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座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7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家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培訓雖短,但讓我在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理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深受啟發,她的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于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是羈絆,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太多教師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而排斥對新知識的接受,雖然能一時地掩蓋新知識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而大多數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我慚愧的覺得我們的教育一線領導和教師,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觀念的真正轉變!張老師的智慧就在于她善于自我更新知識,敢于挑戰、勇于打破如堅冰一樣的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其中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種執著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使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也能憑著信念和追求抵達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
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2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代賢圣無處不在踐行著文明與禮儀。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愈加顯得舉足輕重。文明禮儀已然成為我們生活、學習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范,對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良好教養的體現。
開學初,文明禮儀講座,使我獲益匪淺。老師通過她細致的講解,為我們講解了作為二中學生方方面面的禮儀,幾乎涉足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校園禮儀安全方面,身體鍛煉等,都是我們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方面。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明白:得體的儀表會使我們精神煥發;見到老師一句親切的“老師您好”會給老師一天的工作帶來力量;一個會心的微笑會不知不覺中拉近我們與同學的距離;得到幫助時的一句“謝謝你”是他人的付出得到的最好回報......這一切的一切,無形中都在體現我們作為學生的素養,讓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要求自己遵守文明禮儀,心懷感恩。
試想,如果我們學生沒有學生的樣子,儀表不得體,說話不文明,行為不規范,覺得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么,我們的生活該有多么的糟糕,我們的班級該有多么冰冷.....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又怎樣去安心的學習呢?所以,我認為這堂文明禮儀課比文化課還要重要,是入學教育最為關鍵的一課。
新的學期,新的校園,新的生活。我們每位同學懷著新的希望,踏進了校門,將在這里放飛我們的理想。讓我們一文明禮儀為伴,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做合格的高中生,做優秀的中華兒女!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3
音樂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千百年來,它記載并傳承著人類的燦爛文明,贊美并譜寫著社會進步的輝煌篇章。等待著,期盼著,終于迎來了一位老牌音樂人對音樂的獨到賞析:20xx年1月8日,西岸藝術館的郭老師繼續推出他的經典系列講座“大正音樂講堂”,熟悉的旋律背后的罕見故事、探索音樂要義的藝術光芒,整整兩個小時的公益沙龍,近百首古典懷舊音樂毫無保留的豐富著我們的情感,愉悅著諸位聽者的身心!自古到今,無論是搖籃邊的催眠曲還是葬禮中的哀樂,無論是宗教儀式中的祭祀音樂還是勞動中的呼喊號子,音樂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生命歷程,譜寫著人類的生命之歌——那么,問題來了:音樂如此陪伴我們的人生,聽了如此多的好音樂,我們到底聽出了什么?
這也是郭老師一開始最先拋出的一個話題。當節奏震動著我們的耳鼓時,生活中的一切仿佛融進了一個個的音符之中,可我們是否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意象或情感?當聽完維瓦爾第的《四季》,看著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匯入了旋律,我們突然發現,只要能將因為細心聆聽而得到的快樂和幸福保留下來,充實了我們的生活,就夠了——何必懂得太多音樂內部的一切?或者,只要培養出了具有音樂的耳朵和熱愛音樂的興趣,能夠傾心的去感受音樂——我們自然能聽懂音樂!講座當中穿插了很多情感之聲、自然之韻,正是因為千百年來有了它們的存在,人類的文明才會如此的燦爛輝煌!就如戰國時期的荀況曾經說,“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之,故人不能無樂。”磅礴的氣勢、恢弘的音響,感謝郭老師的巧妙搭配,使我們聽得滿意十足,就連良久之后的回味都是一種神奇的體驗,如果非要用挑剔的眼光再評價一句的話,那便是時間為何不能再過得慢一些呢?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4
在今天的感恩教育講座中,演講的李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感恩的故事,讓我受益匪。讓我明白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那些關愛,讓我明白了我應該感謝他們。
