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1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物理學史》由金剛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主要介紹了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物理學——發展的梗概,分為古代物理學、經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對于現代物理學的兩個基礎領域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也做了概要的介紹。本書較為突出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取得的成就及其對于世界科學進步的貢獻。此外,部分章節后還附有閱讀材料,主要介紹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有代表性得人物和重大事件。
幾百年前,物理學叫自然科學,被人們看成是哲學的一部分。牛頓的一部經典物理學著作就取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是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發源地。學習物理學史會告訴我們,許多物理學的新發現與哲學思潮有聯系。能量守恒定律與轉化定律的發現受康德哲學的影響,反過來又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依據之一。物理學的進展往往給哲學的進展提供新鮮例證,而哲學也常對自然科學指出前進的方向。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意味著能夠更多的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我看來,要想完整表達物理學史對我們學習的要求,應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帶著興趣去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史記載人類揭開世界奧秘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不論是否喜歡歷史,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因為孩子最早的認知就是從故事中體味和形成的。以故事的形式講歷史學生更易接受。
2、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中描述許多科學家善于從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黑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從沒放棄過著一個細小現象。正是他從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學生在了解物理學史知識的過程中便可認識到注意觀察和認真進行實驗是學好物理學的關鍵。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有意識的觀察,親自動手實驗,逐步培養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這種能力的培養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受益無窮。
3、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質疑精神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學史上大量實例表明,不囿于傳統理論和觀念,還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眾所周知,在愛因斯坦之前,洛倫茲和彭加勒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于未能擺脫絕對時空觀的束縛,才沒有最終邁進相對論的門檻。正是由于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并深刻地審查了“同時性”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
4、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習物理大師的科學方法和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
物理學研究中建立了許多理想模型,理想過程、理想實驗、運用了觀察和實驗,類比和聯想,猜測和試探分析和綜合,佯謬和反證方法,科學假設方法等等,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的生動事例說明科學大師們熟練而巧妙地運用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過程。利用這些事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科學方法的教育。比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介紹伽利略用歸謬法駁斥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伽利略指出:“如果從塔上落下來兩個同體積的球,其中之一不另一個重一倍,按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重的不輕的快一倍。如果將兩球綁在一起,重量之和大于重球,下落速度應該比重球快。但如果兩球是獨立的,他們應該比輕球快,比重球慢。一件事情卻出現兩種結果,證明理論有誤。”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過程中,設法用真實實驗來說明,設想了大量的理想實驗,理想模型,成為物理學史中的一朵奇葩。
5、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服務于物理知識的掌握。
任何理論的建立都不是某個人突發奇想而出現的。都有其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有的需要一個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善一套理論。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巨著總結了力學的研究成果,標志了經典力學體系初步建立。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是天文學、數學和力學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牛頓創造性研究的結晶。但是這些成就并不能只歸功于牛頓一人,因為在牛頓之前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大量有成就的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這位牛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資料方面的基礎。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人們通常認為他指出的巨人是伽利略和開普勒。其實他完成的綜合工作是基于從中世紀以來世世代代從事科學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
