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研究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研究、探討的一系列思維加工過程。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方式。案例的搜集必須來源于教學生活,但同時要高于教學生活,這樣的案例才更具有代表性。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肯定遇到過“這樣或那樣的事件”,把這些事件編寫成一個個非常個性化的案例,供大家分享、討論,實際上也是一個重新認識這些事件、整理自己的思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過程。
案例研究強調根據特定的時空情境解釋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慮問題、做出結論。案例研究在講究情境性的同時,還非常注重過程性,也就是不能孤立、靜態地看問題,還應該對情境變化進行跟蹤,了解其變化的狀態和趨勢,把握其變化的整個過程。
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通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訪談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發生、產生了什么后果以及當事人對此的感受和看法。在這里,教師和學生從后臺走到了前臺,由被動變成了主動,他們分享成果、分享信息、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分享思想、分享智能。
案例研究是開放、多元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實事件,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做不同的分析,在相同的背景下因為研究者的視角不同也有可能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釋,因此,不管是什么樣的案例,都存在著從各個側面進行分析、研究和解釋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對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釋可以是多元的。但在多數情況下,案例提供的通常只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片段、某一側面、某一點,研究者如果沒有在案例所展示的真實情境中親身體驗、感受、感悟,沒有完整、準確把握事件發生的特定的背景和過程,沒有充分了解案例中有關人物的內心世界,往往就不可能把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所有變量都揭示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對案例的認識和解讀雖然也有精彩之處,但總是不完整的。因此,一個精彩的案例不亞于一項教學理論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師自己才最適合于做這種研究。教師撰寫案例,是對教師的新要求,也是教師自己從一個單純的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親自編寫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
案例研究與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著眼于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真實的問題,強調實踐與反思,強調合作與分享,最終目標是調整與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增加教師的實踐智能;案例研究是開放的,允許研究者從各個側面對案例作多元解讀;案例研究是有限制的,不能指望通過案例研究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不能不顧特定的歷史條件、背景而把有限制的對案例的認識和解讀推而廣之,無限擴大。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2
幾天來對于教育教學研究導論的學習,感受頗深,其實教育教學研究對于現在的教師來講并不陌生。甚至幾乎人人有課題。但反思一下,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研究”的真正含義呢?從教育教學研究的現狀來看,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理解研究的真正價值所在,有的人甚至連什么是教育教學研究都還沒搞清楚,更多的人卻是在為研究而研究。在我們周圍不能說比比皆是,但至少為數不少。有的人甚至為了評職稱,不得不去主持一個課題。有些部門也把它作為評選各類榮譽的一項條件。使教育教學研究走了樣,變了味。
其實教育教學研究歸根結底,就是“用研究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而所謂更有價值,就是要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的要義就是要教書育人,教書育人的核心宗旨就是要使學生健康的成長。我們的研究一旦偏離了這一宗旨,那么,無疑就會做歪。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
“用研究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的'日常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如何教好書,簡單說,得先備好課。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說到底,離不開“研究”。教育教學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用心的研究了,是否在用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日常工作了。教師要做的是什么,教師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使用教材去實踐課標,需要用心去研究的。我覺得,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教學中處處有研究。我們就是要“把我們聽到的做出來,把我們看到的做出來,把我們想到的說出來,把我們做到的寫出來。”而我們還要做的一點就是把我們的研究加以反思,提煉,把我們的思想轉化為理論,這就是教育教學研究。
老師講的另外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堅持。教育教學研究不能急功近利,那樣是做不好研究的。老師所列舉的美國關于大班化和小班化教學研究的例子,對我們是個很好的啟發。他們從幼兒園一直跟蹤到大學,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來研究,這樣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這樣得到的研究成果才真正有價值。
老師的講座,對我們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位教師都可以說是生動而有意義的一課。他讓我們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對曾經的有失偏頗,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更好地指導了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使這項工作朝著更加務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方向邁進。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3
作為從事農村教育的一名教師,平時很少進行教育敘事研究,通過聽劉良華教授關于的講座,我深受啟發,感覺自己不僅要把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式,更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思想進入教學研究的視野。
