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3-08-30 19:20:37 澤彪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000字(精選8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000字(精選8篇)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1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后,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于“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說,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說“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并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2

  教學之余,我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收獲很多,在此,我將把我的點滴感悟與同仁們分享。

  朱教授是一個扎根于實踐的教育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有積極行動的理想主義者。十幾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現在還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導廣大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學生脫離單一評價機制下學習痛苦、生活失敗的情況,讓教師擺脫嚴厲刻板的形象,讓一切回歸“正常”,因為成長本應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國各地已有200多萬參與者,以后還會有更多。

  他們相信,理想的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自信自強、善于和人相處、有豐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理想的教師充滿激情和詩意、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學習、關注人類命運、堅韌剛強。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幫助人成為他自己。

  《致教師》這本書的內容有46封來往書信構成,每篇文章開頭呈現一個現實中一線教師的困惑,后面是朱教授細致完整的回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書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師問”。但在本書中我們不會看到空中樓閣般的、來自所謂權威的、冰冷的方法論,而是一個認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們不但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那些老師們的具體問題,更在廣泛意義上提出了具有適用性的方法。這本書從修正“教師”的定義出發,先讓我們知道什么是教師,然后通過解決一線教師的困惑,從職業生涯、專業發展、教育生活等幾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好教師。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就我所感興趣的問題略舉一二,與同仁們進行分享。

  1、幸福感從何而來?

  以前有一個關于教師的段子廣為流傳:滿腔熱血把師學會,當了教師吃苦受罪。急難險重必需到位,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學生告狀回回都對,工資不高還要交稅。從早到晚比牛還累,一日三餐時間不對。一時一刻不敢離位,下班不休還要開會。迎接檢查讓人崩潰,天天學習不懂社會。以上內容雖然有些夸張,但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教師這份工作的另一面,即與理想相對的枯燥甚至是失望。

  在本書中,就有一個教師因為感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問:做教師的幸福感究竟從何而來?

  朱教授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先給我們分析了什么是幸福。

  對于“幸福”,許多名人都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別林斯基說得更徹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屬于我,成千上萬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從我這兒滾開吧!”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創造、服務、研究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身應該能是一個讓人幸福的事業。

  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人與自己的關系。從時間看,工作占據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陰。從結果看,工作最后呈現一個人一生創造出的價值。因此,從實現自我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斷調和上述三種關系,收獲內心的寧靜,這就是幸福。

  作為教師,我們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不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不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天的任務,而是要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每天單調而重復的工作中,怎樣收獲到幸福呢?我們必須具有科研的`心態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態,我們才能帶著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區別而有意義的。一邊工作,一邊研究,我們就能一邊收獲,一邊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而成長,然后,我們的內心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2、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師?

  一說到科研,許多老師總會認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神秘、困難的事,認為那是專家、教授們的“行當”;或者是感到沒有時間,不知從何下手。但其實,朱永新教授說教育科學研究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反而,一線教師因為最貼近教育實際、最貼近學生活,所以擁有大量的一線實踐經驗,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主力軍。

  在書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師教育科研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扎根于教育實踐,從自己的教育生活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學院式或學者型”的科研訓練,學會精確地處理資料,超越實踐、超越時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

  總的來說,找到要解決的問題,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響了這三部曲,也就吹響了教育科研的沖鋒號。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3

  在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后,我們學校的青年教師開始了朱永新老師《致教師》的路。這本書,不同于李鎮西老師的那本書,那本書主要是講故事,讓你從故事中學到教育方法,而這本書主要通過解答教師疑惑,比較擅長解決教師日常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就這本書,說說我的感受。

  一、正確認識教師這份職業

  在《致教師》的前言里,有這么一段話“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應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以此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是啊!歷代人都會把老師比喻成園丁、春蠶或者蠟燭,這本是對老師的贊美,但卻無形之中限制了老師的成長。老師不能固步自封,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老師不能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來照亮別人;老師也是花朵,不斷汲取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好庇佑比自己嬌小的幼苗。

