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三同心得體會(通用18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進三同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1月3日,我區的大學生村官隊伍也拉開了“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進三同”活動序幕。此次活動圍繞“走進農家知民情,磨練意志靚青春”的主題而展開,以豐富的“四個一”活動為內涵:讓我們對白市驛鎮高田坎村的村民進行一次便訪;為他們建立一個信息涵蓋全面的民情信息庫;為一個農戶或者一個社、乃至一個村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脫貧致富計劃;撰寫一篇真摯情感的心得體會。
活動伊始,我們便對高田坎村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一個摸底,所有的村官2人為一個小組,對一個社進行逐戶走訪,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除去未在家的人戶外,每家每戶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絕大多數的群眾對我們的活動都非常支持,盡管他們并不知道我們此行目的何在。在各社社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完成對高田坎村村民情況的摸底調查。同志們在白天辛苦走訪過后,晚上還得加班把這些信息錄入電腦,但沒有一個同志喊苦、叫累。因為大家都覺得很值!
活動進行到一半,我們便在村里領導和社領導的支持下進行了一次集體勞動——挖紅薯。盡管大多數同志對農活并不熟悉,但都學著社長老師的樣子,有模有樣的挖起來。由于我們在種地方面都是外行,所以可憐了社長家的紅薯地,被大家挖得有點凌亂不堪。可是大家卻在最樸實的勞動中,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活動到結束階段,沒有一個泄氣的;在組長的帶領下,各小組將任務完成得有聲有色。看著一份份寫得滿滿的《民情信息表》,一個個脫貧致富計劃,我們不得不感嘆同志們的辛苦沒有白費。
此次活動不僅更進一將科學發展帶到基層,更是將“三項制度”在我們農村落地生根;不僅拉近了我們與群眾的距離,更增進了群眾和我們之間的感情;不僅讓我們聽到了基層群眾的呼聲,更在磨練意志的同時增強了我們的黨性。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2
“三進三同”活動是重慶市委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黨群眾干群關系的重要舉措。為了響應重慶市委的號召,我校青年志愿者協會也于2012年1月7日參與了本次活動,我也有幸成為本次參加活動的志愿者中的一員。
近年來,關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所以本次活動便是圍繞著這一主題開展。我們數十名志愿者分成三個小組,分別走訪了三名留守兒童的家。我與其他兩名志愿者來到了吳云的家中,吳云家是在陳家橋鎮雙佛村的一個院落里,順著低矮的屋檐和彎彎曲曲的田間小道,我們走了好一會兒才來到他的家中。是普通的稍顯破舊的兩層小樓,吳云家是租住的二樓的兩間小屋,沒有什么多余的家具,只是普通的一張木床,一個木柜。看著我們到來,吳云的媽媽搬來凳子,甚至都湊不齊三張一樣的凳子,而吳云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書桌,蹲在床邊寫著作業。我們和吳云一起坐下來,向他了解了生活和學習一系列情況,并對他的功課進行了輔導。吃飯時,大家圍在一張房間外的桌子旁,站著吃飯,期間,我們了解到,吳云的父母都是云南過來的外來務工人員,爸爸暫時還沒有工作,而生活的重擔就單靠媽媽在紡織廠工作,日子過得十分艱巨。在吳云家為吳云輔導功課之后。我們又來到了沙坪壩區第二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空巢老人們。福利院正準備著吃團年飯,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忙著打掃,我們也加入進去掃地擦桌子,隨后又來到老人的房間里,和老人聊天談心。從交談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人的孤單,他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但是非常希望看到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小孫子,我們這次的前往,讓他們感受到了一份溫暖,老人樂得合不攏嘴。我們臨走時,老人還將我們送到了門口,看著我們離開的身影揮手告別。
在這個社會中,就是有那么一個群體,他們承受著我們不曾體會得到孤獨,他們或許得到過些微的關注,但是他們最想得到的還是家人的關心和問候。我們不僅要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他們這個群體,也要呼吁這個群體的家人們,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3
為期一周的三進三同活動結束了,這一周的時間讓我體會到了許多坐在辦公室里永遠無法體會到的東西。
這一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吃住在農戶家、走訪困難群眾、看望窮親戚。提到農村,也許不少人會馬上想到無污染、空氣清新、綠色蔬菜、土雞土鴨土雞蛋等好處,時下更有不少在城市里生活、居住的人利用周末假期等閑瑕時光到農家樂度假。然而,在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卻常年背井離鄉拼命涌進擁擠而陌生的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兒童、婦女。是他們不懂得像城里人那樣享受生活?還是農村遠不如城里人想象的那般好?4月16日,是我們下村的第一天,對于在辦公室里坐得太久的我來說能夠坐坐車、下下村也是一件開心的事啊。那天陽光明媚,洋槐樹被牛奶般白的槐花掛得滿滿的,淡淡的清香灑滿了整條小道,這種久違的清香一點也沒變,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時候:摘下槐花,吮吸根部的甜味心情真的很好,原來下村這么幸福。
到達的第一站是我們小組其中一個人的三進三同戶。這家是兩層樓的磚房,外墻是磚紅色,里墻是泥灰色,地面也是泥灰色。樓房旁邊有一間灰白與泥黃相間的用作廚房的土瓦房。堂屋里擺了張沒有刷漆的木制飯桌,幾張條凳,一張舊的老式涼沙發,沙發對面是一副遮得好好的棺材。村領導把我們的目的介紹清楚后,那家人很痛快地答應了(因為其中一個人這一周晚上都要住在他家里),然后又是泡茶又是拿自家種的橘子,還硬要我們留下吃飯。這戶一共有四口人:男戶主、妻子、女兒、老母親。44歲的妻子有腰椎病不能勞動還要買藥吃,70多歲的老母親還能幫忙做點簡單的家務,女兒在一中讀書今年參加高考,全家的收入來源全靠男主人承包的三畝魚塘。
傍晚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北組最偏遠的一戶人家,也是當天訪問的最后一站。
遠遠的就看到了一座土墻房子,屋頂炊煙裊裊。我們剛走到房子前面的田埂,一條白色土狗就叫著跑到我們面前搖起了尾巴。有人還在開玩笑似地說:“這狗還真是賢惠哦!”(暫叫它小白吧)小白太瘦了,再加上搖尾巴的時候用力太大,整個身子都隨著尾巴一晃一晃的。
剛進壩子,一位70來歲的婆婆就出來了。社里的人跟她講了我們的來意。婆婆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里坐。屋里冷冷清清,橘黃色的燈光下,一個10來歲的小男孩正在寫做業,臉跟花貓似的。婆婆說:她今年72歲了,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女兒嫁到合江去了,兒子兒媳在福建打工。留下她和老伴在家里帶孫子。兒子兒媳每個月寄幾百塊錢的生活費回來,老兩口自己還種點糧食。我們快走的時候,老大爺才挑著糞桶回來。
走出來的時候,我又回頭看了幾眼這家人。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所以留守兒童的心情我懂:哪個孩子不希望父母在自己身邊,哪個孩子不希望被媽媽打扮得干干凈凈的,哪個孩子不希望在被別的孩子欺負后可以向爸爸媽媽“告狀”,哪個孩子不希望家長會父母不再缺席。看著老兩口這么大歲數了還這么辛苦,心里酸酸的。
接下來的訪問情況大同小異,貧困程度不盡相同,原因卻類似:疾病、上學、五零六零人員找不到工作而莊稼又賣不起錢、年邁無勞動力子女或無力贍養或不愿贍養的老人。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有些戶住得比較偏散,但又是走訪的重點對象,所以我們只好踏著泥濘小路硬著走過去。路上雜草叢生,不知道是路窄了,還是草把路摭擋了,走的時候得盯著,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個大跟頭。這樣的路況,他們要出來辦點事該不容易吧。
最后一天上午,在走訪的時候社里的梁主任聽說上壩發生了一起糾紛,要社里出面去調解。經過一翻顛簸和步行后,我們終于到了上壩。這一灣只有三座陳舊的土墻瓦房,其中兩戶都關著門,這個時候大概在干農活吧。最左邊那家就是我們的目的地了。我們剛到路口的時候有個60多歲的婆婆情緒激動地走向我們嘴里吧嘰吧嘰反復地念著:她不該打他,要打把他打死算了屋旁一個年紀稍輕一點的婆婆打著光腳挑著糞正準備出門,見我們來了,她放下桶,進屋給我們端凳子。屋里斷斷續續傳來一陣哭聲。
勸了很久,里面那個哭聲才出來。原來是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我們都穿得單薄,他卻穿了一件秋衣兩件外套。
梁主任讓老大爺跟我們說說情況,老大爺像聽不見似的仍然傷心地哭著;讓挑糞那個婆婆說的時候,另外他和情緒激動那個婆婆卻開始說了;老大爺終于開口說話了,但說的盡是陳谷子爛芝麻的事。
最后,我們終于了解了情況:挑糞那位婆婆種的玉米秧不見了,她懷疑是那位大爺給拔了,于是就罵誰偷了她的玉米秧。而老大爺以為她在罵自己也開始罵起來,不但罵了那婆婆,連她女兒也一并罵了。婆婆氣不過,端起手里的糞給大爺潑過去,大爺也不甘示弱,扭扯起來。最后大爺跑到她家水缸上坐著,把她的衣服收來穿起,一直坐到我們過來。
情緒激動那個婆婆和爺爺曾經是夫妻,已離婚多年,她說他自私,誰也吃不到他的東西,他們就分開過了。她一邊讓她(挑糞婆婆)打死他算了,一邊罵他不要哭,一邊又去幫他擦眼淚、穿衣服。看得出來,她還是關心大爺的。有一點小小的感動。
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再加上我們不熟悉村里的情況,顯得有點束手無策。梁主任卻很淡然,一邊記錄一邊有條不紊地調解著。出來的時候,他們的鄰居說老大爺是五保戶,跟情緒激動那個婆婆都不是省油的燈,兩個人配合起簡直是天下無雙。遇到這樣的事,又好氣又好笑。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村干部真是讓人敬佩啊,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啊。
