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
現在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如何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一、認真備好每節課
眾所周知,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傳統的備課重點是備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是從教師講的角度,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備課。這也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種理念給我們老師上課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我們教師的備課理清思路。我們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樣教”,更要備“學生怎樣學”,要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去備課。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切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準備。即使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
這樣的備課才是我們倡導的,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例如第二冊第三單元加減法“青蛙吃害蟲”活動:首先讓學生看主題圖,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讓學生借助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并交流各自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第四個活動是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老師要進行巡視指導,并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把握好教材
把握教材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并用聯系的觀點系統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標準》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了解全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把握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只有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于簡。
例如:圖書館一課,主要是教學“兩位數加幾”,這是本學期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以后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根據《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實現算法制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良好的思想習慣和合作意識。教學目標是學會兩位數加幾的進位加法并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這樣來把握教材,教學才會得心應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點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然后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上去,同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于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第一冊第三單元“看電影”一課,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看圖說一說、算一算;例2是畫一畫、填一填。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情景中學習有關“8”和“9”的加減法。我們可以以例1為重點,師生共同探討得數是“8”的算式。對例2(教學得數是“9”的算式),老師要大膽放手,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通過涂一涂,說一說,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做,學生不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更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抓好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要從整體著眼突出單元的教學重點。數學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識。教學中就應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識。教學中就應把這“新”的一點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突出重點不是只抓住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中把教材重點孤立起來的做法是不恰當的。教學新知識就必須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舊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突出重點。
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們在教學教程中,要依據《標準》的精神,結合本地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下面提供幾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議:
(一)可以根據情況重新調整知識的順序;
(二)可以結合本地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提出能達到同樣教學目的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可以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體現知識的整體效應,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數學思想方法。
(四)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或刪減有關教學內容,但是也應注意,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要隨意降低或撥高教學要求。
五、發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學的重點
教學中的智力因素很豐富,例題中有,習題中也有年級教材中有,中低年級教材中也有。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這也是符合《標準》基本理念要求的。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標明讓學生“試一試”、“說一說”、“想一想”、“拼一拼”等等,這里面就包含著智力因素,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例如第一冊《搭積木》中例題2就包含著很多智力因素,如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等。在觀察相碰撞求和圖后,如果有的學生這樣想:一輛車和一輛車相碰,那么他可以說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學生這樣想:三輛車同時相碰,那么他可以說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學生這樣想:四輛車同時相碰,那么他可以說出12+6+4+3=25。類似的例子太多了,幾乎每頁上都有。我們在教學中就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推理、遷移等能力。如果這些內容教師不讓學生去“試一試”、“說一說”、“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全新的知識去講解,就達不到教材對學生智力培養的要求,就不能體現教材的編排意圖,就達不到教學目的要求。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2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模式》,深有感觸。有效課堂教學就是“三維目標”有機達成的教學,即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獲得了基本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積累一定數學活動經驗;同時能應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思想方法來解決所遇到的生活中、數學中的新問題,并且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對數學、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態度。而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有效教學,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要達到有效教學,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學生,使教學具有情趣化
好勝、好奇、好問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我們在教學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并激勵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情趣。例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的時候,課前可以巧設一場師生競賽(指名一人在“0———9”的數字中任意一組數,讓全部同學與老師判斷是否能被“3”整除)這一設計就是抓住學生會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征負遷移影響,誤判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這樣有意讓學生競賽失利來激發學生不剛上甘失敗的'好勝情緒,同時引起對新課內容的注意。接著在讓學生猜猜看:什么樣的數能被“3”整除(老師組數讓全部同學報數——由于學生在一場失利不甘心,一個個躍躍欲試,讓他們在爭先恐后的搶答中自然發現,個位是3、6、9的數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則不能。而個位上不是3、6、9的數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樣的數能被3整除?
這時學生產生好奇心一連串的疑問急于釋疑,大腦皮層興奮中心快速形成思維異常活躍。可見競賽是激發小學生情趣的催化劑。因它能極快的觸發學生好勝心、好奇心的產生。他們為了比勝負爭第一產生興奮感,形成一種學習心理的刺激,引發出學習強烈的欲望。于是教師就在學生這種“憤”“悱”的心理狀態下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以上教學讓學生處于好勝好奇急于想知道為什么的狀態下學習,既改變了過去那種情感活動,基本被排除在教學活動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動,又讓師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參與認知活動,無形中給教學帶來情趣色彩。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情緒空前高漲,捉進學生對認知的不斷深化;同時也讓他們品嘗到學習的快樂!
