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
按照徐董事長在《談新時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要求,要學習借鑒優秀企業經營思路,更要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經營管理模式,在經營思想、理念和模式上,要積極向優秀企業學習。太陽雨凈水市場部組織了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的學習分享會,會上每個人都簡單談了自己在閱讀《21世紀的管理挑戰》和《巨變時代的管理》兩本書后的感受,并結合現階段企業發展的情況,結合自身具體工作開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總體來說,經過分享會的討論剖析,大家都能很清晰的認識到徐董事長做出學習要求的原因,對徐董事長及公司高層對企業發展及管理的焦慮及危機感也慢慢的感同身受。基于企業快速轉型的新形態下,所有人都要考慮,怎么樣調整工作的思想和心態,做好自身的工作定位,繼而有效的開展工作,并在部門工作中不斷學習創新,是總結大家學習心得后得出的一致想法。
創造未來,忘記昨天從企業發展方向來講,我們公司明確了“核心再造,再造核心”的經營戰略,并且倡議企業員工要放下原來輝煌的包袱,以創業的心態再出發。要想變革,首先是需要對變革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認識,需要一種敢于變革的魄力,找準方向,一往無前。
而對于原有的已經付出很多努力的事情,如果證明是不明智的,就需要考慮到機會成本,盡早做出決斷。在我們非理性的決策中,有很多是因為,我們無法放下昨天導致的。
找準自己在企業、工作中的定位。企業轉型中,更應該找準自己在企業發展中的位置,明白自己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什么幫助,在企業給予自己的崗位上,能做出那些對企業發展有收益的工作。作為領導者,要認清工作的方向重點,把握管理的公平,而沒必要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而執行者,作為自己的管理者,則需要了解工作的目的,找到工作的方法,完成具體的工作要求。
《巨變時代的管理》中有《組織的新社會》一章,重點對組織的行為進行了探討。中間提出了組織的法則:善創新、重效益。對組織的奧義進行了具體闡述:組織的活力在于創新成為習慣,組織的未來在于跟上時代發展,組織的責任在于效益持續增長。
企業能夠創新就能不斷改進組織在做的每件事,就能充分利用組織掌握的新知識。普通的管理者,隨時針對每個流程、每種產品、每套程序、每項政策提出改進措施,這就是創新,并且是最基礎的創新。偉大的領導者,要跳出日常的、表面的變化影響,而從長期性的、結構性的視野,來思考根本性變革。只要上下結合、默契配合,必能讓創新成為習慣。在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已經超出人們的想象能力,每個人在四五年內必須要更新自己的知識,企業必須要把握發展的大形勢,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沉溺于過去成功的人是可悲的,最終將會落后于時代的步伐;沉溺于過去成功的企業是可恨的,眾多的優秀員工都一起隨著企業沉淪。如果一個企業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變革的巨大能量就會積累起來,有朝一日可能爆發為劇烈的動蕩,讓大船快速沉沒。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2
《管理實踐》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本書以實踐為基礎,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任務為主軸和精髓,掀開了管理的奧秘與實務,揭示了管理的本質。
本書的內容可以分為概論和主體內容兩大部分:概論以管理的本質切入,闡述了管理者的角色、職責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主體內容又可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以西爾斯公司的故事為實例,點出了我們的事業是什么,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車的故事為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了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以活動分析、決策分析與關系分析入手,闡述了企業建立組織結構的要求、選擇原則,分析了幾種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第四部分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雇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為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創造顛峰績效的組織;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有一個結語,著重強調了企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
看《管理實踐》后,受益匪淺,它啟發了我對企業管理問題的思考,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記得最深的一句話:“歸根到底,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德魯克系統地論述了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只有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從這兩個基本的觀點出發,對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盡的描述。其中,營銷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顧客,將顧客的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需求,并提供相應的產品與服務;而創新則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的吸取經驗,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魯克指出,偉大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只想著如何擴大銷售。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業競爭是一場持久戰,更是內在的考驗。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才會永遠聳立于商林。很多優秀卻失敗的企業缺少的正是對企業組織運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企業重要的資源是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是管理者的重要職責,員工的責任感從何而來,德魯克先生主要提出了兩條:一是讓員工了解情況,二是擁有管理者的愿景。使每個員工感受到必須跟上企業發展的形勢,必須要有緊迫感,這種緊迫感經過適時的引導,就變為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正如德魯克所說:“不但企業要發展,企業中的人也要發展,管理者本身也要發展。管理者有責任幫助他人發展。”
管理是企業的精髓思想,而不是獨立的高層管理者。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指導和協調全局的工作,并貫穿企業的目的和使命,為實現企業目標和使命提供組織保證。對不利于企業目標和使命實現的事和人,管理人員要給予有效的約束,但是,事實上脫離企業目標和使命的管理是狹隘和不存的。
在德魯克看來,績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只有實現真正的績效產出,企業才能夠維持生存。因此,在德魯克的管理哲學中,績效始終是管理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因為,如果沒有績效,管理本身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缺乏目標,根本就無從管理,所以,經理人務必要先進行“目標設定”,才能進行“有效管理”和“目標管理”。目標不是要決定未來,它們是要動員企業的資源,創造未來。
管理企業的過程就是將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德魯克幫助我們充分的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系。那就是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愿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求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卻有著非常精辟的總結,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義,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而公司部門在關注企業的目標過程中,在員工對企業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兩者在辯證中發展,缺失了其中的一個部分,在企業的目標達到頂點的同時也是拐點出現之時。