農村的清新空氣、生態食物固然值得羨慕,可農村的落后、貧窮、艱辛又有多少人了解。通過這次走訪,我有一個體會:這十年來,城鎮發展快速,很難再想到十年前城鎮是什么模樣,而農村的發展卻不明顯。十年前我生活的農村和現在的農村看起來并無多少差異。
我能為群眾做的事真的很少,但從現在起我一定會盡全力去做,盡量讓他們少跑幾趟路。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4
今年1月,我參加了“三進三同”。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自己對“三農”問題的感性認識,收獲頗多。
寒假開始,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入住了當地農村一戶叫劉明的家中,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其中經歷了公路修整,殺豬慶年,到山中砍柴,到河邊挑水等勞動。此外,還到訪了當地一些留守兒童的家中,從多個角度了解了農村農民的生活情況,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
修路到家
我到達劉叔叔家的那日,他們村子正在修路。這條公路是政府出資,村民們自行修整的公路。我跟著大家一起,幫著提水,活泥沙,蓋干稻草······經過大家的努力,原來一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的泥沙路變成了平整的柏油馬路,望著這條直通到家的公路,想到日后村民們能更方便的出行,我不禁感嘆,時代進步的鐘聲終于在新農村敲響,我們的基層人民生活越來越好了。
山中砍柴
盡管今日許多的農戶家中已近有了天然氣等新型能源,但是節省了一輩子的劉叔叔還是經常到山里砍柴,那些成捆的柴火,能燒水洗澡,煲粥,熏烤香腸臘肉,能節省不少錢。在這活動的第二日,我與劉叔一家進山砍柴,看到了大山里的美景,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更懂得了節約這一美德。
河邊挑水
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于村子里只能定時供應自來水,大多數村民選擇自行到河邊挑水,以供生活之需。我們這一代人,養尊處優,完全不知道挑水這一活兒的辛苦。起初我根本無法起挑,在劉叔的指導下,我能夠順利起挑了,但并不能邊走邊保持平衡,一路搖搖晃晃,到家時,桶里的水已經所剩無幾了,肩膀亦是疼痛起來。我們生活在城里,有方便的自來水,自是要好好珍惜每一滴來自不易的水。
殺豬慶年
臨近年關,許多農戶家便開始宰殺豬羊慶祝新年到來。我從沒見過殺豬,只見豬被四蹄吊起,懸在半空,殺豬師傅一刀致命,沒掙扎幾下,豬就暈死過去了。將豬開膛破肚后,村民們往往將豬的各個部分做成各種食品,有臘腸,臘肉,臘排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節的菜式也格外豐富。劉叔說,家里來客人了,總是要好酒好菜相待,現在有條件了,也不差那點錢。我看到了每個人的喜悅。
期盼團圓
這次活動的最后,我還去看望了一些留守兒童,他們大多跟著爺爺奶奶居住,父母大多進城務工。我問他們想念父母嗎?他們都很懂事地回答說:想,爸爸媽媽過年能回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期待,也許一年才有一次的團圓在這些孩子身上變成了極難實現的夢想。我們呢,是不是該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這次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卻收獲了能受用一生的美德,節約,珍惜資源。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基層人民正過著越來越好的日子,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5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作為中青班一員,我到了xx市xx鎮茶新村河麓組 xxx家,進行為期十天的“三同”蹲點調研活動。這次調研,與平時自己在工作中經常下村所作的檢查工作式的調研有所不同,這次是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民實現了“親密接觸”,在這次蹲點調研中,通過走訪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黨員、退伍軍人、困難戶,進行拉家常傾談,與幫扶戶邊喂豬邊傾談,11月15日還參加了茶新村召開的各屆人士座談會,宣傳了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分析農村的發展形勢,也對農村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穩定等方面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雖然我也在基層工作多年來,但這次“三同”蹲點調研,對我來說是一次情感的震撼,一次生動的教育,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觸動很大、感受很深、啟示很多。
一、總的感受
群眾路線,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基層領導干部要敢于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勇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善于與群眾“心連心”解困。這十天時間中,我所到之處,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和渴望,他們都很樂意與我交談,從家庭事到村里事,從生活到生產,從現在到將來,無所不談,這說明群眾是渴望領導干部能與他們“零距離”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狀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問題和困難。深入一線是“發現問題、尋求對策”的最佳途徑。作為領導干部,特別鄉鎮的干部,要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走群眾路線,直面群眾,真正沉下去,做到“零距離”、“面對面”、“心連心”,避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才能聽到群眾真實的心聲,才會真實的了解民情、民意、民憂、民困,也才能使我們能真實地掌握基層的第一手材料,幫助我們理清工作思想,制訂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這次駐村使我深刻認識到,思路源于基層,活力來于一線,也使我們領導干部贏得了民心、接住了“地氣”。
為民服務,是群眾擁護支持的根本。當前群眾在生活生產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有待我們幫助他們去克服、去解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重在理念上的引導,重在發展路子、發展方向的選擇。也就是要把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基層干部要做好宏觀的指導和微觀的服務,既要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和鼓勵,又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給予指導,為群眾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更要在技術、資金上給予幫助和扶持。只有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讓群眾得到實惠,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更多支持。從茶新村要搞村辦公樓建設得到群眾和各屆人士的支持,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關鍵。農村要穩定、要發展,除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指導、關心、支持、幫助外,關鍵還得靠最基層的組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黨員看支部,群眾看干部。要充分發揮村“兩委”的作用,關鍵又是靠領頭雁。一位德才兼備的村支書,就會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強有力的戰斗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全村干部群眾維護穩定,加快發展。茶新村的社會能夠這樣和諧穩定,對換屆后的村發展思路那么明確,將建設人飲工程、硬化道路,歸根結底是該村有李福志這樣樂意服務群眾、甘于服務村民的能人當村支書,有堅強有力的村支部、村委會。一個好支書、強支書能帶出一支好隊伍,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就可以帶出全村新面貌。
二、幾點思考
思考一:根據實際促進農民增收。
增加農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工作。近年來,xx市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推進農民培訓工程,強化農民轉崗就業服務,農民整體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的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302元。但茶新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是4504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85%,遠低于全市水平。農民收入包括純農業收入和非農收入。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引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和附加值讓農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努力為農民增加就業打工收入。再有,就是做好農村貧困戶的幫扶,對生活確有困難,入不敷出嚴重,要采取相應的幫困政策,促使他們加快脫貧。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也不可缺少。強大的村級集體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雄厚物質基礎。茶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微小,如道路硬化、修建水利等公益事業,都是通過向群眾集資、募捐和爭取上級支持來籌集資金,無形中增加了農民收入。
