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1
讀了《喚醒醫療》這本書使我感想頗多,張中南教授從當今醫療表象中剖析了我們這個醫療大環境的現狀,現在的醫患關系如此緊張,如一張繃緊的弓箭,一觸即發。其主要一個原因是因為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不肯定,更有甚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了懷疑,覺得醫生不是為了治病,而是變相的暴力收取患者的檢查和化驗費,從而在內心對醫護人員產生不信任,不合理地提高了自己對疾病的療效和康復程度的期望值,加大強化了醫患的矛盾,從而出現一系列的打人和砍人事件。這無聲的給我們每位醫護人員敲響了警鐘。
在“人本位醫療”這本書中體現了五部分內容,即依靠證據的診斷、身心傷害最小化的準確治療、確保醫療安全的整體護理、實現安全和療效最大化的康復、以病人的感受為主導的服務,并對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輔助、相互融合、渾然一體的關系進行了深刻論述。在病人就診時的心理中,張教授講到“快點治好病、千萬別出事、不花冤枉錢、把我當人待”。這就要求每位醫護人員尊重病人隱私,帶著感情(善良、醫德、親近為主導的感情)檢查病人;在我們的整個行醫過程中,絕對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同時我們要充分考慮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全過程中,切實實施“人本位醫療”理念;不讓病人多花冤枉錢,哪怕是一分冤枉錢,我們都應該覺察到,并為此感到愧疚,從而去吸取教訓;在我們的診療過程中,應有這樣的一根弦,即時刻關注病人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嚴,不能用看大上海(戴有色的眼鏡)的眼睛去看待病人。須知,我們的每位患者都是平等的,其本質是都需要被一顆博愛的心濟眾博施。而在護理工作中,在重視每一位病患的前提下,更應高度重視危重癥和圍手術期病人,連續跟蹤病情轉歸,讓患者得到安全效果、最大化的康復。
不管從張教授的書中還是從我們實際情況來體驗,我們都知道并且應該知道,采用“人本位醫療”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甚至避免安全隱患,最大化地體現醫生診療技術水平,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醫療的效果,從而達到促進醫患和諧、提升醫院形象、實現治療價值最大化的目的。就拿我們骨科九樓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疼痛這一點來說吧,以前患者在手術以后都是痛得昏天黑地,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患者疼痛的劇烈程度和患者初始愿望之間的鴻溝般的差距,對于患者疼痛的解釋,以前是:“疼痛就這樣的,這個毛病肯定疼痛的。哪有這么大的手術做了不痛的呢。”雖然說得到了部分患者家屬的理解,但是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屬還是不理解的,因為,須知患者來醫院是治病的,而不是來遭罪的;因為,須知絕大多數患者只能看到他們目前的苦難,不會去幻想、延想過了這段苦難日子過后的幸福生活。其實說句實話,那個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敢肯定患者的這樣的情況下的最終結果。而我們都知道,疼痛會導致一些列不良影響,比如患者情緒波動很大,比如長時間疼痛后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比如使其他患者產生恐懼心理,比如全身應激性反應,再比如患者不敢功能鍛煉等等等等。這些都阻礙了我們診治過程中的出事設想的實現,即患者康復后與正常人無異。而如今,我們科室對于全膝置換術的患者在疼痛管理方面采用了超前鎮痛的理念,即在手術前2天即給予鎮痛藥(塞來昔布膠囊最大濃度的維持在48小時后開始),術中使用局封藥局部注射,對痛域較低的患者,采用術后鎮痛泵對癥治療。對于患者的疼痛主訴,去相信患者真的很痛,并盡力去緩解其疼痛癥狀。現在我們科室的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術后疼痛較以前明顯改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患者在疼痛不劇烈的情況下敢于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訓練膝關節,而且疼痛程度與患者心中的接受程度差不多甚至更低,對我們的醫護人員也感到滿意。且從近幾年來看,很多患者都是出院患者介紹過來的。往事不堪回首,其實我們對于自己的改進到底是在哪里我們醫院也有自己的一個觀點,一個與張教授在術中倡導的觀點非常相近:這就是陳院長隨時掛在口頭上的理念“以病人為中心”。