6、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所有的科學家,都不能脫離他所在社會,他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然后他才是一個科學家。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于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后果。
遙想兩千三百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學的概念以來,物理學真是歷盡榮辱興衰,但最終沖破了神學的桎梏。在科學的海邊探望的孩子牛頓,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三百多年來,物理學已發展成為一門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休戚相關的學科。物理學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發展動力是深深地植根于人類對真理的非功利追求上,正是這種非功利的追求給人類帶來最大的收益。它的發展從來就對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發生巨大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主要動力便是科學精神,現代科學精神的典范和集中的反映就是現代物理學。以現代物理學為代表的科學精神,是人類進步的一面旗幟,它將高高飄揚在未來的歲月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科學家的優良品質,刻苦學習,向科學的高峰勇敢地攀登。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物理學》是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之一,思想綿密,風格古樸,不逞辭藻。譯者為了保存這種特點,采取了直譯的原則。于不易明白的地方適當加了一些注釋。這樣一來,只要細心讀去是可以讀懂的。
《物理學》是一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著作。那個時候古代希臘的哲學雖已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內容已很豐富,但要寫一本像《物理學》這樣全面的論著還是有困難的。困難之一在于,那個時候哲學和自然科學(當時是不分的)畢竟還很幼稚,希臘文中還沒有足夠的現成的哲學術語。因此,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在《物理學》中使用了一些不精確的日常生活用語表達復雜的學術概念,
當初作者寫作的這種困難今天成了譯者翻譯的困難了。怎么辦?對兩種情況我作了不同的處理。
(一)隨著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后世出現了相當的術語的,我們對兩者的內涵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和推敲,凡能證明是一個東西的,我們便用了后世的術語翻譯它們了。屬于這一類的,除了上述“實體”、“存在”、“本質”等外。
(二)當初亞里士多德當作術語,但后來在哲學上沒有形成重要概念,因而沒有再出現相當的術語,也就是說從術語的隊伍里消失了的。對于《物理學》的'這些術語我雖然經過努力想盡可能將它們譯得像個術語一些,但是其中譯者自己就滿意的不多。然而,于無可奈何之余也只好先公之于眾,求得大家指教了。
這個中譯本系從勒布古典叢書(1929年紐約版)希臘文原文直接譯出。勒布古典叢書本附有佛朗西斯·科福德(FrancisM.Cornford)的英文譯文,本意便于人們對照閱讀,然而這位英譯者片面追求英文本身的形式完美,因辭害意的地方很多,我不大參考它。在我對初稿進行修改時,郭斌和老師指點參考羅斯(Ross)主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英譯本。我找到了它的1930年牛津版。這個本子比較接近原文。希臘文分詞和動詞不定式用意是比較難把握的,這個英文譯本在處理這些難點上對我有不少啟發。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郭斌和老師除了不斷給予熱情鼓勵而外,還具體幫助解決了不少希臘文方面的疑難,最后又全篇校讀一過,在此對他表示難忘的謝意。全稿譯成后,曾請汪子嵩同志根據英譯本進行校閱,并此致謝。還要感謝陳兆福同志,他愿意把自己編成的《亞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在這本書后,為它增光。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在我看來,《七堂極簡物理課》不僅僅是一本關于理論物理學的科普書籍,也是一本蘊含了物理學家人文情懷的小冊子。與其他科普書籍相比,這本書只有不到100頁,但是卻涵蓋了幾乎所有20世紀物理學的重要理論。本書作者是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不過我認為他的寫作水平也相當高超,因為這本書并沒有那么多晦澀難懂的語句,但是卻清清楚楚地描繪出了一幅有關物理學的美妙的畫卷。
作者寫道:“無論是欣賞藝術,還是領悟科學,我們最終得到的將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其實我也這樣認為。并非只有藝術家在欣賞美并創造美,看起來無聊的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每一位科學工作者其實都在研究和創造美。如果你更仔細地閱讀它,它就可以激發你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作者用短短幾句話就真正描繪了一個讓你不斷回想的物理學世界。
本書中并沒有太多的公式和概念,但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來清晰地解釋了這些理論,作者用它的文字告訴我們,物理學中的很多問題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只是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一部分。作者還并且不斷提醒著我們,宇宙的秘密遠沒有被揭示出來,說不定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其實,科普書籍中可能并不總是真理,但卻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理。它并不能解釋物理學中的所有內容,但是卻為我們提供了思考的契機。
《三體》里有一段描寫螞蟻的.話,螞蟻在墓碑上凹陷的文字里爬行,循環往復,自以為正在探索一條偉大的未知之路。雖然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這么久,但我們知道的遠比不知道的要少的多得多,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蹣跚而行,而這歷史的長河也不過是宇宙尺度下的一粒塵土。但是我們依然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去探索,去發現,那深藏在宇宙中的美好的秘密正在等著我們呢。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好奇,永遠充滿詩意。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這就是物理》的書。這本書將漫畫風格的版式及對科學概念的精辟解釋相結合,是一本有趣、高效、通俗易懂的科普書。對于剛剛開始接觸物理的我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書的.開篇講的是熱能,主要詳細地講了什么是熱、熱源、熱脹冷縮、熱傳導和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等。它用有趣、簡潔的語言帶領我走進了奇幻的物理世界。在熱能的講解中,我感受到了熱能對我們的重要性,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比如在熱量的流動中,我學到了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而一般不會從低往高傳遞。
