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阜康市一小組織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說實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級我愈發覺得對孩子教育有些力不從心,出于這個原因我抱著試試的心態來聽這次講座,沒想到這次講座對我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向導。
專家的講座精彩極了。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而讓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體驗游戲,時而播放一些現實生活版的有關家庭教育不當而發生悲劇的影視,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直接滲透人心,催人淚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兩個小時的講座,感覺瞬間而過,使人意猶未盡。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夙愿,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輩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互聯網時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竭盡全力的,但聽了今天的講座我發現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在不經意間傷害著孩子,而且已經很久了。拿我來說,專家每一個講題都會戳中我的痛點,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訴說。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孩子有什么事兒才會第一時間給父母說,尋求幫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有隔閡,孩子遇到什么事兒也不會告訴父母甚至會刻意瞞著父母,往往自己處理不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后果。可作為母親我一直把他當小孩看,很少正兒八經聽孩子的心聲,經常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須重視和絕對服從我的“旨意”。現在想想,作為母親我竟然就這么理所當然的剝奪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權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認為這是對他的愛,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愛孩子請尊重孩子”。
還有,當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行為矯正的最好方法是關注好的行為忽視不好的行為,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點,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優點,使孩子變的自信,否則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信。當我聽到這里時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簡直是個反例,每當孩子做作業慢的時候我總會絮絮叨叨訓斥半天,并且說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比如會故意夸大其他同學寫作業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動作,“你就會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沒有一點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無助,結果幾年下來也沒見孩子寫作業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業的時間更長了。不得當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獲,反而會推波助瀾使孩子從心里認同了自己的這一“缺點”,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缺點”當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塊待雕琢的玉,玉雕的優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藝。只有父母手藝精湛才能雕出美輪美奐的稀世珍寶。
再比如,當孩子犯錯誤時要對事不對人進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罵孩子。老說孩子怎么怎么不好會使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天生不優秀,沒有別的孩子好,從此失去上進心。打罵只能導致孩子今后更加叛逆。這一點我自嘆也做的不盡如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常常會說他笨啊,沒出息啊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話。總之,這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首先家長自己得學習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則我們所謂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會南轅北轍。
記得曾經有老師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讓我們頭痛不已。從專家講座中讓我深深感到,作為母親,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育孩子的秘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獲,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處于不穩定、不成熟時期,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母親更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靈的小徑上,和孩子一起承擔錯誤,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從而使孩子在溫暖的陽光下成長。
通過這次聆聽學習,雖然不能說我已經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碼使我認識到自己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匱乏,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錯誤的方法,使我從思想上對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相信,在我今后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會一步步前進。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管理人員,任何一次聽課或聽講座,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經驗,因此我懷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想法,帶著理性的思考,欣賞了各位專家教授精彩的講座,專家們的講座就像豐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真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們對德育有了新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下面我談談聽講座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做有魅力的德育工作者
通過聽高玉麗教授的講解,讓我知道讓教師德性成為德育首要素,德育的目的是育德,育學生的德先育教師的德,師德是對教師人性的考驗。人格是教師的最高學歷,對小學生而言,教育的全部就體現在師生交往之中。因為我們手中的權力可以給孩子一個陽光高尚的靈魂天堂,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陰暗恐怖的心靈地獄。教師人格的偉大就體現在師生交往中。
系列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級文化是指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文化的現象,班級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是在社會主流文化、學校教育文化、教師文化的.影響下,由班集體中全體成員自己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班級生活方式。如果把班級比作容器的話,那么學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會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樣。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構建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聽了隗金枝教授的講座讓我知道班主任可以以系列主題活動為載體,創設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用活動引領學生完成從他律到自律,從自育到自塑的過程,引導學生們在快樂中體驗成功,在活動中健康成長。隗教授組織學生寫心語馨愿、班日志、成長手冊,讓孩子在思考中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舉辦開學典禮,參加秋運會、校慶、布置教室,小小百家講壇,最美女生、最帥男生、天天讀書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技能、磨練意志。
