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1
十一長假期間,我讀了《教育與人生——葉圣陶教育論著選讀》。我由衷地敬佩這位世紀老人對20世紀中國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贊嘆他的偉大思想和超凡智慧仍然對新世紀的教育具有振聾發聵的巨大影響。也如該書編者概括的:“葉圣陶教育思想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改革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教育改革思想。”真是“葉老不老,永遠的葉圣陶!”輕輕合上書,不僅讓我對“教育與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好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孜孜以求的。好教育引導人們求真向善臻美,引導人生向自由與光明的境界緩緩飛升。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而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的教育。對美好人生充滿向往,充滿信心,無限相信良好教育的力量,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修養。
教育對人生到底應該起什么作用呢?葉老在1934年時就已經闡釋過教育與人生的關系:“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這些觀點今天看來,不算老生常談,自有其積極的時代價值。
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人生,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展。這是葉圣陶先生一貫的教育思想。葉老在《假如我當教師》一文中,再次鮮明地申述了這一思想:“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校的事情叫做‘讀書’一樣。書中積蓄的古人和今人的經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說,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經驗成為自身的經驗,說成‘讀書’,便把這個意思抹殺了,好像入學校只須做一些書本上的功夫。因此,說成‘教書’,也便把我當教師的意義抹殺了,好像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并沒有什么分別。我與從前書房里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讀到這些文字,不禁唏噓再三,感慨萬千。教師要高度重視“身教”,加強自身師德建設。
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對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新時期的人民教師進一步樹立愛國敬業的崇高的職業理想,志向高遠;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忠于職守,甘于奉獻;要求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要求廣大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這些要求不是教條,而是公眾對教師的要求,是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是一種客觀的、內在的要求。
葉圣陶先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須為當前的受教育者著想,將來攀登新高峰窺見新奧秘的正是他們,非趁早給他們打基礎不可。基礎怎么打?還是身教為要。事事不馬虎,樣樣問個為什么,受教育者看在眼里,印在心里,自然而然會養成鉆研探索的良好習慣。”葉老認為,“以身作則”是極其重要的守則,是任何人都應該履行的,“教師尤其應當如此”。葉老多次談到,教育者自己要為受教育者作出榜樣來,讓受教育者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當然比光憑口說深切得多。在加強師德建設的今天,葉老的這些觀點無疑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葉老說“在教育方面,什么學制、課程、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于次要地位。”是啊,教育事業是要靠一代一代的教師去做的。古人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影響一代一代的人才培養,一個差勁的教師是誤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弟。”作為當代的我不想“誤人子弟”,所以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正如葉老說的“凡是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若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
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諸多特性使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教育與人生”,讀這幾個字只要幾秒鐘,但是要搞好教育,譜寫好美妙人生卻是一個大工程,要下功夫。作為教師的我,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和經歷方面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經過去,身為教師的我必須持久地學習,并且在讀書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淀,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才能成為博學多才,腹有書卷氣的教師。我更要銳氣昂揚,跳出樊籬,敢教敢試,永不言敗,教出個性。也許,我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但為了一班一班學生的“人生”,也為了我的教育人生能出點彩色,我要堅持自覺修煉“為人生”的各種素養,提升自己,要讓我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2
閱讀學習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這本書之后,我感觸頗深。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書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學中的媒體教學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給他們以產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習也變得主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而好的板書也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論中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以及我們自身都頗有重要意義。常言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我們更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在競爭日益激烈并講求實效的今天,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認真學好教育理論的同時,努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還要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被毛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一生追求民主自由,提倡興教育以救國,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新教育體制。他學貫中西文化,主張教育改造社會、奠定生活,并努力實踐之,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高平叔先生六十年如一日,信守諾言,直至耄耋之年,終于實現職志,編訂好蔡元培“全集”、“選集”、注釋本“文集”等近30種文集。《蔡元培教育論著選》正是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訂的文集。
一、追蹤蔡元培教育改革步伐
蔡元培所處的的時代,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三千年未有之奇變”。國弱民愚,清政府媚外妥協,屈服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主張教育救國論,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教育改革和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他6歲入家塾發蒙,24歲中進士,其后順利地邁上了“學而優則仕”的仕途。直至1898年,蔡元培辭官返鄉,開始委身于新教育,提倡“自由讀書”。他的教育救國論思想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得到發展。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為改變北大官僚習氣,整頓學風,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變學生觀念;不管資歷、學歷,不論黨派,聘用積學而熱心的教員;提倡和助成各種社團,鼓勵和支持創辦各種刊物;倡導和推行平民教育;充實文理法科;溝通文理;采用選科制;創辦研究所;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主張教育獨立議;開放女禁等,胡適稱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時期為“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在這一階段,蔡元培教育思想,尤其是高等教育思想,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
