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心得體會1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市里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經過的新課標的培訓學習,知道新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教學要以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核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能充分體現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體會頗深:現將具體心得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實踐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突出概念的教學
正式頒布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圍繞重要概念展開,精選恰當的教學活動內容,以促進學生對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向學生提供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來為學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撐;另一方面,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記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學事實,而是要通過對事實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學重要概念,并以此來建構合理的知識框架??”[1]。新課程在內容標準的10個主題中增加(或修改)了50個生物學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以概念內涵或命題的方式具體描述;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關于生物學概念的教學建議;修改了教學建議中的其他內容,使之具有更好的指導性和操作性;修改了評價建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概念的傳遞,使學生理解概念、應用概念。我個人認為,概念的建構,不是靠教師告訴學生,而應該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的,認真思考的探究性學習過程而建構的概念,才會比較容易整合進學生的知識網絡,印象才深刻,記憶才長久;也才能在需要運用時,比較容易地提取,用于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結合培訓內容我以第一單元第二章“生物圈”為例來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我把自己的實踐部分分為三部分來講解:1備課2授課3評課(反思)。
1、備課:仔細研讀課標,搜集整理所需的備課資料,開發和挖掘課本以外的資料,充實自己的課堂。備課的過程中時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生物圈這一章在教學中不要只注意單個的知識點,應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態系統,以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都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還有本章中的活動較多,特別是兩個探究活動,應高度重視,要組織好探究的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2、授課:生物與環境一章教學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列舉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及影響環境的現象,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2、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簡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
3、教師要認真組織好教材中提出的探究活動。比如課標中提出的探究影響鼠婦(金魚)的環境因素。
4、通過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事例、解讀生態系統中各種組分之間相互關系的示意圖,增進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等抽象思維能力。
5、通過制作生態瓶、探究植物對環境的影響等一系列活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運用生態學的知識參與社會、生活的決策的能力和意識。
6、認識人類與生物圈的對立統一關系,增強辨證唯物的自然觀,意識到人類有能力管理好生物圈,進一步增強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現在簡單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是如何做的?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概念的興趣,有利于概念的傳遞和形成。
利用生物教材的激發學生學習重要概念的具體做法之一是,在每節的開頭部分設置了“想一想,議一議”欄目。該欄目創設一個與本節即將學習的重要概念有關的問題情景,情景中提出的問題不是僵化的、生硬的概念性內容,而是圍繞重要概念提出一個或幾個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進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指向正文中即將介紹的重要概念,或與這些重要概念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以幫助學生理解將要學習的重要概念。例如,在初中生物的第一節中設置如下的問題情境:“圖中的機器人能用樂器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曲子。有的機器人還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與人交流。為什么說機器人不是生物?請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問題情境中,需要學生直接討論的是,不是生物的機器人與生物之間具有哪些區別?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在頭腦中給生物的特征下一個基本的定義,而這個基本的定義就是本節需要學習的重要概念。
2、設計好概念的正例、反例和特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重要概念的掌握,還需要例證的支持。概念的例證包括正例、反例和特例三個方面。概念的正例是指包含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具體事物,是概念所反映的具體對象。概念的正例:初中教材第一單元第一章的第一節講到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時,教材列舉了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泄廢物”、繁殖、遺傳變異等基本特征,表明概念的正確性。運用反例可以加深學生對(正)概念的準確把握,提高辨析科學概念的能力。同樣是為了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在“想一想,議一議”欄目中設置了“會演奏樂器的機器人不是生物,為什么?”的反例;教材正文在呈現一片森林、一塊草地、一個池塘是一個生態系統時,在旁欄可以讓學生思考一棵樹、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是不是生態系統的反例。在概念學習中,忽略特例,往往會導致概念的內涵混淆,外延擴大或縮小。因此,教科書中應盡可能地列舉典型的特例,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概念。
復習時應用概念圖:建構概念圖----體現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概念圖是一種把概念和知識點具體化、可視化的工具,最能體現出學生對所學重要概念及這些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程度,建構概念圖非常有助于理清并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同時,還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較好的訓練和提高。概念圖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概念圖作為教師教學設計的工具、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
2、概念圖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建構知識結構,可作為學生復習、鞏固知識的工具,可作為學生自我評價的工具。概念圖不僅有助于學生復習知識、概念,而且有助于學生把知識、概念聯系起來。概念圖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跨章節的復習,將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張概念圖中,比如第一單元《生物與生物圈》。
