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油田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加油田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說起調查研究所應采取的態度和方法,毛主席老人家最有發言權。
他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調查研究“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這句話直到今天對調研活動也還具有指導意義。
此次,我報名參加中央團工委組織的“根在基層走進一線”勝利油田調研實踐活動,本著虛心學習的態度、真實了解基層情況的想法前去調研實踐。雖然調研實踐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獲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說一下我所在的調研小組,我們小組有5個人,來自5個不同的部門。開始我還想,石油開采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讓專業對口的人來調研。后來我發現外行也有外行的好處,可以從別的角度發現問題。
我們此次調研的落腳點在勝利油田的勝利采油廠,駐扎在勝利采油廠三礦16隊。勝利采油廠是勝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廠,比較具有代表性。“老”采油廠有著光輝的歷史,這里誕生了全國第一口千噸井—坨11井。當年艱苦創業的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鼓舞著石油工人戰勝困難、開拓進取,如今正在進行“二次創業”,當年的精神更顯得尤為可貴。
“二次創業”是因為“老”油田,面臨著“新”難題。此次調研,改變了我之前對石油開采的想象。石油儲量是一回事,能開采出來的量是另一回事。用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采收率,國際上石油采收率也不過50%。勝利采油廠經過50多年的勘探,資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難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區塊變小,品位變差;在現有的油井開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過40%,綜合含水高,已超過90%,這意味著開采出來100噸液體,只有幾噸是原油,開采成本加大。另外,原油生產還有一個客觀規律,那就是年自然遞減率,也就是說自然規律是產量一年比一年少。
勝利油田作為一家國有企業,肩負著一項重要政治責任——年穩產2700萬噸。能連年完成這個任務,實屬不易。我們來的時候正好趕上他們進行為期40天的“上產”工作。“上產”也是他們的術語,簡單講就是努力采取各種措施使石油產量上去。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地工作。
“上產”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長遠、持久的難題還需要新辦法、新思路。勝利采油廠,繼而擴大到整個勝利油田,采取的制勝法寶可以概括為兩條,一是管理,二是科技。同時勝利油田還著眼于未來,開辟新陣地。不僅在新疆進行勘探開發,而且還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門學問。我在這里聽到最多的詞是“精細管理”。精細管理還延伸出了“精細油藏研究”。精細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潛方面進行突破,層中找層、水中找油、油水過渡帶挖潛,形象地比喻是“拿著放大鏡來找油”。精細管理細分為11個方面,其中在井組管理方面,在精細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況后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從管理者到一線工人都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態度,向精細管理要產量、要效益,努力挑戰采收率極限,挑戰管理極限。這讓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勝利油田實現高產穩產上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多年來,勝利油田堅持依靠科技求發展,大力實施“科技興油”和“技術創新”戰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國內同行業居于領先地位的技術。調研實踐期間,從上到下對科技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田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職工技術創新的規定,不光有精神獎勵,對取得重大經濟效益的技術創新還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這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我們采訪過油田上的一位“技術大師”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憑,但是他愛動腦筋,愛鉆研學習,愛搞發明創造。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學了多門大學專業課程。他先后取得了70多項革新成果,而且這些成果都能夠直接應用,解決生產作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他說,他搞的技術革新、發明創造都是為了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他從來不為了創新而創新。光他發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藝技術每年就為油田節省上千萬。相比他為油田作出的貢獻,油田給他的獎勵還是比較有限的,但是他從不計較這些。因為他心系油田,盼著能給油田多做點貢獻。
此次調研實踐,我還有一個感受就是艱苦。說實話,我們這次去的地方已經算是條件相對比較好的了,太艱苦的地方沒敢讓我們去。就是這個“條件較好的”地方也已經遠離市區,緊靠村落,周圍都是鹽堿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油氣。干的都是體力活,弄得衣服臟兮兮的。就這,一干就是一輩子。我們所在的是采油廠,聽他們講,搞勘探開發的更艱苦,野外作業,沒有人煙,一干好幾個月。我接觸到許多個一線工人,都是那么的樸實。
還有一件事情就有點擺不上臺面了。我們第一天去現場的時候,我發現每個井口都被鐵絲網包圍著,鐵絲網開設的小門被一把大鎖鎖著。我以為是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問才知原來是為了防“油耗子”偷油。相對應的,管理上也有個詞叫“綜合治理”。當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為職業,成為“油耗子”,給油田的生產和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針對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但是還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想法解決,比如村落整體搬遷出生產區域,當然能和諧共處最好。
現實的情況是復雜的,有很多書本以外的東西,有很多是坐在辦公室想不到的事情。走進基層,了解基層,很有必要。這次調研實踐,不僅讓我在知識上有了收獲,而且讓我在精神上,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法上,有了較大收獲。
我想,此次調研實踐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學習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