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12月5日,迎著20xx年第一場雪,來到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
室外是寒冷的,室內是溫暖的,聽著候老師、黃老師的精彩解說,心里更是溫暖的、幸福的。上午8:30候老師開始他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分析與大家分享。候老師從數學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從1992年數學大綱到20xx年普通高中數學課堂標準解析使我們對數學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通過每次大綱的變化候老師講到技能的立意階段,能力的立意階段,素養的立意階段。特別是素養立意階段對于計算,侯老師就每個層次進行講解,理解算理,內化算理,概括法則,內化法則,遷移運用,給大家逐步呈現出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過程。
最后候老師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關注學生的思維,讀懂學生的想法,以學定教的教學。講解中上午的培訓也接近尾聲,感謝侯老師帶來的精彩講評。下午1:30來給我們培訓的是黃老師,黃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數學中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平時我們很少走進的世界。在教學中的有些問題提問是否合適,有些給學生的講解是否恰當,這些問題是我平時很少想到的,同時黃老師的講解也提高了我在以后教學討論中的質疑能力,也給了我一些我們第二教研體如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些許思路。
總之,在這次培訓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成長,作為一,一名年輕教師,我感覺是幸福的。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2
“提出問題是智慧,解決問題是能力。”“發明千千萬,起點是疑問。”這些名言都充分說明了培養學生[此文轉于初中化學資源網]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此文轉于初中化學資源網]的問題意識,下面結合具體案例說一說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一個信息窗時,我是這樣做的:一、讓學生仔細看圖,圖中告訴你了那些信息?學生說出了很多信息,其中也有無價值的信息,然后引導學生整理信息,把有價值的信息摘錄到黑板上,(1)已經掛了26個牌子,還剩3個;(2)給小樹掛牌的有15人;(3)澆花的有15人;(4)已經澆了23棵,還剩20棵。這就是第一步讓學生整理信息。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了下列問題:一共掛了多少個牌子?一共有多少棵花?掛牌的和澆花的一共有多少人?掛牌的比澆花的多多少人?學生能順利提出這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關鍵是對圖中的信息進行了梳理,去掉了沒有價值的信息,根據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因而提出了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因此,在低年級的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此文轉于初中化學資源網]的問題意識,除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外,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對圖中的信息進行整理,根據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才能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問題意識才能得到培養。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3
12月5日,雪花飄飄,我們到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參加了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培訓。聽了候老師的《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和黃老師的《“圖形認識”教學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辨析與思考》,讓我對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特別是候老師的運算教學,從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因為運算出錯而影響解決問題,到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過程,再到研究學生,關注學生的思維,讀懂學生的想法,候老師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學生考試在做解決問題時,運算出錯,一般都會歸結為粗心。
經過候老師分析,我恍然大悟,在考試那么嚴肅的氛圍下,孩子們怎么會粗心呢?原因還是應該歸結于我們平時的運算教學。在平時教學運算時,我們應該以培養運算能力為主線,重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
按照“理解算理—內化算理—概括法則—內化法則—遷移運用”幾個步驟來進行運算教學,關注教學中的每一步。不怕學生運算出錯,把學生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去關注學生的思維,讀懂學生的想法,分析學生想法,真正理解學生錯在哪里,對出現的錯誤進行針對、有效性地輔導。在學生技能形成階段,也就是內化法則時,從有針對性練習(指向難點)到自主性練習(關注反思),最后對比性練習(組建認知結構),來培養學生的運算技能。
運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3月19日在山東臨沂參加了20xx和美課堂小學數學教師培訓,有幸聆聽了賁友林和張齊華兩位大師精彩的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兩位大師都非常的幽默,與學生都非常的親近,而且課堂駕馭能力極強。最深的體驗更是感受到他們的教學魅力,真正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當然,聽課也好,聽講座也罷,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我聽到了什么?而是我學到了什么?
