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感悟筆記(集合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心得感悟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1
當一只小狗會開口說話,會有哪些神奇的事發生。
最近這本《小狗錢錢》的童話書,著實讓我務實了一把。
對照之前對待金錢的態度,只能用“鋪張浪費”來形容。
但是開口說話的錢錢告訴我們,想要成為有錢人,一點也不難,只要按照基本的成功步驟來走,并且是一定想要的心態和完善的人格,就一定能夠實現。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建立自己的夢想相冊和成功日記
1、寫出想成為有錢人的十個理由。
2、從中挑出三個最為重要的。
3、將這三個抽象的理由變為具體的、可視化的圖片,將這些圖片貼在你的筆記本上,稱之為“夢想相冊”。
4、有自己的夢想儲蓄罐,也可以將上面你找到的圖片貼在儲蓄罐外面,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亂花錢。
5、長期堅持寫“成功日記”,只寫上一兩天、一兩個月,或者想起來了寫一寫,都沒有任何用。在懷疑自己,不敢迎接挑戰時就翻一翻自己的“成功日記”,這些細小的事情會讓你信心百倍。
第二步:正確對待自己的債務
1、毀掉信用卡。
2、在許可范圍內最低的分期付款數目標準支付。
3、將扣除生活費后剩下的錢的一半存起來,剩下的一半用于支付消費貸款。最好根本不申請消費貸款。
4、在自己的錢包里寫著“這真的有必要嗎”。這樣的話,當站在收銀臺前的時候,就會想到不應該花太多的錢。
第三步:擁有一個會生金蛋的“鵝”
學著把50%的是收入變成“鵝”,40%放入夢想儲蓄罐,剩下的10%才用來花。
這里,給大家講講關于“鵝”的故事:有一個農家小伙兒,他每天的愿望就是從鵝籠里揀一個鵝蛋當早飯。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里發現了一只金蛋。一開始他當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也許是有人在捉弄他。為了謹慎起見,他把金蛋拿去讓金匠辨別,可是金匠向他保證說,這只金蛋完完全全是金子鑄成的。于是,這個農家小伙兒就賣了這只金蛋,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會。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個大早,趕到鵝籠里一看,那里果真又放著一個金蛋,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好幾天。可是這個小伙兒是一個貪婪的人,他抱怨自己的鵝,因為鵝沒辦法向他解釋是怎么下出這個蛋的,否則他也許可以制造金蛋。他還氣呼呼的想,這只懶惰的鵝每天至少應該下兩只金蛋。他覺得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來越大,最后,他終于怒不可遏地把鵝揪出籠子劈成了兩半。自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鵝代表你的錢,那如何得到金蛋?存錢,利息就是你的金蛋,或者學會其他的投資,讓你的金蛋更多。所以不要殺死你的“鵝”。
雖然是一本很容易就看完的兒童理財書,但是收獲確實是滿滿當當的,推薦大家都買來看看。《小錢狗狗2》主要是講怎么完善我們的人格的,今天就不具體講了。期待大家都有收獲,謝謝!作者:韋君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他的精神生活是乏味的,一個沒有藏書的家庭這個家是沒有品味的,業余生活中陪孩子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孩子小理解能力有限,勵志,這就需要家長陪孩子讀書,在家長的指導下,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謁上書,以此增加孩子讀書的興趣,培養閱讀能力,發展孩子的個性和特長。
陪孩子讀《童話、寓言故事》讓孩子明白每一個故事都是人們用心編織的夢,也許是美好的,也許是殘酷的,但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彩。輕輕說一聲“芝麻,開門”夢想國度里走出了癡情的美人魚,穿著水晶鞋的灰姑娘,還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狐貍……萬物都開口說話,愛與智慧之光在他們身上閃耀,每一個故事都是童年的一個美夢,活潑、純真是永遠的特色,在這里讓孩子的夢想裝上絢麗的雙翼盡情飛翔。
陪孩子讀《十萬個為什么》讓孩子明白了許多道理,通過讀書讓孩子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陪孩子讀《昆蟲記》讓孩子懂得了小昆蟲的形狀、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孩子在讀作品的同時,通過語言展開想像,反復回味,找到作品中的描寫和現實中的聯系,達到閱讀和理解的統一。
讀書是快樂的,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吧,知識會改變他們自己,改變世界。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3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著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癥,雖然已經沒有了治愈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并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心中洶涌的感情,他拿著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著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展開,這里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圣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干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后,又遇到暴躁的老板,干著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郁癥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傊囊簧偘殡S著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并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奇跡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群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著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系不和,時常爭吵。