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讀書心得(通用9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心得了。那么讀書心得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不息》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1
厄蘇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蘭,一個暴風雪之夜,因為醫生沒能及時趕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時刻,厄蘇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來。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無數次的機會。每當犯錯,她的生命便會戛然而止,然后陷入新的輪回。厄蘇拉經歷了無數生死離別,也經歷了無數人情冷暖,然而在“重生”后,還需面對黑暗的生活。
二戰,這個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使無辜平民流血犧牲的殘酷戰爭給厄蘇拉的心蒙上了厚厚的陰影。黑暗,仿佛就是厄蘇拉內心世界的主色調。明明知道自己的至親會在下一刻倒下,卻無能為力。
厄蘇拉曾告訴弗里妲,如果可以保護她,自己愿意余生永遠在刀尖上行走;如果能拯救她,她愿在地獄的烈火中煎熬;如果她能夠浮起,她愿在最深的河底溺水身亡。這不僅是厄蘇拉對自己心中至愛之人的保證,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崇敬與熱愛。
“一個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翻開書的扉頁,我慢慢地寫下這句話。我們每個人不都應當如此嗎。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你有權主宰它——只要你的心中充滿光明。但是,若你的心已漸漸被黑暗吞噬,你又憑什么來把握自己的命運。漫漫紅塵陌,你頂著夜幕,憑什么在黑暗中辨別方向只能跌跌撞撞地走著,最后墜入無盡的深淵。但是,只要你的心中有一個太陽,能照亮每一個角落,那么,你的人生旅途便會暢通無阻。
張海迪,當今世界的一個傳奇,拯救了多少被禁錮在黑暗中的人。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在殘酷的命運前,她沒有選擇沮喪和沉淪,相反,她微笑著,以自己的毅力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和多門外語,寫下多本著作,引領了無數迷途游子走出黑暗、追求光明。同時,她還自學了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學會了針灸,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生命的崇敬與熱愛?
生命,是渺小的,也是偉大的;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一個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沐浴在陽光中,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偉大、生命的永恒
將生命進行到底!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2
假如某一天,某一個夜晚,惡魔偷偷進入你最難耐的孤獨,對你耳語:“你至今的生活,便是你此后的生活,你將重復經歷無數次,永無休止。”你是會撲倒在地,咬牙詛咒它口出此言,抑或是你過往的經歷偉大而美妙,使你對惡魔說:神啊,這話是我聽過最神圣的一句?”—尼采《快樂的科學》
想不起來是從哪看到這本書才買的,反正在我書櫥里放了很久了,節前拿出來翻翻,今天終于看完了,感覺時間過了很久!
這是一本西方很受歡迎的小說,講了主人公厄蘇拉從出生開始,經歷了多次生命的循環往復,逐漸趨于完美的過程。看完這本書感覺仿佛與厄蘇拉一起經歷了好多輩子,深感生命延續之不易,多少危險掩藏在靜謐中,一個人在一眨眼、一失足間,就能失去一切。每個人能活到現在都是歷經磨難,無論你是否感受到,都是上天的饋贈,應該知足!
書中講人生的意義在于“明白你是誰,成為你自己。”這跟孔子講的“朝聞道,夕死可也!”異曲同工。既然人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我們無法不斷死而復生,直到最后活得萬無一失,那就盡量在紛亂的思維里小心理出一條路來,完成分裂自我的統一,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然后,每時每刻每件事都照此去做,做好自己,不留遺憾!畢竟,生命短暫,不該為不快樂的事活著!
書中說:宇宙是無限循環的,就像一條蛇,銜著自己的尾巴,線形時間只是一種構想,實際上萬物流轉,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現在!既然沒有過去未來,能做的也只有活在當下!如尼采所言“順隨命運”,對于命中發生的任何事,無論好壞,都全心接受!一個人就算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情!我們當下的人生何嘗不是時間輪回的一部分?
