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4-09-03 10:46:45 賽賽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2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2篇)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是必須的和必要的,經過培訓,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感方面,教師要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為實際的行動,要善于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于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于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秘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并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了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后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系,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于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為教師既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2

  面展開,歷史新教材走進了校園,走進了師生的生活,它使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會獨立思考成為可能。在知識能力、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情感價值觀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獨到之處。

  一、高中歷史二期課改教材的特點:以文明史為線索,以主題史為單元,就是所謂的“主題式文明史”

  有利于更集中地呈現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內容、特征及其過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會進步的狀態,它與野蠻相對而言,是指具有進步價值取向的人類求生存求發展的創造活動過程和成果。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標志?

  《全球通史》中解釋: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利、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化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征。我國史學界通常認為文明的內涵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組成。所以本書的第一大主題下的文明社會的標志“金屬工具”“文字”“國家”就是圍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

  為了避免與初中歷史的簡單重復。在一期課改的教材中,初一學習中國古代史,初二學習世界古代史,初三學習我們的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學習中外近代史至當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復。二期課改教材就避免了類似的問題。

  強調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發展、協作、競爭和發揚人文精神的時代潮流,符合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國際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比較注意吸收國內國外史學界的新成果,重視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重視社會的演進和我們身邊的歷史。再現一種民眾史、社會史、生活史。這樣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引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習高一歷史應注意的幾點原則:

  1、理解本課內容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地位,緊扣文明史的主線索。強調從歷史中了解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強調吸取在全人類意義上各種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的經驗教訓與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個歷史側面繼承發展的?如建筑、飲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而來,從而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體現文明的細部演進痕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3、注意了解各時期、各區域的文明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4、注意了解人類通過交往,各區域文明是怎樣影響、變化、發展與相互競爭,以開闊胸懷和視野,提高歷史意識和國際意識。

  三、新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課堂教學處理困難。

  2、以主題史的方式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跨度大,而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普遍較差,這給高中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

  3、新教材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須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而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時間很有限,上網查閱的條件不具備。

  四、問題解決辦法:

  1、面對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師必須在備課這一環節上狠下功夫,備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上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2、面對新教材突出專題和探究式的學習,要求學生知識面要寬,要學會收集、積累知識,建議學校的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校園網絡也應該定時對學生開放,同時建立班級圖書角。

  3、針對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的情況,可以有選擇性地對學生進行補習和輔導。成立歷史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

  五、對教師的要求

  當然,新教材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養刻不容緩。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是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各學科之中,從而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們創造條件盡可能多地改進和更新課堂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影視、電腦等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和技術,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這無疑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了,才能在教學中把最新最前沿的東西傳給學生,也才能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作為一名老師,還應該清醒認識到,信息時代相對學生來說,教師并沒有必然優勢,所以,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已經時不我待。

  2、更新教學理念乃當務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智育”的含義,它不僅是指知識,還應該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電腦已可代替人腦來儲存大量信息的時代,歷史教學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決不是大量史實的記憶,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認識歷史知識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用歷史意識考察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能力,用歷史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又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不能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師是權威,神圣不可侵犯,應該認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在于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3、更新專業知識是時代的要求。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社會是學習的社會,隨著新教材走進學生觀念中的“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學生從影視等各種媒體中獲得的正確或錯誤的信息實在太多,若老師死守有限且過時的知識,要想在素質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下,面對現在的學生群體,欲自如地為人師表,實在是勉為其難的。

  新教材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教師將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教材實施的條件。如果我們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那么教給學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必須要不斷提高和學習,做到終身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識傳給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樂于接受。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3

  為期一周的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讓我收獲了許多。在培訓學習專家和其他老師理念的過程中,也引導著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此,簡單概述本次學習的體會。

  首先,作為新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這是課改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理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而新課改是要改變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的選擇,并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想我們老師應該做到: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由重教師“教”轉向重學生“學”,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認真鉆研課標,重新審視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只有全國統一的一本歷史教材,教師上課只需要一本書而已。而新課改中,我們實行的是一標多材,共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且每種教材的內容會有些許的'不同,而高考卻是依據課標而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一個觀點:歷史的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是講授增減的唯一依據。在備課中,應深入研究課標內涵,把握課標的各項具體要求,針對課標的不同要求制定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我決定每節課之前,將課標內容首先在黑板上標出,讓學生第一時間去把握課標,從而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從備課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時時處處將課標理念貫徹進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第三,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的培養。新課標應時下,學生的思維活躍和批判精神應作為新課改下的首要問題來探索。老師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陳述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并應該敢于質疑老師的教學。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

  習和探討,培養學生的民主氣氛。所以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上課先由學生閱讀,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于有爭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手查找資料,制作資料冊或小報,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總之,教師的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置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

  不過,在這次的遠程培訓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師一樣有著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難度頗大的挑戰。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學觀念,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個過程必定是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磨合期。同時,新課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夠實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師發揮能動性,不斷的探索與提高。

  第二、新課改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課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被動接受、不會積極動腦的習慣,要改變他們的惰性,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同時,對于學生基礎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上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動起來,但對于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提出問題往往是一問三不知,怎么開展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其三、新課改過程中,新課標相應的配套體系還不完善,評價制度無法統一。對于一線的教師怎么教沒有明確的指導要求,這都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決,那還需要廣大歷史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掌握學生的認知心理,揚長避短,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4

