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一】
我做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最頭疼的應該就是作文教學了,特別是身處農村,學生占有的讀書資源和素材極少,作文的實際操作更加困難。為了能更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寫作,學校特組織全體語文教師開展了一次作文教學座談會,一次增強對作文教學的重視,也方便教師之間就作文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下面就座談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去寫,主動想寫,而不是被動的應付。
其次,要堅持上好作文課。作文課在語文教學中占較大比例,時間充裕。在這些時間里,一定要教給學生一些作文基礎知識、作文技巧、寫作步驟、修辭手法等常識。
再次,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是農村學生,各方面素質及知識本來就欠缺,要讓他們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著實很難,不多加訓練、培養、提醒,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如果能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而且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那么,這一切就顯得非常容易。我的做法是:
1、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禁止抄襲。題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范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后
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要讓學生耐心細致,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范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
2、積極培養訓練學生的觀察、描寫能力。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更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征來。針對這些重大弱點,教師要下力氣,費很多時間進行培養訓練。
3、提倡學生堅持日記和讀書筆記的寫作。寫作是一個日積月累慢慢進步的過程,僅靠課堂上或在學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夠,因而我們一定要督促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寫的體驗中,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量,提升他們的思維整潔程度。
4、教師要積極的做好學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學生和老師花費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學和老師的認真對待,特別教師的批改直接關系到學生再次寫作的積極性。老師應該從眉批、段批、總評三個大的方面對學生的作品做出評價,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方便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改正進步。
5、教師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作文的講評了。事實證明認真負責的作文講評是學生作文水平進步最快的環節,而沒有講評這一環節,就意味著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作業講評時,可以選取寫的很好的作文做為范文,師生一起分析為什么寫得好。再找出寫的差的同學共同的主要問題一起探討,切記單個打擊同學,容易使
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作文是塊硬骨頭,需要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將其擊破,弄懂題意,為我們的學習服務。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二】
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我們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如何讓孩子愿寫、愛寫,激發學生想拿起筆一睹為快的激情,確實是作文指導課上要解決的重點,也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感覺比較頭疼和困惑的事情。這一次聽了名師們上的幾節作文課,讓我茅塞頓開: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低年級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最為重要,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內心真情及激發寫作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也應“趣”字當前。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興趣在鞏固和鼓舞兒童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起著重要作用。戴建榮老師執教的詩話作文《春天的歌》,讓我感受到了習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戴老師的課堂充滿著“樂”趣。
本次觀摩會給我最大的驚喜是欣賞到了戴建榮老師的“詩話作文”教學藝術。這節以唱唐詩《春曉》開場的二年級習作指導課《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麗的詩,更像一首歡快動聽的歌。最令人嘆服的是戴建榮老師豐富多變的體態語——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讓人感覺妙不可言。課前導入聊天時,戴老師和和小朋友們“兩兩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輕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在指導習作時,戴老師注意激活學生思維,喚醒他們頭腦中已有的沉淀,為學生順暢、豐富的表達鋪路搭橋。以吟誦古詩《春曉》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習作的源泉,花、鳥、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筆下的主角。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的視角延伸到了更為廣闊的大自然。在輕松的交談中,學生們感受《春天的歌》的習作內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鮮活、美麗而動人。學生頓時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困擾,他們也愛說樂寫了。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師在課的開始就激發起學生說、寫的欲望,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積極交流、敢于表達。課堂上,戴老師善于組織語言,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從而促使他們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他扮演著小蝌蚪快樂地穿梭在課堂上,“春天隨著我小蝌蚪游起來咯!”戴老師在詩話作文的課堂上說道。她的語言表達生動活潑,不拘泥一格,與孩子們
平時說話的方式很貼近。然而除了貼近之外,他巧妙的運用字詞讓語言更具有語文味也是讓我欽佩的。有了語言的表率,學生們也隨之模仿,一個可愛的女生說:“春天隨著我楊柳飄起來咯!”另一個說道:“春天隨著我迎春花開起來咯!”原來學生們生動的語言也可以這樣自然而然的“信手拈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激發,使他們高高興興地說,快快樂樂地寫。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場,大家自始至終臉上都掛著快樂的微笑。