在世界上,萬物都皆有感恩之心。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成一曲感人的樂章,那是它對大樹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飄落,描繪著一幅感人的畫面,那是它對藍天的感恩。有人說過,感恩就像一雙鞋,穿上了它,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飛。但是我覺得,感恩更像是我們生命中那一朵朵不會謝的花。因為擁有感恩,所以我們的生命變得五彩斑斕。
一直以來,我深深的感謝父母與老師對我的信任與支持。我清楚的知道,我們是父母的心靈寄托生命的延續,希望之光。而今天,媽媽就坐在我面前,她那慈祥的臉上分布著一條條皺紋,不知她在何時何地,為了一個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而使臉上起了一條又一條的皺紋,在此時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了父母與老師多我的那么多的愛。人人都說,我們的老師就像那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學生,老師對我的關愛,我一定不會忘記。父母與老師的關心與信任是我自己學習的巨大動力。所以,我會信心百倍地去努力學習,把自己當成是祖國將來的棟梁,使自己更加優秀,不負您們對我們的希望和關愛,愿我的成績能使您們更加滿意、放心。
感恩,使生活更美麗;感恩,使人生更精彩。學會感恩,善于感恩,將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洗禮,心態得到調整,境界得到升華。感恩是一種幸福的智慧,感情、感恩是一種永恒的人生支柱。心懷感恩,我們的心情將會像陽光一樣燦爛,我們的人生將會永存于歷史長河。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5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英穩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于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6
今天,鎮武裝部的赫部長給我們作了社會生活和安全知識法制講座,我感觸很深: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小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否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
加強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從學生一日作息時間看,除去睡眠時間以外,學生一天在課堂消耗的時間,約占他們生活時間的二分之一。在這個長長的時間里,他們的認知、情感、性格、意志時時都在發展和變化著,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識一般都在學校里獲得。
因此,學校必須重視交通安全教育,發揮學校內在的教育因素,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
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地方。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青少年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7
6月27至29號在部隊禮堂聆聽了汪冰、朱立文等專家的積極教育講座。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積極教育、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覺得收獲頗深。他們的講座不僅從教育學生方面、而且從積極處理人際關系包括夫妻、同事、父(母))子等關系方面教會我們怎么才能夠正常積極的交往,就是要有積極、陽光、美好、善良的心態。
那我就從教授們的講座中想到了我們的日常人際關系,我們快樂感在什么地方?有一個研究已經發現,60%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學習的時間,超過了玩樂的時間,超過了和人打交道的時間。我們睡覺的時候看手機,我們起床看手機,我們談戀愛也在看手機。不光是年輕一代看手機,美國人也看手機,即使是美國第一家庭在奧巴馬總統人生最重要的一天中,他的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上(美國總統最擔心的是只當一屆失敗總統),全家都在看手機。
人類不會因為手機的產生而得到快樂感的提高。在大數據的時代、手機的時代,人到底如何與人交往,交流和交換,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到底教孩子什么技巧?生存和生活的技巧,討人喜歡的技巧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相信一個人只要能干,有本事就行,其實在商業化社會生活中,討人喜歡才是最重要的魅力,情商比智商重要。一定要知道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做事情。
其次,積極教育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中國人在傳統的知識教育方面,絕對不亞于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但我們需要知識以外的教育,需要積極教育。為什么我們這么著急在中國推廣積極教育,希望是能夠輔佐傳統的知識教育,陰陽相濟,互助互利。積極心理學對教育有什么希望,其實就是希望中國人民更加智慧起來,更加卓越起來,更加美起來,更加高尚起來,更加有感染力,更加有影響力。簡而言之,一定要高大上,有魅力,吸引人,讓人愛慕。現在我們的學生從學校出來,能干的可以,但是不一定都討人喜歡。這和錢多錢少沒有關系,和有權無權也沒有關系。一定是要讓人羨慕,愿意追隨你,同甘共苦,共創輝煌,這樣一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8
能夠成為國家級骨干教師中的一員,我感到非常榮幸,感謝河南科技學院給我們搭建了這一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使我們近距離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7月x日,我們有幸聆聽了專家王憲成教授的《職業教育發展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題報告。感受頗多。下面我就結合我校實際談一點體會:中職職業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發展中的盲目性:
