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惜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1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制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折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墻上簽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小學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為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制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為少先隊員們點贊,并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墻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小學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制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為主題,邀請學生“上講臺”,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群眾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為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后,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盡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了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余飯菜盡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2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也就是800萬噸蛋白質和300萬噸脂肪。
看看這些數據,是不是令你大吃一驚。想不到平時浪費一點點糧食,積累下來,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吧。
其實浪費現象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平時的吃喝,而是公款請客。我媽曾經在酒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去那里玩并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爾也客串一下小服務員。在那里我經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顧著拼酒,很少動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點點,到最后卻不打包帶走,只留下一桌子動了幾口的豐盛佳肴,服務員也只好將它們拿去倒了。看到這些,我看真心疼。
我國人民現在僅僅跨過小康線,仍有一部分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總有那么些人一請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點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這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
很多人認為,請人吃飯,寧愿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干凈的盤子,就會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很沒面子,或不夠誠意。
講排場,出手闊氣,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卻不知,愛惜糧食是文明,拒絕浪費是文明。
在那些人們大方的同時,殊不知,有多少貧困的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秋天農民伯伯們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辛勤勞作的。是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那么讓我們一起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開展“光盤行動”吧!
做“光盤一族”,成“節約達人”!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3
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吃飯已不成問題的我們到底要不要重視節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狀是不容樂觀的。2000年我國谷物、棉花,肉類總產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糧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該是最可恥的行為之一,因為浪費糧食就相當于慢性自殺!大家看到,現在鋪張浪費的人越來越多,浪費的花樣百出,雖說目前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口每年凈增長1200萬人,如果現在浪費,以后的中國人只有餓死的份兒!
另外,我們應該有“一飯一粟當思來之不易”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鋤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勞!所以,我們珍惜糧食也是對他們勞動的一種尊重。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得飽,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當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旱災等襲來時,國家才能調撥大批救災物資,而其中的糧食成為災民們的第一所需,也許平時在你看來從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會成為別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會說,我也想節約,可如何去做呢?在這,我有幾個小小的建議供大家參考:去餐館吃飯,不要因為要面子就瞎點,其實夠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館就餐后,如還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萬不要覺得很丟人,這其實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在家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少盛點,因為吃完了還可以再盛。還有,不要養成挑食的習慣,認為不好吃的就隨便丟棄。
最后,我大聲呼吁,人人應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自身做起!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我們每個同學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背的一首詩。是呀,農民伯伯播種、澆水、施肥、除草除蟲,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踏著霜露,經過大半年的辛勤勞動,才能收獲,才能換來那一粒粒飽滿的糧食。
盡管種糧食是那么辛苦,浪費糧食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
我在學校食堂吃飯,每天都目睹好多同學浪費糧食的現象。有些同學不愛吃某樣菜,便將那樣菜一動不動地丟在桌上;有些同學飯盛得太多吃不完,便理所應當地倒掉了。這樣的浪費現象每天都有發生。
以前的我也不知道要珍惜糧食。有一次,我在家吃完晚飯正打算丟下飯碗離開餐桌,卻發現奶奶正把碗里剩下的一丁點青菜撈在一起夾起來吃了。當時我就想奶奶真是小家子氣,這么一點青菜就倒掉算了,何必吃得這么干凈。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新聞:在貴州山區有些孩子根本吃不飽。想起自己平時對糧食的不愛惜,又想起奶奶那天的節儉,再想起自己對奶奶節約糧食的不屑,頓時就感覺羞愧難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而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卻連飯都吃不飽,我們這樣浪費實在太令人慚愧了。
后來,珍惜糧食這個觀念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吃完了再去盛。這對我們而言,只是舉手之勞,而珍惜糧食恰恰就在這小小的舉動之中。
讓我們把節約當成一種習慣,一種美德。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德長久地弘揚下去。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5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伙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6
“節約”,是近年來很流行的一個詞,幾乎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等。節約,是一種美德。例如,節約糧食。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農民,我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其實,在我剛看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這8個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曾經閃過一絲疑惑,節約二字說的容易,可是做起來會不會很難呢?節約糧食對農民伯伯來說是否有好處呢?不過,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節約其實做起來并不難,相反可以說還很簡單,只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來就可以了,比如說在出去玩的時候趕緊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幾粒米,幾根面,幾口饅頭就可以了,這樣,即便是對農民伯伯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我們來說漸漸的也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還不會讓農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氣白喘,那一聲聲的“好累”白說,那一份份的力氣白使,那一次次望著莊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糧食,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而成,是農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農民伯伯,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
鋤禾日中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寫一首詩叫《憫農》,如果先不看內容,光看詩名,憫農就是憐憫農民的意思,這里的憐憫并不是可憐的意思,而是要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每年辛勤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殺蟲,可是即使這么的辛苦,有時候遇上天災,收的糧食也就只能夠一年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農民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但是他們卻是最偉大的人。
