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心得之讀書1000字(通用3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心得之讀書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心得之讀書 1
有什么能比乘一葉輕舟在浩瀚的大海上飄行更讓人心醉馳騁,渾然忘俗?那滿載思想的小舟便是書,它帶著我飄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馳向誘人的海岸、神秘的小島、未知的遠方。
書是一個奇妙的朋友,那上面一個個鉛字就像一塊塊具有魔力的磁石,吸引著我的眼睛和靈魂,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書在手,都能常忘卻世俗繁華,融入別樣的人間仙境。捧一本《唐詩三百首》,在書香之中,傾聽那自遠古而來卻清晰的聲音,心也隨著它飛躍大川深谷,可以看到唐詩在潯陽江頭琵琶女傷感的眼神中停留,在霓裳羽衣的奢華中掠過,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空徘徊,在妙絕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讀唐詩恰似與古人的一次情感對話,可以在一霎那間拋離都市的繁華,在詩句壘起的世界里尋找一種別樣的心境,靈魂的樂土。
讀書讓我遨游于歷史的長河,輕吻著文學的碧波。朝謁曹子建;哀孟姜女尋夫哭長城;慕東坡銅琵鐵板“大江東去”;慕柳永執紅牙板“曉風殘月”;讓魯迅的“吶喊”喚醒麻木的民眾;叫北島的“回答”撕去丑惡的靈魂。在書的海洋中,我盡情吸允前人留下的蜜汁,用知識的甘泉完美著我的靈魂。
讀書,體會咀嚼書的味道,每一頁都有春的繁華,秋的凄涼;每一頁都有夏的燥熱,冬的寧靜。當孤獨無聊時,讀席慕容的散文《畫在心中的彩虹》,成為我最好的伙伴;當憤懣與懷時,讀林語堂的《生命的藝術》,將讓我心平氣和;當消極遁世時,讀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則讓我悄然頓悟。在讀書中,我尋到了人類歷久不衰的足跡,激起我對生活的珍惜和力求使生活變得更充實,使我在喧囂的紅塵中,沉寂自己、解脫自己,學會微笑著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讀書足以冶情、足以中獎、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是書籍永遠是新的。閱讀動人心弦的高貴的作品,親歷偉大性靈的教化,會使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書是海,讀書是游泳;書是山,讀書是攀登;書是天,讀書是飛翔;書是生命,讀書就是走過人生。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中獎,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在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沖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讀書讓我明白了很多,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利用空余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它是一本來自實踐又能指導實踐的書,它的每一條建議都源于對具體問題的研究。而且這本書包含著第一線教師的許多具體做法,又具有高度理論指導意義,并幾乎囊括了教育教學各個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是一部教育的百科全書。
在這本書里介紹了關于差生的成因,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那是由智力低下、習慣不好、學習動力不夠等造成的,但蘇霍莫林斯基卻為我們分析了差生的成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身為老師我們會經常去別人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從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
后進生在我們的心目中,學習能力真的太差了,對我們老師的心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這些學生連學習都學不好,又何談閱讀?因此往往很多時候剝奪了他們的閱讀時間,忽略了學生內心真正的需要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那些學生需要用閱讀來提高自己,需要用閱讀來解決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難,老師也只能交給他們方法,但真正的落實,還是需要我們學生自己完成。
蘇霍姆林斯基班上有個叫費佳的學生,在算術應用題的學習上障礙很大。“這孩子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他的意識里,來不及形成關于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他的思想剛剛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面對這種情形,蘇氏專門為他編了一本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收集來的一些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費佳,也開始引發了他的思考,并且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求得答案。隨后蘇氏又為其搜集了一套專供他閱讀的'書籍,約100本,可供他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這些書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著直接的聯系。到五年級時,這個孩子已經能像別的孩子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應用題。后來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如歷史、文學,還遇到過困難,但每一次困難他都是靠閱讀來克服的。蘇氏告誡每位老師必須謹記:“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老師的我們,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這些東西,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對于我來說是新的收獲。
其實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盡量地把這些學生考慮在內,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好,有一種自己的閱讀時間,通過閱讀來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總之,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么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游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贊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里擊起快樂的回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條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是貫穿于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并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系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心得之讀書 2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上大學的時候哲學老師給我們推薦過,那時候也只是因為肖川這個人在我們的課堂上被提及,老師順便給我們介紹了一下他的著作,一直都是這樣覺得,雖一直想著什么時候有時間拜讀一下,可為這本書一直找不出時間,但當這本書放在自己的桌上被讀完的時候,便覺得相見恨晚,所幸,我還是有幸拜讀這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讓作為老師的我少了些許遺憾。
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是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書上是直接給我答案嗎?或者,通過自己的'概括能找出答案嗎?顯然不是!本書分為七章,依次為:理想的教育、受過教育的人、教師與知識分子、師生之間、讀書 作文 修身、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每一章節的文章不多,多為一些大師的作品,但是每一篇大師的作品后面都有肖川教授的經典品悟,這就是精華,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的答案。
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在教學中要有真情。“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真情是教師專業成長中博愛的體現,也是高品質教育必然的最高要求。肖川教授獨具匠心地引領我們重新面對教育中的愛。龍應臺女士在《孩子,你漫漫來》中就愿意坐在石階上為一個年僅5歲的小男孩——王愛蓮等上一輩子,愿讓他用笨拙的雙手從從容容地結扎好一個完整的蝴蝶結后,給他獲取成功的希望與驚喜,讓他從未得到蔚藉的心靈得以滿足。請你多給孩子點兒時間和耐心,學會等待和寬容后定能感動他們。相信你的孩子也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好老師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從而感悟到成功的喜悅并不斷地努力向上。這就是智慧型教師享受教育的快樂,這就是師生之間博大無私真愛的魅力所在,缺少了這些,我們的教育依舊是事倍功半徒勞的苦差事。智慧的形成雖然是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的過程,但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教育的追求還必須充滿真情,必須充滿仁愛之心,沒有真情,沒有對教育的執著追求,那就只能是一種敷衍和應付了。有了愛,今日的教育就會有金燦燦的陽光,有了愛,孩子們的明天就會變得更美好,有了愛,孩子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充實。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心得之讀書 3
最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成功教師應善于引領學生。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游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于課堂提問。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教師要能“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找出因果聯系正好在那里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覺察的那些交接點,因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問。而疑問則能夠激發求知的愿望。”
課堂提問便是一種引領,課堂中提問的意義是要激發求知欲,提問點應該恰當到位,應該是鋪墊學生獲取知識的臺階,好的提問就像節奏明快的韻律操,流暢優美。想想自己的課堂上真正有效的問題有多少呢?想來覺得如芒在背!