思考二:民生問題要始終放在工作首位。
無論是在走訪、還是在座談中,群眾講的最多的還是民生問題。諸如看病問題,文化生活等問題。農民就是怕生大病,一旦生了大病,高額醫療費會把一個小康之家迅即拖入貧困,造成“因病返貧”。茶新村的最困難的幾戶家庭都是因病致貧的。
關注民生,就要從老百姓的所思所盼著手,從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著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重點是要讓農村實現“四個好”:一要讓農民身體素質好,切實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搞好村級衛生室規范化建設,讓農民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二要讓農村環境衛生好,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搞好農村人飲工程,解決農民吃水問題。三要讓農村社會治安好,加大對農村治安治理力度,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使群眾真正安居樂業。四要讓農村出行交通好,“吃穿住行”是生活必須,吃的穿的住的,是群眾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可出行是大家的事,一個有是解決不了的,修建好道路是公益事業。因此,要大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特別是實施道路硬化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
思考三:農村發展關鍵要有一個好的班子、好的領頭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茶新村在今年村“兩委”換屆后,構思了村發展目標,將建設人飲工程、硬化道路和村辦公樓,并得到群眾的支持,硬化村道和建設村辦公樓工程已經開始籌款,歸根結底因為換屆后的支部書記 xxx既有能沖能闖的本事,又有善思善行的頭腦,能夠團結和帶領村民。
總的來看,這次蹲點調研,時間緊湊,內容豐富,得益匪淺,倍感自己作為鄉鎮書記的責任重大。這次“三同”蹲點的經歷和體會,將在我完成這次學習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后,對于抓好各項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和幫助。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6
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我來到酉陽縣清泉鄉清溪村6組,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三進三同”(即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通過深入基層,親身體驗群眾生活,感受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對于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先鋒作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親身體驗基層群眾的冷暖期盼
“三進三同”的時間里,親眼看到了孤獨的老人蜷縮在房子一角,無人居住的木制老屋搖搖欲墜,有荒草叢生的水田無人問津……所見所聞,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沖擊,看到了農村荒涼的景象,急需發展的面貌。
雖然現在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這個村的具體情況與我們想像中的民情、村情、社情確實還有差距。
二、重溫魚水深情錘煉作風黨性
魚和水的關系大家都知道,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干部和群眾的關系就是魚和水的關系,開展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拉近干部和群眾的距離,向農民兄弟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頑強生活的堅定意志;向農村干部學習,學習他們甘于清貧為民辦實事的精神。干部群眾普遍反映,這項活動拓展了黨性鍛煉的新渠道,架起了黨群干群的連心橋。
三、對照自己的不足扎實整改
通過這次集中開展的三進三同活動,經過實地走訪,相互交流,向群眾學、向其他同志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決心邊學邊改,立查立糾。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學習,提高自己。學習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新知,適應新的形勢。要發揚“釘子”精神,努力擠時間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本職業務,不斷用新知識、新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才干,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維,提升境界。
2、創優服務,改進作風。發揚“認真負責、扎實苦干、干就干好”的優良作風,埋頭實干,樹好形象,為學校形象添彩。
3、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善于總結工作的得與失,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出改進工作的新辦法、新思路,努力推進工作再上新臺階。
4、嚴于律己,拼搏奉獻。“成才不自在,自在不成才”。始終把自己的職位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約束”,看作是一種責任,看作是一種奉獻,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發揚拼搏奉獻精神,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以實際行動,教好書育好人,為當地教育繼續作貢獻。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來自重慶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為了解民情長才干,感知“三農”促醫德,特于2011年7月15日與幾名同學一起前往重慶市萬州區云陽縣故陵鎮開展“三進三同”的活動,我們主要是走訪當地居民,以各種方式進行,如實踐,調查,了解當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況。
當天我們一大早就從萬州市區出發,由于路程比較遠,坐了兩個小時的客車才到達目的地。云陽是個很小的鄉鎮,只有一兩條街道,能夠供給人們日需品的商店也很少,只有兩三個。有一個鄉衛生院,里面有5-10名醫生,學歷都不高,大多都是專科畢業,而且醫療設施簡陋,衛生條件也很差,挺多垃圾與積水。當天沒碰上趕集,行人很少,只有少數從村里趕來買東西的村民和小孩的瘋鬧,所以街道顯得更加的冷清。
可是,雖然沒有城市中奢華享受的東西,不方便也不發達,可是大家依然很開心,互相認識的開著玩笑,小孩開心地打鬧,買了東西的滿意地回家。或許在城市里住慣了的我們,可以時不時地放下緊張快捷的工作,體會一下這些簡單的快樂,而且從這些切身感受中去發現我們能夠為他們改善條件做些什么。
7月17日,我們集中安排到她們自家的一片玉米地去進行一項勞動-掰玉米。雖說看過別人干過一點農活,但真正到了自己動手的時候,還真有些無從下手。不過好在同學手把手的教我們,下力的點,力應該落在什么位置。之后我再去掰玉米的時候,就是得心應手了。看著滿滿一大籮筐的玉米,自己的辛勤勞動,無 比的欣慰。雖然雙腳沾滿了泥漿,雙手打磨出了泡,但切實體會了農村生活,也拉近了我們與農民的感情。
拜訪中遇到了幾個很熱情的鄉親,在他們做問卷的空閑時間邀請我們吃他們自己包的湯圓,留我們吃家里的水果,帶我們參觀家里的牲畜、菜地等等,那些都是他們進步富裕的自豪,我們也都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開心。但是鄉里的衛生條件真的有待進一步改善,吃東西的碗筷留有一些沒洗的污垢,如果這些入口的衛生能夠改善的話,農村的手足口病也會越來越少。村里的兒童玩起來顯得很和諧,以前那些留守兒童的自閉癥或者脾氣不好的方面在他們的身上已經在城鄉教育逐漸和諧的發展中少了很多,我們看到的是大家的歡笑、大家的積極樂觀,與對生活的相信;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小孩顯得比較呆滯,怯生很明顯,他們,正是現在社會需要更多保護的一群人。可是現在有些地方出臺了村里學生無法讀市區里的學校的政策,這給兒童的教育發展以及鄉鎮的發展帶來了比較大的阻礙。通過與這些小孩的接觸,我認為政府需要更加關注城鄉的弱勢群體,因為每個人都是中國未來的發展。
不得不說下過雨的鄉間小路真的很泥濘,可是聽當地的村民說起很多小孩每天都要走這些路去上學,而現在城里很多學生卻不珍惜條件、不想學習之類的,如果能讓他們也多接觸接觸鄉村,多感觸貧窮,那么城里的教育應該也會有所提高,所以在某一程度上我挺佩服這些一年四季走鄉間小路的人,至少他們不覺得這些是困難。走在這些地方,心情很好,離開了城市的浮躁與污染,云陽顯得很清新,我們都很喜歡感受這里的味道;途經村社的住戶時看到一家人在門前烘烤豬頭來團年,我們趁著熱鬧還去看了一下他們自家喂養的豬,過年的氣氛不和城里一樣是在飯店里大家團聚,帶著另一種別具風情的其樂融融;有些條件好的居民還在自家樓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和衛星信號接收器收看更多的電視頻道,代表著鄉村的發展進步。
在七天的時間里,通過與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零距離地感受到了農村的巨大變化、農民朋友的真情實感,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農民朋友對惠農政策真心擁護。
與駐點村民“擺龍門陣”,他們總是滿懷欣喜地談起新“農合”、新“五保”等農村社會保障措施給農村生活帶來的變化;“家電下鄉”、“汽摩下鄉”等新政策為他們帶來的不少好處。因此,黨的惠農政策符合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民群眾從心眼里是贊成和擁護的。
二是城鄉差距仍然很大,對農業農村的關注和支持需要一以貫之,不能搞形式主義和“一陣風”。