  這次我十分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xxxx省歷史骨干教師培訓。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讓我這樣一個年輕教師有幸聆聽專家、教授及杰出同行們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新思路,這為我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啟迪。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的確,在這為期三天的培訓中,我收獲很大,真是不虛此行。

  本次培訓形式豐富多樣,專家引領、同行探討、各抒己見,目的都是為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這對我們歷史教師來說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其中關于有效教學這一點的討論我映像尤為深刻。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具備有效教學的理念。正如沈春華老師所說的,教師只有有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謂有效教學,首先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離開了學就無所謂教。教師要有“生本”課堂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時時與學生互動,這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課上得有趣味,有情理。在教學的開頭通過一些設問引入正課,使學生產生認識沖突,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淺顯的內容設置成深層的設問,層層疊進,讓學生進行縱向、橫向的思考。在一堂課的結尾,教師可以留下一兩道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體會,產生回味之美。

  當然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緊扣課程目標,它是引領教學航向的航標燈,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恰當的'適當的運用歷史材料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那么如何來檢驗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我認為要使我們的教學具有可測性。例如我在一節課上只用35分鐘時間進行教學活動,而剩余的十分鐘時間是用來檢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到達。可以通過學生討論總結,做題等多種方式,然后進行查漏補缺。

  總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課程目標,探究學情,以課本為依托,引學生有所思,有所議,給學生歷史感,還原到歷史當中,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方法、習慣和能力,這是歷史教師必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處,請給與指正。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5

  一、加強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學習

  我們必須真正的了解、理解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了解本課程標的程標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本課程的內容標準、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只有了解了這些內容,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包含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直接關系到歷史課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改進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服務的,教法改進是手段,學法改進是目的和目標。在教學中逐步推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

  三、轉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改變,僅僅是內容、手段、方法的'先進,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的。比如,我們的許多教師現在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學軟件,但其作用僅僅是輔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講授,而較少考慮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多年來統治我們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轉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可能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四、更多地關注學生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采用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征的方式學習歷史。這種歷史學習方式消磨了廣大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影響了歷史學習的質量,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并形成習慣,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6

  在20xx年這個熱情的8月份我們歷史教研組在我校敬知樓進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自主高考題訓練、小組討論高考取向以及最關鍵的聆聽專家講座。

  通過對于七位歷史教學專家們的教授內容的學習。使我對課改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進一步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1、擴展自己的空間,突破自己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要充實

  主要指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3、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4、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并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培訓,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7

  第一部分

  《中外歷史綱要》作為必修內容專家組在培訓期間特別強調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理性寬容、全面貫徹國家的意志以及特別強調學科素養。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歷史。

  本教材的編寫時序性很強是以通史體例從中國的古代歷史再到近代現代,其內容豐富主題明確、課與課之間邏輯清楚。教材內容欄目眾多、史料豐富、

  由于本教材的內容的量大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不太好處理其教學,這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挑戰:

  因此專家組對于教材內容量過大這一處理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教師:

  1、鉆研和把握新教材新課標的要求

  2、引導學生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

  第一點:整合的方式:對沒課的內容加以整合

  這一整合的思路是:適當的調整課文的子目,強干弱支,突出重點,使學習和研究的問題更為聚焦。

  第二點:對單元的內容加以整合:教材中的一個單元,由若干課組成。

  可以根據單元的的主題,整體考慮各課的組合,打通單元的內容突出單元教學的重點,跨課時重組內容。

  第三點:適當調整課題內容,合并同類型的知識點,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

  第二部分

  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適當的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

  同時要求教師要用教材教學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考什么教什么。現在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學什么考什么。

  專家組在對于什么是課程標準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說明;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

  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包含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后反思、實施教學評價(教學評價要多方參與)、開展課外活動。

  在參與本次的培訓的專家組中葉教授在對于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提出一種想法;他說道對于教材上所學的歷史,學生將來如果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很多內容也會遺忘,因此對于歷史教學因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為主。培養學生的學科精神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堅持落實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目標要求;歷史課程目標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得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課程的,形成歷史學科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學生的學科素養不能憑空形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知識的灌出,強調以學生為主在課堂的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

  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過程中要求教師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學習課標、研究課標、吃透課標、用好課標

  這一點不止存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同樣的也適應與新高考改革下,因此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止是要教好課更要去研究新課標同步進行。

  第二點強調學科核心素養:那么到底核心素養又是什么概念?

  首先從核心素養的目標上來看: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從目標中就可以知道需要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式、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轉向主動式、探究式、理解思維式的方向轉變。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念運用唯物史觀學習歷史,強調學生的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實證做出正確歷史解釋,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來增加學生的家國情懷。

  第三部分

  主要解釋新教材的重難點,我認為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對于新教材的改編中教師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部分專家都有了很詳細的闡述。而且也針對性的去說明這給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提供很好的方向,通過結合實踐的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變通。

  在新教材中圖片與插圖比較多,教師要更加強調對學生直觀性的培養。

  通過本次的培訓中我收獲到的主要有這兩點:

  首先對于課本內容的重組是非常的重要,以及課時問題的處理要適當的刪減。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強調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新教材的封面上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教材的封面與專家組強調的家國情懷與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存在契合,以及在仔細觀看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的過程中發現強調統一這個概念重點突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8

