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
為了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進程,我國各省市都進行了相關題目的講座和研討會,紛紛指出教師職業能力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地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能力。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一些教育教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這樣既能改進教學,又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觀察幼兒和認知幼兒,從而掌握兒童學習和發展規律的能力。
1、課題研究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第一,開展課題研究是促進幼兒教師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人們的定向思維就是研究工作是專家學者的事情,然而這是一種片面不正確的認識。課題研究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師作為幼兒的指路人,就要通過對課題的不斷研究來提升自身修養和專業素質。
第二,課題研究能為幼兒教師專業化提供有效資源。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書籍、音像等資源來充實和學習,而課題研究作為一種面對面的交流,通過專業專家的教授來獲取重要資源,是一種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高效手段。
2、當前愛心幼兒園在課題探究存在的問題
(1)課題范圍過于寬泛,大課題居多。在教育部門倡導進行教學研究的背景下,很多關于幼兒教育的課題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愛心幼兒園來看,就其進行的幼兒園內部的幼教老師課題研究而言,題目設置過于片面,研究的內容也過于表面、寬泛,專業意義不是很強。同時愛心幼兒園進行的研究課題題目都以大課題居多,缺少針對意義。
(2)缺乏專業的研究引領。很多幼兒園都處于一個尷尬的狀態,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都缺乏幼兒專業教育的引領。愛心幼兒園建立在居民小區之中,招聘的幼兒教師多為中專生和大專生,專業性受到限制,理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并且缺少一定的幼兒教育經驗,加之缺少學前教育專家定期進園進行一對一的課題專業指導,導致部分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養成了將課題研究建立在教學經驗和操作手段的層面的習慣,最后導致課題研究在開題時比較熱烈,但是過程冷清且盲目,結題也是沒有實際成果。
3、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建議
(1)課題的設定與發布要調節好大課題與小課題的銜接。通常在課題題目的設定上,大課題集中關注的`是教育政策和教學規律方面,一般都是與教育決策或者戰略有關的宏觀研究;而小課題關注的則是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上的各類問題,是以實際問題為調研基礎,進行水平導向的微觀研究。因此,要注重實現課題研究的宏觀與微觀相配合,在層次分明的前提下又相互融合,銜接順暢,實現有效過渡。
(2)促進幼兒教師的自我評價與學習,積極開展課題研究。開展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對于幼兒教學的主體幼兒教師來說,一定要重視自身的專業化和專業素質的提高。這樣,在申報課題研究時突出自己的研究重點和優勢資源,開展更加有效率、有意義、有價值的課題研究。
(3)建立健全課題專業引領機制。課題研究的開展需要建立一種良性的運行機制來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以結合幼兒園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形成幼兒教育課題研究的專業引領機制。同時在幼兒園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之間搭起以課題為載體的溝通橋梁,深入持續地進行研究。大力重視培養未來幼教的人才,為當下存在的幼兒教學的實際問題實行有效解決措施,為建立健全的課題專業引領機制做有效補充。
綜上所述,進行幼兒教師專業化為題的課題研究,不但改進了教學方式,還提高了教育質量。提高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質量,促進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專業成長,對幼兒的成長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發展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激烈,幼兒園的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為了促進園所與時俱進地健康發展,許多園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實力、辦出自己的特色;許多園所也認識到開展課題研究具有“可以給幼兒園工作不斷注入活力,可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成長,有助于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的獨特價值。但是在課題研究立項開題以后,往往會出現“課題研究目的不明確、“研”不突出,研究過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師只參不“與”、積極性不高,課題指導專家跟進指導不恰當”等諸多問題。因此,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必須要有一套科學有效的幼兒園課題研究管理的策略來推進課題研究的健康發展;我們在相繼開展一個省級立項課題研究、兩個全國立項課題過程中不斷探究課題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獲和感悟。我們提出:
一、以課題中心大組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構建以課題研究為核心的“學習共同體”管理機制,保障課題研究在不斷互動中前行
幼兒教師的“學習共同體”是指建立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之上,以幼兒園為基地,以幼兒教育實踐為載體,以共同學習學習、研討為形式,在團隊情境中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最終實現整體成長的提高性組織。“學習共同體”擁有收集、儲存并轉化知識的能力,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化,能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
一個好的課題研究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組織機構的建立、人員的安排是關鍵。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沒有相關的教育教學經驗不行,沒有合作意識、奉獻意識不行,沒有積極進取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組織機構的建立上,我們組建一個以“課題中心大組”輻射引領若干個“子課題小組”的研究團隊;讓全體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引領園本教研。在人員的安排上,首先我們注意遵循“行動研究能力強、幼教專業素養扎實、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則,慎重選擇并吸納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骨干教師和一些盡力充沛、富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組成“課題中心大組”,由課題負責人(園長)為組長;在這一團隊中,有能在課題實驗班扎實開展行動研究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善于觀察記錄的人員,有能及時進行反思小結并善于對課題研究進程提出整改意見的人員、還有善于撰寫論文和案例的人員;這樣的“學習共同體”,能夠承擔開題、課題研究推進、課題實驗班研究、結題等具體任務;具有帶動和推進全園順利開展課題研究的作用。其次,我們吸納所有一線教師按照自主自愿、強弱搭配的原則,自行組建2-3人的“子課題小組”,每個子課題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若干個這樣的“學習共同體”一起來承擔總的課題下的分項研究任務。
整體來看,“課題中心大組”具有引領和帶動“子課題小組”開展行動研究的作用,而“子課題小組”行動研究的動態發展又能促進“課題中心大組”的前行。整個研究團隊能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組、各個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會合和互動,互相研究收獲和研究心得,分享在開展行動研究、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喜悅,引起共鳴、達成共識。每個教師的敘述和見解、經驗與收獲,都有助于自身和他人獲得相應的課題研究綜合素養的成長;大家在這樣目標一致、統一認識的前提下,構成一個大的“學習共同體”,共同為完成好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的任務,實現課題研究階段成果的有效落實