教師心中一定要有愛,要懂得關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及內心的需要與渴望。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顆稚嫩的心,都需要被關愛,被認可。其次得要尊重學生,用心找能適應學生的方法與他們心靈溝通,要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老師,這樣才能貼近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與學生共同學習。對不同個性的學生要以不同的方法去引導,去激發,去鼓舞。再次,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熱愛每一位學生。無論他是有“問題學生”還是“學習不好的學生”,我們都不能放棄,不能拋棄他們,反而對他們要加倍關心,還要與他們交流溝通,這樣,才能進入他們的.心靈深處并幫助他們成長,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并引導他們積極向上。記得我教四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個學生叫曾強。平時特調皮,上課愛搗蛋,講廢話,作業少做或不做,考試亂寫一通就交卷,常受到其老師的批評指責,但不奏效。他是個令老師頭痛的學生。
通過交流,發現他并不討厭學習,也并不是想當壞學生,他有些行為其實只是想引起他人或者老師的關注。他的種種不良行為與習慣可能與他生長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有關。他是個單身家庭的孩子,爸爸常年還外出打工,平時在家無人管教,更是比同齡孩子缺少父母的呵護。對于這類“問題學生”,我沒有直接批評,而是慢慢觀察他的興趣與愛好。
我發現,他愛畫畫,愛看動畫片,而且想法還很豐富。課堂上,我總會從他身邊走過,微笑著看了看他,直到他習慣了我的的微笑后,我慢慢的走近他心靈的世界,通過交流,我能感覺到,他渴望被關注,渴望被欣賞,渴望展現自己。通過一次次的豉勵,樹立他的信心,讓他發現自己并不差。慢慢的,他接受了我,也就喜歡上了課堂,喜歡上了數學這一門課。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我們教師應盡可能地了解與掌握孩子的內心活動,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或個性的另一面。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只要我們真正地進入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你就會清晰地知道他們的需求與渴望。我相信,我們做好了這一點,學生們會從內心真正地接受老師的。當一名教師,我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自己很開心,很幸福,一種只有自己付出了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4
假期里參加市培育站的活動,《教育即研究》這一講座引發了我對“幸福”的思考。
幸福是什么?這是人類窮其一生所探尋的。俄羅斯劇作家羅佐夫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確實,幸福因職業不同而不同。莊稼喜獲豐收了,那是農民的幸福;制造出優良產品了,那是工人的幸福;談成一筆大買賣了,那是商人的'幸福……羅曼·羅蘭也說:“幸福只能存在于必要性得到滿足的時候。”所以,饑餓中的人有了面包是幸福的,喜愛釣魚的靜靜垂釣是幸福的,罹患沉疴的人再見太陽也是幸福的……幸福真是種奇妙的東西,與勞動緊密相連,又與心靈息息相關。
那師者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我想,幸福是源自對教育的那份摯愛,似清泉蕩滌我們入世蒙塵的心;幸福是帶著樂觀從容去關注教育,即使平常也能捕捉小確幸:信任的目光、親切的呼喚、歡笑的身影;幸福是你和學生的思維碰撞,意興闌珊,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讓自己朝向最好;幸福是抬眼處,師生共浴書香的會心微笑;幸福是燈下自律地碼字,留下串串思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是啊,揣一份愛心,傾心投入每天的教育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此時此地。新學期已向我們發出了熱情的召喚,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一起出發吧,因為幸福不在別處,就在教育中,就在研究中,請大家為自己祝福!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5
20xx年4月24日,湖望小學的“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持續一天,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有湖望小學手拉手學校——肥西縣麗景小學的校長、骨干教師以及“石頭湯”悅讀校園聯盟校的部分老師。
本次“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是湖望小學讀書節活動的重頭戲,今年已經是第5年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研究活動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課堂和研習講述。
上午的四節課例分別由英語學科x老師、 音樂學科x老師、語文學科x老師及數學學科x老師執教。謝老師利用英文版《我爸爸》在閱讀和互動中帶領孩子們一步步走進圖畫書,又由書本走進生活,整個課如行云流水般巧妙自然,展現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x老師作為年輕教師的代表也毫不示弱,徐老師的音樂課如小河流水般緩緩流淌而來,把圖畫書《愛音樂的馬可》與音樂學科結合的恰到好處。x老師利用《螞蟻和西瓜》展示了一節讀寫結合課,課上,甄老師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聲情并茂地將故事向孩子們娓娓道來,在交流分享后注重學生的感悟,又自然巧妙地將圖畫和場面描寫相融合,使學生在讀書的同時學會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提升了寫作興趣和閱讀興趣,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她充滿激情而又動的課堂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7位不同學科老師分別講述了各自學科在“從閱讀中學習”的研習過程。三年級數學組羅齊衛老師講述了從教師閱讀開始,以團隊協作的形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學科閱讀研究歷程。他們利用《魔法三兄弟的探險之旅》,關注書的`“語言”,將數學圖形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化,也讓圖畫書因與學科學習結合,而更富有生命力。
如果說團隊協作下的學科閱讀研習是一群人的舞蹈,那信息學科張瑞老師的講述,則是她一個人的獨舞了。張老師兩年的實踐中,帶著思考前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教師的“從閱讀中學習”不是“教閱讀”,而是帶領學生“用閱讀學習”,這恰恰悟出了“從閱讀中學習”的道。對于學科閱讀教學資源的選擇,張瑞老師創造性地提出“全用式”“半用式”的概念,展示了一個年輕的.在學科教學中透徹的思考,舒展的舞蹈。
帶著思考上路,帶著孩子們一起上路。科學學科葛傳東副校長的講述,則展現把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作為學科閱讀的重點。葛校長用視頻和講述結合的方式,通過采訪校長、閱讀研習啟動、圖書館資源查找、學生閱讀研習成果發表,把學生推到了臺前,而他則是在站在學生背后的那個“重要的他人”。
課例和講述結束后是分組研討,每個年級組的老師都分享了了自己想點,也使本次學科閱讀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姜宗兵主任的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地上本無路,只不過走的人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路。是的,這“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就是湖望小學在探索一條教學之路。對本次研究活動,胡冬梅校長一吐為快:
“真好!臺上的11位老師風采真好!有經驗的“老”教師,侃侃而談,有深度有廣度,是湖望學科閱讀的典范;新教師“出生牛犢不怕虎”,有思想、善于探索。團隊協作真好!聶傳榮副校長帶領,團隊分工明確,分工中又有合作是推進研究的力量。課題研究價值真好!老師們的實踐研究彰顯了這個課題的生命力,閱讀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閱讀,在學科教學教學中如空氣般重要且自然,每天都在發生。“從閱讀中學習”,體言閱讀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休閑閱讀的消遣,是有思考的閱讀老師帶著學生有目標的學習,學習閱讀。”