  從20xx年8月2日至8月9日,我參加了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網絡培訓。培訓期間,每天認真的收聽專家的講座,撰寫心得體會,與同行積極交流,努力完成作業。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大開眼界,了解了全國歷史教育的最新思路和多種教法,增長了見識,同時,也使我深深地感到我們和其它地區的差距之大,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通過這次培訓學習:

  一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使我獲得了新課程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而且是全體學生和全面和諧的發展,還要尊重個性與共性的發展。教師應該在這些行為方面轉變:學會默默傾聽來接納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問題來關注學生;友善與學生的對話與溝通;引導學生并澄清和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更注重以人為本,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學生能健康成長,為了學生能學以致用,而不是成為學習的機器。

  二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提高學生在課堂有限時間的學習效率,要提高學習質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任務并不是減輕了,老師更要多思考,對課堂的準備要更細致,老師們一定要勇于挑戰新課、難課,提高自身駕馭新課的能力。

  三了解了新的教學方法。以前學生是單純的學習書本上的知識,

  為了高考而扎身題海,學生不明確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東西。而新課改注重探究式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目的更明確。

  四對新課程教材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歷史課程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對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改變了以往歷史課程的編排體系,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以專題式和中外歷史合編的形式構建了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新體系。

  這次培訓,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將起到極大的指導作用,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做到:

  一、關注課程改革

  古語說的好,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不打無準備的戰,唯有正視之,才能攻克之。新課程較之以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應積極應對。

  二、轉變教學觀念

  盡管現在一再強調素質教育,摒棄應試教育,而且研究性學習已列入高中新課程計劃,但是,目歷史教育仍存在著大量的“滿堂灌”或“變相滿堂灌”現象,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得到要根本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占領課堂。教師只是為讓學生聽懂而“教”,學生更是在拼命為聽懂教師的教而“學”,教師在教學中屬于主動的主體,而學生則為被動的客體,這顯然有悖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更不適應新課程改革,如果不改變這種觀念,歷史本已岌岌可危的地位,可能得到進一步削弱。為此,我們歷史教師要及時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職責,教師不光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不能僅滿足學生“學會”,要引導學生“會學”,所謂:授之于魚,不與授之于漁。也就是課堂教學,教師要變“教”為“導”,教師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導演者,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歷史重現它迷人的一面。如近段時間興起的“發現法”教學就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這創設問題情境,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引發學生探求創新的欲望,精心鋪設臺階,把學生引入“設境探究分析發現解決”的主動學習中去,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三、不斷充實自己

  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無論“必修模塊”抑或“選修模塊”都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造、去落實。課程改革的成敗歸到底取決于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因此,作為新課程的教師僅僅局限于教師個體的“職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它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歷史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已、積累知識、拓展思維、迎接挑戰。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9

  20xx 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我參加了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雖然只有兩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盧曉榮等各位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自己才對一年級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剛開始我對教材的認識沒有那么的精深,不過聽了專家老師的詳細分析,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特點。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這一點,讓我在潛意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拉近課本與學生的關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內容提示及一些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如:識字課。我們要了解它的編寫形式、特點。1)、內容與專題緊密聯系。2)形式多樣,體現出要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3)采取韻文的形式編寫,易于朗讀。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借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必要時,我們可以采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而是加強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的層次性,將發現的識字方法遷移到學習中,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和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不過要時時對生字進行復習和鞏固。

  2. 結合拼音認識漢字、學習詞語和兒歌, 提倡學以致用,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教材倡導學用結合,在運用中學習。教材中安排了詞語和兒歌,并且結合詞語和兒歌的學習認識幾個漢字。這些詞語,都是由學生學過的音節組成的常用詞語,每課的幾個詞語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語言特點。所選的兒歌也都包含本課新學的音節。這些詞語和兒歌,為學生鞏固拼音、復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提供了語境,體現了拼音學習的工具價值,同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形成初步的語感。

  3.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如果我們用大量的作業把學生課余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學生便喪失了自我發展的空間,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4.重視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考慮學生起點,著力改進學生日常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缺少交際意識、不考慮對象場合等不良交際習慣。教材中的幾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相互尊重。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基點,是需要從一開始就著力培養的交際習慣。

  總之,這次小學語文教材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閱讀筆記,結合實際,把本學期教學開展得更好。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0

  10月16-18日,我參加了在東營廣饒實驗中學舉行的人教版新教材培訓。10月17日上午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歷史教研員夏輝輝結合大量的案例談了《基于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設計》,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編輯室副編審余桂元介紹了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教科書的編寫特點及教學關注。18日上午上午東營市實驗中學與廣饒縣實驗中學的兩位老師分別執教了《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與《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接著東營與威海的兩位專家針對這兩節公開課作了精彩的點評。

  夏輝輝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1.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2.厘清核心素養中的幾對關系,一是厘清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之間的關系,二是厘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3.核心目標教學,尋找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夏老師認為一節課的核心目標是撬動地球、提升認知的阿基米德支點,如果教學目標不清,則教學無中心,史學無神韻,觀念無靈魂。因此,夏老師建議:一在總的歷史坐標上挖掘歷史課堂核心目標;二在歷史的細節處挖掘歷史課堂核心目標。

  余桂元老師指出要讀懂教材用好教材,理解課標與教科書的關系,并從以下五個方面作了介紹:

  1.立足時序,建立時空觀念

  新編歷史教材按時序編排,即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敘述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呈現清晰的歷史發展線索,傳授最基礎的歷史知識,在總體打通的前提下,分階段設置單元,概述每個歷史發展時期的階段性特征。與此同時,以文字敘述與歷史地圖呈現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歷史進程的空間背景,了解我國歷代疆域變化,形成初步的時空觀。例如七年級上冊共分為四個單元: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是按照時序進行編排的。

  2.點線結合,呈現歷史面貌

  新編七年級教材更加關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即人們常說的具有典型意義的“點” ,由若干點串起一條條線,每一條線通常能縱向說明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問題,貫通解釋中國古代史上各個發展階段以至整個古代歷史的整體面貌,這就構成了我們習慣上所說的“面”。這樣,就能收到“點線結合”,“以點帶面”的功效。

  3.圖文并茂,培養學科感情

  編者追求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格式各樣的欄目和多姿多彩的圖片,全方位的落實課標規定的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圖文并茂、賞心悅目、嚴謹科學的歷史教科書,讓學生養成對歷史的感情。

  4.精心謀劃,構建教學平臺

  ①教科書各板塊相輔相成,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正文是核心,導言與輔助欄目、課后活動、知識拓展,以及大事年表,共同構成有機整體。②新版課程標準為課改創造了條件,也給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了空前的挑戰,隨著知識點的減少,教科書串聯上的許多節點出不來,需要找出合適的鏈接體系,或明顯、或隱含的為教學創造條件,構建平臺。

  5.完善配套,豐富教學資源

  傳統的教學資源主要有教師教學用書、同步解析與測評、地圖冊等,此外還有許多新媒體,如配套光盤、人教網站、面對面培訓、遠程培訓等等。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與《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兩節示范課各具特色,教學方法先進,板塊教學應用得心應手,板塊名稱獨具匠心,教學流程清晰順暢,問題設計獨特而巧妙,師生互動積極而熱烈,知識點落實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1

  開學初期,區教研室從xx請來著名教師王xx老師,為全區政史老師做了一次關于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的幾點思考的培訓。雖然這次培訓主要講的是關于歷史課的思考,但是向來政史是不分家的,對于教政治的我也有很大的啟發。

  一、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

  教育是以育人為本,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不但要培養人才,還要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三維目標的核心。而三維目標是一個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知識目標是能力目標的載體,能力目標是知識目標的運作,一定知識的積累,能夠促進人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主要體現了課標對歷史學科的高度重視。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應該是學會學習方法的過程,要寓才于教,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對于教學目標的制訂,我們要依據課標要求,課程內容,學生的學情,學生情況,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考慮。要制訂明確、恰當、可實現的教學目標。還要有學習方法,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結論應占有大量材料。

  二、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

  現代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效的學習活動過程。教學過程是以學為重心,教的目的.是學,所以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主題。而衡量一堂課的質量,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王老師還提倡構建探究式歷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促進學生探究的動力,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而教師要善于設問質疑。設置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允許學生發表錯誤的觀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意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手段,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努力讓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設置討論的問題時,要適當組織教學課堂討論,討論的主題要明確,有思考的價值,同時,討論前要作鋪墊,保障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時間,進而優化課堂效率。

  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要求教師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幾種教學方法達到最優結合。多媒體應用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王老師強調,教學中不能把多媒體教學變輔為主。同時,多媒體的應用要簡明規范,不應用的過多。

  四、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

  教師的語言基本要求是簡明準確,力求鮮明生動,富有感情色彩。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字”話要適當口語化,能深入淺出,讓學生聽會聽懂。對于教學內容,現在對教材處理的問題,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教師可適當處理,但要做到科學、準確,處理教材要有一定的創意,至少要有教師個人的理解體會。

  五、專業功底與文化素養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

  王老師強調,每一位教師要對自己有高標準,特別是青年教師,要“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課堂教學所講的內容不能只局限在課本、教參的范圍內,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最后,王老師給每一位老師提出了建議,要揚長避短,重點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無。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2

  “為了一種召喚,你注定要跋涉眾生,不要問能得到什么,追求本身就是神圣。”

  ——題記

  曾幾何時,歷史課是個多么令人沮喪的字眼。副課的注解使它蒙上受輕蔑的面紗。可我偏偏不信邪。我的想法是:教育園地不應該一枝獨秀而應是百花齊放,爭齊斗艷。朝著這個理想,我們歷史教研組把重心放在了課堂,立足課堂、站穩課堂、不斷反思,希望通過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通過課堂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通過課堂反思促進教師的成長。于是,我們歷史教研組扎根于課堂教學。

  “駕馭”一詞來自人類乘騎的`心得。蒙古馬威猛鎮定是戰爭之良馬,駱駝耐饑耐渴適于沙漠旅行,而騾子耐力強脾氣溫所以用來拉貨。人們這樣歸類驅使是因為熟悉它們各自的特性。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與騾子、馬一樣可以有更合適的用途。刪、減、加、添、切地重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研讀課標、熟練駕馭教材成為我們每次集體備課的必修。

  行春風,灑秋雨:四天的全縣歷史集中培訓,我們對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反思、課題材料的厚實與精彩、對歷史教學的感悟。一例例、一幕幕,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次次涌向心頭。