某種意義上說,在一個組織中,沒有什么可以完全預先設定,除了原則。對一個組織來說,無論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如何變化,有效的應對必定是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管理的原則,與微觀層面上做人的原則,以及宏觀層面上治國的原則,大同小異。確立了基本的原則,組織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元規則。但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還需要有具體而正確的規則體系,這就是制度。制度的制定,應該遵循簡單適用的原則,應該內在地包涵企業的愿景和管理原則,應該有助于實現組織的目標、部門的目標和成員自身的目標。制度的建立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試錯和糾偏,不斷的改進和刪減。未來難以預測,但可以用有系統的觀察和思維方式,找出那些改變未來的重大決策。管理者應該留意功能相同或相似企業、其它產業、國家與市場的發展方向,以及產業是否出現結構性改變的征兆。未來世界遲早會到來,若不做準備,再強大的企業也會陷入困境。對企業主管而言,要能夠勇敢地承擔創造未來的責任,這也正是強者勝過競爭者的根基。
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常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把握住自己,而只有把握了自己,才能把握企業的未來。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3
心智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未來。
這正是德魯克一生的最佳寫照。因為未滿十四歲時的他,驚覺自己將是一位“旁觀者”,亦即以“社會生態學家”自居,一輩子做他所教,教他所做,教做如一,稱得上是“經營管理先生”。他從來沒有對金錢或名利產生過濃厚的興趣,他回絕的酬勞遠比所賺的還要多得多。他拒絕電視與媒體的專訪,他始終對人類社會抱持著終極的關懷,他寫了四十四本的經典作品,六度榮獲麥肯錫論文獎,發表近四十篇哈佛商業評論的經典文章,他宏觀的思維與微觀的堅持,加上成熟的心智,開闊的視野,超然的格局,并且透過他有目的、有條理、有系統的貢獻人類社會,足堪稱之為“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魯克”,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活教材。
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就個人成長方面來說,即是以“有效性”(Effectiveness)作為個人工作的目標,再加上“自我控制”(SelfControl),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即要以資訊交流作為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更新及自我發展的工具,進而提升貢獻、創造顧客之目的。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歷久彌新、自我控制或自我修煉的經典佳作之一,更是厘清觀念、啟發心智、改變行為、獲致卓有成效的有力保證。
為此,讀百本書,不如好書百遍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是值得讀百遍、細細品嘗、終身體悟,因為它改變且創造了我的命運——包括我的價值觀、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來。
所謂“成功無法教,有效可以學”,研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有效秘訣,即在于“行”,因為“行是就行,行就是行”,唯有從決策的系統思維開始啟動,先作問題界定——不在于尋找答案而是問正確的問題,再訂定精細的邊界條件,尋找三至五個替代可行的方案,然后選擇較適當的方案,而不是所謂最佳的方案,并采取行動,貫徹落實,但需要根據反饋機制、現實的情況和不確定的未來作立即而有效的反應,予以適當的調整與修正,力求成果之有效性。
在此同時,將組織的所有資源安排于優先、優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確的人選,發揮其長處,以便作重大的貢獻,并做好時間資源的分配,以獲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層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長久”,關鍵則在于“知”,因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從時間的系統化分析著手,逐一檢視自己所花的時間的量、質、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產性?其次,是否有著眼于有效的貢獻?個人長處是否能有效發揮?在重大工作的優先、優后次序與資源的分配上是否恰當呢?決策的品質是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為匆促的決策往往都是錯誤的決策,唯有不斷地檢測評估,才能成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雖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擔任管理者的大多數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見。為何有才華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并沒有領略到才華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們甚至于不曉得,一個人的才華,唯有透過有目的、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能所為有效。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魯克,他也可不這樣認為自己真正有效!為什么?
他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樣,或許生活多姿多彩,卻白白浪費青春,像富勒(幾何學家)和麥克魯漢(電視先知)這樣的人,才可能讓他們的使命成真,而我們卻興趣太多,心有旁騖。我后來學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從一而終”,把精力專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連一個追隨者也沒有,然而他還是堅定地為自己的愿景奉獻一切。麥克魯漢卻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陰追逐他的愿景,從不曾退縮。因此,時機成熟時,他們都造成相當的影響。而其他像我們這樣有著很多興趣,而沒有單一使命的人,一定會失敗,而且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書中有兩個結論,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有效性”雖然人人可以學,但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但卻是可以“自我訓練或自我修煉”的,有效性乃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關鍵,也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兩大挑戰,一是人的誠實與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個人在誠實與正直方面有缺失,則足以敗事。其次,當今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關系著組織的生產力,更關系著國家的生產力,為此,知識工作者必讀熟讀的一本經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有誰?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4
管理,在我眼里,過去一直認為都是權力的象征,是領導的事。直到我讀了德魯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對管理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管理是一種方法論,可活用于我們各項工作中來提高工作效率取得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看看我們身邊大大小小的企業里,有多少管理者,因為對管理的誤解,而造成組織信譽低下,人員渙散,工人工作沒有激情,對公司沒有信心,最后導致人員流失,企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退化破產。