二、認識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
蔡元培對語文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精辟的見解,這與其特殊的個人經歷、時代背景和整個教育思想相關聯。一方面,蔡元培脫胎于舊教育,他本身就是傳統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這也讓他對舊教育之種種弊端有著別人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蔡元培曾委身于新教育,以實踐來充實其語文教育思想。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作為其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體現著其新教育思想理念與特點。特別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實用主義滲透在語文教育中,就是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即學文為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美育思想滲透到語文教育,即倡導以語文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健全人格。
他對于語文課程的理解與定位獨樹一幟,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要全國的人都能寫能讀”。他希望通過掌握語文應用的普及,從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國家進步。“語言者,思想之媒介,猶之錢幣為貨物之媒介”。他說思想可以通過語言這個載體得到傳播。人們在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同時,先進的思想也自然在全民之間得到廣泛傳播。很顯然,蔡元培認為,不但語文是使人人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而且語言文字的掌握能提高國民思想素質。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還認識到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思想如傳熱,無語言以護之,則熱度不高;思想如流水,無語言以障之,則水平如故”。蔡元培認識到語言與思想密不可分,體悟到言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過程。
而對于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蔡元培非常重視自然環境資源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他認為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對語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就像他說的:“我們大家曉得,攻文學的人,不獨要在書本子里探討,還當受大自然的陶熔。是以求學的環境,非常重要。請看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們都設在城外風景佳絕之地因此,這兩個學校里產生的文學巨子,亦較別校為多。諸位求學于如此山明水秀之處所,自必興趣叢生,收事半功倍之效。”
蔡元培從時代之需、民族之急出發,提倡教育救國論,希望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培養革新人才。而其語文教育思想也秉持教育救國論理念,站在時代之需與民族之急角度出發,融匯我國優秀語文教育傳統和西方先進教育思想,試圖解決舊教育之種種弊端,建立符合個人、民族和社會生存、發展需要的新語文教育。
縱觀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現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實用性、從時代之需出發的時代性、依據科學民主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提倡開放語文課程的開放性等特點。
三、讀《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獲啟示
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對語文新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從中讀到了以下幾點:
1、兼容并包,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推及到語文課程,兼容并包即要求構建開放的語文課程,即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并重;論述類、使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同在;開發各種資源,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與外國先進文化相融合;增強課程的選擇、拓展學習的空間;白話為主,兼顧文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等各個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蔡元培已經意識到自然風光、校園景點、文物古跡等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資源,可增強學生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強化學生的審美創造,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養成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2、針對語文課程特點和學生身心特點,改進教學方法。
蔡元培主張教學要有科學性,使教學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崇尚自然,發展個性,在實踐中獲得語文素養。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更應該倡導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啟迪者,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當教授學法。讓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合作中求得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設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平等的,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教學相長。
3、提高教師素養,轉變師生觀。
蔡元培對“師范”這個職業有著精辟的見解。他認為教師是人類最重要的職業。作為一個教師,既要做到“師”,即學高為師,又應做到“范”,即身正為范。我們可在蔡元培教師觀的基礎上延伸出:教師應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觀念,豐富專業知識,改進教學水平;教師應認真讀書,拓寬自己的視野;要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應發揮主動性,發揮自身特點和條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創設良好學習環境,關注學生主體多樣性和獨特性;應尊重學生的見解,師生之間教學相長;應參與教學研究,提高自身教研能力;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實現三維目標;應溝通課內外,利用各教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
4、編寫現代、科學的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特別是語文教學書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對個人、對社會都又非同尋常的價值。蔡元培雖未形成完整系統的教材論體系,但他認為教材編寫最重要的就是選文。我們選文時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選文要典范,要文質兼美,應有鮮明的時代性、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適應學生心理。教材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注重體驗和感悟。教材應有開放性和彈性,不能死死地封閉住教師與老師教學的空間。教材在合理安排課程計劃和內容的基礎上,盡量給地方、學校、教師、學生留有開發和選擇的空間。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4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多讀書,讀好書,全員積極行動起來,建立書香校園,我于本期認認真真閱讀了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贊可夫的經典論著《教學與發展》。眾所周知,贊可夫偉大的成就就是,他打破了教學實踐中只傳授知識、技能和技巧相聯系的陳舊模式,把教學同發展聯系起來,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治的較新的教學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學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這是教學論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為此,我讀了他的這本經典著作,受益匪淺,感受頗多,現在略談幾點體會。
