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德語的學習心得(精選10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德語的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德語的學習心得 1
今年24歲,開始學德語,本以為自己英語不錯,而且有過學習日語兩年的經驗,應該容易拿下另一門語言,但是美夢都這么容易成真,那祈禱只是做做罷了。買了德語強化教程和練習冊,再在上搜相關德語的資料,又有德國朋友坐鎮,然后啃面包之旅就開始了。3周后去上海參加A1的考試,34.5筆試和5.5口語,分數綜合計算后是70分,雖然考試糊里糊涂的過了,但是腦子里一片云。而且只會說簡單句型。考試通過后,就回家過了一個很舒服的年,雖然每天看20個單詞,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2個月的小假期,能忘的和不能忘的全忘了。
3個月后繼續撓頭皮,課程依然停留在第3課,最難的.當屬名詞的冠詞,如果這一關過不去,我只能長的像老外,而且說的更像老外;冠詞分陽,陰,中性:der die das。第二關,也是我正在學習的部分:動詞,我的室友說她學了一段時間法語,太難了,動詞變來變去,然后就放棄了;德語的動詞也是一樣,會根據不同的人稱而變化,而且一部分動詞和英語里的不規則東西一樣,變化莫測。我的朋友再三讓我記住be動詞的變化和haben(動詞have)。be動詞舉例:ich bin, du bist, er/sie/es ist, wir sind, ihr seid, sie/Sie sind。(這里都只是現在時,過去時還有一大串)偶爾再想,2年前,我本來有機會開始學德語,而且記憶力比現在要好,美好時光居然被我浪費的服服帖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這本書起點就很不一般,《新標準,德語強化教程》,只是A1但涵蓋的語法已經要進入高階,聽我的德國朋友們分析,如果A1 教材都這么難,那B1豈不是高階德語了?然后想想B2,C1,C2,真是讓人冒冷汗啊。
德語的學習心得 2
經過了一年多的德語學習,并且參加了德福考試,以4個4的成績通過了考試,這也是讓我感到激動與欣慰。
我覺得在德語學習這件事上是沒有捷徑的,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的學習。現在我就大概分享一下我的整個學習與備考的過程。
我從學習德語直到考試一共13個月的時間。期間基本沒有中斷過,都一直參加語言班的學習。英德的1000課時基本一課不落的堅持了下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同學都會因為周末沒有時間休息而翹課,這是萬萬不可的。我覺得在基礎的'800學時里一定要把基礎打好。德福畢竟是一門考試,正確的應對首先要有堅實的基礎。其次是要平時自己的認真耐心的鞏固學過的知識,真的是很枯燥,但必須堅持。
德福考試分為4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要分開準備,一個都不能疏忽。我是在考試前3個月就開始準備了。平日里的書本學習可以打造一個很好的語法基礎,所以在準備閱讀這方面就比較容易,多做一些模擬題就可以了(TestDaF Traning或Fit fuer den TestDaF),其實和做英語的閱讀方法是異曲同工的。聽力部分就要靠平時的積累,我們平時可以下一些聽力(推薦Deutsch Welle),一定要多聽,不懂的話要重復知道聽懂。泛聽堅持每天要兩個小時。作文部分主要就是平時語法的經驗,這部分不是很難,主要考前需要多背些模板就OK了。口語的準備我覺得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最好的話是能找語境練習,進步是最快的。如果沒有的話,就認真的背課文,也是提高口語的一個好方法。
總的來說我覺得語法一定是最重要的,平時要積累單詞,準備考試就多做題就好了。最主要的還是平時積累,語言學習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在這里我想感謝一下西安英德培訓學校,在這里學習德語期間,謝老師,孫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希望我寫的這些對大家能有一些幫助,我還想說的是,在考試之前我們也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祝愿大家能在德語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德語的學習心得 3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學外語猶如進入一片深林——學英語,笑著進去笑著出來;學日語,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學法語,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學德語,哭著進去哭著出來;學漢語,哭著進去再也出不來”因此,當我決定要選修德語時,對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學長、學姐真誠的勸導我放棄這一在他們眼中很愚蠢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開導我,告訴我德語有多么多么難學,多么多么復雜,多么多么的浪費時間,可是我就像走火入魔似的,就是死不改變主意。因為我太愛德國了,對這個神秘莫測的國家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好奇與遐想。所以我還是毫不猶豫的、毅然決然的選了德語。