3、評課:(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目中已了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各種各樣生物的名稱、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境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需要反思的是:
1、對于七年級的學生,生物是一門新學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學生尚未進入正軌,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風氣、合作精神,出現了課堂氣氛松散的現象,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這一方面狠抓學生,分組時采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做到“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以后的教學過程要認真解讀、努力鉆研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盡量達到高的要求。
生物心得體會2
通過參加新課程標準的集體視頻學習,我體會頗深:
基本理念是:生物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
第一、生物學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和新教材注重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努力為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教材的內容與時俱進,圖文并茂,精選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學最新進展并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息息相關的內容,盡可能精簡課堂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究、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
第二、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采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課程標準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
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課標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要求學生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課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參與學習過程,在看、聽、說、聞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認知的過程、學習興趣、熱情、動機得以加強,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的認識,就可能有進一步發展。
第六、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
第七、新課標重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于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后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于實踐。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嗎,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
第八、新課標重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搜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勇于創新。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生物心得體會3
我是生物工程系xx級園藝班學生xxx,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大學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現在畢業后找工作首先要求“有工作經驗”,如果能提前在企業實習,正好為將來求職積累一些資本。
大三第一學期末,我有幸到連云港振興恒巨花卉實習,在將近4個月的實習期里,我初步接觸到蝴蝶蘭各個苗期的栽培與養護的一些技術,催花技術,組盆技術以及年宵花卉出售情況,熟悉了蝴蝶蘭的生物學特性,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蝴蝶蘭對光照,溫度,水分,濕度,肥料的要求以及病蟲害的防治等。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負責指導我的是一名姓李的主管,實習內容主要是蝴蝶蘭的日常管理技術。在我們主管的悉心教導下,很快我就熟悉了蝴蝶蘭的栽培與養護流程,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牢固,技術更全面,實際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實習過程和體會。首先實習讓我覺得很新鮮,因為這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實習單位,也覺得自己應該會在這里過得很快樂的。
第一天進倉實習,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你早”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給我。
只要你是真誠的,誰會在乎你資歷小,又有誰會小看你呢?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進實習單位的時候,都做類似掃地,倒垃圾的“雜活”。或許同事們認為你是小字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一些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實習生從事的是日常性事務工作,例如電話接待、資料整理、文字處理、打印裝訂文件及其它初級工作;只有少數的同學,從事的是相對專業性的工作,比如項目設計、軟件制作、文案起草、專項策劃等。我們大多對于實習效果并不滿意。很多同學覺得做的都是很瑣碎的事情,很難提高個人能力,認為得不到充分鍛煉機會,認為企業把自己當成打雜的,接觸不到實際工作。在1、2個月的實習中一直從事日常工作降低了實習意義,對能力提高起不到很好幫助。其實做“雜活”對我們是必需的。
不是每個實習生都能幸運地接觸到具體工作實踐,所以,首先需要把心態放平,調整自己對實習的想法。我們經常說“后生可畏”和“實踐才能檢驗真理”,參加工作后,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處理,要在短短的1-2個月里面學會融入新的集體,熟悉工作,不像在學校里可以慢慢磨合。有一個實習機會總比在家里待著好,起碼對企業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都會有一定了解。我對實習的總結有以下幾點:首先,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在實習中逐漸變得“勇敢”。雖然開始也會有顧忌,怕“主動出擊”會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視。但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該有勇氣去嘗試。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煉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為自己創造良機。其次,無論哪個職位,都要有激情和耐心。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愿意為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實習還讓我懂了一條道理--講究條理。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
最后一點,實習中最大的收獲可以說是對溝通技巧和能力的鍛煉了。比如,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實習生在面對陌生工作環境時常常比較被動,實習一定比正式工作要輕松很多,即使任務沒有完成好也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公司對我們的態度一般也是允許犯錯。所以我們要抱著學習的心態,避免緊張情緒,把前輩們都當成老師而非同事就可以了。講到這,我不禁想起,曾幾何時,寒,暑假也是大學生們的節日,除了面臨畢業和就業的高年級學生為就業做準備,大一、大二的學生可以盡情度假。可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增大,不少大學生從入校開始就通過各種途徑接觸社會。于是,假期中越來越多的低年級大學生走進社會。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從事著底層工作的實習,辛苦奔波之后得到的只是一紙如常的評價。也難怪很多學生不愿意從事基層的工作,有的做不了幾天就走人,也有的把實習當作應付作業,敷衍了事。雖然真正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是從基層開始鍛煉的,只有真正了解基層才能合理有效地進行工作,可是大學生走出校門主要是為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的。實習可能過得很忙碌,很累,但無論辛苦與否、薪酬多或少、理論的東西學到沒有,表面上是否有大的收獲,我都會很滿足;因為我多了這一份經歷,這會讓我成長。