我們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歡被管。只要有人管,就會不舒服,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那么我們作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屬犯錯,又不得不去糾正,因為這是管理者的職責。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既能維護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證工作效率和人際關系。
比如,從前我一直視管理的主要內容為督促和糾正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進程和糾正工作中的違規違紀行為。成天去挑他們的毛病,試圖使他們變得更加優秀,雖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讓人難于接受,并不益于單位組織的發展。這樣只會使他們和我的關系對立緊張,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下,越來越不自信罷了。讀了德魯克以后,我意識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錯特錯。我需要給他們的是空間,給他們樹立目標,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再站出來,問他們是否需要我的幫助,如何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去高壓強求。
德魯克告訴我們:一個有效的管理者,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上,更不會大把時間用在對付自己的短處上,他們往往善于把握有利的形勢,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我們說,一個高水平的管理者往往是用人的高手。在管理實踐中,我們要做到求賢若渴善用人才。管理者很重要的一個職能就是識人、用人,在使用人才上不能求全責備,要善于發現人的長處,用人之長。一個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通過用人的能力來衡量,如果一個管理者善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可以將有限的人力資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和戰斗力,他就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反之,他就不是一名合格優秀的管理者。
當前受用人機制制約,多數多元公司不能按工作需要引進人員的條件下,就更需要管理人員根據現有工作人員情況知人善用,因材施教,用人之長,避其之短。我認為可以將現有工作人員按四類劃分進行有效管理使用:第一類是才能卓越又愿為企業做出貢獻的,應給予發揮平臺予以重用,大力支持并給予肯定和獎勵;第二類是愿為企業貢獻但才能不足的,應提供專業培訓和不斷的鼓勵,逐步提高他們為組織工作的能力;第三類是有一定才能但不愿為企業貢獻的,應制定合理的規章和激勵制度將工作人員自身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激發他們的能動性為組織工作;第四類是不愿為組織貢獻才能又有限的,應安排一些與組織發展關聯不大的工作,并適當采取分配機制進行約束和激勵。
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中,與眾不同地提出了“管理自我”這一理念,并進一步提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其他的一切。
我們說,管理并不只是管理別人,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因為自我管理是管理其他一切的基礎,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別人、管理好工作事宜。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在要求別人做到前,自己首先要做到。我們要常常懷著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律己之心,在生活和工作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鼓勵下屬立足本職崗位奮發有為、改革創新、努力工作。
時間對每個人來講都是最稀缺的資源。我們可以籌集到人力和物資,只有時間是我們租不到、借不到,也買不到的。有效的管理者與他人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時間管理是德魯克管理學中的精髓之一。在管理實踐中,我們要集中時間和精力突圍,要抓大事、抓難事、抓關鍵環節,面對工作中的難點,應選擇一個突破點,然后以點帶面,才能獲得全面勝利。
德魯克有一個很特點的論調,他說,如果一個人只知道整日埋頭苦干,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他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相反,一個重視貢獻的人,即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把這個理論聯系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我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合理安排時間,工作高效,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取得實效,哪怕只是為部門和組織的一方面做出了微小有限的貢獻,那也可算是優秀的高層管理者。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不斷學習改進,持續發展,我必將成為高效管理的終身受益者。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5
在讀德魯克的著作的時候,對其管理思想的哲學內涵不好,經常性的會陷入矛盾和困惑的境地。其實困惑與解惑僅僅在于對事物的角度認知。與許多朋友談論時,大家的問題主要3個,我談談的一點拙見。
來管理能力的提升,對高昂的MBA的學習費用也在所不惜,德魯克管理能力是可以系統訓練的思想,MBA教育的教育應該是條捷徑,但德魯克MBA教育幾乎完全拋棄了他所理解的管理學精髓,淪為一門綜合技能培訓。創新精神、長遠的前瞻能力、難以應付突發事件、歷史感淡漠,這是70%左右的MBA學生通病。MBA僅僅是個品牌效應,名聲在外。
經常性的會陷入迷惑之中,管理知識的可知論將會把人看作理性的動物,是可以一系列的訓練來的管理者,但人性是非理性的話,將會把管理試為神秘的,靠個人之所的靈感的產物,的不同的假設將會對企業界在理解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的時候的。這所有悖論的最基礎的問題。人都相信管理:任何于企業管理中唯一不變的法則,一切都在的過程中以現實環境的需求。
管理的本質是實踐,思想在企業界有很深的市場,企業奉為至理名言的,也對企業界的實踐產生了性的,是在華人地區,管理的認識的膚淺,又加上財富的來源與管理的脫節,使得企業界對的經驗性的東西深信不疑,在說服性的理論之前,大多數的老板們會信奉的那一套,而所謂的管理學問真正的在企業家們的眼中并無實質性的市場。
不可知論,是無視管理規律的,那么在德魯克的實踐論之后,就看到的企業家在對管理規律和理論的輕視。但事實上,德魯克本人對的理解是不認同的,在他的《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一書中,德魯克就做了的有價值的分析,并有的管理者是可以一系列的訓練來管理能力的。
能夠看到的是,50年中的世界最大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在現下的環境中遇到了麻煩,而麻煩的根源就在于以為在的經驗中總結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卻是:要地在競爭中,就策略而進步。
德魯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經歷,從精心挑選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華編寫成此書。它是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總結,也了關于管理學連貫易懂的入門介紹。全世界的`管理者都應該感謝彼得德魯克,他用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6
在讀德魯克管理思想之前,我對管理的認識一直都很模糊,沒有一個固定的,清晰的概念。
管理,在我眼里,一直都是權力的象征,榮耀的象征。我只知道,管理的職位能帶給我無窮的快樂和滿足感,讓我有一種高人一籌的感覺。直到我讀了德魯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對管理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看看我們身邊大大小小的企業里,有多少管理者,因為對管理的誤解,而造成組織信譽低下,臭名遠揚,導致人員流失,工人工作沒有激情,對公司沒有信心。
