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
在新一輪課程的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的改變。在我們洛陽國際學校特色辦校理念的宗旨下,高分加高能是我們所培養學生的目標和要求。因此,小學音樂教學在新時期以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打造高效課堂是關鍵。為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 改變觀念和思維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句話:“蹲下來,同孩子一起看世界。”這個世界絕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音樂課,創造性地、靈活性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
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愛表演,喜歡與人爭高低;喜歡比比劃劃、敲敲打打;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樂意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渲染;喜歡童話和課本劇的演出,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當干部,當老師,并希望老師像他們一樣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同唱同跳同奏;特別好奇,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喜歡聽表揚,得到老師的鼓勵和獎品等等。因此,音樂教學就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教學活動,以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藝術的王國,領悟音樂藝術的美。
二、 注重音樂教學的“活”,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
小學音樂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它具有輕松愉悅、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等特點。一堂優質有特色的音樂課往往給人“亂”的感覺,這種“亂”正是音樂課“活”的變現。如何讓音樂課“亂”中有序、生機勃勃、人人投入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自覺參與的意識。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緊跟時代發展要求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心理需求的,是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歸納、提煉出來的。
音樂教學是一個使學生身心主動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限于一種教學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應以靈活、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人人參與,主動發展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提高其音樂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音樂、駕馭音樂的主人。
最后,以美國教育家雷塔科的話與同行們共勉:“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獨特的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若教師能在課堂導入階段便成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那么,就會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的過渡與銜接作用。
一、情境式課堂導入
情境創設是現代教師最常用的課堂教學導入方式之一,是一種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想象力的課堂導入方式。將該方式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順利將學生引領至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思想,繼而感染到學生情緒,從而確保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如,針對《蘇木地偉》一課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便可通過播放民族音樂視頻的方式來導入新課。首先,教師導入開場語:“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你們知道這首歌曲是出自于我國的哪個民族嗎?”之后,教師便為學生播放《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課件,合理地將音樂與畫面有效結合,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能加深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人文風情以及民族音樂風格的印象。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民歌《蘇木地偉》的學習,這有了先前的情感體驗做鋪墊,將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拍子變化、頓音、休止符、延長音等知識特點,進而懂得如何利用歌聲來表達自身以及樂曲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問題式課堂導入
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道:“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即思維的發展是以疑問為基礎。此外,國外著名教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曾說過同樣的話語,他說:“一切思維均是由疑問與驚奇開始。”對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其在課堂導入環節便可通過設置的問題來導入新課,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唱得幸福落滿坡》一曲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進課堂教學,如針對該歌曲曲名,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所熟知的‘落’字,通常會怎樣使用呢?”此時學生回答:“樹葉可以落,雨點可以落。”并有學生補充道:“流星也可以落,水果也可以落。”待學生短暫的討論后,教師說道:“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從歌名來看,是幸福落了下來,而落下來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便在此一歌曲中。”緊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課件,出于對教師問題的好奇,學生在聆聽與觀看課件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與強烈的求知欲,進而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最后,學生通過聆聽與觀察,終于得知,原來落滿山坡的幸福是指盛開的花朵、長滿水果的果樹、金色的稻禾等等。這樣,經過設問、析問與解問,最終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針對《歌聲與微笑》一曲教學,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頓音”的演唱方法,且要求學生在演唱該歌曲時,其聲要飽滿、明亮,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先通過歌曲教學,引發學生的活潑情緒,如此才能促使學生準確表達出自身在快樂童年中的幸福之情。為了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紛紛沉浸到回憶美好童年的歡樂情境中,臉上也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又以學生的情緒做鋪墊,可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游戲導入法
活潑好動、愛表現是小學生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對小學音樂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方式導入新課,這樣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學會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進而懂得如何利用音樂來表現自身的情感。例如,針對節奏的練習,教師便可以游戲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走路,并要求根據小動物特性,有節奏地游走。如此一來,不僅能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節奏的不同類型,進而掌握音樂節奏的相關知識。總之,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務必努力革新自身傳統教學觀,重視課堂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參與積極性。當然,教師無論采用怎樣的課堂導入方式都應結合學生的年齡以及性格特征,如此才能進一步體現出小學音樂課堂“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學觀,進而確保課堂導入環節的成功。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3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沒有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即使再完美的課程標準,也是紙上談兵。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倡導要打造高效課堂,高效課堂中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應該充滿生命力;把機會和創造還給學生,學生就能在歌唱中快樂的舞蹈;把愛給學生讓學生感受愛的感染、情的激勵,讓學生在音樂中更富有音樂的靈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演力。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和探索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高效課堂教學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教學理念是高效課堂的源泉
