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德育活動心得體會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教師的德育活動心得體會內容吧。
教師德育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一: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歷來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孔子視“禮”為最完美的倫理規范和制度,把守禮和越禮分別視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禮儀本身并不是道德,卻被認為是一切道德之源。學校和家庭中的禮儀訓練,如果被賦予道德內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種有效的手段或途徑。
任何目的的實現,有賴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純粹是一個技術問題。德育手段是教師傳遞德育內容所依賴的工具、載體或中介,即工具意義上的德育手段。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里我想談談自己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運用語言及榜樣這兩種基本手段上開展道德教育的一點感想。
一、語言手段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語言,人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的德育用語,按其功能可以分為3類:規范學生操行的“規范性用語”,評價學生操行的“評價性用語”,以及說明和論證道德規范或評價的“解釋性用語”。
(一)規范性用語
當教師告訴學生某種行為在道德上是正當的或錯誤的,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時,就是在下“道德義務判斷”。例如,“學生應當尊敬老師”,“做人要信守諾言”、“歧視成績差的同學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均屬道德義務判斷。教師同學生談論責任或義務,談論什么是道德上對的或錯的,就是在告訴學生應該樣待人處世。在這種語境下教師使用的是“規范性用語”,這種用語涉及行為,是教師規范學生行為常用的道德語言。
(二)評價性用語
在道德語境中,“評價性語言”聲明,它是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我們有義務去做的事情。這類道德判斷歸根結底是對善良生活由什么構成、什么東西具有終極價值、應當追求什么、珍視什么、把什么傳遞給下一代的斷言。在我的教學中我重視團隊精神,讓學生們感受到集體的重要及溫暖。讓其以熱愛集體而發展為熱愛祖國,直至熱愛自己的民族。
(三)解釋性用語
在道德教育中,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或錯的、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夠的,還要向學生說明為什么對或錯、為什么該或不該、為什么好或不好。兒童不僅對自然充滿好奇心,對社會和人類自身的行為也充滿探究欲望。諸如“為什么我受罰而他沒有?”“那樣公平嗎?”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向他們做出合理的解釋。解釋并不是簡單地“填塞”,而是同他們進行有關人類高尚道德的對話。當教師對學生說:“是的,你們都做了錯事。但他主動認錯,你卻說謊。罰你并不是因為你做錯了別的事情,而是因為你說謊。”正是這種對話才使學生受到啟示,才使學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課堂教學中我也嘗試運用解釋性用語,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級當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業,兩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時交付,于是我質問為什么,一位很誠實,告訴我,他忘記做了并愿意盡快完成;而另一位,卻用其認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業本,并告訴我,他忘記帶作業本了。我直視他良久,未言一語,直至他感到臉紅。并告知他,我喜歡誠實的孩子。
二、言傳身教
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范對學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學校德育特別強調教師在言行舉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為了實現教師 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別重視教師的品德修養和師德建設。我作為其中一分子,在點滴上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課堂用語,與學生平等,并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教育服務有其獨特性。教師運用自己全部的素養特別是道德素養,向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如果說大部分專業服務屬于技術性服務的話,那么教育服務歸根結底是道德服務,自然會向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人師表”。
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學生是教師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系。因此,教師的專業道德中特別強調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教育服務的公共性,還要求教師對服務對象一視同仁,不容許教師出于個人的好惡不公平地對待任何學生。在班級中我從不會因學生來源的差異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教育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一樣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它為教育專業團體和個人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敬業精神”意味著教師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標準,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創新,在專業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斷提高。
在教育專業領域,由于服務面廣,且長期采取集體教育形式,內部職能分工較細,教師個人幾乎已難以對學生進行全人生指導,教育服務基本屬于團體服務。因此,教師不但要與同事和睦相處,而且要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是現代教育實踐固有的專業特性。正如我們英語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發展。
幾乎所有的專業的道德規范同它們的服務內容都沒有多大的內在聯系,唯獨教育專業服務的內容與師德規范的內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對學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須成為對教師的道德要求。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師德在學校生活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師德對教師的專業行為具有激勵、指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師德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師德通過影響教師的專業行為,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教師的身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德育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二:
這次有機會參加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研修,此次培訓中共有趙志毅、朱仁寶、朱永春、高峰等幾位老師從不同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聽了后感覺受益匪淺。
經過4天的培訓,結合我校的德育工作理念,總結幾點我的個人體會:
一、德育工作不僅要動員全員育人,更要讓學生自管自育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簡稱。在全員育人方面,我校已經在上學期予以實踐并初見成效。聽了 朱老師的講座,我意識到,全員育人是手段,自管自育才是我們教育所應呈現出的結果和狀態。當然,實現這樣的目標是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要放手學生不予管理,需要我們教師引導、管理為前提。
其實,這一觀點也與魏書生先生的理念不謀而合。在這方面,我們學校的三年級已經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管理機制,讓每個學生承擔一份職責。只有讓學生自主地管理班級,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與自我發展,教育才達到真正的實效。教師也會少一份負擔,多一份快樂與輕松。
所以,如何具體地達到自管自育的狀態,是我接下來應該靜心思考的問題。
二、做一個堅持型的教育工作者
前些天與校長談話的時候談到“堅持”這個話題,昨天的培訓中再一次學習到關于“堅持”的理念。
學習是一個過程,每一項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需要做一個堅持型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滯后性也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過程堅持地好,若干年后學生的知識層面,能力方面體現得更為凸顯。從一件小事堅持,不輕看一件小事,把小事堅持做,會有大的、意想不到的影響。
拿數學教學來講,計算能力就是一項持之以恒需要鍛煉的能力,急不得,躁不得,點滴積累,質在飛躍。
三、學著站在學生的心理角度教育教學
我們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生命,生命的活力來在于心靈的活力。如何讓生命的活力綻放的更為精彩,“以人為本”是基礎。
許多教師對自己的問題學生非常頭疼。其實,孩子的每一個問題背后都隱藏這一個心理沖突問題。一個想成功的教師不應該忽視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發展,而抓住了這樣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教育他,我相信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還是很渴望做一個好孩子的。
教育本身就應該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成長,只求知識的灌輸是違背教育的本質的。所以,學著站在學生的心理角度進行教育教學是必然的了。
德育,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人類個體成長和發展不可缺失的方面。最后,借用朱老師的那句話,我們的德育應該“克服功利,走向人本”。
【教師德育活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師德育工作心得體會04-22
撿錢(教師德育隨筆)12-06
教師德育工作述職報告02-18
治賭記(教師德育隨筆)12-06
小學教師德育年度總結02-24
教師德育工作述職報告范文02-18
教師德育思想工作匯報01-05
教師德育方面的總結(通用8篇)04-28
教師活動總結09-03
班主任德育培訓心得體會(7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