最后,胡校長也留給老師們再次啟程的思考:在前行的路上,如何“繼承中有創新”?圖書館教學資源有哪些?可以怎樣用得更好?
帶著思考,勇于開拓的湖望人,繼續在路上!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6
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共同探究的課堂、興趣盎然的課堂。在英語教學中我不斷地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真正地實施新課程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主陣地。就這幾年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在教學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1、規范作業書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需要做的是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復、機械,無效的作業。教師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創新作業批改形式,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作業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的作用。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主動而愉快的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困難,尊重他們的思想,善于激勵他們。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得主動性
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的掌握這些內容。要讓學生學得好,學的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區位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便“苦學”為。樂學”。
4、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英語課是語言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的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組織各種內容的交際活動,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到對話中去,我都會把對話操練放到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展開對話練習。學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在對話和課文操練過程中.學生所需承擔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合作小組建立的過程中需尊重差異,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
5、建立有效的小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制定小組活動和學習評價方法,獎勵方式,如個人加分,小組得笑臉,表現不好的不加分,小組得哭臉等.這樣的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成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小組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成為學生所喜愛的學習活動方式之一。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師要致力于優化課堂教學的改革,立足素質教育,講究實效技能,總結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和素質。實踐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7
葉圣陶先生說過:“認為練習作文在于應付將來入學考試,可以說完全沒有明白練習作文的本旨。”如何圍繞素質教育改進作文教學呢?針對前面的幾種情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克服自卑心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首先要設法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圍繞聽、說、讀、寫四個環節,根據年級分層定出基本標準,從一詞、一句、一段入手,讓學生自己樹立信念,自己是可以聽對、說好、寫準的。由于學生基礎素質不同,可以在同一年級中提出普通標準和高標準。把“說”作為突破口,鼓勵學生敢說、會說、說好。在“說”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句、寫段、寫事。
(二)創造“說”、“寫”環境,提高語言表達和書寫素質
在圍繞教材學好課文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把讀書與“說文”、“寫文”訓練相結合。按照由詞句到段再到篇的順序,使全體學生先少后多由淺入深的堅持訓練。每周進行一次表演,以表演代表考試,以表演代表評比,起到鞏固訓練的目的。教師設立說文成績冊,把學生說話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作為作文成績的一個組成部分,每學期加入語文學習的總評,這樣就促進學生經常把發生在身邊的人或事在短時間內進行思維加工,進行口頭作文。實踐證明,這樣做既節省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寫好文章打好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采取書面談話的形式,或周記或日記,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如建議、想法、看法,對人或事的評論等不限文字的表達出來,一開始不求完美,慢慢地加以指導增加學生動手寫字寫話的機會。為了充實寫的'內容,課外活動、勞動技術課、體育保健課和雙休日時可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并指導觀察、體會、討論。通過每次活動,不僅要使學生有話說,有事寫,還要使學生得到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做人道理的提高。
(三)改進批改辦法和評分標準
由于教師工作量大,為了省力,過去作文批改往往是粗略批閱,一次記分的辦法,這樣容易側重文章的內容和文字表達,而忽視文體要求和文字規范。時間一長,學生的文字書寫素質下降,一篇文章看半天也弄不清寫的是什么,不少教師改作文總為學生的字跡犯愁。作文的訓練是“寫”與“作”,寫的問題解決不好,作就無從談起,所以作文教學要搞素質教育,首先要把寫放在一定的地位。為加強對寫的要求,可把每次作文的成績分解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內容及文字表達,第二部分則是文字書寫和文體的要求。如某學生的作文內容和表達藝術都不錯,成績劃為“甲”,但書寫潦草,文字不規范、不認真,成績劃為“丙”,那么這次作文的成績記為“甲―丙”。促使學生重視書寫素質的提高。作文記分“指揮棒”的改變必然引導學生由應試向素質的轉化。另外,為了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更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采用讓學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方法,培養學生批改作文的分析、判斷、綜合等思維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知識水平、語文寫作以及審美素質都會得到提高。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8