在這套物理科學漫畫書中,用不同顏色的小生物代表每一種物理學概念,讓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有趣現象。這本書是我學習物理知識的啟蒙書,它在書的海洋里為我打開了一扇新奇的大門,引發了我探索物理的好奇心,讓我更想努力學習好物理,也希望能在學校舉辦的“小小科學家”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為班級爭光,為學校爭光。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想你們也會喜歡的。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于物理學的書,它便是前蘇聯的雅·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這本書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更興趣盎然,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記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寶貝似的亮出一本書,說值得一讀。我一看:《趣味物理學》,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
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有多長?為什么電線在冬天會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會發生什么現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由于熱脹冷縮,鐵路夏天會比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
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是黑格被白線分開成許多塊,結果看時發現白線的交叉點居然有灰點閃現,定睛一看,又不見了。作者還特意提到當時印這一章時,查鋅版的人居然讓人把白線交叉點上的灰點去掉,正好作者進去,跟他講明白了才避免一場誤會。
讀著這本書,我發現物理和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讀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它枯燥無味,反而對它愛不釋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會’讀者多少新知識,而是要幫助讀者‘認識他所知道的事物’”。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旦對于一門學科發生興趣,就會加倍注意,也就能夠自覺地去深入探索與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所學到知識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種子的責任是開花結果,園丁的責任是料理花園,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作為學生,我們的責任是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做一個優秀的學生。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叫做《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這本書。
從這本書上我了解到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很多知識,比如為什么過山車沒有發動機還可以跑得那么快?為什么我們在溜冰的時候很不容易停下來?是什么讓星星發出閃爍的光芒?還有好多好多的`問題我都可以在書里找到答案,我問媽媽為什么別人會知道的這么多,而我卻不知道呢?媽媽說那是因為這些答案都是這些科學家通過無數次的研究,實驗而得來的。
現在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疑問,如果我們自己能動動腦子,動動手,也許我們自己也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媽媽說,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還要學會積極的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
現在的我只是藍天下一只正在學習飛翔的雛鷹,要想長成威武瀟灑、自由翱翔的老鷹,只有不斷嘗試,勤于探索,迎難而上。學習之路是一條荊棘之路,只有掌握技巧,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我要從現在起學會多想多問多動腦子,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科學。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物理知識,有些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就將這些知識告訴了我們,它從溜冰鞋到足球,從珀爾修斯到富蘭克林,講述了物理的魅力。
每當我們穿著溜冰鞋溜冰時,總會為了小巷里突然竄出的一只小貓摔一跤,可為什么我們拼命想停下來時,總是停不下來呢?這就是讓你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慣性定律。每當你媽媽看見廚房里的蟑螂時,總是急追上去拍打,卻怎么也追不上,這時為什么呢?這就是讓物體前進的動力和阻礙它前進的摩擦力的加速度定律。每當我們吹氣球時,氣球里的.空氣越來越多,氣球也越吹越大,一不小心,氣球就從手中逃跑了,氣球為什么會飛走呢?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么,但是它就能以趣味的方法來解答我們的疑團。
小時候,我們看見地鐵鐵軌上的裂縫,總會覺得這鐵軌斷裂了,開不了了,會很危險,一定要爸爸媽媽給出一個解釋再上火車,不然又吵又鬧。可如今,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告訴了我們答案,每年的夏天烈日炎炎,金屬會熱脹冷縮,而這些裂縫就是為了防止火車鐵軌膨脹而彎曲設計的,這就是熱膨脹原理,我們以前的擔心都是多余的。熱膨脹原理不僅體現在鐵軌上,還體現在電線上,每到夏天,電線總會下垂,這就是因為熱氣把電線膨脹了,變長了,這也是熱膨脹原理的運用。
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結合了生活實際,只可惜我看完了全書還不知道它為什么叫最軟最軟的物理書。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在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輕松點的書看看,當當網一搜,科普類的熱門書就這本,于是找來一看。
