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22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
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已經五年有余了,在工作崗位上經歷了許多的甜蜜,卻也有諸多的困擾,可是每份工作都不會有人來教你,只有自己親身去經歷、揣摩,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在我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時,眼前不覺一亮,可是又在那想,會不會又是一些理論知識呢?因為我需要的實踐的經驗,需要在碰到困惑時,從中取得一些啟示。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目錄由七輯組成。
第一輯中我喜歡里面的一篇小文章——愛可以這樣簡單,寫出了我的心聲。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就像個魔術師,面對不同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教育當時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那份愛。但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不乏來自同事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沒法再像愛過去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真累!”確實,老師們一天下來,有時用“身心疲憊”來形容一點兒不為過,但愛孩子就真的那么難嗎?答案是否定的。愛,也許是簡單的一個擁抱、甜美的一個微笑、輕輕的一聲問候。也許還可以更簡單!
其實,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去愛孩子,可每次愛得卻有點急,急著讓孩子接受我們的愛。孩子年齡太小,尚未成人,他們各個方面的發展不全面,難于一下子把愛轉移到老師身上來。老師應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其慢慢地接受老師的情感。我們老師愛的面太窄,只愛“好孩子”,只愛孩子“好的方面”,難于接受“不聽話的孩子”及孩子發展“不完善的方面”。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不同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孩子。即使同一個孩子,他各方面的發展也不是同步的,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使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而不是以各個方面都優秀的標準來要求他。再次,我們的教育目標太高,缺乏針對性。孩子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應該不一樣。如果我們的教育目標缺乏針對性,就會早場目標與實際的脫節,難于讓孩子接受,更難于讓孩子愛上老師。
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臉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蹦切┏晒Φ娜,哪個不是對工作本身充滿興趣與狂熱?而那些一開始工作就板著臉,好似痛苦莫名的人,到頭來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可見,成功的奧秘來自微笑。微笑是人間的花朵,它芬芳動人;微笑時生命的綠洲,它清新怡人。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天真、活潑、靈動、可愛又充滿幻想的孩子,他們幼小的心靈更是需要微笑。
孩子的認知是感性的,他們不會從品德、行為等方面去評價一個人,往往僅從一個人的外表便直接得出結論。不管你學歷高低,不管你是不是名師,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老師是喜歡自己的,他才可能向你敞開心扉,展示出他心中的秘密,接受你的教育。
我們班梁凌菲小朋友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她的確也是個很愛動的孩子,有時她會把她的腳放在椅背上,有時大聲地與小伙伴說話,上課中總要被打亂幾次,但只要她仔細聽,每次的回答也都能說到點上。所以我對她比較嚴格,記得有一次與她媽媽交流時,知道現在的她還在讓爸爸喂飯吃,就覺得很驚訝,后來才知道,原來是爸爸一直想要主動喂她吃,并不是她愿意這樣做的,她媽媽還說,女兒在家里說,她喜歡笑起來的余老師···
看來,在我們心目中,愛她就對她嚴格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苦心,微笑的老師,才是孩子最喜歡的老師!
我覺得我又該反思了。是呀,雖然是老師,可我們卻一直在不停地學習著,在反思著。
我們的容貌是天定的,明眸皓齒、面若桃花,那是上天的恩賜,誰都不能強求;我們的品味是自主的,高雅脫俗、卓然優雅,那是我們的選擇,誰都可以做主。那么我們也可以選擇微笑,因為連蝸牛都知道,微笑也是禮物,可以送給朋友,讓大家一起快樂!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還要做到言行舉止健康、高雅、自然,待人接物真誠、熱情、謙恭,儀容整潔、美觀、得體,這些都是對于教師個人修養的基本要求。在懵懂的孩子面前,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也只有我們自身不放棄對于正直、正義、寬容、進取、勤奮、豁達等等高尚品格的追求,才能以身作則,為孩子率先垂范,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學相長。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提高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比如,提高了文學方面的修養,談起話來就有內涵,使用語言就會文明、優雅;提高了美學方面的修養,便能了解色彩的搭配,提高審美情趣,穿著打扮自然會更得體;提高了音樂、舞蹈方面的修養,舉手投足、聲音表情燈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時相互的,愛更是相互的。我們平等地、友善地、真誠地愛孩子,孩子也一定會給予我們同樣的愛。只要我們熱愛這份職業,它也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與喜悅!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2
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
最近一段期間,我有時間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有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么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庇浀糜腥苏f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游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贊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里擊起快樂的回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睆倪@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并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遍_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系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3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F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
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
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
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
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4
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督o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于我們中國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傊鹬夭町,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5
近日,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書中的許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一些具體生動的案例讓我學到了很多,真是一本值得教師閱讀和學習的教育名著。
閱讀此書,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作為新教師的我,這種錯誤也沒有避免,我總是認為一堂好課是否精彩,要看這節課是不是“花哨”,看情景導入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在讀大學時,平時的試講活動,我們都想方設法地設計情景導入,意在讓這節課與眾不同。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多媒體運用如果不恰當,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學生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系,因為這關系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系——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秘之一。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并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筑之間的關系,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讀了這條建議后,我以后的課堂要避免讓學生過于興奮,不要刻意地使課堂過于活躍,讓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很好地達到一節課的學習目標。
在“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于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蓖蝗恢g,我明白了為什么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實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師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新教師更應該讀書,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那么這個過程就少不了讀書,讀書使人進步,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那么教師應該讀些什么書呢,首先必須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讀懂讀透,把小學五個年級的英語書本通讀一遍,了解整個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識點,這樣不管教那個年級,教師都可以游刃有余,并對整個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其次要多讀關于學生真實案例的書籍,教師不光只會教書,而且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學中遇到突發情況,能夠運用教育機智靈活地處理。最后教師還應多讀世界名著,培養讀書人的氣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涵養。
讀完這本書,我一直反思我的課堂,可能是年輕的原因,我發現上課老是有學生不認真聽講,而且還愛說話,影響整個的課堂氛圍,同一班的孩子,有經驗教師的一句話比我吼十句還管用,我開始反思自己,書中的那樣一個案例使我恍然大悟。例如,有些孩子上課愛說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愿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探索知識的欲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么想想我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么盡善盡美,但是我不能放棄努力,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的課堂,讓每個孩子都喜歡我的英語課。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6
班以來在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關懷中,我有幸參加了各類培訓,聆聽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比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等,讓我心潮澎湃,于是也在自己的教學中開始嘗試運用這些模式。可一段時期下來,我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迷途!