終于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里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校里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于他再也不愿去上學。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正業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后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并與莫琳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心里愛著這個兒子?墒撬麉s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游越遠,眼看著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唇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于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于爆發,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奎尼是一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板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并且幾乎能做到完美。外表堅強的奎尼有一次在文具柜旁偷偷哭泣時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后來,哈羅德和奎尼由于工作的需要經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后打破老板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奎尼因主動替哈羅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慕名追求者大多有著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著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里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追隨者慕名而來并跟隨著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說道:我要回家。于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著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志,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并有勇氣執行下去。
抵達療養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游戲人生,終于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在?她不怕了。什么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么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里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諝鉀]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東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松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尾,奇跡沒能發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癥的阿姨,F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于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4
一、社會資本與獨自打保齡球
本書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帕特南繼對意大利民主進行研究之后對美國民主社會的一項重要考察,作者在書中承繼了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的問題意識和傳統,是帕特南在經過多年持續研究、廣泛搜集散布于美國社會的各種數據和案例的基礎上,經獨具匠心地梳理而形成的研究20世紀后期美國公民社會發展變化的一部鴻篇巨著。
這本書是如此的厚重。提到這本書,筆者首先聯想到的是林德夫婦的《當代美國文化研究》(又稱中鎮),一項調查研究最大的成功是獲得最真實的信息,一項政策最大的成功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毫無疑問,這兩項研究都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中鎮重點關注社區文化,本書則聚焦于社區變遷。一個重在方法,持續數十年的全方位跟進,一個重在視角,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領域至今仍尤其重要的一些議題。其偉大之處不在于宏觀龐大的理論建構或提煉,而在于大量實證資料的積累與篩選。
