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
在暑假期間農墾總局組織我們歷史教師在農墾教育學院進行了集中培訓,我有幸參加,感覺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因為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為我所用,納百家之長解我所困卻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會走得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邊的路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2
剛剛完成了為期兩天的第二輪初中歷史培訓,這一輪培訓主要內容是分析八年級歷史即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在培訓過程中,各學校都展示了對教材的充分、透徹的分析與整合,讓我對這兩冊內容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除此之外,各位老師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教學建議,尤其是對教材中課后部分的幾項內容的利用心得更讓我受益匪淺;貋碇,我認真思考、總結,對初中歷史的預習有了一個大致的理解并作了匯總,在此提出與大家共享。
我們現在使用的初中歷史教材是北師大版本,課本內容容量不是太大,卻知識含蓋面寬,對學生的論證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和比較評價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許多學生不把歷史課當一回事,這就更加需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教師歷史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也能夠提前熟悉課本內容,理解課本中的基本知識框架,為課堂聽課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
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做好歷史預習工作呢?
一、指導學生預習每單元的開篇前言
每一單元的.標題下都有一個本單元前言。在前言中不只是交代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還交代了本單元的歷史線索和主要問題,它可以幫助學生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而中國史部分單元前言中又加入了關于世界大勢的敘述,更讓學生能夠了解同時期世界歷史的發展特點,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單元預習可以設計一個單元預習學案,讓學生在每單元開始之前預習總結本單元主要知識結構與框架,并找出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二、指導學生注重看教材每課的導入框和開頭的引言
北師大版初中教材每課的篇首都有一段簡短學習導言,它雖然很短,但里面有知識介紹,有精典問題,且語言概括、精煉,本課內容也都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在課前精讀這篇導言,從而對本課內容有一個淺層次的整體印象,同時在預習中也要思考其中的問題以備在課堂上思考回答。當學完課文內容后,再回首具體理解該段導言,學生就能站在宏觀角度去理解課文,試著學會繁中求簡,詳中求略,學生的歷史書面語的概括和提煉能力也一定會有提高。
三、指導學生預習教材的正文內容及其中配上的圖表
課文的正文分大字和小字兩種不同字體,當然大字是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主要內容,而小字部分則是對大字內容的補充與擴展,這些小字史料的引入為學生的學習大量的文獻資料與學習素材,為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小字部分也要重視。
現行教材中圖表數量明顯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圖、后人畫圖、表格圖、地圖等。這些圖表簡潔明快,但功能各異,我們在預習時應該學會看圖學史、看圖說話、看圖復述正文部分相關的史實,可以以此來培養自己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體會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更多的問題。所以,以預習中也要重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導學生預習教材后的“每課一得”“材料閱讀”“自我測評”和“活動建議”
課本后的“每課一得”會讓學生知道許多在教材中和現實生活中經常提到的一些歷史術語、名詞和概念,還有一些歷史資料,它可以幫助學生補充課本知識,深入拓展視野,提高學生閱讀史料的水平和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閱讀”不只提供了一段與本課有關的史料,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預習這些史料與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
“自我測評”中的問題雖是一個較低層次的練習,但其作用不可小視。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低層次能力的積累是高層次能力的基礎和載體。這些練習題有的再現本章節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有的是針對教材重點內容進行設疑。通過練習,有助于學生把握知識重點并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活動建議”是學習本課的一種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思考如何利用課本內容進行設計,也能起到整合課本內容,深入理解課本內容的作用。
我相信學生們如果能夠充分發揮課前預習的作用,提高課堂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話。希望以上的幾點建議能給大家一點教學上的幫助,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3
20xx年7月13—14號,我參加了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頻;聆聽了張靜老師有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學建議;同時學習了丁丁老師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
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 “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后活動”、“課后知識拓展”。
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并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部編歷史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能力培養、師生關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爭取將部編歷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學工作中。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4
20xx年7月22至28日.縣教育局對全縣歷史教師進行歷史培訓,主要內容是《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和《傳統文化滲透歷史教學》。通過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對歷史教材的認識。
原來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傳說、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正文、資料(增強歷史真實感,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材料閱讀”(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讓學生自行閱讀)、動腦筋(生動有趣的問題,使學生的思想機器開動起來)、活動與探究、課后自由閱讀卡(把課堂教學與課后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技能,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要注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使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弘揚傳統文化。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
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動腦筋、活動與探究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搜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采用三級跳躍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既有小組討論(常用形式),又有游戲、角色扮演、搶答競賽等形式,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中外對比,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并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等等。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靈活編排內容,以新穎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課件,增強教材內容的直觀性,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經過培訓,我深切感受到這么多的變化。對于新課改,我們肩負重任,愿盡我最大的努力與課改一同成長前進。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5