我們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歡被管的。只要有人管,就會不舒服,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那么我們作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屬犯錯,又不得不去糾正,因為這是管理者的職責。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既能維護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證工作效率和人際關系。
比如,從前我一直執著于糾正下屬的言行及工作方式。成天去挑他們的毛病,試圖使他們變得更加優秀,雖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難于讓人接受,并不益于公司的發展。這樣只會使他們和我的關系越來越緊張,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下,越來越不罷了。
自從讀了德魯克以后,我意識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錯特錯。我需要給他們的是空間,給他們樹立目標,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再站出來,問他們是否需要我的幫助,而不是一味的去強求。
通過反反復復地閱讀這本書之后,我對管理,也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認知。尤其是在管理的目的和責任方面。我覺得,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們的動力,使他們有工作激情,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讓他們愛上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為組織作出貢獻,這就是管理者對大的目的和責任。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7
花了4個多月時間,這本書算是讀完了。這本書收錄了德魯克近30多年中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13篇文章。它分為兩個部分:一、經理人的責任,探討的是經理人所從事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也就是圍繞著實現長期的經濟績效,管理者需要做什么。這包括:事業理論:經營假說;有效決策,如何做人事決策;小構想,大作用;創新的原則;以及企業經營績效的管理。二、執行者的世界,包括管理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新型組織的到來,組織化的新社會,企業可以向非營利組織學習什么,新生產力的挑戰,管理與這個世界的課題,以及后資本主義時代的經理人:德魯克專訪。
我一看到這本書,就立刻開始讀它,是因為它所談的正是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們最需要關注的問題。雖然這些文章發表的年代不同,但是我們今天來讀,卻發現他所說的正是今天大多數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或者因為沒有面對而陷入困境的問題。德魯克為這本書寫了“已經發生的未來”這篇序。幾十年前他敏銳觀察到的“已經發生的未來”今天正在逐步變成事實。所以,這本書值得今天的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放在手邊隨時閱讀、隨時參考。
管理的目的從來都沒有改變,但是所管理的資源卻改變了:從工業時代的三大要素:資本、土地和勞動力,轉變為“知識”。在今天,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社會資本,也是企業生存必須依賴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它不同于任何其他資源,因此,要管理知識,發揮知識生產力,管理必須隨之改變。
為什么學習和實踐這些管理原則這么重要?結合讀《工業人的未來》,使我對目前所處時代有一個新認識。直到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才真正顛覆了前一個功能社會,也就是重商社會。這個社會持續了300多年,商業和貿易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為了實現通過貿易發展經濟,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引發移民潮;世界列強為了瓜分自然資源和市場而爭奪殖民地;就是封建王朝的倒塌,比如法國大革命,也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結構。工業剛剛興起,開始出現大型企業,但是工業的威力還沒有顯現,企業主還沒有社會地位,工人更是被看作是最底層的勞動力。同時它還造成不可調和的階級沖突。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產生了大批新型工業,包括能源、汽車、電力、化工等今天的主要行業,才使工業所創造的財富遠超過商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它也徹底顛覆了社會生態,把執掌企業命運的人推到社會的領導階層。然而,與此同時,擁有企業所有權的企業主卻逐漸退到后臺,企業的管理者成為真正執掌企業命運的人,是真正決定如何創造社會財富的人,也成為社會的領導階層。
管理誕生于20世紀初,正是因為工業的大發展和創新,使得經營企業成為一個專業職業,需要專業經理人來管理。從泰勒的科學管理、福特的生產流水線,到斯隆的分權制,這些都是推動管理成為專門學科的里程碑,然而,是德魯克把管理建設成一個系統化整體的學科。這不僅是因為他的管理學奠基之作《管理的實踐》,而在于他投入畢生的精力隨著社會的前進把管理不斷向前推進,在于他教給我們的不是容易過時的方法或者片面的理論,而是管理學的核心“目標與自我控制的管理”。這個哲學思想,使我們能夠在任何變化莫測的環境中,都能靠使命的指引,找到前進的方向。
我所說的對時代的新認識,是資本主義社會或者工業社會,從根兒上就不可能發展成一個穩定的功能健全的社會,因為工業時代管理的愿景是:讓工人成為有效率、自動化、標準化的機器。換句話說,工業型組織追求的是工人像機器一樣實現高效率工作。這在20世紀初對于體力勞動者是合理的,但是隨著更多人獲得知識,它就變成束縛企業的生產力,阻礙社會發展的緊箍咒,因為人不是機器,企業和社會也同樣不是機器。
工業型組織依賴于資本和技術,員工不過是高層管理者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除非登上管理層的階梯,人們看不到自己對社會的貢獻,也沒有與自己的知識相應的社會地位。因此,德魯克提出“后資本主義社會”和知識社會的概念,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不過是后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知識社會,的前奏曲,因為它不能通過自身發展成為一個賦予所有人適當社會地位和功能的穩定和功能健全的社會。
什么才是功能健全的社會呢?那就是社會中每個人都能通過為社會創造價值而獲得自己的地位和尊嚴。在重商社會,一個人的地位是由他所從事的工作,或者繼承的財產而來。比如手藝人,商人,貴族,或者農民。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及管理層的地位取決于他們創造的社會財富,但是真正為社會財富做出貢獻的工人卻被看作是機器,沒有社會地位。管理通過提高工作效率而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狀況和地位。然而這個改善并沒有超出工業型企業的管理觀念:高效率、自動化、標準化的機器。
工業社會之所以不能穩定,是因為它總是在創造消滅自己的社會因素。首先它最大的成果是使高等教育和信息的廣泛普及。知識就是權力。對于擁有與高層管理者相當的知識和技能的知識員工,單純有收入保障和從屬于他人的地位是不可以接受的。他們有自己的知識資本、有判斷力,有自己的愿景,也有創造力和執行力。他們要求有與自己的知識相匹配的權力和責任。換句話說,他們要發揮出自己的知識來主導自己的工作,主導自己的命運。他們需要有成就,需要通過自己的貢獻而獲得自己的地位。
同時,資本主義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創新,不斷追求能以更低成本創造更大價值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資本主義這個固有的特質,使更新迭代日益加速,任何一個新產品一旦被市場接受,它的利潤就開始下降,直至被更低成本的新產品替代。不斷替代的結果是走向零邊際成本,而資本主義也就隨之消亡了。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
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在從打破重商社會的混沌走向知識社會的新秩序的過程中。工業社會是其中的一個階段,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另一方面不改變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思維和社會生態。進入知識社會后,只有徹底顛覆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社會生態,才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因為真正的生產力蘊藏著掌握知識的每一個知識工作者手中。在知識社會里,只有不同專業領域的分工,沒有高低貴賤的等級之分,沒有誰必須服從他人。這既需要高層管理者從權力的峰頂走下來,學會與知識員工協同合作;也需要知識員工從服從命令的谷底爬上來,立足于自己的知識進行自我管理。只有這樣,世界才能真正成為“平”的,成為功能健全的社會。
