以是單獨表揚;不好的、退步的及時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談心教育,可以是榜樣學習,總之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信心。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3
剛由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對學校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鮮。他們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極強,可塑性也極強,只要我們平時善于啟發誘導,孩子們是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上,或兒童的個性發展上,都是極為重要的,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課前認真準備的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后,要讓他們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課程表提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每一節課前應把書本擺放整齊等等。在家中,家長開始可在一旁耐心指導孩子怎樣收拾學習用品,但千萬不要代勞。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
2、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在低年級上課的老師,怎樣做到課前精心備課,課堂又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認為教會孩子認真傾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指導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我在課堂上常應用這三種方法來幫助他們更認真地聽課。1、眼神暗示法。在上課過程中,我一般不輕易停下課去批評學生,遇到不認真的學生我會用眼神與他們交流。通過眼神關注讓他們意識到要馬上停手,認真聽講。2、手勢提示法。對于個別還是無法馬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我會邊上課邊走到他們的面前,摸一摸他們的頭或將他們的手擺好以示提醒他們。3、被動控制法。如遇到他們手上在玩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時,我會暫時先將它們收上來,等下課時讓他們來找我承認錯誤后拿走。這樣做一是避免了經老師提醒他們收起來后有可能再拿出來玩,二是使他們懂得,課堂不注意聽講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就要找老師賠禮道歉,學會尊重別人,知錯了以后才會去改正。4、不定時檢查法。發現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我會故意請他來評價前面的孩子,或讓他們學著前面孩子說的再說一遍,這樣,多次提醒、暗示,課堂傾聽有了極大的飛躍。
3、培養學生發言做到大聲、大方、大膽。
我主要從兩方面來訓練。1、示范。面對能大聲,大方發言的孩子,我經常會請他們當小老師進行示范。2、鼓勵。對于膽小的孩子,不管他發言的好壞我首先都會先表揚他敢于舉手站起來的勇氣,再告訴他們你說的很好,如果再大聲些,小朋友會更佩服你的。以此給他們自信。對于發言有進步的孩子,我經常會向他們豎起大拇指,并說“佩服”“太棒了”“小紅花對你笑”“小紅星閃閃亮”“給你照一張相,喀嚓”或嘖嘖稱贊。使學生有了一份成功的自豪感。我還會給他們講故事,告訴他們大聲、大方、大膽表達的好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發言更積極了,膽子更大了,聲音也更響亮了。
4、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和“先入為主”的原則,首先向學生示范講清正確執筆寫字的要求,然后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強化,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正、身直、肩平、足穩”。寫字時唱寫字歌。每節寫字課和做作業時先抽查書寫姿勢的規則,然后按要求擺好姿勢再開始寫,以強化學生對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在寫字過程中,反復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糾正差的,并提醒學生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我還班級中定期舉辦“寫字”優秀作品展,要求每個學生在做到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才可以參評參展,把書寫姿勢作為條件,促進班級群體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同時要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有的學生一筆一劃書寫很慢,有的學生寫一個擦一個,還有的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課堂上,我會經常開展寫字比賽。用鼓勵的辦法提出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得又快又好,卷面整潔,并且坐姿,握筆姿勢很棒的孩子用加分的方式進行獎勵,孩子一有了比賽,勁頭就足了,寫字速度明顯快了。在經過長期的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養成了較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質量也不斷提高。
5、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督促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會在家長會上詳細告訴家長我是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在家里也設計一張評比表,由學生自己評。而后與家長積極互動,學生每糾正家長三次讀音,每認識三個字,寫字姿勢正確,握筆姿勢正確,閱讀課外讀物,按時完成作業,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在評比欄的各項上添加笑臉或紅花,這樣,既不增加家長的過多負擔,又能使家長在家里更輕松地管理孩子在家的表現。最主要的是在家里的這些笑臉、紅花的評比情況家長定時向老師反饋,然后由我在班級里表揚,并獎勵他們一張“你真棒”參加班級的評比活動。這樣,雙重的表揚和激勵,使的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做到在家里和在學校一個樣。我也驚喜地看到每個孩子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都能按時完成作業,書寫認真,有的還提早完成了老師準備要布置的作業。
看到他們學習習慣養成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而且學得一點也不辛苦,孩子高興,家長樂意,我也感到挺欣慰的。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4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你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有利于他學習和學校生活的習慣,如: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
相信你對培養孩子這些基本的學習習慣也會持贊同的態度,如:遵守紀律、遵守作息時間這些習慣的養成會使他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好好休息,暗示完成作業,勞逸結合,身心愉悅,有助于培養他的責任心,提高他的學習效果,體驗學習的快樂。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確引導,還有在行為上持之以恒地加以訓練。以下是我的工作心得:
1、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來影響孩子。
2、對孩子的行為提出一些具體、細致的要求,便于檢查、督促。
3、進行反復、持久的訓練,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切忌隨心所欲、有始無終。
4、幫助孩子在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品嘗成功的歡樂。依此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5、尊重孩子的意見,并使培養好習慣為孩子的主觀意愿和自覺行為。
6、用恰當的“懲罰”來作為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輔助手段。
7、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配合,做到校內外要求一致、相輔相成。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5
這學期我校上報了“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課題研究”參加課題的老師在黑校長的組織下進行了學習與交流了,感觸頗深。“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若養成了壞習慣,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是否養成良好習慣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其意義是深遠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段階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后乃至將來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小學生應具有專心聽講、閱讀課本、動腦多思、完成作業、課外自學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教給學生專心聽講的方法,培養學生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提出,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學習。特別要培養學生求異思維,逐步形成獨立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其次,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了解學生作業中的常見錯誤和多發錯誤,讓學生認真糾錯。還要把好作業有意識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向榜樣看齊的向上心理,自我糾正錯誤,書寫規范。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好的內容及時摘錄,經常整理,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反映了他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素質。無數的事實證明,良好的品質往往是從小打下的基礎,而不好的,甚至壞的思想、行為習慣也往往是從小或者小學時期開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難”。因此,我經常教育學生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常規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遵守紀律、遵守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德、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比如,有的學生損壞桌椅和學習用具等毫不可惜,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學習的好伙伴》等主題活動。此后,學生能自覺地愛護公共財物,愛惜學習用具。
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競爭意識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智力、體質、行為上有許多優點,但由于教育引導(包括家庭教育)不當,使他們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任性、遇挫退卻、嫉妒別人……教師不應忽視這些現象,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走出誤區,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意志,能經受成功的考驗,同時能經受失敗的打擊,有認準路、用好力、不達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為的誘惑,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小學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能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6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小學中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從閱讀、書寫技能開始