通過零距離接受專家指導,對話,啟發,對話,交流,使理論與實踐的思想再一次發生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淺。當然我也深知,要做到高起點,就要對自己高規格,嚴要求,人的本性都是安逸的,可是在其位,就要謀其職。所以我要有憂患意識和較強的敬業精神,加強學習,向專家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不斷的積累和儲備,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錘煉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實實得做好德育工作。讓我們播種希望,收獲成功,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吧!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曾經有一個教育者說過:“教育始終應該是一個付出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和享受的過程!”今天聽了深圳市幼兒教育專家李春玲的講座之后,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作為一個老師的確需要不斷地的學習,及時充電,也要無私的奮獻、付出,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悟!。李教授的“跳出傳統思維做促進孩子發展的教育”和“讓環境說話”這兩個主題的講座真的是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種平衡!兒童發展領域的平衡、教師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環境創設的平衡,教師應努力實現兒童自由學習和成人指導或幫助兩者之間最優平衡。我們的教育如果出了問題,沒關系,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及時改進還是會有所發展的!看了國外的有些教育圖片,讓我感到平時對自己孩子或者學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辦代替太多了!孩子會做的讓他們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為什么大人去干擾呢?作為老師或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點還是讓他們把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慢慢做完吧!其次,讓我知道布置環境不是單一的美化和裝飾更重要的是讓環境“會說話”《指南》指出給孩子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幼兒的第三任老師,也是教師的好助手。讓環境“會說話”常規教育無形中會形成,如孩子排隊搶著往前站、吃飯時亂撒、區域活動時大聲說話等等,如果我們貼有相應的'標識標志孩子就不會搶著喝水、站隊,上廁所,也不會把不愛吃的東西亂撒,會自覺排隊,不喜歡吃的東西放在規定的地方,養成安靜地進行區域活動或集體活動。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在無意注意中識很多字和認識很多數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床頭上貼有自己的名字和學號,慢慢的他們無意識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還有布置環境墻上的很多字他們慢慢的也會認識。
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內容就會展現在臉前。環境是實踐一日課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們把課程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就能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的了解探索簡單的科學知識、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或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善于模仿或表演社會知識和舞蹈音樂,并能用手工或繪畫表達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10月23日至24日在揭東二中學校報告大廳里,我有幸近距離的聆聽了教育專家李xx、張x、李x的精彩講座,真可謂受益匪淺。幾位專家的講座深深吸引著我,兩天的講座,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培訓雖短,但讓我在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理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幾位教授的精彩講座讓我領略了一種責任,讓我品味了智慧。
聽了李專家的講座,深受啟發,他的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于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應具有科研精神:
1、勇于獻身、不畏勞苦。
2、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3、大膽質疑、實事求是。
4、虛懷若谷、精細入微。
廣東省名班主任張x的講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風趣幽默,她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知識及廣博的見聞,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教育者的幸福感,她應用了薩特的名言告訴我們“人有選擇的自由,沒有不選擇的自由”,要建立教師職業幸福感,就必須調整個人心態,降低職業期待,專注、投入。聽了她的講座,讓我覺得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除了加強學習,更新理念,不斷提高真的沒有別的選擇。那么作為一線教師,一樣與學校的發展和興衰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懷揣著對教育美好愿景的一份責任和使命,那么我們的學校就會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學校,我們的教育就會成為真正的精品教育,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那么我的責任除了善教、樂教,還應做到專業化,別人無可替代。
聽了李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是羈絆,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太多教師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而排斥對新知識的接受,雖然能一時地掩蓋新知識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而大多數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我慚愧的覺得我們的教育一線教師,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觀念的真正轉變!李楠老師的智慧就在于她善于自我更新知識,敢于挑戰、積極尋找實在、可靠的內在力量,讓大家走近教育、了解教育,并在其中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種執著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使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也能憑著信念和追求抵達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聽完這幾位專家的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將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于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教師。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習慣,哪里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
一、做人的習慣。
二、做事的習慣。
三、學習的習慣。
四、交往的習慣。