作者神秘,據稱現居香港。
全書用80后、非常網絡化的語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來的波瀾壯闊、刀光劍影,使我這個門外漢讀起來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罷不能,堅持到今天凌晨讀完全書。尤其是在讀到薛定諤的貓,讀到量子自殺的章節時,我竟忍不住笑出聲來。也了解了為什么二戰德國不能先于盟軍制造出原子彈,難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發展到現在,許多東西竟然都是假說,那個該死的討厭的電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折騰了物理學家300年,沒辦法,因為沒搞清楚的話,那么你和我是粒子還是波、這個世界是粒子還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來的結論竟然是:那個客觀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還是波,反正是一團迷霧,當觀測者用各種手段去觀測時,它就隨機地現出原形(塌陷)了,有時表現為粒子,有時表現為波。天啦,這跟幽靈差不多,后來,物理學家確實一路追蹤到了幽靈——人類的意識,是人類的意識測量并解讀時,影響了客觀的.東西。人類意識里面都是主觀的東西,而且無法獲得真實的客觀。
當然,這個結論只是暫時的結論,按照波普爾的講法(書中又出現了他的名字,唉,還是沒逃過他),科學就是用來證偽的,所以這個結論也只是用來證偽的。——太唯心了,馬克思肯定會說只是科學還沒發展到人類搞清本質而已,本質或科學客觀是真實存在的,可認知的。
可就是這個唯心的量子論,竟然想進一步發展,以超弦的名義,讓不確定性充斥世界,占領引力領域,搞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統宇宙。愛因斯坦生前就對量子論進行了幾番攻擊,都被量子論的掌門人玻爾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經典物理一方的愛因斯坦郁悶地向玻爾發問:你真的認為因果論不存在,老頭子(上帝)也擲骰子嗎?
是的,現在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測不準、不確定、隨機的世界!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實驗,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類社會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發展到今天。一切所謂科學、客觀都是用來證偽的!
呵呵,轉回來,一定要轉回來,否則要神經病了,我認為,不確定性確實難解,滿世界的人們錯把主觀當客觀,但我還是裝糊涂吧,中庸一點吧,中庸,這是我最后的哲學堡壘了。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講授中充分課件使課堂顯得形象而生動,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作業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
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學中注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設計學生喜愛的活動,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實驗進行探究活動,注意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探究活動結合起來,努力開發并鼓勵學生參與開發各種層次的、以小型為主的探究性課題。
(二)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科學探究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教學中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三)鼓勵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教師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各種不同見解、技能和經驗,保護學生的創造性和好奇心,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觀點持合理的懷疑態度,為學生提供多種表達自己想法和開展科學探究的機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可能是錯誤的)觀點。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有空靜下心來細讀《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第10期。讀完之后,發現很多文章都跟課堂教學密切相關,很是受益。
最欣賞戴金平老師的《關注物理概念教學的盲區》,戴老師的研究方法很是獨特,但非常具有說服力。他給上完課后的學生進行無記名的調查問卷,從數據中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一系列的調查數據反思概念教學。第一次看完,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之所以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是因為他關注了課堂,關注了學生,而這正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細想,往常我們覺得課上得好不好,大多都是看老師的。之所以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是因為我們日常給學生上完課后,靠的是作業反饋學生掌握情況的好壞,而很少反饋教師教學的好壞。我們太多時候關注學生學習的'好壞,而忽視了教師自己教學的好壞,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成長!
張主方老師的《課堂實驗探究有效性的思考和實踐》寫得非常詳細,一看就是來自與真實的課堂觀察,其中有非常多課堂案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好好研讀。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張老師的案例來自于平時的積累。可見,一線教師課后做好教學反思,多寫寫成功的或是失敗的案例,那么遲早可以寫出一篇有著豐富案例支撐的好文章。
張曦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學的“3I”原則》頗有新意,內容非常精細,特別欣賞他的觀點:物理教學中倡導提高趣味性、拓展信息量和增強影響力。其中,他提到拓展信息量,讓我產生了共鳴,因為我最近一直在寫一篇關于這方面的文章。可見,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
司德平老師擅長于比較研究,我看過一些他的比較研究的文章。這次他寫的是《高中物理人教版課標教材與大綱教材內容的比較研究》。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身處河南的他是從2008年才實施新課程的。而有些省從2006年就實施新課程了,但關于這兩套教材的對比研究的文章為什么那么少。可見,好的文章立意到處都是,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光!
