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英國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1
從中國時間2013年7月1號凌晨十二點半在白云國際機場起飛后,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飛行,終于在迪拜機場降落了。在迪拜機場逗留了三個小時,當地時間早上八點,可以上飛機了,十分鐘之后,飛機起飛了,因為時差的關系吧,飛了七個小時后,到倫敦上空的時候,時間才走到十二點,看到Embassy CES來接我們的老師后,我們與高中班的同學分開了,上高速了。沿途感受最深的是到處都是綠色的樹林,農場,英國風格的房子隱約的在樹叢中一閃而過,。五點多到了學校,安頓下來,八點半,外面的天空還是亮的。(八點半等于是國內凌晨二點半)我們在布萊頓開始了為期十周的學習,最后的二周我們安排在不同的北倫敦小學實習。這次的外出學習讓我大開眼界,增長了不少見識。下面從三方面來進行分享:
Embassy CES是一間語言學習機構下的一個學院,學校占地面積不大,交通方便,布萊頓的這間學院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學習英語,學生當中有大學生,高中生,也有象我們已經工作的成人,我上課的國際班里還有一個是四十多歲的意大利女士,她的大女兒已經出來工作了,但她還來英國學習英語,這是她第二次過來學習了。請看幻燈片,這就是我們學習了十周的地方。
第一周到第四周,我們初中班和小學班混合分成兩個班上課,上午從八點半上到十二點,中途十點左右下課休息二十五分鐘左右,下午十二點五十分又開始上課,一直上到二點十分。下午有時會集中兩個班一起上大課。這四周上午上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課堂的教學法,如何開展英語教學,其中包括聽力、詞匯、閱讀、口語、語法等教學方法,下午是上文化課,老師讓我們選擇想了解的風俗文化或政治,教育體制等來制訂上課內容,有時還會布置作業,作業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Presentation為主,第一天我們進行了一次口語考試,學習到第三周的時候再進行了一次口語考試,沒有公布成績,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到了第四周,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試教,繼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mini teaching。老師根據我們上課的表現總結出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布置第九周的任務,再上第二次試教。因為第五周開始,我們根據各人的學習水平分到國際班上課了。我和另外兩個同學分到了ROSIE的國際班上課,國際班的學生大概是十五人左右一個班,每周都會有同學畢業離開,也會有新同學加入。國際班上課的模式與之前的教學班上課完全不同。我上的是中等水平的國際班,每周一上午第一節課進行測驗,如果完成試卷的可以離開課室休息,到指定的時間回教室做聽力就可以了。做完聽力后會交換批改試卷,老師評講答案。休息二十分鐘后,一般會外出做調查訪問。就象實踐活動一樣,先下發調查問卷,二人一組,老師帶著我們外出,我們到過的地方有博物館,購物街,碼頭,圖書館,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多與實際生活聯系,多用口語去采訪居民。老師上的課非常生動,真的體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我記得有一個星期上的是有關食物的內容,五天的課程里,有三天老師都帶食物回來讓我們品嘗,親身感受那些食物的味道,做法及區別。(不過在課堂上我遇到了尷尬的場面,老師有時提到的英語表達,我記得教科書里是另一種表達,就向老師提出可以這樣表達嗎,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不好意思,因為她說,這樣也可以,但是這是美國英語,英國英語一般不這樣表達。當我第三次問過老師還是得到這個答案后,我也不好意思再問這些問題了。)通過四周的國際班學習,我認識了幾個外國的朋友,俄羅斯的,泰國的,意大利的,巴西的,土耳其的,還有一個是通過中國同學介紹認識的科威特女孩,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經歷,我很珍惜這些朋友。
到了第九周,我們又回到原來的班級上教學法的課程了,這次的試教,老師要求我們用上在英國的課堂上學到的教學來進行教學。經過緊張的準備,每個小組都出色地完成任務,我負責的部分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在課堂上老師介紹了不少游戲,我只整理了一部份,其中我覺得有幾個游戲可以向語文科組推薦一下。第十周的課程比較輕松,因為要準備畢業party的表演,我們同學校商量過,只上上午的課,下午用來排練,因為我們都分散住在不同的住宿家庭,要集中一起訓練比較困難。周五,我們在學校進行了一場中國學生的畢業會,并邀請了其它國際班的老師和同學來參加,有一個韓國的同學還以此為題材制作了一張電子海報。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2
在我國進行的以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為重點的初級衛生保健體制改革中,要發展初級衛生保健就必須推行全科醫療,要推行全科醫療就要依靠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全科醫生的“守門人”作用是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努力提高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一、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定義