我校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教學工作量非常大,老師們工作都非常忙碌、非常辛苦,所以老師們對教研工作的重視相對較弱。5月28日在縣教師進修學校聽了鶴壁教育專家、名校長焦來憲和賈校長作做學校管理的專場報告。校本研修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其中的點點滴滴足以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也絕對是一種理念上的沖擊。
下面就是我這次學習中最深刻的幾點點體會:
1、“教師需要終身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我看到無論是小學的教師,還是中學的教師,無論是剛畢業一、兩年的新教師,還是一些任教多年的中年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中面對評課,面對課題研究都能侃侃而談。她們的理論水平,知識層面真的讓我驚嘆不已,甚至自愧不如。在剖析其中原因,我發現這都是她們堅持不斷學習的.結果。這當然與他們所處的`環境競爭激烈是很有關系的,但我相信這也是校本研修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確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托,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2、“學校需要校園文化建設”。
在這次參觀中,我覺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最讓我感動的。我曾隨團在一所先進的小學參觀,發現在學校的墻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關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的相關簡介,這給每天生活在學校里的師生營造了一種向往名校的學習氛圍;在樓梯間的墻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優秀圖畫作品展、書法長廊等,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學校濃厚的文化氣息;在教師辦公室里,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相親相愛一家人”等互相關愛的標語,讓我們感受到她們作為毓秀人的驕傲和彼此間的親密合作關系;在學生教室、學生飯堂里,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就是做人的高度”,“執著能夠創造奇跡”,“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標語,它們都在時時提醒著孩子們如何為學和如何做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建設書香校園的同時,可以取其精華,以貼名言,學名人等形式,注重加強讀書氛圍建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愛讀書,勤讀書”。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給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學生發展的根本。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們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徑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能從一定理論出發,直面具體的教學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重建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避免實踐與理論脫節,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9
一、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可以在平時多搜集一些簡短的英文趣味小故事,用以在英語課堂上活躍氛圍,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短篇英文文章,定期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還能幫助學生提高讀英語的能力。筆者曾讓學生在每一堂英語課開始的5分鐘內輪流為大家講簡短的英文趣味故事或者是朗聲英文詩歌,由于學生都有很多的英文閱讀材料,這對他們來說并不難,只是需要他們自信地邁出那一步,并且從容地大聲講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一開始會表現得很膽怯,筆者總是很耐心地鼓勵他們,并帶頭給他們鼓掌,這樣,學生怯懦的心理一次次得以克服。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全班學生基本都能自信地站在講臺上大聲講英語,有些學生還頗有演講風范,雖然也還有些學生的發音并不標準,但是他們都非常努力地去改正,因為他們總是希望自己下一次能夠表現得更好,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
二、豐富教學策略,引導自主學習
首先,應當充分重視情境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并有效地利用它。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將內容融入情境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
因而,一方面,教師應當盡可能多地創建真實的英語環境,比如,鼓勵每一個學生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并在英語課堂中用英文名字取代中文名字,如果可以,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也使用英文名字交流和對話,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英文環境,也就更愿意自主地花時間去學習英語。
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創造英文情境。比如,在一次課堂學習時,筆者先播放一首非常著名的英文歌曲,學生在輕柔婉轉的音樂中露出輕輕的微笑,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已經進入狀態。歌曲播放完畢,筆者問學生是否都熟悉和喜歡這首歌,學生異口同聲地給出肯定的回答,接著,筆者進一步用英語發問學生都喜歡什么類型的歌曲,這樣,課堂教學主題自然就引出來了,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更好地去“體味”和“享受”英語,在這種輕松而愉悅的情境下,學生思維也能得到更好地發散,這種輕松和愉悅的情感也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語,并樂于自主學習。
其次,還應當重視教學策略以及技巧的運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比如,在教學英語單詞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人的記憶規律,讓學生基于這一理論來探索適合自己的單詞記憶技巧。在筆者引導學生采用“舉一反三”、“聯想記憶”以及“卡片法”等方法后,有學生還自創出“晚間學習法”,該學生說有些人(比如他自己)在晚間的記憶力一般比較好,容易記住單詞,他根據這個規律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晚上睡前將所學單詞背一遍,第二天早晨躺在床上可以回憶自己到底記住了哪些單詞,然后再翻書將未記下的單詞背一兩遍,并且在每周五晚上都要再將一周所學單詞復習一遍,第二天早晨再回憶、再記憶,這樣,他就能更牢固地記住所學單詞。
三、豐富教學方式,鼓勵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一大學習方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全方位提升自己,還能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教學中。教學過程中,分角色表演以及趣味競賽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單詞接龍競賽。為了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說出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演練短劇,并互相評價。在這種團隊競賽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學習以及參與的積極性也就更高。
