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3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持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省分行組織開展“學國學經典,育道德員工”系列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工作中的座右銘,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贊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試與他人的關系。
《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干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如何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是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我內心的關系等內容有著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滋潤著中華萬物茁壯成長,展現著中華文明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為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獲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于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了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松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我校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經典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發的深厚土壤,對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著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學習《論語》的收獲是有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師德涵養,孔子被后世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神貢獻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學,具有豐碩的實踐經驗,注重道德涵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成為后世教師學習的表率。
《論語》中良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對師德涵養的相關闡述,帶給后世為師者莫大的啟迪。
1、立志有恒,加強涵養。
孔子強調立志在道德涵養中的主要感化。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成奪志也。(《論語·子罕》)。因此,教師不只要本身,還要教育學生確立高尚志向,樹立人生理想,作為個人勤懇的標的目標。
2、自省自克,悔改遷善。
孔子從意遇事要長于進行自我省察,這是道德涵養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學生隨時對本人的行為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覺問題,避免繼續犯錯誤,這樣就起到了自我監視的感化。孔子認為,道德準繩和規范是公共好處的表現,對個人起束縛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我。長于自克是道德涵養的標識表記標幟。
孔子認為,現實中不具有不犯錯的圣人,環節是看待錯誤的立場。他說,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他承認本人犯過錯,并認為,過錯被別人發覺,是本人的幸運。孔子要求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見賢思齊,從善如流,知錯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華自我。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師要盡本人的社會職責,應注重本身的學習涵養,節制博識的知識,具有高貴的道德,這是教人的前提前提。
4、身先士卒,言傳身教。
孔子對學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他通過嚴以責己,身先士卒來傳染打動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充實說了然身教的主要性。簡直,如果教師能做到以身示范,雖沒有言語的說教,仍然能對學出發生潛移默化的感化。
5、愛護學生,無私無隱。
愛護學生、關懷學生是一個教師成功的必需具備的前提。孔子說:仁者愛人、智者知人。孔子關懷學生道德、學業的促進以及學生們的糊口與健康環境,他和學生有深厚的交誼。孔子對學生傳授知識毫無保留,做到了無私無隱。
6、相信學生,激勵學生。
孔子對學生充滿期望,他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論語·子罕》)這里包含了青年人跨越老年人、學生跨越教師、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成長概念。
7、不竭學習,勤懇立異。
國學經典培訓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式,長于啟發學生的心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教師必需本人經常復習故業,暢通領悟貫通,做到有新的領悟、新的體會、新的發覺,才能勝任教學工作。教師不只給學生以知識,還要使學生獨立求知,獨立思考,并能做一個有道德涵養的人,這樣才算是好的教師。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3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了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一起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4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里,群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閱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著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為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范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為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溫暖他人也是泛愛眾。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悅。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贊嘆,這一切佳績源于《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致、團結守信、處處為人著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舍、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并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為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圣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圣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啟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為我們扎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為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凈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復的考試和自我的奮斗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為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于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里,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里。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為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志。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閱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5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著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騰沖縣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鑒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里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師說過校園里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圣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一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培訓聽了羅藝峰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羅守誠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并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里居然蘊含著那么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
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淀,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閱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吸取營養,構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6
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從小沒看過多少國學、史書的我,對孔子、老子等著名人物的認識一竅不通,但我卻可以從爸爸的嘴里聽到。漸漸長大了,聽多了,“國學”這個詞也熟悉了。我真切的體會到“國學”兩個字存在的魅力!在我的心目中,國學她像是一位“音樂家”一樣,她的“音樂”能陶冶著我的情操,調節我的心情。國學她像是一位作家,在她的筆下內容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讓我為之而動容。
從《弟子規》中,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細細地品《弟子規》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做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善之心,這樣才能夠真心的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做事時能夠誠實守信,謙虛禮讓。以上做到了,其次才是學習文化知識,增長自己的能力,為百姓國家做貢獻!雖然我不太理解《詩經》里的詩是什么意思,但我卻可以體會詩里飽含的蘊意,例如《葛覃》的一句“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從這里我感受到了織布女人非常惦記自己的父母,想趕緊洗完自己的衣服去看爹娘,濃濃的生活氣息油然而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愧是出自老子口中,果然是千古佳句。即使有些句子我不太懂,但她像是一位指揮家一樣,牽引著我的好奇心!從而使我沉陷其中。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國學”有利于中華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來積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華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華民族大團結。雖然國學不是哲學,但是國學的發展史囊括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哲學發展脈絡,國學無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單一的揀出來,設立學位要找基本依據,全面復興中國的國學文化,實行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復興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文化,才是真正的國學復興之日。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7
為了提升我縣黨外干部綜合能力,湄潭縣委統戰部組織了40多位黨外干部赴山東威海校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學習。9月13日上午,聆聽了青島市委黨校副教授、哲學博士、山東省社會學會理事徐文濤的國學講座,讓我系統的了解了什么是國學,國學的歷史地位,使我對做人、做學問、搞好各項工作深受啟發。
徐文濤老師精彩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了解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中華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完善。在工作中,要時刻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中不斷提升。通過學習,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圣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良好的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的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在當今這個日漸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經常開展“學國學、思先賢、樹正氣、揚美德”的活動,通過讀《國學》,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啟迪,修身正心,有所收益,也就是說,按對照一下我們是如何做人的、如何工作的、如何經營家庭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當好領導的……我們的心地是不是夠善良,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為,又有哪些是小人行為,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怎樣……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蕩滌內心深處的污垢,凈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8
國學是我國最大的文學之一,他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我也有我自己的國學書,他的內容讓我一目了然,短短的文言文,多么的簡介!