二、課堂教學時間安排要有效
備課時,要充分思考各教學板塊的用時要合理。課堂教學安排要體現導入方法新穎、快捷,重點教學環節時間充分,內容完整,點撥及時到位,延伸余興未盡。
1、教師首先要有時間的概念,以教師備好一堂數學課為例,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各需多長時間,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上下工夫。備課都備到了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有時學生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偏差”,這時教師一定做好調控。致使學生不要偏離解決問題的軌道。這樣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課堂教學時間。
2、教師上課前做好一切準備。如,教具等。還要具有處理預想不到問題的能力。比如,有的學生搞小動作不注意聽課,或有的學生回答問題答不好耽誤時間;學生回答問題所問非所答都需要教師的課堂機智來處理這些可能預想不到的事情。教師有效的化解和調控,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就能安排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組建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然后搭配成若干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
保證優勢互補和每個人都有充分發表見解的時間,以便使小組探究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小組長可由學生民主推選出具有較強責任心、組織管理和表達能力強學生擔任,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正常開展,也可以采取輪換制,讓每個學生都有公平鍛煉與施展才能的機會,防止思維定勢與惰性的產生,增強小組活力,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表達,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學會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對老師評價等,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把握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組織教學,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有效。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3
“減負增效提質”是深化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其最為重要而有效地途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有效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更是我們在新課改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本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與實踐有效性教學,現將本人學習和實踐的體會與大家交流,懇請大家指教。
一、實施有效教學,教師要把握“三個環節”
1、教前要精心設計。
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2、教學中要處理好四種關系。
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即: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3、教后的練習要優化。
(1)練習要有“方”。每一次練習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每一次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成為練習設計的導航。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區別,更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2)練習要有“味”。練習有“味”,指的是練習的設計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練習要有“層”。學生因個體的不同總存在著接受能力、思維空間等方面的差異。因此,練習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定的“層次”,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
(4)練習要有“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確實存在著遺忘。因此,練習要把握“時機”。教師應搶在知識遺忘前,組織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練習。
二、實施有效教學,教師要注重“四個實”
1、結合實際。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而數學同時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可以說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所以,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實際生活、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即數學生活化,學以致用,那樣學生學習數學時就會倍感親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迅速高漲,學習氣氛也自然輕松、活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注重實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踐活動是實踐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類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特點。由此可見,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實踐活動課”也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教材中,出現在我們的教學中。“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一種新課型。教材增設“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新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徑。
3、講究實用。
伴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我們的教學又迎來了新的階段。其中,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優美的文字無不清晰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充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根據實際需要,適當使用一些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課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著其不足的地方。有時,精美的課件往往使學生過多的關注于其中的優美畫面而忽視教學本身。并且,當教學中遇到偶發情況時,課件本身往往缺少應變,顯得比較呆板,等等。所以說,媒體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要對教學有幫助,只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幫助,那就是好的媒體。總之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教學媒體就是最好的媒體,實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實效。
所謂“實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節課乃至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乃至一位老師教學水平高與低的惟一指標。不管是應用什么教學方法、采用什么教學手段、利用什么教學媒體,一切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做到“五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么理想的。
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并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尤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
2、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教師教學要有“對象”意識,不能“唱獨角戲”,因為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要通過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來體現。
3、關注教學效益。
教師教學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既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或“多花時間多出效率”。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和花多少時間,而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
4、關注教學的可測性。
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并應盡可能使目標具有可測性,教學完結時,能夠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實施測量。應該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全面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教學效果。
5、關注教學反思。
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本人幾乎在每節課后都要進行這樣的教學反思,并在“教學隨筆”、“教后反思”中詳細記錄,用以指導自己不斷提高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水平。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規律,講究教學藝術,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標尺,并能做到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相信我們大家都能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上探索出各具風格的新路來。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4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著的事情。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為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盡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效果出奇的好。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并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為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系: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后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著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后理出一個更為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系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為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著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盡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備典型性。
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
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獲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5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有效性課堂的前提和結果,學生只要對于一樣事物或是一門學科產生了好感,被教師幽默風趣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吸引了,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契機,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恰當創設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的創新意識也會孕育產生。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尤其是低年級學齡兒童,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持久性比較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對學習材料感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第幾》這一課時,我創設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邊敘述故事,一邊貼出圖片):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行走著,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塊還渴,又吃了一塊還渴,直到吃到第五塊,才覺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滿足地說:“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塊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塊該多好啊!”同學們,他說得對不對呀?為什么?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議論:不對!不對!他吃了五塊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塊,它只吃了一塊,是不會解渴的。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這個教學情境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幾”和“幾個”,把握了教學起點,讓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參與學習。
二、教師要少講解,學生要多參與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要為學生多創設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這五個“多一點”提醒教師一定要為學生留出時間、空間,保證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開展“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做一做”“想一想”……對于一個問題要多問幾個“誰還有不同意見?”“誰還想補充?”等等,盡量讓學生張口說、動腦想,多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教學《第幾》這一課時,在拓展部分,我組織了活動:五個學生面向全班同學站成一排,首先學生從左往右報數,知道這一隊共有五個人;然后每個隊員說出自己是從左往右第幾個;再次,由其他學生提出某生站到從左往右第幾個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學生自己提出‘請誰下來,我要站到從左往右第幾個的位置’。學生非常高興地互換位置,在玩中鞏固應用了‘第幾和幾個’的知識內容。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到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
三、化抽象為直觀,增強觀察與記憶
由于低年級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有待進一步發展,所以在教學中,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讓學生借助具體事物來觀察分析,先初步進行感性認識,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認識,這樣,學生不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學《第幾》這一課時,采用先引導學生觀察貼圖,初步感知“第幾和幾個”,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第幾和幾個”的區別,最后在活動中應用知識,組織學生五人一隊,根據不同的方向說出自己是第幾個,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教師積極情感,感染學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長時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幼小的心靈需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喜歡某一位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也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愛別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師愛全班的孩子,和學生成為像家人一樣的關系,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想法。要善于引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自己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注意每一位學生的差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盡可能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同時,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互相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
五、評價作業多樣化,能引導鼓勵學生
在評價作業時,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業的正確情況,用打分的形式告訴學生;二是作業書寫的情況,其中包括字體工整、作業面干凈、書寫規范,用畫三個笑臉的形式告訴學生。如果作業書寫得特別好,就再獎勵一個笑臉。每次作業本發下來時,學生都在看自己有幾個笑臉。有的高興地說自己得了三個,有的自豪地說又獎勵了一個,還有的說自己一共得了多少個。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認真書寫作業,也在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明確寫作業應該達到的目標。在數笑臉的過程中,鍛煉了一年級學生數數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時在作業本中的一句贊揚的話,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鼓起學習的風帆。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精選5篇)12-22
談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08-23
小學數學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建議10-2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6-24
數學教學精選心得體會10篇03-15
小學數學網課數學教學總結(精選5篇)03-18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總結-教學工作總結12-31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小學數學核心教學論文02-14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課件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