  二、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日益壯大,那么到底為何那么多人選擇做教師?到底是因為喜愛這份職業?還是為了傳說中的“鐵飯碗”?說實話,我想大多數人選擇這份職業的最初原因都是因為收入穩定,有保障吧。當然,我和我家里的人最初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在和學生相處了那么久后,慢慢改變了我的想法。教師的理由有很多,它并非是因為那些名譽地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親切的問候,是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成長的痕跡,是日積月累的點滴幸福……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學生,因為他們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動。平凡之中,點滴之間,都是幸福最真實的存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在平凡中尋找、發現幸福,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幸福!在這本書里,我發現原來新教育是這樣的,老師在教育里詩意棲居,通過堅持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來自我培訓,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中邊走邊看,詩情畫意,這就是做教師的理由。

  三、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

  “不做謀財害命的教書匠”,這句話一直都被許多老師銘記在心。教書匠年年講老內容,年年用老方法,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復自己。這不應該是一位教師的做法,只有我們堅持完善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這才是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班級里,最讓教師頭疼的應該就是問題學生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轉變問題學生呢?通過閱讀書籍,我也知曉了一些方法:

  1、深層次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2、建立班級溫暖領域,通過班級氛圍改變學生。

  3、走進他的家庭,幫助建立親子關系。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因此我相信,適當的溫度能給予他無限的熱度。

  四、愿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

  人活著的意義,或許就在于活出獨特的自己。每個人都在讓自己活得有意義,過得有價值,從而獲得幸福感,那么幸福的源泉是從哪兒來的呢?它有三個途徑:

  1、物質生活的滿足。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何談幸福呢?但擁有物質你就覺得幸福了嗎?不,那種幸福感微乎其微。

  2、人際關系的滿足。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處于不同的人際網中,而人們往往能從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受到尊重,獲得信任感,從而獲得幸福。作為教師,絕大多數幸福感是來源于我們的學生。

  3、來自自己的內心。不斷地給自己鼓勵,設立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當你達到這個目標時,內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實獲得滿足就是幸福。

  其次,教師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老師,因此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他。言傳身教是做好的教育方法,這也是為何建立家校共育的原因。建立家校合作,利于加強學校中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樹立共同觀念,促進學生進步。

  五、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感受到新教育的魅力,但實行新教育并不僅僅是個別老師的任務,它是我們所有教師應該做到的。因為有了所有熱愛教育的人,因為有了眾多不斷創新的人,因為有了堅持發展自己的人,才有了新教育,也讓新教育不再是一個夢想。出發吧,帶著使命,帶著愛,當希望之花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在豐收的季節,我們就可以盡情收獲,肆意灑脫。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4

  《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在細讀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復強調的“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組關鍵詞。

  一、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二、寫作

  閱讀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寫作幫助我們梳理思想,不斷地返回自身,認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華自身。為此,朱教授指出:“專業寫作,對教師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行為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生活也是從寫作開始。我們通過寫作,超越了日常教育與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經驗,從而對自身進行不斷反省,我們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完整,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此而幸福。”

  為了讓教師們明白寫作的重要性,朱教授舉例論證:“有的老教師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為經驗未得到提升。教師的專業寫作,是將粗疏的經驗提煉為精煉的專業能力,將淺層的教學感受深化為內心的實踐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寫作不斷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創造生命的價值。最后,發出語重心長地召喚:“如果你想超越自己,如果你想讓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永恒,不妨從現在開始教育寫作吧!讓精彩的文字記錄你精彩的歲月!如果你能夠每天把你自己的課堂記錄下來,把你和孩子們交往的故事記下來,把你讀書的心得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不僅你每天的業余時間會非常充實,而且你的進步也會非常迅速。”

