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不斷深化我省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提升高三歷史教學和備考的實效與質量,全省高三歷史教研會于XX年9月4日在東湖中學閃耀開幕。來自北京武漢宜昌的專家和老師在會上展現了具有鮮明特色、精彩紛呈的高質量報告和示范課。這次會議會期雖短,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求真務實。
本次活動追求方法牽引、點撥提升、和諧發展的目標;從高考試題命題思路、高考試題分析評價、高考閱卷評分和20xx年高考第一輪課堂教學復習的角度,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層面上探討高中新課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發展趨勢與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三者的有機結合,尋求促進高三歷史教學和備考有效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第一天上午是由國家高考命題專家組歷史試題命題專家郝瑞庭作了《全國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命題原則與發展趨勢》。這個報告從命題的角度來探討新課改的理念,強調“課改引導高考,高考推動課改”。歷史新課程的三大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考查的內容上,強調是歷史課程知識而不是歷史教材知識;考查的內容與教材的內容不一定有點對點的直接的聯系;考查的目標更側重于思維能力的考查,而不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識記。這就要求老師要用課程觀去教學生,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新課程觀背景下,強調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成為必然,體現課改理念,關注學習過程與方法,將以往考查知識為重點扭轉到對考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
郝老師提醒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歷史常識、史觀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會變遷中的歷史背景。
3、用各種方法激活考生思維: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換例法,盡量將問“是什么”變為問“為什么”
4、學科內綜合試題的試題結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試題能力與目標:突出歷史認知能力的考查,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的關系,辨證的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培養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選修模塊:范圍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考核目標側重于歷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華中師大一附中的陶濤老師作《XX年文綜歷史高考回顧與展望》的報告。先對XX全國卷分析試題特點:1.完成傳統高考的平穩收官;2.彰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實現重點、熱點問題的科學考查4.關注中國歷史,強化史學功能。最后對教學、備考提出建議與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義的專題。
目前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是知識點的堆砌,在教材外,無節制地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史實,于是出現多種教材同時用,新老教材結合上等情形。“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考試測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并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實質是把握歷史學科的功能,根據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掌握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設計有效的專題。另一方面,高考命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即結合時下中國發展的熱點話題,運用歷史知識加以闡釋,以形成正確的認識。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卷37題以“民本”與“民主”為切點,探究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希望引導大家形成認識: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單純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時事熱點,從歷史的角度正確考察當下發展問題,是備考中專題設計的重要依據。
二、貫徹新課程理念,在互動探究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1、常規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是用結論解釋結論,用概念闡釋概念,以致學生知識固化,不善遷移。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歷史概念、結論活化理解,靈活運用。
2、每堂課每個專題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思想,用思想(觀念)引領課堂,激發學生思考和共鳴,最后能用這種思想(觀念)解決問題。
3、題海式的訓練應該被擯棄,指導學生寫論文等形式可以嘗試。一方面命題人一直沒有放棄以小論文形式入題考查(新課標卷評價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觀點);另一方面寫論文的訓練方式有很多優點,符合新課程理念,因為在論文寫作中學生參與了整個探究的過程,找材料、論證、寫成文字報告并相互協作等。
4、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已成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觀和史學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運用。例如,一線還有不少教師在講述中國外交史的過程中,一邊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等已經被棄置的理念講近代史,一邊又用“中國逐漸融入世界體系”的理念貼標簽,二者相互糾纏,讓學生莫衷一是,無法形成理性的認識。簡單且有效的辦法是發掘高考題的引導功能,將各種類型、各種專題的高考題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專題。
三、培養考試能力,在教學備考中滲透學科技能培養。
第二天上午由參與XX年高考評分閱卷的蒲麗萍老師做《由高考評分細則看應對策略》
一、制定評分細則的基本原則
1、原則上與標準答案一致。每道題根據試題的主要考查內容比照評分標準制訂相應的評分細則。2、整分原則:只給整數分數。
二、閱卷評分的基本要求
1、多評制2、誤差控制3、回評制
結論:相對穩定、公正、公平原則下的高校選拔人才
學生存在問題:基礎不牢,歷史概念模糊不清。審題不準,能力欠缺
(1)、對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對題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領會對秦漢隋唐統一強盛的作用,結果在談關中周邊地區產生的消極不利影響
(3)、表達能力差;非術語較多。民貴君輕被表達為“民為大,君為小”,“民比君大”,“民權大于君權”。
(4)、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差,答題沒有層次,有的跳躍性大,條理不清
(5)、思維不活,不能從不同角度發散思維(政、經、思文、對外)
三、教學建議
1、轉變觀念:選拔、學生
2、教學中滲透新課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選材視野開闊,思路大而立意深遠)
3、體現課改理念,基礎、能力與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天下午,東湖中學和宜昌中學的兩位中學的老師上了2堂高三復習課,兩位老師都注重研究新課標,從明確課標和考綱要求開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時,
分析、掌握主干知識中的可考點;結合主干知識,分析相關熱點問題。
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需把握以下幾個結構:
1、明確課標和考綱要求;
2、把握基本歷史概念;
3、明確章節知識結構和核心知識點;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探究熱點歷史問題;
5、解析近年經典高考、調考題目。
會議展示了我省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研究和備考的成就,體現了我省高中歷史教學多元發展的特色,發揮了教研的引領作用,必將促進校際交流與校本教研。比如:選修課開設(因省20xx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寧夏模式:在四個選修中任選一,如考生把四個選作題都答則以第一個為準,故建議在四個選修模塊里選二個,既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給其高考選擇答題余地,只是能力培養如有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教學里一定要落實),方法論(歷史的辯證的看問題。實踐上是培養學生歸納、分析、概述、評價等能力,這也是高考命題的題眼),試題設計思路(每個主觀題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與課標知識背景下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景、考察新視角,注意區分有效與無效材料的區分),必修與選修教學方法與容量的把握(不過分追求具體知識的記憶,講究知識的網絡結構、能力的螺旋上升、視野的全局開闊)等,我會在今后的歷史課堂中不斷學習與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踐行,持之以恒必有收獲。
【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1-22
高三歷史教學總結(15篇)12-02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15篇)01-21
高三歷史教學總結(5篇范文)12-02
歷史教師教學心得體會01-27
教學研討會總結09-05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篇)01-23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篇01-23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5篇01-22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