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1
正確地進行少兒繪畫的輔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一張畫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是孩子們面對這個世界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方式。如果要讓這塊神土開出鮮艷的花朵,就要走好繪畫創作的三步曲。
兒童畫稚拙、純真、妙趣橫生,這正是大師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畢加索說:“學會像一個六歲的孩子一樣作畫,用了我一生的時間。”可見兒童畫蘊含著鮮活的藝術生命。
作為教師,要懂得兒童畫的寶貴之處,善于挖掘孩子們的藝術天份,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大膽的表現欲望,使其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1、自信是創作的動力
美術課上我曾遇到過這樣一些學生,當我要求他完成作業時,有的學生問我可不可以畫書上的,有些學生干脆問都不問就照著書畫;有的學生坐著不動或將作業紙翻來覆去,就是不見他畫畫;還有些學生則原封不動照抄師的范作,面對這些學生我們常說他們懶,不愛動腦筋。其實,這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實質的。
學生為什么會養成以上這種習慣呢?學生為什么不肯動腦筋呢?關鍵在于缺乏自信心。他們之所以照書、模仿老師,是因為他們害怕,怕自己畫的不好,不能得到老師的肯定,甚至遭到同學們的恥笑。哪一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我,這是孩子的天性。
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并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會使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因此,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自己創作,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常對班上的同學說:老師喜歡小朋友自己畫的畫;老師最愛看小朋友自己設計的了;老師覺得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最了不起。
或者可以給孩子們一些獎勵,如巡視輔導時對有獨特想法的作業進行表揚、在批改的等級上加個小紅星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次我聽到了令我激動而振奮的話。一個孩子對旁邊正準備照書畫的孩子說:照書不好。極簡明而平常的話,但這至少是孩子自信的良好開端。
2、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畫了。但是,光是敢畫,而沒有生活的積累,仍然不行。孩子們要么興致很高,但畫了半天什么也畫不出。要么勉強畫出來了,但畫面很是空洞無物,毫無情趣。要想真正使孩子創作出豐富、有趣的畫面,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描繪出事物的形象,又何談美術作品的創造呢?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明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繪畫創作,首要的是選擇題材。因為學生上創作課,最困難的是不知畫什么,很容易使創作一般化、概念化。為此,首先要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并且強調說明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因為,成功的美術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評價,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現。要啟發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無論風景、靜物、人物,一盤水果、幾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動人的,都可以入畫,這也可以激發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的積極性。
2、注重創作構思,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完成一幅作品,藝術構思是中心環節。在構思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整理、提煉,力求構思完美。
學生選擇的題材大多都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以及對祖國的歌頌和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園生活的題材,就要仔細品味教材中同齡人的作品,滿懷熱情地去表現自己的生活,從事感人的藝術創作。
再如,處理北京奧運會的題材,就要啟發他們從運動、和平、幸福的角度來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藝術語言進行構思、構圖,使學生掌握從題材到主題、從生活到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這一創作規律,對自己所選擇的題材反復推敲,不斷探索。
對于學生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創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思想認識不斷深化、不斷進步的思維過程。盡管他們的表現技巧還欠嫻熟,但是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靠艱苦的藝術實踐去表現生活的優良品質。
3、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生活中處處有美,藝術家就是善于從生活中不捕捉美。而孩子們不是藝術家,他們如同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的方法,掌握捕獲的時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開發,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欣賞和評價能力,從生活中捕捉美,從而達到創造美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印象深刻的事》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由地表現,我告訴學生什么都可以畫,只要是給你留下較深印象的事。我滿以為學生會興高采烈地畫自己想畫的,可讓我愕然的是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下筆,相互詢問,畫什么呢?在我看來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可畫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可是他們為什么不知道畫什么呢?因為思路太廣了,他們還缺乏一定的整理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引導他們從生活的點滴發現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于是,我讓他們回想在學校的課堂、課間、課外活動中看到、聽到、想到的人和事,在家里看到、聽到或自己作的事;在放學途中,在一次旅游中,在過節時等等這些生活細節中所聞、所見、所感、所悟、所做的。孩子們一下子就有內容畫了,有的畫捉迷藏,有的畫春游,有的畫游泳,有的畫乒乓球賽,有的畫過春節,還有的畫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這一副副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構圖別致的繪畫作品不正是學生的創作之舉嗎?
