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1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后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為此花費巨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著,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著菜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么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通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3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說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盤,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說說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于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后,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說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添加。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于我來說,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采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后,后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溫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通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4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可有些人卻鋪張浪費,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全球角度上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聲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高達13億噸,倘若這些是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饑餓人口。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據也很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在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學生飯盒里留下吃剩的飯菜,還有未留牙痕的饅頭。他們就隨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總是滿滿的,而同學在倒剩飯剩菜的時候十分順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讓人感到震驚,感到痛心!
在飯館的飯桌上,有些人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訂了一大桌飯菜請朋友吃,可到最后大量飯菜幾乎沒動筷子。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板倒掉了。其實這種事情完全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少點一些,吃完了再點,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節約方式。只要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需舉手之勞。
為了提醒人們節約糧食,為了避免更多人饑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讓人們珍惜糧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讓每一個人都珍惜糧食。
從古至今,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我會這樣做:每天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飯、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飯剩菜放進冰箱,明天再吃;在飯店里請客吃多少點多少,不鋪張浪費、不擺闊氣......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要從小處著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5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制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折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墻上簽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小學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為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制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為少先隊員們點贊,并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墻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小學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制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為主題,邀請學生“上講臺”,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群眾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為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后,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盡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了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余飯菜盡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6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意識,一種責任,一種品質,節約更是一種涵養,一周一飯當思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我在飯店的時候,有一次,我發現有人點了大魚、雞和大龍蝦等,我以為這個人會把飯菜吃光了再出去,但是我發現他吃了幾口之后就匆匆地離開了,接著服務員把飯菜全部倒掉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可惜,在學校我發現有的同學吃一點點就去倒了飯,有的'同學把飯抓成一團,丟在地上,害其他同學跌倒了。我覺得這種行為太浪費糧食了。
對于以上浪費糧食的現象,我有一些想法提出來:
一、如果在學校倒飯的同學,我會告訴他這些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
二、在教室的黑板上寫宣傳語,讓老師上課的時候或者開班會的時候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糧食。
三、在飯店的時候盡量倡導大家把還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
我們的糧食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糧食,我們要珍愛糧食。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7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從未過時,在米粒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人踏入小學階段學的第一首詩便是《憫農》,字里行間都在告訴人們不能浪費糧食。從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唐代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到宋代朱柏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再到明代薛瑄的“節儉樸素,人之美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節儉”二字一以貫之,代代相傳,從未過時。
居安思危,在米粒里。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餓得啃樹葉樹皮,哪里還有糧食可浪費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費呢?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不愁溫飽的情況下很多人漸漸忘卻了糧食的珍貴。據央視報道,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作為人口大國,任何個人小事乘以14億,都是關乎安危的國之大事。“飽時不忘餓時饑”,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對于糧食安全我們更應該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倉廩足也應居安思危。
達成共識,在米粒里。節約糧食絕不是一句標語,一句口號,而應該實實在在轉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除了需要廣泛宣傳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思想觀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外,還應該從法制層面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應不斷完善立法,強化監管,扎緊制止餐飲浪費的制度籠子,讓人們從“不敢浪費”“不能浪費”,逐步形成“不想浪費”的良好風尚,真正讓節約糧食成為一種國民共識。
米粒雖小,卻關乎文明,關乎安危,關乎發展。珍重每一粒米,從這一刻開始。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8
在我國悠久的家風傳統中,“勤儉”堪稱古今第一家風。“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這句話的含義是:糧滿倉、油滿缸、金銀財寶裝滿箱,也經不住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正所謂“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蔡學嶺父親將其作為家訓,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糧也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日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浪費糧食。”這無疑是給后人最好的饋贈。
優良家風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富,是無形的'“傳家寶”。勤儉家風既包含樸素持家的價值觀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訓儉示康》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柏廬《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不僅僅體現在糧食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儉”傳家,就是要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品德,讓家人及后人謹遵“傳家寶”的教誨,讓勤儉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勤儉”傳家,不只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學家朱熹歷仕四朝卻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貧。一次,他去看望女兒女婿,留下來吃飯。因家中貧困,女兒只端出幾碗大麥飯,對父親很是愧疚。朱熹卻不以為意,開開心心地吃了,并告訴女兒勤儉度日是良好家風,對于飲食,不必計較好壞。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恩來總理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把菜葉吃掉,偶爾掉在了桌上一顆飯粒,也要撿起來吃掉。
但凡老一輩,都會思量日后為后人留點什么。“留財”還是“留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見識和胸襟。無論是古代先賢還是老一輩革命家,都崇尚“節用裕民,儉以養德”,不以家財留子孫,而以美德傳后人。
今天,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本色不能變。“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我們從小家到大家,都必須遵循的道理。我們應該以“勤儉”傳家,從“娃娃”抓起,從節約糧食做起,不浪費一粒米、一滴油、一度電,引導我們的家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讓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 篇9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簡單的十個字,道出了糧食的珍貴。我國是人口大國,吃飯歷來是大問題,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怎樣做到節約資源、節約糧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問題。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浪費的現象,例如為了講究排場而過多地點菜、因為好面子而不愿意在餐后打包等等,這些不文明現象,在浪費糧食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對于珍惜糧食的認知還不夠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中華民族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會珍惜資源、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我們應該加深思想認識。每個人都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節約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我國每年浪費掉的糧食相當于2億人的口糧,這樣觸目驚心的數字足以讓我們加深認識、樹立起節約糧食的良好觀念。每一粒糧食從插秧、播種、澆水施肥、生長、收割、揚場、加工到制作成食品,每個環節無不浸透著勞動者辛勤的勞動和熱切的期盼,糧食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我們應該落實實際行動。作為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們每一位公民都應該自覺成為節約糧食的宣傳員和踐行者。餐館、食堂應該張貼節約糧食的標志,做好日常提醒;餐飲業主應該倡導顧客合理點菜、餐后打包;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糧食作物生長實踐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作為消費者,我們在飯店用餐時也應踐行“光盤行動”,積極參與到節約糧食的活動中。
相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下,節約糧食將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浪費糧食標語10-20
不浪費糧食的教案11-03
不浪費糧食的作文08-15
浪費糧食英語作文07-31
浪費糧食處罰通告11-07
禁止浪費糧食的通告11-04
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心得體會05-30
不浪費糧食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0-26
反對浪費珍惜糧食教案10-14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