二、 給予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于永正老師上的《把作文寫得有聲有色》一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
一)一看錄象。
(播放的是一段沒有聲音的錄象,讓學生進行地觀看、體驗。并交流,重點讓學生發現其中出現的事物,并感受這個無聲的世界。)
二)再次觀看錄象。
(這一次的錄象,教師加入了音樂,使之與前面的錄象作比較,觀察的重點放在了聽力上,并引導學生在不自覺中進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較中。) (以此為例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感受聲色兼備的重要性。學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將自己聽到的小鳥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鳥“撲啦”、青蛙“呱呱”等景中聲友情有趣地描摹出來。)
三)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存在的有聲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閱讀卡片三:
1、轟隆隆 呼呼 嘩啦嘩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嗚嗚 啪 撲哧
五)、提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選取上面呈現的三種材料中的一種,進行象聲詞的片段練習。) 作文教學指導中最關鍵的便是內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給學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將思維框死。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鮮明地看到了于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習作層次、習作性格,進行了有意義的內容開掘和分層教學:
第一層次:描繪教師呈現給大家的風景材料。這是一種觀察寫作的方法,學生只需將現場看到的、聽到的描繪即可,由于有著新鮮的體驗,寫來不費力氣,適合于習作能力一般的學生。
第二層次: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聲色兼備的場面進行再造想象。這是一種回憶,將學生對內容的開掘以“聲色具備”為要求,在自己的記憶倉庫中搜腸刮肚,
既使學生內容的面上有拓寬,又啟動了學生根據某一限制組織素材的能力訓練,
這適合于有一定習作基礎,并且愿給自己增加難度,喜歡寫出自己個性的學生。 第三層次:出示了三組象聲詞,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無關的詞語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好想象的年齡特點,使他們躍躍欲試地要進行創造性想象,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去虛構一個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為是扣著這幾個象聲詞進行故事或生活場景的創造,在文中象聲詞的用法肯定會更妙,會在文中起到關鍵作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較之前兩種方式的運用,一定會更到位。
于教師在一個片段訓練里就給予學生這么大的內容空間,這在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中還是非常少見的。可見于老師在設計此三維時考慮的周詳,對學生特點把握的準。
三、作文是一種高尚的智力游戲
賈志敏老師曾提出過這么一個觀點:作文,是一種游戲。我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戲中,讓孩子們邊玩邊寫,在游戲中學寫作文,讓游戲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現,學生就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了。
通過游戲作文教學設計活動,我們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學素材,但怎樣讓游戲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樂于傾訴,張化萬老師給我們帶來了有效的教學理念。《第三只眼》是張老師為我們展現的一堂游戲作文指導課。
上課伊始,張老師始終把玩和寫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記得課初張老師說“我們每個人有三只眼睛”的時候,有好幾個學生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啊!”的驚嘆,張老師馬上問:“啊”是什么意思?剛才老師在說“我們每個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時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寫下來。學生對于人有第三只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張老師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時地記錄下來,抓住瞬間感受,及時書寫,這真實地反映學生此刻的心理。寫自己心里所想,學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實,既給了這篇作文一個很好的開頭,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寫”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實流露。
課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張老師把重點部分有意的讓學生進行定格觀察,強化印象。如,“嘗白醋片斷”,張老師不僅多次讓學生嘗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
讓學生注意臺上同學嘗醋的表情、動作、語言。然后讓學生來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形?”幾個學生興致勃勃地說了以后,張老師就指導寫游戲的重點部分。由于好多學生剛才沒有盡興地講,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寫給其他同學看。曾記得我以前教高年級時,也上過類似的游戲作文指導課。但授課過程大都是先玩,再回憶玩的經過以及自己的心理體驗,最后指導寫作。每次學生的在玩的時候都是很盡興的,可一聽到要寫作文卻都是唉聲嘆氣,可在張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的是學生饒有興趣地寫,沒有絲毫的無奈。我想,這可能都歸功于張老師把游戲與寫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學生感覺到寫片斷似乎也是一種游
戲似的。而且剛才玩得痛快的游戲經過還是歷歷在目的,所以下筆也就順暢了。
張老師的授課中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他對學生作文中肯的講評。課堂中,張老師總是把寫得較好的片斷讀上幾遍,并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寫得好?在重點部分的寫作評改中,張老師則采用了同座互換作文進行評改。并要求同學冷靜地看,冷靜地改。我記得在這時的評改中,張老師說了一句這樣話:“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連一個好詞也找不到,那說明你不僅沒有第三只眼,連你臉上的兩只眼都沒有多少作用。” 這說明張老師讓學生善于去發現別人閃亮點,這是學生對被改習作的學生的一種鼓勵。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地被激發起來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積極、高興的氛圍中,不管是在玩游戲還是在寫作中,他們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張老師把游戲與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思維于游戲之中,順其自然地進行寫作訓練,順應了學生的心理,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他的這種教學理念和風格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天的聽課,對我的觸動很大。通過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把寫作當作一件樂事。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三】