首先是著名特級教師賁友林為全體參會教師帶來一節精彩的《年月日》。在這節課上,賁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大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卡,說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讓其他同學來幫助解疑解惑,這樣老師很自然地把學生推在前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風采也一次次展現在臺下老師的面前。
在張齊華老師的課上我學到舉手的智慧:他告訴學生只要老師提出問題,大家都要舉手,舉手不動表示我還沒有準備好;輕輕招手表示我可以試試;快速招手表示我會,快喊我回答。這雖然看似花銷,但其實意義重大。且不論學生會不會回答,但至少他在思考。今天在課堂上我也和我的學生分享了舉手的智慧,并請他們也這樣做一做。沒想到今天的課堂氛圍出奇地好。連很多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也向我招手。
聽和學只是我們前進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想我們雖做不成大師,但我們至少能以大師做榜樣,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5
本學期,我參加了小學數學遠程培訓,認真聆聽各位專家的講座和報告,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遠程學習,收獲頗豐,對小學數學本質和自身數學素養等方面的認識都得到很大提升。現就這次培訓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這段時間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于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涌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眾所周知,如今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社會已進入了網絡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每個行業,對于我們這一行業,特別是基層教育工作者有著更深的體會。
遠程研修學習使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拓寬了教育視野,提升了自我素養、豐富了專業知識。在線交流更是幫助我解決了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這次培訓為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修平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對我們今后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只有真正沉浸于自己職業當中的教師,才能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如果你熱愛教師職業,你就不會覺得累,而會覺得幸福。想想當我們的學生向我們問好時、當我們的學生考上一個好的學校時、當收到學生的祝福時,我們是不是很幸福。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6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對于進入教師行列不久的我來說,我對教材的難易程度把握的不夠好,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茫然的地方。我不但要教學生而且還要自己鉆研教材,感到很是辛苦。很多時候一不小心就進入了誤區,使我走了很多彎路。這樣一來既不能快而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還浪費了許多時間。這次學校組織了教材培訓,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受益者。
去年我剛剛擔任四年級的數學教師,也是第一次接觸數學教材,很是生疏。通過教學經驗豐富的利娟老師對教材的疏通講解,使我感到輕松了許多。我不但對本冊教材的本冊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還知道哪些是學生必須學會弄明白的知識,哪些只是作為了解的知識。利娟老師是一位熱心而又細心地老師,她不但教我們學會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且告訴我們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研究教材都不能離開教參書,其實教參書就是很好的導師。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目標,利用已有的教學和生活經驗教育學生。利娟老師對我們說了一句話,我很是感動,她說:“知識不是力量,轉化為行為才是力量。”她還向我們講解如何把握好每單元的難重點。利娟老師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許多教學經驗,例如:如何更好的駕馭課堂,以及四年級學生在學本冊教材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等等。
這就是我這次培訓的一點體會。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7
xxxx年5月18日上午在臨高縣思源學校聽了陳專家的專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專家指出課堂教學要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識交流的過程。如果僅僅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也不會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還有有效的問題情景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對教學過程起著引導,定向,調節和控制的作用。
問題要圍繞教學中心內容,提問的形式要靈活多樣。用“新”喚起學生的“心”,學生才會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對于學生熟悉的內容更要善于變換角度,改變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學生不能簡單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有新鮮感,才會啟動思維神經,才能激發學生運用知識探索新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動手操作和活動是激活學生興趣的舞臺,是促進發展的戰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增設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進入角色。這些活動可跟學生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也可跟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下午,聽了陳鳳云老師《搭配》的展示課,陳老師大膽的把課堂交給學生,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尋找搭配,使我懂得對學生的引導要有耐心,要以學生為主體,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顯得輕松而又活躍,是一節優質課。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8
一、“動口”更要“動手”。
你做過的你記住了,你說過的你卻忘記了!正如一位數學家指出的,“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做數學”。在數學課上,我有很深的體會。當我在課堂上講時,同學們聽得很認真,而且大部分能聽得懂。但是,一旦讓他們拿起筆來做作業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因此,課堂上要十分講究課的節奏。該用眼觀察時,就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該動腦思考時,就給足時間安靜思考;該動手操作時,就給足空間讓學生擺弄;該動筆練習時,就要學生認真練習。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有機結合,使課堂思看結合,說寫結合,動靜搭配,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合作有“形式”更要有“實效”。
現在,小組合作正成為老師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新寵物”。因為,新課程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那么課堂上就應出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氛圍。可我總覺得,現在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常常流于一種形式。我認為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同時要關注討論的進程,了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
三、上課如何做到“活而不亂”呢?