實踐造就完美,心向光明,成為自己,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3
是否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突然間對于眼前的環境覺得熟悉,似乎在什么時候見過并經歷過一模一樣的事情?是否在某一時刻,突然就被悲傷或者恐懼所包圍卻無從解釋。
本書的作者就為我們揭開了這種感受的一種可能性:生命不息。
主人公厄蘇拉出生于一個1910年的冬夜,出生之后經歷了各種各樣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的危險,身死之后卻能立刻從新開始,再回到過去的場景重新開始,她有時甚至可以說出即將發生的事情,長大后,這變成一種科學上稱之為“既視感”的感受。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人生,她少年的人生幾次化險為夷,但是成年后的選擇則更多樣,但是因為她對于之前的人生沒有記憶,所以談不上厭煩,但是我卻越看越替厄蘇拉感到厭倦,誠然我們每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或多或少后悔的事情,那可能是一句無心的話,或是一個不經意的行為,我經常會想,如果讓我回到10年前,甚至20年前,我會怎樣做為,但是即使真的有厄蘇拉那樣的機會讓我回到過去,我就真的能夠做到正確的事情而不讓自己后悔嗎?人生本就是一個失去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都無從回避,所以即使再經歷多少次、修正多少遍,人生依然會存在缺憾,依然會在不知何時結束。我想看完這本書的最大一個收獲,或許是如我一般對過去念念不忘的人,終將釋然,人生沒有完美,最重要的始終是生命的過程。就如厄蘇拉所說:“雖然永遠活不對,但決不該放棄。”只要好好的把握當下的這一刻,生命就是美好的。
同樣我想不論世事怎樣變遷,不變的是那份情感,厄蘇拉可以對于人生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卻不能改變對于帕米拉和休的敬愛,對于泰迪的憐愛,生命甚至時間都可能是短暫或者一瞬,但是人類的情感卻能超越時間和空間,永恒的存在。
我想這本書另一個我關注的點就是對于時間的描述,有時候我們會考慮時間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小時候我們的時間大把大把的仿佛無窮不盡,現在的我們感覺到時間的倉促,但是它卻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時間像一條向前無窮無盡的線,我們只能在其中被動的向前。但是我也欣賞書中的說法:“這是一條蛇,銜著自己的尾巴。”“它象征著宇宙的無限循環。線性時間只是一種構想,實際上萬物流轉,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現在。”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形象的表象,時間之上還有空間萬物和人的流轉。時間既可以是線性的,也可以是發散的,而我們在時間無邊無際的荒原中感受最多的恐怕就是一種茫然四顧的荒涼感吧。
讀畢這本厚厚的小說,有一種悲涼縈繞心間,厄蘇拉這樣一位柔弱的女性,為我們演繹了生命中無數的可能性,不禁讓我感嘆生命無常,世事無情。耳邊響起的是袁鳳瑛的《戲迷情人》:
明暗燈影里喜了又悲
聲色暢演淋離不過是戲
蝴蝶飛不去心醉夢醒
假戲亂真輪回地難過地
卻笑我深不了情葬心心不死
人生如戲,在其中演繹的悲歡離合終將離我們遠去,只有那顆體會悲歡離合的心不會老去。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4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這本書是林老師送我的,因為之前讀書會的時候我表達過年輕一代在面對身邊人瀕臨死亡時迷茫、不知所措、不知該有怎樣的情緒。我想林老師是希望我能通過讀書增強對死亡的了解、對生命的敬畏,然后好好珍惜當下,好好積極進取,不要讓自己在瀕臨死亡時對自己的一生有過多的悔恨。下面是這本書的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與瀕死體驗的智慧之書。作者(雷蒙德·穆迪)聽到一位精神病學家講述自己“死”而復生所經歷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學講授柏拉圖“靈魂不朽”專題時聽很多學生講起類似的故事,大感震驚,遂投入到對該現象的研究中。在本書中,作者直接或間接采訪了150名有上述經歷者,總結出15個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瀕死體驗(Near—Death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還將其與人類歷史上對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學論述加以比較,并列舉心理學、自然科學對該現象的解釋,邏輯清晰,說理翔實,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科學性與哲學內涵,引人深思。
其實,這本書對于我來說,很難懂,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對死亡這個話題在內心里就有深深的抗拒。對作者所闡述的內容將信將疑,不過也確實讓我對死亡這件事情有了一番新的思考和見解,我對生命有懷著深深的敬畏之情,我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活著其實是挺幸運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好好的愛、去珍惜、去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讓自己在瀕死之時不會有太多的悔恨。