一、缺乏方向性、目標性。(學校未來的規劃,學生培養的方向。)
二、管理者缺乏經驗和創新精神。
三、學校硬件設施缺乏,設備陳舊,無法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四、缺乏實習實訓基地,學生所學無法與實踐相結合。
為了順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開設了十幾個或幾十個專業,可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就業難,即使勉強就業也是實踐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不能成為廠家或企業所需的技能化人才。學生就業難,難就業。從而導致家長對學校不滿意,社會對學校不滿意,學生不愿上職業學校。于是便產生一些不好的現象:
一、職業學校招生困難已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大難題。
二、學生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吃苦精神。
三、學校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四、教師壓力大。
那么,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將如何走出困境,就中職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在管理體制上下功夫。
揚己之長,克己之短
承認現行學校教育問題存在的客觀實在性;承認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之間的客觀區別;統籌兼顧我國教育結構的整體優化,謹防顧此失彼;一切按教學規律辦事;發展規模,大膽創新,以適應市場需要。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我國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要適應新要求,迎接新挑戰,就需要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
1、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意義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9
2016年9月10日,我懷著期待的心情,參加了為期2天的學習培訓。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北京多位名師專家的小學數學優質課,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因此,我懷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想法,帶著理性的思考,欣賞了生動活潑的現場教學觀摩活動,和精彩的講座,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心中十分嘆服。嘆服他們的口才,嘆服他們的自信,嘆服他們的敏銳,嘆服他們的知識淵博。真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下面我就談談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劉德武老師上課首先給我一種反撲歸真的自然輕松狀態。劉老師給我的印象是上課時,教態和藹,營造的課堂氣氛,十分輕松、自然。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使學生在上課能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覺得數學課有趣,減少焦慮和恐懼心理,重塑自信。其次, 劉老師的備課是備對學生的素質能力的培養。正如劉老師所說:“備課要備情感,態度、目標。用讀書來比喻,讀書的初級目標是越讀越厚。高級目標是越讀越保最后升華到靈魂階段。教學的特點是培養學生,
把學會的知識遷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其它中。希望老師上課不只是一面鏡子,而應是一顆鉆石。因鏡子只是能反射一個面,而鉆石能多個面反射,就顯得華麗”。因此,教材中有些會混亂學生的數感的例了要敢于取舍。例如教學銳角和鈍角時,就不用游樂場中的滑梯圖片導入,而用自制的課件。劉老師說“我會考慮教材,但我更會考慮學生。” 最后課堂練習新穎。劉老師的練習不是為了練習而練習,而是在練習中學會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在大量的精主設計練習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劉老師的練習還有個特點,就是有大量開放性的思考題。
吳正憲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和精彩的教學方法,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也同樣深深地啟發了我。吳老師課堂的特點是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而且她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顯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堂課上,吳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進行展示和操作,通過思考、動手分、記錄過程、總結方法的活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分錢”到“分水果,”“分米”“分糖”等行為,最終了解了小數除法的本質其實就是分計數單位,成功地將一節枯燥的計算課變成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分分分”的課堂,讓我不禁為之贊嘆,也和同學們一樣,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堂課中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吳老師對孩子們“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吳老師的這堂課上,類似“有沒有問題問他?”“你有什么問題嗎?”這樣的話貫穿了整個課堂,學生們在不斷的提問,思考,解決,領悟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節課的知識,這是一種自發的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因此,在今后的數學課堂上,我也應該著重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引導孩子們多提問,多質疑,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習慣,也成為了這學期習慣目標培養的其中之一。