不知是因為剛開始太興奮還是因為學得東西比較淺顯,感覺前面的語音部分除了那幾個x舌音比較難掌握外,其它的讀音也就感覺和英語差不多,還是可以很快接受的,而且自認為在基本掌握了發音標準后,幾乎所以的單詞都能差強人意的讀出來了,當時的確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你就不難想象當我得意洋洋的回到宿舍對完全不知所云的室友高調的炫耀德語時是多么開心愉悅啊!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的`短暫。對于德語的學習也馬上由興奮期過渡到抱怨期。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對德語是這樣形容的——難的變態。的確,那段時間真的是非常非常無助、非常非常的痛苦,可以說是完全無法接受它的那些繁瑣的規則。什么名詞居然還有x、xx、x啊;動詞現在時超靈活的變位啊,冠詞、代詞等格的變化啊,足以讓我暈頭轉向,摸不清頭腦。那段時間,上課不知道在干什么,該干什么,唯一想做的就是不停的記筆記。幸運的是,即使是遇到這么多的困難,我都沒有滋生放棄的念頭,因為在我的骨子里從小就有一種不輕易服輸的精神,也感謝這種堅韌的信念,我才終于堅持到現在,也使我對德語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熱情與欲望,使我對德語有了那么一點點感覺,盡管只有一點點,我也感到異常快樂呵。
轉瞬間,德語課馬上就這樣已經結束了,我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在課堂上沒有把我x、活躍的個x展現出來。回頭想想,德語也是一門語言,既然是語言就應該經常說啊,我真的不應該因為害怕別人笑話自己發音不準而一次又一次放棄站起來朗讀的機會,其實又有多少人會因為我發音不標準而看不起我呢,看不起我的往往是自己吧,正是因為我看不起自己才會導致別人看不起我啊。
誠然,選修課已經結束了,然而,我的德語學習才真正的開始起步,為了有朝一日去德國旅游、學習,為了能夠看懂歌德那超乎平凡的極具浪漫情調的抒情詩,更為了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我會一直堅持學習德語,永不放棄。我堅信,當我真正的用心地投入進去,鍥而不舍,我一定會在艱x和困苦中收獲成功和快樂。將學習德語當作一種享受,這是我的目標。德語,我已經準備好了。
德語的學習心得 4
本人德語專業畢業,有多年學習德語的經驗,以下全部為本人親身體會,并且一個字一個字寫出,無任何網上摘抄內容,絕對地道絕對詳細實用,傾情奉獻!如有問題可加本人好友,本人悉心指導。
學德語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德語語法比較復雜,比英語語法復雜的多,德語的名詞要分陰陽中三個性,是要死記的,必須通過多聽多讀句子或短文來記憶,單個單詞記效果比較差,名詞的復數詞尾形式比較多,也是要死記的,代詞數詞名詞形容詞冠詞都有性數格的變化,動詞有些是分離動詞,有些和特定的介詞搭配,還有動詞變位需要死記,動詞還有虛擬式命令式需要掌握,介詞有分別支配一二三四格的介詞,定冠詞的變格一定要記牢,這是其他詞變格的基礎,還有形容詞變化必須掌握,不然沒法正確的組織句子,反正德語的特點就是它每一個詞都必須和人稱、性、數、格、時態、語態等相匹配,邏輯嚴密,所以有些時候即使單詞順序前后顛倒,但只要變形正確,也照樣可以讀出正確的意思。說到這里,希望你沒有被嚇倒,呵呵,如果沒有足夠的決心是沒辦法堅持學德語的,說這些有助于你對德語難度的定位,免得等你買了一堆教材回家開始學之后才發現遠比自己想象的難,積極性會大受打擊,其實學外語就是個不斷習慣的過程,開始習慣的時候都比較費勁,習慣了就好了,也是鍛煉自己耐力和毅力的過程。
字母和發音方面基本沒有太難的,仔細研究發音規則之后,練習一段時間應該都能正確朗讀,除了個別字母略有不同,德語字母和英語基本一樣,德語有個特點就是,只要你能讀的出來就一定寫的出來,其中有一個音對于中國人來說比較難,就是顫音,就是R這個字母,有大舌顫音和小舌顫音之分,建議你練習小舌顫音,因為標準德語都是用小舌的,大舌顫音多用于德國南部拜恩州一帶,說起來不是太文雅,比如希特勒就是大舌顫音,哈哈,小舌顫音就相當于咳痰的聲音,如果你發的好,那么小舌會顫動發出清晰的顫音,不過其實也不必發的很清楚,很多德國佬自己也發不太清楚,多加練習多聽錄音就會掌握的
說到教材,《當代大學德語》系列教程是現在高等院校德語專業本科段的教程,其是由北京大學的《德語教程》改編而來,建議你用這個,另外新求精系列的德語教程也不錯,是很多出國留學人員進行培訓用的教材,最好選一套教材來精讀,同時上網找些德國的新聞網站上的德語新聞作泛讀,每天看一小篇,語法書推薦《實用英語德語比較語法》這樣可以通過英語的基礎來入門德語。
另外網上也有很多德語學習論壇和網站,比如德語德國,德語中國,中國德語界,ABCDV,學外語一定要重視聽和朗讀,最好選擇有錄音的材料進行精聽,先自己聽,如果實在有些地方聽不懂了,然后再看材料,可以進行聽寫,然后進行跟讀模仿,然后可以進行翻譯,德翻中,中翻德,所以最好選擇有譯文的材料,這樣可以進行對照,聽說讀寫譯同時進行,聽讀是重點,不必死記硬背,只需要聽到錄音能夠聽寫出來并且翻譯出來即可,然后每天及時復習保持記憶,多聽錄音并且復述要比你光自己使勁的背要效果好得多,記單詞最好放在句子或者短文中記憶,這樣,當你想起一個句子時你就想起來其他句子,當你想起一個單詞時你就想起一整句,因為單個的單詞是沒有什么語境的,所以記憶效果不好而且費時費力,想要提高口語的話,多熟讀一些對話,口語的書也有得賣,網上可以看看德語電影,不過一般有字幕的很難找到,只能做泛聽,建議看德國本土的電視劇,通過情景更有利對語言的理解,美劇Friends德語版有字幕的好像電驢上有下載。
其實學外語未必一定是非常枯燥的,學外語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過程,凡是和其語言相關的一切都可以去了解,影視劇,歌曲,文學作品,新聞事件,歷史,風土人情,自然地理,結交外國朋友等等都可以成為有趣的學習的內容。德語用的范圍其實也不算小,除了德國之外,奧地利,瑞士,盧森堡,列支敦士登等等都說德語,而且德國在機械制造,哲學,法學,文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學好德語有利于你視野的開闊和工作的發展,當大多數人都只會英語的時候,如果你懂德語,那么你自然就比別人有更多的競爭力和發展機會,當然,如果你英語也很好的話,那就更厲害了,說實話,個人認為英語很有必要學好,而且英語和德語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兩者完全可以一起學。
一, 德語是不是真的不好學?