即使我采用了這些新的教學模式,我的課堂依然沒有什么質的變化,我依然講的很辛苦!問題出在哪里呢?近來看了鄭杰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從中我找到了答案:第一個原因是:現在的我是一個“教書匠”。書中對我這種人有直白的描述——“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干同樣的事,干得毫無生氣。在他們眼中,工作僅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只習慣于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這樣的人不是一個新人,他不太能辦新事,即使在辦新事,他也不能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這就的人叫匠人。這樣的教師被稱為教書匠。教書匠日子其實并不好過,因為許多許多的新思想新辦法他都無法接受。他苦惱,每天在變化的世界叫他越來越看不懂!钡诙䝼原因是:我身上躁氣太重。書中是這樣說的:“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干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干得徹底,卻急于表功,最好事情沒有干完,就要評這評那,最好還能見報紙上電視。”第三點原因是恐懼。說來奇怪,我隨著教齡的增長反而越來越怕起了學生。怕學生出錯,怕學生說不對,怕自己問個問題,學生像石頭一樣保持沉默;更怕上課時我把學生弄得糊里糊涂……于是乎就干起了包辦代替的活,做起了學生的“全職保姆”,一句話一句話的教,一道題一道題的講;盡管知道要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有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的“人”,可以獨立思考和探究,但是自己還是不舍得放手,非要牽著他們的手,按著自己規劃的“路”一步一步地走。這樣長久下去,怎能不累?
二、能返?
面對自己的迷途,我能找到返回教育本真的路嗎?書中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我決心嘗試!
1.靜下心來。
書中提到:“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蹦巧頌橐幻處,我要怎么做才能靜下心來呢?書中明白的告之我:“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嘗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笨磥砉Ψ蜻是要放在平時教學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只有在平時把這點滴“小事”做扎實,才能有自己的積淀。
其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特別把它摘抄了下來,放在辦公桌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扎扎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
2.學會寬容。
寬容,以前總以為自己還是有這點“美德”的,至少我從未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我的學生。但是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后,才發現自己對寬容的定義是多么的狹窄。你知道嗎?“如果我們凡事只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如果我們不能同有不同見解、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如果我們與任何特立獨行或標新立異的人都無法溝通,那么我們還沒有學會寬容。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著自己習慣的教法,借助于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說教,認為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么我們還是不寬容。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臟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么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碧炷!原來我還離這份“美德”很遠。如何學會寬容,成為我目前最需要思考,并加以踐行的問題。
3.恐懼但不害怕。
害怕學生,其實也是害怕自己。套用一句流行語:“恐懼可以有”,但是不要害怕。怎么做到不害怕?《教學勇氣》中帕爾默老師給予我勇氣。“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懼,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當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時,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是深入地了解教學。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調,這不僅僅是為了守住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迷途,何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無論前路如何,我要從小事做起,重新找回我的教學勇氣,重新點燃我的教學激情,忠實地為學生服務,用心來教。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7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事業中追求幸福感?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才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猎凇督o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著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校長的一百條建議的四個部分正能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一、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復制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五分鐘里榨出油來”,提高教學效率,那是在為學生節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三、要繼續學習,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為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為了學生發展的角度我認為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在課堂上的教學才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游刃有余、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于教師平日里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四、學會贊揚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后進生的心靈,反而久而久之,學生已經習慣了類似的說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贊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后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8
古人云:“開卷有益”。于是,我借假期的閑暇,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鮮活的實例闡述、精辟的理論分析娓娓道來,時而讓我茅塞頓開、時而讓我拍手叫絕、時而讓我柳暗花明、時而讓我冥思苦想……
眾所周知,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論文,1200多篇兒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歷經千錘百煉,浮現如玉瑰寶,已經深深根植于我們的內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們心中無疑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教師職業中走向成功的典范。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我認為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干渴的靈魂!督o教師的建議》攫取了他教育教學思想和策略的精華,給了我們一線教師切實可行的一百條建議。書中許多思想、許多教育方法、教學策略,讓我產生了共鳴,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獲。
書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怎樣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問題。大家老師平時都會說:我們要一視同仁、善待班里的每一個孩子;大家老師平時也會說:我們要因材施教;大家老師還會說:我們不能歧視后進的孩子。說歸說,要做到確實很難,但是我們依然得努力做到才行。聆聽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建議——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讓我懂得了,做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同時,不要對學習能力弱的孩子抱怨,不要對他們說某某人行,你為什么不行?這樣會傷了孩子的自尊。而是要讓他們跟自己比,鼓勵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不僅讓他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讓他知道,全班的人都看到他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喝彩。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無愧我們口中的一視同仁和因材施教,才真正做到善待每一個孩子、不歧視每一個孩子!跋嘈藕⒆印⒆鹬睾⒆、用心靈去塑造心靈,賞識每一個個體”,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一思想不僅僅體現在這第一條建議中,而是貫穿于整本書中,激勵著每一位教師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有個性的學生。未來的教育陣地上,我一定努力學會賞識每一個學生,讓我的每一個學生在賞識中成長、進步。
書中讓我幡然醒悟的是“讀書、讀書、再讀書”的必要性。也許我們曾經以為:我們小學教師,不就是孩子王嘛,教教他們,現在的學識儲備已經綽綽有余了。“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一語道出了教師成長的秘訣——讀書。如今,“教師要多讀書”這個觀點已越來越為大家接受?晌矣袝r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備課、上課、批作業、補差等已忙得我焦頭爛額,哪有時間讀書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總結或上公開課時,才覺得自己有點黔驢技窮,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長此以往,周而復始,使得我不閱讀也心安理得。然而,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第18條、第19條建議和后邊的相關建議后,我深深感受到讀書的必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后進生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用驚奇、贊嘆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在兒童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睂τ趯W生而言,讀書竟有此奇特的功能,那于我們教師而言定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吧!再者,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養,讀書是條實惠而必要的途徑。我相信每個教師都渴望自己才學淵博,上課旁征博引,學生身臨其境。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與平時自己對書籍的廣泛涉獵是息息相關的。專業書籍的閱讀、領會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對于解決工作中的困難會有裨益;非專業書籍的閱讀同樣重要,它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拓寬我們的思路,更加廣闊地增加我們的智慧。我會牢記書中所說“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顯得像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說:為了上好一節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的。”我懂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貴在持之以恒,貴在養成習慣。今后的人生,我定要求自己與書為伴,讓自己始終與時俱進,讓自己始終在進步。
品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仿佛親耳聆聽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經驗之談,讓我在聆聽中不斷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經歷,使我在反思中悟出了許多教育教學的真諦,它將成為我教育陣地上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9
我以前也聽說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是本好書,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自身素養,又從學校圖書室借來了這本書,認真品讀。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我由衷敬佩:“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彼绲兰页0愕拿恳痪湓捠悄敲磳嵲谟帜敲丛诶,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覺得自己十幾年的書教得是那么失敗。
拿到這本書,并沒有從頭至尾,按部就班的閱讀,而是先翻閱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寫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我也想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但有些學生總能挑戰我的耐心極限 看了后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在于: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展的今天,教師為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著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讀了這本書后,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師應享受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快速的工作節奏,激烈的競爭,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忘記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繃緊的弦,整天腳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角斗場,自己則是一臺疲于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閑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松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笔前,“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二、“把困難當作機會”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愿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钡拇_,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
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 “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最近,有幸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受頗深。此書讀起來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一、“要繼續學習”
書中說到:“一旦教師停止了學習,他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令人厭惡。因此,學習還能拯救教師自己!