關于學生注意力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后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于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學中體會到,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于教師的引領與調控,教師要抓牢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才能確保高效課堂。
教師心得之讀書 4
認真拜讀了由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撕基撰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感到本書中提到的問題多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它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確實際事例及精辟的理論分析加以解惑,讓人心曠神怡。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每個老師多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能做到這一點應當是一件引以為榮的事。如果在學校里沒有一種學科教師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里這種對學習和知識無動于衷,沒有為自己找到任何感興趣的事情的學生就越多,那么,教師們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就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的心里。
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后,考不及格,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當我讀到這里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在我教育的學生中也有一個非常類似的學生。他對于老師的教育與批評和同學的幫助多無動于衷,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學習成績落后,上課不認真聽講,影響同學學習,甚止要欺負同學和老師頂嘴。心理極不健康。針對這個學生的情況,我按照書上的提示,我先尋找他對那件事感興趣,因為他不可能對任何事多不感興趣的。
通過觀察及與父母了解發現他喜歡唱流行歌曲,于是我就安排了唱歌接龍比賽,但是由于他平時要欺負同學,同學們不愿意和他合作,這可急壞了他,他求著我給予安排,我就借這個機會給予了批評與
教育,他是滿口答應認真上課,不欺負同學。在教育中我也不急于安排,而是根據這個同學愛唱流行歌曲的優勢安排了一個關于數量的比賽,果然不出意料他詼諧的動作,較多的數量贏得了同學的掌聲,大家多爭著和他一組。通過這個活動把他從智力的惰性狀態中挽救出來,使他在某件事、某種活動中把自己的知識顯示出來,表現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觸動他在集體中的人與人的'關系。體驗到聽從教師的教育及與同學和睦相處的成功與喜悅。
這個事例是我在看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后,根據自己實際的教育問題,依靠他的理論分析進行的由理論到時間的嘗試,效果很好,對我的教育促進很大。同時也感到我們不光要看這本書,有些好的方法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實踐,好的建議可以去做如:建議教師寫教學日記。我從教12年,我從來多不寫教學日記,也感覺到損失了多少珍貴的財富呀,我決心從本學期開始撰寫我的教育日記。
教師心得之讀書 5
作為一名年輕新教師,在工作之余,我也讀了很多書籍,不斷豐富與充實自我。最近我在讀的《做不抱怨的教師》令我收獲頗多。這本書讓我的心靈仿佛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境。的確,愉悅歡樂的心境對工作和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郁郁寡歡。你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為他們沒有好的心境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沒有好心境,如何將歡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呢?
高爾基以往說過:工作如果是歡樂的,那么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境,用一種進取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不抱怨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當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夢想,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于發現挖掘。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么讓你一敗涂地全軍覆沒,要么讓你一鼓作氣地扶搖直上。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個中關鍵在于不抱怨壓力,而是找出壓力,利用壓力,以更加從容的姿態進取應對自己的人生,進而追求人生更高層次的發展。
我覺得,我們應當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時時注意堅持歡樂的心境,做一個陽光教師,不抱怨的教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與其抱怨,不如埋頭苦干。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讓我們以書中的事例為借鑒;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為行為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為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望望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完美,活著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從今以后,努力做個不抱怨的教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教師心得之讀書 6
教育年會上,讀到教科室推薦的書目,竊喜,那些書,我曾涉獵,都是些與教育相關的書籍,很不錯的。但作為教師,閱讀的面不能僅限于此,應立足教育,而又不囿于教育。總之,在閱讀,且思考,總會讓自己強大些。
說來羞慚,整個假期,閱讀時間,少而又少,幾乎沒有完整地讀完一本書,僅是如廁或臨睡前讀了幾頁,以及在咖啡館等候的間隙里,匆匆讀了幾行字,而這些都是積習,并非迎合“學校意愿”完成假期作業。
年前回衡,便直奔文海,挑了幾本書,都是心儀已久的:劉瑜《民主的細節》、龍應臺《野火集》、周國平《我思故我在》、還有一本記不起作者名姓的《新女書》。之前在定王臺預定的胡蘭成《山河歲月》、趙越勝《燃燈者》、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也一并帶回老家了,打算靜心讀完,但習俗的力量過于強大,我再次向年節的陋習繳械,忍痛割愛。走馬觀花地閱讀,很難有深的見地,時至今日,催交心得,于我而言,本非巧婦,這粒米之炊,實難完成。就揀印象深的談一二則。
胡蘭成的《山河歲月》,胡蘭成的文字清嘉嫵媚,意透詞拙,戛戛獨造。《山河歲月》寫世上的人世亦如漁樵閑話,舉重若輕,我愛不釋卷:“從來民間起兵,開頭多難免有巫魘,但這次武昌起義則很簡潔,好像風日晴妍,波浪里涌出一朵白蓮花。”“草木不驚,已都是春天,辛亥革命亦城郭山川無恙,就已經是民國世界,歲月都堂堂了。”“中藥有藥香,不像西藥的難吃,中藥的顏色亦好看,這便使病人亦有了好性情,覺得這世界到底是美的,生之意志因之不曾失墜”……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發膚體貌可見一斑,頓悟成趣,百味回甘。
趙越勝的《燃燈者》,語言干凈、極富知性:“燃燈者,在佛家是指片語可開悟人的覺者。販夫走卒、因車賣漿者皆可為燃燈者。輔成先生,不用說就是這樣的`燃燈者,而且是燃巨燭之人。”作者與老師情深,其交往枝葉,令人欣羨。讀書人應如先生,“以超越的純思貢獻學術,又以入世的關注體察民生。”當代的士林,已不是先生那代人在青燈獨守、古卷常翻中凝練出的沉靜深邃。先生告誡我們要珍視思想的尊嚴,只因“思想的尊嚴滋生自足,從來不需權勢者恩準。”先生說“現在中國的問題是大人物只關心自己的小事情,而小人物的大事情卻沒人管。”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但天總是要明的,“既然無能挽狂瀾于既倒,只能寄希望于中華文化生命堅韌頑強,破土重生”。
教師心得之讀書 7
康巴什第三小學:楊燕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愿,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在等待上班的那段時間里,我在書店里找到了這本書,提前感受到了做教師的快樂。
這本書提到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著精神"行走"。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于教師對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教師的職業幸福也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教師最大的快樂源于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還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
很高興能在上班前簡單讀了一下這本書,既讓我提前感受了教師職業的快樂,也能為我在今后的從教生涯中追尋幸福把握方向、引領導航。
