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1
上周,泰山區教研室劉相芹主任應邀來我校參加思品教研活動。一上午的學習,聽了兩節思品課,然后劉主任做了精彩的報告。這次教研活動的開展無疑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春雨滋潤,讓我清晰地看到了學校以外的教育精彩。
此次教研活動,首先由我校劉玉杰老師和郭芝老師分別展示了兩節課。劉老師執教了一年級的《和風在一起》一課。課上,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風、制造風,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郭老師執教了三年級的《當一次消費者》一課。課中老師設計了“購物小常識”、“警鐘長鳴”、“火眼金睛辨優劣”等活動環節,讓學生在形式不同的活動中豐富了學生的購物經驗,增長了知識。
課后,區教研室劉主任對兩節課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對如何把握思品課教材、上好思品課,體現思品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給與會的老師們做了深入淺出的指導。劉主任說,思品教學重在導行,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在教學中,思品教學還要區別于語文化、美術化、音樂化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認識,并通過認知,指導行為。
在這次的教研活動中,與會的老師們也是積極參與評課議課,如,學完了《當一次消費者》之后,學生們知道了許多購物的知識,但是是否都學會了理智購物?學生們認識了“三無”食品,也可以讓學生談談:你是否也買過。只有對學生有切身利益的觸動,教育的意義才體現的淋漓盡致。
品德課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百花齊放。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才是品德與生活課的真正目的。
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生動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育的實效性,才能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2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有著獨特的課程價值,決定它有著獨特的課程組織形式,也決定了它的豐富多彩和靈活生動性。
一、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生成主題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不同于學科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是以學生發展為起點,以學生發展為歸宿,關注學生成長的生命歷程,與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因此,在活動中首先要多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
二、學會合作探究,體驗成功的愉悅
雖然我們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但并不否認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的存在。這兩種方式并不對立,而是相互作用于活動的全過程,統一和諧,互為補充。
在綜合實踐的實施過程中,經常都會有操作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同學們便學會了交往,學會了溝通;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欣賞;學會了承擔,更學會了合作。
三、勇于實踐,提高的動手及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它強調課程的親歷親為,鼓勵學生超越學科的邏輯體系,綜合運用學科知識,發現和探索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個性品質的和諧發展。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3
通過研修學習,我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觀看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時閱讀在研修中發表的文章和制作精美的簡報,我小學數學研修總結。在組內與同行教師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虛心接受指導老師和專家的點評指導,及時寫出反思,參加評論。收獲頗多,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4
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讓我收獲頗豐,課內比教學的體會。同事們都各有過人之處,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受啟發。張老師在《我要的是葫蘆》這節課上反復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語句的語氣,指導學生的朗讀,對學生循循善誘,啟發點撥;鄧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部首,從形旁來分清字形,引導學生總結有規律的字的特點;楊老師的課堂上師生互動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情緒高漲;陳老師對課堂駕輕就熟,不緊不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環節滴水不漏,數自然段的方法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在《坐井觀天》這節課上,張老師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感悟課文的內容。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感染力。
有的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并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教學反思《課內比教學的體會》。張老師的課,語言不僅具有藝術的魅力,更具有驚人的感染力。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每一句話都是那么精煉,都是那么讓人回味。
二、師生角色的轉變,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導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像楊老師的圖片教學,她讓學生扮演角色用動作去體會文中的詞語,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了課堂的高效。
老師們在課堂上都注重了對知識點的梳理,在字形字義上加強指導,使學生的記憶深刻。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
這次的現場觀摩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使我開始反省自己的課堂。語文該怎樣教?我從這些老師的課堂上學到了不少,并打算把這些好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5
為了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切實為貧困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如期實現扶貧任務。12月20日下午,新建小學校長耿國瑩、支部書記雷志紅和幫扶隊員狄玉玲、許棖軍走進學校幫扶對象家中,進行慰問并共同制定了周密詳細的幫扶措施。
走進重點幫扶對象石嘴村六組胡建莊家中,他們帶去了米、面、油、餅干等慰問品,面對面與他們拉家常,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子女工作情況等,詳細詢問他們的收入來源和期盼解決的問題,并將地方惠民政策和幫扶措施認真向他們講解,得到了他們的歡迎、支持和感謝。胡建莊老人說:“還是黨的扶貧政策好,有了政府的關心和幫助,我們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俺老漢的晚年會越來越幸福。”
新建小學一行四人還看望了重點幫扶對象石嘴村六組的胡新建一家。
走好扶貧“最后一公里”,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關鍵。新建小學領導表示在扶貧工作中一定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具體落實,為推動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這場戰役的最后勝利。
【教學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對話教學”研修活動心得體會02-04
元旦活動心得體會通用4篇01-28
小班語言活動課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8篇)12-28
大班活動教學設計12-20
大班教學活動設計12-20
冬天活動教學設計02-15
大班活動教學設計12-20
教學創新活動總結12-02
《背影》教學活動設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