1、全科醫學的定義。當前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的定義是:全科醫學是一門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社會行為科學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臨床二級學科,其范圍涵蓋了不同性別和各種年齡的各種健康問題,其宗旨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的長期負責式照顧。
2、全科醫生的定義。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生,是一種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職業,是一種在通科醫生的基礎上接受全科醫學專門訓練的高素質的新型醫學人才,是全科醫療的主要執行者,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進行生命與健康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
二、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的意義
據世界各地的調查結果統計,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專科醫生診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訓練有素的全科醫生來解決。由于我國社區的全科醫生數目少、水平低,不能全面有效地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從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涌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而社區診所門前冷落。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逐步做到“大病在醫院治療,小病在社區就診”。
三、培養全科醫生的措施
1、在高等醫學院校設立全科醫學專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我國目前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即5年的本科臨床醫學教育加3年的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7]。在5年的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教學培訓課程設置應包括:
(1)醫德醫風;
(2)人文學科課程,如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人際溝通課程;
(3)臨床醫學課程,內容上要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滿足社區衛生服務要求;
(4)應用課程:為適應全科醫生基層服務的需要,開設全科醫學概念、全科醫生臨床策略、衛生事業管理和社會健康保險等方面的課程。
2、在崗醫生通過轉崗培訓“轉型”為全科醫生。近十年來,我國的全科醫生培養主要是通過轉崗培訓來解決的。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執業醫生,采取脫產、半脫產或業余學習方式進行全科醫生崗位培訓,一共600學時左右,其中理論教學500學時,實踐教學約100學時,使學員掌握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區常見疾病和解決社區健康問題的能力,向個人、家庭、社區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達到全科醫生的崗位要求。經過考核,合格者獲得全科醫生上崗證。 3、從大醫院分流一部分醫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擴大和加強基層的全科醫生隊伍。
4、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對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全科醫生,按衛生部有關規定,通過各種形式,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內容的繼續醫學教育,使其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5、政府應當改革現有的全科醫生管理體制,制定一系列的激勵和優惠政策,提高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才能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加入到全科醫生隊伍,從而加強社區的衛生服務質量。