在幼兒園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園“課題中心大組”充分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首先,“課題中心大組”組長(園長)引導各“子課題小組”討論:開展課題研究對園所發展、保教質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體的碰撞使教師更加明確和理解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保教質量、增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然后,在整個研究團隊充分認識了研究目的、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園“課題中心大組”根據課題研究計劃中的不同時期,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讓研究團隊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任務,力求使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實。
在開題之初,“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前期準備階段:教師個人文獻資料學習研討》,讓教師帶著任務學習后填寫并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其中設置的問題,能讓教師明確“開展本次課題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將要研究子課題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專家答疑有什么”等等;這樣的表格,在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開始階段,起到“熱身”的作用,能引領教師自覺自主地應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學習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相關理論,收集摘錄相關理論文獻,積累素材、拓寬思路,增強教師理論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引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造性應用理論的靈感。
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各子課題階段小結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個月為一個周期發放3―4次,并請教師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課題階段研究資料。表格中有“對案例收集的具體要求”(包括案例教學設計、相片影像資料、觀察記錄、評價指標等)、有“子課題階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還有“下階段子課題研究的推進設想”等等;這樣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課題研究人員及時、完整地收集整理課題研究階段成果,及時發現課題研究中餐在的問題并作出適當調整,為客觀科學地安排下一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
在課題結題時,“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子課題成果匯總和論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課題經典案例”、“子課題相關互動表”、“子課題論文摘要”等任務;這樣的表格,能讓各子課題精心歸納和整理小組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成果;匯總到“課題中心大組”以后,能使整個研究課題的結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以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為主體的自主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快樂,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為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導每個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路。教師成為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對幼兒園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讓教師大膽“選”,成為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開題之初階段管理表格的引領下,各子課題教師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的原則,并通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搜尋、在于同行中的交流中領悟、與幼兒的交流中捕捉、在閱讀文獻資料中發現”等途徑大膽地自主選題、提出研究方式。接著,子課題小組內各位教師商議、討論,并和其他子課題小組教師分享、交流,然后報送課題指導專家審閱、批改,專家對其提出建議,最終返回到教師手中來確定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式。
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子課題選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調動教師行動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子課題研究內容本身就體現了教師自己的需求,那么子課題研究整個過程的推進就能成為受教師內部動機支配的活動,從而激發教師參與研究的內驅力,使教師真正成為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持研究熱情、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
(二)讓教師展示“能”,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能”既課題的成果,是課題實施中的激勵因素,也是確保教師實施課題積極性的中介,它包括課題實施者的個人成就感、價值歸屬感、集體榮譽感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努力為教師創設充分展示“能”的機會與條件,讓教師能尋找到強有力的“內援”支撐、始終保持激昂奮進的研究狀態,不斷推進和調整自己的子課題研究。如我園在開展的十二五課題研究中,各子課題在確定研究內容和制定研究計劃環節,園長(課題負責人)就及時地組織大家來分享交流,并和專家共同點評,肯定亮點、提出建議,在展示交流之后大家能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課題計劃;在子課題研究過程中,讓每個子課題小組輪流派代表上實驗課時,園長(課題負責人)就組織帶領全體教師共同研討,大家共同為該子課題的推進提出建設性的調整意見,而該子課題小組在大家的幫助下視野更開闊、收獲更全面。這樣,全體課題研究人員都能在積極的鼓勵和認可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從而尋找新的動力和“內援”支撐,激發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狀態管理推進子課題,在實實在在開展行動研究中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三、以專家適時指導為引領的跟進管理
很多幼兒園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感觸:“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領。”確實,如果沒有專家的引領,沒有專家的點撥,而只是一味地讓一線教師獨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時,專家的何時介入知道、怎樣跟進指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需要與專家恰當地開展合作研究,需要以專家適時指導為引領的跟進管理。那么,怎樣實現專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適時指導為引領,專家怎樣在恰當地時機跟進課題管理呢?我們認為,三個具體環節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計劃階段
研究計劃是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全面規劃,是指導研究全過程的藍圖,通過制定研究計劃,可以使研究目標、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人員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計劃的制定過程也是課題組成員統一認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在教師的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先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初步計劃,反饋于專家;然后專家再從不同的角度對課題內容和計劃提出可行性的指導建議和意見;最終使課題研究內容和計劃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實施過程
幼兒園開展的課題行動研究過程中,是教師探索具體的方法、途徑、措施及實施效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設計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發揮在實踐經驗方面的優勢大膽實施研究案例;而專家的適時指導可以表現為參與研討和診斷的顧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出現的問題與教師共同研討,對教師進行現場觀察,并從理論的高度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例如:在開展我園開展十二五課題《體驗式教學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之研究過程中,為了讓研究團隊更加直觀地理解“何為體驗式教學的具體環節設計”,指導專家先是在觀摩了“實驗班老師”自主設計的環節后馬上組織大家研討、點評、提出修改建議,接著就讓業務園長按照建議進行現場對比執教。這樣的適時跟進指導能激發教師的反思、生動而高效;同時,課題研究在教師和專家的互動中,不斷經歷“思考、實踐、反思、在思考、再實踐、再反思”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效推進。