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0
在這個學期中,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著作。讀完以后覺得這真是一本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用心去品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而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于如何轉化“后進生”問題的深入剖析。眾所周知,“后進生”,一般是指那些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所以在教學中,對后進生的教學工作無非是教學中最難又最重要的一塊,就好比蘇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難啃的硬骨頭”。這部分學生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但,而且這樣的孩子識字量幾乎為零,根本不能正常閱讀,因此學習上就會越落越遠。
說起后進生,我真的是深有感觸。今年我接任了新一年級的班主任,班級中就有四、五名同學像書中所寫的這樣,不但所學的知識不能掌握,就連最常用的'漢字都不認識幾個。而且這幾個孩子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愛與同學交流,比較自閉,性格十分內向。在與家長溝通后,發現他們從小就是在老人身邊長大,由于老人沒有什么文化,又不經常接觸外人,孩子們每天就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久而久之,養成了內向的性格。于是我開始耐心地去引導他們,想與他們多多溝通,可是每次交流都是我一個人在唱雙簧,這幾個孩子根本不會與人正常交流。后來我又想辦法,讓班級里優秀的同學利用課下時間來輔導他們,幫助他們多讀,多記,但到最后,還是一點用沒有。前一節課教他們識的幾個字,轉眼間下節課就又不認識了,所以就更不用提正確地書寫這些字了。所以在學習上,真是十分吃力,甚至有時自己都認為,在他們的身上是不會見到光明了,為此我真是十分苦惱,究竟如何才能充分調動這部分孩子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愉快地進行學習,正常地與人交流呢?
帶著疑問,我又繼續品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中所有關于改變后進生的部分,讀著讀著,自己便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書中的每一條建議仿佛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讓我如饑似渴,深受啟發。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讀到這里,我突然想到班里的一個孩子,在語文課上,所有要學習的知識他幾乎是聽不懂的,但是在一次數學課上,他出奇地回答上了一道計算題,當時我心里也為之一震,這個孩子雖然在語文學習上比較吃力,但在數學方面還是有一定發展的,于是便大大地表揚了他,自那以后,每節數學課上總少不了他高舉的小手,當然也會聽到他準確的回答。現在回想起來,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要想方設法尋找到孩子們獨特的地方,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可塑造的一面。我們的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小學生伴隨的智力、思維、認知、知識結構、價值觀等表現出幼稚、多變的特點。當他們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贊嘆的東西時,他們的頭腦里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所以我們就要從他們的心里觸發到他們真正的靈魂。
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我們許多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猶如黑暗里的光明,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實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如何讓每位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更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我們將為提高自己的水平、轉變自己的態度而努力!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1
寒假里,我借閱了由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創作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也許是出于對后進生的關愛吧,我對那些只要能幫助提高后進生學習的內容特別在心。所以,書中提到的“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這一小節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反復閱讀了三遍,覺得受益匪淺,借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點滴感受。
書中寫到:“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內容,第二天就忘了。對這些學生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教材是特別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必須使這些學生盡可能地多讀些書。因為在他們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們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經常會發現某些使他們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在他們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促使它加強工作。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就是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弱,對題意不理解,而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是來到他們身邊,幫助他們讀懂題意,告訴他們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日復一日,他們的閱讀水平仍舊停留在原地,提高甚微。這樣一來,學生學得累,我教得更累。
就拿在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中,考了不及格的學生——王錦陽來說吧。他那二十多分的閱讀題一分未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的閱讀量太少,他平時根本沒有進行課外閱讀,因為他學習不夠積極,作業較拖拉,做題速度極慢,其他同學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他卻需要半小時以上,這樣一來,他就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做作業上,少了許多閱讀的時間。常常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書還沒來得及看就得歸還了;《未來作家》報也是一發下來就被擱置在書包里;在校根本沒有時間看,在家又不愛看書,連語文書里的課文都讀得很少。因此,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像他這樣書讀得越少,理解能力就越弱,文章就越讀不懂;文章讀不懂,做題所花的時間就越多;做題時間一多,就越發沒有時間來閱讀了。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他的成績怎么提高得了呢?所以,要想使他的成績免于不及格,得借助閱讀來發展他的智力。只有讀書越多,他的思考才會慢慢地清晰起來,他的思維才會活躍。
我以前經常鼓勵那些成績優異、學有余力的學生多看課外書,擴大閱讀量,增長更多的知識;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他們多讀教科書就行了,以免分心?磥磉@一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可以想想,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后進生,就是因為他們不能讀好教科書里的內容,他們已經喪失了讀書的熱情了,所以他們的智力不能得到發展。我們不但要引導這些孩子多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且應該讓家長們積極鼓勵孩子多看課外書,F在,只要有學生家長向我詢問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對他們說:“請你多督促你的孩子看課外書吧!堅持每天看20分鐘到半小時,看完以后再讓他說說看了寫什么內容。這樣一來,你的孩子肯定會聰明起來的。”
其實,在《語文新課標》里也提到:學生閱讀時間每天不少于30分鐘,在閱讀過程中能感受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等。作為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特別是針對后進生,我們更要周密考慮,有計劃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書籍。在書籍的選擇上,可先從他們感興趣的那一類入手,引導學生去接近他愛好的發源地。對自然知識感興趣的,就為他選擇一些科普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少兒百科全書》等;對童話故事感興趣的,就為他選擇一些《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從一門學科入手,再去“點燃起許許多多的火堆”。因為閱讀時,書中鮮明的人物,動人的情節,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思想,勢必會引起后進生閱讀的興趣。后進生從閱讀中得到樂趣,從而不再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自然也就更喜愛讀書了。
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盡情地享受知識的雨露,讓我們的校園開滿閱讀之花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2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我從今年的讀書節開始讀這本書,已經讀了六周了。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边@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作為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3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后,我首先對此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有了一種崇拜之情,因為他是在不斷實踐、研討的過程中總結出了這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書,能為我們一線教師提出這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并給自己帶來了對教育的一些新視點、新啟發,啟迪自己在現行教育環境下進行更多的思考。