教師心得之讀書 8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班主任與每次活動》是我讀到的第一本班主任如何開展各種各樣活動的專業書籍。細細地讀著,慢慢地記著,用心地比對著,不斷地思考著,慢慢地感受到激情與夢想同飛翔,感受到這本書中讓人回味綿長的那些東西。
八個專題教育活動細細品來,我就在想:這樣整體性的安排有何用意?為什么要安排這樣八個專題而不是其它的專題呢?我還會在核心問題處注目思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該怎樣做呢,我會做的合適、做的科學、做的更有效果嗎?每個案例故事細細品來立馬就可以就感受到案例的典型、立體和多樣,馬上就引發了我這個一線班主任豐富的思考;以案例故事為對象,“對話班主任”“對話專家”和“綜合評析”,既有一線班主任的實踐智慧,又有專家學者的理性分析,最后通過“綜合評析”,回放、深入和超越案例,既評析了案例的成功之處,又指出可以改進之處,既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又能在實際教育中加以借鑒。
而“相關資源”和“拓展案例”讓我們感受到編者的用心良苦:在有限的篇幅內,盡可能讓我們的認識能夠更加全面、更加立體,讓我們的感受更加豐富,同時還能通過相關資源感受到班級活動的基本策略、流程,使我們以后的工作更有依據,更充滿理性。專題最后的學員作業一一思考下來,覺得盡管自己已經有著十六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了,但是這些問題也未必能完成的比較到位。這一欄目的設置讓我們每個專題學下來以后都能反思一下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活動。于是一邊思考,一邊遺憾:為什么自己沒能夠親身參加這次培訓活動,若能親自參加,
和學員們一起,和專家們一起熱烈討論,思維碰撞,這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啊。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好書,好書是值得品味的。這本書這是這樣,對于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正當時。現在,命運把我安排在了教育崗位上,做了一名小學教師,我就要做一名快樂的教師,一名進步的教師,一名孩子喜歡的教師。
教師心得之讀書 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尤其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多讀書顯得尤其重要。
工作之余,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之的《陶行之教育名著》、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收獲很大。
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
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閑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熱愛于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于其中,并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4條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感觸頗深,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本身原有素質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素質教育強調基礎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養。
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對于我從事的小學教學,使學生形成扎實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小英語教學中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其含義有兩點:
一是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改變應試教育那種片面、單一的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
二是強調加強基礎的教學,并不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單詞,而是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語言。
總之,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終充滿激情。
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恒,相信它會為我帶來豐盈的人生!
教師心得之讀書 10
現在來想想看,書柜里的書中,你認為哪一本是你最喜歡的書呢?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肯定的對你說這本《魯賓遜漂流記》。
雖然這本書很普通,但它總是會激起讀者的一番熱情,而且有一股讓人想繼續讀下去的好奇。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出生于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人__“魯濱遜”。從小,他就有漫游四海的雄心。一天,他覺得自己是該出去闖了,于是便悄悄地離開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冒險生涯。在經過一些奔波后,他開始有點想家,于是在1686年,魯濱遜離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海島,帶著一個名叫星期五的仆人回到了早已闊別35年的家鄉。到家后,他發現父母早已逝世,只剩下兩個妹妹和兩個侄子。他在家又沒待多久,又來到巴西的種植園,到那他才發現,原來還有一些忠實的朋友一直為他保管著錢財。后來,他又到英國成了家,有了三個孩子。幾年后,他的妻子逝世,傷心之余,他心中又燃起了冒險的雄心,便又一次航海經商。魯濱遜在路經曾住過的荒島時,發現島上的人很興旺,一片繁榮景象。他滿意地離開了小島,繼續著冒險的.征程。
讀了這部作品,我感想頗多。“魯濱遜”這個形象是上升時期生機勃勃的資產階級的典型,體現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和他們的階級本質。他具有頑強奮斗的意志力,在困難面前不悲觀和絕望,也不對生活抱怨任何實際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去戰勝困難,用行動去實現目標。他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資產者,還是一個敢于追求理想的殖民者。
這,就是這部作品給我的感受。看來認真地讀一本書,它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我們一定要讀好每一本書,領會書中的韻意。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為了豐富課外知識,于是,我制定了以下幾點計劃:
一、選書。這是關鍵的第一步,要看一些思想健康的、內容積極向上的書,比如《愛的教育》、《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
二、閱讀時間。每天要堅持讀書至少半個小時,是一邊讀書,一邊把重點和好詞好句用鉛筆畫下來,以備查找。
三、積累:閱讀當天要寫讀書筆記或者讀后感,因為這樣可以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同時對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大有幫助。
四、遇到不懂的詞語和句子要反復的閱讀,直到理解了、消化了為止,實在弄不明白可以上網查資料或是向別人請教。
五、看完書后要及時送還給同學、老師、圖書館、書店,不能占為己有,還要做到不弄臟、不撕頁,文明閱讀。
教師心得之讀書 1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讀這本書中總結出幾個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給教師的建議》中就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二、關心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三、賞識學生
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也使學生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教師心得之讀書 12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輕松游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形成了二十七萬余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面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建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松的和諧環境,調節形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疑獲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鑒王國維先生對于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小、高下之分,并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可以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于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可以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愿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并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范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