并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然后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后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后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后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新華小學邀請北京大學教育文化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領袖策略課題組組長、100分策略課題組組長、人生戰略規劃設計指導中心主任李xx給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我作為一名家長很榮幸聆聽到李xx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李xx結合自己從河北農村走進北京、走進北大的經歷,深入淺出的讓家長們明白“家風決定命運,習慣決定人生”、“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架飛機的兩翼!學生成績之間的差別是家庭教育的差別;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身后至少有一位優秀的家長。”、“家長一定培養孩子要有高尚的追求”等道理。李xx通過研究領袖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強調要在學習中養成100分的一流人才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通過培養習慣,引導學生成為一流學生中考時考上一流高中、高考時考上一流大學。李xx還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回答了關于教育子女、陪伴孩子的問題,使家長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生涯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名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并不是有了高學歷、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養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個家庭都會有的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責備和懲罰。而且責備的話語往往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懲罰的內容也并不是和孩子犯的錯有任何關聯。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看你怎么這么不小心?你怎么每次都這樣粗心?不許吃飯了。”這樣的話語是最傷害孩子的,也是亂貼標簽的一種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這樣的話語評價批評的話,就會沒有了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引導的方向更重要。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希望他更好更優秀,所以千萬不能人身攻擊。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么?你很傷心很難過對嗎?你覺得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讓孩子思考后想出解決方法,并讓他認識到這樣的后果是不好的,充分讓他認識到自己失誤的原因即可。而并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語言環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父母應該有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態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快樂的孩子;心態不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障礙的孩子。無論孩子做出了什么樣的錯事,考出了什么樣的糟糕成績,作為家長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學會為了報答而努力奮斗,成為高情商的人才。
作為家長,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別讓虛榮心害孩子,別讓補償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給孩子勇氣,給他們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縱。我們不能幫孩子一輩子,陪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留給孩子金錢、住房、汽車等等財富,不如教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內力的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我們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讓孩子能夠學習掌握探知手段和能力。更應該創造讓孩子們親自去體驗社會,探索世界的優良環境。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長久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也是最困惑的一個問題。作為培訓機構的老師,不論從目前的工作上還是以后的家庭方面考慮,了解家庭教育的方面的知識都是很有必要的。上周,聽了錢老師和陳老師的講座后,讓我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聆聽講座,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每周在校的五天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幾種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傳身教法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教育孩子,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卻愜意地看著爛俗的電視劇,玩著網游,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2、學會賞識教育
都說孩子還是自己的好。所以說,從內心賞識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是,家長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不如意就苛責孩子,更不要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遷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孩子的誠實、善良、守信,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備的。能一口氣說出孩子10條以上優點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3、學會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其次,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總之,感謝公司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組織了這次培訓,讓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淺。感覺自己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于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梁扯到對面的山梁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梁上。然后,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后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愿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鑒于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聽了許校長的講座和案例,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深有體會,特別是孩子進入五年級,做家長的明顯感覺到了時間、知識難度、等各方面的種種壓力,慶幸的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及時得到老師們的指點、幫助,得以順利的度過這個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我自己總結這么幾點。
一、家校聯系密切,有老師的指點"事半功倍"
雖然與各位老師見面極少,我及時把孩子放學后在家的作業情況、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它傳達給了老師,看到老師的批語,所有的疑惑、所有的困擾都會一掃而空。
二、學校倡導童心閱讀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們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從培養興趣入手,看他喜歡科學類型。今年我專門為他訂了一年的《我愛科學》。提高他的愛好和閱讀能力。
三、反省自身的缺點,把家庭教育作為終生"事業"
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舊事重提",以揭開"傷疤"作說服效果。帶孩子出去玩,不要只想著要寫作文了、要有體會。照顧好他的生活,給她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快樂的人生。多做換位思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鍛煉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信。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我有幸聽了牛老師的講座,收獲很大,感受很深。
“知足常樂”這四個字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知足的人又有多少呢?在科技發達,物質豐富的今天,很多人生活并不快樂幸福。而在過去,人們雖然沒有發達的科技,甚至是貧窮,但人們卻生活的很幸福快樂健康。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過去的人們知足,他們從來不鋪張浪費,珍惜節儉過生活。而現在的人們欲望戰勝了一切,任意妄為,暴殄天物,揮霍無度,然而還是不知足。人不知足最終痛苦的一定是自己。就拿我自己來說,曾經的我過于完美,并且一定要做到最好,因此我總是想好多的是,整天憂心忡忡,很不快樂。如果我能夠放下名和利,鮮花和掌聲,學會知足,也許我會很快樂。然而知足不代表不努力向上,而是要在努力的前提下“知足不怨人,真正去病根”。讓我們學會知足,遠離疾病,永遠健康幸福吧!