張教授在書中還提到人本位護理,即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高度觀察和巡視病人,觀察、判斷處理病情,盡量滿足病人在身心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而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照顧病人在住院期間的日常生活外,還要根據病人病情的需要,提供科學的護理;運用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在病情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及時告知醫生并提醒醫生采取相應的.措施。早期觀察到病情變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疾病進展,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以及促進康復。比如,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護士觀察病人引流液時,在觀察切口皮膚的同時還要通過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判斷病人是否有活動性出血、感染等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幫助醫生了解和治療疾病。在生活護理前,首先要評估病人的能力,告知病人貫穿生活護理的整個過程中他們才是主體,并積極鼓勵病人、提高病人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參與我們的醫療活動。“人本位護理”理念的灌輸,更有利于我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給病人提供舒適安心的診療環境,還能幫助醫務人員更早更全面的了解掌握病情變化,能細心的觀察患者的病情,更好的服務患者。
在做好臨床醫護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體系,用它來框定自己。在自我約束的基礎上,請旁人一起監督自己的行為,不斷鞏固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在言行舉止中規范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每位領導也加入其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讓每位醫務人員在工作的道路上,都有一條指路的標志線。
《喚醒醫療》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在不斷完善制度和工作的同時,相信一定可以改善醫患矛盾的現狀,促成一個和諧安全的醫療環境。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2
《喚醒醫療》看了以后,感觸太深了,對于本文的作者,我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作者更是有心,將他的管理理念,以出書的形式讓大家受益。
作者張中南,在國內博士畢業后到美國工作多年,著名的骨科專家,回來管理中國的醫院。不僅僅醫術高明,醫德出眾,管理上更是技壓群芳,雖說是個醫生,但是,他在護士業務與管理方面的見識就讓我足夠敬重他。甚至水平遠遠已經超過了目前的護理管理者本身。
本書從中國現在的醫療現狀的根源說起,說到現在的醫療現實,無一不是針針見血,但他不僅限于此,他還著手以他的`“人本位”的管理理念管理了十幾家醫院了,現在都已起死回生,也根本不是吹牛而已,醫院都是實名存在的。他的“人本位”中有一個例子說到他跟他的美國老師——一位世界一流的骨科專家查房,遇到一位膝關節術后的病人,因為關節活動不便,作了很大努力想把腳伸進拖鞋卻無濟于事,這位世界數一數二的專家竟然雙膝跪地為病人穿鞋,這是怎樣的以人為本?如果醫務工作都以這樣的精神對待病人,現在的醫鬧和醫療糾紛真的還會這樣多嗎?
想想病人都不能解決自己吃飯、翻身、下床、上廁所這樣簡單的事,如果我們能從這些事上開始幫助他們,我估計他們病人的滿意度會直線上升,當然,還有醫療技術,收費貴等等的問題,但用他的管理方法,醫生的收入與自己的病人數與質量掛勾,醫生也只能設法提高自己的醫術來吸引病人,如果病人能很快康復,同時在醫院里受的痛苦又很少(以人為本,他設定制度:病人疼痛不能忍受時,醫生十五分鐘內要予以處理),受到的服務又好,恐怕收費成了次要問題了。
用他的方法我結合實際去關心病人,兩人下來,感覺效果完全不一樣,病人反響很好,有些病人信任我以后有讓我說服她老公不要跟她吵架的;有聽從我的建議去做體檢的,而且是立馬讓我介紹醫生開好單子的(醫院也有獲利);有連聲說謝謝的(病人也獲利:她們得到了疾病相關的知識,而且得到了醫務人員的尊重),她們信任的眼神真讓我感到一種價值感的存在(三方都有利),挺好的!
我想我會繼續走下去!當然,希望中國的醫療也早些走這條道路!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3
最近,在醫院領導的推薦之下,我很有幸讀到了張中南的經典著作《喚醒醫療》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患者和醫生的各種難處。
