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成語中的人物形象,從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講清成語故事中精辟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3.加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2.出示自學要求:
(1)正確地認讀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生自學課文。
4.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楚國戳穿演奏腮幫俸祿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2)理解詞語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幫俸祿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2.憑借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3.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2.討論:“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誰在說大話呢?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3.“張中結舌”什么意思呢?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呢?你能說說“自相矛盾”意思嗎?
4.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讀《濫竽充數》
1.請同學們查查字典,看看“濫”“竽”“充”“數”這四個字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么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
3.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出示三個句子:
(1)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2)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3)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讀一讀,比較: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4.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子,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竽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
5.這句話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6.他后來怎么又裝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是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 精讀《畫龍點睛》
1.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1)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2)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1)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2)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3)“點睛”的結果怎樣?
(4)讀這則故事時節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5)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真的騰空而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五)布置作業。
[成語故事三則: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成語故事:《畫龍點睛》教案
4.
6.
7.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