通過聽課,我還明白了“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唯有苦難的磨練,我們才會成功。也許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缺陷,但老天是公平的.,也許你在這方面不擅長,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就會擅長,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短處而灰心喪氣,那樣我們將永遠的失敗。那時,夏老師讓幾名數學不好的同學自己選老師,當時有一位同學很信任的選了我,我頓時心驚膽戰,但師命難違,不是我不幫她,而是我害怕把她教不好,本來數學這門科目我就不擅長。后來,這位同學相繼問了我一些較高難度的題,我實在是不會了,于是我便去找老師說,我不想當她的小老師了。因為我根本不能幫助到她。老師聽后只是笑了笑說:“學習這點小事兒都做不了,你還能做什么?”頓時,我被罵醒了,是啊,學習的困難我都克服不了,我將來還能做什么大事?我就是這樣,遇到了困難總是退縮,不敢向前走,從現在開始,我要勇敢的面對苦難,是苦難讓我成長!
有一句的感觸也令我十分深刻,“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只有老實的人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事實的考驗。”這句話讓我明白做人千萬不能自以為是,當我們自以為聰明時,我們就會誰的好話也不聽,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無能的人失敗是懶惰,有本事的人失敗是傲慢,有一句話說的好“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讓我們把這種傲氣轉化為奮發向上的志氣,我也一定要時刻警戒自己,無論他人怎樣夸獎我,我都不可傲慢,“謙受益,滿招損”。做一個謙虛的人。
這就是我聽了牛老師講座的感受,讓我又懂得了許多的道理。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有幸在南昌參加了國培培訓者培訓班德學習,非常感謝培訓管理者給我們請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教授給我們做專題報告,聽了她們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學習。
一、邱員太老師主要給我們講了《期待從平凡走向優秀》,對建立工作室的重要性、工作室對教師的幫助提高,進行了分析講解。名師工作室,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集教學、科研、培訓等職能于一體的教師合作共同體。名師工作室以名師為引領,以學科為紐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旨在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名師自我提升的發展平臺,打造一支學校教育領域中有成就、有影響的高層次教師團隊。
名師工作室是在推進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出現的。在影響教育公平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是最為核心的,區域、學校間教育發展的最大差距是師資水平。如何縮小師資水平差距,同時避免大規模的教師流動所引發的負面效應,成為當前推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大挑戰。組建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們帶領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的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業務能力水平,從而有效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成為一項新舉措。聽了邱員太教師的報告,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從那些經典的'事例中,更有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去效仿的。
二、南豐的黃行福老師主講的專題是《成為優秀的自己——草根生命的專業成長》,對教師工作的心態調整、如何成為優秀的教師,以自己為例進行講解。一開始,陸教授就幫我們分析了做人的幸福在哪里?:幸福源于有所期盼,有所追求。你的期盼變成了現實,就是幸福;你的追求,一旦滿足,就是幸福。幸福很簡單,但一定是期望的實現,欲求的滿足。
當然,這里的期盼,這里的追求,都應該是正當的,合情合理的。農村教師,地位、收入均不如公務員,更不如城里的教師,幸福在哪里?來自對工作的追求,來自對事業的執著。工作追求一流的質量,事業追求更高的目標,追求的過程便是幸福,愿望的實現,則更是幸福。
沒有追求,沒有期盼,便與幸福無緣。幸福源于良好的心態——正視現實,不盲目攀比。當然,不比,不是逃避,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一種心態的調整。我們既然來到了農村,來到了落后的區域,我們就得認這個現實,三心而兩意,左右而言他;或者一味地埋怨,一味地浮躁,都無濟于事。
總之,黃行福老師,邱員太老師的講座讓我領會到了許多的教學知識,歸納起來最大的啟示就是:只要肯潛心鉆研,皇天就不會負苦心人。在教學中,除了潛心鉆研教材、教法外,更重要的是鉆研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2017年3月4日在博興縣第四中學的會議室里,我有幸近距離的聆聽了黃寶國教授的精彩講座,真可謂受益匪淺。黃寶國老師的講座深深吸引著我,平時開半個小時的會議都覺得很漫長,做得一點都不耐煩。唯獨黃寶國老師的講座,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