我覺得,德語比英語簡單,因為英語要記to do 和doing,這很容易搞混,而德語用復合動詞來表達.我覺得,說德語難只是一種片面的說法,這種說法大多出于那些初學者和自學者,他們才開始學就說難...我只想說,一門語言要用心去體會,不要片面,主觀地看.現在,那些德語"難"已經傳遍了各大網站....學一門語言,不是越難越好,有人認為英語比什么都簡單,其實不然,如果要考個8級,必須得下一翻硬功夫.也有人說,德語語法難,這方面德語是要比英語難些,因為德語很固定,單詞要求多,不過,你認真去背語法了嗎自己不能理解就能說語言難嗎我想提醒那些到處說德語難的人.你們有8級嗎你們是語言學家嗎那你們有什么資格說一們語言難我問問你們,你們學英語學了幾年,那當然簡單,你們是學了幾年英語才考上8級或者是根本練4級都要考幾次所以,德語并不難,稍微有點碰就是剛學的時候,語感是要時間積累的,學了一年之后你絕對就覺得,啊,其實德語只是語法都點碰,其實句子啊什么的比英語簡單多了~
也有一些說德語難的人,其實是在拐著彎夸耀自己:這么難我都能學,厲害吧!別人都說越簡單的語言學的人越多,我不知道你們拿語言來是用的還是旋的,如果是拿來顯擺的,就去跟那些學7~8門都考了級的人顯擺吧!真是心理變態,一天就說德語難,自己不好好學,學不懂就難自學看不懂就難自己上課沒認真聽課就把難字推到德語身上我并不是在批評,而是德語本來就不難,就算你覺得難,我的針對對象不是那種認真去學了學不懂的,而是那種明明學好了,故意說德語難在別人面前顯擺的.
二,怎么學好德語?
德語可分成六大板塊:詞匯,語法,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下面我將分別講講我是怎么學習這六大塊的。
一.詞匯:詞匯是語言的血液,沒有人會懷疑大詞匯量對語言學習帶來的好處和便利,這一點在我們做閱讀時感覺最為明顯。有一種說法是:要想進行簡單的對話,詞匯量的下限為1000,要想基本看懂德國一般的報紙雜志,詞匯量下限為5000。于是很多中國學生狂背詞匯,又有很多人反對干背單詞。
那么到底要不要背單詞,要背多少詞匯?我想先說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很迷戀于背單詞,他曾經把德語單詞背得象字典一樣,以至于上課時老師偶而忘詞了還得向他請教。然而他的德語水平很一般(盡管最終也過了DSH),而且只要有一段時間不去復習那些背過的單詞,單詞很快就會遺忘。
這個例子說明干背單詞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很多單詞不常用,背得再熟不用也會忘。不過話又說回來,單詞到底還是要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不能失去血液。既然單詞被遺忘是因為不常用,那么我們只需要背那些最常用的單詞就行了。另外,常用的單詞毫無疑問也是重要的單詞,所以必須得背。我估計,這些所謂的最常用單詞大約有2000—3000個。這個詞匯量記憶任務應當在初級水平----最晚在中級1之前解決。那么怎樣判斷哪些單詞是最常用單詞呢?沒有標準!你可以根據它的出現頻率高低或者用你自己的直覺去判斷,或者干脆買本常用詞匯手冊。
當然,隨著你水平的提高,這些最常用單詞數量應該是不斷擴大的。
那么,怎樣背單詞?對不同的單詞應當用不同方法記憶:
1. 出現在閱讀理解里的單詞(這些單詞通常比較難,很書面化):背時只需要混個眼熟,知道中文意思即可,不需要會讀會寫---------最主要是你在做閱讀理解時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2. 口語中的.單詞:知道意思,能準確說出,會不會寫不重要------最主要是你跟別人交流時能把它說出來。背時盡可能開口,準確的讀背。
3. 聽力中的單詞:要能反應出它的意思,最好能寫出來--------這里關鍵的是要能反應出它的意思,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錄音,反復的聽熟。
4. 寫作中的單詞:除了要能正確拼寫出來外,它的性數格要清楚,還要知道怎么用,背時最好在句子中記憶。
事實上,在上面四點中,哪些單詞屬于哪一點并不固定,你完全可以憑你的主觀判斷去決定對某個單詞采取哪種記憶方法。我上面所說的----從另一個角度講-----是為了提醒大家外語聽說讀寫中對詞匯掌握程度的要求。
關于單詞我還想說的一點是,單詞的重現對記憶很有幫助。一種不錯的方法是,你可以去買一本“分類詞匯手冊”,接著你背某一特定的分類詞匯,例如背和“健康”相關的一類詞匯。背完這一類詞匯后你盡可能的多做一些和“健康”相關的練習,比如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些和健康相關的德文文章。在閱讀這些文章時你會發
現,很多你剛背過的單詞在文章中出現了。你看的文章越多,背過的單詞重現的次數和可能性就越大,這種重現對你的詞匯記憶很有幫助。當然,你還可以在老師課堂上開始一個新的Thema前背熟相關的詞匯,因為課堂上也很可能會重現你曾經背過的詞匯,這樣又再次加深了你的印象,而且你上起課來要比別人輕松一些。