徐長青老師的課語言詼諧,幽默,充滿智慧。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報告中,徐老師都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繪聲繪色的講解、夸張的肢體動作、好像永遠也不會枯竭的激情,來感染每一個學生和聽課老師。如:“‘嗞啦’鍋來了,‘嗞啦’餅來了”,這句話徐老師不厭其煩,繪聲繪色地說了好多遍,學生和老師在笑聲中都感到很輕松,很自然。
徐老師的課,清新自然,不華麗但絕對經典。比如,很多老師在上這節課時,通常會用幾張圓形的紙片來當餅,有的老師還把兩面涂成不同的顏色,但徐老師什么教具也沒用,就是利用了師生的一雙手。老師的手就是鍋,學生的手就是餅,手心手背就是餅的兩個面。能將生活中的資源利用到如此得心應手,徐老師的教學藝術由此可見一斑。整節課堂氣氛濃郁,學生興趣盎然。
劉松老師《倍的認識》這堂課輕松自如,他的教學設計,教學構思,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劉老師作為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培訓首批聘任專家,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非常深刻,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本堂課在導入部分,劉松老師首先是叫一名同學上臺,接著再叫分別比該學生矮和高的兩名學生上臺,讓下面學生說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讓學判斷高矮,強調比的對象不同,結果也不同。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本堂課的尾聲,劉老師設計的游戲環節讓人印象深刻。依次翻動黃花,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黃花的朵數和藍花朵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此時,劉老師追問:為什么前面我們說黃花是藍花的幾倍,現在卻變成藍花是黃花的幾倍?這樣的提問更加讓學生理解當比的標準不一樣,倍數關系也會發生變化。劉松老師的整堂課輕松自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也突出了主角和配角的完美組合,幽默與睿智的完全展示。
總之,我這次去聆聽了著名教育專家公開課和專題報告,感覺收獲頗多,受益匪淺。我真正領略到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鑒著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于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梁扯到對面的山梁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梁上。然后,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后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愿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當初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鑒于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我想,孩子的教育于每個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們是怎樣關注的?我們關注的方向是什么?我們該怎樣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讓她們的人生能朝著正確、積極的方向走下去。這是我的一個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11月的第三個周未,我有幸在青園小學的陽春廳聽到了曹萍教授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本人受益匪淺。
曹萍教授首先講到愛的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互相的,而且要讓雙方都感受得到,只在雙方感受到了對方的愛時,才能說明愛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必須具備這個給予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他的人生才會完整。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是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而辛苦賺錢,而孩子卻常常抱怨這不如意那不如意,對父母的辛苦卻視而不見;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忙家務做飯,而孩子卻還嫌飯菜不好吃,挑肥撿瘦的;父母把吃的留給他,最后演變到好吃的東西就只能是他吃,別人吃了就不行。為什么會這樣,曹萍老師說這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造成的,這樣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我想我們給孩子愛沒有錯,孩子們也沒有錯,但一定要讓她感受到那是我們在愛她,同時也要給她愛我們的機會。所以親子關系中溝通和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講座過程中曹教授還講到了小學生習慣的培養:聽、說、寫,勞動,思考。對我們家的小家伙,尤其那個寫字,我真的是很頭痛。我覺得她對這個橡皮擦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只要下筆,寫不到幾個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經形成習慣了。既耽誤時間,作業本又不夠清潔,而且書桌也總是很臟。曹萍教授說的這個“落筆就對”,我想應該可以給她進行一點這方面的單項訓練。