在與村民“同吃”、“同住”的過程中,看到村民家中破舊的生產生活設施、走著鄉間崎嶇不平的“馬路”,盯著閃爍不定的電視屏幕,我感到農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與城市相比的確有不小的差距。農業、農村為支持城市的發展做了幾十年的貢獻,現在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全面提升農村生活質量,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必須堅持長期扶持。同時,這種扶持不能搞“一陣風”式的活動,不能是講究光鮮漂亮的形式,而必須是能夠長期保持、長期執行的政策導向和實際行動。
三是群眾的感情樸實無華、真誠動人。
每當農民朋友用自己喂養的雞、自已做的臘肉、自己種的小菜招待我們,還一再勸大家多吃的時候,我認為那種發自他們內心的笑容是最真誠感人的,那是一種勞動收獲后的自豪,也是善良好客自然流露的喜悅。每當我們走訪了困難群眾,告別時,他們總是握著手久久不愿放下;沒有更多華麗的詞言,幾句話語卻在他們的口中不停重復;當我們走過山凹,回過頭去,他仍在那邊山頭上揮手“再見”……此情此景,總是令我感動不已。我們的農民群眾是善良和淳厚的,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首先在感情上親近群眾、尊重群眾,才能在未來為民著想、替民分憂。
因此,要做一名真正為群眾辦事情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指導工作的理論武器,奉獻群眾的滿腔熱情,而且要有服務群眾的真實情感,具備扎實做群眾工作的實際能力。我們也要以“三進三同”活動為契機,并將其作為一種常態機制,才能不斷提升解決突出信訪問題的能力,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大學生”只能代表我的現在,只有將以往在學校的榮譽與光環放下,才能真正走進農村、貼近農民、干好農村工作。是實踐將我們與農村聯系到了一起,我們只有倍加珍惜組織給予我們的機遇,才不辱當代大學生村官這個稱呼。通過此次“三進三同”活動的開展,我們深入到農家,把黨和政府的希望灑向農村,與農民為友,以農村為樂。在廣袤的農村這片土地上,我灑下青春的汗水,無怨無悔!一次下鄉的活動帶給了我以上的新感受,雖然現在我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但希望我的體會與建議能夠為城鄉建設獻出一份力,希望鄉村建設越來越好,城鄉差距越來越小。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8
綿綿細雨,洋洋灑灑已近數日,驟降的氣溫,寒流來襲。相比夏日驕陽的燥熱,時至今日已憑添了些許蕭條的景象。灰暗的天空,讓周圍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瑣屑,自己雜亂無章的處理方式,讓本已昏暗的季節的心緒也增添了絲絲神傷之感。
回想近兩日的下村生活,真的是讓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做官難的感覺。作為村支部副書記這個職務,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體會到了這個職務的工作實質。
“走家串戶”的開展工作,是群眾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凈明亮的辦公室里,我們只能“紙上談兵”,唯有實踐,才是我們基層工作最需要的。脫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雨靴,冒著小雨,和村干部徒步進村入戶,往返于村路,田間,山路,小徑之間,踏踏實實的感受村干部的職責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經歷,一路的聽聞,讓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眾的生活條件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由于此次進村工作,主要圍繞低保問題開展,而我們工作中也發現,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難的,太多的群眾的條件幾乎相當。群眾中太多的人,對于此項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質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況調查不準確”、“漏報”等等,群眾也確實需要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一路走過,農戶的熱情和積極參與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了此次進村的良好效果,對于我們的進村調查工作,群眾表示滿意并歡迎,對于他們而言,在某些工作開展中,就需要我們這樣的走訪方式。從群眾那里,我們了解了他們的所需,所急,所盼,這些生活總的問題,確實讓我們覺得作為村干部,我們肩上的擔子很沉重,我們做的確實太少了。工作一年以來,下村的經歷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為計劃生育問題,所以在一些接觸過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計生專干。而此次我是以村支部副書記的名義走訪,下村的第一天,聽到群眾熱情的喊我為“支書”時,心里的感覺很踏實。確實感覺到了群眾的那份淳樸的感情,很溫暖。
而在兩天的進村工作中,對于我最切實的感受:
1、過去比富,如今比窮。
我們經常用淳樸形容辛勤耕作的農民,但由于近些年,農村現狀的改變,讓一些農村淳樸的風氣,受到了不良的影響。以往的農村生活,群眾間喜歡比勤快、比哪個家里先致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一些優撫政策出臺,本意是想扶助一些發展較緩慢的地區以及生活條件落后的群眾。由于私心作祟,在現今的農村中出現了一種“比窮”的態勢,一些農戶家中樓房寬敞明亮,家庭用品現代化,衣著光鮮,但調查問及“那家比較窮困”時,他首先就說自己,問及“比他還窮困的有沒有”時,他會毫不羞澀的說:沒有。聽了這樣的言語不得不令人汗顏!人有私心不為過,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這么自私!還存在一部分人,他會協助調查說出一些他了解的貧困農戶,但是三句話不理本體,總要把自己放在里面,頭痛、感冒、發燒,也能堂而皇之的說成自己是長期服藥。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很無奈。
2、老黨員需要關愛。
對于黨齡幾十年的老黨員,在當時他們都是很優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擔任過村里的干部,而今他們已年邁體弱,對于他們以前的貢獻,是永遠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為后來人的我們,需要給予這些老黨員關愛,讓他們體會到黨組織沒有忘記他們。走訪中,村干部帶我去了一位老支部書記家中,觀其生活狀況,簡陋的木房,房內漆黑,角落里老支書孤獨的坐著,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兒女為了家庭生計外出務工。老支書如今已雙目失明,雙腿高位截肢。當我們與其攀談時,他一直在表示對黨組織的感謝,并表示他對于擔任幾十年的村干部無怨無悔。從他微弱顫抖的聲音中,我讀懂了他那顆為群眾服務的心。當我們表明我們此行,也因為低保問題,考慮到他的家境,經黨員會決定為其家庭的兩位老人解決低保,而當老支書聽到時,他卻極力推辭,他說他的兒女都在外面務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維持,他建議我們把這樣的名額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對這樣一個老人、老黨員、老支部書記,對于我們在場的人員,聽了不得不為之感動。與那些年紀尚輕,自私自利的人,老支書顯得那么的高尚。對于這樣的一位老黨員,他不是一個特例,而是老黨員精神的體現者。而他們年邁,如今已經算是一個弱勢群體,所以需要我們給予一定的關愛,讓他們在這樣的年紀也能體會到黨組織對他們的關愛。
這些就是近日進出入戶中的點滴體驗,走訪工作暫時結束。到這里,我也可以暫時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鍵盤,偷個懶,給自己的心情放個短暫的假期,不能曬一曬發霉的心情,總還可以讓風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煩亂。為自己準備一份雜志,一杯散出微微熱氣的水,讓自己的心態像杯中的睡一樣純凈,散盡心緒中的傷,牢固心中的責任。再去體會書中鏗鏘的詞語、柔美的詩句、唯美的篇章,體會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故事情節。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9
時光飛逝,“三進三同”活動已接近尾聲。時間過處不留痕跡,唯一的回響便是心底的曾經的那份歡樂,那些灑過的汗水,走過的回憶……
“三進三同”活動期間我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工作:5月在科技樓演播廳參加“紅歌合唱”比賽;9月擔任迎接新生的自愿者;10月當自考自愿者;11月參加我們部門組織的農家樂;11月11—13日運動會三天與文娛部合作組織系啦啦隊,并負責送水、加油等后勤服務工作看著運動員比賽,雖然作為啦啦隊,可整個人體神經都是緊繃的。系里拿名次了,會情不自禁的跳起來,沒拿到好成績時會惋惜。當然,有班上同學參加的話,比賽前先給他們打氣,賽后就把他們供為英雄了。沒到我們系比賽時就去看其他的比。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看著激動人心的比賽,偶爾幾個人再咀嚼、評論一番,感覺真好,是一個催人上進、驅逐壞心情的不錯秘方耶!與學習部合作組織了以“學風建設”等為主題的團課;每月督促《時事周刊》的創作;《中國青年報》《年輕人》訂閱的宣傳和統計工作;整理每個系干5月到11月的“三進三同”表并統計其工作日;完成系所有團員證的注冊;與院里各部門合作,11月8日為系部“英語四級動員大會”“學術講座”“消防安全主題會議”布置會場;班級團支部月評的評定;參加班上組織的“自行車—老校區之行”……
我記憶最深刻的活動之一是10月我們部門組織的農家樂。活動前,各班10位同學(包括班干部)分成4組,然后一起到菜市場買菜、飲料等活動用品。到達農家樂場地后,大家洗碗的洗碗,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開始忙起來……最精彩的便是炒菜的過程,一個人負責生火,“大廚們”負責炒菜,“服務員”負責端菜,“閑人”負責守護各組的菜,防止他組的來偷菜吃。最后,當然是享受美食啦!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露出來燦爛的笑容,吃得美滋滋的,笑聲飄揚在農家樂的整個上空。
另一個我一想起就興奮不已的便是班上組織的“自行車—老校區之行”。租好自行車后,有單個騎的,有男生搭女生的,所有自行車排成一排,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路上,誰騎累了就換人,我沿途邊看風景邊把大家騎自行車的風姿拍下來……開心有時很簡單,同學,單車,便是完美組合。雖然累了,可我們真的放松了,笑了,真好!