教師心得之讀書 13
當了老師才知道所謂的輕松,所謂的假期只是別人看起來的輕松與悠閑,平時工作很緊湊,上完課就沒事兒都是假象,除了上課最多的就是管理學生。每個老師可能都會反問自己:我們的時間從哪里來?就像克拉斯諾達爾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師在給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封信中說過:沒有時間啊!這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它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會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這節公開課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打算寫課堂記錄的也被這節課深深吸引,忘記做記錄。一位教師問這位歷史老師:“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您的每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總的來說,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節課我的直接準備或者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每節課都用終生來準備,我們應該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我們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科領域里,使教科書中包含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自己的學科知識海洋中,所教給學生的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看那些優秀教師,無一例外是愛好閱讀者,而他們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提高個人魅力。時間每過去一年,教科書這滴水在教師知識的海洋中會變得越來越小。這不僅在于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更是教師將數量轉化成質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能夠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教師在講課時思路主要不是在課本知識本身,而是放在學生身上:每個學生怎樣學習,某些學生在感知,思維,識記等方面遇到哪些障礙。老師不再僅僅是教書,更能在講課過程中給學生以智力上的訓練。
我們進行勞動與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
教師心得之讀書 14
利用一段時間閱讀了這本書之后感觸頗多,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感觸:
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 。
教師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來講,怎么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二、要關愛學生 ,首先要關心學生的思想。
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其次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致地輔導。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盡力去改變自己教學中這種狀況。
三、做一個善于反思的教師。
真正的學習需要借助有效的表達和傾聽,要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不斷的學會和別人充分交流,并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能從錯誤中學習。我認為,其實,并不是我們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只要我們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就是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
四、做一個有情趣的教師。
工作后覺得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主要因為自己沒有什么業余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干,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在工作之余要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人生是多么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愿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愿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以上是閱讀后的一些簡單想法,希望通過實踐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收獲。
教師心得之讀書 15
作為教師,要想永遠勝任,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書。看了目錄,感覺頗具誘惑力:
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師(成功的教師必須了解和實踐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質);
B、第一特質:積極期望(高效能教師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
C、第二特質:課堂管理(高效能教師是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
D、第三特質:掌握課堂(高效能教師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E、全新的理解:從高效能教師成長為教師領袖(孜孜不倦地學習成長的教師最終會成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雖不是什么成功教師,但是我也想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因為我也想具備高效能教師的特質: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做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讀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我更明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課堂上,要的是老師的`盡心盡智而不是大聲叫嚷、發號施令,更不要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開學第一天,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學生們希望明確自己現在學的是什么,將要學什么。在這點上,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的驚喜混亂。所以開學第一課我們不必忙著講新課,而是應該細細地與學生們熟悉本學期的教材,讓學生們都知道,這一學期,我們要學些什么。接下來的一到兩周里我們應教導學生們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比我們教師更向往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
對于我們教師,營造高效能的課堂首先要認真備課,尤其是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課堂無從談起,教師備好課就傳遞給期待學生成功的信息,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必備信念。其次,要認真設計好課堂教學,諸如講解、闡發、提問、演練之類的教學活動等,都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做到難易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盡管中美國情有別,教學有異,但教育的基本原則不變教書育人。因此,我們從書中借鑒精華,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實現高校課堂,則是益生益師之事,何樂而不為?