這篇報告也主要圍繞“社會資本”概念展開。社會學是如何解讀社會資本的呢?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會學領域對社會資本進行初步分析的學者;科爾曼對社會資本做了較系統的分析;帕特南從政治的角度對社會資本進行了研究。關于學者們對社會資本的概念定義和理論闡釋,我們在此僅作簡要回顧。
20世90年代,伴隨著社會資本現代意義的開啟,社會資本的研究呈現出以個人為中心的研究和以社會為中心的研究兩條路徑。一種強調群體福祉的提升,一種強調個人福祉,是較為庸俗的傾向。從這兩個意義上講,社會資本就是一個人從社會結構(以社會為中心)或關系網絡(以個人為中心)中所能動用的資源。總體來說,社會資本是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與社會關系,有其自身所無法克服的困境。
筆者認為,以個人為中心,并不意味著社會資本就是個體層面的。不論是個人為中心,還是社會為中心,學者們在一個觀點上達成了共識,即社會關系網絡中成員的互動維持和再生產了社會資本。即便自從這個概念被一些人引入社會學、倫理學與政治學之后,社會資本概念的界定與適用邊界,越來越變得模糊。這可能引起我們認知上的混亂和使用上的困惑。但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有關社會資本的論述都是在社會層面展開的。
布迪厄和科爾曼的理論奠定了社會資本作為集體資產的論述,在此基礎上,普特南又提出了公民參與,把社會資本看作社會組織的特征,使社會資本與公民福祉、制度績效、民主制度聯系在一起,把社會資本理論放入了更具現實意義的研究框架之中。
二、理解與界定:帕特南對社會資本的解讀
接下來我們這里要弄清的不是學界對于社會資本的定義和討論,而是搞清楚帕特南在《獨自打保齡球》這本書中提到的社會資本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大部分社會資本理論研究者的看法,社會資本應包含信任、規范和網絡,且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羅伯特·帕特南教授將社會資本界定為社會個體之間的相互聯系,是社會網絡以及由此產生的互利互惠和相互信賴的規范!吧鐣Y本”概念并非帕特南首創,但是真正使“社會資本”概念為人們所廣泛關注和熟悉的正是帕特南。
帕特南在《使民主運轉起來》中提出公民參與網絡。認為由于一個地區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的文化環境,人們容易相互熟知并成為一個關系密切的社區,組成緊密的公民參與網絡。這一網絡通過各種方式對破壞人們信任關系的人或行為進行懲罰而得到加強。這種公民精神及公民參與所體現的就是社會資本。在帕特南那里,社會資本是一種團體的甚至國家的財產,而不是個人的財產。帕特南強調,如果認識到社會資本是重要的,那么它的重心不應該放在增加個人的機會上,而必須把注意力放在社群發展上,為各種社會組織的存在留下空間。
帕特南本來的目的是研究意大利南方和北方制度改革的經驗,他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公民參與、社區領導人對地方行政官員的民主態度、社團組織、公民共同體等維度進行深入研究,來比較不同地區民主制度運作的結果。但他得出結論發現“社會資本是民主進步的一種重要的決定因素”,社會資本更多的是社會組織的特征,諸如信任、規范以及網絡,它們能夠通過促進合作行為來提高社會的效率。因為社會資本作為社會結構的特征都是公共用品,不同于私人用品,要將私人之間的信任轉化為社會的信任,就得通過互惠規范和公民參與網絡來促進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從而形成普遍的互惠,即具有高度生產性的社會資本。
可見帕特南把政治參與和民主的議題加入到社會資本中,把社會資本看作是“社會組織的特征,例如規范、網絡和信任”。這也是本書中帕特南論述的起點,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層面,而非個人層面,它更多強調的是社會組織層面和社區結構的改變,即書名所展示的那樣“社區的衰落與復興”。
三、嚴謹的敘事邏輯與篇章架構
帕特南在這本書中,力圖從民情出發來考察和評價美國民主制度的運轉,奠定了本書的敘述邏輯及基調。他認為民主質量的好壞或民主制度的績效,可以從公民社會的狀況得到解釋。如果一個社會的民主運轉出現了問題,從根本上說,那一定是公民社會發生了變化——如社區生活走向了衰落。帕特南在對美國公民參與熱情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當中,敏銳的感到,當初托克維爾描述的美國社區生活正在逐漸衰落——那種喜好結社喜歡過有組織的公民生活/關注公共話題,熱心公益事業的美國人不見了,今天的美國人似乎不愿意把閑暇時間用在于鄰居一起喝咖啡聊天,一起走進俱樂部去從事集體行動,而是寧愿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獨自去打保齡球。在他看來,獨自去打保齡球意味著美國社會資本的流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復雜而不易確定的,但后果卻是明確的,那就是公民參與的衰落。
《BowlingAlone》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美國公民參與的狀況和社會資本之間的關系,在“思考美國社會變化”的主題之下,指出20世紀后半期是美國公民參與和社會資本逐步衰減的時期。所謂“社會資本”,是指社會上個人之間的相互聯系——社會關系網絡和有其產生的互惠互利和互相信賴的規范。他認為,作為社會關系的社會資本與公民美德,互惠信任,社會合作,集體歸屬感和集體行動有著密切聯系:社會關系對個人和群體的生產力也會產生影響;社會資本的性質決定了社會信任的范圍,社會合作的質量,公民參與的可能性,進而影響民主制度的績效。社會資本具有不同的類型:連接性社會資本,粘合性社會資本,兼容性社會資本,排他性社會資本。
第二部分是講公民參與和社會資本的變化趨勢。帕特南討論了美國社會網絡和聯系在20世紀晚期出現的衰減,描繪了美國人政治參與,公民參與,宗教參與,工作聯系,社會聯系,志愿活動和慈善活動,社會信任出現的變化趨勢。同時也考察了“小團體活動,社會運動與網絡”這樣的新興的社會組織形式。他認為“在20世紀的前三分之二,一股強大的力量促使美國人更加深入的參與到社區活動里,不過就在幾十年前,一股靜悄悄的潮流毫無預警的逆轉了這個浪頭。在沒有收到任何統治的情況下,我們在這個世紀的后三分之一漸漸疏離了親友和社區生活!钡谌糠质窃趯Φ诙糠炙沂镜纳鐣Y本衰減趨勢的可能解釋。第四部分是公民參與和社會資本衰減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第五部分是帕特南針對公民參與和社會資本衰減這一問題提出的政策建議。