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同樣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路人的作用,領著學生奔向創作之途。作為學生美術創作的啟蒙者,我們要用真誠的心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燃起他們藝術創作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行程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三步曲,不僅全面了解了兒童的繪畫水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創造的樂趣,才會樂于創造并勇于創造。只有這樣,才能擴展兒童的創造思維,為孩子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礎。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2
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發展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那么什么樣的課才能吸引學生呢?才是一節好的美術課呢?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書,一部電影,要吸引住讀者、觀眾,精彩的開頭是必不可少的,上課也同樣如此,沒有精彩的開場白如何吸引學生呢?所以,一堂好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設計得好,先聲奪人,就能激發情趣,創設意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就會對教學產生積極作用。我們常說的“寓教于樂”,這“教”就是審美教育。美育是一種運用藝術美和現實美來影響、感染、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活動。美術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藝術。而審美過程是人們用感覺器官耳、眼感受客體的過程。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導語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線
條、美的色彩、美的構圖、美的聲音,從而喚起一種審美的`快感。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達到效果:
一、興趣激發法
心理學研究證明:“最大最持久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學科內容的內在興趣”,只有這種“內在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運用聲音導入聽覺是最直觀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工具之一。有時,千言萬語不如孩子們的聽覺,它可以使任何繁瑣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明了,把它運用到課堂上,不僅可以使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我在上《森林王國》這一課時,我以播放動物的聲音,讓學生猜想是什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
2、運用故事導入兒童喜歡聽故事,他們一聽故事,會興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與上課內容有關的故事導入新課,將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范畫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三、想象激發法
黑格爾曾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體驗的,沒有情感的作用,想象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想象的內容是自由的、寬廣的,所以,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可通過各種方法,如生動的語法描述,音樂的欣賞,畫面的展示,學生的表演等作為導入,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提高的想象力。另外,一節好的美術課除了要有好的導入,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過程還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讓學生了解美,學會創造美的能力。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欲望。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沖動。
1、 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里,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訓練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或采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
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并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敢畫,勇于表現自我個性。
對小學生而言,美術創作有著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繪畫中的勇于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方法上說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他們增強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各自的才能,引導他們把創新的意識表現在紙上;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喜歡提問學生,及時了解他們的構思想法,引導他們將之表現在創作中。評價時,盡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別一張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毫無目的地放任學生自由發展。那樣會使他們盲目地在原有基礎重復不前。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征表現等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
我個性。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在繪畫中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為觀察對象。而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寫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素材,儲存了大量的形象,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
2、啟發富于想象的構想 愛好想象是學生的天性。
教學中,我常常提出問題并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啟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系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總而言之,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并且保持他們繪畫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象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3