“三進三同”不僅給我帶來了快樂,也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是它豐富了我這段時間的生活,在時間長河中為我留下了一段如此美好的回憶!
因此,我想說,“三進三同”活動達到了學校開展活動的目的(進一步深化全院共青團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加強共青團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密切聯系廣大青年學生,著力提高團組織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在學校的號召下,在各班委的努力下,在各同學的大力支持下,我帶領一個小組于2011年8月24日至9月1日在我家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大學生暑期“三進三同”社會實踐。在這一個星期里,我們小組四人住進了農民家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體驗到了農村的生活、農民的辛苦、勞動成果的不易以及團結的力量,同時讓我對農村的風土人情、農民的思想狀態、農民的生活難處和希望有了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加深了我對農民的敬意和感情,更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在這一周的時間中,我們的隊員除了幫助我家收割稻子之外,還利用休息時間照顧院子里的空巢老人王婆婆。王婆婆今年已經高齡94歲,和年過70的媳婦萬大娘、剛上初一的曾孫女婷婷一起生活,王婆婆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還有嚴重的耳聾,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我們就時不時的跑到她家,做個午飯、打掃打掃雜亂的房間、洗洗衣服,還給她買了補藥。王婆婆對此感激不已,說我們是“活菩薩”。婷婷才12歲,由于爸媽長期在外打工,婷婷完全交由奶奶撫養,萬大娘沒上過學,更不懂得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婷婷的學業她從不過問。這就導致了婷婷在對待學習的散漫態度,在交流中我們得知,婷婷的成績不好,尤其是英語。于是,我們只一群英語專業的女生又義務當了幾天的“家庭教師”,對婷婷進行了幾天高強度的英語補習。經常都是我們好幾個人同時教她一個人,婷婷說:“在學校她根本不可
能享受到這樣的優待。”后來,婷婷又叫上了她的兩個玩伴,也都是成績不怎么好的中學生,于是我們后期就開始一對一的教學,每天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輪著來。農村的孩子吃得了苦,大熱的天也沒人抱怨。在補習的時候我們還有目的性的給他們灌輸“知識就是力量”的觀念,希望能借此督促他們學習,也教給他們一些我們的學習方法。盡管時間不長,但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改變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
彼時中合村村委剛結束對“三項政策”的宣傳,村子里家家戶戶的墻上都貼著“三項制度”的宣傳單。可當我問起院子里的人有關“三項制度”的具體內容時,卻沒人能回答得出來。一問,才知道,雖然村委干部的確親自進行了入戶宣傳,可是干部們來得急,走得也匆忙,再加上農村的人對這些政策知之甚少,聽不明白,所以,即便是宣傳了也沒起到實際效果。我們幾個一商量,決定對“三項政策”重新進行一次更詳細的宣傳,力爭讓“三進三同”深入人心,并能為農民運用,達到為自己維權、排憂解難的目地。于是我們就趁著閑暇時間,跑到農民家里,和他們“擺龍門陣”,一邊擺,一邊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三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和作用告訴他們了,他們說:“要不是你們給我們講解,我們這些沒得一點文化的人朗閣曉得喲!”
在農村呆了一周,我看得出來,同學們,尤其是來自城市的學生,生活習慣和態度都改變了很多,開始他們覺得農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當他們離開的時候,他們的眼里是有不舍的。
基層處于改革發展穩定的最前沿,是錘煉我們大學生的“熔爐”、
培養干部的學校。讓大學生到基層去學習、歷練、提高,有助于大學生在基層實戰,使他們盡快適應環境、進入角色,熟悉基層工作,了解農民疾苦,傾聽農民的心聲,幫助他們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矛盾和基層實踐的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長才干。幫助他們成為真正的人才。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讓我對農民的思想狀態有了一個更為準確的了解,對農民的心聲有了更真切的體會。總的來說,這次社會實踐達到了以下效果:
1、強化宗旨意識,增進了與農民群眾的感情;
2、磨練工作作風,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3、豐富工作經驗,深化對基層群眾的認識。
盡管我自己也是農村孩子,但我很少像這次一樣,帶著深度剖析農民思想的心態去和他們交流,而恰恰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交談,折射出農民心中所想。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對我們生活環境的看法:對我們的政府及政策的評價等等。什么讓他們憂愁,什么讓他們歡喜,我從和他們的親身接觸和交談中得出一部分結論:
農民憂愁的是:
1. 看病難,藥價實在太貴,根本看不起;
2. 買房難,房價高得嚇死人,省吃儉用一輩子也住不進城里;
3. 出行難,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糧食出不去,賣不出錢;
4. 養老難,農村年輕人絕大多數都在外打工,家里老人沒人盡孝道。
農民歡喜的是:
1. 不用交皇糧,還有“工資”領;
2. 干部辦實事,解決問題不含糊;
3. 生活水平步步高,農民口袋里越來越多鈔票。
此次“三進三同”活動的開展,我們深入到農家,把黨和政府的政策灑向農村,七天里,我們吃在農家、住在農家、與農民為友,以干農活為樂,和農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一星期的時間里,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項看似困難的工作,在經過我們的分工合作之后,就變得簡單得多。這直接加強了我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這定會對我們將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也明白一個道理,要做一名能真正為群眾辦事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指導工作的理論武器,還要有奉獻群眾的滿腔熱情,更要有服務群眾的真實情感,具備扎實做群眾工作的實際能力。
“大學生”要想了解我們的社會、了解我們的國家,就必須走進農村、走到占全國總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中去,我要以“三進三同”活動為契機,真正走進農村、走進農戶、走進農民群眾當中,親身解讀農民的思想,了解群眾的生活狀況,增進了與農民群眾的感情;搜集農民群眾對黨的政策的意見建議,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傾聽農民的心聲,深化對基層群眾的認識,為農民群眾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實事。
用切身實踐與親身經歷來加深自己對農民的理解與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融入社會,達到體驗生活、收獲經驗、感悟社會的作用,達到理想與現實的平衡,也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能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1
在我們的周圍,生活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淳樸、勤勞,他們不畏艱辛,為了生活而每天忙碌奔波,也許他們生活的方式不為人所知,但他們仍然努力地用強而有力的雙手創造生活。他們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有崇高心靈的農村人。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的暑假,經團市委及校團委的批準,我光榮地加入了“三進三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隊伍。這個團體充斥著老師對我們的信任,本著“進基層、進農村、進農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原則進行此次社會實踐活動。7月1日下午,懷揣著忐忑而又激動的心情我們整個團隊在校車的乘載下緩緩駛入小坎村,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南方的農村,對這里的一切都很未知。
地面上是無盡的灰塵,村委會辦公室貌似仍在建設中,沒有想象中的空調,甚至沒有風扇,我們整個團隊32個人以及老師、村領導擠在一間很小的布滿灰塵的會議室中開會。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感覺很糟糕,很想回去,無法想象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人們是怎樣的一種苦,怎樣的一種艱辛。但是心中也有一絲小小的期待,期待接下來的為時一周的生活。
在“家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自己的“家”,見到了自己的臨時“父母”。他們的皮膚很黑,穿著很簡樸,操著一口濃重的重慶口音顯然很激動的接待著我們。他們很淳樸,與我們聊著家常,問我們的大學生活,好似在與自己的兒女交談,毫無做作。小孩子們光著腳丫,奔跑在各家之間,他們開心的笑,沒有心機的大聲玩耍,他們一個個臟的要命,卻一點也不在意。走在鄉間路上,道路兩旁是不知名字的樹木,各種草類,仍有各種蔬菜,到處都是綠色的。夕陽西下,這里的天空沒有“多余的修飾”,沒有汽車尾氣散到空中的污塵。天空是藍的,太陽是火紅的,襯得周圍的云也似被火燒過般明亮,景色很美,讓人忍不住多瞧幾眼。
太陽落山了,農村吃飯真晚啊,這里的米飯好硬,但是卻很有味道。吃著自家種的菜,感覺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樣,很美味。大家有說有笑的交談,時間很快的就過去了。幫著“父母”洗碗,很開心。這里的廚房很不一樣,有著很大的鍋,用各種梗燒火做飯,沒有抽油煙機,會有很大的煙充斥在房屋各處,熏得眼睛硬生生的疼,會流出很多眼淚。這就是農村吧!洗澡水是用鍋燒出來的,這里沒有太陽能,沒有熱水器,是用桶子裝滿水用毛巾往身上淋,會有蚊子在你身旁飛舞,這里的蚊子咬人真疼啊!