初中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閱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師感到頭疼,學生們更是絞盡腦汁、抓耳撓腮,面對著作文紙使勁咬筆桿半天都擠不出一個字。于是,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人們調侃語文教學順口溜“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
其實,關于作文教學,前輩們已做出了許多研究,承襲教育教學理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初中作文教學積累了一些感悟,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將寫作訓練融入聽說訓練中
作文與說話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說話能力的訓練。如學完某課后,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可以讓學生稍加思考后發言,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中心內容、條理安排,以及遣詞造句等一些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同時讓學生參與評議,教師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并告訴學生,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將他們說的寫到紙上便是文章,讓學生明白寫文章不是弄虛作假,矯揉造作,而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學生在聽、說訓練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頭作文的樂趣。
2、將寫作訓練融入鑒賞訓練中
作文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初中生閱歷淺、知識面窄、視野不闊,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拋磚引玉的方式,開啟思維,誘發創作。
呂叔湘老先生在談作文教學問題時,說過:“學生作文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毛病——內容空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命題之后讀寫 “題中應有義”,給學生一點啟發,或者讓學生談談。有些題目還可以告訴學生怎樣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訓練課上,可用“佳作引路——學生點評——老師點撥——學生再創”的形式進行作文訓練。在例文的引導下.學生視野拓寬了,思維活躍了;在品評鑒賞中,學到了寫作的語言技巧、寫作方法等。在老師的啟發、鼓勵下,學生進行思維遷移,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較易產生寫作靈感,增強寫作興趣。
3、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個性自我
首先以課文為依托,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寫作的樂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去掉了許多說教的外衣,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不僅能給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強加給學生的作文“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出活潑的個性,即“向生活靠攏”。引導學生崇尚真實,大膽地表現自我。初中學生正處于主體意識覺醒之中,允許他們寫出個性,表達自己,自然能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招生院長哈格頓先生所說:1、作文是整個申請的主心骨,但同學們要知道,我們的作文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也不是寫給招生人員看的,閱讀你的作文的對象應該是你的親人與朋友。2、不要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作文應該是在講述一個你很想告訴別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種心情。3、作文中的你應該是一個真實的你,而不是一個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說應該表現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認為應該表現你的兩面,但
無論你想表現哪一面,都應該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的那一面”。“開放生活,抒發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于筆端的展露形式。
以課文為范文,遷移思維,密切聯系生活去寫作,展現自我。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了寫作的樂趣,也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二、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1、博覽群書,讓書香陶冶寫作及性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寫詩也會吟”.......筆者認為,課外閱讀對語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著重大作用。三毛、韓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當下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了課外閱讀量,并指定推薦書目,在試題中也有相應的課外閱讀考試。但很多學生限于種種原因,根本不能真正達到規定的課外閱讀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可偏重于經典文學作品,所謂“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筆者以為,《紅樓夢》中黛玉堪稱師者典范,其中對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現了其重視積累的教學思想。她讓香菱把《王摩詰全集》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讀在“博覽”的同時也注重了主次優劣,對精華部分是要“細心揣摩透熟”讀熟背誦的,對次一點的即是“一看”即可。這種積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之中。
2、摘錄精華,讓筆記凝聚華章妙悟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極少有過目不忘的天才。在閱讀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極為精彩,或是觸動了讀者的靈魂,或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將它們留下來,對寫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摘記,可有多種方式,如讀書筆記、剪報、圈點勾畫等等。對這些形式,教師形成一定的組織,定期開展一些比賽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幫助學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隨寫隨記,讓隨筆噴發寫作靈光
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豐富活躍,他們開始觀察生活,關注自我,開始對人生朦朧的思考,他們的內心一片迷茫,卻又充滿沖勁。他們其實渴望表達,表達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師長對生活對人生的種種看法。此時,引導他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既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鍛煉了學生遣詞造句,表達觀點的能力,從而對語文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極有幫助。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初中階段多寫比多讀重要。事實上,寫作訓練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1、巧練多思