勞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意識。這點我深有感觸。我們家的小家伙,每到周末就最愛睡懶覺了,睡到十點不叫還起不來。記得有個周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點事脫不開身,她爬起來就直嚷餓,沒辦法,我說那你自已去買吧,她興奮得跳起來,還做一個“耶”的手勢就跑著出去了。她走了之后我跟在后面看著她過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邊看看,再右邊看看,然后慢慢的走,當走到馬路對面邊上的時候才飛也似的跑了。我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會兒,她就神氣的提著幾個包子回來了,自已高高興興的在那里吃呢,還興奮的說:“今天運氣真好,一到馬路邊兩邊都沒車,馬上就過去了,沒耽誤一點時間”。接下來的幾個周末,每次8點多鐘,我們大人都還沒起床,她就趕緊爬起來去買早餐,這幾周以來都是這樣堅持的,她再沒有睡過懶覺。
曹教授所說的孩子被肯定就會有自信,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賞識教育,但在生活中很多失敗的例子,比如孩子經受不起挫折等。這就是曹教授所說的一個“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家長的表達智慧在里面的,一個表達的邏輯層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層次去說話,溝通才會有效。
曹教授講了很多,也講得很具體,其實從她的智慧里,我學到得不是具體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周圍人們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種榜樣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教育出來的,是她自已走出來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他該怎么選擇,取決于她所受到的影響。也讓我想起了道德經里有一句話:“一動分陰陽”,雖然說的是世界萬物,但用在親子關系上的意思就是說,成人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正反兩面的結果,如果這個行為所產生的是好的結果,那對孩子所產生的就是一種正面的引導,一種成材的教育。如果所產生的反應是負面的,那么這種行為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負面的引導,對她的人生就是一種破壞。相信家長們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嚴格,太霸道,孩子就會撒謊,而撒了謊,父母又會更嚴厲的批評,最后導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說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過多的責怪孩子。所以說我們的教育是從有了孩子開始的,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此用一句話告誡自已:“教育自已,反思自已,然后影響孩子”。
非常感謝能聽到曹教授的講座,生動的語言,廣博的學識,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雖然還不能完全透徹的領司她其中的精髓,為了孩子的積極向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xx年12月份,作為一名在讀博士研究生,我有幸參加了幾位光電領域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容不迫的教學風格和隨機應變的駕馭課堂的潛質,愉快的課堂氣氛,嚴謹的教學語言,絢麗的教學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頗受震撼。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家騏院士,王家騏院士長期從事大型光學精密儀器設計、空間對地圖像信息獲取技術研究及總體誤差理論分析。研究和開發了中國重大和重點工程需求的多種型號的大型、高集成度和高精密度的光學和光電儀器,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了中國有關領域的技術水平。作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空間分系統設計師,王家騏院士參與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務,取得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為我國光電事業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要成為一名光榮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爭光!”這是王家騏青少年時代的夢想,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憑著一股鉆勁、韌勁和拼搏精神,他帶領課題組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完成上級交給的一項又一項科研任務。上世紀60年代末,他主持研制某型號光電測控儀,僅用了兩年時間就研制成兩臺樣機,并通過了鑒定。1987年至今,他帶領的科研群體建立了我所的航天有效載荷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基地,承擔了多項預研工作,在國內享有盛名。面對事業上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王院士卻謙遜地說:“這些成果凝結著我們長春光機所的心血,得益于國家、省及長春市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和我一起苦熬多年的課題組成員們,他們讓我感動!”提起“神五神六”飛天,他說:“多年來,我們沒有過過星期六、星期日,每年的元旦、春節、五一、十一都不放假,他們真是好樣的”。王家騏自稱是“打鐵的”,但是“打鐵”出身的他不僅研制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種型號的戰略與戰術導彈瞄準的精密光學儀器,還成為航天光學方面一位杰出專家。
從王家騏院士身上我學到了“五個會”,“四個一點”,“三個要素”。五個會:第一是會學,第二是會想,第三是會講,第四是會干,第五是會組織。四個一點:數學根底牢一點,物理概念清一點,空間想象豐富一點,身體好一點。三個要素:一是刻苦,而是自信,三是一絲不茍。
王家騏說,研制工作充滿酸甜苦辣,當時在經驗不足資料貧乏的情況下,就靠請專家作指導,靠工作人員刻苦鉆研,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但每出現一次故障,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次鍛煉和進步的機會。