同時我還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教學模式等都與蘇霍姆林斯基時期有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仍有其積極的領導借鑒價值。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巨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能針對教師們的迷惑和不解,與教師交換,侃侃而談自己的教育體驗與心得。
這本書有很多地方談到了學習,談得很好。學習,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社會,不斷完美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一個人,一個團體,還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學習,才干獲得新知,增長才干,跟上時期步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著,我們不僅要不斷學習,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會學而且樂學。蘇霍姆林斯基在第12條談到了教師要繼續學習,在第60條倡導教師要和學生共同窗習!皫熒餐傲,首先是一種姿態,一種教師將自身與學生置于平等地位的姿態!薄皫熒餐傲,是一種氣氛。師生共同窗習,更是一種教學方法。”他站在師生關系的角度來看待學習,奇特而深入。很多教育者在認識師生關系上都存在著一種“容器觀”,以為“教給孩于一杯水的知識,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知識”,然而在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觀點已不合時宜,杯子和桶雖然能盛水,但它們的容量究竟有限。所盛之水也是不能流動更新的無源之水。現今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來源廣,在某些領域,他們的知識甚至超過老師,因此現今的教育主陣地——課堂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窗習,共同提高的場所。誠如他說的“能勝任你現在的工作,是你繼續學習的惟一重要理由!本腿玟∠,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自己的.思想流動起來,學識豐盛起來。所以我們要學習,并以此增進學生的學習,我們的課堂應當是師生都以學習者的身份涌現,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探討中得到知識的獲取與晉升,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學生都可以而且也應當獲得與教師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樣,通過對問題的共享和對話,師生在共同提高,師生在教學互動中獲得相互的信賴和尊敬。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著作中包含著關于協調的課堂的見解與建議。在《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節中談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比較大的,書中所述:“學習上的造詣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造詣的標記,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造詣。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非常贊成這一觀點。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在繼續,各式各樣的教師的評價機制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顯得急功近利,只看造詣不看個人修為,只關注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育,特殊是看待落后生常常顯得急燥,忽略了應當保護和培育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使得師生關系日趨緊張。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對教師的評價更科學,才干吸引教師在教學上自覺營造協調的師生關系,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充分施展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格的監視者,也不會把評分當成一種棍棒。他就會想建立起自己的尊嚴,就會坦率地面對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他不會去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考試時做小動作。在學習上取得造詣,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著的“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一條蹊徑。對于這一點,我以為應成為育人的核心問題之一。在這種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感受都是愉悅的,教師在這樣的氣氛里工作確是一種很大的享受。
反思我自己的教學,我曾經有過無奈:當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行,以期達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時,我的孩子偏偏喜歡“節外生枝”。讀完后,我深入認識到,上好一堂課后,應認真地整頓自己的教學思路,檢查自己的教學行動,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這樣傾聽到自己內心真實的與眾不同的聲音。那樣才干在教堂中不斷地晉升自我,實現自我。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領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巧,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力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4
第一次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是因為招聘考試中涉及到了相關的考點,想著這些偉大的教育家寫的書應該是長篇大論、晦澀難懂的書籍。
但是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事實并不是我以為的那樣,里面所列的每個標題都是他的分享,看文章就像是在跟他對話一樣。雖然是初讀,但是體會很多,很多內容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以下我結合自己這段時間教學的一些粗淺體會來談讀書心得:
我的指導老師說過:每上一節課之前,首先必須弄清楚我們這節課到底要教什么,要怎么教。教學目的必須非常明確,教師應教會孩子什么內容,他們應掌握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學生學習落后和成績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對教材的首次學習學的不夠好。學生的意識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膚淺的觀念越少,他感到落后壓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對首次學習新材料就越有準備,課堂上的腦力勞動就會越有成效。”
因此,學習教材的第一堂課,應成為特別的一課。這堂課必須進行得特別明確,我在教學到《10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減法》這一課時,首先我很明確要教給孩子一個規律的結論,我給出一部分關于十加幾的習題,讓學生去做,做完之后認真去觀察,做過的這些題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去經歷發現規律的這個過程,最后教師再對規律進行一個總結。第一次孩子們發現規律可能比較慢,說得不夠完整,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當我繼續出示一些關于幾加十的算式來讓他們找規律時,孩子們的速度明顯就加快了。他們在發現規律的這個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同時也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更加加深了對這個規律的理解,對這個規律有清晰明了和更深刻的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14條建議中還提到:“成績不良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率,首先依賴于首次學習教材時他在課堂上當場有邏輯和有條理地工作到何種程度;不可只讓他聽同學們的正確回答和抄寫板書;一定要促使他自己動腦筋,耐心而有分寸地激勵他在每堂課上多獲得一點腦力勞動的成果。”這個建議給了我很多啟發。原來我在講評練習題時經常會讓孩子們一起回答,有幾次我就觀察到,我們班級有個女生總是在大家回答的時候不停地在寫,后來發現她其實很多題目并不會做,也不提問,于是在回答問題時“渾水摸魚”,等大家回答正確答案的時候趕緊寫上去。這樣交上來的練習是寫得不錯,但是等到考試還是不會做。所以每節課之前都盡量多去預設一下在哪個概念上、哪個算式上或者哪種題型中孩子可能會出錯,具體誰可能會出錯,盡量先解釋清楚,一旦出現錯誤馬上糾正,那么接下來的練習孩子花的時間相對就少一些了。上課的時候提問,盡量讓每個孩子都主動去思考,去動腦筋,不能在一開始就請會的孩子直接說出正確答案,應該讓他們去思考別人的對錯,去判斷別人的對錯。當一個孩子說出自己的答案之后可以讓其他孩子對他提問,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鉆研力,讓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產生更多的`見解。
這一學期,我面對的是一群7、8歲的孩子,他們剛剛從幼兒園升上來,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仿佛渾身充滿了力量,沒有一刻能夠停止。怎樣才能把這群坐立不安的、好奇心強的、隨時準備出去玩耍的學生都吸引在自己的身邊呢?這令我非?鄲溃‘斈阍谏厦嬷v得口干舌燥,然而他們的腦子里卻在想著那些有趣的、令人神往和動人心弦的東西,不由得捫心自問:“怎么樣才能吸引住他們呢?”