本人有幸參加為期兩天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通過培訓,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啟發,現將內容整理如下,與同行的前輩和老師共同交流。
首先,在觀看了教育部有關領導對這次部編教材的有關視頻,反映了國家對初中歷史學科的重視。其中特別提到了家國情懷的滲透,也是以往歷史學科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或不能比擬的。通過歷史學科很好的滲透家國情懷,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教書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觀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從而很好地體現歷史學科的`自身價值,也為我們今后在教學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訓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對于部編教材的解讀和有針對性的案例的分析。應了那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得事先準備一桶水”,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前提和基礎,需要老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具體而繁雜,特別是歷史學科更注重史論結合。每當看到老師們展示的案例和視頻,不禁感嘆老師們能把歷史課上的有聲有色、有理有據,是因為確實在課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試問這樣的歷史課堂學生又怎會不喜歡呢?而且在講求實證的同時,不再像過去的傳統教學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而是能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的歷史課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內容豐富,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為我們今后上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鑒和幫助,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第三,這次的部編教材是經過了多位國家級的專家和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經過了審慎的考量編制的,與之前的教材相比,僅就中國史而言更加的系統和完善,能夠將中國史所涉及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沒涉及這段歷史,會使學生對于兩漢的內容不夠清晰,東漢的內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學生知識點的盲區;再比如本次部編教材中關于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前的教材也沒涉及或是不作為必要內容讓學生掌握,這也是有缺憾的,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對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卻沒有給予必要的交代,這不利于學生對整個唐朝歷史作出完整而準確的評價。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還有就是在對歷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辭方面更加的準確而嚴謹,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及時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對本次歷史培訓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和認識,僅供交流,如有不當的地方還希望各位老師及時提出并批評指正。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6
這次我參加了20xx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后聽取了幾位骨干老師關于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鞍盐諘r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7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評估機制
現階段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基礎教育改革也在跟進。新課標要求下學生還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歷史教學亦是如此。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為學生整個歷史學習奠定基礎。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初中教育又是非常關鍵的環節。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伴隨整個教育改革之勢,結合十多年教學感受與思考和對西方教育的學習,我提出一些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高考改革引領整個初中教育,初中歷史教育也應有所跟進。于是提出了“初中歷史教育在何方”的思考。
二、現狀及問題
1.目的上重成績,輕應用與能力提高
雖然新課標改革在逐步推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多教學問題依然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教學以成績為導向,以中考為目的的現象。當然,中考考題的確是以新課標要求為導向,但是片面追求高分數使原本追求學生提高素質、能力的課堂功利化。教師備課直接講考點,其他什么都不講。念書、考試、講考題和“題海戰術”成為師生的熱衷。不是學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中考的達線率;不是學生的分析思維,而是教材的記憶。將歷史死知識灌輸給學生,加上考試做題,最后就是學生的高分答卷。
2.方法上重課堂教學,輕自主探索與研究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目前以課堂教學為主,忽視了實踐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索。課堂教學方式也很單一,“授受教學”,讓學生機械識記,沒有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導致自主探索研究類學習缺乏。這樣,一方面導致學生的學習方法過于單一,逐漸缺乏對歷史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思維局限,能力素質沒有達到教育的最初目的,對學生高中學習及成長都產生不利影響。歷史課堂局限在歷史史實的灌輸,缺乏歷史思維的引導和歷史觀的引入,以及對學生自主分析、研究歷史課題的引導。
三、措施分析
1.教學目的上,把握教學實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教學必須把握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歷史教育也如此。蔡元培秉持的教育核心思想是促進“五育”,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倡尚自然,展個性;邊工邊學,工學并進;營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術氛圍。盧梭則稱“孩子是自然之子,讓他們從環境中學習比傳統的書本教育有效的.多,F在教師的教學方向不對,雖然有新課標要求的指引,但教師的不配合與不跟進使得歷史教育改革大打折扣。真正的教育目的實現不了,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此,初中歷史教育雖然只是基礎教育,所涉及內容不應太難,但是也必須圍繞教育的本質來。不能為了簡單而違背教育的本來目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教學方法改革,鼓勵自主研究與探索,開拓創新新形式
初中歷史教學方式應追求多樣化,豐富學生體驗,增強學生閱歷。不只是課堂,還應引導學生走近大自然,走入社會,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學習研究背后的歷史;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過一個小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小組實踐、走訪、調研,最后形成報告,得出自己尋找的答案。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跡等都是歷史教學的課堂。過于局限的教學思維,只會培養出思想局限、缺乏生存實踐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學生。對歷史及對研究的興趣,也是從這些方式中產生的。這種方式一是可以開闊眼界,增長閱歷;二是可以開拓思維,使自主實踐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得以提升;三是可以激發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新型社會的根基也就打好了。當然,課堂教學也很重要,但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不利的。
3.教師質量培訓與評估機制調整與學生考核機制調整
雖然新課標改革一直著力引導教師質量培訓與評估,但是實際形式卻不容樂觀。評估不再單一看重學生分數,但是還是缺乏對教師課堂及教學方式的關注。同時對教師課堂教學培訓與平時教學引導方式還應給予更多關注。