《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并強調“重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內在激勵作用。”因此,現在的美術課堂上,少了教師采用簡單化的否定性評價,少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聲,而多了對學生的表揚、贊賞、肯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我就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讓學生在陽光下得到全面發展做了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重視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課改以前,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對作業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教學結果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教學過程,因為相似的教學結果可能來自于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中細微的差異又將導致教學結果發生巨大差異。所以,僅僅靜態的評價教學結果不能反映教學的價值。
二、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課堂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么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為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性評價,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現家,他們會通過唱歌、跳舞、繪畫等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每表現一次就成長一些,當他們得到贊美時就會信心大增,也就會更喜歡這項活動,表現的更好。我認為適當的贊美對
于孩子來說是推動其進步的風帆。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進行有益的評價,適當的給孩子以贊美的評價,對于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的學習,大膽的表現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贊美的評價,使他們多一份自信。
三、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注重引導學生的發展
心理學表明: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評價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枯燥冰冷的分數會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因為美術不同于一般學科,學生作業是一種飽含情感的創造性活動產品,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松的時空環境。
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會很燦爛!改革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成了擺在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采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架起師生、生生之間的友誼橋梁,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開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檢測評價學生,將會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4
一、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傳統的美術教學,過分重視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視學生個體對美術的體驗。致使大多數學生無法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信心。學生喜歡上美術課,卻不敢表現、展示自己的才能。針對這一現象,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課堂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么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為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性評價,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現家,他們會通過唱歌、跳舞、繪畫等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每表現一次就成長一些,當他們得到贊美時就會信心大增,也就會更喜歡這項活動,表現的更好。我認為適當的贊美對于孩子來說是推動其進步的風帆。
上《我們的社區》一課時,孩子們都動手了,只有一個孩子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筆,卻不動手。從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動手卻又不敢動手。我到他身邊問他為什么,他說“我生活在農村是剛轉來,我不知道怎么畫社區,怕畫不好同學們會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畫不是我家鄉的東西”原來是怕表現不好,看來這孩子很沒有自信。于是我請他說說他的家鄉,他說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獨家小院像別墅一樣排列,農閑時村里組織唱大戲,人們聚在一起,有說有笑,聽著孩子的表述我用贊許的目光看著他。“你把你的老家說得像畫一樣美老師相信你也能畫得很美,你希望老家變成什么樣都可以畫,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現的很好。”這時我看到孩子滿眼的激動。他終于畫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頭裝上了健身器,老人們在健身,雖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動手表現就是很大的進步。當畫好的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畫時,他也勇敢的上來了,我當眾表揚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臉。
孩子能夠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記憶創造出許多圖式表現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雖然不是很像,有時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顯,它表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對于這種創造性、表現能力,我們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加以肯定和贊美。如果教師對于這些自認為的不合適嚴厲的讓孩子糾正,那么將很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給他講明錯在什么地方,怎樣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優秀。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進行有益的評價,適當的給孩子以贊美的評價,對于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的學習,大膽的表現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贊美的評價,使他們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術作業評價中我打破了原來的等級制,采用在作業上粘貼小標志和評語的方式。如評價作業,我會貼上一朵小花表示有進步,貼上一顆紅星表示有創新,后面再加上各種評語,如你的想象力很豐富,你的設計非常獨特,你的色彩感覺很棒,遇到一些比較難認的字我會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師師認真地對待他們的作業的同時使學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視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課改以前,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對作業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教學結果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教學過程,因為相似的教學結果可能來自于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中細微的差異又將導致教學結果發生巨大差異。