四、一種問題導向的社會學研究方法
關于本書方法論的特點,筆者總結了三點。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以問題為導向,書中大量的數據和分析資料,就是為了揭示記錄和展示當代美國社會聯系的減弱,社會資本的流失。變化趨勢是什么?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那會怎么樣?那該怎么辦?具有明確的問題導向,而且向我們展示的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其次,以經驗事實為依據。帕特難此書的威力不在于理論和概念的構建,而在于資料的積累與篩選。書中的措辭表達精確,結構嚴謹,細致入微。體現了社會學見微知著的特點。最后一點是極具社會學的洞察力。力圖從民情出發來考察和評價美國民主制度的運轉,而不是在政治層面和制度結構上下功夫,通過種種社會現象變遷,論證和分析美國公民社會在當代所面臨的挑戰。問題明確才得以對議題進行精辟而全面的闡述,在社會學視角下充分挖掘大量的經驗材料和數據作為支撐,使這本書力量非凡,更具解釋力和說服力。
五、啟示
數據永遠不能代表事實,而只是引導我們去發現真相。我們要反思的也絕不是西方的這些概念,而是反思我們的現實。這些概念究竟適不適應我國當下的社會系統社會結構,值得深思。
關于學界最近討論比較多的的社會資本與社會組織的關系。筆者認為社會組織與社會資本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分離的部分。社會組織代表的是一種社會力量,社會資本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力量。從本質上講,它是必須進行社會交往才會產生的資源。社會組織發展本身會依托于社會資本,資本的經濟支持來源可以是多元的,來自于政府或者來自于企業、民間都有可能。但社會資本一定是來自社會,是一種社會的力量。社會組織本身的發展代表的就是一種社會力量,孕育社會組織本身,就是在培育社會資本。
我們知道,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致力于解決所在社會的各種社會問題,發揮資源動員、社會服務、社會治理和政策倡導等功能,成為推動所在社會繁榮進步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本就類似器官和血液,社會組就像器官,不同器官的功能用途可能不一樣,但它一定都依托于社會資本。我們當然也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國社會資本將持續助力社會組織釋放更大的活力。
以上僅僅是個人感悟,至于總結的是否合理,在此不做學理上的爭辯。言辭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作者:20xx級社會學專業劉上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5
1927年3月6日,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的小鎮阿拉卡塔卡。8歲前,馬爾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經兩次參加哥倫比亞內戰,外祖母是一個勤勞的農婦,對拉美傳統神話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后看《百年孤獨》,前者有點像是把后者的一個切片做得充實復雜,兩本書都濃的老人味,說話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閱歷。
閱讀時的愉悅多來自驚愕和服氣,腦袋里小劇場不停,充滿畫面感(據說作者為了保留讀者腦中具體而各異的畫面一直沒有出售電影版權)!栋倌旯陋殹凡紳M神來之筆,各種淚點笑點不斷,看完既充盈又輕逸舒暢。從這一部書中讀出了許多部書的樂趣,《無人生還》般籠罩著冥冥之中宿命,《聊齋》式魔幻現實隨意切換,同《紅樓夢》般由一個人精老太串著大家族的幾度興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愛和欲望,還似《三體》給讀者充滿質感的時空流轉。讀到真是賺到。
讀書時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獨這一主題(沒有人比加西亞更能將本不可言的孤獨刻畫得如此透徹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還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脈絡發展出的文明不約而同透露了這一訊息。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和《千與千尋》都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自己是誰。林奈發明了雙名法,讓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也變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學名或者俗名去呼喚一只飛鳥,它不會答應。但我還是熱衷于打聽他們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們的線索和鑰匙。即便是單純地知曉名字也好,這樣我們就認識了,下回見到可以將它從另外的鳥兒區分出來。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相關文章: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12-16
讀書心得的感悟筆記12-15
多讀書的心得感悟筆記04-02
關于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11-23
樞紐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06-13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15篇12-16
讀書心得感悟筆記(15篇)12-16
讀書心得的感悟筆記(15篇)12-15
讀書心得的感悟筆記15篇12-15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感悟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