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心得感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萌生一些新的感悟,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為了幫助大家學會寫感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心得感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1
總起來說,范曄譯《百年孤獨》是一個非常可讀的本子,又是作者第一個中文授權本,愛書人不可不收,盡管定價高點,也算是為之前的未授權本買單吧。但感覺也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于譯者來說,譯文注釋稀少,本可再多些;前言后記俱無,讀起來倒也省事,但對初讀者來說,缺少了一個了解作者與作品的機會;再者,有一兩處譯文費解的地方,老張曾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內容而今倒是忘了。另一方面,于出版方而言,封面設計本可更精一些,套封有些失望,如果內封換為布面或緞面,那可能就接近完美了。哈哈,得隴望蜀,人之常情也。具體評價為:原文——上上,譯文——上,印制——中上。
《百年孤獨》是一部不能只讀一遍的書,至少讀三遍才能理出頭緒,前提是需用心讀。老張的第二遍預備從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開始,時間待定。黃譯本當是第一個從原文迻譯的.中譯本,廣獲贊譽,出版時間當在1991年中國加入出版公約之前,老張收存的精裝珍藏本似乎是1993年的數印本,當屬于盜版本了,不過孔乙己說過“竊書不算偷”,中國又屬于發展中國家,老馬先生何必大動肝火呢,還好這次出售了中文版權,盡管索價不菲,哈哈,這是題外之話,扯遠了。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2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么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小說都不一樣。情節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為篇幅擺在那里。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并沒有刻意地塞進字里行間,而是靠著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說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只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并沒有什么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zi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臟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才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火藥的硝煙氣味久久不散,縈繞在他的房子里,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3
穿越百年的孤獨,我飛到這個寂寞的夜。
我,是一只蛾。我把翅膀妝扮成沒有色彩的灰褐,就像我的心情。以為這樣可以隱蔽自己的孤獨。
聽說有一種蝴蝶,在白天追求花的美麗與芬芳。而我卻追求一種光明,我不喜歡白晝,因為它沒有溫度。蝴蝶有七彩的翅膀和輕柔的舞姿。人們用最華麗的辭藻,寫成優美的詩,贊美他們。而我注定要孤獨的隱蔽在這寂寞的夜。可我從不悲傷,也不自卑。但,我孤獨。
百年的孤獨,換來一個醒著的殘夜――沒有月光的溫柔,沒有暖風的'矜持,只有片片蛙聲,撕破整個滴血的夜。這一夜,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個音符,也是最美的……我終于要去追尋一種炙熱的光明,用整個身軀。
而那絲光亮,似乎又那么遙遠。我來不及撫慰受傷的翅膀,帶著一絲傷痛,追尋著。是的,那是一團烈火,火紅的光明。我倦了,累了。沒有絲毫的恐懼與猶豫,我孤獨著,痛著,累著,義無返顧地飛向那片光明……
一只蛾,穿越百年的孤獨,終于在烈火中,化成一個透明的靈魂。
而那個靈魂,又終究要回歸于――那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4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他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的確,《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書中人物眾多,卻又獨具特色。有堅毅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性格孤傲的阿瑪蘭妲,墨守成規的費爾南達以及神秘的梅爾基亞德斯。這一大家子人都有著與祖輩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歷和錯綜復雜的`關系。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馬孔多建了這棟豪宅,可隨之而來的戰爭改變了他們,讓他們變得麻木、冰冷、做作。他們只能在孤獨、忙碌之中尋找安寧。
戰爭,戰爭,戰爭。戰爭對這個家庭的破壞是巨大的,使他們變得沒有人情味。
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邁進,馬孔多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這兒的人卻在逐漸失去淳樸的本性。四年的陰雨,十年的干旱在不斷考驗著這片土地,最終它在風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那近親結婚就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古老傳說在最末代子孫中應驗。
這個神秘的家族中人丁興旺,甚至讓人哭笑不得。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冒出一個孩子。就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十七個兒子一樣他們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地到來,又在同一天全部被殺。
這一家人奇特的經歷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精湛而細膩的筆觸所折服。
我們不得不驚嘆他筆下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5
1927年3月6日,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的小鎮阿拉卡塔卡。8歲前,馬爾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經兩次參加哥倫比亞內戰,外祖母是一個勤勞的農婦,對拉美傳統神話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后看《百年孤獨》,前者有點像是把后者的一個切片做得充實復雜,兩本書都濃的老人味,說話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閱歷。
閱讀時的愉悅多來自驚愕和服氣,腦袋里小劇場不停,充滿畫面感(據說作者為了保留讀者腦中具體而各異的畫面一直沒有出售電影版權)。《百年孤獨》布滿神來之筆,各種淚點笑點不斷,看完既充盈又輕逸舒暢。從這一部書中讀出了許多部書的樂趣,《無人生還》般籠罩著冥冥之中宿命,《聊齋》式魔幻現實隨意切換,同《紅樓夢》般由一個人精老太串著大家族的幾度興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愛和欲望,還似《三體》給讀者充滿質感的時空流轉。讀到真是賺到。
讀書時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獨這一主題(沒有人比加西亞更能將本不可言的孤獨刻畫得如此透徹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還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脈絡發展出的文明不約而同透露了這一訊息。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和《千與千尋》都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自己是誰。林奈發明了雙名法,讓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也變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學名或者俗名去呼喚一只飛鳥,它不會答應。但我還是熱衷于打聽他們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們的線索和鑰匙。即便是單純地知曉名字也好,這樣我們就認識了,下回見到可以將它從另外的鳥兒區分出來。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5篇12-29
百年孤獨心得感悟(5篇)12-29
讀《百年孤獨》感悟09-15
百年孤獨讀書感悟10-03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12-27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02-23
《百年孤獨》心得五篇02-22
百年孤獨名著讀書感悟12-09
百年孤獨讀后感-讀百年孤獨心得體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