夜幕降臨,屋外靜悄悄的,走在外面很涼爽,會有微風吹過,很舒服。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卻有農田泥土氣息的芬芳,安靜的能聽到各種蚱蜢鳴叫的聲音。在這里真的可以忘記各種不悅,感受微風拂過,在這里,我們只能和各種爬行的小動物一起睡覺,會有各種奇怪的小蟲子在你身邊飛動爬行。
這里的人很勤奮,清晨,會很早的起床,去自家的菜地摘菜,做農活,感受晨間的涼爽,她們的米是自制的,每年會在大大的院子里曬谷子,作為明年的糧食。
這就是我在這里生活一周的感受,這里有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勇敢,他們努力地過生活,不畏艱辛。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們更應當發揚這種精神,把勞動人民的努力埋在心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發掘自己內心的那種渴望與追求!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2
按照縣局開展“三進三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的要求, 5月24日——5月30日我與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長帶領下,來到光明村與基層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多次深入走訪、自覺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農民生產、生活情況,真實地感受了農民生活。給我的觸動很大,有了一些膚淺的想法:
第一,勤字當頭,勤勞致富。
我們住在光明村村長家,在向村長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況(包括生產、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該村的幅源狀況)后,經過一周翻山越嶺的走訪,感覺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已經遠去,絕大多數農民都是勤勞的,在黨的富民政策引領下,通過勤勞的雙手,一家人日子過得還很實在。該村村民杜正龍幾年前還住在鄰近一個偏遠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貧寒,經常為生計而愁。如今的杜正龍舉家搬遷出深山,不等不靠,來到交通和取水較為方便的光明村,辦起了一個仔豬養殖場,年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戶。難能可貴的是杜正龍的豬場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用豬糞生產沼氣,沼氣池沼渣種蔬菜,蔬菜除向市場銷售外,部分粗菜葉用于養豬,實行了良性的循環生產。現在杜正龍已蓋起了一座小別墅,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時,杜正龍侃侃而談:還準備向農民租更多的土地,發展大棚蔬菜;還要走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路子擬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合作社、農作物運輸合作社,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杜正龍為何能夠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內,實現由窮到富的轉變,成為農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帶頭人?最為主要的是杜正龍意志堅強,憑自己的勤勞,用好黨的富民政策,不怕窮,不怕累,不怕臟,白天跑市場,轉豬場,晚上自已專研養豬技術。很快從一名養豬“門外漢”成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窮吃窮,只會更窮。
公允地講光明村的交通相對不便,山高路險,耕地偏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我們注意到該村多數農戶房前屋后空地較多,草叢較闊,且不適宜耕種,作為發展養殖業是有較好條件的。但該村極少數村民坐地等花開的思想比較嚴重,近幾年,相關單位為扶貧,送來部分雛雞,為支援生產送來化肥,而部分農戶不去領來喂養,即是領來喂養,也任其自由生長,導致80%左右的雛雞死亡。對支援的化肥領了后,當場買掉,以得現錢為樂。這樣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以窮吃窮,只會更窮。
第三,大實話的我們不是“扶貧專業戶”。
按該村村長的說法“你們不是扶貧專業戶,要致富,還要靠我們自己”,他一句樸實的語言,深深震撼了我們的心,的確對我們而言,對他們的落后、對他們經后的發展,我們的確愛慕能助。我們帶去的一點救助金和一點點日用品,對他們的整個貧窮、落后而言,當然是杯水車薪。相信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一段時間內,能夠基本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視的貧富差距問題。
貧富差距問題依然存在,在村里我們還走訪了一些農戶,但總體感覺是貧富差距比較大。富裕的一些農戶有的住別墅,開小車,資產可上百萬。但一些貧困的農戶還存在吃飯、住房、看病、上學、飲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難。
光明村的貧富差距也許只是我們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罷了。作為一名不怎么懂農村工作的國稅新進人員,確實也無力解決這個重大問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今后的國稅工作中,我會更認真履行職責,竭誠為納稅人服務,宣傳好稅法,用好稅收的優惠政策,同時認真搞好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為國家聚集更多的財力,使國家能有更充足的財力投入到農村養老、醫療保險、救濟等民生工程保障中,為實現共同富裕、縮小社會貧富差距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3
按照xx委辦公室關于組織機關干部集中開展“三進三同”活動的通知要求,今年5月3日與局里其他同志一道,到xx萬民村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多次的深入走訪活動中,我們了解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真實地感受群眾生活,達到聽真話、辦真事、促和諧的目的。
通過此次活動,有了一些深刻的認識:其一,突出一個勤字,不伸不要,我住在張支書(村支書記)家,在向張支書了解了萬民村的大致情況(包括生產、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該村的幅源狀況)后,經過幾天翻山越嶺的走訪,深刻的體會到群眾處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險的艱苦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的艱辛。如,我們在走訪該村一農戶時看到,房屋較窄,破爛不堪,四面透風,屋內除了一張床和日常用具外,別無一件像樣的東西。該農戶一家兩口,母親60多歲,其兒子50多歲至今還未婚,丈夫過世得早,但該農戶兩母子憑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響應政府號召,發展養殖,間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點微薄收入,盡管生活處在貧困線上,但從不向國家伸手,從不叫窮,憑自己的勤勞,維持一家的生計,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稱贊。在他的身上就充分體現了一個勤字。
其二,心中有個懶字,導致一個窮字。在我們所住的村的交通相對不便,山高路險,耕地偏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該社盡管條件如此,但也不是沒有一點發展希望,如,該社多數農戶房前屋后空地較多,草叢較多,且不適宜耕種,作為發展養殖業是有較好條件的,但該社部分社員坐地等花開的思想憂為嚴重,近幾年,相關單位為扶貧,為其該鄉村、社送去部分雛雞,為支援生產送去化肥,而部分農戶不去領來喂養,即是領來喂養,也任其自由生長,不對其防病治病,精心喂養,導致80%左右的雛雞死亡。對支援的化肥領了后,當場買掉,以得現錢為樂。我認為,在這一部分農戶中,就體現了一個懶字。
其三,按該村張支書的`說法“你們不是扶貧專業戶,要致富,還要靠我們自己”,他一句樸實的語言,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的確對我們而言,對他們的落后、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我們的確愛慕能助。我們帶去的一點救助金和一點點日用品,對他們的整個貧窮、落后而言,當然是杯水車薪。我們聽到張支書的一席話后,深受感動,相信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相應的時間內,基本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
其四,我們經過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刻的體會到,在萬民村的絕大多數農戶并無多大收益的農作物和畜禽種養殖,農村群眾卻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學技術,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鋤一鋤的不斷耕耘著,依然圍著并不成規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養著,為了什么?當你圍座在農戶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們用自己喂養的雞、老臘肉、自己種的小菜招待你,還會給你介紹,這些都是地道的無污染的綠色食品,這是一種勞動收獲后自然流露的喜悅,也是對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會為這種淳厚的民情和樸素的民風所感動,也會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勞動果實的快樂。其實,這一鋤鋤、一勺一勺的平凡舉動中不正體現了踏踏實實、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嗎?不正是我們工作、學習所必須的精神嗎?我認為,用這種精神指導我們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用這種精神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歷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敗,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總會體會到播種和收獲的喜悅。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1月21至27日,我們一行11人來到南川大觀鎮開展了為期七天的“三進三同”活動。盡管是短暫的七天,但在這七天里我們增長了見識,了解到了許多的興農政策。在“三進三同”的過程中我們與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還就現在的熱點問題,根據當地情況進行了調研。