相信你讀完這本書,不但會對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現有的生命。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5
如果問我什么書讀了和沒讀一樣,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誰的青春不迷茫》。除了知道了這個人,以及他那些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努力的例子,我真的沒有看出什么。
自從有了《不迷茫》這類書慘痛的經驗之后,對于新生名人自我傳記之類的書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慎買,不要花錢看一遍基本可以預見的故事。所以當去年12月老羅說自己出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確猶豫了,經過了一番思想掙扎(還是因為當當網有20元代金券),還是決定鋌而走險(5塊錢就當買了飲料),買了這本書。結果還不錯,相比于5元錢的購買力,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和啟示已經讓我十分滿意。
這本書是老羅近幾年5次大型演講(包括Smartisan的發布會)的文字版,也就是說,你完全不用買這本書,在網上搜視頻就可以獲取完全一樣的信息,并且視頻更具有現場表現力。但是正如老羅本人所言,當把這些演講錄入成文字并品讀這些文字時,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是文字獨特的魅力,通過讀這本書我深有體會:聽和讀是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前者帶來最生動的表現,而后者使人深入理解和思考。所以當我讀這本書,準確的說是琢磨老羅演講的內容時,我的確被他傳達出的價值觀影響到,時而共鳴時而思考時而學習,所以寫下這篇讀后感,算是一次自我認識與堅定價值的經歷。
這次我談一個最想分享的方面——善良。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人類最最基本的品質。可是在這樣一個神奇的社會里,我們漸漸發現保持善良竟然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因為善良意味著安分:得到自己應得的,給予他人應得的。可是面對財富的誘惑,一些人就會難以自持,越過善良的底線無所不用其極去掠奪爭搶。導致的結果是每一份的不義之取都意味著有一個份本應他人資源的丟失。即便如此,如果這個社會的規則制定得當,懲惡揚善的話,也倒沒有問題。很不幸現在的規則很混亂,不善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再加上自從改革開放來,自國家至個人對經濟的渴求漸漸形成的向錢看齊,以錢為大的風氣。當內在變惡的傾向遇見外界的不加以限制,便形成了如今嘴上揚善,行為卻變惡的現象。那么面對這樣荒誕社會,你還會選擇奢侈地做一個善良的人嗎?是選擇堅守,還是做一個犬儒主義者?
于我而言,大多數情況我愿意保持善良,可是面對稍稍不善良一下就可以獲取更多時,我還是會猶豫。這就是人性在不加以外界限制時的表露,你無法來苛責。有時我深感善良之艱難以及隱約地動搖,我一個人的善良到底對這個龐大的社會有多少貢獻?我一次甚至我一人的轉變對這個社會又有多大損失?比較的結果就是我一個人太渺小,與其舉步維艱的堅守不如隨波逐流。這個結果是可以預見并且普遍存在的,它也直接為社會的每況愈下負責。
我明明知道這是不對的呀!可我的意念卻日漸衰微奄奄一息。直到我讀到這段話: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間,都注定改變世界,別無選擇,要么變得好一點,要么變得壞一點。你如果走進社會,為了生存,為了什么不要臉的理由,變成了一個惡心的成年人,社會中的一員,那你就把這個世界變得惡心了一點點;如果你一生剛正不阿,一生耿直,沒有做任何惡心的事情,沒做對別人有害的事情,一輩子拼了老命勉強把自己身邊的幾個人照顧好了,把老婆孩子老娘照顧好了,沒有成名,沒有發財,沒有成就偉大的事業,一生正直,然后到了七八十歲梗著脖子去世了,你這一生是不是沒有改變世界?你還是改變世界了,你把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了一點點,因為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好人。”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6
人生是一場修行,貴在邊走邊悟。從年少時期的懵懂,青年時期的志在千里,中年時候的海闊天空,老年的回眸遠望。就像四季輪回,這是每個人必經的事情,年少的嬉戲,青年的奮斗,中年的修心,自然而然。
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時而清晰時而朦朧,在這個城里,擁有的是自己的夢想,然而,隨著我們自己慢慢地長大,我們便學著,怎么樣去適應別人,怎么樣做才能讓別人高興,慢慢的,這座城池便消失了,久而久之,我們也忘記了自我: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這時候,人就想起來了當初的自己,但是在紅塵里太久了,渾身沾滿了煙火的氣息,想要回頭,難兮。心里滿滿的都是牽掛,身上也是傷痕累累,慢慢的,我們就走不動了,抬頭看看遠方,那個城池已經完全消失了。我們為什么活著?我們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