黃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領略到了“差點教育”的另一種解釋,讓我品味了智慧。首先,要明確教育的目的就是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千方百計的成就各種差距的孩子。“差點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差一點的教育”。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差距,人類將不復存在,社會不再發展,教育的目的'是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有差異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是一種自然生態平衡,然而就是這一種自然生態就是我們教育成功的保障,是教育需要就一步研究的切入點。有差異的尊重,因為尊重最高的境界是人格的尊重,尊重學生有差異的存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再次要“研究差點”,縮小差距,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點就成為“我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冠軍;優于別人,并不富貴,優于自己,才是最高貴的;縱評是差點教育的關鍵,只有研究,才會創新,而創新正是我們教育前進的動力。學校不是分數的工廠,學生不是老師抓分的工具,學校不能香像工廠一樣,讓不同的人成為同一種人,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你的唯一。
最后,要共享教育存在的差距。每個人都爭取自己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多少教育家照亮他人,成就自我。總之,尊重差異——有教無類;研究差點——因材施教;縮小差距——終身學習;共享差別——人人成才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
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聽了趙校長近三個小時的真情表白,我看到了一個執著于“育真人”的“平民教育家”形象。在教育這條康莊大道上,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理想,都為著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而努力著。作為我個人,也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的落實,創新人才的培養,趙校長的很多觀點和做法,都引起我的共鳴,甚至在某些活動中,我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邊聽邊學,邊學邊比:有了素質教育的情懷,工作中我們到底還缺點什么?思考之余,似覺若有所悟。
一、觀念轉變,提高執行力是關鍵
教育是一項大工程,僅靠有情懷的校長一人或教師個人,是無法推動素質教育迅速前進的。在趙校長的做法中,頻繁的校本培訓是轉變教師隊伍觀念的有效保障。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自己的培訓:政治,學政策文本多;業務,研教學細節多,但一周一次的全員會議式培訓,真能達到轉變觀念的效果?趙校長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的老師并不都具備課程開發能力,但他必須開放課堂,解放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
我想,我們和他們的最大區別,就是執行力的差異。我們也有工作任務的部署,但是教師有個性的解讀,即使給了統一的模式,教師們會按自己的理解落實工作,追求的是一個結果,經過被忽略。行政檢查,也是以追求結果為主要目的,至于過程如何,我們又關注多少?因此,一方面,我們在任務下達的時候,除了講清結果的表象,更要明確學生能力的提高目標;另一方面,我們要關注工作實施的過程,基于工作目標去關注師生的真正發展。
培訓是需要的,但執行力的提高是關鍵,光說不練,只會助長形式主義,讓素質教育停留表面,落實不到學生的真正發展上。
二、素質發展,開展活動教育是必須
趙校長最引以為豪的,應該是他們學校的各項創新的活動,活動帶來的教育效果,遠比填鴨式教學強的多。活動,本身是人在目標意識的帶領下,自動、自發、自主、自然、自由地利用各種策略多元達成的過程。
我們xx,作為德育人,我們為“行動德育”而自豪,近兩年的`德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以活動促教育已成為德育人的共識。那么,其他領域呢?因為怕安全隱患取消了這樣那樣的活動,看似學校中的安全事故減少了,但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呢?是不是也隨著各項活動的消失而消失呢?
我也一直認為,活動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實踐、體驗過的東西,才能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道理都懂的我們,應該思考怎樣活動才更有序、有效。
還有高效課堂的追求。我想,在教育的起始,“高效”就一直是目標,為何到現在還在談、還在抓?