現在的醫患關系很緊張,其源于各方面因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折磨、焦急等候之下,更希望我們醫務工作人員在就診過程中多一些關懷與溝通,哪怕是多一句囑咐也好。面對眾多的患者,醫務工作人員照顧不到有問必答、無微不至。從而又會被病患誤解為我們沒責任心。因此很多醫生都小心謹慎,很多做完手術,能讓他們不下床就不下床,竟連各種談話,醫生都小心翼翼,生怕術后產生什么并發癥,是他談話沒談到的。看到書中作者的那幾句講醫患關系的字眼,他心中肯定很難受,現在的醫療環境真的`太恐怖了,腦海中不由浮現了《心術》里的那幾個畫面,霍思淼談話時把病情說的有多嚴重就有多嚴重,甚至還動用了攝像機,他對鄭艾平說能經受住這些談話的家屬和病人才是真正信任醫生的人。
想改善這樣畸形的醫療環境,我想我們護士要竟可能的幫助患者,從整體護理出發,整體護理是一種新興的工作模式,護士除了應加強對病人自身的關注外,還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處的環境、心理狀態、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上。整體護理是一種護理行為的指導思想或稱護理觀念,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指導思想,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有時候一個病人做完手術后,醫生就把他交給護士了,這時候護士的慎獨是至關重要的,也許病人怕疼痛,他就不想動,可是如果這個時候護士說隨便你,痛就算了,那就有可能導致各種術后并發癥。但如果護士說不能這樣,這對你的病情發展沒好處,還有可能導致各種后果,并且鼓勵和監督患者活動。還有些患者得了癌癥,可能他的治療是成功的,但是悲觀心理就有可能影響生理的變化,這時護士如果把同樣有這種病情,但是恢復的很好的患者放在同一個病房,那么病人之間的交流就有可能幫助那位患者重樹信心。
當然我沒有作者那樣的深切的感悟,但是在未然的工作中,我將用畢生的精力和熱情去對待每一位患者。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4
最近,在醫院領導的引薦之下,我很有幸讀到了張中南的經典著作《喚醒醫療》這本書,這本書從各個方面描述了自己在醫療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人間真情和公平、正義的醫療風格都是現代醫務人員的學校典范。
《喚醒醫療》的編者是當代著名的骨關節專家張中南,他擅長膝關節損傷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骨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的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手術治療。在該書中,他以獨到的眼光遴選了這些貌似平凡卻讓人讀來回腸蕩氣的醫療細節,它們來自于他的生活,飽含樸素率真之美。每一則故事都讓人怦然心動,都激起我對這位老專家的崇敬。
早在很多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詮釋了醫療的內涵:挽救生命、治愈疾病、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從而使個人效用最大化的醫學服務或措施。逐字理解,該定義不僅蘊含“救死扶傷”,還強調醫療應該滿足病人的其他需求,如壽命延長、社會功能最大化等。
但這個定義仍稍顯抽象,我們不妨將之進一步具體化,形成人本位醫療的概念: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高度關注病人,減少不確定性,盡量滿足和緩解疾病和治療過程中給病人在情感、心理、思想、功能等方面帶來的個性化的需求和改變。事實上,人本位醫療的定義,并不是哪個理論家的創造發明,它反映的正是醫療的內在規律,所有內容均來自醫療本身的固有特性。
現在,我們借助一副醫療路線圖,來地理解醫療的基本特性。一個感冒的病人到醫院尋求治療,感冒即為他的原發性傷病。可事實上,促使患者決定就醫的動因,并不是他已經知道了原發性傷病的診斷,而是感受到感冒帶來的痛苦和不適,經過自己試著處理沒見任何效果,這時開始焦慮、害怕或緊張。同時伴有閱讀、記憶、理解或飲食等身體功能減退。
也就是說,每當病人求醫時,除了原發性傷病,其心理和身體功能均已有異樣。
如果原發性傷病持續或惡化到一定程度,還會帶來繼發性傷病。比如重感冒時間過長,可能造成病人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骨折多、時間長可能導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等。
由此醫生治療處置原發性傷病時,受“治療的雙向性”的影響,可能治愈原發性傷病的同時,帶來風險和副作用,患者進而產生繼發性傷病。這種由于原發性傷病或對原發性傷病的'治療而帶來的繼發性傷病,必然給患者制造額外的痛苦和功能減退——這一塊病人往往始料不及,并且難以接受。
具體到我們現在的醫療路線,通常側重診斷、治療原發和繼發性傷病本身,卻忽略原發和繼發傷病給患者帶來的心理感受和功能障礙。之所以存在這種缺陷,源于醫護人員普遍橫亙一種觀念:只要把病人的原發性和繼發性傷病治愈,痛苦隨之消失,心理自然趨于正常,各種功能漸漸恢復。
現在我們判斷病情好轉或惡化,主要依賴于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關鍵的問題是,當醫護人員發現病人的生命體征出現變化,如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實際上此時病情已經在不斷惡化。
那么醫療誤差究竟靠什么來解決?