  歷史課堂,承載著我們的辛勞,也承載這我們的夢想。我們精心打造課堂、精心打造我們的教育人生。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3

  在暑假期間農墾總局組織我們歷史教師在農墾教育學院進行了集中培訓,我有幸參加,感覺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因為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為我所用,納百家之長解我所困卻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會走得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邊的路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4

  隨著歷史新教材的使用,為了讓高一二教師深刻領會新教材編寫理念,貫徹新教材課標要求,學校組織我們高一二年級于11月23日進行了新教材專題培訓。本次培訓主要以高二選擇性必修教材為講解內容,正好今年帶高二新教材,聽了各位專家對新教材的精彩講解,受益匪淺。

  上午專家主要介紹了三本選擇性必修教材的課標要求與學業要求,了解選擇性必修主要是以專題史的形式呈現,包括若干具體探究問題、學習單元、小專題,概述基本發展線索,選擇一些重點史事敘述。教師要做到梳理教材體例結構、內容線索與要點,更要從問題探究的角度明確主旨,確定探究的主題,把握問題指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從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到學生合作探究。

  下午專家主要以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為例,包括地域文化發展、交流與傳播途徑、傳承保護和共享,體現文化的多樣性、交互性和傳承性,貫穿兩條主線:一是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極其歷史傳承,二是文化交流傳播的主要途徑、方式及其歷史變遷,每條主線又包括若干小專題。通過學習,明白教師要對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吃透課標與教材,整合教材,化繁為簡,才能方便學生理解與學習。

  新教材既要求貫穿整個通史,也要求全面覆蓋各個重要歷史節點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教師要鉆研和把握課標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一是要學會適當地整合教材,教師要學會在教學當中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要對每節課的內容加以整合,強干弱枝,突出重點,又要對單元內容按朝代按專題等進行整合。二是要改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新教材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追求全面發展。歷史教學的價值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教材的教學任務就不再是讓學生記住繁雜的歷史知識,而是要學會運用歷史知識去解決問題。適當地在課堂上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與能力。

  通過兩位專家對教材編寫理念的介紹,我理解了新教材編寫的`價值導向:一是體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二是滲透學科素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三是注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與社會責任感。這些理念與素養要在以后課堂與教師的言傳身教中慢慢滲透。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材有了整體把握,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培訓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應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爭取歷史能取得好成績。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5

  歷史者,記往昔成敗、載王朝興替、錄先賢往事,是描述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總結人民生活經驗與文明之學科也。本人教學歷史多年,深感教學事大,非朝夕所能成就。茲對教學體會略作例舉,盼有益于同仁教學。

  一、調動學生的能動作用

  用心去改變長期形成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現象,確立輕松和諧的教與學關系。允許學生持有不同意見,認同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互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展示自我,施展才華。比如有的學生說大將軍衛青表面上對士卒體恤較多,威信很高,實際上城府極深,考慮問題周到,行事果斷而干脆,不養士,老謀深算等。教師就可以以此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分析衛青的為人和處世,學習他智慧的一面。

  二、教師要博學多聞,注重對學生的德育

  《慧人慧語》中說: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歷史教學亦復如是。眾所周知,照本宣科是教育的失敗。對于歷史教學而言,尤其如此,淺于研究歷史者難知此言深意。如教學涉及秦檜,我詳細介紹了秦檜:800多年來,秦檜惡名昭彰,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不過,秦檜的文采獨霸一代,其書法更是非比尋常。《書史會要》云:“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頗有可觀。”秦檜創造發明了流轉千年的漢字印刷字體,因為罪行而被稱為宋體而非“秦體”。秦檜倘若有知,一定會感到失之甚多,而所得至堪痛嘆。

  秦檜將死,高宗甚為欣慰,免其職權,擊破秦檜讓子秦熺接替相位的美夢。而大詩人陸游在四十年后撰的《老學庵筆記》稱秦檜為“堪恨堪憐”,則更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紛紛發言。下課鈴聲響起來了居然充耳不聞,依然沉浸在饒有趣味的歷史學習中。

  三、高中歷史教學要讓學生參與活動

  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要讓學生“唱戲”,翻開課本,不能一味地宣讀,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其中,激活課堂情緒,要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例如,在《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中,我問學生,為什么那個時代有八股文出現呢?請根據歷史內容思考。在授課以前我讓學生們上網查找資料,并鼓勵他們去圖書館。由于準備充足,在上課中,學生們能夠紛紛發言,陳說八股利弊。然后,我進一步提問:如果現在仍然是八股制度,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留的作業就是讓學生課下思考。這樣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讓學生深入當時的社會環境,并能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四、重視考試方式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要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考試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面臨著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考試過程中要注意考試的方法、策略等,形成良好的考試習慣。

  五、借歷史之鏡,審視自己

  在1841年的鴉片戰爭中,一次清朝政府的軍隊偶然抓住了幾個英國兵,道光皇帝龍顏大悅,親自審問說:“汝國其地幾何?英吉利到我回疆有無旱路?”幾個英俘面面相覷,啼笑皆非,無以言對。當時,清朝夜郎自大,自以為是“泱泱大國、煌煌天朝”,自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剛愎自用,不可一世,堪恨堪憐。道光帝的幼稚無知反映出來是什么?無非就是清王朝的妄自尊大。這種思想把國家和人民拖進了深淵,民族裹足不前,社會因循守舊,政府朝不保夕。 我們學了歷史,就要借鑒前人的經驗,充實自己,自強自立,將來走到社會上,任何事情都要拿得起來放得下。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手段越豐富,學生學得越積極,讓我們將滿腔的熱忱化為教學的動力,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教育事業,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6