事實上詞匯量的積累不僅僅在“背”上,在你練習聽力,閱讀和寫作時,你的詞匯量也在悄悄的增加,尤其是閱讀,它對詞匯的鞏固很有幫助。
二. 語法。語法是語言的骨架。在語法的條條框框中填入適當的單詞就形成了語言。要想看懂復雜的語句,要想把話說的準,文章寫的對,就得有扎實的語一底。語法和單詞都是學好語言的基礎,兩者是在初級時最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有人持另外一種輕視語法的觀點,我說的是某些專家。他們反對背語法的條條框框,他們認為語言的表達---例如說話----應該靠語感。說話,應該是一種想說什么就能脫口而出的行為,說話時大腦里不應該先去分析這句話的語法,然后再說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說話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不是需要預先思考的邏輯思維。我們說漢語時完全靠的是語感,從來就不會預先考慮它的語法結構。學德語也應該是這樣,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話為什么要這么說,你只需要知道這句話本來就是這么說,并且不斷的把這句話說習慣,養成自然。
聽上去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我想說的是,這種觀點至少對我行不通。事實上很多人也是這樣。因為我們都不是小孩了,不能光靠模仿去學習語言,然后再形成只靠語感的語言習慣。我們已經變得復雜的大腦會影響我們對語言的單純模仿。我認為我們必須好好學語法,尤其是在開始階段。那學習語法的意義有哪些呢?首先,對于初學者,如果不去了解語法這個骨架,他們甚至學完了初級還不懂得造句,因為德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而我們的大腦一直受著已有漢語思維的左右,但是我們又不能用左右著我們的漢語語感去造德語句子。因此,我們只有先了解和掌握語法這個骨架才能明白,德語和漢語有哪些不同,德語的語序到底是怎么組織起來的。這對初學者涉入德語殿堂意義重大。其次,語法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強項,和其他學習德語的老外相比,我們簡直就是語法天才。盡管考試時語法所占的分值不多,但我們沒有理由放棄這塊容易到手的瘦肉。所以說,語法必須得好好學。
另外,在剛開始時,如果我們學了語法,我們說話,造句,寫文章就會常常去套語法,但這只是在開始階段,只要我們說多了,寫多了,熟練了,自然就有語感了,說話和寫作就會轉向語感而不是套語法了。想說的是,語法是,而且也只能是德語入門的好工具。
當然,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在語法上花很多時間,我一向很反對一味的鉆語法細節,鉆牛角尖。和背單詞一樣,語法不常用的話也會忘,因此我們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語法記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象虛擬式這些平時幾乎都用不上的語法,你沒必要天天都花時間去復習和鞏固,因為虛擬式這樣冷僻的語法甚至連德國人自己都不是很熟悉。不過它卻是考試的重點,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試前復習一下,再做些練習熟悉熟悉就好。那么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語法呢?簡單句、介詞、性格、否定。
至于語法怎么學我想不用我多說。我想說的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德語語法確實比較讓人郁悶,當你被語法弄得一頭霧水時,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學習德語的天分,你要確信,只要硬著頭皮學下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事實上,這是所有過來人都有的感受。另外,和外教相比,咱們中國老師能把語法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盡可能的在國內就把語法學好。還有,建議你用中文版的語法書,因為德文原版的語法書常常會讓你變得更糊涂。最后,有的語法書說得很細,很全,你完全不需要全部都去學去記,知道些常用的用法就行了。
三.聽力。聽力是中國人的傳統弱項,很多人在考DSH時都有會這么說:只要聽力考好,一切都不成問題!既然聽力是我們的弱項,而且在大多時候是我們是否能通過DSH的決定因素,那么,從初級開始,請把最多的時間,最旺盛時的精力獻給聽力!