我在書中第35條建議中得到了啟發。“要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就應深刻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币荒昙壍暮⒆觿傔M入小學校園,對小學生活充滿新鮮感,但又不習慣;對學習有好奇感,卻難以專心聽講;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這一系列特征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整堂課都能認真聽老師講。剛開始我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不能充滿感情地去上,感覺自己上課就像沒有感情的大學老教授,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了,結果一節課下來花了好多時間整頓紀律。后來看書所得的啟發加上不斷去聽課的感悟和學習,我才知道,一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知識設計有趣的環節和游戲,利用直觀教具,讓孩子發自內心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產生興趣,再加上生動有趣的語言,把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結合起來,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自發想要去探究知識,邊聽邊思考,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疲勞和倦怠。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結合他自身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給我帶來啟迪,提供方法,使我不斷頓悟,獲得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正確學習的“靈泉”,同時也鼓舞了許許多多像我這樣的新教師,為我們在教育道路上指明方向,科學導航。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5
今天我繼續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仔細學習了其中的四、五、六條。通過學習,我進一步了解到這位教育大師為何能有如此強大的教育影響力。這主要源自他熱愛閱讀、用心發現、潛心研究、勇于探索、善于總結,也因此成就了他是這樣一個知識淵博、想法超群、教法獨特、手段新穎的世界著名教育家。
下面我還是從三方面談談今天的學習心得體會。
一、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出現學業落后、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把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這就像蓋一座樓房,墻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脫落。不管怎么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也無濟于事,因為樓房始終處于由根基不牢而隨時倒塌的威脅之下。
作為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學生構筑一個牢固的知識地基。教師不管教哪個年級,尤其是低年級教師,必須了解其他年級的本學科教學大綱,注意整個小學階段的知識銜接、貫通。還需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知曉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等學科的教材,再了解這些學科的教學大綱,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明白要使學生以后能順利地學習,那么在自己任教的年級學生應當知道些什么。
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基本讀寫能力。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2500個字會寫,它們是知識、讀寫能力的“骨架”。如果學生在小學里牢牢地記住這些字,他就成了一個有讀寫能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教師充分利用2500字的詞匯表,按日分配,每天只占學生幾分鐘熟記、思考,把好學生基本讀寫關。
二、“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這個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他教物理學科教了6年,總是盡量設法讓課外閱讀跟新學的每一個新概括相配合。推薦學生閱讀有趣、有吸引力的書籍。在教電流定則時,他搜集了一個專題的圖書架,供學生們個人在課外時間閱讀。這個圖書架有55種圖書,都是講自然現象的,而這些自然現象的原理都跟物質的各種電的性能有關系。學生們的思維積極性特別高漲,有許多不懂的東西。學生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愿望就表現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不得不說,這位大教育家知識素養極高、教材研究十分透徹,如果自己不熱愛學習,潛心鉆研,何來淵博的知識,又怎么能給學生推薦那么豐富、有趣的書籍呢?
三、對“學困生”的工作。
在我們教育工作中,“學困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應該沒有哪一位教師不認同的。有些學生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普通學生多出幾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是司空見慣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必須使這些學生盡可能地多讀些書。他建議給每一個“學困生”挑選一些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書籍和文章,讓這些學生的頭腦里產生盡可能多的關于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教過名叫費佳的學生5年,這是一個對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一竅不通的學生。他首先親自給這孩子精心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搜集來的。其中的每一道題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它們絕大多數并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而是要求動腦筋思考。后來他還給費佳搜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有100本書和小冊子,可供這孩子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后來又給費佳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200本)。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業成績就趕上來了。這孩子突然對物理發生了興趣。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的積極成員之一。畢業后,費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技師。
讓我震撼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他從來沒有、一次也沒有給學困生補過課。平時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忙于補差,花費了大量的時間,F在我才明白我們補課的目的只是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教材,是治標不治本。而真正應該讓學困生閱讀和思考。學生的學習越困難,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越多,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教師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通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學習,我發現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今后我一定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文化、業務素養,做一個教育有心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6
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歌德:“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 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沒有了太陽;智慧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書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書是知識的天空,書是無垠的草原。讀書一樣讓你在假期里心情愉悅。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修養。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
暑假期間學校領導倡導每位教師讀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籍,我認真閱讀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通過此書讓我們體會到他的教學理念。尋覓他的教學理念對我們的教學改革的指導意義的所在。讀理論性的書籍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抱著研讀的心態閱讀這本書
蘇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長們建議,向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提倡進行一些創造性的研究。他有一句名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研究是幸福的,研究是辛苦的,也是最能取得實效的。從事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如此,那么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精讀好這本書,必須要有認真研讀的心態,這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條件。本書各條的內容雖也沒有明顯的條理性,教育觀點融合在教育敘事之中,但他的文章可讀性非常強,通篇沒有晦澀的術語,語言明白如話。要消除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畏懼心理,靜下心來,一頁頁、一篇篇地去讀。可能在開始閱讀前幾篇時,會讀不下去,這樣也不能放棄,硬著頭皮讀下去,你會發現好象在聽一位忠厚長者的'娓娓敘談,你會進入書中的思想境界。
2、要認真閱讀書中的實例,領會作者的教育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作者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出了一個教育觀點,觀點融合在敘事之中。首先要認真閱讀書中的教育實例,特別是書中提到的教師的例子、學生的例子和學校中的實事,要認真體會作者列舉這些例子的目的和作用。在此基礎上,再標畫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并作好閱讀筆記。在作閱讀筆記時,要反復體味作者的主要觀點,必要時,可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和讀書感想作些批注。三五百字就行,三點兩語也可。這樣會加深自己的閱讀效果。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蘇霍姆林斯基文章中的例子,他的許多事例,對我們理解作者的教育觀點,感悟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
3、要注意教育觀點的前后聯系,總結歸納
本書的100條建議雖然獨立成篇,好像互不聯系,其實不然,作者的教育思想體系是體現各篇短文之中的,我們在上一部分中,已經詳細分析了各條內容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要注意前后聯系和總結歸納。這是閱讀好這本書的關鍵所在。例如作者關于“課外閱讀與獨立閱讀”的觀點,分別在16頁上、67頁、149頁下、166頁下、167頁上、210頁中、520頁等處涉及到。
4、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
大家知道,不論閱讀什么書籍,只有讀者進入到作者描述的境界中,才會引起共鳴。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教育理論,也沒有玄奧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猶如同朋友敘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我們閱讀他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敘談。特別是他文章中平易淺顯的教育理論和典型生動的教育實例,與我們的教育實際非常接近,能引起我們對作者提到的教育現象深深的思考。結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會有更大更多的收獲。
5、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
“學習優秀的經驗,并非把個別的方式、方法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運用其思想,要向優秀教師學習,就應取得某種信念!