家長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朗讀一些兒歌、繞口令,給孩子定一個閱讀時間表,不超過一個小時,還可以邀請同年齡的小孩一起讀,過節日或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場時,讓孩子把讀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同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益智讀物可一邊讀一邊體會;思想教育讀物著重理解含義;娛樂性讀物可用泛讀、跳讀;名篇佳作要精讀,還要記筆記,及背誦,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身離桌邊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要注重糾正孩子的錯字、別字。
2、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①課前預習。②上課注意聽講。③做作業前要復習課堂講授的內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幾遍。④完成作業后要檢查。⑤每學完一個單元后自己要小結。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首先按時完成作業。第二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第三養成作業清楚整齊的習慣。第四養成自查作業的習慣,同時教給孩子自查作業的方法:正向法,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看有無錯誤和遺漏。反向法,從答案向前推,用相反的計算來驗算。重做法,把題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結果是否一樣,如不一樣認真查找問題出在哪里。第五要養成及時、按時預習的習慣。
5、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7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要使孩子學習好,第一件事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在上學之初就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學業成就的大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家、校配合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俗語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事入手,從點滴做起,從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開始。為此,作為正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小學生的父母,我們從小學開學之初就十分注重培養鐘俊杰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結起來,我們著重培養孩子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第一,養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孩子上學以后,要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于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
還要為孩子安排一段溫習功課的時間。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適當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后再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孩子學習的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閑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臟、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
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父母的提醒、叮囑和責罵了,孩子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專心學習,還得培養他做什么事情都緊張、敏捷、集中精神,絕不慢慢悠悠的好習慣,做事認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讓孩子知道,邊玩邊做作業,并不能減少作業,也不會玩得更多,而且作業沒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盡快認真地完成作業,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時間才能多一點。
這一點既要講給孩子聽,也要在行動上約束他。規定不完成作業就不能玩,而且堅持不動搖。緊張、認真的習慣潛移到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而懶懶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僅事情做不好,學習也學不好。
第二,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剛入學,自制力差,還沒養成習慣,一時難以做到,這就要求父母給以督促和指導。雖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級的作業我們家長都有有為他簽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
雖然辛苦了一點,但在檢查與簽名的時候如果孩子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父母只能給以講解和啟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找到答案,但家長決不能包辦代替。因為孩子要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精神,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才能做到。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8
眾所周知,良好學習成績的保持,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接班開始,我就注重同學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習慣
1、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習慣。前置性作業是生本學習的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業的方法,能夠主動積極完成前置性作業。
2、課前準備的習慣。上節課下課后,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必須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二)課中習慣
1、良好的聽課習慣
(1)聽課姿勢:要持續正確的坐姿。聽講時就應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2)讀寫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讀書眼睛離書本一尺左右;寫字時上身坐正,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2、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1)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2)規范答題的習慣。口頭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
(3)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范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4)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3、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后,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用心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1)用心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潛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潛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探索精神。
(2)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務必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將個人活動與群眾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3)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三)課后習慣
1、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1)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范。
(2)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2、及時復習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每一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周六、周日把本周學習資料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復習等。要善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構建知識框架,構成知識網絡。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9
兒子上小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作為家長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擔憂和困惑中度過,擔憂孩子如何才能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困惑的是如何轉變和適應小學生家長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師早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學習和成長的“正軌”上來。
眾所周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好習慣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里簡單交流一下本人的心得體會。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來自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對兒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兒子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買《嬰兒畫報》、《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兒童期刊讀物,每天睡前讀給他聽,到兒子兩三歲的時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兒子逐漸表現出對西游記、哪咤鬧海、葫蘆七兄弟等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每天都要纏著讀給他聽,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總是津津樂道,看到兒子興趣濃厚,我開始慢慢引導他說給媽媽聽,沒想到他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講給我聽,竟然把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都復述出來了。
不知不覺,兒子逐漸愛上了看書和聽媽媽講故事,出門的時候看到與聽過的故事情節相關聯的情景都會興奮不已,隨口就能說出某些曾經讀過的詞匯和成語,到書店看書、買書更是經常的事了。
這種習慣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兒子主動和我約定,每天睡前半小時都是和媽媽共同閱讀的“親子時光”,盡管兒子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但既然兒子喜歡,我也就樂于接受了,對于他喜歡的故事讀的更是不計其數,兒子有時戲稱我說:“媽媽是我的免費復讀機,”偶爾我有偷懶不想讀的時候兒子還會說:“好書要讀一百遍,你懂嗎?”