在一次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事先讓學生課余搜集比較經典以及流行的英文歌曲,并且盡可能多地記下歌詞,這對學生來說并不難,因為他們很多都比較喜歡聽英文歌曲,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與其它的作業或者是訓練相比,這種“任務”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享受”,只不過很大一部分學生以前只是欣賞美妙的曲子而忽視了英語詞句,筆者只不過是讓學生通過這些“任務”有意識地去了解英語詞句,在“享受”歌曲的同時獲得新的知識。在課堂中,筆者將班上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聽曲唱歌”:在播放英文曲子之后,每個小組以舉手搶答的方式唱出曲子對應的歌,只要小組合作能夠準確地唱出四句歌詞就能得分,這四句可以是一個學生完成,也可以是小組中四個學生一人接一句。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學生在這樣的合作與競爭中能更好地掌握英語,全面提升英語能力。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0
1.互動學習的要求
1.1.組際交流是"交流互動"的重點
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完以后,全班同學可以相互交流,也就是小組與小組的相互交流。這個環節之后老師可以讓討論比較成熟的小組排代表進行發言和分享成果,其他的小組在聽發言的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補充和評價,再通過各小組提出自己小組的疑難問題,在組際之間進行討論,確定答案。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會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1.2練習測試是"交流互動"的檢測
課堂內的訓練是學生們鞏固知識英語提升表達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環節檢驗老師的教學成果。老師可以在學生們的全班討論交流之后,對學生們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并且可以在學生自主訓練的前提下讓他們進行相互評價,相互改進。如果出現某些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那么老師們可以不用急著給學生馬上講解,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師生之間互評等手段解決。這樣做能使學生鞏固知識,也是補救學習的重要環節。
2.初中英語課堂中的互動教學對策
為了使得與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區別開來,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然的學習環境下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取得最大的成效。因為"互動教學"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不同,所以需要采取靈活的互動模式。
2.1加強群體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受年齡階段的影響,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老師們一般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幫組學生們去學習,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首先,組建英語活動興趣小組,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組織小組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討論,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參加到團體中來,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內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找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其次,針對初中英語的.課堂特點和要求,還能擴大群體活動范圍,在特定的課時內容、社會環境、節假日等組織全班學生參加英語晚會、以某一主題性質的英語辯論會等,這樣既有利于鍛煉初中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還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能力等,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2.2巧設問題,提速互動課堂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在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最常見到到一幕,這也是互動教學里面的一種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老師們在需要在提問的過程中引入與生活和環境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問題的交流互動中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知識面,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激情,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問題"這把鑰匙去開啟精彩"互動"課堂。
2.3把握角色轉換,演示精彩課堂
根據語言學家的提議,最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就是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下去學習。因為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能是盡量的在課堂上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角色的置換,來體驗教學內容,完成教學重點突破。在進行角色定位和演示中讓英語的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激情。結語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這種互動模式的學習主要是能夠充分考慮到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值得全面的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1
20xx年4月12日,在x老師的帶領下,我校一行5人赴揚州大學附屬中學參加了“深化‘導﹒學﹒展﹒練’循環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公開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宣傳,課堂聽課,相互交流,我們了解了揚大附中的教學理念。雖然只聽了幾節課,但感受很深,現結合幾個學科教學的共同點,談一談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 教學簡案設計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從導入看,教師通過趣味化的導入,引導學生不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引入新課,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生成打下基礎。