6、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培養和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全科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推動全科醫學向深層次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一直以來注重全科醫師的師資培訓,先后選派多人到美國、英國學習全科醫學;自中美合作項目開展以來,邵逸夫醫院專門安排高年資醫師和外籍教授一起上課、門診帶教等,確保學到原汁原味的美國全科醫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經過近兩年的培訓,這些陪診的高年資醫師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獨立帶教及開展全科醫學科研工作。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3
摘要:本次上海閔行區衛生局組織英國全科醫生培訓二周,有十六位醫護及管理人員參加,筆者作為一位中醫全科醫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雖然培訓時間不算長,但由于培訓方精心安排課程,邀請布萊頓大學有名教授授課,我們感覺受益匪淺,在GP工作醫患關系方面和居家養老、遠程醫療方面很受啟發,在此與大家分享交流。
應上一屆培訓人員要求,英方培訓機構今年特地增設了帶我們參觀GP站點,親臨GP醫生及站點護士工作現場,并可以隨意提問,他們都會給以熱情解答,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對比中國現狀,尋找更適合中國GP團隊的工作模式。
英國GP醫生分全職醫生和兼職醫生,全職醫生固定在一個GP站點工作,如果有事不能來或想去休假旅游,可以雇傭兼職醫生,兼職醫生可以在數個GP站點工作。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用這種模式,使我們的工作更加靈活機動,有更多的空間安排GP工作人員的培訓和休息。
在英國,GP醫生稱作這個站點的老板,此外他們還會雇傭非醫療專業的管理經理,負責人員工作安排,經費運轉,站點的維護,水電等各項事宜。這樣,GP醫生可以更有效地救治患者。一個GP醫生每周看病人數大致是170人,每位病人看病時間10—15分鐘,GP醫生不穿工作服,傾身細聽患者陳述病情,適當做些詢問,體檢,幫助患者分析病情,解釋,他們就像朋友的關系,一方面看病,一方面給患者普及這類疾病的醫療常識,讓患者了解這種疾病的大致病程,轉歸及治療方案。比如很多疾病有一定自愈性,需要一個過程,他就告訴患者耐心等待這個病程結束,并告知飲食起居方面的注意事項,什么情況不用服藥,不用來醫院,什么情況下需要來醫院尋求醫生幫助,讓患者主動去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動地聽醫生擺布。
筆者認為,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生,是對自己健康很不負責的一種行為,容易產生“病急濫投醫”及“不信任醫生,增加醫患關系緊張”等弊端。要相信“自己對健康的了解和關注遠比最好的醫生來的有效”。這是我們中國很多人需要轉變的觀點,現在醫患關系緊張,很大程度是因為醫生太忙,看病人多,從而給患者解釋的時間過短,患者對自己疾病不了解,自己看資料或道聽途說又容易片章取義,于是不信任醫生,反復到處尋醫取方,醫生為了保護自己,有時會檢查過度,連幾率很小甚至可以忽略的可能也去檢查,以防萬一就是這種情況,患者會因為沒做檢查來打官司。于是醫療費用上升,醫療資源浪費,醫患關系更加緊張。這方面我們應該向英國GP醫生學習,多給病人一些時間,多做些解釋和宣教工作,久而久之,患者來醫院的次數會減少,醫患關系也會更和諧。
我所看到的那個GP醫生上午看了9個預約病人(他給我們留了提問時間),只開了2張處方,其他人做些交代就回去了,醫患關系很和諧,患者很相信醫生的判斷。同時患者作為健康自我管理的主體,自己也承擔一部分責任,他知道什么情況再來看他的GP醫生,什么情況要到醫院急診,什么情況只要在家等病程結束就行了,而不是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生管理。并且,英國有明確的醫療規范,從一定程度規范了醫患之間的行為準則,也保護了醫生的醫療行為,如果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要符合醫療規范,都是合法的。而不是一小部分中國患者所想,只要我付錢給醫院,醫院就得給我看好病,否則就是醫療事故。這種想法也是不了解醫療行為的一種表現,需要醫療知識的普及來糾正這種想法。
上課期間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說中國醫患關系緊張,互相不信任,他們有什么辦法教教我們,老師就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我覺得很受啟發,他說這好比二個人的關系,如果你把自己當成家長,對方就會表現的像個孩子,如果你把對方當成成人,對方也會表現的像個成人,對自己負起責任。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
另一個深受啟發的地方是對居家養老的思考。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進展,養老院的設置及居家養老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英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這方面做的已經比較成熟,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