三.書:
劉芳本編著的《德語情態小品詞》非常實用;
外研社出版的《德語語法表解》對于初學者關于性、數、格變化的記憶很有幫助; 外研社的《日常德語閱讀》;
外研社的《德語300小時》;
外研社的《德語初級聽力》,以后還可以配合用“中級”和“高級”;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實用德語口語》……
以上書籍我個人都比較推薦,其實德語學習類的書主要還是以外研社出版的為主就行,基本上都不錯。
德語的學習心得 5
從寒假開始學習德語以來,已經在明好學了有1個多月的德語了,從全日制德語學習到周末班德語學習,德語A1的課程已經學完,在德語A1的結課考試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用我們蔡老師的話說基礎是打好了,后期還需繼續努力。
在學習德語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學習的技巧真的特別重要。我就說說我在學習德語A1課程時的一些心得體會,借此拋磚引玉,希望在接下來的德語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更多大神的指點。
1.發音
德語課剛開始就是學習的語音部分。德語是由拼音文字構成,很多方面和英語類似,因此在初期的時候一定要準確的掌握發音,這對日后的口語和聽力是有很大好處的。
剛開始學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當一個發音練習幾篇、甚至十幾篇的時候,有些同學就會不那么認真對待了。還好,蔡老師非常重視同學們的發音,一遍又一遍的給我們糾正,挨個來進行抽查,課后也花很多時間幫助同學們糾正發音。用蔡老師的話說很多學生會因為發音不準,讓別人根本不懂你在說什么,而無法通過考試。
語音基礎不好的同學我覺得最好自己課后多花時間練習發音,可以找錄音跟讀,把自己的發音錄下來聽和原音的差別然后進行調整。
另外,口語并不僅僅是開口說,發音、說的內容、語法都很重要,如果說很多,但是都是錯的,那還不如不說;說出來的東西,就要確認是正確的'。
2.不同思維,固定搭配
德語本身和漢語差別很大,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能用我們理解漢語的思維去理解德語。有時候一個意思會有幾個對應的詞,比如中文里的“不法”“違法”“非法”,有時候能換用,有時候換用就非常奇怪,德語也是這樣。蔡老師經常會說:我們用理解中文的思維去翻譯德語句子,剛開始我們可能會幫助快速記憶單詞的意思,但到后期就會起阻礙作用,在口語寫作的時候需要多記德語的搭配,而不是簡單的拼接單詞。
在剛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就一直跟自己強調,用不同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跟著老師的節奏,跟著老師的思維,來確立自己的思維方式。現在,我已經不需要每天跟自己強調,因為這已經慢慢形成了一種習慣。
3.堅持積累
學習德語,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詞匯、語法需要記憶和靈活運用;聽力需要反復去聽,聽到完全明白為止;口語要不停地說、不停地練。每天重復的記憶單詞、閱讀、口語等,都是在為自己后期的學習做累積。
從我們上課的第一天起,蔡老師就要求我們準備一個小的便簽本,將自己每天接觸到的新單詞、新語法、新短句記下來,課后可以隨時翻出來看一看,練一練。一天一天下來,發現自己還真累積了厚厚的一本。日積月累大概是就是這樣一個效果。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我的德語學習之旅,跟著明好學德語,希望自己和同學都可以早日通過德福考試,開啟不一樣的留學旅程。
德語的學習心得 6
對于剛接觸德語的人來說,會認為德語很難,但只要能堅持學上個2-3個月,會慢慢發現德語學起來還是能讓人容易接受的。下面一些心得。
1、首先德語的語法結構十分嚴謹復雜。也和英語/中文的語法結構完全不同,中國學生接受起來有點難度,不過如果能夠辛苦點,入門以后,還是沒有問題滴.所謂難也只是相對而言。
2、德語的發音都是固定的,沒有英語那么多音標。通常英語一個字母在不同的單詞里發音不同,必須查看音標才會讀,而德語則簡單的多,德語沒有音標,學懂了德語的26個字母外加三個變元音(ü,?,?),所有的德語單詞你就可以自己讀了,德語就一個字母r的發音較難,因為是靠小舌發音,中國人大多數都不太好發這個音,但多練練,問題還是不大的。
在小語種里,德語并不算是難學的.語言,德語屬于那種進門難但之后簡單的語言,
德語一般掌握了陰陽性,動詞變位之后,就輕松許多了。德語與英語都來自羅馬語系,很多相像,相似的地方,許多單詞拼寫都完全一樣,所以學過英語的人,更有利于學習德語。 單詞我認為和英語相比還是非常容易記,因為你只要會說,就肯定能夠拼寫出來,德語是一種很有規則的語言,就像德國人的習慣,做什么事都遵循規則。
不過,不管怎么樣,學任何語言不付出一定的辛苦是學不好的,反之,只要多說,多練,讓這樣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語言這種東西,沒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簡單的“付出=回報“,加油吧!