這應當成為我們閱讀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對于學習優秀經驗,他還作過一個精彩生動的比喻:“我覺得經驗猶如盛開的玫瑰。我們要把一叢玫瑰從別的花園移植到自己的園地里來,為此,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這塊地的土質情況,然后再來移植。應當怎樣移栽呢?要連土一起移,不要傷根。而遺憾的是,有時人們卻不是這樣做。校長一聽說某座花園里的玫瑰長得很美,就對教師說,你們無去看看,把玫瑰帶回來,栽到咱們的園地里。于是教師就去觀賞盛開的玫瑰。馬馬虎虎掘出一株來,把活著的要都砍掉,有時甚至把花枝也折斷了,而這上面還開著香氣撲鼻的花朵呢。這樣移過來的玫瑰,沒有多久就蔫掉了,枯萎了。校長和教師都很奇怪: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我們也像先進經驗的創造者那樣,該做的都做了,而經驗卻沒有生根開花……那就是說,這種經驗沒有什么可取之處,人們對它的贊揚沒有什么道理。以后,我們還是按照老章程辦事吧!”但愿我們都能從這移植玫瑰失敗的教訓中得到啟迪和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7
不愧是一部教育學的經典,字里行間透露的教育智慧,一個個活躍的教育案例中滲入著對教師心里世界的深度剖析,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感覺履歷一場精神的洗禮。
這本書一起頭,便幾次教誨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讓我領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切忌“一刀切”,對孩子要個別看待。這一觀點貫徹整本書,是一切教育教學的基調。
對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本學期開學伊始,為了增加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我制訂了一份誦讀計劃,本想這個學期,讓所有孩子熟練背誦掌握二十四首古詩、三十首晨誦詩、一百句增廣賢文的。對于古詩和晨誦詩,多數孩子背誦很順利,在講堂上,隨時講完隨時就掌握了,可是關于賢文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可能是因為孩子第一次接觸古文句式,在講解意思時興致勃勃,聽得很認真,可真正背誦起來,遠遠沒有晨誦詩容易,有的孩子幾次背誦,疾苦不堪。起頭時,我很著急,逼著孩子被,覺得不肯用心,不努力。就如許,本來是一件教員學生都受益的事,本該是高歡快興地積累,積極地接管的事,卻因為如許的強逼,變得嚴重和不安起來。
當我讀了,這本書中的第一個建議:“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中一段話:“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得的成就:我們要善于確定:每個學生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若何使他的智力和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的技巧!
我把這句話,抄錄在自己的學習筆記上,幾次讀著,漸漸感覺到自己的判斷。對一部分孩子來說,能背誦晨誦和古詩就是了不得的成就,至于賢文,他能跟著享受賢文故事中的樂趣,能流讀下來,在別人說起這句賢文時,他可以或許會意一笑,這就是了不得的成就了。而對于那些記憶力好,愿意背誦的孩子來說,可以作為一項挑戰,在背誦中獲得成就感。于是,在本學期后半部分,我改變了觀點,只是大力表揚背誦好的,至于背不下來的,能讀就行,如許的規定,讓部分孩子如釋重負,我的心里也輕松了很多。
沒有抽象的學生,這是前輩的經驗之談。若運用到教學中,講堂任務可以或許分條理地布置與驗收,相信孩子們會受益更多。只是孩子較多的現狀,使這一措施操作起來稍有難度。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有第六條建議“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
素和姆林斯基始終主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呵護孩子的心靈。所謂的后進生,只是在行為習慣和知識掌握方面稍微欠缺的孩子,而對于他們的額轉化,則是我多年來頭疼的問題。若何能讓孩子們在健康成長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術?素和姆林斯基以自己三十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起首要賞識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自信與關愛中成長。
渴望被別人信賴和重視,是每小我來自心里的需要。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聽到贊美和賞識時都會喜上眉梢,心里會為之一動。而對于孩子來說,這種渴望更加強烈,希望獲得他人的羨慕、好感與贊揚,渴望獲得教員和其它成人的尊重與賞識。
關于這一點,我曾嘗試著運用這個教育規律,成功轉化過幾個所謂的后進生,可是這些孩子往往會出現幾次,這段時間表現很好,可是不能堅持,這就是對我耐心和毅力的挑戰,始終相信孩子的素質是好的,再美的璞玉在雕刻的過程中也是要履歷刀刻的苦楚的,因此,當看到費盡苦心有所前進的.孩子,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奸刁和刁蠻時,我也學會了冷靜,你再奸刁,你仍是有可可以讓我抓住的小優點,你記憶力好,就讓你檢查別人背誦,當這位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被需要時,他的心思,也許會慢慢轉變。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讓我困惑許久的問題在這里找到謎底,提醒我正在做的是一項高尚的工作,不斷的連系理論加以實踐,不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去教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充分感覺到的愛心、耐心和關懷。我相信教師激勵的眼神會使每一個對書本、對自己失望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燃渴望學習的火焰。畢竟每個孩子最初都是想學、好學的,只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惶恐,這個時候教員就要飾演好自己的角色耐心的去引導,千萬不能對他們有任何表示厭棄的立場,如許無疑是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再一次沉重的危險!這讓我想起一個寓言故事,可以或許爬到金字塔頂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鷹而另一種卻出乎意料的是蝸牛。看來只要堅持努力,沒有不成功的工作,看來“沒有教欠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員”這句話說得也不為過,若是教員能吸引學生不斷堅持,萬事就能成功。
我想:《給教師的建議》如許的經典教育書籍大概是讀一輩子也讀不夠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8
近日,我細細品讀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發現其中既有生動的教育、教學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師來說,依然受用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教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他們才有可能學,才有可能學好。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就是學生喜歡你課的表現。
當我讀到第六條《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時,頗有感受。“后進生”,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相對于一般的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識在記憶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的學生。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
而在這里,我卻了解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偉大的教育家是怎樣教育和引導他們學習的。我想很多教師認為:“后進生不用讀那么多的書,只要把基礎知識學會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里卻認為,應該加大他們的閱讀量。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曾試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是的,必須使這些學生盡可能地多讀些書!碧K霍姆林斯基給每一個“后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里產生盡可能多的關于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來問他,--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