高考改革不斷推進,中考改革也會逐漸要求推進。中考考核方式也不應過于單一。多方面且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引導歷史教學的改進。否則,考核方式不變,教師教學還是會以分數為主,這樣一來歷史教學從本質上講還是不成功的。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也可以反映整個初中、整個基礎教育的問題。將初中歷史教育的小缺口填好,也會推進整個教育的改革。隨著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相信我們的初中歷史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8
剛剛完成了初中歷史新教材培訓,這一輪培訓主要內容是對最新版歷史教材進行分析。最新的歷史教材是教育部版。為我們培訓的是侯建新、張茹華老師。她主要從三個方面為我們分析新教材:
一、課標要求。
二、新教材內容重點提示。
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議。
此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認真思考、總結,在此提出與大家共享。
。ㄒ唬、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更突出了通過歷史學科的教育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突出立德樹人的責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砥礪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增強人文素養,關注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基本理念;強調以普及歷史常識為基礎,注重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中;倡導教學方式的創新。
(二)歷史課標要求
通過學習世界古代史,知道重要的國家和地區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了解世界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辯證的看待人類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總體趨勢,感悟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們創造的文明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初步樹立起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
通過學習世界近代史,知道重要的國家和地區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了解世界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初步學會對同類歷史事物進行比較、概括和綜合;理解和分析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及其野蠻型和擴張性;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大歷史意義,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資本主義侵略擴張斗爭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歷史進步意識、歷史正義感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三)、課程設計思路
對每一個板塊中的`學習主題做了弱化,依照歷史發展的時序,在每一個板塊的內容設計上,采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點事具體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使學習內容依據歷史的發展線索循序漸進的展開。在內容的編制上,精選最基本的史實,展現歷史發展基本進程。
。ㄋ模┦澜缡穼W科價值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只有了解其他文明才能更深刻的認識中華文明,定為中國;而沒有中國歷史的世界歷史是不完整的?傊,中國歷史與世界不可分割。
培訓中對教材做了分析,對教學提出了建議,以課例指導方法,對知識進行拓展?傊畬τ谖----第一次教授世界史的新手來說意義非凡,受教頗深。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9
又一年的探索、學習,我對歷史新課標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加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加強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2、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
3、精英教育發展成為全人發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4、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了。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
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加強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0
一、新課標的變化
20xx版歷史新課標同20xx版課標一脈相承,但是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
(一)更加突出育人導向。注重以史育人、培根鑄魂。歷史課程育人四大特性: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人文性,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綜合性,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A性,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ǘ┠毘隽藲v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歷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習的理論指引,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本質的體現,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基礎條件;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習的必備技能,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集中體現;家國情懷體現了歷史學習的價值追求,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情感基礎和理想目標。
。ㄈ┬陆嗽u價體系。新課標設計了義務教育學業質量標準,這樣就使中考及平時的階段性考試有了權威的依據,防止命題的隨意性,特別是隨意拔高命題的.難度,進而干擾課程標準的落實,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二、今后教學的幾點思考。
。ㄒ唬┙虒W中注重育人。教師眼中要有人,不能光看到分數。要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立德樹人。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在敘述和評價史事時,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二)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貫穿教學始終。不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過程、課堂檢測、作業的設計,都要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設計教學目標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其經過學習后在核心素養方面的達成度,避免以單純識記知識作為教學目標。確定核心素養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改變以往的目標表述。教學過程的設計首先要注重創設歷史情境,通過展示歷史文獻、歷史影像,參觀歷史遺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再現歷史情境;或從當前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回溯歷史的源頭,從現實情境中探尋歷史問題。以激發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無論單元學習,還是每課學習,都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遞進性的問題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遷移,獲得新的認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開展史料研習,學生學習歷史不是簡單地接受和記憶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自己對相關史事的了解,以及運用有價值、可信的史料來判明歷史事實,形成歷史認識。所以,要考慮構建基于史料研習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運用史料解釋歷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辨析史料,運用史料解釋歷史。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并予以實踐,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1