通過幾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我們基本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所從事的科研領域,我們這些死啃書本的學生也有機會現實了一把,真正了解到與生活有關的科學研究。不僅在學術領域給我們打開了新的窗戶,讓我們眼前一亮,也為我們介紹他們在工作學習中切身的體會及經驗,提前向我們預警就業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問題。
專家講座報告旨在幫助大家了解相關領域的學科前沿知識,更好地學習、思考。老師們以自己的學識和閱歷向我們展現了當今光電行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引導我們積極思考,使我們收獲頗多。
在緊張的講座和學習培訓中還穿插了交流互動的內容,通過這幾次的學習,我對光電技術的認識提高了,理論提升了。感受到掌握新技術發展方向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感受到自己又學到了許多的新知識,可以運用到日常的學習和職業規劃中。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團隊執行力,著力打造沿河品牌學校,促進學校更進一步的發展,學校安排于20XX年11月14日下午,聽了由深圳道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孫老師主講的“執行力與學校發展”的講座。其中談到的執行者應當具備的六心——愛心、公心、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律己心。“愛心”放在首要位置,讓我感觸很深。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深刻領會,始終保持這“六心”,用這“六心”去嚴格要求自己。從愛心這一層面來說,我的體會是:
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天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就是我的從教觀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也是一個人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
作為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外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過程育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保證。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聽聯校史校長專題報告、縣局劉斌老師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學習。
劉老師主要給我們講了《小學英語教師新課改理念與教材分析》,其中新課改理念中他給我們談到許多方面的內容,告訴我們重點是要找出與教材有直接關系的一項,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也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重點給我們談了對教材的使用:就是要結合實際教材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鼓勵開發校本教材。結合內容給我們看了相關課例,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原來英語課可以上得這么生動有趣,而為什么我們自己沒能做得這么好呢?在英語基礎欠缺的同時,我想更多的是缺乏經驗,沒有靈活的使用教材,聽了藍衛紅老師的報告,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從那些經典的課例中,更有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去效仿的。
具體說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說,認真模仿和跟讀范讀者所讀的字母、音素、單詞、句子等,并經常朗讀所學內容,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多運用英語與他人交際;從老師教的方面說,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教英語,在課外也要盡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聽說先行”,“讀寫緊跟”劉老師在講這個問題上,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總之,劉老師,史老師的講座讓我領會到了許多的教學知識,歸納起來最大的啟示就是:只要肯潛心鉆研,皇天就不會負苦心人。在教學中,除了潛心鉆研教材、教法外,更重要的是鉆研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4
正月十一日我們臨港開發區迎來了“百名專家進臨港”,聽取了四位專家的報告,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四位專家的報告,我們不但收獲了思想,開闊了視野而且開啟了智慧。百名專家進臨港,一定會讓臨港的教育有一個大的發展,臨港的教師一定會有豐碩的收獲。在講座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如何愛學生。常把愛孩子,教孩子掛在嘴邊。而特級教師最讓我感動的也正是他們的愛孩子,而且是愛所有的孩子。那么我呢?在我的班里也有42個孩子,我愛他們嗎?我愛他們中的每一個嗎?如果答案是——愛!那肯定是違心的;如果回答是愛一部分,那是真心的。
就如班里的一個小孩,我初見他時,挺喜歡他的。可是漸漸的,我就發現他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愛了。甚至有點“可恨”,這里的“恨”是“恨鐵不成鋼”。原因是挺活絡的腦子,卻用來思考無關的事情。課堂上,你在講臺上講得神采飛揚,其余同學都聽得專心致志,而他呢?也正玩得津津有味,玩什么?什么都可以玩,橡皮,小刀……,甚至手指,都可以讓他玩上好一會。你如果提一個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他站起來會一臉茫然地望著你,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你要他回答什么?你說這樣的他還可“愛”嗎?
布置作業了,其他孩子都開始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做了起來。可他呢?開始忙亂的工作,找本子,把書包里里外外都要翻一遍,而且是每次做作業都是如此。或者沒有橡皮什么的,于是就呆呆地坐在那不動了。如果老師不過去幫助的話,他就那樣的看到“永遠”了,而且是屢教屢犯的。看著他那或無辜,或茫然的臉,我怎么就覺得那么的“不順眼”呢?