  近日,我有幸旁聽了高中歷史課程,一次意外的機會讓我領略到了歷史的魅力。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對歷史產生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我將從歷史的重要性、歷史的真實性、歷史的發展規律、歷史的啟示以及我對歷史的態度這五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備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歷史可以讓我們了解過去,這是我們認識和理解現在、展望未來的基礎。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能夠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了解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人物、事件和脈絡,從而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培養了我們的歷史意識。其次,歷史可以教育我們,讓我們從歷史中吸取智慧,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歷史上的偉人、思想家和文化遺產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啟迪我們的思維,磨煉我們的品格,使我們成為有理想、有信仰、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歷史的真實性是學習歷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歷史是根據史料和文獻記載來進行研究和還原的,研究者必須通過辨別真偽、篩選真實的史料,才能還原歷史真相。但由于史料有限,歷史的真實性也難以辦到百分之百。在歷史學科中,我們常常要面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多種解讀,不同的學派或個人往往有不同的歷史觀點。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以辯證的思維方式來審視歷史,對不同觀點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點。

  歷史有其發展規律,這是我們學習歷史必須了解和把握的。歷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無數次的起伏和變革,總結出了一些普遍的'規律。例如,社會形態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等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歷史的脈絡,深入理解歷史中的事件和人物,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并從中得到啟示和借鑒。

  歷史給予我們的啟示是無窮的。盡管歷史不能完全重現,但歷史劇烈變革的基本原因、進步與倒退、興衰的根源,以及一些重大問題的規律并不難以把握。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思考,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總結歷史的教訓,避免走彎路和重蹈覆轍。另外,歷史還可以用來鑒定和判斷當前的問題和現象,為我們提供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歷史給予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智慧,我們應該學會借鑒歷史,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對歷史的態度是對歷史學習的最后一個問題。對歷史的態度不僅僅是對過去的了解和學習,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歷史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追求。歷史學習能夠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情感體驗和藝術鑒賞。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學會尊重歷史、熱愛歷史、感悟歷史,最終將歷史轉化為自己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總之,這次旁聽歷史課程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歷史的重要性、真實性、發展規律以及給予我們的啟示和教育。我將繼續學習歷史,不斷提高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將歷史的智慧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歷史不僅是過去的鏡子,更是未來的靈感,我將用自己的行動書寫屬于自己的歷史。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7

  高中是一個對于我們的基礎知識體系進一步細化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深刻的意識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高中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將素質教育和高考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作為一名高中的歷史老師,我將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改變教育理念,學習教學創新

  過去的教學大都是沒有工具,也沒有教學的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每一節課都是完成教學的進度為主,照著課本進行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問題不予理睬,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漸漸禁錮了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讓學生覺得課堂是枯燥無味的,也使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主動改變我們的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比如講多媒體的教學應用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歷史記錄片,當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時,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的深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時不再是將書本上的內容一股腦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老師去提點和進行補充,讓課堂變得有趣。

  二、向課堂要質量,備課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將教學變得更加有質量,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更加的快。課本使我們必須要熟知的,利用每一個素材制作好資料,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進,而不是在課后就還給老師了。

  寫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怎么將刻板的文字講的生動有趣,就要在準備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提問題,老師進行解答。這樣使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他們自主的學習,提高他們對于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8

  今年于我而言注定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剛剛畢業踏上講臺,就遇上了大型課改,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去年在實習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新課標,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舊課本的教學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今年剛上崗的第一年,就是新教材。在拿到實體書之前就在網上找到電子版的大概通篇瀏覽了一下,發現改變巨大,幾乎是“改頭換面”。

  首先是體裁體例,由專題史到“通史+專題史”,在新高考改革下為了應對考試,必然在第一學期內上完《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二學期上完下冊并且還需要留出一點時間為合格考復習。最直觀的是教材的厚度,內容含量明顯擴增,出現了很多原先沒有的概念和事件,似乎對學生的記憶和邏輯能力提高了要求。面對新教材,作為一個新手是真的不知從何下手。

  培訓第一天早上,是葉小兵教授的講座。他先指出了新教材的特點和較難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恰恰是我在組織教學時真正感覺到困難的地方,例如教材總體容量較大,涵蓋面廣,知識密度大,課文語言較為凝練,有些表述若明若暗。作為通史體例的教科書,最重要的是內在的邏輯關系,各單元之間與各子目之間是否能夠很好地過渡銜接。因此補充了許多諸如“東南互保”的之前高中歷史教科書上沒有的事件,以便于更好的將漢族地主的發展崛起這條線索串起來。