在進入知識社會的前夕,德魯克編輯這本書展示了這個社會變革的本質,為我們提供了應對這個變革所需要的思維、視野,以及管理的方向、方法和基本原則。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8
雖然這位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已經離我們遠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德魯克認為:“在現代組織中,每個知識工作者都可以成為一名管理者,他可能會被推上負責的崗位,憑借著自己的地位或知識,為真正改善組織的運作能力并獲得成果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與目標管理緊密相關的是績效考核,在某種程度上,績效考核完全可以視為目標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標而沒有每階段的績效考核,那么這個目標可能永遠不會有實現的一天。要真正實施目標管理,就必須以績效考核為后盾。”
通過閱讀這本書之后,我對管理,也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認知。尤其是在管理的目的和責任方面。我覺得,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們的動力,使他們有工作激情,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讓他們愛上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為組織作出貢獻,這就是管理者對大的目的和責任,我認為管理者不僅要為自己、為組織負責,更要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以及我們身邊的社會人負責。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人,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到外圓內方。通過我對德魯克有關資料的查詢,深刻的了解到德魯克對世界管理學的貢獻。很多資料對德魯克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通過德魯克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描述,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還要培養一種好的心理素質,首先,要養成不急不躁的心理,這樣才能考慮長遠利益;其次,要有一顆包容心,這樣才能不至于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全局利益,有一顆包容心,才能讓他人充分發揮他人的長處,容他人之短處;堅持才是卓越之道。其實,這本書留給我們待以挖掘的東西還有太多,以上所講的這些不過冰山一角。認真去讀、去身體力行,必定會有收獲。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9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企業管理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管理的實踐》一書,系統地論述了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只有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一語道破了企業的核心價值問題。從這兩個基本的觀點出發,對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盡的描述,在閱讀的過程中,德魯克先生的獨到的見解,精辟的闡述,常常使讀者興奮不已,并產生共鳴,精彩的例證往往穿插其中,用事實佐證了德魯克先生的管理思想。
剛剛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這樣的疑問,《管理的實踐》一書,以美國20世紀前半葉的企業管理實踐為研究對象,距今天已有50多年了,那時的管理思想還能否運用于今天的企業,這是顧慮之一;德魯克先生是以資本主義世界最發達的美國企業為研究對象,能否運用于現今的中國企業,其間的跨度是非常大的,因為企業的發展是在特定環境下的發展,離開了原來的環境,其理論能否運用于完全不同的環境,這是顧慮之二。我是帶著對德魯克先生的敬意和對此書的疑慮來閱讀這本書的。
也正因為如此,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更關注的是企業管理中共同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共性,而盡可能忽略它的特殊性,因為只有找準企業管理的共性,才能把握企業管理的規律性,從而在別人的管理經驗中汲取營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魯克先生在該書的第11章,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一文中對管理者的目標如何確定,由誰確定的論述中是這樣說的:“每位管理者必須自行發展和設定單位的目標,當然高層管理者們仍需要保留對目標的同意權,但是發展出這些目標是管理者的職責所在,的確,這是他的首要職責。”
聯系到我們的實際情況,對這個觀點我也有著深切體會,就拿北汽物業公司來講,我們的各項管理目標中有許多是由我們對自身工作的理解和定位而自己設定的,如果我們在物業公司管理的全過程中都等著上一級領導的具體安排,那就是逃避責任的借口。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地自己設定目標,自己進行監督和考核,這才是德魯克先生所倡導的,管理的職責所在。比如武圣東里小區的燃氣供暖鍋爐的'燃氣量歷來就沒有考核的指標,但我們知道如果能加強管理,措施得力,根據氣溫隨時進行調整,供氣量就一定能夠節約,而按傳統辦法管理是不可能節約的。本著這個想法,我們制定了2005年—2006年供暖季加強管理的辦法,調整了上崗人員,對規定鍋爐進行了動態管理,經過生產科和二車間的共同努力,2005年—2006年供暖季燃氣費比上一個供暖季減少25.7萬元(上一個供暖季為168萬元,2005年—2006年供暖季為142.3萬元)。
由此可以印證德魯克先生所倡導的每位管理者,必須自行發展和設定單位目標的正確性。如果用我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充分調動基層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正如安慶衡董事長在北汽摩2006年工作會上所說的那樣,“每個單位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0
這學期拜讀了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收獲頗多,同時也感觸良多。這本書是根據德魯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經歷,從精心挑選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華編寫成的。它是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的全面總結,也提供了一種關于管理學連貫易懂的入門介紹。全世界的管理者都應該感謝彼得.德魯克這個人,因為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我們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關于管理是什么的問題,我的結論是:管理是管理者為了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協調配合,揚長避短,實現最大的集體效益而實施的活動。對于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具體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是面對人的社會活動。
現代企業或組織是一種人際組織,也是一種社會組織。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作為一種實踐,涉及人與社會的價值觀。組織不是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終目標的。對于一般企業而言,最終目標是經濟效益;對于公立醫院而言,最終目標是治病救人;對于高校而言,最終目標是教書育人。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管理,這一獨特的現代發明,把人們組織起來協同工作,并建立起社會組織。但是,只有當管理成功地使組織內的人力資源發揮生產效用時,它才可能實現外部目標,并獲得相應的成果。我們經常性的會陷入一個迷惑之中,認為管理知識的可知論將會把人看作一種理性的動物,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來成為偉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話,將會把管理試為一種神秘的,完成靠個人之創造所獲得的靈感的產物,這樣的不同的假設將會對企業界在理解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的時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沒有任何一種存在于企業管理中唯一不變的法則,一切都必須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調整自己以適應現實環境的需求。一切都應該從對人的關注和管理出發。