我記得,我被安排在大觀鎮當地一個叫孫久渝的大爺家中,我們每天幫助孫大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例如喂豬、喂兔、喂雞、燒火、做飯等。作為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我對眼前的這一切充滿了好奇。七天的生活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不易,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淳樸和熱情。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走訪調研了許多的農戶,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南川大觀鎮主要公路上都已安裝了路燈和警示牌,家家戶戶都通了水泥小路。在我們走訪的農戶家,好多家里都有電燈、電視、冰箱、電磁爐、太陽能熱水器等,用電現在在農村基本上不用擔心。同時,鄉鎮為了更好的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實施,還在當地建立起了特色蔬菜大棚、薰衣草種植基地、藍莓種植基地以及星級農家樂等等,這樣的措施不僅能夠提高當地鄉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確切的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為鄉鎮發展帶來了活力。這些都真正體現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在與農戶們的交談中,所提到最多的還是當下所實行的土地流轉政策。在交談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農戶對這個土地流轉政策是持支持態度的。政府在保證農戶旱澇保收的情況下,還能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為自己打工,增加收入。同時,承包商在開發時也需要更多的勞動力,這為村子中剩余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
說到新生代農民工,我不禁想起了孫大爺家后面的那幾座大腳菌培育大棚。據孫大爺告訴我們,這幾座大棚是一位新生代農民工回鄉自己創建的,在外打工學習到了技術,回到家鄉自主創業,回報家鄉。這樣的例子在大觀鎮還有不少,就我們所了解到的,現在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自主創業意識更為強烈,他們已不滿足于在外打工、領工資吃飯的生活現狀,多數通過在外打工、學習技術、資金積累、尋找機會,達到自主創業的人生目標。這讓我感嘆,時代的發展,國家的富強,我們當代大學生只有迎頭而上才能趕得上時代的步伐。
此次“三進三同”活動,負責接待我們的有一位大學生村官。由于年齡相仿,我們都和她聊得投緣。當我們問起她基層農村工作感受的時候,她的回答樸實而讓我們感到欽佩,她說:基層工作很累很辛苦,每天都要跑非常遠的路,但當你臨走時農戶們回頭對你說“謝謝你,慢慢走,有空來耍”,就讓我非常滿足。我突然明白,學校黨課講的那句“為人民服務”不過如此,就是踏踏實實工作,不求回報,做好每一件老百姓關心的事吧。同時,我們還了解到,大觀鎮的鄉鎮領導的平均歲數是35歲,這包括了好幾位大學生村官。在后來我們的討論中我們總結到,農村的建設發展,迫切需要一批扎根農村、扎根基層,肯為農民著想的有知識的人,這樣才能使農村的建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最后,感謝此次“三進三同”實踐活動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們深入農村,去了解國情、民情,還為我的人生找到一個方向。我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回到學校努力學習,將來爭取能考上村官,到農村基層去做點實事,去實現我人生的追求和目標。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5
按照市委開展“三進三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的要求和院里安排,于今年10月12日與院里其他同志一道,到**縣趙家鄉香爐社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多次次的深入走訪活動中,我們采取以俏俏的進城,打槍的不要的方式,臨時到農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真實地感受群眾生活,達到聽真話、辦真事、促和諧的目的。通過此次活動,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
其一,突出一個勤字,不伸不要。
我住在香爐社熊支書(村總.支.書.記)家,在向書記了解了香爐社的大致情況(包括生產、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該社的幅源狀況)后,經過幾天翻山越嶺的走訪,深刻的體會到群眾處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險的艱苦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的艱辛。如,我們在走訪該社一農戶了看到,房屋較寬,破爛不堪,四面透風,屋內除了一張床和日常用具外,別無一件象樣的東西。該農戶一家兩口,丈夫60多歲,其妻年齡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該鄉公路時,雙腿殘疾,基本喪失勞動能力,但該農戶戶主身殘志不殘,憑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夫妻倆互警互愛,共同勞做,響應鎮府號召,種植煙葉,發展養殖,間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點微薄收入,盡管生活處在貧困線上,但從不向國家伸手,從不叫窮,憑自己的勤勞,維持一家的生計,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稱贊。在他的身上就充分體現了一個勤字。
其二,心中有個懶字,導致一個窮字。
在我們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對不便,山高路險,耕地偏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該社盡管條件如此,但也不是沒有一點發展希望,如,該社多數農戶房前屋后空地較多,草叢較闊,且不適宜耕種,作為發展養殖業是有較好條件的,但該社部分社員坐地等花開的思想憂為嚴重,近幾年,相關單位為扶貧,為其該鄉村、社送去部分雛雞,為支援生產送去化肥,而部分農戶不去領來喂養,即是領來喂養,也任其自由生長,不對其防病治病,精心喂養,導致80%左右的雛雞死亡。對支援的化肥領了后,當場買掉,以得現錢為樂。我認為,在這一部分農戶中,就體現了一個懶字。
其三,按該村熊支書的說法“你們不是扶貧專業戶,要致富,還要靠我們自己”。
他一句樸實的語言,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的確對我們而言,對他們的落后、對他們經后的發展,我們的確愛慕能助。我們帶去的一點救助金和一點點日用品,對他們的整個貧窮、落后而言,當然是杯水車薪。我們聽到熊支書的一席話后,深受感動,相信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相應的時間內,基本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
其四,經過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刻的體會到,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總會體會到播種和收獲的喜悅。
在趙家鄉的絕大多數農戶并無多大收益的農作物和畜禽種養殖,農村群眾卻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學技術,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鋤一鋤的不斷耕耘著,依然圍著并不成規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養著,為了什么?當你圍座在農戶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們用自己喂養的雞、老臘肉、自己種的小菜招待你,還會給你介紹,這些都是地道的無污染的綠色食品,這是一種勞動收獲后自然流露的喜悅,也是對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會為這種淳厚的民情和樸素的民風所感動,也會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勞動果實的快樂。其實,這一鋤鋤、一勺一勺的平凡舉動中不正體現了踏踏實實、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嗎?不正是我們工作、學習所必須的精神嗎?我認為,用這種精神指導我們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用這種精神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歷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敗。
其五,幾點建議:
1、扶貧,要以精神力量、科學知識為主,金錢為輔。
2、重點解決交通、發展經濟戰略決策的支援。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6
按照上級開展“三進三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的要求及我校安排,從21到27日,我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錘煉了為人民服務的意志,礪煉了品格,收獲很大,特別是在思想上產生極大的震撼。
這次活動,我走村入戶,和村民交情談心,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問題,例如,為了幫助窮親脫貧致富,我給他家送去農技及現金,同時幫助陳桂芝老人寫申請、寫證明等。通過這次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內心境界得到升華。
我到村后,住在農戶家,同他們一起參加田間地里的勞動,同時還和村組干部和農戶一起商議如何抓好本地發展和家庭經濟增收問題。我感到:同在藍天下,人民群眾與共產黨人血肉相連,農村的脫貧與發展致富太需要黨員干部的幫助了。
二是深入基層,甘當“學生”不當“先生”。
自覺求智于民、問計于民;當好“主人”不當“客人”,仔細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所急、所求,以“主人翁”精神,解民難、幫民困、助民富;發揚以民為本的風氣,努力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三是為民服務的信心得到增強。