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理念的相關源泉。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師生關系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只有讓學生感到你愛他,學生才能信任你,你講的話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實現。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去了解學生,多接觸學生是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的前提基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提高師生之間的友誼,還可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將實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斷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地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怎樣才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音樂源于生活,表現生活。音樂對于學生來說,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藝術”,而是自我流露。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不要把學生的思維放在狹隘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世界里,而要將音樂與生活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例如,《國歌》一課中的`三連音這一節奏,如果教師結合學生生活中 “機關槍”引入,那么一下子,整個教室就活躍起來了。“噠噠噠 噠噠噠”的機關槍聲從教室的每個角落響起,慢慢地,絕大多數的槍聲也都成了“噠噠噠 噠噠噠(三連音)……”的節奏了,學生不僅輕而易舉地念準了三連音,而且體驗到了三連音像密集的炮火,聯想到了愛國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奮勇殺敵的場面。由此可見,教學設計不僅要貫穿音樂知識,還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三、教學情境是高效課堂的策略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場景導入等。教師創設一種融聽、視、感、觸為一體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將給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上四年級欣賞課《水上音樂》時,針對學生理解此曲有一些難度,我并不直接出示曲目,而是以語言描述導入:“天色漸亮,東方露出魚肚白,遠處的湖面霧藹繚繞……”用詩般的語言創設情景來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接著,教師播放樂曲,要求學生閉目聆聽,優美的旋律,加上深情的描述,一下子把他們帶入了美的意境中,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對樂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欣賞后,我及時要求學生談感受,學生們激情很高,有的同學說:“仿佛置身在湖面上,看到了詩畫般的美景。”有的同學還說:“樂曲把一天的勞累都帶走了,心里感到特別的舒暢。”這種由聲入景、由景生情的引導,使學生初步感知音樂表象,激起學生更深層理解音樂的興趣,使音樂欣賞真正達到了預定的目的,也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四、教學語言是高效課堂的靈魂
教學的語言技巧是教學活動的靈魂,風趣幽默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音樂課堂更加需要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記得剛踏上講臺的時候,我對著四年級的學生說:“小朋友們……”而對著二年級的學生我卻生硬的講著“切分節奏是……”結果可想而知,四年級的學生說我太幼稚,二年級的學生都聽不懂我在說什么。在上四年級《跳吧,跳吧》一課時,教師充分就了解四年級學生羞于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教師通過“誰敢來試一試”、“老師想請一個舞伴”等各種引導和激勵的語言,使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最終,學生放下了羞澀跟著教師一起舞起了新疆舞蹈……由此可見,教學語言技巧運用的好,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五、教學評價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學評價是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教學行為,對于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評價要以人為出發點,體現對人的價值的重視,促進個體健康和諧地發展。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而忽視了評價的導向功能,如我們經常會聽到頻繁的“你真棒”的贊許聲,甚至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回避問題的實質,出現了一種“含糊評價”現象,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評價導向性原則就是要引導學生的音樂學習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揚長避短,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因此,教學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又要注重評價導向作用的發揮,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教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要先領會新課標的精神。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超越傳統,作為音樂教師我們還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去研究、改進、優化,以此來滿足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此來提高教學的高效性和實用性。高效課堂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的關注和探究的問題,需我們廣大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者,尤其是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點,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去開拓音樂課堂教學的新境界。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4
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于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并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圣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于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干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于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研修學習,我的收獲還是很大的,通過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為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5
課程改革使音樂課堂煥發著活力。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應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音樂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在音樂課中把認識樂譜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并且把會不會識譜作為學生懂不懂音樂的標準,不但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 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學。根據 新課標 的要求,我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習:在課始與課末,進行 騎著毛驢進教室 的小游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游戲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自己創想的動作。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自主的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其次,讓學生隨著音樂把這三個動作串聯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發揮創編律動,讓學生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課,我便要求學生盡量不要重復自己上節課的動作,學生們相互模仿,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6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么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課堂說課稿01-20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12-23
小學高效課堂總結范文1000字03-16
高效課堂調研報告02-25
打造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1篇03-07
精選高效課堂作文七篇03-14
精選高效課堂作文合集六篇03-02
精選高效課堂作文十篇02-23
精選高效課堂作文合集10篇02-12
精選高效課堂作文合集八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