現有的最佳答案,莫過于“全面連續地關注病人”。此點恰恰屬于人本位醫療的核心內涵。概言之,高度關注病人,是人本位醫療的靈魂;而人本位醫療,則是高度關注病人的表達形式。
需要強調的是,人本位醫療的內容全部來自醫療實踐總結,而非源于理論推導或邏輯歸納。
來吧,讓我們一起推開人本位醫療這扇大門,喚醒沉睡已久的醫療心結。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5
醫者治病,不忘醫人,這是我讀了喚醒醫療后最深的感受,患者就是生病的人,而在我們整個醫療過程中,我們最終治療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單純的疾病,倘若我們只關注疾病這個表象,而忽略了人這個本體,我們所有的治療效果都將會大打折扣。
張中南教授在書中給我們剖析了當前我們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患者與醫護之間的不信任,這可能與我們身處的社會大環境、輿論導向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不信任的產生出現在了我們自己平時工作中的言談、做法中。跟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的時候吞吞吐吐、諾諾唯唯,雙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個地方好,患者向你問一個化驗指標,你說還要去看下病歷。患者問你下一步怎么做,你說先觀察看看。給病人換藥的時候言語生硬、動作粗暴、反復刺激讓患者多受痛苦等等,這些很細節的東西讓患者覺得這個醫生不稱職、不負責任,不信任隨即產生。患者不信任、不肯定醫生,覺得自己花錢得到的不是最好的醫療服務,這種落差逐漸放大,患者就會產生更多的思想負擔,“醫生能把我的病治好嗎?他是不是為了賺我的錢來的?這項檢查是不是多開了?”于是就開始不配合治療,或者不情愿的做治療。
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平時多多交流經驗,多多練習換藥手法,有了知識,有了底氣,知道了患者病情變化了是怎樣的原理,該怎么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與患者溝通交流時就不會那么緊張。注意我們的溝通技巧,說話的時候不要說“打打針看看,做這個觀察觀察”,猶豫不決的言辭會讓患者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試驗品,沒有安全感。
記得實習的時候,醫生辦公室里突然來了一大群患者家屬,個個飛揚跋扈,原來是一名剛做完手術的小患者術后吸收熱,體溫稍高一點,家屬們到辦公室來吵著要退燒藥,我的帶教老師看完小患者后,用一種很自信的口氣說:“孩子沒事,只是手術后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先給他溫水擦浴,如果沒退燒也不用擔心,我們再用藥物治療,但是畢竟藥物對孩子有刺激,能不用就盡量不用,有什么變化及時來找我。”然后我發現那些家屬都安靜下來了。這幾句話即向患者家屬說明了病情,又告知了處理方法,充分的體現了我們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后續的治療患者家屬一個個都認真配合。當時這件事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另一件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事發生在去年,9歲的小孩燙傷了手臂,由他的爺爺帶著來的醫院,I-II度燙傷,面積約5%,須要住院治療,我們開了住院單給他爺爺,需要交押金2000塊錢,老人家一看生氣地說:“要這么多錢,醫院真黑,這里就是喝人血的地方!”雖然最后還是辦理了住院,可這句話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在人們的眼中,醫院這救死扶傷的圣潔之地已成了血海翻騰的地獄了嗎?”入院后老人家每天都戴著老花鏡跟護士一遍又一遍地查對住院清單,每天早、晚都來問一遍啥時候能出院,所有藥品都要自己一一簽字確認。好在小孩的病情一天天好轉,老人家也對我們越來越信任……
以患者為中心,多一點微笑,多一個關懷的動作,多一點關注患者的在院生活,從心出發,從一點一滴小事出發,積累信任,讓患者體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
書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還在腦中回想,既然選擇了這份圣神的職業,那么我們就要為這個社會去努力,去奉獻。《喚醒醫療》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實踐,相信一定可以改善醫患矛盾的現狀,促成一個和諧安定的醫療環境。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6
有幸讀到了張中南的經典著作《喚醒醫療》。這本書從各個方面描述了自己在醫療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人間真情和公平、正義的醫療風格都是現代醫務人員學習的典范。"人本位"醫療的實質就是以高度關注病人的診斷和治療為核心,替代原來以"病"為中心,重病不重"人"的不合理醫療行為,徹底摒棄以"利"為中心只圖贏利的"利本位"醫療模式。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任何醫療決策都建立在最佳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以病人的實際需要為基準。
二、實行臨床路徑管理,規范治療、個性化治療相結合。杜絕不合理檢查、治療、用藥。
三、以安全的醫療過程與術后的高度關注,讓患者得到安全療效最大化的康復。
四、推廣無陪護管理,讓專業人員來做專業的事。提供一切以病人的感受為主導的服務,給病人充分的尊重;解放家屬。
五、早期專業康復,有效杜絕并發癥,縮短出院后的康復時間,降低費用。
從而實現零糾紛、零差錯、零事故、零并發癥、零感染;達到最佳的綜合效果。能夠從根本上滿足患者"快點治好病、千萬別出事、少花冤枉錢、把我當人待"四項最基本的要求。
《喚醒醫療》這一本書是張中南教授基于自己多年從醫經歷而編寫的,作為一個醫生,他面對愈演愈烈的醫患沖突,不禁疑惑,中國的醫療究竟怎么了?在書中,張教授沒有簡單地探討如何化解惡化到動輒拔刀相向的醫患矛盾,而更深層次地探索中國現行醫療的病根,同時因病施治,尋找能改善療效、安全、效益和醫患關系的根本路徑。