教師心得之讀書 16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是我拜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復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為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為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復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著。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為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為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什么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閱讀此書也發現自己有以下幾方面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件事學生都有他人心里的“認為”,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丑”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一方面是“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奇思妙想。作為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并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讓自己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教師心得之讀書 17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教師心得之讀書 18
這周讀書俱樂部活動正式開始,同事幫我領回了吳非的名著《不跪著教師》。閑暇時摸過書,一下被里面精彩、真實、鮮活的教育故事吸引了。
書的第一輯開始部分,作者講了一個蘇霍姆林斯基與一個孩子的故事,大意是校園的花房里開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吸引了很多孩子和老師每天都去觀賞。有一天早晨,他看到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花,從容的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呵斥孩子,他彎下腰,親切的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打算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的說:“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訴她學校有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奶奶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領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讀完之后,心里有說不出的震撼和感動。教育家的一顆慈愛之心像一屢春風拂面而來,在這乍暖還寒時節,又如地海深處的股股暖流洋溢心間,叮叮咚咚,奏響了一支嘹亮、溫馨的愛之歌。
這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用一顆“偉大”的心去呵護孩子一顆“小小”的愛心,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大教育。不禁為智慧者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拍案叫好。
愛孩子就要放下道德評判的“屠刀”。你能容忍一個私自采摘鮮花、神態自如的孩子走出花房嗎?如果你不是老師,或許可以做到。但你是一位老師,你得擺出老師的尊嚴,實施你教育的特權,顯示你育人的本領,于是在那大行其道的教育孩子不要亂攀亂折,要做一個愛護花草,遵守規則的`好孩子,甚至于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孩子處罰一番。傳統的道德綁架扼殺了孩子懵懵懂懂的那顆純真的心,可怕的“道德”教育啊,舉起大旗的剎那,其實你就已經失敗了。
愛孩子就要對孩子的善舉給予充分的肯定。光說不做假把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做說話的矮子,行動的巨人。蘇霍姆斯基做到了,表揚孩子不僅僅是口頭,他用兩朵花對孩子的善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是怎樣的認可和激勵啊,或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會留下終身難以磨滅的印象。
愛孩子就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雖小,但他們每做一件事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在事情沒弄明白之前不要武斷的下結論。俯下身子,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教師心得之讀書 19
一、注意教師角色的退隱性。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教學的主人、主角、主演,甚至課堂的霸主。課改后,新課程主張還學生學習的主人角色定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中自主參與、主動實踐、大膽探索和勇于創新。于是,教師要從主角、主演主動讓位,從臺前退隱下來,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激勵者。
二、注意學生角色的主動性。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只有把學習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主動發展的前提,面對如此重大的更新,我們需要做什么呢?關注學生,放飛希望。我們要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創新,打破原來的條條框框,走上務實之路。讓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自主參與、主動實踐、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同時要從各學校的實踐出發,實事求是、講究實效,直至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人。
三、 注意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新課程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把課程教育目標由“雙基”目標擴充為“三維”目標,所以我們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在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同時,要重視教育的終極目標——成人,我們要知道:知識與智能只是我們培養成人的工具。
四、注意教學過程的生成性。
試想,教師同樣的講課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現差異?因為知識是學生自己主動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他體驗、領悟、理解。然而教師不是萬能的,但也不是無能的,教師的作用就是設計好能引起學生積極活動的情境。
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創新性。
原來的.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就是靠一張嘴、一只粉筆和一本書,新課程強調教學手段的創新性,要運用信息技術、電視、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用具,使課堂更生動。運用符號、圖像、聲音、場景等多維的、動態的、交互性的學習狀態,讓語文課堂容量增大,更可觀可感。
六、注意教學資源的拓展性。
課程改革讓我們確立了全新的課程意識,由課程意識推衍,語文教師不再簡單的“奉教材為圣經”,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廣博的課程資源進入到我們的教學視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作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知識方面的前瞻性。
教師心得之讀書 20
跟這本書相識是因為,當“綜合性學習”這個話題走進語文課本后,我感到了教學工作無從下手,以自己淺薄的專業知識有些力不從心,在教五年級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前,我在逛一個小書店時買下了兩本書,——《漢字的故事》和《漢字王國》。
《漢字王國》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 作者是瑞典人 林西莉。本書的副標題是——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
一個外國人講中國的漢字,能講出什么?我既好奇也質疑。看完后我卻不得不說,她看待中國的文化漢字有自己獨特的是視角,既充滿了想象力,又進行了刨根問底地調查,這本書就像從別處借了一雙眼睛給我,讓我重新認識中國的漢字,解讀漢字里的故事。
今天,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老師:
一、這本書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本專業性很強的“工具書”。實用價值高,充滿了學術氣息。
二、這本書對于文藝青年來說,是一本清新淡雅的 “閑適書”。它不一定非得嚴謹地從頭讀起。隨便打開到哪一頁,都能迅速地讀進去,并不知不覺地被吸引著。輕松優美的散文筆法,闡釋著漢字的魅力。我們來看看它對與《竹》的描述。
三、這本書對父母來說,是一本親子共讀的“趣味書”。它輕松自如而又優美動聽的`講述著漢字的故事,彌漫著趣味性。幾百幅珍貴的圖畫和照片,充滿對漢字起源的童真般的探索,非常適合成人給孩子講解。我看到過一位書友寫在博客里的一段話:“我這本書,其實是我半年前購買的,只是買回后,就被同事借走至今不肯還給我,我懷疑同事拿去,是給她女兒當識字和講故事的教材去了。”
四、這是一本連小學高年級學生也能獨立閱讀的 “故事書”。圖片、照片、故事,真是一筆一故事,一畫一世界啊。
這本書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獲得了瑞典最高文學獎;媒體評價它令全世界華人汗顏;連中國原外交部長錢其琛也多次在外交場合提到這本書。
非常感謝老師們不止花兩分鐘來聽我絮絮叨叨,啰啰嗦嗦,也要感謝洪主任,為了完成這兩分鐘的任務,我花了兩天時間,在家里重溫了我許多久違的好書,而且邊瀏覽邊整理,把翻得雜亂無章的書柜整理得井井有條,把丟得亂七八糟的書房做了一次大掃除,女兒說:媽媽,今天你做了一個賢惠的女人!謝謝大家!