德語的學習心得 7
第一,背熟兩千德語基礎詞匯。
語言建構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詞匯,詞匯就像建筑一座大廈所使用的磚,沒有它,再漂亮的建筑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作為一個初學者,在沒有一定數量的基礎詞匯作為基礎的時候,對于一種陌生語言的學習會感到非常的茫然。兩千單詞足以夠用來解釋說明德語的一切基本的語法現象了。多了會造成初學者太大的負擔,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少了又不夠用來進行有效的學習。這對于掌握德語至關重要。兩千單詞并不算多,但對于一個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于是,人們常采用兩種辦法:一是日積月累。每天背幾個單詞,積少成多。我很不贊成這種方法,因為第一它持續的時間太長,見效緩慢;二是時間拖得越長,越容易將以前學過的單詞遺忘,增加了背單詞的負擔。常有人堅持不懈地學了幾年的外語,回過頭來認識還不到一千個單詞的現象。二是速成。將兩千單詞作為短期攻堅的對象,每天三四百個單詞,反復循環,大運動量,大體背會之后,反復循環鞏固,直至爛熟于心,爛熟于耳。以后學習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階段的爛熟程度。
第二,熟讀語法書上的例句。
有了兩千單詞的磚石,就可以建構語言的大廈了。如果把單詞比作磚石,那么,語法就是語言的框架。一種新的語言的框架結構和我們熟悉語言的框架結構很不相同,掌握并熟練地應用這種新的框架光靠理性是不行的。我們學習德語,大多數人是想用這一語言來為我們打開一扇新世界的窗戶,就是說要用它,而不是想做德語語法學家。語言不是按照語法創建的,語法的`產生是人們為了認識和掌握語言的方便而創建的。所以,我們要把語法當作一塊敲門磚,用它來敲開德語學習的大門,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語法書上的例句是這種語言中最為典型的語言結構,有以一當十的功效。語法規則很多,很難記住。我們沒有必要為記住這些抽象的教條而傷透腦筋,熟讀語法書上的例句,不用看語法書的講解也會掌握其中的奧妙。
熟讀不是一般的讀幾遍就算,而是讀得滾瓜爛熟。熟能生巧,熟能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詞匯的搭配,固定用法,句子結構,感情色彩,修辭手段等等。學會一種語言不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慢慢琢磨中理解體會的,而是要在瞬息萬變的語境中轉瞬即逝地把握其深層含義的過程。我們能夠聽懂我們自己民族的語言,不是我們能夠重復出剛剛聽到的每一個詞句,而是記住了這些詞句所要表達的內容。又詞句的物質材料轉化成我們能夠記住的內容或者說“意思”是瞬間完成的。我們聽不懂外語不是外語詞句沒有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痕跡,而是這些痕跡不能很快地轉化成“意思”。怎么使這個轉化變成瞬間完成呢?重復。一個乒乓球運動員在不到半秒的時間要判斷出對方打過來的球的力量、旋轉、路線、長短,然后決定回球的方式,是搓,是推,是拉,是打,是削,是沖,是直線,是斜線,是擺短,是切長……每一個球都打得那么合于理性,怎么能夠做到的?練,每天重復一個動作千萬次,常年如此地練,就完成了這個奇跡。語言的學習也應如此。
第三,確立自己學習德語的目的。
學習德語的最高目標當然是讀說聽寫譯樣樣精通,但我們畢竟不是用它來吃飯的,而只是想掌握一門工具。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到樣樣精通。怎么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盲目,而要知道自己究竟想用德語做什么?如果是借此作面對面的交流,那么就將主要的精力用在口語上;如果是想通過德語來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就將主要精力用在閱讀上。目的不通,方法也就各異。
第四,保持一定的應用量。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無論想用德語做什么,都要每天保持一定數量的應用。如果基礎好,忘記是不容易的。但時間越長,拿起來應用開始時的由不順到得心應手的時間就越久。所以,如若想讓德語學習有一個順暢的進程,就每天堅持讀點東西,聽點東西,說點什么或者寫點什么。
學習德語,我最深的體會是:
一,速成比馬拉松好;
二,重復是最好的老師。
常流水式的學習最容易被一個個障礙阻擋住去路,只有集中了充足的水量才會輕而易舉地將障礙的堤壩沖開。
德語的學習心得 8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語言文學專業錄取,而真正學習德語卻是從1993年9月開始的,連我自己當時都沒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會站在講臺上給別人講授這門語言。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開始在新東方學校講授德語課,去年,我獲得了北京大學德語系文學博士學位,開始在北京大學德語工作。算起來,學習德語也已經超過了十個年頭,多少積累了一些經驗,也有不少教訓,所以,應新東方學校多語種培訓部范猛主管之約,我很高興能在這里談一談我個人學習德語的一些心得體會。
學習態度――沉下去與浮上來
在談具體的學習方法之前,我更愿意從學習德語的態度說起,雖然學習任何一樣本領和技能都需要一種態度,但我個人認為,在學習德語之前和過程中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是格外必要的。僅在新東方的課堂上,我就聽到遠不止一個學員在學習一段時間德語之后抱怨,德語實在太難了,實在太復雜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學習中會產生浮躁的情緒,這主要是由于沒有在學習態度上調整好心態所致。《目標》第四冊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的關于他學習德語的感受,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誰沒有學過德語,誰就無法想象,這種語言有多么復雜。的確,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語言中,最難學的應該是德語和阿拉伯語,但它們和博大精深的漢語比起來,其實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既然德語不是一門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會的語言,因此,我覺得在學習德語前不妨通過各種渠道對這門語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已經下定決心要學習德語的話,那么重要的一點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做好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喜歡投機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適合、也學不好德語的。而一旦開始了學習,便需要一絲不茍、勤奮嚴謹的學習態度,“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用在德語學習上極其恰當。比如,學習德語要跨過的第一道關便是記住每個學到的名詞的語法性,記住動詞現在時變位的規則并靈活運用,而后還有不規則動詞的第二分詞,還有形容詞作定語修飾名詞的詞尾變化等等,在這些階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謂“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奮,需要切切實實地下功夫;經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德語單詞,尤其是語法性不好記,或者說單詞記了又忘,我覺得這都是功夫沒有下到、浮躁的表現,因此我建議,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觀意識上耐下心來,戒驕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來形容的話,就是要做好準備“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進去,鍥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這樣,當這種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融會貫通,才能夠最終“浮上來”,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一)――細水長流與少食多餐