二、 學習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和傳統的教學過程不同的是,整個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整個學習過程由三大環節組成,分為預習檢測環節、合作探究環節和精講點撥環節。首先,在預習檢測環節,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通過預習初步掌握書本知識,教師在課堂一開始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在這個環節,經過學生的自主預習,讓學生能夠把導學案中的.問題初步解決,同時將不能解決的問題發現、拋出,帶著這些疑難問題展開下面的課堂教學。其次,在合作探究環節,學生根據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在課前分組準備收集有關材料,通過課前預習和小組活動,課堂上以學生的角度來討論解讀文本并進行成果展示探究,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個環節,崇尚探究問題的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取長補短。
能夠通過一個個的合作探究活動得出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綜合認識和深刻理解,讓學生充分打開話匣子,對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闡釋,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不斷擴大思考題的變式研究范圍。再次,在精講點撥環節,通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合作探究展示中未能解決和尚未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以突出重難點,解決易混易錯點。從學生表現情況看,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展示的欲望非常強烈。雖然展示時有所欠缺,但這樣的課堂,給與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并且也鍛煉了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
三、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元化
現在的很多孩子對“你回答的真棒”、“你真聰明”、“下次再努力”等激勵的話語已經不再顯得那么興奮,這就需要我們的評價機制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時代課堂教學的需要。附中的課堂教學過程,在學生分組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采取教師激勵及小組加分相結合的考核評價辦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除了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外,還對積極參與展示及回答問題的小組給予適當的加分,這些評價辦法的使用既有助于教學的實施,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課堂教學改革又有了新的認識,也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希望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能進一步深化改革,大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知、體驗、探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2
xx月xx日,舉國歡慶的特殊日子,我有幸聆聽了陳玉琨教授“基于目標的課堂教學研究”的報告。講座分四部分:一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二教學目標的設計;三教學目標的實現;四課堂教學的微技能研究。理論聯系案例,一些曾經的困惑終于有所明朗。
一、目標的技術要求。
(1)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這方面,我做得不夠,導學案二度備課時,我常常重點備過程或結果,至于“教學目標”常被我忽視,學生對此也是視而不見。“在探究過程中培養興趣”是我的教案中常出現的目標之一,我也曾感到這樣的描述似乎有些問題,卻說不出所以,今日方知:這是教師主體。好的目標應是“學生學會長方體的長寬高關系”等等。
(2)行為動詞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須是具體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謂具體就是說,這一動詞對所應的行動或動作是可以觀察、測量、評價的,期判斷的標準是:如果你能根據這一動詞想出一個動作,這一動詞就是具體的,反之就是抽象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賞”等抽象動詞,由于涵義較廣,各人均可從不同角度理解,給以后的教學評價帶來困難。
另外,通過我們一線教師的實踐發現,總認為課程標準“僅僅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僅僅注明哪個該學,哪個不該學”。我們也不難發現課程標準中雖有一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目的的要求,但其所提出的教學要求運用了一些籠統、模糊的術語,如“提高……”、“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精神、態度”、“了解”、“掌握”等,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這樣可測性和可比性很差,不便于實際教學時的把握和評價時的運用,結果就導致了課程標準形同虛設。
(3)目標只能用教育活動的結果而不能用過程或手段來表達。比如,提高、發展等就屬于過程。
(4)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是確定的而不是模糊的,模棱兩可的。
陳教授在報告中多次舉例說明了: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操作和評價。可目前我們所用的《教師教學參考用書》中不少教學目標的編寫卻不夠合理,如“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明了……”,施教后,學生究竟明了還是不明了,無法測量。類似這樣的動詞還有“了解”、“認識”、“學習”、“欣賞”等等。這些動詞,都是比較籠統和含糊的,是抽象的內在感覺,不具備可觀察、可測量的`特性,所以陳教授指出這些行為動詞不宜用來表述具體的行為,應避免使用這類動詞。而“說出、算出、背誦出、展示出、使用”等行為動詞,對學習結果能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可操作性強,便于觀察和測量,應該在課堂教學目標的陳述中多加使用。對此,我認為陳述教學目標的語句還要盡可能簡潔精練,但是必要的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范圍限制性詞語是不可少的,如“學完本節之后,學生能從提供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中,識別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如“根據地圖,指出我國的首都北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了解‘環境保護要從我做起’的道理”。或“在十分鐘內,學生能完成15道簡單計算題”。
二、課堂教學微技能研究。
陳教授指出,課堂教學從技術密集向勞動密集的退化是課堂教學實效降低的關鍵。我們要研究課堂,這樣即可解決今日的問題,又可深入思考明天的問題。教學中,失意、得意之處常有,但疏于下筆,懶于動腦,一些靈感常稍縱即逝。
1、從不順手處入手。哪節課,哪個環節不順手、不流暢,就是我們研究之處。
2、從細微之處突破。
3、從錯誤當中學習。學生的錯題集務必要指導學生整理。
4、從實踐之中轉化。陳教授舉了學困生轉化的問題,他認為轉化學困生主要有以下七步:發現學生問題,診斷問題的根源,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與學生溝通,幫學生把認知轉化為行為,評價學生進展,鞏固學生成果。
做好每件小事才能保證不出大事,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大師;只有學生每一步的發展得到保障,學生最終才能得到保障。備課,要有一種系統的思想,強調現在與過去,更關注未來。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3
有幸參加了進修和四中聯合舉辦的思想品德學科區域教學研究活動。本次活動先由四中的李紅梅校長、劉洪君兩位教師進行課堂示范,然后王艷老師進行中考經驗介紹,最后由鄭老師做中考分析與中考后段復習策略講座。