(三)研究的結題階段
研究的結題階段是對研究行為進行反思、對研究效果進行理性思考、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的過程。由于幼兒園教師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論水平、寫作能力能方面相對擅長理論研究工作的專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結題環節中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撰寫就特別需要專家的適時跟進指導。例如:在我園十一五課題的結題環節,每個子課題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關資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點,并跟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專家在傾聽講述、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幫助該子課題從理論的高度提煉成果要點、提出行文建議;從而幫助教師梳理文章脈絡,更加自信、圓滿地完成各項結題工作。
當然,在課題研究進程中應該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慢慢淡化專家的角色,讓參與研究教師逐漸走出專家的“控制”,不斷成長為越來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時應該避免過分依賴專家而削弱參與研究教師的獨立思考、正確判斷、大膽實踐的做法。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
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和教育科研的實踐充分證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在學校的課題研究中,一些學校有收獲,有成果。但我們不可否認,課題研究鬧忙一陣子,唱了一路的歌,結果卻發現無詞、無曲。即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沒有實效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加強課題研究常態化對策的思考,是學校科研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過程。
“申請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這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個程序里面,開題轟轟烈烈,有關人員都到場,筆記做得很完整,只是為了充實材料;而結題要么是草草收場,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交出一份結題報告,課題研究就結束了,要么在結題前搞臨時集中進行材料突擊,忽視最為重要的研究實踐過程,以至于很多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是短期內胡拼亂湊的結晶,并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二)重演繹輕實踐。
有些課題選題寬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資料、閉門造車、做些文字資料,缺少實際的調查、測量、實驗、統計、分析等方法,只通過理論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的研究成果脫離實際。
(三)重完成輕有效。
課題研究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但一些學校的培訓的問題也諸多。如課題理論材料、學習材料、培訓材料隨意性很大,沒有圍繞專題研究選擇理論依據作為學習材料或者與專題沒有關系,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想到哪里,學到哪里,培訓到哪里,找點學習資料,大家做做筆記,留個學習的痕跡。這些理論的學習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無效的學習,實質上這些行為就是一種敷衍,“為研究而研究,為課題而課題”,沒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題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續研究。
為了追求所謂“眼球效應”,許多教師在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時喜歡標新立異。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就聞風而動,課題研究中新名詞、新概念迭出。殊不知,這些“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許多老師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會,反而拉大他們與課題研究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畏難情緒。一味地求新求異,使教師教育科研缺乏主體性,阻礙對自身實際面臨問題的洞察和捕捉;也讓教師的課題研究變得曲高和寡,極大地挫傷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五)研究成果單一,只求編撰論文。
談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認為就是撰寫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似乎沒有論文發表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一些教師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忽視平時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而許多老師的論文大多是應景之作,并沒有真正體現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論文只是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論結合,就能彰顯論文的力度和分量,進而造成論文話語方式的抽象,敘述結構的刻板,以及論點論據的空泛松散。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論文情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教育科研真正的實踐探討。
二、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原因分析
(一)領導層原因。
1、重視不夠。一些學校領導雖然是課題的負責人,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沒有把課題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對課題研究的指導和參與,真正潛心研究課題的時間并不多,花在學校教學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課題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夠。學校領導應該有引領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的水平,但由于一些領導主動學習的愿望不強,造成理論功底逐漸減退,實際工作深入不夠,因此,在指導教師課題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從心。
3、時間不夠。現在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也越來越細,每個部門對學校進行直接的管理,這就造成學校管理工作存在壓力,甚至忙于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如檢查、比賽、活動等,如不完成就通報公示,在考核中扣罰。這樣一來,領導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充電、學習,這也是課題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夠。雖然現在學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網絡都齊全,但實際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比較普遍,即課題管理者缺乏對學校課題管理的實質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課題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對一些課題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是什么,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等一系列問題。
5、評價不夠。對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質量考核目前還存在軟性的評價,如果要說量化,也就是每學期的課題計劃、總結,課題的一些過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論文是否完成。只要這些完成了,教師的課題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對在課題研究中的實效性的考核評價體系是缺乏的、困惑的,這是造成課題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個原因。
(二)教師層原因。
