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縣臨溪鎮小學校 幸坤珍
教學目標:
1、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 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1、 玻璃缸和水、裝有石子的圓口瓶、木尺、棉線、鐵塊。
2、 撈鐵牛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演示
1、導語激趣。(略)
2、操作:將玻璃盆裝入大半盆水,盆內盛著有石子的一個圓口瓶,瓶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有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教師將圓瓶內石塊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盆底鐵塊不斷上升)
3、讓學生指出此實驗的操作與撈鐵牛有什么相似之處?(都是利用水的浮力將水底物體托起)
4、讓學生指出操作器具各相當于撈鐵牛時的哪些物體?
通過上面的演示,學生初步掌握了撈鐵牛的原理和方法。
二、學文
1、自讀課文思考:
(1)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撈鐵牛之前和尚指揮大家做了哪四項工作?讀有關句子。(師板書:找“牛”;裝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3) 課文在敘述時是怎樣把這四件事有順序地告訴我們的呢?(先……然后……再……又……)
3、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 分自然段讀課文。問:和尚是怎樣把“牛”撈起來的?他做了哪幾步工作?
(2) 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不達意語,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A、齊讀句子,思考:句與句之間是什么關系?(因果關系)
B、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兩句的意思說一說。
(3) 鐵牛從淤泥里拔出來后,和尚指揮大家怎么做呢?齊讀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
(4) 齊讀第六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誰能說說“這樣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由學生獨立復述撈鐵牛的過程。
4、課件展示撈鐵牛的過程。
5、講讀課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用“ ”畫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的詞語。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用自已的話說說撈鐵牛的原因。誰能說說撈鐵牛有什么困難?和尚對這件事怎么看?你對和尚說的這句話有些什么想法?
通過上面課文的學習,你是怎樣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是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的?
6、講讀課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
(1) 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問:這段寫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2) 你從哪些地方覺得懷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過學習,不僅激發學生敬慕懷丙和尚的聰明才智和淵博知識,,而且還要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有科學的積極性。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懷丙和尚將八只大鐵牛撈起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2、撈鐵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學習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觀察自然課中的一次小實驗,按照“先……然后……再……又……”這樣的順序練習寫一段短文,注意寫清實驗的過程。
3、回憶自已親自做過的一次小制作活動,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制作的過程是怎樣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獲,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沖走
找“牛”
準備撈“牛” 裝沙
撈 鐵牛 搭架 水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撈“牛”經過 鏟沙拔“牛”
劃漿拖“牛”
送回
[《撈鐵牛》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學撈鐵牛課件
3.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