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范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1
看完《我們仨》,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低調、與人無爭,一直是她和錢鐘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我們仨》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敘述了她和錢鐘書及獨女錢瑗(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
文章以一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蘇醒后的“埋怨”,讓我為這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后,便是一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故事。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一個又一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鐘書結婚后到英國留學、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鐘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一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一個多么適合夫妻的“節目”啊。在“探險”中,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致和行人,可以看到什么聊什么,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交流了意見,厘清了思路,增進了了解。生活在繼續,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看著一個個小故事,讀著一篇篇信件,望著一副副漫畫,我仿佛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里,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看著那些妙趣橫生的信件,看著那些親昵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節,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后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里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一份份愛的表達--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懷,都讓這些“石子”說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于言,但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了,不是更讓家人了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2
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么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乎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_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鐘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了然于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里,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可是,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3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么,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里,在她編織的夢里穿行,心情總會隨著故事的發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就再次失散,就這么失散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于是就有了這本書,書名叫做《我們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三,這本書里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來回流動而結成的。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有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它有對丈夫對女兒和三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懷念,它有一個堅強的說故事的人。
在書中,楊絳用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鏈。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無奈、堅強、釋懷,楊絳先生在面對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她并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忍受著世道無常的變化,任憑命運的各種不會,她就是笑,把它們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她沉浸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沖自己受到的傷害。
在《我們仨》中不僅讓我看到了楊絳先生強大的內心,還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書中云:“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生一變,可變成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姨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我們母女把她當成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這種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羨慕呢?我想,楊絳先生一定無比眷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們仨》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無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對往事的敘述,但是,不知怎的,讀完《我們仨》會有一種悲傷和哀嘆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書中有兩句話說的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樂的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純真的快樂,快樂總夾著懊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楊絳先生見的太多太多,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釋懷,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這樣一番感言。
楊絳先生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她只是像講故事一般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直在演著,沒有盡頭。
感謝楊絳先生,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感動,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及本原珍惜,讀《我們仨》是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4
每天晚上睡覺前看上幾頁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我是從第三部分開始看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前兩部分我還沒看,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于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還真的忘了錢老和圓圓離開我們已久了。
我最衷情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復復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于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論困苦與榮耀,始終寵辱不驚,真是于平凡中顯出不平凡。
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余,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世入了人生的化境,讀這樣的書,真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我們仨》。
看楊絳先生的書是一種享受。今天看完了全書,楊降先生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娓娓道來,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錢老是名人,而楊絳先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角色,有幸相攜至老也不枉此生了。
好的書每看一次會有不同的感受,人過了30歲,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認識。
【讀我們仨后的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讀《離騷》后感的范文11-11
讀《悲慘世界》后的感想范文03-20
讀離騷后的感悟11-13
讀三字經后的心得體會11-21
讀文化苦旅后隨感優秀作文范文11-16
《范仲淹的故事》讀小學后感范文500字12-24
讀席慕蓉詩集后感08-22
讀巨人三傳后的感想03-20
讀老舍的《駱駝祥子》后感11-29
讀《游子吟》后的感想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