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時,作為教師
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教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學困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教師還要善于給他們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后進面貌的可能。所以賞識在轉化學困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碧K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后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栓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于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學中體會到,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
“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與學生在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給教師建議》讓我愛不釋手,是因為它真正能夠讓我掩卷沉思時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19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受益良多。蘇霍姆林斯基經歷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總結形成了豐厚的教育經驗。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明確要把教育作為享受,把奉獻作為樂趣,用樂觀無私的心態看待我們職業,便會從中發現無盡的快樂,汲取工作的熱情,收獲成功的喜悅。
我想,作為教師,應擁有無私而高尚的人格。把陽光帶給所有學生,因而自己的心中也是陽光,這就是教師平和而真實的快樂。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應該是教師孜孜以求的理想。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真誠關愛學生。只有真心實意地關愛學生,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人才。素質教育下,優秀學生的評判標準已不僅僅局限于成績,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梁。因此,順應學生的個性,顯得十分重要。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如果成為偉大的人物,卻不能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么這是對他的不尊重。作為教師,我們理應為學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記憶。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W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是一種精神性的服務。如此看來,師生間早該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他人提供服務,沒有一個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職權對他人指手畫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融洽師生關系,建設和諧的校園,發展以人為本的新型教育。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要做到使兒童愿意好好學習,就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于功課落后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系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讓他們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經常體驗到努力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成就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產生低落情緒,喪失信心。并且善于從他們的優點入手,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超過自己的前一名,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學有所獲。一旦他們真正從內心產生了學習的渴望,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20
通過幾天的閱讀之后,我覺得這本由B.A.蘇霍姆林斯基著作,杜殿坤編譯的《給教師的建議》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書中這100條樸實但充滿現實意義的建議,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聆聽的,因為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許多對你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工作負擔十分有效的建議,我看了此書之后,學習并感悟了很多很多。
總體來說這本書是專門面對教師的實用教科書,書中提到了教師怎么處理跟學生的關系、怎么安排自己的教學時間以及怎么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方法,書中所安排的場景跟面對的角色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在碰到的,所以在當作者每提一條建議的時候我就能回想我平時在生活中所碰到的類似的情況及自己的解決方法,在看了整篇的解釋之后我又時常在想自己的解決方法到底跟作者的差距在那,我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悟,我現在要做的又是哪些。書中還提列了許多跟教師的個人習慣有關的話題,比如: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應該嚴格的把握自己的課余時間,盡量別浪費自己寶貴的私人時間,以求在教學上能有個全新的突破,書中許多建議都是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而來的,所以很適合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的教育,因為我們剛踏入這個行業,要走的路還能長,要學習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個人覺得這樣的好書就好比一本人生的指導書,在漫長的教育路上當我迷失方向的時候我能用他來做我的`指明燈,給我正確的解決方法,使自己少走彎路,給自己跟學生一條永遠只有前進的路可以走。
具體的來說我感覺這書中的三條建議給我留下了最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在這里提提我的感受和對書中良好建議的領悟,
1、書中的第33條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書中講到:“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其實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像書中所說的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覺得書中給出看3種類型的書的建議是非常的有效,那具體哪3種書呢?
。1)關于你所學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于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爭的書;
(3)關于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能讓自己一輩子受用,我覺得在教書的生涯上這種類型的書都是好書,因為這三種書無論在心理上還是技能和思想上都有了提高,這正是年輕教師最欠缺的,作者在這點上可謂眼光獨特,很有可建性。
2、書中的第50條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秘在哪里,我們感到許多學生一種不好的做法(我們時常在看到),對于那些作為概括性的東西的本源的材料,本應當加以深入思考的,學生卻在背誦它,結果使自己的記憶負擔加重,以至在學生的頭腦里,連那些為了進一步順利學習而必須記住的材料,也無法保持,這樣必然有事倍功半的結果。那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呢?