寫作不是自發自為的活動,需要系統的訓練:隨筆只能是作為平時積累的一種手段,它與考場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學實踐中,寫作訓練往往隨意性大,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雖然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寫作訓練應有一定的系統性,什么階段要達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練筆要遵循著循序漸進的規律。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逐步積累,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寫作訓練也要構建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如在初一階段訓練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初二階段訓練散文、說明文寫作。初三訓練議論文和中考專題文章。在各個階段中再劃分小階段,設定短期目標。這樣,學生對練筆有了明確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多練。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響了作文的氣質和深度。寫作是很個性的行為,作
家葉文玲在談寫作時就說過:“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作文需要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陽隱去了羞紅的臉,偏南風吹來了五彩繽紛的晚霞,牛在這時候吃草,吃得最歡了!瞧,它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世上再沒有任何事情能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嘴貼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動著,一歪一歪的,那樣永不倦怠地咀嚼著。晚上,將牛牽到牛棚里,牛就睡下來,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這是筆者一位初一學生的習作,對牛如此細膩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體會。
2、多評多議
寫作有為抒發而寫作和為交流而寫作。考場作文是為交流而寫作的作文,因而要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須知閱卷老師對作者的生活一無所知,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這篇文章評分,如此勢必要求該作文是能讀懂的,清晰流暢的。
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欲望。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優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他評,由自己或同齡人充當讀者,然后交流,進入“議”的環節。 “議”即交流。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中,教師應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只在學生們“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聽”的時候予以點撥。在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和同學作文中的優缺點能夠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因為是經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探索發現的,會倍加珍惜,修正也會更徹底。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四】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當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是感覺沒有材料可寫。即使絞盡腦汁寫出了一些,但所寫內容既不具體又顯蒼白,更談不上有真情實感了。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不但要他們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文學積累、生活情感積累和技巧的積累,而且教師還得訓練有方。
從總體上看,目前小學作文教學質量仍不盡人意,特別是高年級,高耗低效的現象仍很突出。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諸項任務中,既重要又困難的任務。著名的小學語文專家朱作仁先生曾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那么,如何善待和正確評價這些“綜合體現”,從而達到如新《語文課程標準》所述的"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我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一條快捷、高效地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就此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豐富積累——為寫作奠定厚實的基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國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這句詩描寫的是瀑布之壯美。如此壯美之景從何而來?來自上游水流的積蓄。寫作文也要講究“蓄”。只有“蓄”得豐厚才能“瀉”得瀟灑飄逸。南朝齊梁時期杰出的思想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他認為應把學問、理論、經歷三者結合起來積累素材。由于小學生生活積蓄少,經驗閱歷少,所以需要充實生活,使其閱歷增加,使積累豐富。
(1)生活積累
積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學習,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對事持一種觀察思考的興趣與欲望,如此日積月累,他們的經驗就會無限的擴大開來。然而,觀察要講究方法,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觀察順序。在確定好觀察的諸多對象后,要依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這樣觀察材料才有一定的條理。二要突出重點。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師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進行詳細觀察。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與家庭,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用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分析、思考的良好習慣。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經濟開發區、優秀社區,訪問英雄或勞動模范,培養和增強學生對真善美的感受力。或者組織春游踏青,游覽公園,觀賞風景,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充
分享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欣賞之情、熱愛之情。
(2)閱讀積累
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光憑觀察是遠遠不夠的,客觀事物呈現在眼前時,只是一個形象或一種現象。那么怎樣才能把它轉化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這就要靠分析思考來完成。有些事情不是簡單地用幾個詞句能夠記敘或者描述下來的,還需要運用聯想的方法,這樣才能生動具體地表達出來。積累經驗的間接途徑是向書本學習,讓學生多閱讀,多讀好文章,從中摘錄好詞佳句名言,學習布局結構,感悟表達手法,進行反復誦讀,牢固記憶,作文時便可左右逢源,信手拈來,巧妙運用,得心應手。
