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三十年》讀后心得
四十不惑的吳曉波象其他外國媒體記者一樣寫出了自己的史詩性大作《激蕩三十年》,推薦研究中國企業管理和關注中國經濟的朋友們一讀。關于中國企業的軟肋有幾點感觸如下:
第一,市場經濟或者資本的冷血性與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情觀念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制約中國企業的發展。而偶爾有一兩個能夠沖破傳統人情觀念,嚴格執行資本的冷血性的,往往都能夠取得一點點成功。這樣的管理措施在中國就叫嚴格管理。80年代初期浙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就是早期取得成功的一個人。他的改革很簡單,就是員工生產效率與個人收入的效益掛鉤,所謂“生產上要緊,管理上要嚴”。不過,即使到今天,對于很多國有的甚至是非國有的企業而言,這一招仍然是很靈光的。制度是冷血的,這種冷血來自于資本的逐利性,如果資本缺乏了逐利性,就會被中國傳統的人情觀念所堙沒。所有的家族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都會停滯不前,阻擋他們的往往不是資本,而是對打天下的親友們的安置問題!
第二,難得的一兩個能夠沖破人情觀念的企業家,即使成功了,也只是靠著個人的鐵面,在小范圍內取得的成功。如果這個企業規模一經放大,往往面臨的是更大的失敗。中國企業的成功經驗復制難是人所共知的。1984年以承包起家的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同樣以改革分配制度、嚴格管理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頭腦發熱的馬勝利瘋狂承包了大大小小上百個紙廠。有人認為,馬勝利是缺乏戰略思考,其實不然,在當時緊缺經濟的形勢下,馬勝利即使沒有戰略思考,只要能夠成功復制他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會成功的。但是,馬勝利的成功模式是不可以復制的,一者他的石家莊造紙廠不是靠制度在運營,實質上是靠個人的強勢在運營,哪怕這種強勢以制度的形式表現出來。除非到有一天,這種制度成為一種文化,馬勝利才能復制他的模式。馬勝利失敗了,此后二十年,繼續這種失敗的比他的名氣更大,比如華源,還有正在壯大的中國化工!
千萬要記住,除非你的`制度成為文化,這種文化至少在核心員工中融入血液,否則,所謂快速擴張,只不過是給人送錢而已。我從來也不相信,只靠換了別人的牌子,就能使其他企業扭虧為盈!
第三,創新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永遠的痛!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中國企業此起彼伏,如過江之鯽,但是真正能夠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偶爾抓住一次機會的,一直堅持到今天的,幾乎用手指頭就可以計量!而要一再抓住機會,永遠抓住機會,靠的毫無疑問是類似任正非一樣的時刻處于冬天的心態,今天有的,明天就可能沒有。而以中國人樂于享受的天性,有幾個企業家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任正非和王石都已經老了,新一代的企業家呢,我還沒有看到。寫到這里,我不禁打個冷戰!
資本的冷血、社會范圍的資本主義精神、永遠沒有安全感的進取精神,恐怕日本人最符合這條件了!
【《激蕩三十年》讀后心得】相關文章:
激蕩的意思與造句07-01
童真,激蕩日記02-07
螞蟻精神的激蕩作文12-01
豪情激蕩的元旦祝福語12-27
信任還在我心中激蕩作文08-22
激蕩人心的勵志句子(精選50句)11-19
激蕩三十年的讀后感08-23
《激蕩三十年》讀書筆記10-12
激蕩三十年讀后感范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