英方帶我們參觀了那里的養老院,臨終關懷機構,以及遠程關懷和遠程醫療公司,還有幸上了當地的BBC電臺。這些方面英國做的很棒,不過由于英國人工費很貴,(中國人工費估計也會越來越貴),住進養老院費用也很貴,平均800英鎊每周,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好在困難家庭政府會補貼相當大一部分。但是對于困難家庭的劃分英國一直存在爭議。
相對而言,中國老齡人口眾多,如果住在醫院或養老機構,費用對政府,對家庭都會非常大,筆者認為,居家養老和遠程醫療可能是上海的發展方向,居家費用較低,可以安排GP團隊對所管轄區域的老齡人進行健康管理,必要時安排家庭病床。同時政府部門可以支援和鼓勵在居家養老的家庭里安裝遠程關懷和遠程醫療的設備,居民在家中或外面遇到特殊情況比如摔跤、頭暈不適、失火、漏電等情況,他們可以通過身邊的小設備如按鈕、類似手表的報警器等通知到與他們簽約的遠程公司,遠程公司反映迅速,馬上聯系老人家屬 、附近鄰居、或救護車進行及時處理,排解老人在家養老的后顧之憂。在這些設備上還可以安裝一些特殊指令,比如指導老人幾點吃藥,飯前還是飯后,指導自測血壓、血糖、心率并記錄,檢測結果可以直接傳輸到自己的GP醫生那里,GP醫生或GP護士就可以及時發現老人在家的身體狀況,并做相應處理,從而減少老人去醫院的次數,很多情況可以在家解決。
英國是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在這種體制下沒有人會因為沒錢而不去看病,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尋求解決的方法。比如醫療經費支出的日益攀升和英國經濟近期的下滑產生矛盾,英國當局也在想辦法縮減財政支出。我們是社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結合,而且處于GP工作的開始階段,相信可以通過吸取先進國家的GP工作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出更適合中國國情的GP團隊工作模式。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4
1、讓人敬仰的精神
每天的培訓完畢后,小組代表去向她們反饋當天的學習情況以及學員的要求,以便她們隨時調培訓內容。第一天,我們的學員們實實在在地反饋了我們的要求。第二天,教授們的授課內容就有了很大的調整,所講根本不是提前發給我們的講義,通過翻譯我們知道,當天下午四點半培訓結束后,兩位教授簡單進餐,晚上兩人集體備課直至深夜兩點,第二天竟然又精神抖擻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不知道要是我們自己組織的培訓,如果培訓內容臨時改變后,培訓者會不會臨時調整?或者說,面對被培訓者提出的培訓要求,培訓者有沒有水平在那么短的時間里準備完畢。
2、 無縫對接的合作
培訓的內容由兩位教授輪流進行,一個人大概講授的`時間是45分鐘左右,我很驚訝的是,每一次她們都能做到無縫對接,簡直像是一個人在講,思路是那么連貫。一個專題兩個人輪流講,如不是兩人共同地認真地做了準備,很難做到這么默契。我們聽這樣的講座很多,但從來就是一人講到底。
3、百變莫測的教學方式
四天的培訓安排每天都是滿滿的,如果硬生生地聽講座,純英語聽不懂,翻譯的又不是十分的通俗,那種疲勞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但這四天我就是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每當有所疲倦的時候,兩位教授就會適時恰當地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圍繞著她們的講述內容,我們每個人都動起來了,說的,寫的,出主意的,一點困倦都沒有了。這些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被更新,每一個都讓我耳目一新,而且十分容易操作,移植過來就可以用。
4、充沛精力每一刻
兩位女教授都是五十出頭的人,連續授課是八天的時間,每天超過六小時,每天都有學員反饋的新問題需要解決,還要克服時差、氣候、飲食等的不同。如此多的困難,我們在她們臉上看不到疲倦,也不見課堂上的無趣,相反,她們每堂課都是笑容滿面,精神抖數,用我們的時尚語言就是不斷傳遞正能量。
學員印象:
學員來自武昌區各個學校的書記或者校長,培訓時間四天,其中包括周六周日。四天的學習強度還是很大的,每天都安排得十分緊湊,中午也沒有辦法休息,但學員們都做到了按時到,認真學,積極參與,這四天里,看不出誰是書記,誰是校長,都像學生一樣 ,尤其是小組學習的時候,都主動得很。特別是發言的時候,我才真的感到,校長們都不簡單,能說會道的,很有思想,有見地。難能可貴的是,首義路的李校長、曬湖中學的宋校長和東亭學校的周書記用英文答問和發言,佩服得很。
通過培訓也結識了一些書記校長,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
翻譯團隊印象
這次的培訓是全英文的,為了讓學員們能很好地學習,就專門請了翻譯,這些翻譯都是我們武昌區的英語老師們,主要來自華師一附中、實驗中學、武大外校、武珞路中學。特級教師鮑老師是翻譯領隊,八位翻譯,就一位是男老師。四天的時間,我對翻譯們真是崇拜極了,大段大段的英文,虧他們翻譯成漢語,就是那一長段漢語,讓我復述一遍都很難,還別說是要翻譯了。
其實我在此之前,還做了一點準備,希望自己能聽懂一些。所以聽的時候,就特別認真,大段大段的聽不懂,連聽帶猜帶蒙,還能聽一些,和翻譯們翻譯的有時候還很對路,心里有些暗自高興。
翻譯領隊鮑老師點子很多,每次課前都教我們幾個單詞,詞組或者句子。說來也怪,鮑老師教的這些我就記得,這么幾天過去了,我還能脫口而出。
培訓就是學習,正如kay所說,我們每個人不可能觸及到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減少學習環節,接觸到到更多的知識,培訓是個最佳的途徑。
一次學習,就是一次進步,一次涉獵,就是一次收獲。多學習,往前行!