  三、靜思

  朱教授說:“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思考、寫作與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無光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考的人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實踐的老師給孩子們營造的是充滿靈性的課堂,用智慧潤澤課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們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價值,就有改變、完善、前進的可能,真正的優秀教師都是有思想的教師。所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諸行動,逐步改變自己的行走狀態。正如朱教授所說:“思考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靜心思考,但存內心寧靜方寸地的老師,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有寧靜的內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靜靜地做著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幸福。”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而《致教師》這本書,絕不僅僅是讀一次就夠了,是一定要多讀幾遍,精讀幾遍的。“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致教師》這本書,給了我指引和方向,更增添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5

  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收到校長精心送的這一本書。本書的書名翻開書本,細細品讀,一個“致”字,讓我有很貼心的感覺,似乎是一位長者在與我們親切交談。讀下去發現作者就是一位無私的長者,他暢談了教學、學生、教育、成長以及學校工作的點點滴滴;分享了很多教師在教學上的苦惱,教師成長的煩惱,班級管理的困惑等等;記錄了教育生涯中的溫暖與感動,反思與領悟,激情與夢想!不斷地傳授給我們經驗,字里行間無不表現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對講臺及學生的掛念,還有對我們這些后來者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盼。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教育前輩,他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用信件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群孩子,有時候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的,可是在嘗試了多次之后卻常常有心急的感覺,于是焦躁、惱怒跟隨而來。朱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或許做事的關鍵,潛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長帶來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將收獲每一個孩子都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朱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于《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那旗幟不是蠱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當我讀完這句話,似乎就沉浸在之中了,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純真愛情……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你今天種下什么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讀完這里面的信件,在融入心里的同時,我也被朱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說,理想是必要的,烏托邦式必要的。那么沒有成功實現理想的是少了堅持!我們走上教育一線的道路,充滿著理想和希望。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守!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于課堂的幸福中。我憧憬這樣的畫面:“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著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后,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而《致教師》這本書,絕不僅僅是讀一次就夠了,是一定要多讀幾遍,精讀幾遍的。“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致教師》這本書,給了我指引和方向,更增添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6

  假期有幸拜讀了朱永新教授《致教師》一書,印象最深的是朱教授在《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中說“如果沒有家庭社會和學校通力合作,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健康的成長。家庭和學校目標不一樣、期待不一樣、甚至是彼此矛盾,這樣再好的教育效果也會彼此抵消。”是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沒有一個適合所有孩子的方式,想要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式,就需要良好的家校溝通。

  朱教授在《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說“生活中99%的對立因為溝通不暢。從合作開始交流,把想法平和地說出來,互相傾訴傾聽,最終消除誤會,達到雙方和諧……我們積極一點,就向周圍多傳達一分正能量;我們消極一分,就向周圍多傳達一點負能量。”教師這個職業也是考驗溝通能力的職業,不僅要與學生溝通,走進學生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自己心靈相通,更要掌握與家長的溝通技巧,讓家長產生與老師的共鳴,互相傾訴傾聽。

  想到自己剛剛擔任班主任時,每次與家長溝通,心里總是忐忑不安,擔心表述是否恰當,擔心溝通效果不好。幾年班主任工作下來,慢慢摸到了些門路,又讀了朱教授對教師工作醍醐灌頂般的答疑解惑,整理了一些關于家校溝通的感想:

  每個家長都渴望與老師傾心溝通孩子的成長狀況,作為老師,上學期間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要比家長多得多,孩子在同齡群體當中的相處方式與在家中和長輩的相處方式比,也一定有所不同,這就注定我們一定會看到家長看不到的優點或缺點。對內向、不自信的孩子這些優點要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特別的愛;對開朗、自信的孩子,就要適時、適度地反饋,既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又要防止孩子因此驕傲,適得其反。面對缺點,如果是偶發、低頻率的事件,可以直接從學生入手,師生之間“內部解決”,這樣的情況有時沒必要跟家長有聞必錄,孩子與老師之間也需要有些“小秘密”,這樣孩子的家長一般也都是像朱教授說的“熟悉教育規律、懂得怎么去幫助孩子”的家長;如果是高頻率的事件,更不要急于找家長,老師首先要放平心態,急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一定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我們也不能期待短時間內發生改變。我們要從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入手,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法,這可能需要與家長進行一次、甚至幾次的長溝通。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身上的缺點,他們并不想總是在老師這里“復習”孩子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他們更想知道有哪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因為在家長心中老師更專業,孩子更聽老師的話,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溝通中更不能充滿批評甚至抱怨,一是要對得起家長的信任、期待;二是家長可能早就通過其他人或其他方式了解過孩子的情況,過多的批評會讓溝通陷入尷尬。有時家長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經很科學有效了,只是需要老師的肯定與配合,才會有繼續堅持的動力;有時在與家長推心置腹的溝通中,可能還會在無意間激發新的教育智慧,良好的`家校溝通一定是雙贏的。

  面對家長提出的各種要求,我也曾經很為難,有的想讓內向的孩子在課堂上多些發言的機會,有的想讓外向的孩子多些展示的機會……想馬上做到一方心中的十分滿意幾乎不可能,真的就需要耐心與家長溝通適合每個孩子的不同方式:內向的孩子需要先建立自信,讓他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外向的孩子也不能盲目展示自我,要找到最適合他的機會……只有家長認可老師的教育理念,孩子才會在這種良性溝通的基礎上站到最適合他的舞臺上。

  每個孩子都有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但這條路不是老師根據自己的喜好定下的,更不是家長依照自己的意愿定下的,它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思考與行動,一起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去發掘。正如朱教授所說“最好的教育是幫助人成為他自己”“我們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英雄,讓每個孩子的潛力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7

  寒假中收到了學校的教師共讀一本書——《致教師》。翻開這本書,才理解到本書中書名中的“致”字的與眾不同。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師寫給一線教師的一封封書信。在書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關于教育教學,以及教師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語重心長地解答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及個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苦惱。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讀過這本書后,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輩自身對教育的熱愛所感動,更從中體會到一個教育前輩對后來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讓我對教師這份工作更加珍視。

  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落實基礎訓練是平時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別關注這一篇文章——《讓語文回歸生活——如何做好聽說讀寫?》。

  多角度培養“聽”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在人際交往中,、聽非常重要。聽的時間遠遠超過說的時間。聽意味著眼睛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意味著能夠對說者予以及時的'反饋,意味著對人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如何落實這一點呢,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從還給孩子們聽的內容上進行豐富,并從聽的方法上與同學們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如何認真傾聽,有效的溝通,把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一輩子都受用。如告訴學生,在聽的時候要抓住關鍵字詞的意思來進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語調、身體姿勢、手勢、臉部表情和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在聽的時候也要及時通過點頭等動作來表示自己正在傾聽等等。也就是說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聽也應該作為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多渠道的培養“說”的能力,除了平時在語文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教學,書中更提醒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的表現欲,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說話的能力。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的讀寫繪項目和口頭作文項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將閱讀、情感、思維、表達整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寫繪的過程中,通過繪畫語言、口頭語言和文字性語言,讓學生更加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說“讀寫繪”是一種適合低齡段兒童的全新的閱讀,并解決了低齡段學生受知識所限無法完整的表達閱讀后的感悟的困難,為老師及家長提供一扇讓我們觀察、理解兒童的窗,更為孩子終身閱讀打基礎。

  提升閱讀興趣,促進語言積累。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都能夠學得好、記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師生共讀正是為了培養真正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學一起讀,假期里師生共讀一本書,都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積極閱讀,也建立了老師與同學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讓老師了解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恰當地引導學生去讀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書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師生共讀成為學生一向喜愛的活動。

  多鼓勵學生以說促寫、說寫結合,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課堂上,訓練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改寫、續寫或寫縮寫等等很多的訓練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書寫訓練。我們更要鼓勵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們寫的日記就寫得非常的精彩,思維也特別活躍,是寫命題作文所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多觀察,寫作能力也就漸漸以提高了。

  其實,由于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因此,我們訓練的內容形式上也應當不同。在提高學生聽些讀寫能力方面并沒有一定之規,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學中需要我們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才能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對新教育又有了些許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將課內課外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聽說讀寫合理組織,和諧操作,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有成效。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8

  孩子,天使的翅膀,我還你!

