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難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
資源 投影片、小黑板、中號黑板 教學
方法 小組交流
講解 課時
安排 2
拓展
延伸 1、把課文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什么地方寫得好,為什么? (學生可暢所欲言,在品評之中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
2、讀寫結合,發展技能。 (鼓勵學生運用前后照應的寫法,寫一篇寫人的短文,要求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板書設計 2、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
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1927年4月28日 回憶 被捕時 4月28日
被捕后
首尾照應
忠于革命 對革命有堅定信念 不畏強暴
教學反思
課節( 1 ) 2、十六年前的回憶
活動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活動重點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活動難點 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資源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中號黑板
教學活動設計 補充內容
活動一、談人物
目標: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過程:
1、交流搜集的有關李大釗的資料
2、師補充、簡介李大釗
李大釗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張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種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4月28日反動派絞死了李大制。這篇文章是李大鍘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當時正是李大制遇難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板書課題)
3、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誰能結合課前預習,說一說題目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憶”? (回憶錄)
活動二 初讀課文 整體感悟
目標:再讀課文
過程: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
2.指名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1)正音:待會兒、沉著
(2)指名回答思考題。 (課文主要講了李大釗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
教學設計(續頁)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補 充 內 容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講被捕前父親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第19-30自然段)講在法庭上父親與敵人作斗爭。
第五段(第31-33自然段),寫父親被害之后的情形。
活動三:探究
目標:學習一、二自然段
過程
1.指名讀第一段。
“被難”是什么意思?(遭受災難的意思,這里指李大鍘同志被害前的中國是怎樣的?(軍閥割據,張作霖入關,占領河北等地,鎮壓革命運動。)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主要講了什么呢?(講我永遠忘不了十六年前父親被害這一天。)
2.指名讀第二段。
(1)父親平時是怎樣對待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總是耐心他講給“我”聽)這次為什么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向孩子們談心的時候,而且燒毀文件的事情是很難向孩子說清楚的。“含糊”指說話的意思不清楚。), 、
(2)從哪些地方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李大鍘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父親早出晚 歸,整理書籍和燒毀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勢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堅決不離開北京?這說明了什:么?
(李大鍘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勢非常危急,個人處境十分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高度負責的精神J
(4)這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局勢緊張,但李大鍘不離開工作崗位,說吩他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對工作高度負責。)
審 閱 意 見
審 閱 人
年 月 日
課節( 1 ) 2、十六年前的回憶
活
動
目
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活動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活動難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資源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中號黑板
教學活動設計 補充內容
活動一、分析
目標:引導品味人物語言、神態,體會人物品格
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找中心句。
問題:李大釗在敵人面前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樣的力量占據著他的心?(是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2、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捕前”。
著重引導學生體味李大釗說的兩句話:
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應該知道。)
②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抓住詞語“堅決”、“常”、“輕易”、“什么時候”,體會李大釗堅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在讀中品析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3、體味人物神態,學習“被捕時”。
①“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把“不慌不忙”換成“匆匆忙忙”行不行?為什么?)
教學設計(續頁)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補 充 內 容
②面對兇惡的敵人,“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慣有”、“嚴峻”兩個詞去掉行不行?)弄清父親平時的態度和面對敵人的態度保持一致說明什么?(體會父親處變不驚,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
5、體會對比描寫手法的反襯作用。
“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采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
①前后態度的對比。(把父親燒文件“我”提出問題時的態度,與父親平時對“我”耐心的態度作比較,了解到父親前后態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親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面對敵人,“我”與父親的態度對比。(“我”是瞪著眼、恐怖……父親是“不慌不忙”、“嚴峻的態度”)
6、李大釗在法庭上是怎樣表現的,說明了什么?
A“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說明李大釗即使受過刑,仍保持對革命事業的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民、對兒女的愛。對于親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
B“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心,使他在敵人酷刑下不動搖,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憂傷。這就是偉大革命家胸懷。)
7、“我”在法庭上是怎樣的?
為了保護哥哥,搶著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會意”是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說明“我”在父親沉著、鎮定的影響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響下,由恐懼、害怕到機智、勇敢地同敵人作斗爭。)
活動二 整體評論
目標:圍繞重點,學習前后照應的表達
過程: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應”。
2、試找出與下面句子相照應的句子,說說有什么好處。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邊,看到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A.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
審 閱 意 見
審 閱 人
年 月 日
教學設計(續頁)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補 充 內 容
B.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C.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報三。這些句子前后照應,使人讀了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會更深。)
3、師點評。
活動三 指導識記字形
目標:學習字詞
過程:
1.集體學習小黑板上的 字 詞
2.說說哪些字可以在比較中記憶。
“劇”與“據”,“娛”與“誤”、“袍”與“抱”,字形有相似之處,要注意區別,在比較中記憶。
3.說說你是怎樣記生字的。
指名“閥”是形聲字。“舅”上部要寫正確
活動四、總結、拓展
1、把課文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什么地方寫得好,為什么?
2、讀寫結合,發展技能。
(鼓勵學生運用前后照應的寫法,寫一篇寫人的短文,要求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審 閱 意 見
審 閱 人
年 月 日
[十六年前的回憶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設計
3.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