張教授非常細致地從客觀角度分析了現在的醫療問題,但我認為,醫療問題的出現還離不開人文道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題為"寧為良醫,不為名醫",什么是良醫?古人有此解釋: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達理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醫,必選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愛,其智能宣暢曲解,能知天地神祗之次,能明性命吉兇之數,處虛實之分,定逆順之節,原疾疹之輕重,而量藥劑之多少,貫幽達微,不失細小,如此乃謂良醫。
因此,簡而言之,良醫是能夠詳細、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用其愛心為病人選擇合適的藥物,謹慎治療的好醫生。什么是名醫?顧名思義,可以解釋為有名的醫生。古代有不少的名醫為世人傳誦,像李時珍、華佗、扁鵲等先人給我們樹立了做醫生的典范,現有華益慰教授的光榮事跡,更樹立了從醫者想成為一個名醫的理想。
世上多一個名醫,人間就少一分苦難。不過今天的人們似乎很幸運,因為我們正處于一個名醫輩出的時代,只要略為留心電視廣播和報刊雜志,便可發現名醫的神蹤仙跡。古詩有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來形容當今名醫輩出現象是再恰當不過了。如今不僅遍地名醫,而且名醫的手段也日益高明。個個都身懷絕技,個個都專治頑癥痼疾。任何難治之病,乃至各種癌癥,都有了相應的"克星"."克星"們的水平和療效更是春潮逐浪高,如果某"克星"宣布療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不過幾天,另一"克星"的療效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照此趨勢,國人不會再得不治之癥,世界醫學難題也指日可以攻破。人們不能不感嘆,時下的名醫太多了,多得離奇了,甚至多得成災了。求名醫診治,錢財被騙事小,個別病家還要冒生命危險。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名醫們真才實學者少,假冒偽劣者多。有病亂投醫,病家一時哪能明辨真假。既然名滿天下,便不愁愿者上鉤。古之名醫,出于自然,成名也緩;今之名醫,出于人造,成名則速。名出自然者,賴于民眾口碑,病家可以依恃。而時下眾多人造名醫,則名出不合道理,令人不能不疑。當醫生也和藝人一樣,要靠炒作的時候,是幸還是不幸?
古語云:名醫達脈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間,則得之矣。度節氣而候溫冷,參脈理而合重輕,量藥石皆相應,此可謂名醫。有有名而不良者,有無名而良者。名醫固然很好,但縱觀社會現狀,我們需要的是什么呢?那一定是良醫。良醫也有名醫的醫術,更重要的是,良醫具有高尚的心,良醫不會叫你無緣無故的檢查全身,不會只選貴的不選對的,不會居高臨下視患者為草芥。有了良醫,我們才能體會到被尊重,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張教授還曾呼吁與國際人性化的醫療理念接軌,他說這不是舶來品,這其實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一種回歸,為此,他才放棄國外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積極到國內尋求合作辦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直是我們古人倡導的傳統美德,但隨著西方醫療技術的傳入,中國的傳統美德反而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因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找回從醫之初的自己,應立志成為一個良醫,而不著眼于成為"名醫".
在此,我呼吁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協作,牢固樹立"以高超的醫術救人,患者至上;以高尚的醫德感人,醫德至上"的服務理念,并以學科建設、急救體系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綠色通道建設、管理機制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和護理水平,不斷改善就醫環境,不斷加強公立醫院服務意識,不斷提高醫院發展力。學科、項目、技術發展框架布局調整基本到位;人才隊伍梯隊、學歷層次結構更加合理,多學科新技術項目廣泛開展技術水平更加成熟;管理制度機制更趨完善;"五化"(就醫環境美觀化、重點環節標準化、就醫流程人性化、設施設備現代化、醫院管理信息化)再造基本完成,實現醫院外部形象得到提升、內部環境得到改善;醫療設備補充完善、升級換代基本完成;職工福利待遇得到改善;醫院凝聚力、團隊文化得到提升;業務指標、社會效益成效顯著,基本實現黨委政府滿意、人民群眾滿意、醫院職工滿意。
自此,我想以一首我自創的打油詩結尾"當今社會多浮夸,喚醒醫療點綴它,醫護工作同舟濟,和諧發展靠大家!"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7
鑒于近幾年來不斷升級的醫患關系,年初,衛生系統啟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其宗旨就是通過改革現有的護理模式,履行護理職責,提高護理水平,為就醫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達到讓就醫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放心、醫患矛盾緩解的目標任務。
而當今醫療護理的現狀是:病人的生活照顧幾乎完全交給病人家屬或護工,護士的工作變成了簡單的打針輪流和日常處置,以及對生命體征的觀察。在護理過程中,因護士只執行醫生的醫囑,別的基本上一概不管,缺乏主動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病情了解滯后,教育指導缺位,病人康復延遲,醫患關系升級,最終各方皆不滿意的惡性循環。
那么,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也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主體,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以防患或降低上述問題的.產生,從而實現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的從事護理工作的價值呢?