  漫步在光陰里,伴我枕邊的書換了一本又一本。近期,我枕邊的書是《致教師》。

  工作10年了,新踏入崗位時的新鮮感已慢慢淡去,撲面而來的一些教育困惑讓我絞盡腦汁,如何保持教育熱情?作為語文老師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怎樣挖掘后進生的潛能……太多困惑我的問題,竟然在《致教師》中找到了答案。

  《致教師》這本書,內容以書信的形式呈現,解答了老師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讀這本書,就如和作者朱永新面對面對話,娓娓到來,言有盡而意無窮,令我深思,也令我忍不住將書中的理論付諸實踐。

  作為一線老師的我,面對班上性格各異、智力不同的孩子時,難免會厚此薄彼。朱老師在《致教師》一書中說:“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解釋道: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不同的態度,往往是由于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但孩子是“借”學校這塊地方成長的,教師的職責,是要讓學校成為每個孩子的樂園,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個孩子真的都是天使嗎?是我把天使的翅膀折斷了,他們不能飛翔了嗎?所以,我決定還他們一對飛翔的翅膀。

  我們班上有個小男生,患有先天性癲癇,每天靠藥物控制病情,在學校里的前兩節課,他都是在睡覺中度過的。從一年級起,家長和老師都沒對他的學習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到現在三年級,我接班后發現他的拼音都沒學好。他也是上天派給我的天使嗎?但我決定嘗試改變。

  于是,每次課間,我都留在教室里,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為他補習漢語拼音,每天堅持。他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我怕他在家沒法復習,于是給他買了一套“拼音有聲掛圖”,讓家長在家根據掛圖配合輔導。現在,他不僅會讀拼音了,而且一年級下冊的生字也能在本上工工整整地書寫出來了。一次早讀,他悄悄塞給我一張紙,我展開一看,是一張畫《我最喜歡的孫老師》,惟妙惟肖。從那以后,只要有繪畫比賽,我必推薦他參加,結果不負眾望,他屢屢獲獎。這個案例讓我充分體會到教師一旦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挖掘他的潛能,學生就會帶給老師意想不到的奇跡,顯示出天使的真面目。

  新教育實驗的五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無限相信師生的潛力”,這就是告訴我們,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我們沒有發現的潛在力量,無論他是遲鈍的還是智睿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他們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這與朱老師的教育理論不謀而合,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教師的意義所在。

  朱老師說:“教育要關注一切的人,要關注教師,幫助校長,幫助家長,幫助社會上所有的人去發展,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每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我們作為教師常常會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他們的成績有優有劣,性格有好有壞,家境有高有低,但他們都是“借”學校這塊地方來成長的。我們不能因為家庭造成的千差萬別作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而是要發現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書寫自己的精彩。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用愛去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曾被我們忽略的。

  《致教師》整本書是朱老師對我們一線教師的關心,它給了我們做教師的理由,借給了我們一雙做教師的慧眼,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教師》更是以朱老師為首的新教育人的教育宣言: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一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里,有一條破浪的船。帶著使命,帶著愛,新教育人正在向沒被污染的遠方重新出發。

  讀了《致教師》一書,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的翅膀折了,需要老師來還他們一對飛翔的翅膀。作為新教育人的我,心情更是漸漸沉重,因為我漸漸心懷一種為重建心靈鳳凰涅槃的使命。

【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致教師》讀書筆記06-16

《致教師》讀書筆記02-10

致青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02-22

《致教師》心得體會04-26

《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4-21

《致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02-21

《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06-16

《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錦05-25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5-16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