這次活動對于我一個接觸初三思品學科沒多久的老師,是一個極大的觸動,可以讓我盡多地汲取教學營養,豐富自己的教研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水平。
兩節示范課,讓我看到了兩位老師的細致、認真、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課上,他們有針對性的把時政熱點與教材進行了整合,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本節課與中考聯系甚密,對學生即將在6月份進行的'中考有很大幫助。在兩位老師的身上讓我看到了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與專業素養,在我今后的從師與教育教學道路上我要向他們學習,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王燕老師的復習經驗介紹與鄭老師的中考分析,都讓我獲益匪淺,讓我在接下來帶領初三學生的復習中有了更好的側重點,也讓我看到了要想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情,必須經過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反思、踏實的實踐。
本次活動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學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磨練自己,更好地去備課、上課、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學習與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4
一、學習習慣:抓學生的“專心”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成績差的學生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學習習慣差。這類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課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學過程是個復雜動態的過程,當筆者發現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聽課情緒不佳時,就會用正面的榜樣去引導。
筆者突然發現個別學生正在作小動作時,采用“提問法”,讓他重復老師或同學的話語,如果他說不上來,就讓專心聽講的同學替他回答,然后讓他復述一遍,同時體面地讓他坐下,他知道做小動作的后果就不再分神了。很多情況下,教師嚴厲的批評,還不如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因此,對那些上課愛講話的學生,筆者采取“目視法”,當筆者用雙目注視著他們時,他們便迅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對不專心聽講的學生,筆者還采用提醒法,邊講課,邊走近他們,通過不同的語調、語氣的變換,或者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肩膀,引起他們的注意,學生是很敏感的,只要老師對他們做出了提醒,就意識到不專心聽講的缺點隨即改正。機智地調控課堂,給學生以寬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喚起了學生專心聽講的注意力,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內在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表現出極大的自制力,上課時的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潛能才能激發出來。筆者在英語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強化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采用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通過聽錄音、看錄像、進行有趣的比賽、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學習毅力:抓學生的“恒心”
英語其實并不難學,難的是堅持。許多學生開始學習時勁頭很足,但逐漸失去熱情和耐心,因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例如,每天花半小時訓練聽力,或背十個單詞,或閱讀一篇材料,聽起來似乎簡單易行,堅持幾天甚至一兩個月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堅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因此,學習英語要發揚持之以恒的韌勁,堅持就是勝利。抓住學生英語學習的“恒心”,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現代社會的英語教師,不僅要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方法不當導致許多學生英語學習事倍功半。對此,筆者經常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他們指導,如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多聽,多讀,多寫,多說,堅持不懈;善于總結,勤于“過電影”,提高認識,使知識系統和完整;樂于提問,敢于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了解知識脈絡,把握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知識由點到面串起來。通過這種辦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要抓時機樹立學生的信心,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專心,教育學生保持恒心,只有抓住了學生的三“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 15
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為英語教學目標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變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聽課為現在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在“動”與“活”中快快樂樂地獲取英語知識,輕輕松松地提高學習能力和英語素質。這半年我積極投入課題研究中,通過對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的研究,感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受益匪淺。正因為課題研究重在過程,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中的所獲所得。在研究過程中,我一如既往地認真鉆研教材,提前備好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節隨堂課,也嘗試創設并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景教學法。這學期以來。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過積極充分應用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不斷研究、探索,以期克服目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情景教學實踐研究的方法
1.用實物或模型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思維比較靈活,他們喜歡教師生動的講解,關注于貼切生活的物品。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適當的出示生活中的實物或者實物模型,可切實節省講解時間,提高操練效果。
2.利用圖片或簡筆畫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逼真的圖片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圖片中物體的感知。而利用簡筆畫教學,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簡筆畫生動簡潔,它要求快、簡,動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須迅速的簡單幾筆,便被生動的勾勒出來。