所以,僅僅靜態的評價教學結果不能反映教學的價值。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美術能力與水平只有在美術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特別適合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活動評價方式: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術、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對二年級以上的學生我也會讓學生在作業后邊寫上自己這樣畫的設想,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業,了解他的想法及創作過程,將作業結果與這些聯系起來進行評價,正確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能使他們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對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 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注重引導學生的發展
心理學表明: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評價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枯燥冰冷的分數會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因為美術不同于一般學科,學生作業是一種飽含情感的創造性活動產品,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松的時空環境。
記得曾教過一個學生,上課不愛發言,老師問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業不是空白,就是亂涂。
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經常在旁邊指導,我在時,作業還好些,我一走,他就又開始不畫或亂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自己本子上畫各種恐龍,非常漂亮。當時就想:他還是喜歡畫畫的,只是對美術的其他內容興趣不高,興趣比較單一。接下來一節美術課,一上課我給學生展示了許多恐龍的圖片,學生在贊嘆之后就告訴他們:這些都是老師從動畫片里給大家找來的恐龍圖片,我們班也有一個畫恐龍的高手。接著就把他介紹給全班同學,面對全班同學他的臉紅了,在鼓勵下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恐龍的圖畫,這張畫讓同學們震驚,大家對他的畫發出驚叫得聲音,那時我看到他眼角閃過的自豪。
下課后我找他單獨談話,告訴他:光光畫好恐龍是不行的,美術中還有許多內容等著你去學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學得很好,還能在美術比賽中得獎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經常注意鼓勵和表揚他,他也逐漸的喜歡上了美術課,也更愛動腦,更愛動手了,在區里的科幻畫比賽中,他還得了獎呢。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肯定每個學生的表達方式,使每個學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評價標準,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潛力。同時引導學生從縱向來比較自己的變化,發現自己的優點,通過評價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 加強自評與互評,使學生逐步成為評價的主體
《美術課程標準》評價建議的第一條就是“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從中反映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和評價觀。在美術教學中,我改變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在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先在自己的作業背面寫上自己對作業的評價,然后再到講臺前展示,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評價,覺得自己哪兒畫得很好,哪兒還有些不足,需要怎樣改才好。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幫他出出主意。通過自評,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長處、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時還會采用互相評論的方式,在二年級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課中,先將全班的作業展示出來,接著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小矮人的貼紙,讓學生將貼畫貼在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業上。
然后問他們:你將貼紙貼在哪張作業上了,為什么貼在那兒?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在輕松氛圍中通過互評,能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同時提高了他們的鑒別能力、分析和表達能力。我發現,加強了自評與互評以后,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學生增強了主人翁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學會了寬容,理解,增強了學習美術的信心和興趣。
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會很燦爛!改革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成了擺在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采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架起師生、生生之間的友誼橋梁,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開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檢測評價學生,將會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5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美術學習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是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的藝術課程。因此,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輔助者,以學習者的平等心態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去,協同合作、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一 創設生活情景 引導學生感知美
在鉆研教材時,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情感因素,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知美。例如教學《路》這一課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對“透視”一詞的理解程度,其實學生對“透視”還較陌生,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突破學習的這一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塊長方形,作為一個畫面,在這個長方形的畫面中間畫出一條地平線;其次將橡皮筋拉成環狀,用圖釘釘在地平線上(該點作為視線的消失點);最后在長方形的下邊,釘兩枚圖釘,拉長橡皮筋扣在圖釘上,這樣地面上就出現一條有透視效果的路了。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情自然升華,激起了繪畫的欲望,從他們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有山間的羊腸小道,公園中的林蔭道,村莊小巷,城市的大街等等。通過這些真摯情感的符合,情與畫就完美結合了。