(3)情感積累
著名作家王蒙認為,要搞好創作須具備生活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情感的積累。而首屆茅盾文學獎首位得主周克芹在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我體會到深入生活,積累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是積累情感的過程。”由此可見,情感又蘊含于生活之中。小學生的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而逐漸豐富,隨著社會性的加強,他們的情感的深刻性與穩定性也在不斷地加強。
小學生的情感除了充實生活這一途徑外,還可以借助語文學科中寓意深刻的詩歌、優美雋逸的散文、感人肺腑的故
事,來增強他們的道德感、理解感、審美感和理智感。例如,學習《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可以使學生在對祖國自然美景的欣賞中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革命烈士詩抄》等,能夠使學生體會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這樣學生寫作起來就會有樣可循,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二、科學指導——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技能
(1)命題指導
指導和訓練小學生寫好作文,教師要在命題上下功夫。小學作文命題應當努力做到小而切實,新而有趣。小而切實,是指命題的范圍要小,角度要小,內容要實。要能通過一件小事,一個實例來反映某個主題,以小見大,以實見情。倘若命題面過大,就使學生難以把握主次,容易出現泛泛而談、空洞無物的現象;命題不實,就使學生難以思路集中,不知從何下筆。如寫運動會,不要以《記運動會》為題,因為這個題目太大,而應選擇更小的角度命題,如《跳高冠軍xx》、《堅持跑到終點》、《我為班級爭榮譽》等。寫到某地參觀,不要以《記一次參觀》為題,這樣的命題太虛,而應當切實一點,如以《難忘的照片》、《觀后感》等為題。所謂新而有趣,是指命題要有新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一看題目就興趣盎然,有一吐為快的欣喜感。如寫教師,不
要出《我的老師》之類的題目,可出《我和老師講悄悄話》、《老師給我補課》、《老師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之類的題目。
同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并不失時機地給與指點。學生有了豐富的積累為抒寫真情實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消除了心理上壓力。小而實、新而有趣的命題,有利于學生流露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抓好作文中的指導,批改和講評等環節,適當進行點撥,就會促使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2)技巧指導
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聯想,是指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重要一環。教師可以按兩步進行指導。
第一步引導回憶,再現情景。教師要善于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回憶,再現所寫題材的當時的情景。如寫主題班會、隊日活動、文藝演出等,可先喚起記憶,再進行體味,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狀。若寫《一次難忘的風箏比賽》,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幾天前,我們帶著風箏一起到郊外比賽,那天的天氣怎么樣?大家的心情怎樣?到達目的地以后,大家又做了哪些事情……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放風箏的全過程。”
第二步開拓思路,弄清主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向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學會比較分析,變生活內容為寫作內容;二是訓練條理思維,變生活思路為寫作思路。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五】
近幾年來,作文在中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作文教學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教師一提作文興嘆,學生一提作文愁眉不展。作文教學已成了師生亟待解決的共同難題。
回顧我近三年的語文教學工作,特別是作文教學,慚愧的說毫無章法,摸著石頭、磕磕絆絆也沒過了河,對學生的作文還是一籌莫展,最近聽了趙主任的有關作文的講座有了一點點的心得體會。
曾經的我只是把作文課上成了只講作文方法技巧的道理課,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不會寫作文或是沒有信心寫作文的狀況沒有對癥下藥,只是簡單的求其會一些方法,再積累一些名篇,然后仿寫,有些程度好的同學寫作能力有所提高,而大多數學生則是一寫作文就胡編亂造,想什么寫什么,或根本不想亂寫。聽了趙主任的對話式作文講座以后,我恍然大悟,作文課原來可以這樣上啊,可以虛擬一個對方,以談話的方式來寫一篇作文,讓學生在正常對話的模式下開展作文學習,例如,“春天真好”這一題目,就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寫作:
1、 你覺得春天好嗎?我們學過哪篇文章總體上寫了春天的好,你是否可以借鑒
2、 你能跟我說說春天好在哪里嗎?說詳細一些
3、 春天特別是在周末,你一般都干些什么,有戶外活動嗎?是集體的還是個人的,你感受如何
4、 你感覺春天怎么樣,喜歡嗎?
這樣一來,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自然地一篇文章的內容也就確定下來了額,但文章所要采取的結構方式和相應的語言,我個人認為還是少不了平時的名篇、名言、好的開頭結尾、好的語段的積累。
磨刀不誤砍柴功,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在作文方面功夫下到了,再把我們總結出的精華傳授給我們的學生,相信他們即使不能成為寫作種子選手,也可以寫出一篇比較像樣的作文來的。
我正在努力實踐中!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六】
作為語文教師,不是只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凈化靈魂。
我們不能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可通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感嘆于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弦,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這次學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游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并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
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并隨時評獎。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后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關于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心得體會04-23
關于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02-20
關于小學零起點教學的心得體會04-27
中學教學英語的心得體會04-23
關于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3篇03-02
關于折扣的教學課件06-25
關于梯形的教學課件06-25
關于梯形的教學課件04-12
關于折扣的教學課件04-12
關于背影的教學設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