于是,我們學會了在黑暗中行走,磕磕碰碰,不斷地建立起自己的真理,但是又被現實無情的推翻。我們尋找著每一個黑夜里的光亮,認為那就是自己之路的明燈,殊不知,那些發亮的,不僅僅是燈,還有虎豹豺狼。于是我們漸漸發現,我們所執著的不是事實的真相,真相還在真相之外。所以,人生就是一個在前行中摸索,在不斷地犯錯中改正錯誤的過程。
我常常想,到底什么樣的高度是人生的高度呢?人生不在于你站的多高,在于有多少人低頭看你;不在于讓謙卑的人抬頭看你,而在于讓驕傲的人低頭;不在于對國家對人民作出巨大的貢獻,在于對得起自己當初那顆奮斗的心,不要讓它蒙塵。
羅老師就是一個敢于奮斗的人,生為一個在嘴上絕對不吃虧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受盡了委屈,但是他并沒有因為這個而向生活低頭,也沒有忍氣吞聲,自己創立了屬于自己夢想中的事業。他的那句“我不是為了輸贏,而是認真”至今還在鼓舞著我。他的奮斗,就是對人生的修行的最好的詮釋,通過實現理想讓人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
不忘初心,才能在人生的奮斗之路上,懸著一顆指向的'明燈,找準自己的方向,不會迷失在這喧囂的世界里。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7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收錄了羅永浩2009——2014年的‘人生奮斗’經歷,完整展現一個理想主義者所經歷的世界。生而為一個絕不嘴上吃虧的人,創業路上受過委屈白眼,卻從不忍氣吞聲,在不斷折騰中散發出濃濃的正義與情懷。
“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從牛博網,到老羅英語培訓,再到錘子科技創始人,老羅的每一次轉型都牽動著公眾的視線。他的奮斗不在于名聲上的崛起,而在自己對自己人格上的完善,對美好世界執著的追求。這個愛折騰的、人格閃亮的胖子,在演講中把自己剖析的無比透徹,讀者可以感受到他滿滿的誠懇和熱情。
羅永浩是一個愛折騰的、人格閃亮的胖子。他曾經是一名英語老師,由于教學風格幽默詼諧、具有高度理想主義氣質的感染力,講課內容以“老羅語錄”的形式風靡大江南北,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現象。2006年起至今,先后創辦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錘子科技。2010年起,每年舉辦一場以“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為題的演講。廣受社會好評。期間,西門子冰箱維權、質疑方舟子等公共事件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南方周末記者曾感慨:“你不得不佩服羅永浩的本事,他踩到了狗屎,但他能讓狗屎后悔。”在公眾眼中,“他渾身泛著叛逆氣息,以斗士的姿態嘲弄與迎戰不公正的社會秩序,并且成功。”
老羅是一個天真的人。他的成功讓人羨慕,許多人可能覺得他運氣好,卻不知道正是他不世故,所以沒有被世故毒害,當他猜想某物滋味不錯時,他有勇氣去嘗一嘗,而不是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在一個呆若木雞的社會里,人人都在猛做心算,看看利潤有多少,只能把機會讓給了坦誠的人。他還天真地相信好的東西就該大聲贊美,哪怕大家都以為那是一串會給自己帶來厄運的魔咒,他一說,卻變成了語錄,聽眾開心地笑了。我們其實都在等這樣一個天真的人,來呼應自己內心殘存的天真。
初次接觸《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是源于朋友的推薦,拿到此書就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期間或許回憶起了自己的青春,更多的還是看到了一個堅持自我不向現實妥協的理想主義者。
一般來說,人要是特別理性就會消解他可愛的一面,但老羅卻能經常理性得很可愛。原因是他太真誠了,太坦白了,真誠得讓人有些不好意思。他會把自己的焦慮說給大家聽,似乎憋不住似的。有些時候,我佩服一個人,是因為我不懂他,我猜不透他是怎么成長起來的,我不知道他怎么就這么牛了。可老羅是沒有距離的,他不站在臺上,也不站在遠方,他讓你感覺就在你身旁,因為這家伙表現得像個話嘮,他什么都倒給你,甚至那些糾結的心理過程。他利用各種機會不遺余力地做著他想要做的事情。他運用著各種伎倆,說學逗唱,到最后,你發現他永遠都在說一些你可能并不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它們是公平、正義、自由與博愛。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讓人自慚形穢,很多愚蠢的現象其實非常明顯,只是我們見怪不怪、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精神太強大了。等到被人點破,我們才發現,是呀,本來就應該這樣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家伙都不會丟掉他們的童心,他們習慣對大家默認的事物與看法保持好奇。
這絕不是一本教你成功的書,而是一本教你變正常的書。它比那些成功指南好一萬倍,因為他沒對你說假話。等你變正常,在這片土地上你就算是個人物了。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8
說實話,老羅很復雜,也很簡單。英語老師、培訓校長、行為藝術家、相聲演員、手機公司創始人,我們可以用很多頭銜形容他,到歸根結底,他不過是一個想做就做不管他人看法的人。
