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模板
一、新教材的優勢。
緊扣時代脈搏,增加經濟文化比重,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設置了 “學習探究課程”, “課前提示”,“學習思考”,“資料卡片”, “知識鏈接” ,圖片資料增多;內容豐富多彩,引導方式多樣。既可使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又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還能夠讓他們適當接觸不同的史學觀點,多角度地認識問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1. 新教材沒有體系,史實不清,學生很難把握。目前高一歷史課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別講授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專題展開,且不少內容沒有講清基本的歷史史實,使學生無從掌握。教師如果加以補充說明,時間不允許;如果不補充,學生疑問多,很難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難了。
2. 課文中的標題企圖體現文學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歷史學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中 “從 ‘刀耕火種’到以 ‘以牛耕’”,不如直接改為 “古代中國農耕技術的演進”;再如 “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改為 “中國古代水利事業”等等。這樣既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很快抓住中心,無需教師再重新 “翻譯”,又具有鮮明的歷史學科特色。
3. 有些課容量太大,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仍以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為例,該課正文含5目,此外還有 “課前提示”1則,“學習思考”3題,“資料卡片”2則, “知識鏈接”1則。這樣,一堂課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務;至于 “自我測評”. “材料閱讀與思考”以及 “常規訓練”根本無法在課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學生又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為了給學生講解一些必需講解的知識和試題,不得不多用課時,而學校只能按教學大綱給我們分配課時,最終就實現不了教學計劃。
三、相應對策
雖然新教材存在一定問題,但我們無法回避,更不可能開 “歷史倒車”。為此必須有相應對策,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 緊扣 “會考標準”。教師應熟悉會考標準中的 “知識條目.考試要求”,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 依據大綱精心備課,對教材進行重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
3. 動員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比如, “常規訓練” “知識整理”欄中的填空題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完成,教師正式上課前進行檢查督促。這一過程可使學生了解課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學進度。
4. 在預習基礎上,一些簡單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 “下放權力”,指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可節約時間,又可培養學生能力,還可養成不依賴老師的良好習慣。
雖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2):
歷史課程的專題式教學確實是我們感覺到新課改小新教材的難度,如何降低這種難度,體會如下:
第一,每一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比較大,原有的歷史教學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新課程則打破了原有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雖然其體系上表現比較貫通,立體感比較強,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做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整合、構建某歷史階段的`框架體系。
第二,新教材內容更簡練,材料更豐富,能力培養更明顯、更具體,如何通過高中的歷史教學,增強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評價等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歷史知識和較深的理論素質。首先,打鐵先需自身硬。我們也要首先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模式。我們教師只有練好了自己的內功,才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如,滿足學生的需要。其次,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凸出一個核心,圍繞這一核心主題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以增強專題教學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專題之間的聯系,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打通中外歷史的關節,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同時,教師還要把歷史知識和現實中的社會熱點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課堂的教學引發現實的思考,促成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其四,引領學生對相關歷史進行規律性的總結,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去探究他們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模板11-01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01-07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06-10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0-31
高一歷史每課教學反思08-06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02-22
有關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02-12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范文02-05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