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1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回顧自己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2
《論語》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儒家經(jīng)典。在古代,這可是每個做學問的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哦!這本書里編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還有一些關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我們能夠經(jīng)過它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處事,怎樣做人。讀了《論語》這本書,我就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有一次考試,我拿到考卷一看,卷面上的題目都挺簡單的。于是,我便飛快地做了起來。做完后,發(fā)現(xiàn)時間還有許多,我便東張西望起來。我看見有的同學和我一樣很快就完成了,正趴在桌上休息呢!而有的同學仍在認真地答題,哪怕做完了也在仔細地檢查。我見了,心想:是啊,做得快又有什么用呢?要效率高才行啊!有時間為什么不檢查一下呢?于是,我又認真地檢查了起來。
沒想到,我檢查了一遍后,才發(fā)現(xiàn)原先有些題目設有“陷阱”,很容易出錯。于是,我連忙把它們都一一改正過來。剛改完,下課鈴就響了,真險啊!
幾天后,考卷發(fā)下來了。哈,考得還不錯,95分!而那些沒檢查的同學和粗心大意的同學考得都不太夢想。可是,奇怪的是那些平時成績好的.同學這次也考得不怎樣樣。這時怎樣回事呢?這時,只聽見教師在批評那些同學:“做得那么快有什么用!一點也不仔細,這么簡單的題都會錯,太不應當了!”
我這才恍然大悟。突然,我腦海中出現(xiàn)了《論語》中的一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我一下子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味求快,必須十分認真,十分仔細,這樣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做事是這樣,學習更是如此。
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3
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一樣,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夫子以往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孔子一向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洌瑢W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我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可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資料,就打破了原先的舊的規(guī)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我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能夠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此刻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是謙虛;我不如老農(nóng),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適宜。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七年級論語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論語讀書隨筆心得03-21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1-08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9-26
小學生論語讀書心得大全 論語的讀書心得11-11
論語優(yōu)秀讀書筆記心得08-18
最新論語讀書心得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1-14
論語心得04-30
論語的心得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