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懷
教學目標:
1.課前預習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理清結構層次,圍繞課后思考與練習自習課文。
碰到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通過想象畫出心目中的美猴王。
2、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閱覽室查閱有關《西游記》的資料,包括作者簡介、寫作
背景、創作意圖以及小說的內容等。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簡潔的導入。美猴王--孫大圣--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本身有個發展過程。他
是神、猴、人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來高強,又有強烈的自
我表現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
里呢?我們一起來學習本文。
2、檢查學生課前了解有關作者吳承恩以及神話小說《西游記》的簡介。
3、自由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請一名同學主持聽寫,二名同學上黑板寫,其他同學寫在課堂筆記本上,完成
后讓學生自己點評,師生共同校正錯誤。
聽寫詞語:
鐫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設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撓腮
4、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課文雖是節選,但情節清晰,內容完整。全文按情節的發展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這是情節的開端,寫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這是情節的發展,寫石猴的山間生活和發現水
簾洞。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石猴的山間生活。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眾猴玩耍,以及發現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石猴發現水簾洞,帶領眾猴迸洞居住,而被擁
戴為王。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氣"),寫石猴發現水簾洞。
第二層(從"眾猴聽得"到完),寫石猴帶領眾猴迸洞居住,被擁戴為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圍繞課文讓學生提出問題,最后經過篩選確定三個主要問題讓學生以小組
為單位展開討論。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3、這個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點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體,怎
樣理解?
二、教師深人巡視,參與討論,由學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導學生從石猴的身世、行為、語言等幾個方面探討,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現在:身世美、行為美和言語美這三個方面(利用多媒體投放出對此的概括)
2、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這是個聰明熒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字眾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
三、看看議議畫畫--講講--寫寫,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攝取
有益的東西,提高人文素養,學習美猴王的聰明勇敢、有膽有識。
1、觀看錄像,放映《西游記》第一集與課文有關的部分,
邊看邊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2、討論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確: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探字眾望,他是猴,是人,又是
神。猴,表現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他的傳奇性。
3、體驗感悟
4、選自己喜歡的部分美讀。
教學后記:
[美猴王(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美猴王優秀教案
2.美猴王教學課件
4.美猴王讀后感
7.真假美猴王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