在原蘇聯,凱洛夫傳統教學理論體系受到了嚴峻挑戰,隨著教學改革實踐的深入發展,涌現出眾多的教學論流派。其中,以贊可夫對發展性教學問題的探討最有成效。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有位教育家提出了“只有當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時候,這才是好的教學,教育學不僅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明天作為方向”這一論斷。贊科夫認為關鍵問題在于“在什么樣的教學論體系下,才能在學生的發展上達到理想的效果”,他引入并闡明了“一般發展”的概念。贊可夫強調,教學與發展區是互為條件、互相推進的,因而教學不能消極地等待兒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發展,跟著發展走,而應積極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機能”,創造“最近發展區”。
首先,根據贊可夫的教育理念,來探究一下發展性教學的真正內涵。
1.現代教學觀念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容。這里所說的教學觀念是指按照一定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會群體的意愿,對教學功能、目標、對象、結構、過程及形成方法等根本問題的認識。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改革及教學活動的進行發揮著重要的導向、調控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學觀卻嚴重阻礙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發展性教學的核心是現代教學觀念,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觀。現代教學觀是在本世紀50年代后,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在重大的歷史變革時期所產生的具有生命力的現代教育意識,現代教學觀念的形成發展是與本世紀我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分不開的。
2.發展性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這是由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決定的。為了實現我國趕上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宏偉目標,我們培養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品格,有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有高的文化素養。他們不僅會學習,會生活,而且會創造,會做人。這種人集中表現在主體性的高度發展方面。
3.發展性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揚棄
“發展性教學”這一概念是否具科學性,還表現在理論的批判性。原因在于,任何一個新的理論框架的建構,必須涉及對舊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學思想觀點、原則、方法的批判,或者是進一步的完善、補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里提到的“揚棄”、“弘揚”和“拋棄”,指的是經過分析做出判斷和評價。“發展性教學”,正是針對傳統教學中嚴重忽視人的發展這一問題而提出的。
接下來談談發展性教學呈何特點。發展性教學,作為主體性教學是一種以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它體現主體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境界。總體分析,這種教學,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掌握人類優秀文化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在教學中,它將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發展性教學,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科學實踐觀和主體能動性的統一。教學認識過程,實際上是認識主體通過教學活動,在教師指導下憑借自己原有的認識結構對來自客體的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和重組。教學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正是通過主體自身的對象性活動自覺地建立起來的。正是立足于教學實踐活動基礎上,才能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和主體參與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體參與才能是有效的。學生是活生生的發展中的人,如果將學生看作工具也就不需要什么主體參與的活動了。
作為主體參與的理論依據,發展性教學體現的是科學的活動觀,而不是粗陋的實踐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作為基點。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認識的重要命題是:“活動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動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需要,即人的本性”。說明了具體的、現實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活動具有對象性、社會性、主體性,而需要則是活動的動力。教學活動,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是學生的參與,其目的是促進個體發展,所研究的是通過什么樣的活動才能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變化。第二,發展性教學不是一般地強調教學實踐活動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基礎和源泉,而是將實踐活動定位于學生主體,突出個體活動的主體性。第三,發展性教學的活動,是一種有教育性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在實踐活動基礎上,主體用現有的認識結構去“同化”外部世界的過程。學生正是在擺弄、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發展和掌握客體的特征和關系,并借助詞語把它們加以區分和概括,從而獲得理性認識。正是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的機會,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正是在參與中培養學生強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發展性教學的主體參與,核心問題是學生主體參與狀態、參與度問題。學生是積極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據有的學者進行的有關研究,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水平:聽、等、看、不參與,注意力不集中;消極模仿,或進行重復性行為;被動地回答老師問題;主動向老師發問,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
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在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中,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也是師生間、學生間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無論是個體間交往,還是個體與客觀物質的交往,各種交往關系的處理是能否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的關鍵問題。兒童是在相互合作與交往中得到發展的,而交往不當、不足,則是兒童個性社會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通過交往,在學習者個性特征與學習環境之間努力達成一種平衡。
發展性教學正是體現了師生間、學生間合作、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氛和條件,更重要的是,承認教學認識的社會性,將主體間的社會交往納入認識活動過程,成為學生認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發展性教學還有尊重差異,體驗成功兩大特點,這里就不再做詳細介紹,希望站在教育戰線的朋友都去讀讀《教學與發展》這本好書。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教育教學論著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03-11
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心得體會03-17
關于教育教學管理的心得體會03-17
教育教學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2篇)03-14
教育教學教師心得體會(通用16篇)03-09
參加教育教學講座心得體會(通用16篇)03-18
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心得體會(精選10篇)03-16
教育教學新理念心得體會(通用6篇)03-16
教育教學提升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03-14
教育教學反思范文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