3.用動作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在教學生表示動作的單詞時就不能僅僅靠圖片來讓學生觀察和讀了,必須配以動作讓學生練習、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單詞。
4.用音樂歌曲創設情境
歌曲以其節奏、音韻之美博得孩子們的喜愛。在教學生一些表示時間等的單詞時,因為它們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因此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此時,在學生會讀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將它們串成歌曲。
5.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引導和自己不斷的經驗總結,但也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條件。電教多媒體有生動活潑的動感、豐富鮮明的色彩以及立體的音響效果,可讓學生通過看、聽、說來學英語。
6.借助問題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設置問題情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摘果子”。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三、情景教學設計的方法
1.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內涵,挖掘情景
通過研讀教材,發現小學英語教材著重于對同學的`興趣培養,教材文本自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景內容。
2.學習文本,組織學生,創設情景,優化情景。
法國心理學家、外語教學家古恩在研究嬰幼兒習得母語的過程后總結:學生學習外語要像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要在自然環境中按思維動作的先后順序模仿操練習得。因此,學習英語要像學習母語那樣,在語言環境中,潛意識的、無意識的,通過聽、說、讀、寫等各種方式獲得。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觀摩情景,表演情景。
運用現代化電子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播放視頻,觀看學習,拓展了教學情景,并模擬扮演情境中的一段情景,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協助學生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使同學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4.運用肢體語言、積極鼓勵,喚醒情景。
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態無聲的直接的一種語言魅力。它能對教學情景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聲音等讓情景的表示更加豐富些,更容易為同學所接受,一目了然。
5.即興創設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激活情景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創設以活動為載體的情景,激活課堂的教學情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6.反復引導實踐,布置操練,深化情景。
英語課堂上不僅要動靜結合,而且要講練結合;不僅要模仿情景,而
且更要深化情景。“練”是學生習得后的的一種實踐。在英語課堂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反復在情景中實踐,直到熟能生巧。
四、課堂教學中情景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知識的深化、目標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呈逐年級下降趨勢。學生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學好英語的難度確實很大。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往往不盡人意,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
(1)教師在設計情景時,僅僅為了創設情景而創設情景,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認為比較好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會話,無視學生的體會,如此情景設計只會將學生強制性地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情景設計過于虛假,教師在情景設計時沒有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攝取適當的場景,而是人為地編制了一些單一重復,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情景;
(3)中下學生參與交際時心中有疑慮,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大家越學越沒勁。
以上是我對“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研究”研究的一些膚淺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分享出來愿和大家一起探討、共同研究、交流經驗、學習借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把該課題研究推向一個更嶄新的階段。在課堂中利用情景教學,把學生帶到活動中來學習英語,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語,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英語,讓我們老師們的英語課堂中,能巧用情景教學促進課堂的高效性,緊緊地吸引學生的凝聚力,也讓課堂中的情景繪話能成為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學習英語成為一種享受,讓英語教學體現獨特的課堂魅力。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同學在情景中感知語言,聆聽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真正地愛學、樂學、善學。因此,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情景教學很重要,很有趣味性,我們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學”這一重要教學方式,培養、維持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我們深入鉆研,精心構思,使情景教學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課堂教學,更大程度上發揮出英語課堂教學的魅力,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08-22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通用21篇)12-14
教育研究課題的選定心得體會09-14
研究生入學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5-12
學前教育研究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4篇)08-23
教育教學研究心得體會(通用5篇)11-18
教育教學研究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11-21
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10-18
教育研究方案范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