所有的種種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因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7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占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古詩上至老下至小,幾乎全社會的人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但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似乎被眼前的貪圖所吸引,已將“節約”兩個字完全拋在了腦后。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在民間節慶時節,很多人為了不丟面子,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浪費。在官場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風盛行,有報銷,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村部喬遷慶典當天,小車沿著路邊停了200米長,73輛車中還有兩部警車,村小操場上,教室里共擺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黨政機關干部,觥籌交錯,舉箸買醉之間,不少食物被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道出了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節約糧食意識的淡薄,和浪費現象的屢見不鮮。當我們隨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時,殊不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有很多人為一塊面包而面臨饑餓;當我們忘記關緊水龍頭時,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維系生活;當我們肆意揮霍勞動果實時,殊不知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者正默默地流淌著汗水……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無論時代和社會如何發展,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總是非常有限的,勤儉節約無論何時都值得提倡。節約,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應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因此,節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時尚,它是我國文化傳承中的精華,而今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卻已將“節約”兩字拋在腦后,所以,為了將“節約”作為制約浪費的準則,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間,作為市民不需要礙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費,作為企業也應該提供免費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場中,則應對制度令行禁止,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性,公權力的行使也應是這樣,作為公職人員,應該時刻自警自省,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費”一定會改善。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9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努力學習、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師長、還懂得了珍惜友誼。成長過程中,還有一些從難忘經歷中明白的道理。二年級的一次,使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懂得了節約糧食。
一年級的時候,我不懂得節約糧食。每一次吃飯時,都要倒飯。爸爸因此沒少批評過我,而我卻不以為然地說,才幾勺兒飯呢,有什么好珍惜的。從此以后,我幾乎天天倒飯,而且越倒越多。爸爸見了,氣的腦漿都快流出來了,火冒三丈地說:好,以后每天給我少吃一頓飯,叫你不更正。
我還是和前面一樣,不假思索地說,這點兒飯,想要做出來是很容易的,怎么樣?怎么樣兒!反而,我卻在一旁樂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爸爸媽媽見狀,白色的臉都快被氣成紫色,可我卻若無其事,好像置身于KTV的處境中,忘乎所以。
一直到了二年級的國慶節,我才把這個壞毛病改正了過來。
國慶節時,爸爸買了小車,載著媽媽和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德化老家。準備割稻谷了,奶奶和姑姑大聲叫到。爸爸和二姑以及大家全副武裝,而我則戴上了一個帽子,原來我是去觀看的。我趕到田間時,看到大家一個個豆子般的汗珠流了下來,割了半天,才完成所有的一半。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更是爭先恐后,加快速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心想,原來糧食真是來之不易的呀!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夜漸漸深了,大家總算是忙完了,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
“開飯了,我和媽媽大聲喊道,滿桌子上的美味,令我口水直流。累了一天的大家聚在一起,桌上充滿著歡聲笑語。這一頓飯,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家也是一樣,桌子上的菜也被吃得一干二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節約。是啊,糧食真是來之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我也懂得了怎樣珍惜糧食。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10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說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盤,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說說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于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后,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說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添加。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于我來說,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采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后,后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溫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通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著,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著菜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么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通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12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可有些人卻鋪張浪費,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全球角度上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聲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高達13億噸,倘若這些是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饑餓人口。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據也很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在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學生飯盒里留下吃剩的飯菜,還有未留牙痕的饅頭。他們就隨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總是滿滿的,而同學在倒剩飯剩菜的時候十分順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讓人感到震驚,感到痛心!
在飯館的飯桌上,有些人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訂了一大桌飯菜請朋友吃,可到最后大量飯菜幾乎沒動筷子。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板倒掉了。其實這種事情完全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少點一些,吃完了再點,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節約方式。只要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需舉手之勞。
為了提醒人們節約糧食,為了避免更多人饑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讓人們珍惜糧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讓每一個人都珍惜糧食。
從古至今,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我會這樣做:每天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飯、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飯剩菜放進冰箱,明天再吃;在飯店里請客吃多少點多少,不鋪張浪費、不擺闊氣。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要從小處著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愛惜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2篇)】相關文章:
《愛惜糧食》活動教案01-04
愛惜糧食的經典名言12-15
關于愛惜糧食的建議書范文01-13
關于愛惜糧食的建議書范文-建議書01-04
要愛惜誠信作文12-02
愛惜生命的作文3篇12-26
愛惜生命的作文700字12-26
愛惜生命之水作文3篇12-04
愛惜時間的名言警句12-15
愛惜作文400字8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