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云石中心小學吳星耀、洪芬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有許多途徑與方法,其中講、讀、練是大家常用的教學手段。但是,怎么講,怎么讀,怎么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方面,我們的前人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多年來,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又有許多新的創造,為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新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尚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探討。這里,筆者僅就自己的體會談點粗淺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 講,要有重點。
在講讀教學中,首先要弄清楚為什么要講,其次是講什么,怎么講。
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確的目的性,在教學中才能避免或減少盲目性。講解課文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現在,恰恰在語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對學生的情況不明,花費許多無效勞動。如教一篇課文,不論長短,不問難易,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篇,由內容到寫法,從頭講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愛。這樣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學的課文除了幾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話文,學生識了字,自己去讀,遇到難理解的詞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讀懂的。特別是現在使用的教材,多數課文的語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學生自己的語言,教師何必講那么多呢?想來個“心到佛知”,其實是“心到佛膩”,還不如少講點,騰出點時間來讓學生多讀讀,多練練,效果會好些。教師的講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點字、詞、句、段,講學生不懂的,講學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這樣,學生才會感到有學頭,有想頭。例如:《我的戰友丘少云》一課有這樣幾句話:
我們趴在地上必須紋絲不動,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發覺。
在講這段文字時,我只抓住了“紋絲不動”一詞重點講解。首先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紋絲不動”的意思,啟發他們明白,為什么戰士必須紋絲不動。然后提問:“邱少云在烈火燒身時是如何紋絲不動的?”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中:“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的?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邱少云嚴守革命紀律,顧全大局,不怕犧牲的精神。通過“抓住一個詞,朗讀一段話,體會一種精神”這樣一個訓練序列,以講導讀,以讀促思,思而領會。這樣抓住重點逐步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學生會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刻。從而受到語言教學和思想教育。
文中的難句,學生讀不懂,教師一定要講,不然有礙學生領會課文內容。如《視死如歸》一課里有這樣兩段話:
帶頭的特務惡狠狠地說:“現在,只要你說一個‘招’字就放了你;不說,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飛堅定地說:“什么‘招’字,早從我字典里摳掉了!”
上段的“招”字和“回老家”,對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困難。下段的“早從我的字典里摳掉了”就更不易理解。
筆者在給學生上這篇課文時,著重講了王若飛說的這句話。為了向學生講明白這個難句,先讓學生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招”的含義是“招供”、“招認”的意思,“招了”就是向敵人認罪,屈膝投降。“回老家”是指“不招”就處死。不講這個“招”字和“回老家”的含義,學生就不易理解國民黨特務兇狠、殘暴、殺人不眨眼的反動本性,就不理解共產黨人不受利誘,不懼威脅,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只有講明白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地方,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可以叫做“雪中送炭”。怎么送“碳”?也一定要講究方法,教師的講解,要根據難易程度,難的教師講,較難的師生共同講,比較容易的啟發學生講。總之在如何講的問題上,應廢除煩瑣哲學,樹立精講多練的觀點。
二、讀,要有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綱要》中有這樣一段話,“朗讀和默讀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這里用了兩個“最”字強調多讀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為文有三多,第一就是‘多讀’,然后才是‘多作’,‘多商量’”。這些經驗,我們應當吸取。然而,有的語文老師,雖然也重視讀,但不甚注意讀的指導,這是一種很值得注意的現象。
筆者在講讀課文時,經常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讓學生邊動口邊動腦,口而誦心而思,使他們在反復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作者譴詞造句,怎樣布局某篇。實踐證明,有些課文,有些課文的某些句、段,讓學生反復誦讀,教師評點一下,要比講的效果好得多。
指導學生讀課文,事先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示范,而且要教給學生讀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懂得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那樣讀。學生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再加上反復練讀,很快就會形成讀的技能。如指導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
她在墻上又擦燃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這一整把------
“奶奶”二字聲音要拉長,語調要上揚。因為此刻小女孩迫切地希望奶奶帶她離開這里,向奶奶哀求時是那樣的痛苦,語氣要十分悲切。后來奶奶抱著她向光明和快樂飛去時她又是何等的幸福,這些句子就要讀得親切、歡樂,聲音要清晰。教師指導以后,必須讓學生反復練讀,讀中再指導,不斷提高讀的能力。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揣摩、領悟、聯想。如讀這段話:
“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默讀前,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怎樣一個地方去了?在現實社會里,有這樣的地方嗎?引導學生理解,在現實社會里這樣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這只不過是小女孩的幻想而已。課文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反襯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這樣指導默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兒童的思維和語言。
三、練,要有啟發性。
這里所說的練,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或講完一篇課文之后的各種形式的作業練習。練的目的是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形成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練,是系統積累、認識規律、形成能力的實踐過程。因此,練,一定要依據“綱要”的要求,從課文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并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形式力求多樣、生動活潑。練習的內容,應引起學生的興起,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筆者在教學《軍禮》一課時曾做過這樣的練習。
1、默讀11、12自然段。分別劃出描寫司令員外貌及神情、動作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意義。
2、理解。
(1)探究外貌描寫。
“魁梧的身材”與“背------有點駝”,“腳步分外沉重”的描寫有矛盾。想一想,“腳步沉重”是因為什么?(內心沉重。)
聯系課文,請用“為------而分外沉重”說一句話。(司令員為女兒違反紀律、不聽勸阻而心情分外沉重;為自己沒有管好女兒而心情沉重;考慮怎樣處理這件事而腳步分外沉重------)
(2)探究神情、動作描寫。
“目光深沉”是什么意思?(從目光中看不出司令員的情感。)然而“向哨兵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的行動明確的傳達出司令員的感情。請述說這軍禮中包含了哪些感情。(要點a贊揚、支持哨兵;b自責;c致歉。)
聯系剛才歸納的要點,具體說說司令員久久注視戰士,緩緩舉手行軍禮過程中的內心語言,用上“請接受一個老兵的敬禮”,這句話。(展開,評價語言表達。)
(3)戰士為什么熱血沸騰,強忍淚花?(意識到首長對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心情激動。)
(4)看到這些,姑娘“羞愧地低下了頭”。“她好象明白了什么。”請說說姑娘明白了什么。(要點:a哨兵和父親是正確的。他們忠于職守,嚴守紀律。b自己不應該無視紀律,不應該搞特殊。)
3、 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1---2題。
(1)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情的詞語或詞組。
(2)以“請接受一個老軍人的敬禮”為題,寫一段司令員的心理活動。
(3)以“勸阻”為題,用上四種對話形式,寫一段描寫人物語言和行為的話。
實踐證明,讓學生去做需要他們自己發揮一點創造性才能完成的練習或作業,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自己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把知識教活了,也使學生的腦子活了。
講、讀、練是語文教學實踐中長期積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但是,如何使講、讀、練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需要進一步實踐、探討,不斷地總結經驗,摸索規律。
[對閱讀教育中講、讀、練的思考]相關文章:
10.文言文的閱讀訓練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