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真誠課堂教學心得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設計思路,也給課堂教學樹立了新的課程目標。誠然新課改的到來,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形式與內容、方式與方法、要求與落實、新理念與課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課堂也走入了新的誤區。
一、動起來的課堂?
隨著“課改”這一名詞的出現,“互動”成為出鏡率最高的一個詞,很多老師為了擺脫“傳統觀念”的帽子,紛紛想盡辦法創造開放活躍的課堂氣氛,然而在擺脫傳統觀念后,一些“為動而動、形式浮躁”的課堂模式,也就熱熱鬧鬧的出場了。
可能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課堂現象:
老師拿出一幅制作精美的音像圖片資料,然后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所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小組合作交流,一會兒咱們看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多!
然后,三五個孩子圍坐在一起,高聲談論(什么內容不得而知),老師穿梭于各小組之中,時而俯身詢問,時而參與講解,教室里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每個人都在張嘴說話,可誰也聽不清在說些什么。
數分鐘后,老師闊步走上講臺,學生們默契的停止交談,老師順勢說道:“剛才同學們討論的這么激烈,一定會有很多奇思妙想,誰能把你們所提出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幾十雙小手高高舉起,室內的音量分貝值瞬間提升,你一言我一語,十幾甚至數十個問題應運而生(因為老師只要求了“量”,而對所提問題的“質”并沒有要求),于是老師又開口說道:“大家提了這么多的問題,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那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宾情g教室里又是一片熱鬧非凡……
這堂課,表面看來非常的熱鬧,也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學生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研究價值嗎?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樹立學習研究的側重點,只是一味得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勢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沒有老師的適當引導,學生的這種“討論”也只能成為一種烘托課堂氣氛的擺設。
反思一下,這節課真的“動”起來了嗎?我想這只能說是對課程理念的一種曲解,這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真正“動”的課堂不但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要有明確的中心和目標,要能夠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與品味,而并不是一味追求熱鬧的形式課。
二、課堂中角色的轉變?
“新課改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堂要求師生間角色的互換,師生間要民主、平等。”這一理念的出現就要求著教師對待學生必須要“公平、公正”,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尊、自信”,但隨著這一理念的普及,“角色轉換”的尺度似乎偏離了應有的界面。
課堂上,“太棒了”“你的這個問題真好”“你真勇敢”之類的表揚不絕于耳,這是我們由衷地贊美嗎?難道說,課程一改革,學生就全成了天才嗎?
再看學生犯錯誤時,有的老師明明很生氣,卻要面帶微笑,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哪句批評的語言過重,刺激了學生。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完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嗎?還能夠杜絕下一次錯誤的發生嗎?
上述這些行為能否真正體現新型的師生關系?我想答案一定是“不”,這并不是尊重學生,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而是一種對學生的過度放縱。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學生驕傲自大、自我膨脹,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高尚的品格。
課堂改革朝著什么方向去改?怎樣改才是最有效的?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實際的問題。新型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溝通”,因而這種“對話、溝通”應建立在真誠、和諧的基礎上,而我們就必須要以情感為紐帶,賦予學生尊重與信任、交流與分享,不能一味的去迎合潮流與形式。
【重在真誠課堂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論文:科學重在引導,學生重在動腦06-12
工作重在盡職心得體會11-18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
家教重在效果的教育心得體會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