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曹莊小學張麗紅
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文字優(yōu)美,淺顯易懂,是落實大綱要求的極佳載體。那么,如何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從而優(yōu)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整體感知,自由式朗讀
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閱讀教學一般要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因此,閱讀教學的第一個層次是整體感知。依據學生對新異知識特別感興趣的特點,我在教學新課開始,解題的時候,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激發(fā)他們饒有興趣地去朗讀課文。如《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我板書課題后,就引導學生提問題。學生看到題目躍躍欲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中講過潑水節(jié)?這個潑水節(jié)在哪一年?問題提出來了,我把握時機布置學生按以下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2)一邊讀,一邊思考前面的問題。(3)標出自然段,畫出文中生字詞。學生能按要求進行的自由式朗讀,既有對生字新詞的感知,又有對課文內容的初步了解。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從不知不覺中形成從整體上著手,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讀一邊畫的良好閱讀習慣。
二、抓住重點,理解性朗讀
辯證唯物注意認為,任何一種事物都有關鍵之處。處理問題既要照顧全面,又要抓住重點,閱讀也是如此。課本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篇目,是一個個飽含知識的載體。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把這些知識細細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因此,應該大力提倡一課一得。要讓學生每節(jié)課真正有一點實在的收獲,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句話的含義,一段課文的背誦,或者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都應該抓住閱讀的重點,啟發(fā)學生進行理解性朗讀。
(一)啟發(fā)讀準語氣。
低年級課文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對話及人物的心理敘述。這些對話和敘述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這就是課文的重點。如《狼和小羊》一文通過寫狼和小羊的對話,表現了狼狡猾兇殘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憐和無助,由此,啟發(fā)學生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可以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以下面的句子為例:
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你那兒去的。
小羊說這話時的語氣是溫和的,但這時的溫和同與同伴談的溫和是不同的,是在吃驚納悶情況下保持的溫和。這就可以看出小羊的善良與可憐。教學中,可這樣啟發(fā)學生來理解:(1)自己讀句子,看一看小羊說了幾句話。(2)讀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意思?(3)自讀第二句,明確水是怎樣流的。(4)自讀句子,體會小羊說話時的語氣。(5)指生試用溫和的語氣讀,師生予以評價。(6)齊讀小羊的話,體會小羊的特點。以上教學以朗讀為主線,把朗讀、思維,表達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很好地感悟了小羊的特點。
(二)啟發(fā)讀好重音。
一個句子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讀好重音,準確地理解句義,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小青蛙同烏龜的對話,它包含著烏龜同青蛙的不同之處。此處,只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重音,就會順利地理解課文內容。文中的句子是這樣的:
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在這句話中,你們、大、綠等詞語都應讀重音,以顯示烏龜同青蛙的不同,教學時,可這樣啟發(fā):(1)自由朗讀句子,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詞語要重讀?(2)指生嘗試朗讀,師生予以評價(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4)再自由朗讀,回答,讀了烏龜的話,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學,以把握重音為契機,啟發(fā)學生在朗讀中自學地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實現自能讀書,不待師講的目標。
(三)啟發(fā)把握語速與語調。
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直接影響著感情的表達,學生能用合適的語速語調朗讀課文,意味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一般來說,高興激動時用高昂的語調,悲傷難過時用低沉的語調,突發(fā)情況,激烈的場面語速快一些,自然的敘述語速平緩一些,有時還需要交叉運用,如《丑小鴨》一文的最后一句:原來我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這句話真實地再現了丑小鴨驚訝、興奮、激動的心境,是丑小鴨歷經不幸后理想實現的美好結局。教學時,可這樣來啟發(fā)學生:(1)默讀課文,畫出寫丑小鴨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嘗試朗讀、體會丑小鴨的心情。(3)比賽性朗讀。通過比較,啟發(fā)學生懷著激動的心情,用高昂的語調,較快的語速朗讀,這樣教學以朗讀作為理解體會的主要手段,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自己辨別領悟丑小鴨當時的心境,真正應驗了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古今共識。
三、回歸整體,品味性朗讀
通過自由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這時的理解是零碎的。要真正達到口誦心惟,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理解,即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行再一次的整體性朗讀,加以感悟。如學完《畫風》一課,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三位同學在碰到疑問的時候,是怎樣開動腦筋,通過不同景物的變化把風的樣子描繪出來的。這時的朗讀雖然不用花很多時間,卻能把學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課內延伸,運用性朗讀
任何一種知識,一種技能的內化,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運用。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因此,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找一些相似的文章讓學生自行閱讀。如教完《難忘的潑水節(jié)》,我就讓學生讀《關懷》。教完《稱象》,就讓學生閱讀《這個辦法真好》。通過遷移性的讀書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及時地加以運用,不僅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實施以讀為本,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優(yōu)良途徑。只要每位語文教師認真學習新大綱,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樹立新型的學生觀,真正堅持以讀為本,就會使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結滿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
[低年級朗讀教學淺談]相關文章:
3.小學低年級教學隨筆范文
10.低年級語文教研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