為了讓兒子在上小學之前盡快熟悉和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買來了《直映識字》教材,和兒子一起商定了學習計劃,大約用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識字量達到了1000字左右,識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給兒子借閱了一些介于繪本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橋梁書”,每天讀給他聽,有時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兒子樂于接受這種方式,我又下載了諸如《一年級的小蜜瓜》、《窗邊的小豆豆》等音頻故事,每天睡前放給兒子聽,聽了故事內容,兒子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憧憬,時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
與此同時還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讀給他聽,雖然這類書籍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能激發起兒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也對這些經典圖書多少增加了些許了解。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和支持,在我們家里,床頭、沙發、窗臺上到處都有書,兒子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就看,有一次,在兒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我不合時宜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兒子生氣的說:“你不要干擾我好嗎?”我趁機說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擾嗎?”
兒子氣呼呼的說:“干擾就像是天上飄著的兩個風箏,飄著飄著線攪到了一起,你明白吧。”聽到孩子的解釋,我心中暗喜,看來這些年給兒子讀書讀到嗓子啞也值了啊,兒子能把“深奧”的道理融合到身邊簡單的生活中來解讀,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小學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愿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自從一年級入學后,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始,兒子對于老師布置的書寫拼音和數字的作業都能很快獨立完成,但在做三維同步訓練的時候,有時不能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主要表現在:不愿讀題、讀“破”題、或者是沒讀懂題意就下筆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看到這種情況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對兒子發了幾次脾氣。
一直到開學三周后,到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聽仇老師講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說話,才悔悟自己方法不當,過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嘗試,委婉地告訴孩子在讀題的時候要耐心一點,一遍讀不懂再多讀幾遍,幾天下來,效果就呈現出來了,做對了題,兒子也漸漸找到了成就感,有時還自言自語的說道:“哦,我明白了,應該照著這個例題做。”
對于拼音和“畫眉鳥”這類讀的家庭作業,兒子一般都能順利完成,但在對待老師要求背誦的內容時,有些操之過急,讀了兩三遍就著急讓媽媽聽他背,結果背的很不流暢,有點挫敗感。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解釋,讓兒子先按照老師要求熟練念上六遍以后,再試著背,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兒子毫不費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試了幾次,兒子像是嘗到了某種“甜頭”一樣,慢慢這種習慣也就養成了。
在整理書包和準備學習用具的問題上,我一直是堅持放手讓兒子自己做,晚飯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削鉛筆、帶好家庭作業和老師要求準備的各種材料等,時間長了,兒子自己慢慢總結出了一條規律,每晚整理書包的時候,總是說:“不用看課程表,我也知道,語文和數學每天都得帶到學校去。”
通過這一個月的小學學習,兒子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國慶假期逛超市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貨架上“學生日記”樣式的筆記本,兒子非要買一本說要記日記,回家后我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晚飯后,兒子真就像模像樣的做到學習桌前寫起了日記,還不時的問我今天是幾月幾日、什么天氣、某某字如何寫等等問題,寫了雖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但在兒子的耐心“翻譯”下,我還是勉強讀懂了全部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悟,一路走來,我也時常感到擔憂、困惑、自責、惆悵,有時感覺措手不及,有時感覺沒有方向。但一直堅信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切實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并虛心向各位家長請教,相互加強交流學習。“儲蓄”好習慣,摒棄壞習慣,繼續陪伴兒子學習、改變、成長。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20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多層面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學習習慣培養,二是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后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數據。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里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
(1)規范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范。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
(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于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三、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實驗、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不要流于形式。
對于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學習習慣養成心得體會(精選20篇)】相關文章: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03-27
養成好習慣 梁實秋11-19
初一英語學習要養成哪些習慣12-06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八篇04-14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7篇03-22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8篇03-05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5篇02-17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5篇02-14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九篇01-19
【精選】養成好習慣作文九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