當前農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仍存在交通不暢、信息不靈等生存障礙,但他們并沒有埋怨情緒,更不向政府伸手,只說現在黨的政策好,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黨員干部沒有理由不感到自足,沒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更沒有理由不去為群眾辦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可以這樣說,這次“三進三同”黨風煅煉活動是一面鏡子,照出我與一名合格黨員的差距。讓我對我群眾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如何搞好當前工作有了科學的認識,讓我盡快彌補貼近群眾的重要一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對黨忠心,對人民誠心。時刻保持一種高昂的工作勁頭,堅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與民為友,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傾聽群眾呼聲,盡力為群眾做好事。對于群眾來訪,熱情接待,傾聽其訴求,解決其困難。始終堅持“努力創新、勇爭一流”的工作狀態,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全力為基層服好務。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7
今年寒假,我回到我的家鄉,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大學生“三進三同”活動,這也是我大學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隨行的還有西華師范大學的幾名同學。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也切身體會到了何為“三進三同”。
雖然這次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是卻使我感悟許多。首先,讓自己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在“三進三同”期間,住在農戶家里,和他們同住一個屋檐下,同吃一鍋飯,吃著農村家庭自家種的青菜、芋頭、土豆、花椒、自制的臘肉等農家菜,盡管生活條件較為艱苦,但是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次期間,我們還一起慰問了當地的孤寡老人,他們是需要大家關心和幫助。但還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更值得我們敬佩。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學會奉獻。短短七天,卻可以影響我的一生。其次,我也了解到現在新農村建設發展之迅速。在黨近來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下,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鼓勵支持下,現在的新農村與以前我們大多數印象中的農村不一樣了。現在的新農村有了很大的改觀,很多農民住的是洋房,家里用的是自來水,也有必要的生活電器,村里的公路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各個村的公路相通,農民們的出入方便了很多,也能享受低保、醫保等惠民政策。
隨行的村里干部也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通過和他們的交談,我認識到,“三進三同”已經成為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的“推進劑”、“潤滑劑”。通過深入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與群眾“零距離”的交流溝通,去深刻感受群眾的淳樸與善良,深切體會到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與厚望,就能進一步推動干部群眾心與心的交流和融合,喚醒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強化了黨性修養。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在與農民群眾的朝夕相處中,增強干部們與他們的感情,了解了他們的期望,體察了民心民情,進一步增強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實踐證明,“三進三同”不但是歷練黨員干部的良好平臺,更是黨員干部落實科學發展、推動農村文明進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載體。通過與群眾之間親切攀談,群眾自然而然敞開心扉、打開話匣把干部當成自己人,讓干部們深刻感受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真諦,就是要切切實實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就是要保持與群眾血脈相通、心氣相連,密切聯系群眾,多渠道與群眾溝通,為群眾想問題、辦事情。只有這樣,黨群干群關系才能避免“油”、“水”分離,實現“魚”、“水”情深,黨的事業和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長久支持和擁護。
再者,三進三同”活動是黨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的“傳家寶”。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使黨員對基層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我們與村支部書記的交談中,我深切體會到了農村工作的艱苦,親身感受到基層干部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艱苦奮斗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也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只有真心貼近群眾,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生活語言,才能不斷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認真傾聽群眾聲音,保持與群眾進行經常性的面對面交流,才能找準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方法途徑,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在“三進三同”的這一個星期的時間里,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得到了不少啟發,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將讓我受用終生。“三進三同”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影響卻沒有結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一定常懷著一顆真誠、感恩的心,努力深造自己,將來為國家服務。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篇18
按照涪陵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2012年第一期處干班學員赴大順鄉開展“三進三同”活動安排,我于5月5日進駐大順鄉柏坪村進行為期一周的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當天下午,在村民劉貴福家放下背包就到附近農戶家開展社情民意調查。了解當前他們的生產、生活等情況,收集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盼望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對我的思想教育啟發很大,收獲很多,將終身受益。
一、柏坪村基本情況
農業產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果林有板粟、柿子、桃子、紅橘等,占退耕還林面積的20%,水庫淹沒面積耕地723畝,林地1000畝,涉及10個村民小組。
二、學員的工作生活
三、教育感受深刻,收獲受益匪淺
1.農民群眾淳樸,感情真摯。
雖然我們住的農戶家條件較差,但他們都從生活上給予我們盡心的照顧,擔心我們床上的被子薄受涼,下田被蟲咬,總是叮呤再叮呤。例如5月6日上午的走訪群眾時,突遇大雨,帶的雨傘根本遮擋不住,全身被淋透,回到住戶家后,劉貴福的老母親連忙找出他兒子的衣服、鞋子給我換上,并煮了一碗熱騰騰的姜湯雞蛋端到我的手上,讓我感動不已,真正體會到農民群眾對干部的那一份真摯感情!
2.基層干部務實,真心辦實事。
3.開展“三進三同”是機關干部受教育的鮮活教材
這次黨校處干班到大順柏坪村扎實開展“三進三同”,絕大多數都是從事鄉鎮工作的領導,像我這樣從未到農村鍛煉,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并不多,因此對我個人的教育影響可謂更加直接,更具教育意義。從與我一起參加“三進三同”的鄉鎮領導身上也學到了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的好作風,許多事例都記憶深刻,時刻感動著、感觸著……。例如,為解決農網改造糾紛,不畏山高路陡,親自到現場查看,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晚上打著手電返回住戶已近凌晨;為調解王大華婆媳矛盾三次上門做勸解工作;為意外事件受傷人員的醫療賠付問題,忍受不明真向群眾的嘲諷、漫罵,直至協商達成一致,雙方握手言歡。這些都是機關干部值得大力倡導的好作風,鮮活事例的教育引導往往好于傳統的說教,也會對機關干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我們工作思路和方式的轉變,改進機關干部的作風。
我們將把這次到大順鄉開展“三進三同”活動的收獲帶回單位,帶到機關黨支部的生活會上,講給黨員干部聽,教育激勵大家,并在適當時機邀請柏坪村的老支書走進機關上黨課,開展城鄉支部共建,結對互幫,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雙贏!
【三進三同心得體會(通用18篇)】相關文章:
高三同學的寄語(通用50句)06-03
高三同學寄語06-03
最新初三同學畢業贈言01-24
最新初三同學畢業留言01-21
我的高三同桌作文04-03
高三同桌的你作文04-03
高三同桌作文600字04-03
致初三同學的一封信(通用7篇)04-27
初三同學的入團申請書06-08
初三同學的畢業留言7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