嚴格來說,管理學稱不上是一門科學,要說管理是科學,也至多是像醫學那樣的科學:這兩者都是實踐,一種從眾多科學門類中汲取養料的實踐。就像醫學是從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一樣,管理學則從經濟學、心理學、數學、政治理論、歷史和哲學中獲取養料。和醫學一樣,管理學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假設、目標、工具、績效目標和評價標準。
二、管理的任務是充分發揮組織的資源效率。
簡單得說,好的管理就是投資放大器,就是企業的財富源泉,通俗一點說,好的企業管理應該有好的利潤。當然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潤,管理者還應該平衡組織的短期和長期利益,還應該關注組織的社會責任,畢竟經濟效益不是企業存在的唯一價值體現。德魯克說過: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們必須每天高效地處理很多事務,為此,他們必須專注。專注的第一法則就是要拋棄“行將就木”的過去,要立刻把組織內部最有價值的資源,尤其是彌足珍貴的人力資源從無效的領域中釋放出來,并投入到充滿機遇的未來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擺脫過去的羈絆,拋棄過去,也就不可能創造未來。
如果不能學會在系統中有條理地,有目的的拋棄,一個組織就會疲于應付各種突發事件。該組織內最寶貴的資源也會浪費在本不應該,或不再應該投入的事情上。德魯克說過:“專心”是一種勇氣,敢于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圍棋泰斗吳清源經常說的話是“勿搏二兔”,同時追逐兩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兩手空空。認準一只兔子追下去,還可能有所收獲。人的精力、組織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專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專注不等于堅持,有時更是意味著放棄。道理再簡單不過,但是在具體的選擇面前,是堅持,還是放棄,永遠都是一個難題。
德魯克認為管理者有兩大具體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組織當前的和長期的利益”。管理者都會關注未來,但是投資未來會有成本和風險。如果為了未來的利益,要損害或者放棄當前的既得利益,這時候選擇就變得艱難。
成功的個人,專注意味著收心。成功的組織,專注更意味著放棄。放棄需要有對未來的遠見卓識,以及挑戰自身的勇氣。為了明天,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嚴肅認真地考慮,我該放棄些什么。
三、知識型員工必須對自身的發展和定位負責。
在當今社會和組織中,人們日漸依賴知識進行工作,而不是依賴技術。知識有一個不同于技術的本質特征:技術的變化相當緩慢;而知識則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識可以取代舊知識,使舊知識變得陳腐,而且這種更新的速度極快。假如一個知識型員工3到4年沒有回學校繼續深造的話,他就會被時代淘汰。
這一方面表明:我們過去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儲備,對于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經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長的人生周期內,人也會改變。我們會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遠景目標。因此,人們也需要“自我改造”。目前看來,我們的工作周期會有變長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自我改造。我們必須不斷改進,而不僅僅只是尋找一種新動力。知識總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是身處高科技行業之中,這種“新人笑舊人哭”的感覺會更加強烈。解決方法也很容易想到,就是不斷升級知識,通過持續學習跟上知識更新的腳步。在信息時代,獲取知識不難,難的是選擇要獲取什么知識。
員工根據自身的發展和定位,來選擇獲取什么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企業根據企業的目標,有權利、也有義務去指導員工更有效地“自我改造”。作為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管理者應該督促員工嚴格定位準確。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每個人就像南巡的大雁,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如果率性而為,就是一群無頭蒼蠅,累得精疲力竭,還是找不到方向。德魯克的思想精髓不僅僅教會了企業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和教育員工,同時也教會了員工如何自我改造,自我發展。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1
我閱讀了王總推薦的《德魯克管理思想》一書,發現瑞潔公司領軍人王總在公司推行的正是德魯克管理思想。這個發現讓我興奮不已,我看到一個物業私企能從上至下學習推動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能從下至上認真踐行公司各項管理策略,為打造“有溫度的百年企業”不斷努力。
德魯克認為,一味地追求高利潤,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時不該出現的極端行為。我們瑞潔公司不是以追求高額利潤為目的的,而是以公平的價格向顧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光榮地服務于社會。德魯克認為,要認清自己的長板和短板。王總也提倡發揮自己的小能力(即長板),通過資源整合,補足短板。
德魯克在《管理:使命、責任、實踐》中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價值,只有當社會認為某個企業能有所貢獻,而且是必要、有價值的企業時,這個企業才能存在。我們瑞潔公司吸納社會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大學生等,為其提供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回首瑞潔發展十四年的道路,正是因為主動承擔了社會責任,得到政府扶持、百姓認可、社會各界好評,才得以從七人發展為如今一萬多人的巨型航母。
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認為,創新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還有戰略、觀念、組織、市場、經營模式的創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為瑞潔公司的企業精神,提倡運營各環節實現創新,大到戰略思路、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小到工具改造、小發明,無不體現著瑞潔人勇于創新的精神。
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認為,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無論對于員工,還是對于管理層,工作都是為了謀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享受工作也就相當于享受生活。我們瑞潔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正是“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對外為甲方提供高品質的后勤保障服務,替代甲方繁重的后勤工作,使得甲方能快樂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對內公司提倡“家文化”,全體瑞潔家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快樂的工作,受到甲方的尊重,用穩定的收入維持家庭生活,過著踏實幸福的生活。
《德魯克管理思想》書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實踐的內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美麗中國的踐行者!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2