南丁格爾誓言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我們要純潔自愛,要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務謀病者之福利。
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優質護理,因為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優質護理,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實施。張中南老師的《喚醒護理》這本書中指出,優質的護理其實就是以人人本位的整體護理,它不僅僅包括現行“病本位”護理模式下的醫療處置護理和生活護理,還包括病人的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
在明白了什么是優質護理后,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實施呢?結合我自己來說,作為一名婦產科助產護士,我主要從事助產工作。助產工作主要分為產前、產中及產后護理三大部分。產前工作主要在產房完成,在護理工作中怎么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以避免產婦及家屬產生焦躁心理和一些不好的現象,通過自己的護理行為,緩解對方病人的無助、焦慮和恐慌心理,做好護理記錄,最終讓孕婦順利生產,產后如何繼續關注,給產婦帶去春風暖日般的關懷直至對方出院,然后事后針對自己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檢討改進,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護理水平。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護理工作的好壞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其家庭的幸福與否,只有在護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為病人著想,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夠實現南丁格爾所說的為病人之福利,才能夠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才能夠實現白衣天使的使命,才不負我們當初選擇從事護理行業的初衷!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8
從事護理工作近三十年,在忙碌的工作中,經常會捫心自問,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條條框框越來越多,可為什么現在的病人卻越來越難“伺候”?醫患矛盾越來越激烈?大家都在感嘆,醫護工作不好做。
經醫院護理部推薦,有幸拜讀了張中南教授所著《喚醒護理》一書,讀后讓我感覺豁然開朗,猶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們的護理事業指引了一條光明大道。《喚醒護理》這本書主要給了我三個方面的啟示:
一、秉承人本位護理思想,用心去面對崗位。
作為一名稱職的護理人員,對病人的關心與體貼都體現在細微的動作中,如:觸摸病人的額頭、幫病人掖一下被角、倒杯熱水等都可以溫暖患者的心。我們和患者的每一次溝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導的作用,而看似平常的聊家常也可以拉近醫患關系,也是了解病情心理的`有效時機。我們常常抱怨治療處置工作占用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沒有精力去做心理護理,教育指導,生活護理。其實這些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可,在治療處置的過程中,為患者減少痛苦和煩惱,帶給他們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就是我們每一個護理工作的使命。
二、謹記南丁格爾誓言,提供優質服務。
南丁格爾誓言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我們要純潔自愛,要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謀病者之福利。
例如:工作中,一個善意的`微笑,一聲溫柔的感謝,一句體貼的問候,都是優質服務的體現。當患者一個個痛苦的來,又一個個健康的走,雖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憊,但再苦再累也不會改變我們服務的志向,因為我們有優秀楷模,有堅定的信念,有南丁格爾精神。我們作為護士能夠繼承南丁格爾的事業,心中充滿著前所未有的豪情!
三、學會相互尊重,和諧醫患關系。
還記得,一位年輕護士為病人掛水時候聞到異味,想掀開被子為她清理分泌物,她卻大聲制止。這時,護士意識到病房門沒關。雖然門外沒有男性病人,但是老太太依舊要求必須關門。護士離開時,老人家微笑著說:謝謝你。這讓護士既內疚,又感動。尊重是相互的,每一位患者心理都是脆弱的,這都需要我們去關懷。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靜靜地傾聽,都可能讓病患心有所動。
護士姐妹們,古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我們能夠通過日常的工作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病痛,理應為之自豪和驕傲!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9
近日經院領導推薦,來認真翻看《喚醒護理》,很有感觸,她不是教科書,卻有著教科書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規范,卻是制度規范的標準和依據;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應理解后再去創造。
此書主要講人本位整體護理,顯著改善療效、安全、效益和醫患關系,能確保優質護理真正落地。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知道做什么,懂得為什么,掌握怎么做。本書對人本位整體護理的起源、內容、流程以及護理管理做了更系統、更全面的梳理。衛生部近幾年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就是旨在推行以人為本的責任制整體護理。