  面對這些困難,葉教授給出了幾點建議。第一,要轉眼和把握課標的要求,要將教學重點定位在比具體指示更上位的歷史認識上。第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不要替代學生把握教材,而要讓學生學會梳理課文內容。這一點要求其實不僅僅是在新高考的環境下提出的,而是歷史學習一直以來要求,但即便是這樣,也很少能有學校由學生能夠做到自主梳理框架結構。第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葉教授給出了幾個整合的案例,似乎確實是把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縮減精煉了,但實際上要講的東西還是要講,并不是并入某一個結構中就會減少很多,或許這樣整合會使得子目之間或者子目內部的邏輯關系更為完善,更便于教學吧。第四個建議四設計主題學習的過程與環節。這一建議其實在過去的'歷史學習中也有要求過,但是似乎執行得不那么好。在過去強調學生應試能力的考試中,大部分學校很少采取主題式的教學。雖然理論上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或許可以更好地吸收和接受,但是這對教師營造情境、提出任務的要求更高,大部分教師或許無法達到目標要求,甚至達不到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不知道主題式教學是否會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僅存在于比賽視頻中。

  接下來的兩場培訓分別是由孟偉老師和邊海長老師來主講。孟偉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一線教師,她結合自己做過的課,給出了一線教學的建議。從“腦中有課標,胸中有情懷,眼中有人物,手中有方法”這四個方面給出了不同的教學實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出現在學生思維的盡頭。還展示了學校的一個特色課,即歷史寫作。關于歷史寫作,其實我也有想過,就是舉辦家史征文大賽,但又有些顧慮,比如有些學生擔心因此涉及到隱私問題,或者有些學生的家庭比較普通就覺得沒什么好寫的,也可能會出現為了使文章出彩歪造的情況,也擔心學生會因為這個太擠占時間而敷衍了事。具體情況還是要看本校學生的情況而定。

  邊海長老師強調了一下新教材的立足點,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這五個素養之間的、與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指出了新教材的編寫理念、突出特點和新教材輔助欄目設置的意圖和作用。給出了各個欄目應該如何利用的建議,新手教師對于如此種類繁多的欄目也不至于不知所措。最后給出了部分新教材重難點內容的解讀。時間比較緊張,信息量還比較大,感覺對于拿到這么厚厚一本教材的教學新手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的。可惜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辦法全部講完,也是有點遺憾。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9

  我通過xx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參加了歷史培訓,此次的培訓學習活動,我收獲頗豐,這次培訓為打造一名優秀歷史老師設置了學習的平臺,讓我從中了解到平時歷史教學存在的不足,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多渠道多領域的傳授歷史知識了解歷史信息。

  在這一段時間內,我聽了歷史專家的講課,看了他們的案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怎樣提升教學水平,對我影響很大。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就如無米之炊無源之水。而我的專業并不是歷史,而是政治,雖說“政史不分家”,但專業知識畢竟比較貧乏,因此,實際工作中,我要想做個稱職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護、尊重學生。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么你的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沒有學生會喜歡聽一個沒有愛心的、不準中自己的老師的課的`。因此,在課間、課后我都十分注意做好,批評學生注意自己的措辭,十分關注且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當然,對學習也嚴厲。這樣,學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誠,自然就喜歡與你一起共同交流學習。上課期間,要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等這些都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尤其是那些我們眼中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更應該給以更多的關愛。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不喜歡、忽視關心這類學生,使他們更遠離學校這個大家庭,越走越遠,輟學、做壞事等。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不斷發展,引導他們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是我們為人之師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總之,這樣的學習我收獲很大。做老師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還要關心愛護學生。上課前做足功夫,把課上得更生動些,讓老師和學生有著朋友般的關系。就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歷史課生動起來,提高課堂質量,更好的提高歷史教學成績。我將學以致用!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20

  作為一名高中生,歷史課程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大挑戰。然而,當給予機會旁聽高年級學生的歷史課程時,我終于有了機會迎接這個挑戰。通過旁聽高中歷史課程,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到了歷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這篇文章將圍繞我所學到的幾個主題,展示我在旁聽歷史課程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旁聽課程讓我更好地理解了歷史對于個人的意義。在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個人的歷史故事和經歷,這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族、社區和國家的歷史,通過了解這些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舉個例子,通過學習中國歷史,我明白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為今天的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種對于歷史的理解,讓我對自己的根源感到自豪,并且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其次,旁聽課程還讓我認識到了歷史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從歷史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已經發生的事件,從而避免重蹈覆轍。在課堂上,我了解到很多歷史事件對于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學到了如何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例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看到了戰爭對于世界各國的巨大破壞力,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戰爭的可怕。通過了解這些歷史,我們可以認識到戰爭的危險,從而更好地促進和平。同時,歷史也是社會進步的指南,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到社會進步的過程和艱辛,從而更好地為未來的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此外,旁聽課程還讓我認識到了歷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歷史不僅存在于教科書中,它也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現實生活。通過旁聽課程,我學到了很多歷史事件對于當今世界的影響。比如,在學習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我看到了美國獨立戰爭對于現代美國政治體系的影響。這讓我認識到,過去的歷史事件會對現在產生影響,而我們作為當代年輕人,理解歷史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至關重要。

  最后,旁聽課程還讓我體會到了歷史課程的挑戰和樂趣。歷史并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它需要我們對于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課堂上,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培養了對于歷史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學習歷史,我開始意識到歷史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這使得歷史課程不僅僅是為了記憶一些事實,更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通過旁聽高中歷史課程,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到了歷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歷史不僅是我們過去的記錄,更是我們未來的指南。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對于我來說,旁聽歷史課程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它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歷史課程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21