20xx年7月13-14號,我參與了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頻;傾聽了張靜教師有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學建議;同時學習了丁丁教師關于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現及評析。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現,了解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亮的比照,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表達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
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把學問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學問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 “以學生進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后活動”、“課后學問拓展”。
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要提倡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留意轉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承受性學習的弊病,提倡學生主動參加、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育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力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學習方式表達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制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加,與學生公平溝通,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留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留意運用史料,幫忙學生理解某一問題,并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部編歷史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熟悉.在今后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力量培育、師生關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爭取將部編歷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學工作中。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2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培訓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廳函[20xx]14號)要求,全面推動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以下簡稱“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師精確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xx年7月13、14日兩天,我有幸參與了由寧夏教育廳牽頭,王俊昌主持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我品嘗了一次精致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隨著教育廳岳偉鵬講話的開頭,為期兩天的培訓正式拉開的序幕。會上岳領導談到改革歷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說,從古至今,但但凡一個鼎盛興旺的朝代,必定是一個注意歷史的朝代,例如曾經輝煌的西漢時期,就有司馬遷和《史記》。現在寧夏歷史學科不受重視,被邊緣化。借著20xx新補編教材改革的東風,歷史課堂的春天馬上到來。此話一出,受到的全部歷史教師的全都贊同。之后我們又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的工作的講話視頻。使我充分熟悉到了部編教材的意義就是立德樹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師培訓的重要性。之后是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張靜主講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從張教師的講話中,我了解到了部編歷史教材的背景、構造和重要問題,總體而言,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教材表達國家意識,是實現國家主流意識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我更好地了解了歷史教材,明確了教材目標,根本把握了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征、構造特點,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對新教材的討論力量和教學實踐力量,更好地把握編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線,為實施好新教材奠定堅實的根底。
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細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歷史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討論學問之間的整合,加強歷史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注意學生“學會學習”力量的培育。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展歷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展指導并組織學生進展合作溝通,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初中歷史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把握歷史學問和技能,進展歷史力量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制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白促進學生素養全面進展的根本途徑。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們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凝視學生的生活閱歷。親密歷史與生活的聯系,提倡多樣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歷史學問都必需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供應的各種素材并不是全部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3
9月25日,我參加了由縣教研室主辦的“中考備考復習研討會”,研討會為期兩天,第一天由各中學物理教師代表分享他們各自的復習計劃和策略,由縣教研室楊慶龍老師做復習指導,第二天由來自西安的權老師和與會的所有老師分享他的復習策略、安排及建議。通過這兩天的學習和交流,我受益頗深,接下來我就簡單回顧總結一下,談談參加這次研討會的感想。
一、發現自己復習教學中的不足
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以前教學和復習中的許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輪回歸課本的復習只是對知識點的重復和講解,老師講的多,結合實例的講解比較少,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主動整理知識點,有針對性的練習比較少,缺乏對知識的整合和練習;第二輪復習中只是讓學生做中考復習資料,講解復習資料,仍然缺乏針對性,以題海戰術代替復習,學生學習負擔重,身心配備,處在盲目的復習題海中,效率低,復習效果差;第三輪專題復習相對來說針對性強了,但往往難度太大,不能面向全體,效果還是不好;第四輪復習是中考題測試,還是讓學生一味的做題,學生面對七門課程的試卷無暇應付。
二、修改和調整復習計劃
通過這次培訓,我便立即修改了復習計劃,將許多計劃中老師講的內容讓學生去整理和歸納。我計劃在第一輪復習中采取給出每一章節的考點、分值、難易程度、題型等考試信心,讓學生梳理總結知識點,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可單獨完成,并針對考點找兩道典型的題目練習,我指導學生把握中考中的重要考點和?伎键c,加強對考點的理解和記憶,如此學生對中考要考什么內容了然于心,側面能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第二輪采取分層次復習,由于他們的基礎和成績不同,他們的需求也不同,對于一部分學困生,我只要求他們做比較簡單的題目,鼓勵他們做一些中考熱點的練習;而中等學生,則要求他們基本完成復習資料的題目,實在不會的交老師解決;而對于一部分優等生,我則要求他們獨立完成復習資料,幫助其他同學復習,適當給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探討和交流。
三、細致研究中考題的作用
在培訓中,幾位教師多次提到要細致研究歷屆中考真題,我認為細致研究中考題對把握中考動向和考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通過研究歷屆中考試題,教師更清晰地知道中考要考什么;會是哪種類型的題來考;難易度如何;分值大約占多少;從而能指導教師在教學復習中把握中考重點、易考點等,如此教師能更好的把握復習的.側重點,合理安排好時間、進度,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讓教師復習少走彎路,學生復習起來也輕松。
四、復習中的“三講、三不講”原則