認真貫徹人本位整體護理能看到明顯的成效: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實施病情觀察、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等整體護理流程;依靠證據評估來確保醫療安全和防止康復延遲;護士們真誠的微笑、關切的眼神,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增加了理解和包容,為溝通架起了一座穩固的橋梁。
我們燒傷科本身就是優質護理病房,每天早上7:30,我們會面帶微笑準時來到病房,為每一位患者及家屬帶來最真摯的問候,整理床單元,打好開水。幫班護士6:00就會來到病房,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漱口、洗臉、喂飯。對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們協助他們翻身、拍背、功能鍛煉,并認真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對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們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療最繁忙的時候,大家邁著輕盈的`步伐,穿梭在病房內,主動及時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杜絕了呼叫加液。病床前,親情稱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老師等讓患者倍感親切。在病床前,或開心交談、或作細心疾病指導、或給予體貼的梳頭、修剪指甲、理須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護患之間少了隔閡,多了份親切和理解。下午,我們會根據級別護理要求,為臥床病人擦洗,及時主動的解決他們各項護理生活問題。真真把護士還給病人,讓病人、社會和自己滿意。見到病人真誠的笑容時,作為科室的一員我感受頗多。
最后,我想說:喚醒護理就像一位和藹的老師,雖然她并不完美,但她耐心的教會我如何與病人相處,逐步的讓我領會到只有發自內心的主動為病人服務,才能使我們和病人都快樂,才能真正提高護理質量。我體會到:喚醒護理就像是引領著我不斷前進的啟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會成長的更好。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10
很遺憾我是以“非情愿”的方式讀到《喚醒護理》這本書,現如今非常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也很榮幸有這次“非情愿”的機會學習。本書的開篇便有個直擊心靈的問題“護理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禁沉思,從業兩三年我從未想過類似的問題。起初我學習護理專業也并非自愿,只是源于各種機緣巧合的方式下學習,做事各個方面也是覺得做好本分就行。
讀了《喚醒護理》讓人豁然開朗,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護理上的五大缺陷:護理人員數量不足、過度治療占用時間、專業技能差強人意、護士積極性受挫等。作為剛入職幾年的精神科護士,很多方面是自身努力沒有辦法改變的,而能變的就是對自身問題去改進、提高。
首先,努力提高專業技能。精神科專科護士很多專業技能都不如綜合性醫院,這是我剛入醫院的第一感覺。各有所長,精神科擅長精神科的病情觀察,卻也對其他方面的病情觀察有所缺陷,就算觀察到可能知識盲區也并不知曉怎樣護理,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是作為護理人員一直應該做的事情。
其次,盡快轉變護理觀念,并主動觀察、善于觀察。什么是真正的護理,本書給出解答。人本位整體護理如此重要!形象地講,其意義與作用就是讓護士成為醫生的哨兵。她們就像戰斗中的偵察兵,不是主力作戰部隊,卻可以發現敵情,防患于未然。她們也是病人的守護神,時刻看護著病人,及時發現問題。這就說明病情的觀察尤為重要,可以有個超前思維做好預防及時給予處理,防止病情的加重。之前科室有位體重100公斤患者,每天夜里睡眠期間她常會不定時地自己坐起呼吸再睡覺,有位護士查房發現該患者是在咳嗽、有痰不適,就及時報告醫生,后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止咳治療,患者睡眠改善明顯。假設護士只是常規巡視患者睡眠動態,未觀察到患者有痰咳不出的特殊情況,很有可能該患者會發生痰窒息的意外。
最后,需擁有同理心、同情心。與其說讀《喚醒護理》有感,我更覺得像是自我反省,反省我自身的不足,反省自己工作中是否有做到像書中所說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引用書中的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醫院ICU護士為了解病人吸痰及氣管插管的痛苦,親自讓醫生給予氣插,為的就是設身處地的感受病人的痛苦,提供患者更好的服務。
護理面對的是人,從業道路肯定有困難和變化,更有考驗和承擔。我們作為護士要學的、要改變的有很多,但我相信,為患者健康服務的護理道路將是一片光明的。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11