上次看這本書的時候,被身邊的一位同學冷眼,“你居然看這個胖子的書,他以前還說到什么支那的話”我愕然,卻又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點點頭。
老羅被很多有想法的人喜歡,也自然被很多人不待見,我不會因為他的一句話就否定他整個人,也不會因為他的一件事就想他吐唾沫。說到底,我喜歡的是他的幽默,他對事物尖銳的看法,他的不妥協不忍讓甚至還帶點商人的狡黠,這些特質表現在一個胖子身上時更容易讓人捧腹。
曾有人說,“講個IT業的笑話,羅永浩”,是的對于這個愣頭青,一個英語校長一頭鉆入制造業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鄙視,不管是業內的專業人士,還是以前支持他的人,但這個人用“錘子”來給手機命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嘲諷語氣,錘子在四川是用來罵人不靠譜的,然后我行我素,已經出了好幾個系列的手機,銷量雖然比不上OV,但從業績上已經能交差了。也有人說,老羅賣的是情懷,手機是白送的,當然這是句玩笑,甚至他自己也津津樂道,一個人的情懷能夠賣到三千,賺了。
對于愛折騰的羅永浩,后面還會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注定是學不會八面玲瓏的,這也是喜歡他的根本原因。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 篇9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無法承受之輕》的開篇寫道:“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復,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恒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恒輪回的世界里,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在凱特?阿特金森的《生命不息》一書中,女主角厄蘇拉正經歷著這樣的生命重負。
故事的開篇是一個暴風雪之夜,小女孩厄蘇拉降生,窒息而死,再次降生,之后的她仿佛被卡在了時間的機器里,4歲溺水,5歲跌落房頂,8歲連續4次感染西班牙流感,22歲被家暴,30歲遭遇倫敦大轟炸,她不斷死去,也不斷新生。如果單從這個生命輪回的曲線來看,你或許會說,這也只是個想象比較豐富的小說而已。而這本書令人驚嘆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沒有就此陷入重復敘事,而是通過這樣一個曲線多角度展現了厄蘇拉生命的不同面向,伴隨厄蘇拉不斷輪回的是自我的追尋與成長,是親情的延伸,是一個家族、一個時代不同緯度的發展,是作者對于戰爭,人性和死亡的感悟與思考。
厄蘇拉新生之后的經歷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變化,然而她生活的家庭,她的親人,包括鄰居等周圍的人物關系從來不曾改變。比如,獨自在寒冬中瑟縮的厄蘇拉收到來自狐貍角的姐姐寄送的禮物;在黑暗降臨前被自己的父親喚回,聽到他說“小熊,歡迎回來”;善良可愛的泰迪對她說“我喜歡原來的厄蘇拉”,成功撫慰她的心靈。這種親情牽系在厄蘇拉的多次生命歷程中是永恒的。作者也是在以這樣的方式,讓厄蘇拉的生活不斷地向前推進,雖然她的生命有可能會隨時終止,但她一直在生活中前行,在親情的包圍下成長,最終成為她自己。
作為一個英國人,作者將倫敦大空襲作為了故事里最重要的場景之一,或許是出于對兩次世界大戰那一段歷史的不能釋懷,但更多的是對于戰爭和人性的一種思考。就像作者在書中寫道的那樣:“文明輕易就在自身的邪惡面前瓦解。德國人作為世上最有文化、最懂禮貌的民族,卻建造了奧斯威辛、特雷布林卡和貝爾根-貝爾森。倘若英國具備同等條件,無疑也會做出同樣的事。但這又是件無法驗證的事。”人性有光明美善之處,自然也少不了黑暗殘酷的面向,所以歷史有它的必然性。
《生命不息》的故事背景跨越兩次世界大戰,厄蘇拉歷經生命輪回,嘗盡人生悲苦,但同樣也有精彩鮮活的人生。所以,作者并無意于把《生命不息》寫成一個沉重的故事,在這個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殘酷的時刻,作者依然在通過厄蘇拉的故事探尋人性的溫暖所在,就像她在書里寫到的那樣,“一個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
書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厄蘇拉雖然多次重生,卻從來不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她有著模糊的記憶,很多東西都“似曾相識”,她覺得自己好像卡住了,卻不明白究竟是卡在了哪里,她為此苦惱不已,甚至不得不去求助心理醫生。厄蘇拉的母親說這叫即視感,法語里叫déjàvu,是意識玩弄的小把戲。“似曾相識”應該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究竟它只是意識的小把戲,還是如厄蘇拉一般真的是前世遺留的記憶,誰又說得準呢?
【《生命不息》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生命不息作文11-20
生命不息,堅強不止11-10
生命不息小學作文08-10
生命不息,磨煉不止09-04
《生命生命》讀書心得06-11
生命生命讀書心得06-12
生命不息奔馳不止經典美文04-24
生命不息不離不棄美文04-05
生命不息,不離不棄美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