在教師復習備考交流中,長嶺中學一位教師針對復習中提出的“三講、三不講”原則,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所謂三講為“重難點講、疑難點講、不會的講”,三不講為“學生會的不講、始終不會的不講、非考點不講”。做到了“三講三不講”,講得時間少了,給學生的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給了學生主動性,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4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師培訓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我參加了一次歷史教學培訓,獲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了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并對歷史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在培訓的第一天,我們聚集在一起,外教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場精彩的歷史課。外教教師的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歷史事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同時,老師還使用了多媒體技術,輔助講解歷史知識。通過這次觀摩,我深感自己在歷史教學上存在的不足,同時也看到了提升教學水準的重要途徑。
第二天,我們進行了一次小組討論,討論了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通過小組的合作,我們不僅分享了教學方法和經驗,還互相啟發,共同提高。我和其他老師一起,討論了如何讓歷史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這次討論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培訓不僅可以讓個人獲得進步,也可以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促進整個教師團隊的發展。
培訓的第三天,我們進行了歷史教學案例研究。我們各自收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案例,然后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通過學習別人的優秀案例,我對如何設計精彩的歷史課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看到了自己的改進空間。這次案例研究讓我明白,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總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最后一天,我們進行了一次教學演示。每位教師都精心準備了一堂歷史課,然后在全體參與者的面前進行了展示。通過觀摩他人的教學過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巧。同時,我也從其他教師的'評價中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次的教學演示不僅是對我們之前培訓內容的總結,也是對我們能力的一次檢驗,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通過這次歷史教學培訓,我深刻體會到了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培訓不僅讓我們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還讓我們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討論,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教師培訓也提高了我對歷史教學的認識。歷史教學不應僅僅是冷冰冰的教科書知識,而應該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教育過程,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培訓,我還明白到,教師培訓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的腳步。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需求。我將以這次培訓為契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5
我從下半年開始,我參加了歷史遠程教育培訓、在學習中,先后聽取了多位專家關于歷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對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的體會和感悟:
1、要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3、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4、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通過半年多的網上緊張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歷史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促進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16
一、現代的教師培訓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培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培訓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是為了推動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歷史上,教師培訓也一直貫穿著教育史的發展脈絡。通過對歷史教師培訓的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培訓的目的和意義,進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
二、古代的教師培訓
在遠古時代,教師培訓主要以師徒傳承的方式進行。老師們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學徒,學徒通過跟隨老師的學習和實踐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這種培訓方式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確保知識的傳承和保持純粹性。然而,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信息傳遞效率低、培訓流程不規范等。因此,在后來的發展中,教師培訓逐漸向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三、現代教師培訓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現代教師培訓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專業化和學術研究。培訓機構開始興起,教師培訓逐漸規范化。培訓內容包括教學技巧、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形式也從面對面的培訓拓展到了網絡課程、研討會等多種形式。這一進步推動了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四、教師培訓的挑戰和機遇
盡管現代教師培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挑戰。首先,教師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其次,在教師培訓過程中,需要關注教師的實際需求,注重實踐和應用,以確保培訓的有效性。此外,教師培訓還需要注重培養教師的.創新思維和領導能力,以促進教育體系的創新發展。
然而,同時也應該看到教師培訓的機遇。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興領域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也開始在教育中應用。這為教師培訓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機遇,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資源,助力他們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五、未來教師培訓的展望
在未來,教師培訓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教育系統的變革和教育需求的變化都將推動教師培訓的不斷發展。培訓機構需要更好地了解和滿足教師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保持教學的活力和創新。只有這樣,教師培訓才能更好地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歷史上的教師培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教師培訓的目的和意義,為教師培訓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啟示。而在面對現代教師培訓的挑戰和機遇時,我們需要積極應對,不斷推動教師培養體系的改進和創新。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滿足教育的需求,培養優秀的教師,助力教育的繁榮與發展。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培訓總結05-31
初中歷史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12-09
初中歷史老師培訓心得體會02-01
初中歷史暑期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1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