這次培訓,我還有一個任務是為大家課間服務。 同時,我們的宣傳委員還請我幫忙編輯簡報,我把這項任務當成是歷練,還請我的好友徐老師幫忙。總算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看著大家的點評和一些贊揚,我還是挺開心的,能為大家做點事情,是我的榮幸。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5
201*年10月8日,在省教育廳的組織與安排下,我們有幸參加了赴英國學習交流會,在為期21天的參觀、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兩國教育的差距與不同,當然很多是由于兩國的教育體制與國情決定的,但我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觀摩與體會時,卻也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一、 對比與發現
首先,兩國的教育目標不同,英國教育不以“應試”為目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它評價一個學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學成績,而是主要看學生在這個學校提高的幅度。
英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因為英式教育相當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獨立成長。他們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學習中的快樂,他們給予學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平臺,并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
英國教育更注重培養在校學生的責任心,并以實踐為主,保證個人能力達到最高水平。而中國則在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于中國的教育目標過高,因此很少有學生能夠達到。
其次,兩國教育理念不同。英國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孩子的獨立完整性,重視學生投入參與,體驗與進步的過程,他們的情感教學體現地很成熟,在課堂中,英國的老師從來不對學生說You are wrong(你錯了),他們特別擅長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問why或how,在教育評價過程中更注重表揚進步,鼓勵進步,大膽與創新。在生活中老師會更多了解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喜好,支持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鼓勵他們獨立成長,給予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舞臺。在英國中小學,教室里,走廊墻壁上貼滿了學生五花八門的作品。有畫畫,寫作,信件,建議??有時看起來甚至有點亂,但師生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很得意看到自己的杰作。對比之下,我們的教育似乎更重視結果,得了多少分,考了什么大學。重視傳授學生知識和考試技能,更多的只在乎關于what的答案。值得我們注意以及需要改進的是,有時我們總想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捆綁學生,這樣恰恰限制了學生能力與思維發展。我們需要更新一種觀念,那就是,沒有差生,只有暫時的學習速度快慢的差異,只有不同年齡階段興趣發展不同的差異。
再次,兩國的教材和課堂教育有所不同。大多數英國學校無全國統一教材,只有教學大綱的老師會在教學中及時更新知識信息。在授課方式上,英國采用小班型授課與個人輔導式,他們一個班最多學生數不會超過24人,少的只有4名學生,老師可以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他們非常尊重學生,認為每個學生都重要。即使是那些身體或智力等有殘疾的孩子,一樣都在普通的學校與其他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英國政府花巨資為每個班級都配備專門的輔助教師,這些老師在課余時間輔導一些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對于學生個體心理健康成長而言,個人輔導顯得益處多多。
而在教學上,他們習慣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發揮團隊精神的小組作業或團隊作業,也就是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分別承擔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來合作完成一個項目。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和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和力量,強化了成員個體對小組整體負責的責任感,又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每一個成員的合作意識,并且為每個成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組一般由四個人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合,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討論話題和各種輔助教學的課堂活動,然后讓討論成熟組代表發言,其他成員和小組給予補充說明。這種教學法,不僅能使每位學員都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意見,還培養了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自學、分析、判斷、及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一個組織者,在活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另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與中國教育相比,在具有更強互動性同時,師生關系相對更為輕松愉悅。在平等的教學關系中更為強調的主動性,在課余時間師生更近于一種朋友關系。
而我們的教材是全國統一的或是全省統一的,課堂更像是在教師管理下導演的,學生跟著固定模式的思維進行的一種作業流程。我們的班級容量大,但老師只有一位,或許老師的權威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形成,誰挑戰了權威,誰就有可能成為老師心目中課堂的破壞者。插嘴或打斷老師的話提出疑問在英國課堂時刻發生,而這種情況在我們的課堂中不多見,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室里的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學生更習慣于只聽老師講授,聽從老師的安排。我們總是講得多,讓學生記憶背誦多,給出標準答案多。因此在很多時候,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以及在后來的生活中的大家,總是想等待權威給出的標準答案,因為我們已經很習慣于依賴標準答案來加以判斷,而取代更進一步的獨立思考,求異。我們在課標要求下努力讓學生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這一點被體現在考試的成績當中。這些成績顯示,我們的基礎教育非常扎實,經常能有學生在各種國際競賽中輕易獲得獎項,這是無可非議的事實。但想想一些高科技發明創造為什么沒有發芽在中國,就可知誰的教育效應更長遠,更能為科技強國扮演其重要角色了。