我們不缺乏教育理想,只是缺少追求的持久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全員性。那就對癥下藥,提高執行力,為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而努力!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5月13日下午,在青園陽春廳參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座談會后,我深有感觸。
學校能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好的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作為學生的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家長的我有很多的時候都是只能用無奈兩個字來總結,孩子就是只聽老師的,在家和學校就是不一樣,為什么?因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老師是最愛他們的,老師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說一不二..... 老師是最會激勵孩子的,孩子什么時候須要表揚,什么時候須要幫助,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我們就沒有學校老師那么有經驗,那么有耐心。我覺得當孩子入校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也應當入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畢業……
根據這次報告精神,結合我們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經過認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心愛護,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由于我們雙方從事的工作性質,不能抽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上托兒所開始就在學校全托,現在一年級了也幾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顧。更為嚴重的是,雙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緒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型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爭吵、沖突,給孩子一種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覺,也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這一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不可逆轉性。對此,現在我們得做到及時的糾正,首先,雙方做了溝通,彼此理解對方,解除相互間的誤解,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造一個幸福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雙親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為戰,使孩子無所適從。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溺愛。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學會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的意見可以不重視,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會出現心理問題。不把孩子當回事,就根本談不上培養孩子的自尊。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現階段,孩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伙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愛的歸屬感,對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至關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學會寬容和。
四、鍥而不舍,強化孩子的素質教育
要強化自立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因此,我們要從小刻意地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對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應,要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本身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發展,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供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要選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書,培養孩子“深讀”的習慣。
由于我的專業知識有限,以上這些體會非常浮淺,本人建議,由學校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定期組織開展系統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從整體上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實現協調持續發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我們看到太多的父母在為子女的不爭氣而捶胸頓足,搖頭嘆息。于是,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遭遇了這道難題,媽媽和婆婆有時說:“我那時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你們才不過一個,就忙得人仰馬翻的”。到底是現在父母比較“軟弱”,還是現代父母“難為”?
當我聽了縣張局長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了,他那簡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也讓我從家庭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近三小時的講座讓我領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采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丑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丑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二、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寬松的成長環境。不要有過多的禁令束縛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體罰孩子,要讓孩子自由發展,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展現他們的才華。這樣他們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樂。
其次,在游戲中,要讓孩子盡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玩得最盡興的時候,而現在的孩子好象丟失了盡興玩耍的條件和勇氣,他們在玩耍的同時擔心父母的責罵。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玩得盡興,玩得快樂呢?首先,我們要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體察他們的需要,歸還他們游戲的權利,創造有趣的空間和環境,讓孩子盡情地釋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給他們青春的回憶錄上畫下童年的天藍色和快樂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幼兒年齡雖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也是獨立的人,應該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從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樂的心情去享受快樂,因而會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最后,允許孩子犯“錯誤”。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而那些“錯誤”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對于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松松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著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借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里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孩子雖小,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掃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勞。
(三)、自我服務勞動
自我服務勞動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的勞動。作為學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務勞動的要求是:學會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個人衛生;能穿脫衣服,系鞋帶;學會削鉛筆、包書皮;能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整理和保管。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的確,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歷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周四受邀參加了xx縣xx小學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里,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以后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善于觀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時間,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借著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于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于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謝xx小學的領導和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讓家長提高進步的平臺。正是因為你們的不辭辛勞,無私付出,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培訓講座,真正的體現了老師們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10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永吉縣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聆聽了趙剛教授《國際視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教授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讓我對于我的教育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于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關于家庭教育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下面,我就從這次培訓給我的感觸來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促進學生教育發展。