書中講的很明白,那就是正確理解教科書內容的重要性,而不是死記硬背,有些東西理解了效果就遠遠要好于背的,因為一個從意思上進行了理解,一個只是對文字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我覺的我們應該像書中所指的(我對這點很贊同)讓學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因為理解了,在碰到相關問題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很快出現你所想要的一切,所以請教師跟學生們注意在解決問題上理解問題才是關鍵。3。書中的第77條怎樣教會頭腦遲鈍的學生解應用題,其實像我這樣的數學教師時刻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一道數學題面前,有些學生能很快的把題目做出來,有些學生卻不知所措。在這些解不了數學題的學生里我想大概就存在著像這本書中所說的兩種情況,一是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里的各種事物、現象、依存關系和相互關系,沒有成為他的思考源泉。另一種是在他的記憶里一些基本的算式公式、轉算關系他都沒記住,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對各個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條存在問題的學生,我們就要進行碰到的事情來舉列說明,而不是一味的叫他背公式,死記公式;對第二條有問題的學生,我們就要對他細致的進行公式的講解,讓他在理解公式的基礎上去記住它,這樣學生就能靈活的使用公式了。在這樣相對性的解決問題辦法上,我們學生的成績肯定能夠更上一個臺階,而需要教師做的是給學生更多自己領悟的空間,在一段時間之后你就能看到學生有了質的飛躍。
書中科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各種建議下作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每一個教師成為好教師。教師作為學生的啟明星還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書中的條條框框就是一個很好的規范,讓我們記住它,理解它,讓它成為我們前進的秘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21
有人說:“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別、最奇妙,最千變萬化的事情!笔堑,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教育總是在變化的,但是教育也是最堅韌、最牢固、最不會變化的事情。古今中外,萬物改變迅速,但是人性進化緩慢,因此,人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人的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有著普遍的規律可循,所以我們才會讀《論語》,讀《學記》,學習杜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從中獲取教育的真理,再度運用于現代的教育實踐。最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深受啟發與感染。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內心要始終深信,所有的兒童都有可能被成功的教育。在面臨兒童的每一次淘氣,每一次搗亂時,我們不能主動去和兒童發生沖突,兒童是經常在變化的人,他終有一天會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我們教師在感情上首先要保持穩定,要習慣在長時期內用心靈來認識接納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你嫻熟的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你才可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學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在一次晚會上,他曾經聽一位女教師講,教師這個工作對她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傷害,讓她不得不從這一行業退出。這種感觸可能很多老師都深有體會。學生、家長、學校工作等,所有的事情交叉在一起,每一天對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所以在工作中我們應學會調節心情,盡量打消消極的心理,力求使自己做到不激動,讓自己平緩。同樣,在面對同學們的惡作劇時,我們要學會消除緊張,學會幽默。在面對家長的不理解時,我們要巧妙溝通,化解誤會。在學校工作繁雜無章時,我們要合理選擇輕重緩急,有始有終。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老師要善待學生,假如你的學生正在遭遇一些糟糕的事情,那么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遇到這種糟糕事你會怎么辦,當然不會見得提出開除、簡減品行分數之類的處理辦法。我們應首先去想如何挽救他們,如何幫助他們脫離困境。學生都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會銘記你的好,所以,老師們,做一個心懷善意的人吧。當這種內心狀態成為相互的,老師愿為學生著想,學生愿為老師操心,才能把師生感情真正培養起來;蛟S你說,學生遇不到什么實質性的困難,該怎樣與他們建立感情呢?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感受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情感,從中感悟和體會所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用心靈來感受這個世界。能用心靈感覺出別人情緒的孩子,就會變得謹慎、細膩、溫暖,所以我們要把兒童的心靈培養的能接受用愛撫、善良和熱忱進行的教育。
老師要相信,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獨立的個體,我們要想方設法保持和培養每個學生的自尊心,理性的看待學生的個人成績和學習基礎,有些學生在一年級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閱讀理解等相關的習題,但有的學生要到二年級甚至三年級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善于判斷用什么方法、要多久、會有哪些困難,再判斷他們要大致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針對他們進行仔細的分析,設定他們能完成的作業,這樣一步一步帶給他們提高學生成績,這樣亦步亦趨,對他們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本身就是一種耐心的考驗和歷練。
蘇霍姆林斯基還提到教師普遍頭疼的問題:批作業。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完成基本的備課、教學工作,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批改學生的作業,有的甚至能達到六七個小時,在批作業的.過程中我們還會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差錯,同學與同學之間也會存在差距,讓你一度懷疑是自己還是學生的問題。其實這種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在之前低年級學習時,沒有把最基礎的知識牢牢保存在自己的記憶中,所以幫學生打好牢固的知識基礎是關鍵。首先要注意最基本的識字問題,在學習當中要帶有游戲的性質,因為兒童喜歡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進行練習,這能讓他們在頭腦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再經過不斷的各種各樣的練習,達成一種最基本的語言框架。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知識內容,自主發現牢記不忘的部分,并為他們明確的判斷叫好、鼓掌,并神秘兮兮的告訴他們一個學習“妙招”,就是讓他們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來記下需要牢記不忘的知識。在學習材料后我們需引導學生之間開展互背互查活動,也就是防止遺忘的練習,從而起到鞏固的作用。
其實,所有的理論、知識,都要去實踐才會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不管是學生學習新知識,還是老師學習新的教育方法。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本書值得反復研讀,并將給每一個閱讀者帶來工作的方向和便利。相信只要我們循著專業理論的指導,努力向著更好的方向去實踐,去前進,愿意付出,就會有收獲,就會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22
一、讀“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物質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時大家在一起訴苦的不是什么經濟困難問題,而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F在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要求很高,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我們常常為此而苦惱。這時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藝術來“宣泄”,可以將音樂、美術、小說、電影等作為自己人生的精神導師,通過欣賞藝術來獲得幸福感,忘卻暫時的煩惱。其實更幸福的是創造藝術,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不僅要培養自己藝術的眼光和心靈,更應把教書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藝術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層樓:“單純的物質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弊鳛榻處熚覀兯伎几嗟膽墙逃说膯栴},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于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作者就是用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三層樓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優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這個比喻也像一面明鏡,讓我對照自己,令我慚愧:我常常徘徊于第一、二層樓之間;也令我奮進: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應努力登上第三層樓。
二、讀“順乎人性是最美”有感。
在這條建議中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化平民化的今天,不應再將教師的職業神圣化,也更應告訴所有人:每一個教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對于我們教師來說,首先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著證明自己像個老師。其實你無須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么就盡情地在學生面前表現你自己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盡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瀟灑,但是你最美!边@使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坝哪笔且环N優美、健康的品質,一個老師能把他自身的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學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捫心自問,我留給了學生什么?我又為學生做了什么?在讀了作者的`另一條建議“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后,我深受啟發。
三、讀“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有感。
作為校長,作者不僅為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作者提出教育本身的意義并不是培養領袖、科學家、企業家等有身份的人,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尤其是為當前的人生幸福服務。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應該為我的學生童年時代的幸福服務。我想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于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為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譬如,有的學生在綠蔭場上尋找到了幸福,有的學生在歌舞臺上尋找到幸福,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為何還要在學習上苛求他們取得同樣的成功呢。誠如作者所說:“我們要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孩子的處境,了解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成為孩子們學會把握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力的守望者”。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薄督o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于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感想07-22
教師讀書建議書范文-建議書08-02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8-2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8-17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3-21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5-24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3-22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7-02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4-2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