  黃家驊老師在課堂上發出了疑問“幸福的教育在哪里?”個人認為,幸福的教育應該是雙方的:教師教的幸福,學生學得幸福。當然目前的實際情況還是教師教的不幸福,學生也學得不幸福占多數。這與我們傳統的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相關。所以教師必須盡快的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除了轉變教學觀念外,還應讓自己的內心保留一份凈土,關愛、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當孩子們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上的課,你們一定都是幸福的。

  很喜歡翁乾明老師的課“簡約化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試想一下,當一名教師將一節課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用最簡潔的方式,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是一種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當然,要達到這一切,教師必須做好準備。教師首先要備好課,才能在此基礎上去除多余的環節,去除表面的熱鬧,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師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想學,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預設,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把最關鍵的部分展示給學生。

  喜歡一句話“大道至簡”。

  程靈老師的“教師的心態調適”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心態決定狀態”、“要處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問自己,對一些工作、任務,到底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好像更多的是抵觸。而事情總是要做的,抵觸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不煩換個角度、換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處想,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經經歷,將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風景。

  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前不久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檢測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竟高達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內,由于工作壓力大,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出門后明明已經鎖了門,但下了5樓又重新沖了上來看看到底鎖了沒有。

  后來,開始慢慢的嘗試轉變,每天告訴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著面對生活”,當然離不開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樂”,這種心理暗示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適當的改進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興時唱唱歌,不高興時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會平靜許多。消極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總是要做的,還不如換個心態,積極的心態能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工作也會更順心。

  林藩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強調從教學環境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有效性,這對我們平時的上課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針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林藩老師強調要教方法、教思維、教實踐、教經驗、教道理、教思想,一言道出了真諦。即教師教授學生的不應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而是學生思維的方法,最終達到學生可自我學習的狀態,就算沒有教師,但只要掌握了思維的方法,學生同樣可以取得進步。反之過去的教學,教師往往沉溺于對知識的灌輸,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而該理解的卻沒有理解,一個為什么就可以倒一大片,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思維的扼殺,更不用說培養終身發展的人才了。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22

  光陰荏苒,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在中學任教已經整整三十多年了,回首這些年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萬千,隨著歲月的流轉、教齡的延長,我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認識不斷升華,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經驗不斷積累。現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在這里和大家作個交流,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為了上好每一堂歷史課,總是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廣泛搜集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歷史課,尤其是高中歷史課,理論較為抽象,往往給人以枯燥無味之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不是很濃,如何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認為應緊緊抓住歷史課的學科特點,歷史課是中學階段最能反映歷史發展的一門學科,學科內容與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在上課時,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許多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的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興趣,引發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以“講”為主,“讀、議”結合

  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所以因學科而異,因學生而異。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以“講“為主,”“讀、議”結合。

  運用講解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啟發學生思維,表達教師情感,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講解是思想歷史課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藝術,講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簡潔地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知識,引導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

  以“講”為主,并非“滿堂灌”,我在講解之前,經常要求同學認真看書,積極做好準備,閱讀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獨立思考,學會怎樣讀書,通過閱讀,使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抓住學習的要點,增強學習的能動性,提高聽課的效率。

  除了“講、讀”之外,在教學中,我還經常組織學生對某些問題展開討論,討論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個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辯論,相互學習,共同研究,達到理解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巧設練習,鞏固教學成果

  “練”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鞏固知識的一個途徑,教師講得再好,如果不進行鞏固,這些知識就會逐漸被忘記。“練”不是盲目的追求練習的數量和練習的次數,不能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負擔,要練得當,講求效率,即要巧練。

  巧設練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的認識結構的過程,有效的練習可以促進它的完成,課堂練習不僅僅是對所學新知識的簡單復和反饋,而是要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興趣的廣闊天地。

  第四、注重解題思路的能力培養

  無論是單科的簡答題還是文科綜合的'歷史題,突出特點是注重能力的考查。題目設計靈活,角度多變,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萬變不離其宗,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試題設計都緊緊依據社會歷史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公眾問題,采用顯性或隱性的方式來設置情景材料,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但一般都要求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回答,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何意義”等,題目要求回答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有的則要求全面回答。設問強調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突出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創新運用能力的考查,即對學科思想方法領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所以我在教學中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

  第一,認真審題,把握命題旨意。一是要在仔細閱讀情景材料的基礎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幾層意思,有的可能有一層,有的可能有多層,然后歸納出各層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二是要明確題目的設問指向,即弄清是回答“是什么” 的問題還是“為什么”的問題,是“怎么辦”的問題還是“何意義”的問題,是運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還是運用歷史常識。

  第二,回歸教材,尋找理論依據。在審題的過程中,要從材料的中心旨意中“折射”理論依據,即課本在這個問題上所運用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以及黨和政府在現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第三,事理交融,科學組織答案。用課本所講的理論知識或黨和政府在現階段的重大路線、方針和政策,結合題干材料簡明扼要地分析,說明材料中所反映的問題,精確地組織答案。具體要求是:觀點原理要準確,緊扣題意來表達,事理交融要點齊,扼要簡潔層次明。

  總之,隨著教齡的遞增,相信在未來的教學生涯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積累,不斷提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更多、更好的業績。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09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05-19

高中歷史新課程培訓總結11-30

高中歷史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2篇)03-08

高中歷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5篇)03-09

高中歷史教師培訓總結03-08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0篇)03-10

新教材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3篇)04-03

高中歷史的心得體會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