1、教師對研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雖然看似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但實質上很多教師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課題任務,真正重視課題研究,真正把課題研究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師非常少,造成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非常淺。
2、教師對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課題的研究都有其獨特性,必須弄清楚他們的內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師對課題研究的實質內涵、操作步驟都不太明確,重視不夠,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價值與研究的方式方法,不會研究也就顯而易見了。
3、教師對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課題研究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理論素養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斷學習,但很多教師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研究的主動性不強,對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么份上也不追究,沒有強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現操作不規范、不到位、不成型的結果。比如,課題培訓學習,只是應付而已,學習時參而不與,心不在焉。
4、教師承擔的保教任務過重。目前學校的現狀不僅是領導沒有時間深入課題研究,對教師來說同樣面臨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的現狀。一線教師要完成學校各個部門的各項工作,備課、上課、環境創設、家長工作、保育工作、比賽活動等,認真完成這些工作已經很忙,那么靜下心來學習、靜下心來研究只能成為一種愿望。
三、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對策思考
(一)提高課題意識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前提。
開展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幼兒園一定要明確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增強課題意識。
一是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強學習,明確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當好學校課題的領頭羊。
二是要創造全園深入研究的氛圍。學校要給教師正確的引導。如聘請專家或教科室的領導來園進行培訓,開展座談討論等活動,讓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及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明確課題研究不只是教授、專家的事情,也是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二)強化課題管理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強對課題負責人的培訓。首先要提高課題負責人的管理意識和管理主動性。可以通過簽訂課題負責人責任書,課題負責人的課題工作的每周每月匯報,課題負責人的管理經驗交流等形式,幫助課題負責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管理的實效。如課題方案的管理。課題負責人要對課題進行剖析,找到具體的研究問題,了解此課題的研究現狀,結合幼兒園自身的特點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開展研究;教師課題計劃的管理。要從教師課題計劃開始抓起,指導教師如何制訂課題計劃,并要對教師的每份課題計劃細心閱讀,并及時給予教師意見和建議,使教師的課題計劃有質量、可操作;課題過程的管理。要經常深入一線,對于教師的研究現狀,研究困難,研究亮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即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課題學習的管理。要避免學習隨意性、無效性的現象,因此,課題負責人要在培訓上多加思考,學期開始制訂的培訓計劃要有系統性、針對性,學期中的培訓過程要有堅持性和實效性。用心組織,用心指導,才會培養出用心的教師。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關鍵。
課題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觀察、記錄、思考;分析問題需要教師做出判斷,什么問題值得研究,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研究;解決問題需要教師了解并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體會到“原來這樣做更好”。
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樣:
一是學校組織教師集中培訓和學習,學習形式多樣,可請專家進行講座、骨干教師進行經驗交流、研討交流等;
二是創造條件給予教師外出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教師走出校門學習,這種學習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三是搭建舞臺。學校要給予教師鍛煉的機會,開展一些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比賽活動,這種比賽不僅僅局限于教學活動的展示,可以涵蓋很多,如課題記錄的比賽,課題心得的比賽,課題活動組織的比賽,課題情境創設的比賽等,使每個教師都有機會發揮。讓教師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獲得的成績,這對教師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四)完善課題制度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保障。
完善、落實好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是確保課題研究有序、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
一是要將制度深入人心。可以制作制度小手冊,人手一份,隨時可以翻看,做到人人知曉。
二是要嚴格執行制度。可以層層簽訂課題研究責任書,做到研究有專人負責,職責明確。
三是政策鼓勵。學校可制定一定的政策對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讓教師獲得參與研究的好處,如有利于評職稱、物質獎勵或獲得一定的榮譽等。有了一系列的保障后,促進學校的課題研究趨于常態化、深入化。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4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多數家庭住在新村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運動器械的活動,形式上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存在認識上的不同:有的認為戶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大,教師不好組織;有的認為體育活動容易出事故,還是少開展為宜。由此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計劃上,而真正的實際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去的得不到保證。鑒此,我們積極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在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和,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的發展。參照《綱要》的精神,我們實施課題研究所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目標性原則
以幼兒發展目標為核心,將幼兒園的各種教育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新《綱要》提出的保教目標是制定幼兒發展目標的指導思想,幼兒發展衛生學是制定目標的理論基礎。我園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制定目標的現實依據。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過去教育工作中重內容出發,忽視教育目的的現象。
2、發展性原則
幼兒體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幼兒的發展。發展不僅體現為幼兒知識、技能的增長,更體現在幼兒的心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幼兒的發展規律既遵循一般的規律,又體現著個體的差異。為此,幼兒園對幼兒體育活動的指導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3、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幼兒主動性結合相結合的原則
對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應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計劃、組織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引導幼兒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沒有幼兒的主動參與,任何教育難以獲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兒興趣與需要、注意、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調到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幼兒發展需要和幼兒主動性的傾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出現新的“兒童中心”,消弱教師作用的現象。