先談談家庭教育的現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在我們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望子成龍”型。B、“重視分數”型。C、“順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訪,全面指導家庭教育。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采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經過兩天的學習,讓我覺得,對于家庭教育,我還有許多知識要學習,但是,從這兩天的講座中,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將所學到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身為母親的我,不僅在學校教育學生,回到家也同樣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這次家庭教育專家培訓的學習是幾代人都享不盡的充電之旅。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于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梁扯到對面的山梁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梁上。然后,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后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愿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6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坐著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系,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并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閱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后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周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7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某某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于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特別就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就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讀書就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總就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就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就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就是,僅僅只就是一個孩子。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聽了一個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總結一下,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做:
1、身體的接觸
在0—3歲,孩子是非常渴望與父母的身體接觸的階段,這就要我們多去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還可以玩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游戲,以此來給與孩子安全感。我以前有個同事,孩子在家里由奶奶撫養,孩子有一個臟兮兮的布娃娃,時刻都要帶著它,也不讓洗。其實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一個表現,孩子缺少父母的愛撫,缺少安全感,需要用一個東西來填補。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0—3歲的`孩子如果超過兩個星期以上離開媽媽,那就請準備好請心理醫生的錢吧。這樣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0—3歲的孩子的安全感直接影響著他們以后的人生。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留守兒童”已達到6000萬以上,留守兒童的境況不需我多說,我只想說既然生了孩子就對她/他負責吧。
2、全身心的陪伴
現代社會由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增大,使得很多女性在產假結束后,重返職場,只能在下班后及周末陪伴孩子。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很容易,不就是在孩子旁邊待著陪著吧。他們一邊看手機,上著網刷著朋友圈,一邊對孩子說,去玩啊,去吧,去吧。這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放下你的手機,全身心的陪著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是在敷衍還是真心的陪伴,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全身心的陪伴,會讓你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變化,從而肯定孩子的優點,糾正孩子的缺點。
3、語言的肯定
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少批評。肯定并不是一味的說,你好棒啊,你真乖啊之類籠統的話。肯定孩子要具體,比如說,孩子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了,你可以這么說,哇,今天的玩具擺放的很整齊,你這么愛護它們,每一個玩具都很開心呢。總之不要一句真棒就完了。
同樣,在以下三個方面,父母要注意:
1、過度保護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小區里一群玩耍的孩子后面總是跟著一群緊張的大人,孩子之間搶玩具了,發生爭執了,往往剛一開始,就被大人們給拉開了。其實,小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又能造成多大傷害呢?我們這種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錯失和同齡人交際能力的發展。
2、過度安排
多度安排就是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愛好學業的選擇。我認為一方面是,父母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小孩安排了自認為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給了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你,她/他雖然是你所生,卻不屬于你,請給她/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陪伴孩子長大,參與孩子成長,過程是甜蜜又鬧心的。龍應臺說,孩子,你慢慢來。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我們遠一步,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慢慢地放手,看著她/他們本想自己的新生活。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9
10月7日我們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全國教育專家吳政憲、徐立峰到我校做示范教學,下午徐立峰老師給我們做了講座,專家老師講的內容非常符合我們教師的教學實際,他著重講了:教師研究什么?其一,教師要研究學生;其二,教師要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其三,教師要研究課堂,其四,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如何做。他講的內容既簡明扼要,又非常符合我們教師教學的實際,給我啟發。 首先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報告能力為重點。而課改的目的也在于此。
其次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那么教師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要大膽進行改革,敢于沖破舊的條條框框,積極投入課程改革實驗,學習有關課改的文件和資料,聆聽專家講座,并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做好各種業務學習筆記,寫好學習心得,做到教學方向明,路子對。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創新,進行實踐,改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再者無論取得怎樣的成績,都應該牢記三尺講臺才是自己的歸屬,要把日常教育教學擺在首位,我希望:學校成名,我成才,最終是學生受益。因此,在設計活動中,要把握整體,全面考慮課程目標,尊重學生的實際與愛好,并保留已開發出的較好的課題,不斷完善修改,
同時,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面對課改,找準位置,做完善課改的促進者。并找準問題癥結,抓住思維方法,要樹立起正確的思維方法。思維不偏激不絕對,從整體方位來解決問題,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多么希望再向專家零距離請教,給我們指明課堂改革的方向啊!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0
xx月31日,我非常榮幸的在賀州學院聆聽了來自廣西師范初等教育學院的藍衛紅老師,以及來自廣西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陸云教授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英語課堂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輕松、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為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于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二、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采訪、自我介紹、游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三、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小學生剛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教師英語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說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天說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獲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著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注于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鉆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培養出適應改革開放,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聽講座美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03-31
美育講座心得體會08-22
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6-06
關于聽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06-06
聽安全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3-28
聽教育講座后心得體會范文10-08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9-27
聽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