二 創設游戲情境 引導學生觀察美
在小學生眼里,做游戲永遠是快樂而有趣的。在熱烈歡快的游戲中,學生親身體驗到主題活動,并有意無意地觀察到主題畫面,頭腦中也印下生動的人物動態形象。當學生的活動感受,形象感受,記憶感受最鮮明時,他們只需稍加選擇,就可確定自己的畫面了。例如:教學《愉快的學校生活》一課時,我和學生一起做“老鷹捉小雞”和“丟手絹”的游戲。學生非常高興,他們在操場上盡情的玩,為的是感受游戲的樂趣,他們每個人爭搶著當“老鷹”和“母雞”,定位后游戲開始,學生在游戲中盡情的玩,自由瀟灑,在游戲中體驗愉悅。所以,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活生生的人物動態,感受游戲,感受游戲場面。在游戲中構思創作材料,最后輕松地、無拘無束的完成作業。整個教學過程活潑自由,激起學生表現形象的靈感,培養學生對美術課的情感,并能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 創設故事情境 引導學生體驗美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巧設情境,感染他們幼小的心靈,能使審美活動與審美教育得到健康的發展。例如,我在教學《孫悟空》這一課時,我是繪聲繪色的為大家描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學生的情感漸漸的溶入了故事情節,故事講玩完了,他們目不轉睛,根本沒有從故事情節中走出來。我隨后宣布:“今天,我們來用剪紙的方法塑造孫悟空的藝術形象”。學生的情緒一下子沸騰了,都忙著精心設計自己的角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在剪紙過程中,學生之間能進行合作、分工交流、同心協力,設計出惟妙惟肖的“孫悟空‘形象。而且學生所設計的’孫悟空”形象極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我想學生在這節課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孫悟空”剪紙方法,而是對真、善、美最深切的體驗。
四 創設美術氛圍 引導學生欣賞美
美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對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欣賞美術作品,和其他藝術欣賞一樣,通過欣賞,把觀賞者帶到一個藝術境界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激發出美好的思想感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閱歷來理解作品的藝術形象;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豐富補充藝術形象的內涵。而美術欣賞對學生的教育是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真、善、美的理解和認識,對假、惡、丑的厭惡和杜絕,達到人生價值的教育。例如教學《臺風過后》這一欣賞課,學生通過欣賞感知當時的杭州遇到百年少遇的強臺風襲擊,美麗的西子湖面目全非,湖畔大樹有的連根拔起,有的折枝斷桿……園林工人和市民紛紛投入搶救工作:有的爬上樹捆綁加固,有的整枝修桿,有的小朋友送水送茶慰勞工人…….通過欣賞,學生被這激動人心的場面深深感動,并從中得到審美享受,提高了讀一現實生活美和藝術美的理解,使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得到很好激發,并由此激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陶冶了情操,使“美”育得到升華。
五 創設音樂情境 引導學生欣賞美
音樂是用節奏、旋律在樂器上進行組合,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聽者的情操的。美術教學將這兩門藝術有機結合起來,不但創設了優良的教學情境,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在教學《節日彩練》一課時,我將一首《快樂的節日》以其明朗、歡快的旋律貫穿教學的始終,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構思作畫,不但把教室打扮得非常漂亮,而且也增添了節日快樂的氣氛。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及表現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讓美術教學煥發生機勃勃的活力。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6
通過認真聽取四位教師的授課,受益匪淺。四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生動。各自有著獨特的教學風格。
于潔老師的《畫夜景》,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畫夜景》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節課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了解美妙的燈火使我們的生活變的絢麗多彩,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使學生了解顏色有深淺的變化,而深淺顏色會使畫面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學習表現夜色的幾種基本方法,能運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對比關系來表現美妙的夜色,進而創作出大膽、生動的畫面來。
本堂課用回憶想象的方法,進行顏色對比,讓學生了解顏色的深淺是對比出來的。用兩種方法來表現色彩的對比,用砂紙和油水分離法,認識色彩,提高了學生對色彩的理解,生活中的燈光讓二年級的學生感受到了對黑夜的美。讓學生體會到了畫畫用黑色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使畫面的色彩更強烈。整節課于老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通過注重了對過程的理解,讓學生知道為什么。練習中能利用學案,學生學得扎實,師生互動較好,學生作品豐富多彩,對知識掌握牢固,練習適中,課堂效果好。
崔斌老師的《威武的盾牌》是人美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六冊中的第六課。盾牌是一種古老的戰爭武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來防御敵人的攻擊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到:“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從這一課中,我們很明顯地感受到編者的這個意圖。教材向我們傳遞的信息是從美術角度來闡述的,告訴我們盾牌除了具有防御功能以外,還可以通過盾牌上的動物頭圖案設計使盾牌增強威武感,給敵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懼感,從而削弱敵人的戰斗力。本課主要是學習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段來表現動物頭圖案的威武感。最重要的是通過盾牌這一渠道,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讓學生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它的獨特作用,去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熱情。
在導入部分崔老師通過創設動態教學啟動情景,播放戰爭場面的錄像片,力求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氣氛,通過直觀感知,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引導師生共同進入良好的參與狀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角色。
然后通過學生介紹關于搜集到盾牌的資料,了解盾牌的古今發展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較是提高觀察力的有效方法。通過欣賞動物的頭像,請學生分析威武的表現方法,老師創設懸念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并以“懸”牽住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認真地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突破了本課重難點。
然后在欣賞豐富的學生作品又一次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全面開放,思考能力更廣更寬,并從中吸取到了新的美術營養,崔老師的角色就是只點燃鞭炮的小火引,讓串串鞭炮爆發出去。通過有序的分工及合作,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了團隊精神。