有的課表面看上去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參與度高。但是,學習效果一定好嗎?其實,我認為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追求的。讓學生“動”起來是一個目的,但只“動”起來是遠遠不夠的。如何使課堂活而不亂呢?這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期待得到大家的賜教。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9
7月12號下午,我們在校一年級下冊,這次主講由我和蓋麗華老師分工講解,通過這次主講才讓我更加認清:只有認真準備,才能對別人的問題應對自如。
雖然知道是在本校內主講,雖然這學期正好教這冊書,我還是認真去對待,提前一周我將課本,教參通讀了一遍,并且從資源網上閱覽往年的培訓資料,又根據自己一年的教學積累,寫下了長達1萬2千字的演講稿,在我講完后,老師們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問題:對于填上合適的單位“厘米”和“米”許多同學會出錯,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其他教師的交流得知,其實,這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對一年級的孩子正是積累知識的時期,我們是這樣做的:1、遇到這樣的題目我們就讓孩子去體會物體的長度。2、鼓勵孩子自己填,填好后再用反證法去想。
還有一位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在學習統計鞋碼時,我們課前又是怎樣統計學生的鞋碼的?是用課本上列出的鞋碼嗎?這個課題我當成研究課講了6遍,每講一遍之前我都會提前一天讓孩子去了解自己的鞋號,因為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因此有的孩子統計的鞋號是國際鞋號,有的卻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鞋號像34號,因此我有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幫孩子把鞋號變化成國際鞋號,然后把每位同學的鞋號寫在小卡片上上課用。當然我們統計的鞋號往往和課本上出示的不同,因此我們根據班級孩子的情況,又編寫了表格。幾遍講下來我覺得特別的累,對此我的想法是:講統計我們提倡用真實的數據,孩子們只有經過收集數據的過程才能真整體會統計的意義。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0
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中講到了“分數應用題”,對分數應用題我并不陌生,但對于這部分的內容的教法,我卻一直在思考,在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學習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時,學生乘除應用題混淆不清,出錯非常多。
今天溫樹民老師在講到分數應用題時,舉了兩個例子:
1、紅花40朵,蘭花比紅花多(少),蘭花有多少朵?
2、紅花40朵,紅花比蘭花多(少),蘭花有多少朵?
他說他是這樣教的,跟學生總結這樣的語言:當題中比(是)的后面那個量已知時,就是已知單位“1”時,就用乘法計算,而比、是的后面那個量未知時,也就是要求單位“1”時,就用除法,并且要記住是用對應的數值除以對應的分率,即:量率對應。他說這樣學生掌握的較好,出錯較少。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沒有什么作用。雖然這種方法學生會做題了,但是想想課標的要求,這種省去學生思維過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拿出課本,仔細地閱讀教材,同時思考,我認為這樣的題目可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然后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來,讓學生借助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第2個問題,求單位1這樣的題目可以把這個未知數用x表示,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就轉化成求x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了,即利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學生思考起來更容易。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我發現學生學得還不錯,尤其是對于比較難的應用題來說,大部分學生能很快地找到等量關系,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一直在思考著,我也期待同仁們能給我一種解決分數應用題的好方法。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1
與這些老師相比,我們缺少了些什么?
教育局要求的小學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已經結束,聽了教師代表的教材分析和其他團隊老師的報告,以及老師們的小組交流,感觸頗深。多年來,由于聽報告多了,激情就少了,很少為人鼓掌。而聽這些老師的報告,一開始就喚醒了我的注意力,自始至終,我全神貫注,不斷給以熱烈的掌聲。他們講的太好了,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結合這十二天的培訓,我在不斷反思,與這些老師相比,我們缺少了些什么?