《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價值觀和基本原則不勝枚舉,每一個原則都可以進行詳細的闡述和聯想。但是誠如德魯克所言:“因為管理涉及人們在共同事業中的整合問題,所以它是被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內容在聯邦德國、英國、美國、日本或巴西都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工作方式卻是千差萬別。”因此,本文只結合自身工作且最觸及個人思想的幾個點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必須要做到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還有知識,是知識工作者個體最重要的資源。但是在企業中,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組織是能使個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知識工作者本身并不生產有形的產品,他的產出是知識、創意和信息,這樣的產品本身并無用途,它必須轉化為有形的產品才具有實際意義。再偉大的智慧,如果不能應用的行動上,也只是毫無意義的資源。有的很有才華的人終其一生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把追求才華的本身作為目的,只重視知道什么,而忽視了把他的才華用于社會實踐。對企業而言,“效”就是產品,它看得見、摸得著、能說明一切。做好產品,應該作為我們的宗教信仰。好產品是修煉出來的,容不得半點忽悠。
二、管理必須根據需要與機會的變化而變化,以此促使企業及其成員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一成不變的管理是不存在的,在企業管理的不同階段,管理的重點是不同的。在管理的某個階段,管理的重點也有所側重。如同孫子云“良將用兵若良醫用藥,病萬變,藥亦萬變”。管理應根據具體的運行而調整,管理者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我理解目前凝華的主要矛盾在于:高漲的銷售勢頭和滯后的生產效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快速交付的要求與落后的質量保證(含設計、生產、材料等)。那么,針對當前的主要矛盾,凝華就需要及時調整管理工作,調配資源,使其能夠“根據需要與機會的變化而變化,以此促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人事決策)真正的重點是完成任務的能力。如果具備這種能力,公司可以彌補其他欠缺的方面,反之,如果不具備這一能力,其他方面就毫無價值。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凝華各個崗位的管理者們,在過去的一年或者是某個時間段里,他完成任務的能力到底怎么樣。在述職中我們進行過若干設定、評分、權重,按本原則來看,最重要的只有一個原則,就是完成任務的能力。在戰爭中,忠誠和打勝仗是衡量指揮員的基本準則,如果準則很多,卻不管打仗,能否存活也是問題了。另外為專業組織甄選管理者,必須要“內行管理”。因為專業人士難以接受一個不尊重其業務能力的人做自己的領導。因此選擇工程經理時,選擇范圍就應該僅限于本部門技術最高的工程師。
四、企業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創造性的”,它其實就應該是一種踏踏實實的工作。我們可以高談闊論愿景、創新、競爭優勢、團隊實力,但是在鼓舞完員工的士氣之后,我們必須要時刻牢記我們的產品現實,我們要老老實實地把精力投入到我們的產品上,離開產品,離開滿足客戶需求,凝華將什么也不是。企業家精神代表著創新。為使企業具備創新能力,公司必須建立有利于創新的機制,進而使得員工具有企業家精神。必須以企業家精神為中心設計各層關系,必須確保其獎勵和激勵措施、薪酬待遇、人事決策等所有政策,都能夠鼓勵創新行為而不是懲罰這種行為。
五、體現工作有效性的關鍵是重視貢獻。所有人都重視貢獻,注意對成果負責,其注意力就不會為自身的專長或技術沾沾自喜,而更看重自身專長或技術對全局的貢獻;不會為其自身所屬的部門所局限,而會看到公司的整體績效;就會更重視外部世界重視客戶,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公司內部和別人的議論。所謂專長,不論是管理、銷售還是技術,本身就是片面、孤立的。即便是技術,也是局限于某個技術局部,也必須與其他的專長或技術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成果。強調貢獻,首先是有利于上下溝通,上下級都以貢獻為準則,由下級自行設定的貢獻(目標),其完成情況往往超乎上級的想象;其次有助于橫向溝通,能夠促進團隊合作,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以便與其他人結合而產生成果;第三是有助于自我發展,因為你要做出貢獻就會想辦法提升自己,越想做出大貢獻就會越提高自己;第四有助于培養他人,因為焦點在于貢獻和成果,我們的理想和目標將更為遠大,也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斗。---那么,我們還應研究每個員工對公司的貢獻,他是否勝任崗位,他的貢獻的價值所在
《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論述十分精辟,但是本書蹩腳的翻譯實在是不敢恭維。不過瑕不掩瑜,我硬著頭皮反復讀過幾遍后,把不理想的翻譯忽略過去,慢慢地越讀越順利,越覺得其精深的思想還是很值得我們繼續反復研讀的。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3
翻開這本書的前幾頁,我大致上了解了德魯克先生,20世紀著名的國際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其作品遠銷全球130多個國家。2002年6月,德魯克成為美國當年“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德魯克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之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曾說:“20年前,海爾創業初期,當時管理類書籍少之又少。當我知曉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后,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德魯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雖然與你面對相同的事實,卻從不同的視角說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由此可見,德魯克的思維是多么的活躍。
看完了這本書,我若有所思,心有所悟。中國不缺少好企業,而缺少真正有效的管理者。誰是管理者?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管理者對組織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這些都是許多人亟待了解的問題。那么,管理者是要管人么?不,這本書告訴我,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我覺得:很多管理者就是因為沒有徹底的理解管理的真正內涵,結果忙忙碌碌導致了沒有帶動企業的真正發展。
我認為:一個企業生存的第一要務是管理,如何讓管理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身為一名管理者,他只有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轉化為企業的成績,才算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管理必須有效,這樣才有價值。管理者不僅要讓人才充分發揮特長還應該要學會善用專精于某一領域的人,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作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做事應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以保證及時完成最先需要做的事,還應養成“對外界作出貢獻”的思維習慣,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別人的優點,而不是消耗時間去改造缺點,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身為管理者有些時候要做出一些重大的決策,這時他們就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例如,費爾先生,他就是一個偉大的決策者。費爾先生于20世紀初擔任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總裁,為該企業服務將近20年。在他任職期間,貝爾公司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他從“照顧社會大眾的利益”這一角度出發,提出“為社會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的口號。他做出的每一項決策都帶動了公司的發展。我想,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向他學習。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們每一個人做事都應該要有重點,只有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還有就是在我們工作的時候要有貢獻性。從這本書中,我總結出了幾個觀點: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善用有效的時間;管理者要學會做決策并保證決策有效;管理者必須對公司作出貢獻;管理者要懂得先做重要的事;管理者要學會發揮他人的長處等等。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獲益匪淺,希望以后能多看一些德魯克寫的書。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4