在這樣一種學習態度基礎上,在真正刻苦地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每個人還要選擇和應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保證學習時間足夠的情況下,我個人的經驗是,一次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而應該在每次學習之間拉開間隔,所謂“細水長流,少食多餐”。無論在北大還是在新東方學校,我都在極力地推薦一種和這種學習節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聲地朗讀德語至少一個小時。這既是我個人的學習實踐,也是我的師長們的經驗總結。我剛剛學德語的時候,我的德籍教師每天給我布置的作業中肯定有這樣一條――朗讀課文或對話20遍。時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謝這位老師當時的嚴格要求,記得剛開始這樣讀的時候,10遍下來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這是老師的要求,便咬牙堅持;后來聽了一位北大老師的講座,這位師長在德語界素以口語流利、準確而著稱,他也介紹了這種方法。依他之見,在大聲朗讀的同時,人的耳朵也在傾聽,既訓練了口語,又練習了聽力。有的同學總擔心,如果自己的發音不準,這樣練習豈不是會誤入歧途;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糾正發音,也是建立在熟練的基礎上的,而熟練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練出來的。又有的同學問,一定要把這一個小時一口氣讀下來嗎?有時沒有這么完整的學習時間。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一個小時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也是一個總和,學習者當然可以選擇化整為零的辦法,而且,在一天內的不同時段朗讀反而更有助于外語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語感的不斷加強。當然,在朗讀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借助聽力設備糾正自己的發音和語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而這種學習方法的關鍵之處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不僅朗讀,學習德語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無論背單詞,練聽力,還是讀課文,看語法,都不宜一次時間過長。既然已經做好了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只要每天的學習都感覺有收獲,感覺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都應該感到欣慰,為自己感到驕傲。
(二)――好讀書,不求甚解
自從外語作為一門專業進入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以來,各位前輩師長經過近百年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外語教學與學習體系。這其中最關鍵的一環便是語法。盡管近年來一些新的外語教學法一再試圖淡化語法的.重要性,但我個人認為,語法在中國人學德語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馬克.吐溫對德語復雜性的感嘆,其實也主要是針對德語語法的復雜。對于初學者來說,德語的語法體系的確給人以一種龐大而博雜的感覺,但無論它有多復雜,依我個人的體會,只要在頭腦中清晰地建立起來若干觀念,把各種復雜的語法規則聯系在一起,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它。而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在把握整體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練習,通過對各種詞匯實際的應用扎實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規則。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應該比較長,所以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更應當踏踏實實地去做每一個練習,去理解每一項規則。在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業余時間學習德語的同學,不要在學習中走極端――學外語專業的人當中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學外語是不能問為什么的;有的初學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放在點點滴滴的練習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種語法規則,一兩個月下來,幾乎連最復雜的語法內容都見過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語考試的所謂應試“技巧”,但到頭來卻連一句完整而簡單的德語句子都說不出,連一篇淺顯的文章的內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學外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肯定會不斷遇到各種新的尚未掌握的內容,但掌握這些內容又是建立在對先前的知識的熟練把握基礎之上的。因此,對于德語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地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是過多地糾纏于理論性的語法規則,更不要投機取巧,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應試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議初學德語的人,要做到“好讀書,不求甚解”,盡力學好基礎階段的東西。
(三)――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有人說,德語是哲學家的語言,不管這句話是否夸大,但這至少說明了一個事實――用德語寫作的文章經常思維縝密,邏輯性強,這的確與德語復雜的語法體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語基礎知識之后,閱讀德語文章是提高德語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步。關鍵在于,如何在閱讀過程中綜合運用前面所學過的所有語法和詞匯知識,又如何在這個基礎上獲取新的東西。很多學生,包括德語基礎不錯的人,在學到這個階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種望而卻步的感覺,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還沒有習慣于將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融會貫通,還沒有發現思考的樂趣。相比于聽、說的強化,閱讀的訓練、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語水平的最漫長的一個過程,但同時又是可以獲得最大收獲的一個階段。我的建議是,不要因為在閱讀一兩篇文章遇到困難的時候退縮不前,而應該知難而上,主動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時間感覺理解困難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邊,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這樣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總之,閱讀訓練在學德語的過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讀,細讀,帶著思考去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便是這個道理。