4、活動性原則
活動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橋梁,是幼兒活動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應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教育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幼兒動手動腦為特點的教育活動,活動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傾向。
5、整體性原則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徑的教育均對幼兒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應充分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使體、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成為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克服重智輕德、重課輕游、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脫節的現象。
二、研究內容:
1、我們發現園內普遍存在體育器材品種匱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問題,我們將就提高體育器材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使用價值進行研究,尋求合理運用體育器械的規律。充分運用社區資源,充分搜集廢舊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種體育器械;探索創新,發揮體育器械的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為幼兒選擇適當的體育器械。
2、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游戲的方法組織幼兒練習,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參與活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們將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游戲活動,在住址形式和內容編排上進行改革,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促進幼兒的發展。
3、以課程理論為指導,優化幼兒每日“一小時”戶外體育活動,課程目表是課程的靈魂,制定好目標對開展整個體育活動有調控和保證的作用。但長久以來,有的教師習慣于按照事先編排好的教學內容來實施幼兒每日“一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注重表面形式,頭腦中缺乏目標意識,我們將加強教師的園本培訓,樹立目標意識,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從體育的多維效應、多種角度見夠戶外活動的形式,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使戶外體育活動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為使教師進一步樹立發展的觀念,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易于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為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序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發展實際,選擇相應水平層次的目標。
2、各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而定。
四、活動的組織:
1、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復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教師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于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于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煉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3)集體活動: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煉的新知識、新技能為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以上三種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進行一次心得體會交流,采用講座、討論、交談、互評、辯論等形式。
2、每月進行一次戶外體育公開活動,組織教師進行觀摩、點評。
3、不定期的學習一些理論指導或優秀教案等文獻資料,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進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效果測評,以掌握研究的實效性和進程。
六、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
主要收集開展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研究用的資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提高教師對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指導的理論水平,確定研究的內容,成立課題小組。
2、實施階段:
制定目標與計劃、措施。組織教師進行實施計劃,進行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收集數據,及時調整實驗的進程。
3、總結階段:
主要為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論文、總結、匯編結題材料。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5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著,整天關在家里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愿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愿一個人呆著。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為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后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造自由寬松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境,和小伙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系。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為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為: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為每個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為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研究對象及范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熏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
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并以統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為:興趣、性格、看圖說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為實驗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并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的創設中極為注意營造優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美、愉快、輕松、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后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年3—20xx年5)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并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年6—20xx年7)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系、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年9—20xx年11)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結題階段(20xx年12—20xx年3)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課題任務撰寫教學論文、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6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伴著兒童發展,兒童在游戲中成長。課間游戲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之一,由于課間游戲在活動內容、地點、對象的選擇上完全由幼兒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們可充分展示自我,課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主動開展各種游戲的環境,孩子們可以輕松的進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兒的喜歡。課間游戲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發展、增進師生感情、實施教育的良好契機。