下課鈴聲一打,那似乎在告訴每一個人,此刻下課了,自由了。因此,不管老師是否布置了作業,也不考慮自己是否都完成了,就迅速的站了起來,下去自由活動了。咳!在嘆息聲中,我又一次地走到他身邊,開始了老師的“循循善誘”。
愛孩子不難,難的是愛所有的孩子,而要“愛”上這樣的一個孩子似乎是難上加難了。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5
職業教研室組織的兩天的專家講座,聽后受益匪淺;特別是李迪老師的班級成長日記、牛曉紅老師的有趣、有料、有效的口才鍛煉方法和任民教授的教師成長的六個和諧讓我茅塞頓開。頓悟出許多道理,也給自己重新規劃了今后的工作生活。
李迪老師每天都堅持寫班級日記的習慣對我觸動很大。另外教師的情緒和心情直接影響學生,作為班主任,每天都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善于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愉快的心境,不僅可以使自己的潛質得以發揮,而且在教育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和諧,愉快的情緒體驗,使學生置身于愉快的學習氣氛中。
寬容是一種修養,“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寬容待人,主動為學生著想,關心和幫助學生,能為學生接納,受學生尊重,也就能更多地體驗做教師的喜悅。英國諺語說得形象:“世上沒有不生雜草的花園。”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寬容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學會寬容,也是教師成就事業的需要。
任民教授告訴我們要有個健康的身體。一個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別人。他的觀點是要我們學習植物和動物的精神。我們學習梅蘭竹菊,用淡泊美麗照亮幽暗的角落。我們學習動物的精神,睡眠充足,想睡就睡,飲食有節制,肚子餓時才進食,每日都運動,永遠不為昨日事煩惱,也不為明日事擔憂。身體的確很重要。做為教師,我們常見的職業病有眼病、咽病和頸椎病等。平時我們一定要多鍛煉,防微杜漸,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他用一個公式告訴我們:生命=活著+責任+貢獻。一個人要想活得輕松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中。他對幸福的理解是有個伴、有個窩、有點錢、有好友,學會簡單化生存,窮富一樣活。對待工作,我們不僅是謀生,還要把它當作事業來做。對待學生,教師能救人,也能傷人。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感到你心中的愛、寬容、理解、關注和接納。寬容和理解可以使人理智、使人悔過,它能喚醒人的良知,帶來無可估量的教育效應。被關注的孩子最有動力。教師學會接納他,連同他的缺點,要允許他偷偷地改正。
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有一顆上進心。不要以為專家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事。只要我們每天堅持做好七件事,我們也會成為專家。
1、早起30分鐘。
2、晚睡30分鐘。
3、讀20頁好書。
4、背一首好詩。
5、背5個英語單詞。
6、寫一篇教育日記。
7、做一件好事。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做任何事都貴在堅持。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我們教師也應要與時俱進,朝著新的目標努力,應加強師德修養,充滿愛心,更應更新教育觀念,隨時適應教育改革及角色轉換。我們教師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斷進行學歷進修。我們還要認真地進行理論學習,堅持閱讀教育專著,堅持寫理論學習筆記。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6
曾經有一個教育者說過:”教育始終應該是一個付出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和享受的過程!”今天聽了深圳市幼兒教育專家李春玲的講座之后,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作為一個老師的確需要不斷地的學習,及時充電,也要無私的奮獻、付出,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悟!。李教授的”跳出傳統思維做促進孩子發展的教育”和”讓環境說話”這兩個主題的講座真的是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種平衡!兒童發展領域的平衡、教師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環境創設的平衡,教師應努力實現兒童自由學習和成人指導或幫助兩者之間最優平衡。我們的教育如果出了問題,沒關系,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及時改進還是會有所發展的!看了國外的有些教育圖片,讓我感到平時對自己孩子或者學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辦代替太多了!孩子會做的讓他們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為什么大人去干擾呢?作為老師或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點還是讓他們把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慢慢做完吧!其次,讓我知道布置環境不是單一的美化和裝飾更重要的是讓環境”會說話”《指南》指出給孩子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幼兒的第三任老師,也是教師的好助手。讓環境”會說話”常規教育無形中會形成,如孩子排隊搶著往前站、吃飯時亂撒、區域活動時大聲說話等等,如果我們貼有相應的標識標志孩子就不會搶著喝水、站隊,上廁所,也不會把不愛吃的東西亂撒,會自覺排隊,不喜歡吃的東西放在規定的地方,養成安靜地進行區域活動或集體活動。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在無意注意中識很多字和認識很多數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床頭上貼有自己的名字和學號,慢慢的他們無意識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還有布置環境墻上的很多字他們慢慢的也會認識。
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內容就會展現在臉前。環境是實踐一日課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們把課程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就能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的了解探索簡單的科學知識、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或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善于模仿或表演社會知識和舞蹈音樂,并能用手工或繪畫表達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新華小學邀請北京大學教育文化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領袖策略課題組組長、100分策略課題組組長、人生戰略規劃設計指導中心主任李xx給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我作為一名家長很榮幸聆聽到李xx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李xx結合自己從河北農村走進北京、走進北大的經歷,深入淺出的讓家長們明白”家風決定命運,習慣決定人生”、”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架飛機的兩翼!