雖然我喜歡解題,但我更喜歡課堂和學生。非常喜歡《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關注課堂和學生的文章!希望《中學物理教學參考》越辦越好!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久沒讀教育經典。偶然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拿來或粗或細的閱讀,卻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書,名叫《物理教育通論》,分為十八個章節闡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前面部分章節內容。自古以來,人們在教學實踐中都在探討學習問題。早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學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討過學與教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理論。后來,西方心理學家紛紛以動物或人為對象,探討學習過程,發現了一些學習的規律與特點,從而各樹一幟,自成流派,創立了多種學習理論。書中對“學習”進行了最一般的定義——主體在生活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獲得個體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比較持久變化的過程。上述是一個廣義的學習定義,教育情境中的學習與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標來改變學生心理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學習可以定義為:憑借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的能力或傾向的變化。其實,通俗來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養正確世界觀的過程。書中還介紹了學習的分類:美國的布魯姆、奧蘇泊爾、蘇聯的彼得羅夫、我國的潘菽等都對學習進行了各種分類,結合中學物理的學習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可把中學物理的學習分為以下幾種:
1、物理知識的學習:指對物理學系統知識的學習,并了解其實際應用。
2、物理技能的學習:主要是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
3、能力發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4、物理學方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類比方法、數學方法、美學方法等。
5、科學態度的學習:主要指尊重事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的態度。另外還有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方面的學習。學習理論是物理學的基礎。學習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起點,從而發現一般的教學原理。故此,書中接著介紹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學習理論。中國可以說是學習心理學思想的發源地。遠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形成了較系統和完整的理論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長期的教學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學習的心理條件有:“志”和“信”的學習信念、動機;“好”與“樂”的學習興趣、愛好;“學貴有恒”的學習毅力,“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總結的學習方法有:以學為主,學、思、習、行相結合;學而時習、溫故知新;多聞、多問、多見、多識;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博返約,一以貫之;告知往來,叩其兩端;先做好學習準備。
每天檢查學習結果等。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所謂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發現學習理論結合中學生物理的學習,其學習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過程:掌握學習課題,提出假說,推敲假說,驗證假說,發現與歸納。從學習理論來講,學生的一切學習心理活動都是以感知覺為先導。可以說,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識的來源,是認識物理世界的開始,是一切學習心理活動的基礎。所謂感知,在心理學上是指感覺和知覺而言。感覺是人們對當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學生對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中產生的光聲、機械運動、溫度變化、氣體性質等個別屬性的反映,就是對這一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感覺活動。知覺是指人對當前客觀事物整體及其相互聯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觀察者通過眼看到閃光、耳朵聽到雷聲就可形成這是大氣中放電現象的概念。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感知活動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教學中遵循這些規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養感知能力。首先從被感知的物理現象來說,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學生清晰的感知(強度律)。如演示實驗中采用大型演示電流計,某些演示實驗采用投影儀投影,講解重點語句時提高聲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對象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差異,差異越大,越易感知(差異律)。如采用試管盛水做有關的實驗時,試管內的水一般染成紅色,以區別試管的玻璃。第三,在靜止的背景上恰當地使觀察對象呈現著運動的狀態,可以增強感知效果(活動律)。
第四,兩種不同的對象同時或先后出現,可以增強感知效果(對比律)。如顏色對比,形狀對比,聲音對比等。第五,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或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系統或一個整體,而為學生清晰感知(組合律)。第六,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變換物理現象呈現的形式(變化律)。第七,多種感官同時參加的感知活動的效果好(協同律)。那么根據感知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形象與言語結合起來。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過程中,引導學生言語參加活動,讓學生說出所感知的現象,變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記錄,都可以達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05-31
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03-13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1-28
精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2-22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熱門12-08
推薦閱讀書籍心得體會01-04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集合03-07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通用12-08
經典書籍的讀書筆記03-07
書籍的讀書筆記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