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1
3月19日,在縣玉沙小學,有幸聽到了來至宜昌天問小學名師團隊帶來的新課程模式――分享式教學。幾位教師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欣賞了三堂不同學科的課程。
這種分享式教學模式打破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向學生們傳達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課文中的字、詞、句、段只字未提,完全放手讓學生小組自學、交流、匯報,以達到學通課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課堂中,孩子們個個善于學習、樂于思考、積極展示。
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知,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者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因為學生不是“空瓶子”,他們是活生生的社會的“生活體”,是有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把課堂變成基本上由學生自學的課堂,是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
“會自學、會討論、會發言、會傾聽”是這種分享式教學課堂常規的重要部分,對提高課堂效率、保證質量非常重要,平時要下足功夫。培養學生能力要從低年級做起,學生的自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是在學習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提高的。同時,培養自覺能力要貫徹整個教學過程。
聽完三堂課后,心中難免有些疑問:
1、這種課堂模式中,如何落實學生自學中沒有學透的知識?
2、對于我們目前的“大班額”教學現狀,老師在巡視過程中,是否蜻蜓點工水式的照顧到每個學習小組,還是有目的的重點指導幾個小組?
3、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對于略讀課文和側重語文人文性的文本比較適合,對于精讀課文和傾向于語言工具性的文本該如何把握呢?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2
12月27日,我參加了深圳福田區“汪穎教與學方式轉變特色教師工作室”復習課型展示與交流活動。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老師做了有關分享式教學的講座,學習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意識前移、人人參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我也深深記住了分享式教學的前提是我們老師理解、欣賞、認可學生。
接著,聽了天健小學張老師上了一節全新方式的復習試卷講評課,這是節真正把分享式教學付諸實踐的成功課例,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這節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1、課前,學生針對考試試卷,完成《錯題分析預習紙》,要求寫出錯誤步驟及答案、正確步驟及結果,并進行錯因分析。2、教師整體分析進步與不足之處。3、小組交流個別不懂的或出錯率高的.題目,分享獨特的解題方法和策略。4、各小組選取一題在黑板向全班講解。5、重點題目練習考評。整節課老師只有寥寥數語,把課堂、講臺實實在在地開放給了學生,每個小組的兩_在講臺上分工協作,畫圖、分析、板書、總結、提問,儼然一個個小教授,能把一道題講得清楚、透徹,這得經過多嚴密的思維過程呀!他們還能用自己的錯誤經驗提醒同學,這又是多么寶貴的學習資源呀!
之后,現場老師與任校長積極互動,我聽到了一些老師獨特、大膽的教學嘗試,如以自由組織小組形式訂正試卷、學生自己錄下分析解題的視頻再全班分享等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任校長及時、機智、一針見血的互動更另我情緒高漲,內心也充滿著嘗試的激情與對美好的憧憬。
靜下心來,好好想了想應該怎樣在我自己的學生中實施“分享式教學”呢?要真正操作起來,我還是有以下幾點顧慮和疑惑:1、杜郞口經驗很成功,但那畢竟是中學生,如果是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在低年級大面積實行“分享式教學”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嗎?2、“分享式教學”適合在所有課例中推行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數學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要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這些僅靠學生的自我摸索能實現嗎?3、開展“分享式教學”對學生的自制力要求極高,我們怎樣關注那些不愛學習、不聽講的學生?4、怎樣制定出詳細的實施方案與評價機制?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3
4.12日,有幸聆聽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學研討會,并且觀摩了兩節課,接觸到了分享式教學的一些理念和構建規則,有一些收獲,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個分享式教學的課堂上,依稀能夠找出我們日常教學方式的影子,只不過,我們并沒有如此的系統化。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多的好處,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他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提出問題,在獨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快樂的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增強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不無裨益。
其次,它能夠讓學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補充,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發現的問題,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在和同伴的交流與集體的智慧中共同取得一定的進步。
最后,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和備課來組織課堂。他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機敏的課堂機智,依據學生的發散思維來構建自己的課堂語言,來引導學生在“無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學生偏離了方向,教師對于課堂的駕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學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夠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然而,對于這種教學形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我覺得只能是取其精華,借鑒使用。全盤的“拿來主義”對于我們目前的教學來說是不現實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都需要虛心學習,博采眾長,因為教無定法。但是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對于這種教學形式,我們只是了解了表面的東西,對于具體的文本內容,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實踐,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價值性,而對于需要學生感悟的一些有價值性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如果不以課文為例教給我們學生一定的表達方法,那學生如何進行讀寫的結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學生精讀品味的,這樣的文章又如何進行操作呢?總之,當我們無法解決困惑的時候,盲目的模仿只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教學的方向。不過,對于任何有益的教學方式,都值得欣賞和學習,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許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會存在。而許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會存在的更好。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們的學生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3篇】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建議分享11-09
《觀潮》教學實錄分享05-17
《觀潮》教學方案分享11-22
優秀數學教學課件分享09-12
《觀滄海》教學實錄分享11-24
分享《木蘭詩》的教學設計12-04
古詩《望岳》教學分享11-15
《觀滄海》教學設計分享11-21
《望月懷遠》教學設計分享06-16
媽媽喪偶式教育心得體會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