教師心得之讀書 21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里,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里,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想學的課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里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癥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涂,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通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么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群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通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教師心得之讀書 22
沒有什么東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這種情感就是父愛和母愛,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父母的愛如火焰照耀并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父母之愛如此之偉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經常發現很多孩子對父母之愛往往不以為然,甚至常常產生逆反心理,對父母抱以“敵視”態度,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沒有能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悟到他們的愛,沒能同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溝通。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呢?這無疑是讓很多為父母者頭痛的話題。孩子淘氣不聽話,不愛學習,不懂禮貌,性格害羞,愛撒謊,屢教不改······如此種種,讓父母難于應付,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般無奈之下,無名火起就對孩子動輒以打罵,或者變相的體罰,經過這樣一翻“教育”,自以為孩子能悔過自新,卻成想適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對你陰奉陽違,以至造成大錯,
這樣的父母這“愛”無疑是失敗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確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呢?本書所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一點。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應該做到的有以下幾點之一:一、要放下權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利。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適當時放棄那雙充滿“愛”的手,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三、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知道單純的“言傳”往往很難讓子女發自內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四、要能疏導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積
極耐心地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五、教會孩子溝通的本領,讓孩子主動說話并能正確的表達。這其中,教會孩子自信是最為關鍵也是首要的一步。六、常識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棒”,賞識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發孩子潛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七、掌握批語和懲罰的方法,批語和懲罰雖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充分體會你的`愛,這是家庭教育最為根本的一點。
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明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教師心得之讀書 23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對于我們教師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書中作者把理論分析與實際事例相結合,用通順流暢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做,如何做好教師。我來談談讀本書第六章“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的一點感想。
每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后進生”,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一個班級的學生們,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的能力,家庭環境各不相同,使得班里都會存在少數的后進生,所以如何對待“后進生”的工作作者在書中給了很好的詮釋。在這里我結合作者的做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幾點總結 :
一、對“后進生”付出更多的感情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差,就對他們不理不管,使得這些孩子不知不覺的成為班里的特殊人,從而,要讓他們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境下成長,對這些孩子要更多的付出一份感情,給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愛,要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從而提高他們的上進心,在人生的軌道上正確的發展行駛。
二、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他們,我們要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刺激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們可以專門給他們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思想準備,這個過程會很漫長很艱辛,不要想著能一下讓文中“費加”這樣的孩子能背誦一篇文章,解決一道難題,我們要下功夫去幫助他們,在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要對后進生以贊許為主,抓住他們的閃光點,他們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三、讓“后進生”多讀書多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專門指出,“對后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我們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要學會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讀書,幫助他們尋找適合他們的閱讀書目,讓他們多讀書,讓他們多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大腦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教育轉化”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以更飽暖的感情去對待他們;更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讓他們多閱讀,多思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從而讓”后進生”不再后進,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明天。
教師心得之讀書 24
小時候,手捧連環畫、小人書的日子,實在是難得,幾乎可以算是一種奢侈。于是,在屈指可數的有書相伴的日子里,讀得是那樣津津有味、廢寢忘食;而在沒有書相伴的日子里,便一遍一遍地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連環畫、小人書……
伴著這樣的憧憬,我走進了師范,走進了圖書館,走進了書的海洋---穿過后花園,穿過行政樓,走進頂樓的圖書館與書相伴,是我記憶里最感幸福的事。
現在回想起來,師范的三年,算是我讀書人生的真正起點!從那時起,開始接觸名著,開始閱讀中外小說。懵懵懂懂地讀《紅樓夢》,興致勃勃地聽潘禾櫻老師的講座,喜、怒、哀、樂,無一不被書中的情節所感染;一遍一遍地讀《老人與海》,一次一次地被震撼,于震撼中牢牢地記住了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可以被打倒。”每每翻開冰心的《談生命》,反復念叨著這樣幾句話:“生命是一條小溪,他的使命是奔向大海,旅途中有歡樂也有挫折……”于是再次抬頭看天空時,一切陰霾都已經在不經意間散去。
書,伴我走過一天又一天,一季又一季。心情愉悅時讀,失意沮喪時讀,成功時讀,失敗時讀……讀《三個火槍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平凡的世界》、《圍城》,讀瓊瑤、張愛玲,讀顧城、舒婷……
師范三年,置身于書的海洋,融入進書的天地,因為有書相伴,倍感幸福!
走上講臺,是在一所小小的完小,沒有圖書館,遠離了書店,生活似乎回歸到小時候,于是,日子里再一次充盈著對書的`憧憬。自考,給了我靜下心來再一次“啃”專業書的機會,《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小學班主任》……工作之余,一次次地手捧,一遍遍地“咀嚼”,迎來的是一次次順利地通過考試。
又是三年,投身于“啃”書,醉心于實踐,因為有書相伴,平凡中不乏精彩!
不知不覺,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有書相伴的“教育旅途”中,更多同行、名家的書籍,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本本語言平實、質樸的書籍,字里行間閃爍著的是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與理性的光芒,散發著的是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每一次閱讀,總能帶給我許多的啟迪,總能促使我多一份思考,總能激起我內心的波瀾!而我,更慶幸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光,這樣的心情。
教師心得之讀書 25
自從學校開展讀書活動以來,讀了《教學規范》和《關于體育與健身教學和提高課堂效益的若干建議》兩本書。在《教學規范》中,備課是從目標的確定,重點的把握,難點的突破,活動的設計四個角度進行歸納提煉認識,而在《關于體育與健身教學和提高課堂效益的若干建議》中,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整合信息技術都是體育備課的范圍和內容。
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教學綱,了解教學內容和程序,掌握教材的知識技術體系,要研究教材性質特點和技術結構,找出其內在的聯系,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此外,體育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以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
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弄清課堂的結構,安排好教材的順序,其次襖合理分配好教學時間,第三要靈活選用多用教學方法,第四要根據課堂的類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用動負荷,讓它符合學生的身理以及心理發展。
體育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在課前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將其作為自己備課的基礎,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調查了解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對體育的認識程度,其次要了解學生的體育基礎和健康情況,最后還是要檢查教學場地和教學器材。