上面說:”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意思是:用古代圣賢的言論,對人們進行懇切的教誨。我們廣泛搜集有韻味的文字,才編成這本《增廣賢文》,讓大家增長見聞。借鑒古人的教訓,指導今天的行為,因為今天是古代的延續。
這本書上也說:流水下灘非有意,白云山岫本無心。當時若不登高望,誰識東流海洋深!意思是;流水從高處奔向海灘,并不是它自己想要做的,也不是海灘有意向他索取。白云飄過山峰也不因為山峰的召喚,若不親身實踐,從高處看河水奔向大海,我怎么能相信東去的流水像海一樣深。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有他必然的趨勢,外界的些許干擾不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徹底改變,當時若不努力去做,也就沒有后來的真知灼見。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卻總是不開,最后還是枯萎了;而隨意折下來的一只柳條隨意插在地里,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郁郁蔥蔥的柳樹。一心想做成的事卻沒有做成,沒有打算會有什么結果的事情卻不經意間成功了。事情往往事與愿違。你想干成的不一定就一定能成功,你沒有想的也不一定不會出現意外。
這一些都是經典,是中華兒女的精華,我們的祖先滔滔不絕的寫下這么多文章,是多么偉大呀!國學是祖國的,也是偉大的。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9
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0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我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貧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多讀、多背國學經典,讓我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提高了閱讀、表達、寫作能力。如我認的字多起來了,就能提高初讀課文的效率;背誦能力增強了,就能很快的課文讀熟,背誦課文;與文本、教師、同學交流互動時,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談感受的時候常常會靈光閃現,語出驚人;寫作文時,常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誦讀經典,形成了良性循環。
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使我的天賦與潛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同時又能達到陶冶學生的人格,提高了我的文學素養、道德修養及愛國情操。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2
“碧云天,黃葉地……”“塞下秋來風景異……”“老夫聊發少年狂……”此起彼伏的誦讀聲從錄課室里傳出來,又響亮又整齊。
這是我們國學誦讀展示課的現場,今天有很多人來聽我們的課,除了有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有來自全國的很多老師來聽。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來新錄課室上課,看,我們的錄課室多漂亮呀!白色的墻壁上毛茸茸的,一排排高高低低的課桌,顯得多少整齊!抬頭看,粗粗細細的攝像頭,仿佛許多雙眼睛看著我們,我們既緊張又激動,大家都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
錄課開始了,我們先熱身,按照小組的順序共同誦讀了書上詩詞。讀完后,就開始緊張激烈的擂臺賽了。只見屏幕上出現了八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后面都藏著一首詩。胡婉晴先上場,她走上講臺,在其中的一個正方形上一點,出現的是《水調歌頭》。她微微一笑,高聲背誦:“明月幾時有……”她背得既流暢又有感情,我們仿佛被她帶進了詩中的意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后兩句全班同學禁不住和她一起背了出來,我們的良好表現贏得了聽課老師們雷鳴般的掌聲,同學的熱情被點燃了,大家爭先舉手上臺,每一個同學都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一波一波更熱烈的掌聲在我們的錄課室響起。
接下來是小組賽,大組賽,男女生大PK,不管什么樣的比賽方式,同學們都表現得很好,我也很高興,臉紅紅的,眉眼里都是笑。
最后我說說:“同學們表現真是太棒了,每個人都是誦讀小高手,背誦積累了這么多美妙的詩詞!這些詩詞除了課堂上的展示外,你覺得對自己還有哪些用處呢?”立馬高高地舉起手來,“孔昕玥!”“我覺得背誦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的作文更有文采……”我清晰流暢的發言,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下課!”我一聲令下,把還沉浸在國學誦讀意境中的我們帶回到了現實,大家收拾好書本,意猶未盡地離開錄課室。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什么時候再來錄一次國學誦讀課啊!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篇13
國學的學習有助于形成我“真、善、美”的人文價值的觀念。
國學經典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以能它所包蘊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這些傳統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價值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誦讀它,可以修養身心,增加智慧,開啟成功之門;誦讀它,可以讓人懂得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腹有詩書氣自華”。開展經典誦讀,有利于使我們樹立遠大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我們把國學經典熟誦于口,濡染于心,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品性和修養。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圣人的言行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學會做人的道理,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養。正是“讀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3篇)】相關文章:
出國學習自我總結范文02-27
美國學習總結04-13
出國學習英文介紹信范文03-29
小學生國學經典學習計劃04-19
小學生國學經典學習計劃書-學習計劃12-24
暑假學習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05-23
學習瑜伽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05-16
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通用23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