書的開始介紹了德魯克的生活習慣:每天九點半睡覺,早上五點起床,長年如此;每天晚上花兩個小時閱讀大量資訊,掌握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動態;把所有收入的90%捐出去,只留下其中的10%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我的解讀是生活自律性太強,對時間的管理非常苛刻,且思想上沒有雜念,對目標追求執著。能夠常年堅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堅持廣泛、深入地學習,堅持對物質、貪欲的抵制,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僅此就應該獲得無比的敬仰。
談到自我認知、發揮長處,我產生的共鳴。認知,就是要確定一項工作是該做還是不該做,如果做了,到底做得有效還是無效。自我認知,就是要通過探索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避免長期忙于現狀,卻沒有任何成效。我在上高中時就明確了一個思想,人人都有長處與不足,偉人也是一樣,沒有過人之處不能做偉人,有了過人之處,并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成了偉人。
我受應試教育影響過于深厚,小學中學都是在勤勤懇懇、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師的安排,即便我明白了尋找長處的重要性,也苦于文山題海里遨游而沒有功夫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人生。上大學后,尤其研究生階段,我覺得這個事情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了,于是好好地回顧了一下之前的人生,從生活、學習、課外活動等多方面精辟地把自己剖析了一遍,我的思維是不適合進行深入的理工學研究的,因此盡管我獲得了工學碩士學位,也毅然選擇了市場工作。
談到價值觀,德魯克認為價值觀是確定人生方向的基礎,價值觀就是面對不同選擇時,你的價值取向,是重視這個,還是重視那個。德魯克很成功,因為他不到20歲時就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一輩子只追求這個。我相信太多的人都知道需要樹立正確、合適的價值觀,但是就是樹立不起來,一會想這樣,一會想那樣。很小的時候,我寫作文說長大了要像媽媽一樣當個鎮長;長大了點,受到課本、小人書里很多大人物的影響,就想成為科學家或者統治者;上大學了,經濟市場化程度顯著提升,物質欲望漸強,媒體對商業的宣傳成為重點,我又想成為企業家;現在,已近而立之年,成家也一年有余,閱歷更為豐富,思想也趨于穩重與成熟,本應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但深知生活的辛苦、社會的殘酷,反而不知道怎樣的價值觀才是合適的,一直是在修正的過程中。
談到時間管理,德魯克認為,時間不是用來管理的,而是要認識自己的時間到底花在哪里,浪費在哪里,有生產力產生在哪里,要做到“把時間用在哪里,哪里就會有效果”。德魯克告訴我們,在這個課題上有三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第一件事,記錄自己的時間,有多少時間是在做這件事,多少時間在做那件事;第二件事,是管理時間,根據時間的記錄,發現在哪些方面花費的時間是產生了生產力的,在哪些方面花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在哪些方面浪費了時間;第三,集中時間,就是分析之后,把時間集中起來做該做的事,做能產生效果事。
德魯克建議我們多做貢獻,這一點我想太多的人都很難做到。他認為,當一個人一直想著自己如何才能成功時,他往往是不擇手段的,但是他會忽略周邊的存在,甚至傷害到別人,有點一將功成萬古枯的味道。德魯克是一個很有胸懷的人,不需要客意地索取回報,只要不斷貢獻,周圍的人都會知道回報你的,做大事的人往往都對他人做出了重大貢獻。常人很難達到德魯克這樣的思想高度。
他強調重視知識工作者的思想,不能強制性要求他們進行各類工作,而是要充分地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的效果更好。他總能從宏觀角度發現問題的根源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少提及或責備某個人,這叫做“觀察基本制度”,他看到的是組織設計中的根源問題,這些問題存在于結構、流程、規范以及慣例中,某個人犯了錯誤,可能是組織的非合理制度或流程導致的,企業高管的責任是牢記企業的最終目標,去挑戰這種組織設計。
還有一篇評論,結尾部分說得太好了。德魯克的著作不僅卷帙浩繁,而且包羅萬象,閱讀起來不是易事,但是閱讀這些著作的價值在于為斷學習他那嚴謹有序的思想活動,而不是一味沉迷于那些對其觀點的表面釋義,當然他書中的理念豐富多彩,的確也值得好好留意,十八世紀英國偉大的人文學者塞穆爾約翰遜博士說,書好比是一棵大樹,重要的不是采摘樹上的哪一朵花,而是牢牢抓住樹干,這樣就可以憾動所有樹枝。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 篇15
終于讀完了這本厚達300頁的德魯克的經典著作,管理的實踐。在一長堆枯燥乏味的論述里尋章摘句,有不少句子凝聚著智慧的光輝。現分享如下:
1、創新缺乏衡量的標準
現在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大到國家,小到公司、自己,沒有創新便沒有進步。前陣子,劉總也提出“創業、創新、創造價值”的三創精神。說到底,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必須注意的是,創新是要有激勵機制的。人是充滿惰性的,沒有合適的創新激勵機制,愿意創新并堅持不懈去實踐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既然要考核,必須就得有能夠衡量創新的標準。既然公司想營造創新的氛圍,首先從制度上必須有創新的衡量標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2、正確使用報告和程序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報告程序,但如果這些報告和程序已經成為僵化的、呆板的制度,要么改變它,要么拋棄它。我思考的是,統計組每天報送的報表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若是不必要的,是否應該丟掉這樣的報表。若是必要的,是否有可能去更加優化。這一點在片區表現得尤其明顯,分公司辦事處經年累月、日復一日的報送大量的表格、文檔到片區,我們的片區管理人員、主管領導有沒有抽時間去分析下哪些東西是有價值的,哪些東西是應付了事的,哪些東西又是可以改進的。對于那些沒有多少價值的報告和程序,是不是到了該和他們說再見的時候了。難道我們僅僅是為了獲得他們報送報告的行為本身嗎?
3、薪資制度不可太過僵化
我們公司也制定了不少薪資制度。但基本上制度一制定,似乎就到了故紙堆,不僅僵化,而且不按規定執行。德魯克認為,人力資源部門應假定人都是想工作的。生產力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基于這樣的論斷,大家都明白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和米盧的“態度決定一切”有著相似之處。一個公司里,薪資制度自然會在極大程度上制約著員工的工作態度。如果我們的薪資制度老是僵化,沒有變化,甚至有令不行。那么要想員工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怕也很難。
4、四種方式造就負責任的員工
德魯克提出了四種方法來培養有責任心的員工:1)慎重安排員工的職務;2)設定高績效標準;3)提供員工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4)提供員工參與的機會以培養管理這的愿景。我們在這4點方面都做得很薄弱。我們的責任心,大多來自于員工自己的約束。
【學習德魯克管理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學習財務管理心得體會05-05
精選老師聽課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4-25
精選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2-31
財務管理學習精選心得體會10篇04-20
學生疫情管理規定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05-06
精選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2-31
精選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優秀范文12-14
小學管理者學習培訓心得體會04-20
學習安全管理心得體會(通用6篇)04-19
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范文2500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