教師上課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術,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動,寫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手段,教學過程,練習次數,保護與助,時間分配等,礁格式要清晰,一目了然。
為了提高備課質量,教師必須對備課效果進行思。通過對饋情況進行分析,發揚其成功之處,改善其不足,能有效的提高教師備課能力,饋的手段有:課后進行分析小結,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或者其他方法都可以。當然除了備課以外,上課也是真正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課后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環節,從《關于規范體育與健身教學和提高課堂效益的若干建議》中,可以知道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可以讓自己更完善。如果我們遵從規范的要求進行教學工作,不但能夠有效的進行教育教學,而且能更好的促進學科的教研、教改工作,從自身角度而言一定也會取得更的收獲。只有我們能駕御課堂,落實課堂的各個環節才會有課堂的效率,才會有高的教學質量。
教師心得之讀書 26
本學期,我認真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收獲很大。現在,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斷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發展。
在《心理學》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例如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要培養學習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讓知識活起來。同時也是在培養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所以,老師不僅要告訴他們閱讀的重要性,更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一篇課文,做一道數學題就是一道題,換一種問法就不會了,學習很機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問題,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并在閱讀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做一個人云亦云的人。
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系著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干什么,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感謝讀書,讓我的教學充滿了生機;感謝讀書,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知識的份量;感謝讀書,讓我能夠用智慧的大腦去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博愛的心靈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感謝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聰明,讓我的工作干得更加出色輕松。
教師心得之讀書 27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獲,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后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獲……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只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著經典,蘊含著永遠。每天,每周,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獲。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心得之讀書 28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并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多么簡單多么樸素的道理,為什么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么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么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么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于“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師生關系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么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教師心得之讀書 29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彭興順的《做卓越的教師》,深有感觸,也給自己的成長指明了方向。
很長時間自己也曾思考著教會學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度想著如何教會學生做人,沒想到彭老師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考慮,真正體現了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必須有卓越的教師!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升華。
一直以來自己也很想讓自己變得優秀,自己也沒有優秀的經歷,讀完書之后,略有感觸,首先,要愛自己的職業,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干,只有好的心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才能在自己教師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大的成功。把教師作為我們終身發展的事業,才能做好它。其次,作為教師,要有豐富的教育實踐。一是多看,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多觀察、多了解、多關注、多熟悉。二是多想,在實踐中多思考、多探究、多鑒別,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論。三是要多做,體驗多種教育教學經歷。更要長期堅持下去,多積累,,不斷豐富自己。再次,一位教師成長,除了要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外,還得注意科學、合理的工作方式。其中讀書、反思、研究和寫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博覽全書,以書為友,讀書要善于選擇,首選讀物是教科書,閱讀其他科目的教科書,閱讀一些優秀的教育刊物,閱讀一些教育經典名著;讀書要善于積累,對所讀的東西加以梳理和提升,轉化成專業發展的一中新力量;讀書要學以致用,將所讀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才更有效。只有熱愛讀書的教書,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最后,還要進行反思,從教育實驗中反思,從教育行為中反思,從教育現象中反思,要寫好第二教案,寫好教學札記,聽取同行或專家的評價,與別人作比較,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只要我們保持對教育的激情,在其中享受快樂,體驗教育的幸福,當然,我們不可能讀了一本書,就能讓自己成為優秀,我們只要做最好得自己,自己感到幸福,就是最好的了。
教師心得之讀書 30
《教師的智慧》,這本書已經不知道被我看了幾遍了,可是就死被書中的一個個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書的作者焦曉駿,中國教育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員,江蘇省教育學新教育研究常務理事,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副校長。曾任中小學英語教研員,多年來專注于英語教學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獲“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高中英語教學能手”等稱號。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師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語寫作課》、《網絡,讓我歡喜讓我憂》等著作。看著書上一張小照片和這小段簡介,心中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因為書中的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卻在他的筆下引出一個個不平凡道理,更彰顯著他為人師的智慧。
書中圍繞諸如“公開課與日常課”、“師生沖突怎么辦”、“優質課到底誰說了算”等一個個教育場景對教師行為、表現、主張、反思與感悟進行忠實記錄,可是在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是教師智慧的閃現和脈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鮮,做菜燒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不是什么難事,關鍵是怎樣做出美味來,那真的是一門技術和藝術呢。從中也讓我深刻體到身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是個理智、明智、博愛的'人。因為當我們懷著快樂博愛的心做出來的飯菜,里面充滿了愛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這樣做:
做一個理智的教師。我是個情緒化比較嚴重的人,總是率性而為,而總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不僅要情感充沛,而且應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動中,情緒的躁動、難言的苦惱是難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導。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讀書,多為孩子,同事、家人服務,多思考一下所面對的問題多角度多方法的設計解決預案,解決問題以理服人,才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靈。
做一個明智的教師。《教師的智慧》這書的主旨就是要教師做個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師是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調適者。因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采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系、解決沖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行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豐富提高自己。
教師心得之讀書 31
今日看了《你很特別》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特別呢?特別的定義是怎樣樣的呢?我特別嗎?班上的孩子,他們誰是特別的呢?聰明漂亮的叫特別,還是聰明有才的叫特別?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斷的在尋找這個所謂的“特別”。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小天使,我能對誰有“特別”嗎?當我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應對班中的三十幾位孩子時,她(他)們在我面前都是那么特別的、獨一無二的、是我要用愛心呵護的。
如果我對這個“特別”太過于注重,后果會是怎樣樣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會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受到打擊,這是多么的殘忍。而這個“特別”意味著,教師對漂亮的幼兒、聰明的幼兒、讓人看的順眼的幼兒貼金星星,而對剩下的那些幼兒貼灰星星。沒有了公平,沒有了平等,對偶爾做錯事,偶爾調皮的孩子給了一個否定,沒有了翻身的機會,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同樣很多家長,為了在教師地方給自己的孩子搞一個“特別”千方百計的去討好教師、取悅教師,期望教師給自家的寶貝多點的“特別”,這樣的行為有意義嗎?