最近在護理部領導的推薦下,認真閱讀了張中南教授的經典著作《喚醒護理》,感觸頗深。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人間真情,公平,正義的風格都是我們護理人員學習的典范。其中有一個觀點是需要改變當前醫院存在的“病本位”和“利本位”的模式,繼而以“人本位”理念代替。就讓我想到了護理學上“一疾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病人就診時的心理中,張教授講到“快點治好病、千萬別出事、不花冤枉錢、把我當人待”。這就要求每位醫護人員尊重病人隱私,帶著感情去對待每一位病人;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全過程中,切實實施“人本位”理念;不讓病人多花冤枉錢,在我們的護理過程中,應有這樣的一根弦,即時刻關注病人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嚴,不能用看大上海(戴有色的眼鏡)的眼睛去看待病人。須知,我們的每位患者都是平等的,其本質是都需要被一顆博愛的心濟眾博施。在護理工作中,在重視每一位病患的前提下,更應高度重視危重癥和圍手術期病人,連續跟蹤病情轉歸,讓患者得到安全效果、最大化的康復。不管從張教授的書中還是從我們實際情況來體驗,我們都知道并且應該知道,采用“人本位”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甚至避免安全隱患,最大化地體現醫生診療技術水平,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護理的效果,從而達到促進醫患和諧、提升醫院形象、實現治療護理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在病人手術后,我們沒有意識到患者疼痛的劇烈程度和患者初始愿望之間的`鴻溝般的差距,對于患者疼痛的解釋,以前是:“疼痛就這樣的,這個毛病肯定疼痛的。哪有這么大的`手術做了不痛的呢。”雖然說得到了部分患者家屬的理解,但是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屬還是不理解的,因為,須知患者來醫院是治病的,而不是來遭罪的;因為,須知絕大多數患者只能看到他們目前的苦難,不會去幻想、延想過了這段苦難日子過后的幸福生活。而我們都知道,疼痛會導致一些列不良影響,比如患者情緒波動很大,比如長時間疼痛后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比如使其他患者產生恐懼心理,比如全身應激性反應,現在我們利用術后鎮痛泵對癥治療,對于患者的疼痛主訴,我們去相信病人真的很痛,盡力去緩解其疼痛癥狀。提高病人對醫務工作者和醫院的滿意度。
作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我們必須“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需求為導向,多為他想一點。喚醒我們的責任心,喚醒我們的職業,喚醒我們和患者之間的真情,也許很多事情真的就是小事,醫患之間也沒有那么多的矛盾。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 12
當醫院推薦我們讀這本《喚醒護理》時,我就一口氣讀完了它。其實一開始是抱著好奇心去翻閱它。作為一名骨科護士,心想著一名骨科醫生寫了一本護理方面的書,他會寫些什么呢?于是打算隨便翻看幾頁,結果卻翻完了最后一頁。
合上書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還是頗深的。護理人員數量不足,過度治療占用時間,專業技能差強人意,護士積極性受挫,醫護配合被動機械,護理排班粗放僵化,護理收費遠低成本……這就是現在的護理現狀,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要想改善達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許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如此現狀下,我想我們自己還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變的。
首先要轉變我們的護理觀念。不是簡單的執行醫囑、打針發藥等等。記得我們剛開展優質護理的時候,因為不了解優質護理的內涵,以為給病人洗頭、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顧病人就是優質護理了。所以一開始都很排斥開展優質護理,覺得獎金不增加,而活兒卻要多干了。并且也拉不下臉來干這些沒有技術含量類似保姆的活兒。但由于醫院風風火火的開展了所以只能流于形式并不發自內心的開始做了。之前,我也對優質護理有很多的不理解。以為給病人生活護理就是為了讓患者滿意度提高。但讀了《喚醒護理》之后,我明白了優質護理的真正內涵,也明白了寫這本書的作者的目的與用意。生活護理實質是專業的照護,焦點是判斷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觀察病人身心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護理去發現病人的病情變化,可以通過生活護理為病人帶來舒適感、安心感、被關懷感。我們還可以通過生活護理為醫院帶來社會效益,最終也將為我們自己帶來收益。所以我想我們都應該轉變我們的護理理念。從細節做起,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主動服務為感動服務。
雖然現在過度的治療花費了我們護士大量的工作時間,我們分身無術,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多的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療操作的時候,順帶多和病人溝通,細心地多觀察病人。
上個月有個80多歲的`老太太,由于基礎疾病多,精神狀況很差,不會言語,表情淡漠,四肢略僵硬。因為她不會交流,所以其他護士進去給她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都只和她家屬溝通,不與老太太講話。但我每次進行護理操作時都還是把她和其他正常病人一樣對待,和她進行溝通。會先喊她一聲“婆婆”,給她一個微笑,告訴她“婆婆,我給你打針了哦”“婆婆,我們翻下身吧”。有時也會握握她的手,順順她的頭發。后來,她每次見到我就會主動對我微笑了,還會顫抖著手伸出來主動和我握手。她的家屬跟我說:“張護士你最有禮貌了,我媽媽特喜歡你,平常都沒有表情的,只有看到你她會笑。”這時,我深深體會到一句話: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
是的,我們站在病人的角度進行護理,以病人需求為向導,多為病人想一想,喚醒我們的責任心,喚醒我們的職業,喚醒我們與病人之間的真情。也許,醫患關系就會更和諧了。
【喚醒醫療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喚醒自己喚醒作文04-06
喚醒護理心得體會04-08
喚醒教育心得體會05-06
喚醒心中的巨人讀書筆記03-12
喚醒的作文08-16
被喚醒作文10-05
喚醒護理讀書心得體會04-08
喚醒閱讀理解08-06
喚醒靈魂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