在作品的展評部分,讓各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過學生的介紹,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能使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崔老師播放具有戰爭氣氛的音樂,學生手持盾牌,以有力的步伐走向敵人,輪換感受戰爭氣氛。這堂課上完,從學生的作業反映出了他們較強的合作能力與動手制作能力,而且也體現出了他們強烈的創新精神。
陳方凌老師的《我的書包》一課當中沒有帶領學生分析書中的作品而是直接分析學生自己的書包,從貼近學生身邊的物品開始非常貼切學生們的生活,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在課上陳老師在小組中選取出三個最有特點的書包放到講臺前面來。它們的外形不同、色彩搭配有所不同、個別功能也不一樣。正因為這些書包設計的非常出色,投資者才愿意投資把它們生產出來。
每個小組領回自己組推選出的書包,回到小組當中去進行研究,研究后每個小組進行簡單的匯報。讓學生來分析書包的不同,在同學們介紹的時候陳老師不斷的肯定和指導他們的匯報。并在關鍵時刻給與指導和講解。在學生思想逐步打開的時候,陳老師出示了多種書包的造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中的設計思路,并詢問他們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發。欣賞并感受到在設計中,要考慮到書包的美觀性、實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書包的空間形式、造型色彩和氣氛營造等。通過這堂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所展現出來的作業可真是異常的精彩。
聽了朱曉艷老師的《橙色的畫》一課,朱老師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參與積極,使我受益匪淺,我有以下幾點深刻的感受:
1、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首先抓住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對美術學習充滿濃濃的興趣與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課堂,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
在《橙色的畫》一課教學中,朱老師首先用一個小實驗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觀看欲望。實驗很簡單:把紅色的顏料和黃色的顏料混合起來涂。學生目不轉睛,興趣濃厚。從實驗中很快便發現顏色產生了變化,并觀察到由于加入紅色的量的不同,顏色還有了深淺的變化。一個小小的實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就感受到了顏色的變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這個概念。
2、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
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行調色實驗,只有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通過他們感興趣的世界,帶領他們逐步感受到身邊的美。
學生認識了橙色后,如果讓學生直接說出對橙色的感受,他們是沒有任何情感來源的。對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欣賞大師的作品,讓學生用不同的色彩進行比較欣賞,朱老師現場進行了現場示范(油畫棒在棕色卡紙上的風景畫),出示以橙色為主的兒童畫,使他們一下子感到了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橙色東西和場景就在自己的周圍,感受多親切啊!這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便很快能說出自己對橙色的感受:喜悅、溫馨、歡快、明亮等等。
學生的這些體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激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適的開放式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并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肯定了學生的創作,發現了每件作品的閃光點,學生們在課堂上掌握了該掌握的知識,體驗感受到了橙色的魅力。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7
【摘要】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只是兒童不知道而已,我們應注重讓兒童用自己的經驗和對色彩的反應,去大膽的表現,經常鼓勵兒童內在的表現沖動,提高兒童色彩的表現力。
【關鍵詞】色彩;小學美術教學;感受;表現;創新
色彩知識屬于美術基礎知識的范疇。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其中的對比與協調是較專業性的。因為色彩也是小學生普遍喜歡的,所以在上色彩課上,學生的學習熱情都很高。我便嘗試綜合美術、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感受中理解色彩對比與協調不僅僅存在與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們熟悉的音樂、文學作品中也是能體現的。
一、在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
色彩教學中,往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常用概念的顏色、習慣的顏色作畫。學生的色彩很單調,美術作品中沒有幾種顏色。幽默地說:顏色很窮。洛克曾說過:教育學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學生應做的事都變成游戲式的事情來做。為了擴大學生的色域,可以帶學生做色彩游戲,就是讓學生不面對寫生對象,不畫任何具體的形象,只要求做色彩游戲。調不同的顏色,每次調出不同的顏色才能畫上去,而且只畫一小塊,看哪位同學能畫出不同的顏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純度、不同冷暖的紅、黃、藍、綠等。還可以設計顏色“找朋友”。比如,老師提問:哪些顏色與紅色可以成為“朋友”?把它找出來,貼到紅色周圍。由此,學生感知色相接近的顏色組成的協調色畫面。沒有被選出的顏色,學生說說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常見的紅色與綠色、橙色與藍色等對比色。以上方法可使學生擺脫繪畫時的色彩單調,擺脫對形體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調配色彩上,再調配顏色的過程中,大大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擴大了學生的色域。
二、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教師提問:色彩規律中的對比與協調在生活中有嗎?與生活有怎樣的關系?帶領學生先在教室內觀察,如:教師環境布置,學生服裝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找,如:學習、生活用品等。讓學生自己說說找到的色彩對比協調。最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圖片(多媒體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運用對比色與協調色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品味,獲得色彩搭配所帶來的美的享受。
【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范文06-01
小學美術船教學設計03-31
小學美術《船》教學設計03-31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反思03-04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課件04-03
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04-19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02-16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設計案例02-16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篇)04-01
小學美術《船》教學設計2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