教師是教育者,處的就是教育,平等公平嚴格的對孩子,是對孩子負責,家長還要什么特別呢?我們也期望家長們更不要用“特別”看每一位教師,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個性,那是獨一無二的,相信我們能給寶寶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說:寶貝們,無論你是美是丑,聰明還是笨笨,你都是特別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條件。
這個特別無意的讓我感到社會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鏡,也就是書里說的“特別”。就因為有這個特別,讓很多和睦離我們遠去,讓許多人開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對待孩子還是成人都要堅持一視同仁態度,保護好孩子的幼小的心靈,保護好成人的自尊。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拋去別人會怎樣看的顧慮、拋去世俗的標準,那些來自別人給出的記號有什么意義嗎?你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如果你夠自信,如果你夠堅強,那么別人給你貼灰點也好,星星也罷,都不能左右得到你。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跟行為變得隨波逐流是十分可悲的,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則明”說明正確的,客觀的看待自己是一門藝術,不要被俗世的態度摧毀自我的價值。
教師心得之讀書 32
近期我讀了打造《你的第56號教室》系列之10——《教師怎樣駕馭課堂》。
這本書是分專題介紹的,每專題都有相關案例指導。其中“積極的表揚讓課堂活起來”這一專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知道,簡單的表揚會導致孩子求知不深入,淺嘗輒止。比如朗讀課,學生朗讀后,有的老師給予表揚——“讀得不錯”,“讀得真好”,這種贊揚性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學生感到不知如何處理或處理不好的地方得不到指導和糾正,何談能力的提高?還有諸如“你真棒”“你真好”這類表揚,棒在哪兒?這種表揚不要也罷。因此運用評比型表揚要讓學生在對比中,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知道自己如何提升自己,從而在后面的教學中積極表現。反之,倘若教師評比引導和評比方式不恰當,不但不會利于教學進行,還會影響教學秩序。
渴望關注,渴望欣賞,渴望贊揚,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溫情話語,鼓勵的言辭,不只是優秀生才能領會,那些被認為是調皮搗蛋的“壞孩子”同樣能從中吸取力量;甚至,這些話語對他們來說,更加珍貴和更具感染力!
我班侯盛林同學是留級生,兼顧學困生、調皮生,經常出亂子。但是由于年齡比其他孩子大一歲,他打掃衛生扒垃圾有模有樣干得趕緊又利索。這學期初,我在班里當著同學們的面表揚了侯盛林的值日,同時給了他一個“閉燈天使”的任務:上、下午放學給班級及時關燈。自我說完,到了當天下午放學,我送完路隊,看他還在教室站著,問他為什么還不走,他說:“老師,不是您是讓我負責關燈嗎?我等值日生干完再關燈走!”我當時沒有認為他不知變通不知讓值日生負責嗎?更多的是我看到了一個孩子的進步,一個孩子的承諾……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可以說,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高低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那么如何迅速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呢?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其次,潛心備課工作,運籌教學方略。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可以說,不備課就不能上課。備不好課也上不好課。第三,重視情感投入,營造學習氛圍。教學過程不單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第四,啟動教育機智,提高應變能力。課堂教學中偶發事件的處理直接反映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高低。
教師心得之讀書 33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 可或缺的巨大支撐。
讀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閱讀中蘊含著重要的內涵。閱讀可以不愛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思接千載、出入xxxx,與大家巨擘攀談、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對話、向導領袖請教。他們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氣勢恢宏的豪邁事業,感染你、引導你站在高山之巔,開闊你包容萬物的胸襟,培養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氣。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書藉記錄著人類的真善美和假惡丑,讓你在美丑的世界中行走,使你從正面和反面教材中受到啟迪。如浴清純之水中,自覺洗掉各種心理灰塵,培育真善美的情操。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著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著“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脫穎而出。
鑒天讀書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用力和感召力,采用正確的讀書方法,則是能否發揮以上“三力”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
要確定一個讀書坐標。書海卷帙浩繁,讀無止境。必須把各類書藉劃分為若干系列,規劃某一階段相對應讀哪些系列的書,從而一個系列一個系列地循序閱讀。
在時間上要善于擠和鉆。要養成手不釋卷,巧用點滴時間的習慣。要盡可能擠掉一些應酬及打牌、下棋待娛樂事項;要盡可能鉆進屬于自己的時間,出差途中利用坐車的時間閱讀,就寢前后犧牲一些休息時間進行晚讀和早讀,工作間隙和飯前飯后利用空余時間閱讀。
在態度上要敢于下吃苦的決心。面對書藉的知識高地,要敢于橫下一條心,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的韌勁,以頭懸梁、錐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個個知識高地。
要勤于動筆,善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遺忘是讀書的大敵,動筆則是加深記憶的良方。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把讀書心得、啟迪隨手記下來,把重點語句圈點劃連,是深化大腦記憶痕跡的有效途徑。因此,手中的筆墨是苦攻書藉最直接的利器。
讀書學習對一個民族,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只有建立全民的讀書型社會,終身的讀書型組織,才能走上永不言敗的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旨之一。愿更多的人們加入全民閱讀的行列。
教師心得之讀書 34
我覺的自己一直就是一個自信的人,但工作以來,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漸漸的喪失了信心和勇氣,內心也產生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懼感,所以當我看到“教學勇氣”四個大字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本書,這是一本直面那些為恐懼所糾纏的痛苦的心靈的書,作者帕爾默是一個誠實的勇于自我解剖的人,在這本書里,他討論了產生恐懼的`原因,探討如何走出恐懼,獲得一種真正的勇氣來直面職業生涯,重新獲得職業幸福。
在導言部分,作者帕克帕爾默提出:“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我覺得作者認為只有熱愛自己事業的教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能和他產生共鳴。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是熱情百倍,極有耐心,對待學生和顏悅色,極富親和力,真正和學生達成了一片,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到現在,過去的那些學生遇到我,談起話來還經常聊起我們師生過去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看到辦公室里有的老師對學生動不動就厲聲呵斥,聲色俱厲,我常常替學生感到委屈,常常想怎么不對學生的態度好一點,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也漸漸地對學生失去了耐心,雖然心里總想和學生在一起聊聊知心話,和學生在一起玩一玩,可總覺得沒時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每天卻總覺得很忙很忙,累得不行。
我也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幸好我遇到了這本書,我慶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
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優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在反復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感動,驚奇于這本書豐富的資源。我會繼續閱讀,繼續發現,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典。
【教師心得之讀書】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之教師讀書心得06-30
教師讀書筆記之《建設理想課堂與教師專業發展》讀書心得09-02
《給教師的建議》之讀后感09-01
之教師心得體會模板05-29
師德,教師之基;師德,教師之魂08-03
《災之犬》讀書心得10-09
智慧之花讀書心得03-27
讀書之益讀書之樂07-15
《一線教師》之讀后感09-01
新教師之網絡培訓心得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