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1
當我拿到《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第一眼看到書的名字時,首先在我腦海中閃現的是:怎么可能呢?這么多優秀的老師,再怎樣努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讀過了書的序言之后我才理解了這句話所蘊涵的深意。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年紀在同行們中間算是偏大的了,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于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屑一顧。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到地里干活,發現了一束山草莓,他把它摘了下來,說要送給村里最可愛的孩子,從村東走到村西,從村頭走到村尾,你知道他最后把山草莓送給誰了嗎?對!送給了他的兒子,可是你可能沒想到,他的兒子是一個傻兒子!在他的眼中,他的兒子雖然傻,但卻是全村最可愛的。這說明了什么?如果我們都有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是不是我們的眼中孩子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他們所做的一切好事壞事我們是不是都能用理解之心、責任之心、包容之心來看待了呢?但李老師也說了,“師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母愛,也不是父愛,而是朋友之愛,同志之愛,因為這種愛的基礎是平等,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我想我要先做到對孩子有母愛,進而做到有朋友之愛,同事之愛。
《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最吸引我,讓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誤區》這一章,讀著任安妮、王紅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緊,這一件件“小事”讓我明白,教育無“小事”,所謂的“小事”,只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別是對于中班的孩子,他們的年齡更小,心靈更脆弱,對老師也更信任、更有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更是神圣無比的,不允許有絲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
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后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后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急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2
選取與放下,是一種心態、一門學問、一套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應對的關口。昨日的放下決定這天的選取,明天的生活取決于這天的選取。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取和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做一個選取的時候,意味著需要放下其他的觀念、想法、物質、甚至生命。選取與放下往往是同步的,選取的反面既是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獲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獲一片清涼;放下一種偏見,收獲一種幸福。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生命也將收獲一片藍天。
圣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降臨的時候手是合攏的,似乎在說:“世界是我的。”當離開世界時手是張開的,仿佛在說:“瞧那,我什么都沒有帶走。”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選取與放下的過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該放下的就要放下,不是沒有恒心和勇氣,而是選取進取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x,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正因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熱愛讀書吧!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那樣,熱愛讀書,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透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能夠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禮貌行為、禮儀規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3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應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以前,至親的人離世,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了的事多了,卻是越發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恒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好為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因此莊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去應對,當你已無潛質握著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么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于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以前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么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此刻腳下的土地,也能夠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一樣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龐雜,回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總理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書里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質、欲望膨脹的這天,滋長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于奔命,卻發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心為形役”原來心被外物奴役著,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心它們過得怎樣樣。這近領頭羊公于莊子的觀心入門。“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莊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于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水靜尤明,況精神乎,圣人之心靜乎。”水能映照天地萬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為鏡,才可看清現狀,聯系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好怕,后半生不好悔。”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以前有過什么樣的夢,怎樣發奮過?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刻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正因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感情,于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著了。“喪己于物,失性的領頭羊于俗,謂倒置之民。”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戶外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能夠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書禪明了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后獲到大自然里“和緩的凝聚力”。天地運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里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里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恒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律,勉力,順應。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4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沖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后,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為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于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于鑄成悲劇,就像一只扔進冷水里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著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于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夸夸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才開始追問為什么,但為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為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著:“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跡,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里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著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啟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啟示。《自動自發》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它涵蓋了勤奮、忠誠、敬業、自信等內容,是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一位良師益友。當讀完《自動自發》后感覺受益非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什么是自動自發呢?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呢?是一味推脫拖延還是積極主動,是做工作的奴隸還是做自己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認真工作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首先要做到:對待工作勤奮認真。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贊揚。同時我們也知道: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不會有成功的。馬克思曾說過:“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頂點。”勤奮工作是實現理想的基礎,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而退化。勤奮工作還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同時還因為工作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之付出的更多。如果將工作視為學習經驗的機會,那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比如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多杰出人物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是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的。在工作中他們學會了了解自我,發現自我,是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所施必有所得。當我們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終將有獲得回報的機會,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其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還要求我們要敬業。敬業就是尊敬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當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得到樂趣。做事善始善終,一絲不茍是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敬業會帶來雙贏。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正如書中所言: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無論出現什么困難,無論前途多么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采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暑假讀一本好書作文(10篇)02-14
教師讀一本好書征文(通用7篇)10-20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400字03-12
暑假讀一本好書作文(集合10篇)02-14
暑假讀一本好書-暑假作文700字02-14
小學讀一本好書優秀征文范文(通用7篇)10-22
讀好書建議模板03-28
小學生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精選7篇)10-21
讀一本好書品一種人生演講稿03-31
讀好書促成長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