學生成績之間的差別是家庭教育的差別;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身后至少有一位優秀的家長。”、”家長一定培養孩子要有高尚的追求”等道理。李xx通過研究領袖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強調要在學習中養成100分的一流人才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通過培養習慣,引導學生成為一流學生中考時考上一流高中、高考時考上一流大學。李xx還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回答了關于教育子女、陪伴孩子的問題,使家長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生涯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名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并不是有了高學歷、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養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個家庭都會有的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責備和懲罰。而且責備的話語往往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懲罰的內容也并不是和孩子犯的錯有任何關聯。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看你怎么這么不小心?你怎么每次都這樣粗心?不許吃飯了。”這樣的話語是最傷害孩子的,也是亂貼標簽的一種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這樣的話語評價批評的話,就會沒有了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引導的方向更重要。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希望他更好更優秀,所以千萬不能人身攻擊。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么?你很傷心很難過對嗎?你覺得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讓孩子思考后想出解決方法,并讓他認識到這樣的后果是不好的,充分讓他認識到自己失誤的原因即可。而并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語言環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父母應該有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態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快樂的孩子;心態不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障礙的孩子。無論孩子做出了什么樣的錯事,考出了什么樣的糟糕成績,作為家長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學會為了報答而努力奮斗,成為高情商的人才。
作為家長,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別讓虛榮心害孩子,別讓補償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給孩子勇氣,給他們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縱。我們不能幫孩子一輩子,陪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留給孩子金錢、住房、汽車等等財富,不如教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內力的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我們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讓孩子能夠學習掌握探知手段和能力。更應該創造讓孩子們親自去體驗社會,探索世界的優良環境。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星期六,沒有休息,去中心學校參加繼續教育“上好課”專題學習培訓,聽專家講座。這次主講的專家是至德小學的秦斌老師。秦老師是省教壇新星,人很年輕,30歲左右,戴著眼鏡,面容消瘦,顯得文質彬彬;秦老師普通話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兩個小時的演講很有激情;秦老師理論聯系實際,從一線教師的視角為我們詮釋了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的理論,講座深入淺出,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是真實的。有許多語文公開課、競賽課,教師在設計時就把追求完美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課前訓練學生的有之,課中“誘導”學生的有之。于是,教學變成了演戲。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殊不知,真實的才是最動人的,真實的也才是最美麗的。虛假的美麗只能取悅于一時,真實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動人心。讓語文課遠離虛偽的美麗,永遠煥發青春的活力與真實的生命力。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一節好的語文課還應該是科學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語文教學也不例外,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的語文課才是好的語文課。教學目標要科學,要體現三維體系,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突出教材的重難點;教學過程要科學,要過渡流暢、銜接自然;教學方法要科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形成能力。
一節好的語文課更應該是高效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講求效率。語文教學也不應例外。一節好的語文課,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賞與運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發展和提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對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樣的效果”是評價一節課的最終標準。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化學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4-12
聽專家講座的心得體會05-03
數學專家講座心得體會11-10
聽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7-21
幼兒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7-13
體育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7-13
語文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7-13
專家育兒講座心得體會04-11
專家講座活動方案12-29
聽教育專家講座的心得體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