我堅信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生物心得體會4
20xx年12月12日,我參加了十三師教研室在紅星一場進行的教研活動。我聽了紅星一場學校喬紅老師的《病毒》一課,使我對新近教研室倡導的“教學評一致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通過本次聽課活動感受頗多:
1、紅星一場學校生物老師喬紅在一上課就確立了教學目標,給學生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在課堂上喬老師更像一位朋友,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喬紅老師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要向喬老師學習的地方。
2、喬老師巧妙設計評價任務,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喬紅老師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最后留的作業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泥制作病毒模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立足于學生,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知道了去哪里,接著就要考慮怎么去了。喬紅老師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課堂中采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師生互動、創設情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4、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加注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尤其是生物學科,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動手操作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后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實現了實踐性學習的原則,使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轉化日常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喬紅老師在《病毒》這一課教學中,開篇就引入了新近發生的埃博拉病毒,使學生一下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通過這次聽課,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更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方法實實在在落實到課堂中去。
生物心得體會5
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我覺得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恰似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突出多樣性和選擇性,讓每位充滿個性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選擇自由,從而得到充分的發展。即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第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當然,教師在對話中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第二,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第三,課改需要加強各市、縣、校之間的對話。"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例如:開學初的新課研討及現場的聽課、評課和送教下鄉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扎根于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最后,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系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科研意識,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以動制靜"的方法,有以下三點做法:
1、課堂教學的形式要靈活多變:可以倡導由學生主持、主講的主體式形式。例如,每個單元的許多閱讀課,在前面精讀例文的學習后,結合單元教學目標讓學生主講,組織討論解決;可以倡導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的活動式教學形式。
2、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載體。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引導中要精心設計好問題,要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事實性、經驗性、創造性和評價性問題,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自行解決問題。教師要倡導無錯原則,即疑問無禁區、疑問無錯誤,告示學生珍惜并行使問題咨詢權。
3、生物課堂教學要力求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埋下伏筆。其最高境界應該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仍然讓學生保持繼續學習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深入研討并聯系實際進行教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又活躍了思維,更提高了“環境”意識。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新課改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樣,我們老師更要發揮我們的創造力,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課改不是簡單地理解為變教材。課改不僅是換換教材,而是通過教材內容改變,實現包括課程功能、課程結構、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及課程評價體系等的根本轉變,真正實現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由過去由老師傳授為主轉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為主。過去我們單純強調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現在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以前關注更多的是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這次課改立足于三維目標的統一,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新課改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是填鴨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沒有興趣,尤其感到高中生物課枯燥乏味,師生之間也缺乏合作與交流。教學過程實際上則是師生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傳統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改變學生過去單一的、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的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服從于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使學生學習變得富有個性,并最終達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目標。
【生物心得體會(精選5篇)】相關文章:
牧原生物安全培訓心得體會02-21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11-02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11-02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系說課稿11-02
生物教師的述職報告范文(精選5篇)01-24
觀察生物日記01-20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課件05-13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區別?10-12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教學反思范文12-23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