但是事實上,當前幼兒園往往只把課間游戲看成是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容易被忽視。幼兒園課間游戲內容較少、形式單一,且缺乏較強的整合性、系統性。教師對課間游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特別是對于小班課間游戲,一些老師認為,讓孩子們好好玩一下,自己輕松一下,或者做一些準備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而且課間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針對本園小班課間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我計劃開展“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探尋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二、課題的界定:
(一)課間游戲。
是指:在教學活動之間或教學活動與集體游戲之間開展的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
是指:通過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組織與實施,研究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師小班課間游戲意識不足的問題。
2、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較少的問題。
3、小班課間游戲的材料貧瘠的問題。
4、小班課間游戲的指導策略較單一的問題。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有很大啟發。
(三)學前游戲論。
《學前游戲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它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詳盡闡述了幼兒園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在幼兒園設計、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策略和方法。這本著作對于我選擇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方面有很大幫助。
五、研究方法設計: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游戲理論知識,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專業知識,并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與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系統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六、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內容:
(一)理論假設:
我認為如果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以及《學前游戲論》研究結果來指導本課題的研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提高教師的游戲意識和開發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課間游戲材料庫,并加強對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就可以明確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同時,幼兒與教師都能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獲得情感、態度、知識等多方面的發展,并對小班課間游戲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二)研究目標:
1、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2、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
3、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三)研究內容與重點:
1、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
2、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
3、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調整課間游戲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并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實課題研究工作,規范課題管理。
在園長的引領下,由我全面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設立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研究體會、方案設計等專題內容。
2、每學期至少開展針對兩名幼兒的“個案跟蹤研究”。
3、撰寫課題研究計劃與總結。
4、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關課題研究的論文。
5、圍繞課題研究進行至少一次公開展示研究活動。
(二)開展理論學習,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終引領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開展課題研究更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與充實教育理論知識、科研知識。圍繞本課題研究,我將加強游戲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專業雜志中,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最新研究動態,借鑒、研究有效的指導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適的教育行為來幫助小班幼兒開展課間游戲,促進小班幼兒的發展。同時,邀請青年教師培訓班指導老師與同組學員觀摩與指導,在與專家、同行“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課題研究內涵,了解小班課間游戲的基本知識。
(三)遵循科學原則,加強實踐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將主要遵循多樣性、興趣性、發展性等多項原則,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建一個能與幼兒、家長、同行積極互動的網絡平臺,形成一個豐富的小班幼兒課間游戲資源庫,包括文本資料、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同時平臺中也將開辟專欄將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困惑與大家分享、探討。
八、課題研究對象:
趙樓幼兒園小班幼兒。
九、課題研究過程:
(一)前期準備階段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體實施階段
1、搭建課題研究網絡平臺,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網絡,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課題研究制度,能夠為我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和幫助。我園配備了
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保證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幼兒園訂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與刊物,為我查閱文獻資料提供了物質保障。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3、小班課間游戲集。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16
開展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13篇)08-30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9-22
2021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9-27
教師課題研究體會12-21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范文10-26
教師課題研究計劃11-20
幼兒園課題的研究計劃09-20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