第一,少了一份執著。“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勞動就會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專家型教師的對工作充滿熱情,工作總結休息時間仍然充滿了思考,而我們的熱情時間堅持不了幾天的。
第二,少了一種學習。聽這些老師的課,常常為他們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淵博的學識所佩服。而這些老師的從容和睿智來自于平日的千錘百煉,來自于自身的豐厚底蘊,更來自于不斷的學習。來自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一直在學習中更新自己。
第三,少了一些反思。我們可能總是埋怨自己的工作太忙太累太乏味,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卻不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走入了一種簡單的循環往復之中。路走了很多,實際卻并沒有走出很遠,自身的素質并沒有得到長足的提高。
第四,少了一份激情。而我們卻往往缺少這份激情,厭煩于學校的日常瑣事,甚至會厭倦了眼前的一切,消沉地過著日子。
與這些老師相比,我們感到慚愧。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勤于學習、不斷反思,讓我們帶著滿腔的激情走上講臺,用愛心點燃學生的智慧之光,一起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2
xx月xx日,聽了博奧小學郭長寶老師關于《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報告,感受很深。我知道了如何科學合理的組建小組、建立多元的評價制度等很多方面的.知識。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容易出現的現象
1、個別學生不參與。
在合作交流時,有個別學生看著別人操作,聽別人發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
2、學困生缺少合作交流的機會。
在交流合作中,學困生只做觀眾和聽眾,教師只讓好的學生匯報,使學困生失去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
3、看似熱鬧,實際效果不大。
在教學中發現:當老師說開始交流吧,學生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看似熱熱鬧鬧,熱鬧只是表面現象,實際效果不大。
4、不管什么問題都讓學生討論。
5、對問題,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缺少了思考的時間。
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出現了兩種現象:只管讓學生討論,教師只做一個旁觀者;學生對問題還沒有討論好就讓學生匯報。
二、在使用小組合作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小組合作前,熱門思想匯報教師要有適當的講述,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機會。
3、要注意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
4、適時把握討論的時機。
一堂課組織多少次小組討論、每次討論多少時間、在什么時候組織討論,都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具體要求來決定。小組討論的時機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學生不能自己解決,需要共同討論時;學生的想法不一致,產生分歧時;開放性問題。
5、關注學困生。
要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的幫助,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小組匯報交流時,要先讓學困生匯報,本組的同學進行補充等方式。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3
我參加了深圳市寶安區教科培中心在新湖中學組織的暑期小學數學教師的培訓活動。
在這短短的兩天培訓中,先后有幸聽到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和一線教師周瑞元老師上的兩節精彩的示范課,深受啟發,更有幸聆聽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裴娣娜教授、黃愛華老師和李一鳴老師的精彩講座。講座中,裴教授的《教育創新視野下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對當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講述;李一鳴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教學細節》從情境、問題、組織詳盡詮釋了如何開展有效課堂。在這次培訓中,黃愛華老師《溝通藝術與高效課堂》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下面是自己對黃愛華的講座理解結合日常教學的一些體會:
黃老師首先從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所需要的:態度、能力、技巧。而溝通是屬于技巧的范疇。
課堂低效和無效教育的最終原因:師生雙方溝通的低效和無效。
這門課程,黃老師有以下四個框架:
一、設計教學一個重要原則:同理學生
二、展開教學前先建立關系
三、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對話:提出話題、傾聽表達、找邏輯點、循環推進、共同概括、行動延伸。
四、具有交互感語言引導思維
關于同理學生,他先講了同理學生的含義,也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并且讓對方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通常也用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等詞來形容。
1、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讀懂教材(以《認識角》為例:教材和教參好好研讀)
2、學生理解教師提問并非十分容易的事。
3、學生進入學習環境都會想“為什么要學這個?”