總結:以上僅是我自己學習德語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觀念上問題。事實上,每個人學外語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自己的劣勢,但無論如何,要想把德語學好,必須要下真功夫,再結合適當的方法,就會發現學習的樂趣,發現德語是以一門多么有趣的語言。
德語的學習心得 9
由于目前海外留學,尤其是小語種留學的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相應的語言教學也變得越發重要。為了能順利的申請國外大學,對語言考試和培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德語培訓表達我的一些教學體會,結合我個人在德國的培訓經歷,所見所聞,對比目前國內德語教學的優缺點探討如何借鑒國外德語培訓的經驗來完善國內德語培訓。
記得當年我在國內學完德語初級A1A2,申請了語言簽前往德國柏林國際語言學校(BSI)參加中級班的培訓。我剛去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聽說較弱,德國老師用德語解釋德語語法,讓我意識到我必須要盡快掌握德語語法相應的單詞發音,我花了一周的時間整理了所有語法表達,盡快記住,一段時間以后,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接下來,我碰到的問題就是口語問題。我發現國內學習階段過于注重語法和詞匯,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在柏林的語言班中很多課堂活動我幾乎都無法參與,因為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或者只是部分的理解,所以經常鬧笑話。這就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如何在我現有的基礎上快速提高口語和聽力的問題。我的辦法是精彩段落或者說實用口語的的背誦,加上尋找語伴。幸運的是我在柏林找到了若干想學中文的德國學生,和他們一起學習交流。大概在2-3個月密集的語伴學習中,我的口語和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對我之后參加Test-DAF考試有很大的幫助。這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如何創造語境和充分利用它。因為我們在國內,很多學生老是抱怨沒有機會說德語,畢竟除了課堂,能找到語伴的機會并不多。
結合上述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應對的辦法,但是國內的德語培訓也是有自身的特點,我們還不能拿來主義。比方說由于沒有語言環境,就讓學生喪失了很多訓練的機會,加上國內的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各不相同,老師教學能力和經驗的差異,也會導致教學效果差異很大。本著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是可以從國外培訓模式中得到借鑒的。
上課輕松的氛圍,不是排排坐的桌椅排放,想必每個學員都喜歡。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生也容易放開自己,變的主動參與互動,而這種上課的條件其實對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老師在上課前要對整堂課的內容、順序、節奏以及控制做很好的準備和估計。這需要老師一方面要有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要時刻保持教學的熱情。我在柏林的體會是,我們每天四個小時的訓練都是在較活躍的氣氛。
德語的學習心得 10
對“盡職的高興”,我自己就已有自己的見解,一直反對“愚忠”,認為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遠為緊張!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只能離目的越來越遠。因此,我無需等待一本厚達四零零多頁的書告訴并給我論證我心中早已有的定論,于是我比較感興味的就是,細節,對細節和心理活動的刻畫。因為我知道許多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遠非云云,特別是在一個極端的情形之下,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堅信自己可以或許不盲從或者屈服于權威而做出有違自己內心聲音的事情。
“——新生活?那是什么呢?——大概是完全由一個人來干的事。——這種事不存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帶著別人的印記。” 至此,我才隱隱約約地揣測,作者不睜開對個別心理細節的刻畫,就是要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個別是有差異的,如畫家、如布思貝克博士,但正是這個整體的行為才是作者關注的焦點,如果不是數量上龐大的人構成的整體不選擇自主的思考、不自發、不自知,這個荒謬的時代也無從造就!但,我們如何避免呢,作者沒有答案。
我是看了精彩的介紹才決定看這本書的。顯然我的欣賞水平沒那么高,可能是暢銷小說看多了,對于這種描寫的寫作風格不是很能投入進去。跳到豆瓣去學習大家的讀后感,如果有個作品導讀網就好了,能帶領讀者領會其中的意義。我是在上海前往北京的動車組上決定看完這本書的,但是很痛苦,因為真的看不下去。看一邊的老公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兒》,內心好生傾慕。我決定把最后一張讀完就放棄了!唉,真是無法原諒自己的無知!
但作者并沒有刻畫人物的這種掙扎,他筆下所有的人,一開端就選擇了立場,并一以貫之。有順從自己的人性(如西吉不管哥哥作為士兵是否合格,對自己的.親人是要親近和維護的,村民認為畫家小時候救了警長,警長就不應該云云對待畫家);有對大是大非有堅定見解的畫家,他選擇用畫筆表達自己對戰役、殺戮、侵略和奴役的反對;有以父親為代表的國家機器成員,對納粹政權一絲不茍地盡職。至于這些人是怎樣走到這一步,一個普通人是怎樣淪為暴政機器的一員,以“盡職”為由,助紂為孽的呢?他是怎樣走過心理歷程的,他有過掙扎嗎?這些我最看重的細節,我都沒有找到相應的刻畫。而睜開在我面前的就已經是一個兒童眼中類似哈哈鏡似的荒謬的成人間界。我覺得這些人作為個別是面目模糊的,而作為群體,唯一使我佩服的理由,可能就是作者筆下逼仄、壓抑、頑固的鄉土環境,正是這樣的鄉土氛圍養育了這樣一個群體。
“——新生活?那是什么呢?——大概是完全由一個人來干的事。——這種事不存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帶著別人的印記。” 至此,我才隱隱約約地揣測,作者不睜開對個別心理細節的刻畫,就是要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個別是有差異的,如畫家、如布思貝克博士,但正是這個整體的行為才是作者關注的焦點,如果不是數量上龐大的人構成的整體不選擇自主的思考、不自發、不自知,這個荒謬的時代也無從造就!但,我們如何避免呢,作者沒有答案。
我想西吉在海島的緊閉室讓自己墮入對往事的回憶,也正是要試圖厘清真相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故鄉的親人、鄰居、這塊鄉土上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對盡職、對人事、對是非有著這樣一種相似的固執、偏執、狹隘的理解。這些人在西吉眼里都是理解但難以認同又苦于無法掙脫的,他眼里故鄉的統統,包括海島上的人都有著浮夸、僵硬、教條的一絲不茍,并絲絕不自發。他陷在這種思考和叩問下,無法自拔,即使是離開這塊土地也無法擺脫。
【德語的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德語經典諺語08-13
康德語錄經典11-10
康德語錄經典03-18
德語自我介紹12-06
德語求職信03-02
德語求職信04-01
德語的自我介紹03-05
德語筆譯考研科目09-15
德語求職信01-05
德語求職信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