最后是考試和評價體系不同。英國注重考試能力和操作能力,沒有全國統一的高考,每個學校會根據學生條件進行自主招生,而學生可以選擇不錯的學校(牛津、劍橋、LSE、IC等名校在此外),但有一定考核標準。英國的檢測方式,考查內容,考試題目更加靈活,更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比如閱讀了一篇課文,考試題目往往不會是提煉中心思想,而是問問學生的感受。他們不以考試打多少分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以及是否聰明,因此,他們的學生不僅作業少,而且時間充裕,所以在英國有很多孩子5歲就會使用電腦搜集信息,11歲的孩子就會制作網頁。而中國則是高考分數決定學生的命運,學生都在為考試而學習。
二、思考與學習
首先,我們的定位要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在參觀的學校中,有很多學校的校長在向我們介紹時提到辦學的宗旨就是定位于把學生培養成全球性的世紀人才,能面對多種挑戰,擔當多種角色,這讓我不得不回顧一段歷史:1476年,哥倫布深入研究了航海學和數學,掌握了航海工具和閱讀了《馬可波羅游記》后,對東方的富饒遐想和西班牙王室一樣,出于對黃金的共同追求,在1492年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西航,至1502年,他進行了四次遠航。而在1405—1433年的28年期間,明朝的鄭和7次下西洋,傳播文化,擴大貿易,船只噸位之大,航海人員之眾,組織配備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都是哥倫布等人的航海活動所望塵莫及的。可以說我們在航海領域領先了西方半個多世紀,而鄭和下西洋與西方人開辟新航路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鄭和下西洋只是作為國家的政治任務,對于中國的經濟刺激作用微乎其微;而在西方,東方的商品和航海貿易的利潤直接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這對西方國家的迅速崛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后來他們成為世界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段歷史使我們感悟到:教師作為培育下一代的靈魂工程師,必須具有超前的眼光,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必須具有創新的理念,那就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中,我們要勇立頭,要面向世界,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世界公民,讓他們在世界一體化的大潮中有立足之地。
其次,追求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的教育理念。
在參觀The North School及其他學校時發現,英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驗地和農場,那都是供學生平時實踐用的,他們的活動課堂就像工廠一樣,學生都能自己動手,從實踐中體會學習,從具體的活動中懂得生活知識及價值觀。其實學習論和心理學的發展早已經進入新的時期,從早先的刺激反應原理,到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再到構建主義,教與學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如今,現代的學習論認為:學生的真正知識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個體在自身情感、態度支配下通過各項活動學習得到和主動構建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與信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知識、掌握技能。從參觀交流中,我們知道英國的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就充分體現了這種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現代教學理念。不可否認,由于教育體制的限制以及沉重的課程負擔,我們灌輸式的課堂能讓學生獲得知識,但我們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重視不夠,而我們現在所要求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更重要的是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我們能適當減少學生的負擔,更多的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我想我們的學生將會是世界一流的。
最后,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如何去培養孩子那種健全、積極的獨立意識,使孩子在日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和工作,而不是總是依賴父母或其他人,教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懂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總之,此次英國之行將會成為我教育生涯新的起點,感謝湖北省教育廳給我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我會在今后的教育戰線上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大膽嘗試,努力地當好一名人民教師!
【英國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相關文章:
醫生崗前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02-28
通用物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物理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04
安全生產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03-01
對安全生產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02-24
安全生產監督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0篇)02-23
車間安全生產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02-22
教育孩子的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12-17
英語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08
最新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2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0篇)03-04
英語培訓心得英語培訓心得體會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