4、對待后進生的學習更應該感同身受。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4
10月9日下午,我參加了在華星小學由畢塬路學區主辦舉行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套教材解讀”專題培訓講座。感觸頗多,特別是老師對于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版教材與舊教材之間的內容的增與減,結合具體的課例,作了詳細的分析,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使我對第四版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第四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以“情境問題串”為基本呈現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第四版教材在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下,更加重視學習目標的整體實現,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第四版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規律,整體設計和調整了部分內容的學習,有利于克服學生的學習困難,避免難點集中。第四版教材保持“注重情境設計“的特點,情境設計更加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如第一學段的情境主要來源于生活,第二學段適當增加了來源于數學的情境。第四版教材重視梳理和設計練習題目,提供數量合適、層次合理、形式多樣的習題。第四版教材遵循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理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機會。進一步探索如何促進“人人都應該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次教材培訓對于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教材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在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5
新課改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合作交流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合作已經成為人們最重要的基本素質。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會因他們年齡相近,思維水平相差無幾,更能讓他們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彌補教師無法面對眾多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另外,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固然好,但需要教師掌握好度,不能把每一個問題都交給學生討論。新教材提供了很多問題串,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好它們,對于那些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讓他們自己去摘,對學生獨立思考后,仍有疑惑和困難的問題,方可組織討論交流,防止把交流討論形式化。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無論哪種形式都注重全員參與意識,防止有的學生趁機開小差,光當觀眾不“演戲”。
教師更要關注交流的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交流,以數學知識為中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數學語言發表對知識的認識,表達在探索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闡述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結果。在這幾種不同層次的交流中,學生會澄清認識,增強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事物的本質。另外這種開放民主式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空間,創造了表達獨特見解的機會,也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久而久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增強了,能動性和創造性便能不斷發展。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6
對于為期15天的暑假集中培訓階段,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充實”。是的,的確是太充實了,每天在縣由名師和骨干教師進行教材分析,下午分組討論提出困惑共同解決,也可以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讓我的思維豁然開朗。
雖然教小學數學已經快30年,自己也覺得對于教材還是蠻熟悉的,但是聽了名師老師和骨干教師對教材的分析,讓我看到了更多教材的內涵。以前,每次上研究課的時候,總是挖空心思,想改變原來教材的內容,想更加與眾不同,更加吸引人。其實,專家在編寫教材時有著一套承上啟下的脈絡。以前,在教學的時候,總是抱怨教材中,單元太多,有的單元只有一、兩個課時。有個專家在講座時候,把小學階段的每冊書的每個單元都整齊地排列出來,有個專家甚至把小學階段的每冊書每個單元分別屬于哪個認知領域也列成表格,非常的清楚。這些都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想到要這樣做。心中不由地發出感慨,專家就是普通教師想得更多一些,想得更深一些。
我今年任教的是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次培訓確實使我受益匪淺,收獲多多。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7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我校這幾年來一直深入研究一項課題,經過這幾天的研討、學習,又引發了我的一點思考,下面簡單談一談: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一項數學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先有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重視,并認真解答,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不僅能打消學生提問的恐懼,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再次提問的熱情,養成不斷提問的好習慣。對于提問者,問題即使很簡單或是沒什么意義,我們也必須認真解答,并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怎樣問才更有意義。對于學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可根據情況因勢利導,及時組織學生討論。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有的學生問:“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有一個學生嘲笑他。我請那位嘲笑他的學生講給大家聽,結果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似是而非。于是我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經過討論學生真正明白了余數如果比除數大,就是沒有分完,可以再分一次或幾次。我及時表揚了那位大膽提問的學生,并鼓勵大家向他學習。這樣平時一點一滴的表揚鼓勵,就會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使學生逐步養成好問的習慣。
我們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發展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7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研會培訓心得體會01-19
小學數學老師培訓心得體會01-19
縣級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1-17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學習總結01-08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觀摩交流培訓心得體會01-19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培訓感想五篇01-06
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學習總結01-05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精選5篇)12-22
小學美術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1-19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